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3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固软土地基路堤分层填筑数值模拟分析
1
作者 赫林 李俊 李玉君 《山西建筑》 2025年第3期108-110,118,共4页
以江苏某高速公路为研究背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土工格栅以及0.5 m砂垫进行地基处理,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分析分层填筑施工过程后路基土竖向沉降、水平位移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后的竖向沉降量降低了45.6%;处... 以江苏某高速公路为研究背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土工格栅以及0.5 m砂垫进行地基处理,运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分析分层填筑施工过程后路基土竖向沉降、水平位移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后的竖向沉降量降低了45.6%;处理后的水平位移为未处理前的39%,且最大水平位移出现的位置由路堤脚趾处向下移动至水泥土搅拌桩底部位置;分层填筑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一层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离路堤中心距离越远,竖向位移影响越小,水平位移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水泥土搅拌桩 分层填筑 位移 路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深基坑中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周振 杜策 张振 《地基处理》 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传统搅拌桩成桩能力不足、数字化程度低、施工扰动不可控等问题,研发了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DMP工法),并在上海曹家渡项目中成功应用。结果表明,DMP工法配置的数字化施工控制系统可实现按照预先输入的施工参数进行自动化成桩,桩体成... 针对传统搅拌桩成桩能力不足、数字化程度低、施工扰动不可控等问题,研发了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DMP工法),并在上海曹家渡项目中成功应用。结果表明,DMP工法配置的数字化施工控制系统可实现按照预先输入的施工参数进行自动化成桩,桩体成功穿越近10 m厚中密粉土层,施工深度达到44 m。通过配置多通道异形钻杆、差速叶片、地内压力监控系统,实现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微小扰动,实测邻近的天然地基建筑及煤气管线沉降微小。DMP工法搅拌桩的成桩质量可靠,取芯强度大于0.8 MPa,形成的止水帷幕能够有效阻隔承压水。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搅拌桩施工深度、成桩质量和数字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 DMP工法 地内压力 微扰动 止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劲性水泥土组合桩内界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3
作者 吴学震 夏亚歆 +4 位作者 李大勇 游先辉 单宁康 肖贞科 陈祥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7-478,共12页
传统劲性水泥土复合桩的内芯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仅依靠内外芯的摩擦和黏结来传递荷载。现场调研发现,水泥土桩与管桩界面的胶结力较小,依据规范进行设计时,内界面抗剪强度往往取值很低。针对此种情况,将内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替... 传统劲性水泥土复合桩的内芯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仅依靠内外芯的摩擦和黏结来传递荷载。现场调研发现,水泥土桩与管桩界面的胶结力较小,依据规范进行设计时,内界面抗剪强度往往取值很低。针对此种情况,将内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替换为钢管桩,探寻其与外芯水泥土桩间界面的抗剪强度,同时又提出将外表面具有螺旋叶片的钢管桩作为新型内芯桩。针对内芯为无肋钢管及螺旋叶片钢管的桩段试样进行了内界面剪切试验,分析了内界面极限剪切力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定量数据表征。获得了新型组合桩的内外芯剪切破坏模式及内界面抗剪强度参数的演化规律和计算方法,从而对《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JG/T023-2007)桩体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内界面抗剪强度参数取值进行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水泥土复合桩 钢管桩 螺旋叶片 内界面抗剪强度 模型试验 规范参数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师占宾 《建筑技术开发》 202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通过围绕某地区水利工程橡胶坝的施工设计,结合软土地基的土层实际状况,利用双向水泥搅拌桩、“三喷四搅”施工工艺,对含水率高、间隙大的地基土质做出处理,调整灰浆泵喷浆量并重复喷浆搅拌,使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拌和,施工完成后对停灰面... 通过围绕某地区水利工程橡胶坝的施工设计,结合软土地基的土层实际状况,利用双向水泥搅拌桩、“三喷四搅”施工工艺,对含水率高、间隙大的地基土质做出处理,调整灰浆泵喷浆量并重复喷浆搅拌,使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拌和,施工完成后对停灰面高程,以及桩体完整性、水泥土质量等进行测量,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工程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搅拌桩 施工技术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湾区临河涌道路软基处理
5
作者 钟晓梅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1期207-210,共4页
详细探讨了湾区软土层的特性及其潜在风险,揭示了处理软土地基的重要性和遵循的基本准则;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研究与河涌同时施工的大厚度软土路基的有效处理方式,结合项目的紧迫性、经济性以及设计要求提出了2种的河涌护岸+路基处理方... 详细探讨了湾区软土层的特性及其潜在风险,揭示了处理软土地基的重要性和遵循的基本准则;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研究与河涌同时施工的大厚度软土路基的有效处理方式,结合项目的紧迫性、经济性以及设计要求提出了2种的河涌护岸+路基处理方式:(1)河涌侧向约束支护(预制混凝土板桩)+路基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2)河涌护岸采用浅埋式支护(素混凝土墙+松木桩)+路基采用复合地基法(水泥搅拌桩),并分别对两种组合方式进行了整体稳定性的定量评估和完工后的沉降量计算(针对道路中心线),并将这些理论应用到了实际的工程操作中。充分发挥本方案的实用经济性,为河网密布的湾区工业园道路建设提供实际且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水道路 软土地基 素混凝土墙+松木桩 水泥土搅拌桩 预制混凝土板桩 轻质泡沫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向加芯搅拌桩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欧阳辉 《路基工程》 2025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基于珠海市鹤洲至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软基处理工程,介绍多向加芯搅拌桩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和应用效果。通过设计参数优化、施工工艺改进和质量控制,多向加芯搅拌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提高施工效率,具... 基于珠海市鹤洲至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软基处理工程,介绍多向加芯搅拌桩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和应用效果。通过设计参数优化、施工工艺改进和质量控制,多向加芯搅拌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提高施工效率,具备经济实用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对多向加芯搅拌桩技术提出进一步优化和推广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软基处理 搅拌桩 地基加固 承载力 技术优势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移动式钢平台在水上施工水泥搅拌桩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鼎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水泥搅拌桩是处理软弱地基土或者滨海软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对软弱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多采用临时填筑土料平台施工或采用水泥搅拌桩船舶进行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周边环境亦或者船舶受水深限制。本文基于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新... 水泥搅拌桩是处理软弱地基土或者滨海软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对软弱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多采用临时填筑土料平台施工或采用水泥搅拌桩船舶进行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周边环境亦或者船舶受水深限制。本文基于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新建海堤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施工,在船舶进出受沿江高速通航孔限制情况下,采用了可移动式钢平台技术工艺,避免了污染水体也解决了船舶水深受限,船舶施工成桩质量差的问题。通过对该种可移动式钢平台的技术应用进行分析,对类似工程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和安全保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移动式钢平台 水泥搅拌桩 软弱地基处理 水上施工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路基软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市政工程技术分析
8
作者 袁铭泽 崔琳 《广东建材》 202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为研究市政工程技术中的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效果,文章以某滨海地区道路工程为例,分析了施工工艺参数的设定及其对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详细的施工步骤和现场沉降监测,结果指出,合理的浆液配置和精确的桩... 为研究市政工程技术中的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在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效果,文章以某滨海地区道路工程为例,分析了施工工艺参数的设定及其对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详细的施工步骤和现场沉降监测,结果指出,合理的浆液配置和精确的桩位标定是保证桩体均匀性和地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同时,沉降监测数据表明,经过双向水泥搅拌桩加固的地基在112天后基本稳定,最大沉降值为43.2mm,低于设计标准50cm;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分别为0.06mm和0.22mm,均在允许范围内。说明该技术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道路 软土地基 双向水泥搅拌桩 沉降监测 位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地基水泥土复合桩近场主动隔振的BEM-FEM耦合分析
9
作者 时刚 郜新军 张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2-264,282,共14页
人工振动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单排或多排桩是人工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基桩施工容易造成泥浆污染、振动等各种负面环境问题,而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低振动、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浆的新型基桩,特别适... 人工振动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单排或多排桩是人工振动污染防治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基桩施工容易造成泥浆污染、振动等各种负面环境问题,而水泥土复合桩是一种低振动、低噪声、无挤土、少排泥浆的新型基桩,特别适合在城区构建排桩屏障。针对饱和地基中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近场主动隔振问题,建立了动力机器基础环境振动影响的半解析BEM方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半解析BEM对饱和地基、FEM对水泥土复合桩进行建模,根据饱和地基-水泥土桩接触面的平衡和相容条件,建立了水泥土复合桩近场主动隔振的半解析BEM-FEM耦合方程,给出了耦合方程稀疏矩阵的存储策略,并对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近场主动隔振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排水泥土复合桩能够有效地对动力机器基础引起环境振动进行隔振;等长芯桩复合桩的隔振效果要优于短芯桩。单排水泥土复合桩的隔振效果随着桩数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较小桩间距并不一定取得更好的隔振效果,建议相邻桩桩间净距取2.0~2.5λ_(R)(Rayleigh波波长)。随着单排水泥土复合桩距振源距离的增加,屏障隔振效果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相对较小。此外,对水泥土复合桩而言,当内插预制桩的外轮廓尺寸相同时,预制芯桩型式对水泥土复合桩隔振效果影响相对较小,可根据实际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芯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地基 水泥土复合桩 近场主动隔振 隔振效果 半解析BEM-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加固桩水平循环承载性能足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松松 章定文 +3 位作者 曾彪 张爱军 成朝恒 何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3-1461,共9页
选取宿迁典型饱和粉土场地,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钻孔灌注桩桩周土,开展灌注桩水平循环加载足尺试验。探究水泥土加固试验桩(TPI)和未加固试验桩(TPU)在循环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弯矩、刚度退化、位移延性、水平承载力与残余变形... 选取宿迁典型饱和粉土场地,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钻孔灌注桩桩周土,开展灌注桩水平循环加载足尺试验。探究水泥土加固试验桩(TPI)和未加固试验桩(TPU)在循环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弯矩、刚度退化、位移延性、水平承载力与残余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TPI比TPU桩的弯矩减小47%,屈服位移减小41%,水平承载力提升150%,有效刚度提升240%,等效黏滞阻尼比提升233%,桩的开裂荷载提升150%,屈服荷载阶段桩体的残余变形能力减小17%。水泥土搅拌法不仅可以限制桩侧粉土液化,增加桩基础的耗能及位移延性,而且可以显著的降低桩头水平位移和弯矩的发展。从抗震性能的角度分析,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既有桩基,有效抑制了加固范围内地基土刚度衰减,增强了桩-土结构的总耗能、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与变形恢复能力,提高桩基础在大变形阶段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足尺试验 水泥土搅拌桩 水平循环加载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的智能化快速评估方法
11
作者 万明栋 刘齐星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5期80-83,共4页
水泥搅拌桩技术在地基处理和加固工程中广泛应用,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传统的质量评估方法既耗时又复杂。介绍了一种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评估方法,其通过实时监测与人工智能算法快速评估桩体的质量,进而能够提升... 水泥搅拌桩技术在地基处理和加固工程中广泛应用,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传统的质量评估方法既耗时又复杂。介绍了一种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评估方法,其通过实时监测与人工智能算法快速评估桩体的质量,进而能够提升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搅拌桩 智能化 快速评估 实时监测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地基中劲性复合桩抗压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文磊 刘钟 +1 位作者 马晓华 张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1-524,共14页
劲性复合桩(stiffened deep cement mixing pile,简称SDCM桩)兼具高强度芯桩的轴向荷载传递能力与搅拌桩较高的桩侧摩阻力优势,施工效率高、性价比高,在土木建筑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然而,由于其荷载传递机制尚缺乏统一认识,现有计算方... 劲性复合桩(stiffened deep cement mixing pile,简称SDCM桩)兼具高强度芯桩的轴向荷载传递能力与搅拌桩较高的桩侧摩阻力优势,施工效率高、性价比高,在土木建筑领域中得到推广应用。然而,由于其荷载传递机制尚缺乏统一认识,现有计算方法与实测承载力差异较大。基于此,开展了粉土地基中SDCM桩现场足尺试验,研究了其抗压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机制。搅拌桩固化剂采用普通水泥和GS固化剂(gypsum-slag soil hardening agent)。依据实测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及不同固化剂的影响,并通过现场桩身取芯及芯样无侧限抗压试验分析了现场施工水泥土与室内试样强度的差异。建立了考虑芯桩-水泥土、水泥土-土体接触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竖向下压荷载条件下桩身轴力、接触面的剪切应力分布规律,探讨了SDCM桩的荷载传递机制与承载力提高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粉土地基中SDCM桩抗压承载力大于纯搅拌桩和单独芯桩抗压承载力之和的1.5倍;在端阻力发挥作用后,桩底水泥土由于轴向受压变形,芯桩-水泥土之间的剪切变形会大幅增加,该位置易产生剪切破坏。水泥土固化后与地基土接触面性能的改善是SDCM桩相对传统灌注桩具有更高的承载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复合桩 粉土地基 抗压承载力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提升水泥土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涂义亮 张瑞 +4 位作者 任思雨 罗樟 蒋旭辉 王琦 王瑞琼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6,共11页
水泥土搅拌桩常用于处治山区软弱土路基,但其抗压强度和变形性能较弱,易发生脆性破坏。为此,提出采用玄武岩纤维提升水泥土搅拌桩抗压性能的方法,并通过单轴抗压试验分析纤维掺量和长度对玄武岩纤维水泥土抗压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 水泥土搅拌桩常用于处治山区软弱土路基,但其抗压强度和变形性能较弱,易发生脆性破坏。为此,提出采用玄武岩纤维提升水泥土搅拌桩抗压性能的方法,并通过单轴抗压试验分析纤维掺量和长度对玄武岩纤维水泥土抗压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电镜扫描试验(SEM)揭示玄武岩纤维对水泥土的抗压性能提升机理。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先后经历孔隙压密、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及破坏4个典型阶段;玄武岩纤维的掺入有效提高了水泥土的抗压性能,抗压强度、峰值应变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弹性模量随之先减小后小幅上下波动;抗压强度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峰值应变随之先增大后减小,而弹性模量则先减小后增大,在纤维掺量为0.6%、长度为6 mm时抗压强度最大;玄武岩纤维通过与水泥土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机械锚固力对土体进行摩擦加筋,锚固水泥土内部的裂纹增强颗粒之间的连接作用力,但当纤维过多或者较长时,会出现“堆聚”和“交叉搭接”现象,减少有效加筋纤维数量,从而降低试样的抗压性能,因此在水泥土中掺入玄武岩纤维时,纤维掺量和长度要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土 玄武岩纤维 水泥土搅拌桩 单轴抗压试验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80免压蒸机制砂管桩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国芳 王晓妍 +6 位作者 汤文彰 陈鹏 刘贵双 李健 李启启 卢传泰 高超 《江苏建材》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利用整形机制砂实现C80免压蒸管桩混凝土的生产,优化胶凝体系,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矿物掺合料最优搭配,优化常压蒸汽养护工艺,提高免压蒸管桩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免压蒸 管桩 机制砂 性能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铁路饱和黄土地基承载特性试验及分析
15
作者 安芃芃 杨有海 +2 位作者 付清华 李铁根 周贺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针对兰州西至中川机场城际铁路沿线分布着大量饱和黄土,天然承载力低,无法满足工程建设要求这一问题,依据复合地基理论,提出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饱和黄土地基。通过FLAC 3D软件建立柔性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模型,进行承载特性... 针对兰州西至中川机场城际铁路沿线分布着大量饱和黄土,天然承载力低,无法满足工程建设要求这一问题,依据复合地基理论,提出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饱和黄土地基。通过FLAC 3D软件建立柔性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模型,进行承载特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复合地基承载力为150 kPa,较原位地基土的承载力100.24 kPa有明显的提高;随着上部荷载的增加,沉降量也增大,中桩沉降量最大,边桩次之,角桩最小;桩身轴应力沿深度变化曲线存在一个中性点,此处桩身轴应力达到最大值;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随着荷载增加而增大,荷载为180 kPa是增长幅度发生变化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 铁路 复合地基 FLAC 3D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桩在直立式防波堤深厚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陈丽琴 唐云 姚祎雯 《水运工程》 2024年第8期307-311,共5页
针对直立式防波堤下深厚软土地基可能产生的沉降较大和失稳问题,依托某场地软土深厚的直立式防波堤工程,结合自然条件、结构安全使用要求及造价和工期限制,对地基处理方式选取、水泥搅拌桩的布置形式、桩径、置换率、处理深度及施工技... 针对直立式防波堤下深厚软土地基可能产生的沉降较大和失稳问题,依托某场地软土深厚的直立式防波堤工程,结合自然条件、结构安全使用要求及造价和工期限制,对地基处理方式选取、水泥搅拌桩的布置形式、桩径、置换率、处理深度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论述。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经验结合的方法,得出在合理控制各关键参数和采取合适的措施提高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直立式防波堤下深厚软土地基采用支撑型格栅状小直径水泥搅拌桩结合柔性垫层的处理方式是可行且相对经济、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水泥搅拌桩 直立式防波堤 深厚软土 地基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搅拌桩组合高压旋喷桩入岩落底式止水帷幕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鹏 李庆 陈世龙 《建筑技术》 2024年第5期569-572,共4页
某房建深基坑工程支护形式采用排桩+落底式止水帷幕,场地地质条件上部为富水深厚砂层,下部为强风化岩层,止水帷幕需穿透强风化岩0.5 m,以隔断强透水层。通过对地质情况及现有设备条件分析,采用大功率桩机先行施工三轴搅拌桩,养护后进行... 某房建深基坑工程支护形式采用排桩+落底式止水帷幕,场地地质条件上部为富水深厚砂层,下部为强风化岩层,止水帷幕需穿透强风化岩0.5 m,以隔断强透水层。通过对地质情况及现有设备条件分析,采用大功率桩机先行施工三轴搅拌桩,养护后进行桩体质量抽芯验证,再针对不同缺陷程度采用高压旋喷桩分别进行补强的组合工艺施工止水帷幕。基坑开挖结果表明,该落底式止水帷幕效果良好,能有效隔断强透水层,与灌注排桩结合形成深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经济性、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三轴搅拌桩 高压旋喷桩 止水帷幕 强风化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复杂基坑支护综合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列娟 董红刚 +1 位作者 马炳剡 刘建明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6期92-96,共5页
温州某工程位于软土地区,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北侧距离已建高层住宅仅25m,南侧、东侧地下管线众多,燃气管线离基坑最近处约5.5m。基坑围护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钻孔灌注桩+TRD工法止水帷幕,水平支撑采用1道混凝土支撑+两道型钢组... 温州某工程位于软土地区,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北侧距离已建高层住宅仅25m,南侧、东侧地下管线众多,燃气管线离基坑最近处约5.5m。基坑围护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钻孔灌注桩+TRD工法止水帷幕,水平支撑采用1道混凝土支撑+两道型钢组合支撑,采用该综合施工技术基坑安全顺利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支护 三轴搅拌桩 TRD工法 预应力 钢支撑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桩施工前淤泥软土地基处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文彬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9期152-154,共3页
研究通过对福州某项目预制桩淤泥层处理进行了分析,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采用预制桩基础,在淤泥层过后的情况下应采取相应处理,待地基处理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预制桩 淤泥层 水泥土搅拌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宽路基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俊伟 曹强强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预测并控制不均匀沉降是路基拼宽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新旧路基处理工艺不同、荷载作用历程不同等因素,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探究适宜的新路基处理工艺、新旧路基共同受力及相互影响机理,对施工期及工后沉降进行预测,提出不均... 预测并控制不均匀沉降是路基拼宽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新旧路基处理工艺不同、荷载作用历程不同等因素,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探究适宜的新路基处理工艺、新旧路基共同受力及相互影响机理,对施工期及工后沉降进行预测,提出不均匀沉降控制方案,并成功应用于湖堤大道改扩建工程,为类似工程项目实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宽路基 水泥搅拌桩 加固效果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