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光LED用YAG∶Ce^(3+)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东平 缪春燕 +1 位作者 刘丽芳 夏威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6-531,共6页
白光LED技术对于合理利用能源、缓解能源危机和绿色照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用于高效蓝光LED激发形成白光的YAG∶Ce3+荧光粉合成工艺研究的新进展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对高温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共沉淀法等... 白光LED技术对于合理利用能源、缓解能源危机和绿色照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用于高效蓝光LED激发形成白光的YAG∶Ce3+荧光粉合成工艺研究的新进展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对高温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解法、共沉淀法等方法优缺点进行了综合比较,并探讨了YAG∶Ce3+荧光粉在应用方面有待于提高的地方。对影响荧光粉的发光效率和转换效率的后处理工艺、粒度分布、发光性能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ce^3+ 荧光粉 制备方法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G∶Ce^(3+)荧光粉的高温固相合成及发光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童义平 陈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30-2934,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YAG∶Ce3+发光材料。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实验,确定Ce3+掺杂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发现:(1)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因素排列顺序是:焙烧温度>焙烧时间>Ce离子掺杂量。其中焙烧温度的影响最为关...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YAG∶Ce3+发光材料。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实验,确定Ce3+掺杂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发现:(1)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因素排列顺序是:焙烧温度>焙烧时间>Ce离子掺杂量。其中焙烧温度的影响最为关键,其次是焙烧时间的影响,而Ce离子掺杂量的影响较小。(2)用高温固相法制备YAG∶Ce3+荧光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焙烧温度1 600℃,Ce离子掺杂量0.10mol,焙烧时间4h,即A5B5C3组合。依此条件,合成的荧光粉发光最好。另一个最优组合是:焙烧温度1 600℃,Ce离子掺杂量0.08mol,焙烧时间4h,即A5B4C3组合。依此条件,合成的荧光粉发光也很好,但稍弱于A5B5C3组合。对合成YAG∶Ce3+发光材料的激发(343和467nm)、发射(529nm)光谱的峰形变化及跃迁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及指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合成法 烧结 荧光粉 yag c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用YAG:Ce^(3+)荧光粉包覆SiO_2膜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茜 邱克辉 +2 位作者 赵昆 张佩聪 李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0-102,共3页
选用热稳定性好、无色透明的SiO2为包覆物,采用溶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对YAG:Ce3+荧光粉的表面进行SiO2膜的包覆研究,以解决LED荧光粉在使用过程中突出的热劣化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选用热稳定性好、无色透明的SiO2为包覆物,采用溶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对YAG:Ce3+荧光粉的表面进行SiO2膜的包覆研究,以解决LED荧光粉在使用过程中突出的热劣化问题。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荧光光谱(FS)等对包膜前后的YAG:Ce3+荧光粉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发光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YAG:Ce3+荧光粉表面上包覆了一层均匀且致密的氧化硅膜层,且对包膜后的YAG:Ce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包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法yag:ce3+荧光粉 SIO2膜 包覆 热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YAG∶Ce,Yb纳米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唐靓 叶慧琪 肖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51-1058,共8页
使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了不同掺杂的YAG∶Ce,Yb荧光粉。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光致发光、荧光寿命等技术,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粒径随煅烧温度上升而增大,在1 000℃下... 使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了不同掺杂的YAG∶Ce,Yb荧光粉。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光致发光、荧光寿命等技术,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粒径随煅烧温度上升而增大,在1 000℃下,得到平均尺寸~84 nm的纳米荧光粉。溶胶-凝胶法产物与高温固态法产物相比,Yb^(3+)离子发光的猝灭浓度由10%下降至5%。这可能是由于溶胶-凝胶反应产物体系中掺杂离子分布更加均匀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gce Yb 溶胶-凝胶法 纳米荧光粉 猝灭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