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曲柳枝枯病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发病前后真菌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董爱荣 于文旭 +1 位作者 王思涵 孙宁 《高原农业》 2025年第4期421-431,共11页
本研究对采集的病枝条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后获得代表性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种类;通过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不同pH和不同光照初步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探究... 本研究对采集的病枝条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后获得代表性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种类;通过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不同pH和不同光照初步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探究水曲柳枝枯病发生前后病皮与健皮之间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该研究为水曲柳枝枯病害的田间诊断及防控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获得6株菌株,菌株FL1致病性测定与田间症状相符;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引起水曲柳枝枯病的病原菌鉴定为Diaporthe cotoneastri;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株最适生长环境为PDA培养基、25℃、pH=6和12 L/12 D。病皮与健皮真菌的ASV变化较大,2组样品共有的真菌种类有86个,占真菌总数的16.96%。2组样品中真菌菌落结构基本相同,但相对丰度差异较大。在门水平下,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两组的优势真菌。在属水平下,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是健皮中的优势真菌,间座壳属Diaporthe是病皮中的优势真菌,其次是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本研究明确了D.cotoneastri引起水曲柳枝枯病,感病前后真菌种类数量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枝枯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芒果产区间座壳属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2
作者 王睿 张玉杰 +5 位作者 孙文秀 唐利华 黄穗萍 郭堂勋 陈小林 李其利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 间座壳属真菌是芒果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明确引起我国芒果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优势种群,本研究于2018年从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五个芒果主产区采集病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共分离到43个间座壳属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ITS、HIS、TEF 1-α和TUB2)系统发育分析对其中28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8株代表菌株被鉴定为5个菌种:Diaporthe ueckerae、D.endophytica、D.tulliensis、D.yunnanensis和D.arecae,其中D.arecae是优势种,占比64%。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这些间座壳属菌株对芒果叶片均具有致病性,且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间座壳属真菌引起的芒果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叶斑病 间座壳属 真菌鉴定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UNGuild的山药腐烂块茎真菌群落研究及潜在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
3
作者 展莉平 任雪洋 +5 位作者 张笑一 王瑞飞 孔盈利 王强 李明军 杨清香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7-359,共13页
为探讨山药腐烂块茎的真菌群落特征及主要病原真菌,该研究采用ITS扩增子测序技术和FUNGuild分析阐明了其真菌群落组成、网络特征及生态功能类群,并对潜在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山药腐烂块茎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 为探讨山药腐烂块茎的真菌群落特征及主要病原真菌,该研究采用ITS扩增子测序技术和FUNGuild分析阐明了其真菌群落组成、网络特征及生态功能类群,并对潜在病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1)山药腐烂块茎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属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镰刀菌属(Fusarium)、篮状菌属(Talaromyces)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属(Clonostachys)等。真菌生态网络呈现明显的模块化结构和高比例的正相关边数(99.33%),真菌间趋向于极强的正向合作。(2)FUNGuild分析显示,10个真菌生态功能类群与山药块茎腐烂高度相关。其中,粪腐生-未命名腐生-木腐菌和内生-植物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分别为33.74%和23.64%,其代表性属分别为青霉和炭疽属。此外,与植物病原和木腐菌同时相关的生态功能类群共有3个,总相对丰度为13.67%,代表性属为镰刀菌属。进一步Trait分析表明,青霉、镰刀菌等7个属真菌可能与山药块茎腐烂密切相关。(3)共分离鉴定真菌22株,隶属于6个属,包括镰刀菌属(9株)、青霉属(5株)和曲霉属(Aspergillus,4株)等。该研究结果为阐明山药块茎腐烂的发病机理、定向使用农药及筛选生防菌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扩增子测序 真菌群落 FUNGuild 生态功能类群 植物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鉴定及抗性种质筛选
4
作者 莫干辉 覃爱颖 +5 位作者 陈善锋 韦广谭 谭奕为 苏文潘 张莉娟 张英俊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2-1405,共14页
为明确广西百香果茎基腐病主要致病菌并筛选抗性种质,本研究采用常规植物病原菌分离法对源自广西南宁、玉林和贵港等6个市的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测定其致病性,并挑选34份百香果种质进行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 为明确广西百香果茎基腐病主要致病菌并筛选抗性种质,本研究采用常规植物病原菌分离法对源自广西南宁、玉林和贵港等6个市的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测定其致病性,并挑选34份百香果种质进行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病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比对及柯赫氏法则鉴定共获得23株病原菌,并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tef1-α和tub2基因的序列进一步验证可知,除玉林市外,其余5个市均检测出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该菌在广西分布较广,其菌株BXG 2-2的发病潜伏期最短,为4.00 d,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00%和100,表现出最强的致病能力。此外,在对34份百香果种质的感染试验中,鉴定出免疫种质1份、高抗种质3份、中抗种质8份、感病种质10份和高感种质12份,黄果种和紫果种在抗性评价上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可可毛色二孢菌是广西百香果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JTN、花J、绿皮和钦州砧木1号是本地百香果抗茎基腐病病原菌的优势种质。本研究结果可为广西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科学预防及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茎基腐病 病原菌 抗性种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蛇口壳属真菌研究进展及物种名录
5
作者 刘从旺 杨依柔 +2 位作者 陈敏捷 冉羽彤 殷明亮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57,I0002-I0013,共24页
蛇口壳属Ophiostoma真菌是鞘翅目小蠹亚科昆虫常见伴生菌,出现在次期性入侵松树的小蠹虫躯体与坑道中。为梳理我国该属真菌研究进展,提升对我国蛇口壳属真菌多样性认识,概述我国蛇口壳属真菌分类学简史、形态特征、致病性和与寄主昆虫... 蛇口壳属Ophiostoma真菌是鞘翅目小蠹亚科昆虫常见伴生菌,出现在次期性入侵松树的小蠹虫躯体与坑道中。为梳理我国该属真菌研究进展,提升对我国蛇口壳属真菌多样性认识,概述我国蛇口壳属真菌分类学简史、形态特征、致病性和与寄主昆虫间的互作关系,并收集整理国内报道过的蛇口壳属49种真菌物种名录,可为蛇口壳属多样性研究及其与寄主互作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口壳属 小蠹虫 真菌分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山地荞麦病原生物学特性及其流行特征研究
6
作者 李君保 冉文秀 +3 位作者 李华明 冉元龙 丁梦琦 张颖韬 《植物医学》 2025年第4期48-55,共8页
近年来,荞麦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契合现代饮食需求而受到广泛关注,其生产方式也逐渐从传统粗放种植转向规模化生产,但规模化单作模式引发的农田生物多样性下降,容易导致病害呈现区域性流行趋势,显著降低荞麦产量及营养价值。通过整合文... 近年来,荞麦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契合现代饮食需求而受到广泛关注,其生产方式也逐渐从传统粗放种植转向规模化生产,但规模化单作模式引发的农田生物多样性下降,容易导致病害呈现区域性流行趋势,显著降低荞麦产量及营养价值。通过整合文献与田间调查,系统概述了国内荞麦真菌病害的主要种类与研究进展,并聚焦重庆市荞麦主产区——酉阳县板溪镇荞麦种植基地的荞麦病害生态特征。实地调查结果发现,甜荞田间发病率为48.2%,显著高于苦荞的13.6%。叶部病害占比(30.9%)最高,主要包括叶斑病、轮纹病、斑枯病和枯萎病;未发现明显的茎秆病害。对采集病样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特征与ITS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主要病原菌隶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草茎点霉属(Phoma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和黑孢属(Nigrospora spp.)。基于上述发现,提出“遗传抗性-生物生态协同防控”技术体系,旨在为西南山地荞麦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真菌病害 病原鉴定 遗传抗性-生物生态协同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Pathogenic Fungi from Lotus(Nelumbo nucifera Gaertn)in Nanchang City 被引量:1
7
作者 HUANG Jingyue TANG Hong +4 位作者 GU Bo TU Juanjuan HUANG Jiawen ZHONG Cheng HU Dianming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Objectives]Lotus(Nelumbo nucifera Gaertn)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aquatic plant in China.Fungal disease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lotus cultivation.In this study,the pathogenic fungi on lotus in Nanchang City were ... [Objectives]Lotus(Nelumbo nucifera Gaertn)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aquatic plant in China.Fungal disease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lotus cultivation.In this study,the pathogenic fungi on lotus in Nanchang City were investigate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isease control.[Methods]Lotus leaves and stems in ponds of Nanchang City were collected,the fungi on leave/stem spot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Colonie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ITS sequenc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strains.[Results]49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o 20 species,belonging to 12 genera.[Discussion]15 species may firstly be reported on lotus in this study,i.e.,Alternaria angustiovoidea,Alternaria compacta,Alternaria ricini,Alternaria tenuissima,Arthrinium arundinis,Botryosphaeria dothidea,Curvularia spicifera,Diaporthe australiana,Diaporthe eres,Diaporthe tectonae,Epicoccum nigrum,Fusarium fujikuroi,Neofusicoccum parvum,Nigrospora sphaerica,and Phomopsis eucomm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XONOMY lotus leaf pathogenic fungi fungal diver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蜜桃主要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肉桂精油对其抑制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虞铭霞 韦莹莹 +5 位作者 黄铮铮 陈义 姜舒 许凤 王鸿飞 邵兴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4-131,共8页
本文分别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采集浙江省水蜜桃产区内的腐烂水蜜桃,从果实病灶组织中分离、纯化病原真菌,通过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法以及致病性检测确定病原真菌的种类,并采用体外和体内试验探究肉桂精油... 本文分别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采集浙江省水蜜桃产区内的腐烂水蜜桃,从果实病灶组织中分离、纯化病原真菌,通过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法以及致病性检测确定病原真菌的种类,并采用体外和体内试验探究肉桂精油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从两年采集的腐烂桃果实中分离纯化出两株具有较强致病性的真菌,经鉴定为美澳型核果类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和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分别导致桃果实的褐腐病和软腐病。肉桂精油对M. fructicola和R. stolonifer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4和0.8 mL/L,M. fructicola对肉桂精油更加敏感;肉桂精油熏蒸处理水蜜桃可以降低这两种病原菌造成的病害发生率和病斑直径,表明肉桂精油能有效地控制这两种病原真菌导致的水蜜桃果实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蜜桃 病原真菌 肉桂精油 抑菌 病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大豆豆荚真菌病害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9
作者 李艺阳 吴冕 +2 位作者 顾和平 陈新 崔晓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1-1809,共9页
真菌引起的大豆豆荚病害直接影响大豆籽粒及鲜食豆荚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江苏省大豆豆荚病害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从南京、淮安、徐州、南通、盐城的大豆种植区内采集了78份有明显病斑的豆荚,通过病原菌组织分离与纯化得到112种病原菌。... 真菌引起的大豆豆荚病害直接影响大豆籽粒及鲜食豆荚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江苏省大豆豆荚病害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从南京、淮安、徐州、南通、盐城的大豆种植区内采集了78份有明显病斑的豆荚,通过病原菌组织分离与纯化得到112种病原菌。通过对比ITS与TUB2序列,112种病原菌被分为半知菌亚门的5个属: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拟茎点霉属(Diaporthe spp.)、黑孢菌属(Nigrospora spp.)和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 spp.)。其中镰刀菌属占比最高,占65.18%。从每个属中选择1个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柯赫氏法则验证,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演化分析。结果证明5个分离物分别属于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大豆拟茎点霉菌(D.longicolla)、球黑孢菌(N.sphaerica)和假可可毛色二孢菌(L.pseudotheobromae)。本研究明确了为害江苏省大豆豆荚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豆豆荚真菌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真菌病害 病原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香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10
作者 张宏博 黄华毅 +5 位作者 郭智威 侯晨 张谦 李兵 汪迎利 殷祚云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6期85-89,共5页
为提高龙脑型阴香枝叶的生物量和蒸馏后龙脑精油的产量和质量,研究通过电镜识别阴香叶斑病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分离、纯化阴香叶病斑中的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筛选出阴香叶斑病的致病真菌,再经形态学特征观察、ITS(Internal transcribed ... 为提高龙脑型阴香枝叶的生物量和蒸馏后龙脑精油的产量和质量,研究通过电镜识别阴香叶斑病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分离、纯化阴香叶病斑中的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筛选出阴香叶斑病的致病真菌,再经形态学特征观察、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片段扩增、D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暹罗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iamense可能是阴香叶斑病的病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香 叶斑病 真菌鉴定 ITS片段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厚垣孢子的诱导形成方法及萌发特性
11
作者 方香玲 许世洋 南志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41,共12页
厚垣孢子是尖孢镰刀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土壤中厚垣孢子的数量及萌发状况,直接影响着病害的发生及其严重度。首先通过研究合成低营养琼脂(SNA)和SNA加滤纸片(SNAF)培养基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和碳酸镁的双盐溶液(KH_(2)PO_(4)和MgSO... 厚垣孢子是尖孢镰刀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土壤中厚垣孢子的数量及萌发状况,直接影响着病害的发生及其严重度。首先通过研究合成低营养琼脂(SNA)和SNA加滤纸片(SNAF)培养基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和碳酸镁的双盐溶液(KH_(2)PO_(4)和MgSO_(4)·7H_(2)O)中厚垣孢子的形成,建立苜蓿专化型菌株厚垣孢子的诱导形成方法并进行验证,然后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菌株T6和T9在2 mg·L^(-1)葡萄糖的双盐溶液中静置培养7 d时形成大量的厚垣孢子,分别为4.2×10^(5)和5.1×10^(5)个·mL^(-1);且静置培养时的厚垣孢子数量均高于振荡培养时的数量,分别为4.2和2.8倍。不同苜蓿专化型菌株经双盐溶液诱导后,都在培养7 d时形成大量厚垣孢子,且培养前7 d时数量都快速增加,7 d时的均值为3 d时的2.3倍;而培养14和21 d时数量增加较慢,21 d时的均值仅为7 d时的1.2倍。对厚垣孢子萌发及芽管生长促进作用较大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氯化铵,促进作用较小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尿素。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苜蓿专化型菌株厚垣孢子的形成需要微量的碳源和低氧环境,且厚垣孢子的萌发及生长需要适宜的碳源和氮源,可从控制病原菌初侵染源角度为苜蓿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土传病原真菌 存活结构 初侵染源 厚垣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丹鳞茎腐烂病株及种植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星星 邢琳 +4 位作者 杨梦琳 刘豪惠玲 张旭 张嘉颀 焦晓林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8,共7页
为探明药用百合基源植物卷丹发生鳞茎腐烂病后植株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解析卷丹鳞茎腐烂病的发生机制,采用分离培养方法鉴定了发生鳞茎腐烂病卷丹的可培养真菌及主要病原菌类群,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发病... 为探明药用百合基源植物卷丹发生鳞茎腐烂病后植株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解析卷丹鳞茎腐烂病的发生机制,采用分离培养方法鉴定了发生鳞茎腐烂病卷丹的可培养真菌及主要病原菌类群,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了发病土壤与健康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卷丹病鳞上分离鉴定出273株可培养真菌,其中镰刀属为优势属,这些可培养真菌中共有8属14种具有致病性。发生鳞茎腐烂病卷丹种植土壤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葡萄孢属(Botrytis)、镰刀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栓菌属(Trametes)5个病原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高出健康土壤0.025、0.006、0.132、0.078、0.002百分点。发病土壤真菌α-多样性高于健康土壤,β-多样性分析显示病土真菌群落结构与健康土壤存在差异。通过Lefse分析确定发病与健康土壤的特定标志物,结果显示,发病土壤的标志物包括头梗霉属(Cephaliophora)、念珠菌属(Candida)、瘤突毛壳菌(Chaetomium strumarium)等,健康土壤的标志物为油瓶霉属(Lecythophora)及其属下种。综上,卷丹种植土壤病原菌积累,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改变可能是鳞茎腐烂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 鳞茎腐烂病 病原菌 真菌群落结构 土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猕猴桃叶片主要真菌病害的rDNA-ITS鉴定及序列分析
13
作者 莫长安 翟杨 +5 位作者 赵鑫 潘峰 杨媛茹 汪洪鹰 谭志坚 曾粮斌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为了解湖南省猕猴桃叶部真菌病害病原菌的种类和相对多度,在长沙市、邵阳市、常德市、怀化市、张家界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猕猴桃种植区采集了‘红阳’‘米良1号’‘翠玉’等6个猕猴桃品种的31份感病叶片样本,对病叶上的病原... 为了解湖南省猕猴桃叶部真菌病害病原菌的种类和相对多度,在长沙市、邵阳市、常德市、怀化市、张家界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猕猴桃种植区采集了‘红阳’‘米良1号’‘翠玉’等6个猕猴桃品种的31份感病叶片样本,对病叶上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筛选和纯化。通过rDNA-ITS鉴定,结合UNITE数据库注释,统计分离出的病原真菌的种类和相对多度,比较了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品种中的致病真菌的种类和相对多度差异。结果表明:31份感病叶片样本中共分离出3门25属75种316株病原真菌,以链格孢属、炭疽菌属和间座壳属为主要群体,分别占比36.71%、18.04%和14.56%;按照地区分布,菌属数量怀化市最多、其次是邵阳市和湘西州;按照猕猴桃品种分布,菌属数量排名前三的依次为‘红阳’‘米良1号’和‘翠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真菌病害 病原菌 分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除草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谢文 李力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杂草对农业生产危害巨大,长期使用化学除草剂带来诸多问题,促使新型环保高效除草剂的开发需求迫切。植物病原真菌源除草剂是利用活体真菌或其代谢产物开发的生物除草剂,具有资源丰富、低毒性、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成为新型除草剂开发的重... 杂草对农业生产危害巨大,长期使用化学除草剂带来诸多问题,促使新型环保高效除草剂的开发需求迫切。植物病原真菌源除草剂是利用活体真菌或其代谢产物开发的生物除草剂,具有资源丰富、低毒性、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成为新型除草剂开发的重要资源。文章总结了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病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种类,综述了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除草机理及应用现状,并对未来植物病原真菌源除草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 除草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桃树真菌病害病原鉴定
15
作者 胡浩然 吴孟林 +4 位作者 张会园 张玢 卢亚明 青玲 吴根土 《植物医学》 2024年第5期28-39,共12页
桃树是我国重要经济树种,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各类病害的发生对我国桃产量与质量造成了影响,其中真菌病害尤为严重.田间观察发现重庆市北碚区桃树主要患病部位为叶片及果实,病原菌侵染叶片使叶面形成病斑并产生不规则穿孔,侵染... 桃树是我国重要经济树种,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各类病害的发生对我国桃产量与质量造成了影响,其中真菌病害尤为严重.田间观察发现重庆市北碚区桃树主要患病部位为叶片及果实,病原菌侵染叶片使叶面形成病斑并产生不规则穿孔,侵染果实使其部分或整个腐烂.本研究从重庆市北碚区桃园采集桃树患病样本,通过真菌分离纯化获得10种不同种类的真菌菌株,利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得到对应的致病菌株.提取菌株DNA采用多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扩增ITS、CAL、GAPDH、TUB2基因片段,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形态特征,最终确定了导致桃树叶片穿孔病的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导致果实腐烂病的真菌为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后续开展桃树真菌病害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害 病原菌鉴定 致病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果实表面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16
作者 于吕健 阳瑾 +6 位作者 丁宇 李晓曼 刘峰娟 范盈盈 梁红玉 焦子伟 王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5,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喀什石榴果实表面真菌的种类,并测试其对石榴果实的致病能力。【方法】分离纯化石榴果实表面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真菌进行鉴定分类,并通过刺伤接种试验测定真菌对石榴果实的致病性,为新疆石榴果实真菌病害的... 【目的】研究新疆喀什石榴果实表面真菌的种类,并测试其对石榴果实的致病能力。【方法】分离纯化石榴果实表面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真菌进行鉴定分类,并通过刺伤接种试验测定真菌对石榴果实的致病性,为新疆石榴果实真菌病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数据参考。【结果】分离鉴定了7株不同的石榴表面真菌,其中4株可明显致石榴果实腐烂:琉球曲霉(Aspergillus luchuensis)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对石榴果皮和籽粒均表现出较高的侵染能力,水葫芦链格孢(Alternaria eichhorniae)仅对籽粒果肉具有较高侵染能力,阿氏青霉(Penicillium adametzioide)对石榴果皮和籽粒侵染能力较弱。红色篮状菌(Talaromyes rubrifaciens)、南极枝孢菌(Cladosporium antarcticum)和煤油霉菌(Amorphotheca resinae)未表现出对果皮和籽粒明显的致病能力。【结论】新疆南疆生态条件下石榴果实主要致病菌较其他适生地存在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微生物 真菌病害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表真菌群落与病原菌鉴定探究‘宁杞5号’枸杞根腐病的发生机制
17
作者 张亚亚 李盼盼 +2 位作者 高惠惠 贾晨波 徐春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8-248,共11页
【目的】比较两种植区易感病品种‘宁杞5号’枸杞健康株和患病株的根表真菌群落组成和分离到的腐根真菌,明确‘宁杞5号’根腐病的病原菌,探究两种植区‘宁杞5号’根腐病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枸杞根表真菌群落的... 【目的】比较两种植区易感病品种‘宁杞5号’枸杞健康株和患病株的根表真菌群落组成和分离到的腐根真菌,明确‘宁杞5号’根腐病的病原菌,探究两种植区‘宁杞5号’根腐病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枸杞根表真菌群落的组成特征,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两种植区枸杞腐根中分离腐根真菌,基于形态学和ITS、EF-1α基因序列对腐根真菌进行分类学鉴定,依据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两种植区‘宁杞5号’枸杞健康株和患病株之间的根表真菌群落组成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患病后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升高,被孢霉属(Mortierella)相对丰度降低,伴随着Fusicolla和Pseudogymnoascus等未知类群丰度增加,而两种植区健康株根表真菌群落结构趋于一致。自QXBZ腐根分离到36株真菌,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红贝俄式孔菌(Earliella scabros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Penicillium pimiteouiense,自QTBZ腐根分离29株真菌,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红贝俄式孔菌、粉红黏帚菌(Clonostachys rosea)、P.pimiteouiense、新知镰刀菌(F.andiyazi)、桃色顶孢霉(Acremonium persicinum),其中腐皮镰刀菌的分离频率在两种植区均为最高,尖孢镰刀菌次之。回接实验确定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新知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是‘宁杞5号’枸杞根腐病的病原菌,其中新知镰刀菌为新发现的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结论】‘宁杞5号’根腐病发生主要与根表真菌群落结构改变以及病原菌种类密切相关,与种植区关系不大,F.solani、F.oxysporum、F.andiyazi和R.solani是‘宁杞5号’根腐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根表真菌群落 根腐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连作田土壤中主要病原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38
18
作者 李继平 李敏权 +3 位作者 惠娜娜 王立 马永强 漆永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作物长期连作后出现土壤肥力不平衡,病原物种类及其数量不断累积,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微生物作为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病原菌种群动态变化具... 作物长期连作后出现土壤肥力不平衡,病原物种类及其数量不断累积,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微生物作为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病原菌种群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研究土传病原真菌与马铃薯连作的关系,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机理,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残渣分离法研究了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病原真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马铃薯的主要土传病原真菌为镰孢菌、轮枝菌和立枯丝核菌;3种病菌主要分布于0~10cm土壤层,10~20和20~30cm土壤层则较少,其中0~10cm土壤层中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数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镰孢菌(Fusariumspp.)为3 900,900,2 100和5 900个/g土,轮枝菌(Verticilliumspp.)为200,400,600和1 600个/g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7.80,9.58,20.60和22.40个/10g土;建议通过翻耕或药剂处理重点防治表层土传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土壤 连作 病原真菌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激发子对灵芝液体发酵生产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高兴喜 姚强 +3 位作者 王磊 刘林德 王雯雯 韩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09-313,共5页
采用酸解法以3种食用菌病原真菌(木素木霉、蘑菇轮枝孢和顶头孢)为激发子菌株分别制备相应激发子,以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添加到灵芝发酵培养基中,考察对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其中顶头孢激发子无论是对灵芝多糖还是对灵芝三... 采用酸解法以3种食用菌病原真菌(木素木霉、蘑菇轮枝孢和顶头孢)为激发子菌株分别制备相应激发子,以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添加到灵芝发酵培养基中,考察对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其中顶头孢激发子无论是对灵芝多糖还是对灵芝三萜类物质积累的诱导作用都是三者中最好的,使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积累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6.1倍和5.2倍,且最佳作用浓度均为120μg/ml,最佳加入时间分别为灵芝发酵培养的中期(3d)和初期(0d);木素木霉激发子对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积累的诱导作用次之,其产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7倍和4.0倍,最佳作用浓度均为80μg/ml,并且最佳加入时间均为灵芝发酵培养的后期(5d);而蘑菇轮枝孢激发子对灵芝这两种活性物质积累的诱导作用是这3种激发子作用效果最弱的。另外,3种真菌激发子对灵芝生物量的积累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木素木霉激发子以80μg/ml的浓度在灵芝发酵培养初期加入,可以使生物量的积累比对照增加2.3倍。研究结果表明,真菌激发子对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积累因激发子种类、浓度以及添加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真菌 液体发酵 胞内多糖 胞内三萜 代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外耳道真菌病真菌谱分析及针对性治疗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国郝 郑晓雯 +2 位作者 张琳娟 程金妹 张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耳道真菌病的真菌谱、发病特点及针对性治疗。方法按真菌涂片显微镜观察及培养分离鉴定步骤进行。嗜酸性细胞及肥大细胞染色。有针对性行外耳道清洁通畅,局部抗真菌及抗过敏治疗。结果 2006-2011年收集86例112耳,其中...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耳道真菌病的真菌谱、发病特点及针对性治疗。方法按真菌涂片显微镜观察及培养分离鉴定步骤进行。嗜酸性细胞及肥大细胞染色。有针对性行外耳道清洁通畅,局部抗真菌及抗过敏治疗。结果 2006-2011年收集86例112耳,其中男46例(53.49%),女40例(46.51%);中位年龄72岁。112耳耳道真菌病例中90耳为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80.36%,最多见的是曲霉菌属,有64耳(71.11%),其次为为念珠菌感染,有13耳(14.44%)。经一个月的治疗随访,治愈84耳(75%);好转22耳(19.64%);无效6耳(5.36%);总有效率94.64%。结论老年人外耳道真菌病特点:以曲霉菌为主;外耳道解剖异常、鼓膜和外耳道表皮向外移行速度减慢、耳道口毛发异常增生、外耳道异物等是其独特的致病原因;真菌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其重要的致病机制之一;耳道的清洁通畅、抗真菌及抗过敏治疗是有针对性治疗老年人外耳道真菌病同等重要的三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真菌病 老年人 真菌谱 致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