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缘土壤锌硒锗富集靶区优选及健康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亚峰 施泽明 +6 位作者 苗国文 许光 金戈 马风娟 姬丙艳 姚振 马瑛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2-352,共11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结构复杂,农畜产业集聚,是开展健康地质服务农畜生产的良好区块。通过地质手段查明典型健康元素Zn、Se和Ge的分布、富集特征及健康潜力,可为挖掘地域特色资源禀赋、优选生态健康靶区、开展健康地质研究和发展特色产...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结构复杂,农畜产业集聚,是开展健康地质服务农畜生产的良好区块。通过地质手段查明典型健康元素Zn、Se和Ge的分布、富集特征及健康潜力,可为挖掘地域特色资源禀赋、优选生态健康靶区、开展健康地质研究和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采集研究区8273组表层土壤样品,分析测试pH及Zn、Se和Ge含量,选用地累积指数、标准比对、健康潜力指数和复合指数法多角度评价土壤Zn、Se和Ge的富集特征、规模和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呈低硒、低锗和高锌的背景,空间变异呈硒强、锗中和锌弱的特征。对照中国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Zn、Se和Ge的富集规模和强度依序递减;对照现行相关标准和中国土壤统计分级,研究区土壤整体呈富锌贫硒锗的特征,局部存在富硒和富锗区,具有一定的健康贡献和生态潜力;综合考虑富集程度和各指标健康贡献差异,研究区Zn和Se存在一定健康潜力,Ge具较低健康潜力,中度以上潜力区占比14.8%;对照健康元素组的复合指数,并以累计频率85%以上划定优势区,结合地质背景,土地利用、地貌景观和富集强弱规模等因素,选定优先利用靶区5处。靶区选定为快速推进青海健康地质的研究和应用深度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健康元素 土壤锌、硒和锗 靶区优选 健康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南华地区土壤质量及绿色富硒富锗产地适宜性评价
2
作者 程琰勋 赵萌生 +7 位作者 徐磊 郑洪福 赵见波 李锁明 蒋潇 瞿镪 赵晨阳 李明 《农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6-44,共9页
本研究旨在综合评价滇中南华地区的土壤养分、土壤环境、土壤质量和绿色富硒富锗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通过分析在滇中南华地区开展的1:2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的630份表层土壤样本数据,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 本研究旨在综合评价滇中南华地区的土壤养分、土壤环境、土壤质量和绿色富硒富锗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通过分析在滇中南华地区开展的1:2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的630份表层土壤样本数据,依据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对上述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养分总体为中等—较丰富水平,一等、二等养分充足的土壤占37.19%,三等土壤占42.35%;土壤环境整体较好,一等土壤(无风险)占比达到80.19%,二等土壤(风险可控)占比为19.41%,三等土壤(风险较高)占比仅为0.40%;土壤质量综合等级总体为优质—良好水平,一等(优质)和二等(良好)土壤占比达到60.26%;达到AA级绿色富硒产地标准的土壤占比为2.78%,面积为63 km^(2);达到AA级绿色富锗产地标准的土壤占比为28.5%,面积为646 km^(2);达到AA级绿色富硒富锗产地标准的土壤占比为2.78%,面积为63 km^(2)。研究区土壤养分较为充足,土壤环境总体较好,具有发展绿色富硒富锗食品的广阔前景。本研究对在滇中地区建立绿色富硒富锗种植、养殖实验基地以及开发绿色富硒富锗农畜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了南华地区生态农业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对滇中地区发展绿色农业和土地利用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绿色产地 富硒 富锗 滇中 滇中南华地区 土壤养分 土壤环境 土壤质量 生态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洛阳农田土壤中硒锌的有效态与形态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刊 周建川 +3 位作者 王喜宽 刘俊芳 黄岚 侯进凯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9,共15页
农田土壤中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态是评价元素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者利用有效态来代表哪几种形态大多是引用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专门的研究资料参考,影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精准度。本文按照国家相关分析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 农田土壤中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态是评价元素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者利用有效态来代表哪几种形态大多是引用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专门的研究资料参考,影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精准度。本文按照国家相关分析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分析方法对河南洛阳市农田土壤Se高背景区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和不同形态进行分析,采用含量对比、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及地质背景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的平均含量为3.63mg/kg,高于(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的平均含量2.74mg/kg,远高于(水溶态+离子态)Zn的平均含量0.42mg/kg。有效态Zn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之和代表。在玄武岩区发育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含量为0.023mg/kg,与水溶态Zn含量0.027mg/kg相当,具有低活性特征。种植小麦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为0.019mg/kg,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Se含量之和平均值为0.019mg/kg,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之和代替。种植玉米、谷子、芝麻、花生、红薯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分别为0.006mg/kg、0.007mg/kg、0.007mg/kg、0.009mg/kg、0.007mg/kg。水溶态、离子态Se之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09mg/kg、0.010mg/kg、0.013mg/kg、0.007mg/kg、0.010mg/kg,这些农作物种植的土壤中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之和代替。农田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及形态主要受全量的影响,同时受种植农作物、p H和有机质的影响。对于农田土壤,利用形态代替有效态进行Se、Zn的有效性评价时,需要结合农业种植、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洛阳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有效态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磷菌与解磷固氮双效菌对贵州富硒土及茶苗硒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淑卿 郭金梅 +3 位作者 李剑峰 武玲 王西 曾正群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1-442,共12页
为探究解磷菌及解磷固氮菌对富硒土壤及茶苗(Camelliasinensis)有效硒(Se)、有效锌(Zn)含量的影响,以2株茶树内生解磷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PSt07、Kluyvera intermediaPSt12)及2株茶树内生解磷固氮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 为探究解磷菌及解磷固氮菌对富硒土壤及茶苗(Camelliasinensis)有效硒(Se)、有效锌(Zn)含量的影响,以2株茶树内生解磷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PSt07、Kluyvera intermediaPSt12)及2株茶树内生解磷固氮菌(Paraburkholderia fungorum PMS05、Kluyvera intermedia PCF06)为研究对象,以龙井43和黄金芽的2年生茶苗及贵州省开阳县的富硒红土为供试材料,进行土壤孵育及茶苗盆栽试验,检测接种各菌液60 d后,茶苗Se、Zn含量及土壤有效态的氮(N)、磷(P)、钾(K)、Zn、Se等养分。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可提高两种茶苗根际土有效P含量,并提高龙井43茶树根际土有效N含量。两株解磷菌可提高龙井43根际土有效Se和有效Zn,以及根组织中Se含量,分别为191.83%~573.08%,37.48%~65.88%和24.27%~39.73%,并显著提高两种茶苗叶片的Zn积累量(41.23%~247.65%,P<0.05);两株解磷菌处理下盆栽植株根际土有效Zn含量高于以菌液孵育的土壤,表明茶株与解磷菌共同作用能显著提高土壤Zn有效性。解磷固氮双效菌较解磷菌更有利于提高黄金芽根组织Se含量及根际土的有效Se含量,其中PMS05可使黄金芽茶树根际土有效Se含量较未接菌显著增加602.00%(P<0.05)。Se、Zn在茶叶中的积累因菌株及茶树品种的不同组合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在菌种选育完成后以肥效验证试验为不同的茶树品种选择最优的解磷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根际土壤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锌、硒含量变化与种植土壤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海燕 黄彩梅 +2 位作者 周盛勇 黄丽华 邹天才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43,共7页
以贵州4个茶叶产地(贵定、都匀、凤冈、湄潭)生产的新鲜茶叶(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湄潭翠芽)及种植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茶树叶片及种植土壤的锌、硒含量,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深度土壤锌、硒含量的差异;茶树当年... 以贵州4个茶叶产地(贵定、都匀、凤冈、湄潭)生产的新鲜茶叶(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湄潭翠芽)及种植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茶树叶片及种植土壤的锌、硒含量,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深度土壤锌、硒含量的差异;茶树当年生新叶(一芽二叶)和生长1年以上老叶的锌、硒含量变化;土壤锌、硒含量与新老叶片锌、硒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茶园土壤深度(0∽20 cm,20∽40 cm)的增加,锌含量增加了2.0%∽18.0%,而土壤硒含量则没有明显变化;不同样地土壤和同一样地土壤不同深度的锌、硒含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Sig.〈0.01),但差异未见明显规律;茶树新叶锌、硒含量比老叶分别高2.3∽4.0倍和1.2∽3.0倍;新叶的锌、硒含量与土壤锌、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且新叶中的锌、硒含量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中的锌、硒含量来源于成土母岩并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因此合理选择土壤类型对种植优质茶和规划发展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土壤 锌含量 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土壤及与茶叶中微量元素锌硒含量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海燕 黄彩梅 +2 位作者 周盛勇 汪建文 邹天才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8-874,941,共8页
植物生长的环境适应及其内含物质功能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该研究对贵州省地标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4个样地12个样点茶园土壤及其对应种植点茶叶样品中锌硒含量变化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4个样地中,3个样... 植物生长的环境适应及其内含物质功能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该研究对贵州省地标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4个样地12个样点茶园土壤及其对应种植点茶叶样品中锌硒含量变化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4个样地中,3个样地的锌含量都是原土高于种植土,而硒含量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各主产区土壤锌硒含量的标准差均大于均值的5%,土质均匀度都较低;(2)4个样地新叶(一芽二叶)与老叶的锌含量都呈现显著差异,而硒在新叶和老叶中的含量差异无明显变化规律;(3)锌元素在茶树体内转移现象明显,由老叶向新叶中转移,新叶中含量较高;硒元素在新叶和老叶中的含量变化不明显。新叶中锌的含量与其0~20 cm表层土样和21~40 cm深层土样中锌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68;而新叶硒的含量与0~20 cm表层土中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茶叶中锌硒主要是通过茶树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和传输,但其吸收转移效率不由土壤中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还受到茶园土壤质地、茶园温湿度等环境管控因素的影响,锌硒微量元素参与茶树体内的生理作用和代谢途径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进一步探索茶树吸收与转化锌硒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和作用机理,了解不同产区茶叶中微量元素锌硒含量与其茶园土壤的关系,对于生产适宜于人类身体健康适当锌硒含量的有机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树吸收 含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至曲水拉萨河沿岸农用地土壤硒锗空间分布与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袁宏 赵利 +3 位作者 王茂丽 徐开锋 尊珠桑姆 王海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7-432,共6页
调查研究了西藏拉萨至曲水拉萨河沿岸农用地土壤中硒锗的含量与分布状况,发现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农田土壤缺硒(<0.16 mg/kg),而大部分农田土壤富锗(≥1.3 mg/kg);土壤全硒、有效硒含量与pH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全锗、有效锗含量均... 调查研究了西藏拉萨至曲水拉萨河沿岸农用地土壤中硒锗的含量与分布状况,发现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农田土壤缺硒(<0.16 mg/kg),而大部分农田土壤富锗(≥1.3 mg/kg);土壤全硒、有效硒含量与pH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全锗、有效锗含量均与pH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均与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区整体土壤富锗情况较好,具有富锗土壤开发潜力,可以考虑富锗农牧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 土壤 富锗 相关性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体系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昝亚玲 王朝辉 Graham Lyons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5-238,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玉米-小麦和大豆-小麦轮作,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中,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与作物轮作体系有关。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并没有表现出增加小麦...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玉米-小麦和大豆-小麦轮作,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中,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与作物轮作体系有关。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并没有表现出增加小麦产量的趋势,而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呈增加趋势。土壤残留硒锌可改变作物体内元素组成。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有利于小麦籽粒对氮、钾、硫、钙、铁、锌、硒、铜元素的吸收累积。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促进小麦对钾、硫、镁、铁、锌、硒、铜、锰、硼的吸收,而氮、磷、钙吸收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轮作 土壤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丹寨县稻田土壤硒和锌含量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伦沛 李东平 +2 位作者 汤宏 潘大勇 姜军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9期135-138,共4页
[目的]弄清丹寨县各乡镇稻田土壤硒、锌含量及分布,以期为当地土壤硒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丹寨县6个乡镇主要稻田土壤样品,测定其硒、锌含量,分析其分布。[结果]该县稻田土壤耕作层硒含量在0.09~0.45 mg/kg,平均含量... [目的]弄清丹寨县各乡镇稻田土壤硒、锌含量及分布,以期为当地土壤硒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丹寨县6个乡镇主要稻田土壤样品,测定其硒、锌含量,分析其分布。[结果]该县稻田土壤耕作层硒含量在0.09~0.45 mg/kg,平均含量为0.25 mg/kg,其中足硒土壤占85.31%,少硒土壤占10.49%,缺硒土壤占4.20%,无高硒和过硒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在3.12~91.33 mg/kg,平均值为15.33 mg/kg,绝大多数稻田土有效态锌含量超过5.00 mg/kg。土壤耕底层硒含量在0.04~0.68 mg/kg,平均含量为0.27 mg/kg,其中足硒土壤占77.62%,少硒土壤占9.09%,缺硒土壤占4.09%,高硒土壤占8.39%,没有过硒土壤;有效态锌含量在3.00~65.21 mg/kg,平均值为11.15 mg/kg,绝大多数稻田土有效态锌含量超过5.00 mg/kg。[结论]丹寨县域稻田土壤多为足硒土壤,有少量的缺硒、少硒和高硒土壤分布,不存在过硒土壤;多数稻田土为很高锌稻田土,少数为高锌,没有低锌、少锌和缺锌稻田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丹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成都唐昌镇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亮 王德伟 +1 位作者 龚仓 王顺祥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2-1094,共13页
土壤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是农业种植和土地规划重要的参考依据。四川成都唐昌镇作为成都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农业种植发达,目前该地区土壤质量状况尚不清楚。为了准确掌握当前唐昌镇农业种植区表层土壤元素含量特... 土壤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是农业种植和土地规划重要的参考依据。四川成都唐昌镇作为成都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农业种植发达,目前该地区土壤质量状况尚不清楚。为了准确掌握当前唐昌镇农业种植区表层土壤元素含量特征和质量等级,本文通过开展1∶5万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采集表层土壤810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方法测定了N、P、K、As、Cd、Hg、Pb、Cr、Ni、Cu、Zn、Se等元素含量和pH值,进行土壤养分等级、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土壤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与全国表层土壤相比,研究区表层土壤略富集Zn、Pb,较富集Se,强烈富集N、P、Cd、Hg,土壤总体呈弱酸性。(2)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二等较丰富为主,面积占比88.0%,土壤肥力较丰富;土壤8项重金属元素环境质量等级中的一等土壤面积占比均大于96.0%,综合环境质量等级以一等清洁型为主,占比达98.06%。土壤综合质量以一等优质级为主,占比85.85%。(3)区内富硒土壤面积2.49km~2,占比3.7%,零星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富铜土壤面积63.13km~2,占94.0%;富锌土壤面积63.31km~2,占比94.17%。综上所述,唐昌镇地区表层土壤养分较丰富,土壤环境整体清洁,土壤综合质量属优质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富硒土壤 富铜土壤 富锌土壤 唐昌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匀毛尖茶园土壤及茶叶锌硒含量的调查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宋志雪 潘岩灵 +1 位作者 何华婷 侯天荣 《茶叶》 2018年第4期191-193,共3页
都匀毛尖茶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随着人类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喝茶不仅仅体现的是一种生活品质,更是现代生活中对健康的一种追求。茶叶中含有人类所需的十四种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锌(Zn)、硒(Se)是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两种元素,... 都匀毛尖茶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随着人类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喝茶不仅仅体现的是一种生活品质,更是现代生活中对健康的一种追求。茶叶中含有人类所需的十四种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锌(Zn)、硒(Se)是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两种元素,故对都匀毛尖茶园土壤与茶叶微量元素锌硒含量的调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测定都匀螺丝壳茶园、大定茶园和团山茶园土壤和茶叶样品中锌、硒含量的状况,确定适合开发功能性茶叶的地区,进一步提升都匀毛尖茶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匀毛尖茶 土壤 锌硒含量 调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