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f Fluorine Transport Rules in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 被引量:8
1
作者 ZHANG Hong-mei SU Bao-yu +1 位作者 LIU Peng-hua ZHANG Wei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3期382-386,共5页
With the aid of soil column test models,the transport rules of fluorine contaminants in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s are discussed. Curves of F-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times and sites in the unsaturated stratified... With the aid of soil column test models,the transport rules of fluorine contaminants in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s are discussed. Curves of F-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times and sites in the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 were ob-tained under conditions of continuous injection of fluoride contaminants and wat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observation data,the values between computed results and observed data were compa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fluorine ions are active. The migration process of fluorine ions in soils is complex. Because of the effect of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the curve of the fluorine ion breakthrough curve is not symmetric. Its concentration peak value at each measuring point gradually decays. The tail of the breakthrough curve is long and the process of leaching and purifying using water requires considerable time. Along with the release of OHˉ in the process of fluorine absorp-tion,the pH value of the soil solution changed from neutral to alkalinity during the test process. The first part of the breakthrough curve fitted better than the second part.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fluorine does not always exist in the form of fluorinions in groundwater. Given the long test time,fluorinions possibly react with other ions in the soil solution to form complex water-soluble fluorine compounds. Only the retardation factor and source-sink term have been considered in our numerical model,which may leads to errors of computed values. But as a whole the migration rules of fluorine ions are basically correct,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stablished numerical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transport rules of fluorine contaminants in unsaturated stratifie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INE unsaturated soil transport rules soil column test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层状土体Green-Ampt模型的改进及堵塞毛细运移的性能演化
2
作者 牛泽林 马德良 +1 位作者 冯怀平 韩仲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161-169,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疏水剂的阻水性能,采用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粉土进行处理,得到疏水性粉土,通过中间设置疏水层的一维土柱试验,分析疏水层厚度、硅烷含量、土样干密度等因素对毛细水上升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来描述疏水性... 为进一步研究疏水剂的阻水性能,采用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粉土进行处理,得到疏水性粉土,通过中间设置疏水层的一维土柱试验,分析疏水层厚度、硅烷含量、土样干密度等因素对毛细水上升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来描述疏水性土体的毛细水上升过程,并利用修正模型得到的土体导水率对试验结果进行解释。结果表明:土体干密度对毛细水上升有明显影响,随干密度增加,毛细水上升速度越慢,当干密度较小时,由于水分和上部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孔隙水压力,会迫使防水层失效;疏水层厚度对阻水效果影响不大,但随着厚度增加水分迁移速度变慢并且明显延迟水分到达土样顶部时间;硅烷含量是抑制毛细水上升的关键因素,随着硅烷含量的增加防水层阻水能力增强。而对于1.0%含量的防水层的土样,不管疏水层厚度、干密度如何均能阻止毛细上升,并且10 mm的疏水层就足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剂 阻水性能 土柱试验 防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原状土阻尼比智能预测法
3
作者 杨文保 朱恩赐 +3 位作者 吴琪 陈国兴 卢艺静 蒋家卫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7-1533,共7页
为探究原状土阻尼比D随剪应变γ和土层深度H(上覆压力σ′_(m))的双向维度特征,本文对同一钻孔自地表至基岩深度范围内原状粉质黏土与粉土开展系列共振柱试验。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深度挖掘、识别、学习原状土D的双向维度耦合规律,建立了... 为探究原状土阻尼比D随剪应变γ和土层深度H(上覆压力σ′_(m))的双向维度特征,本文对同一钻孔自地表至基岩深度范围内原状粉质黏土与粉土开展系列共振柱试验。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深度挖掘、识别、学习原状土D的双向维度耦合规律,建立了D智能预测法。通过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得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预测法可较好地适用于原状土D的双向维度特征预测。试验表明:原状土D与γ和H(σ′_(m))2个维度存在耦合相关。同一H(σ′_(m))维度时,D随γ增加呈现非线性上升规律;同一γ维度时,D随H(σ′_(m))增加呈现相反的降低规律;随着H(σ′_(m))维度的增加,D~γ整体非线性关系逐渐下倾伴随着增长速率逐级变缓。本文方法实现了原状土D在H(σ′_(m))和γ双向维度下的智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 阻尼比 共振柱试验 土层深度 剪应变 双向维度特征 BP神经网络 智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污染土壤动态浸出特征及对地下水影响的模拟
4
作者 庄钧懿 成一知 +7 位作者 侯一哲 刘玉兰 王锴 程莉蓉 丁爱中 纪智慧 徐巍 王承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以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淋溶模式下土壤六价铬[Cr(Ⅵ)]淋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淋溶流速会影响土柱中Cr(Ⅵ)达到解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即在连续淋溶模式的高、中、低3种流速条件下,... 以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淋溶模式下土壤六价铬[Cr(Ⅵ)]淋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淋溶流速会影响土柱中Cr(Ⅵ)达到解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即在连续淋溶模式的高、中、低3种流速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4、15 d,而间歇淋溶模式的Cr(Ⅵ)浸出效率略低于连续淋溶模式,这主要是受到土壤中孔隙水更新效率的控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5.6构建试验中Cr(Ⅵ)迁移的模型,计算连续、间歇2种淋溶模式下6种不同情景中Cr(Ⅵ)的质量浓度变化及累积浸出质量,结合模型计算与柱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当土壤中Cr(Ⅵ)质量分数达到二类用地筛选值(5.7 mg/kg)后,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为地下水Ⅴ类水标准(0.1 mg/L),此时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威胁;同一时间段内,间歇淋溶柱高流速情景下有最小淋出率(33.67%),连续淋溶柱高流速情景有最大浸出率(83.99%)。研究表明,在场地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修复标准对地下水的影响,即水土共治。研究成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水土共治 地下水 柱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加筋膨胀土共振柱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勇 时伟 张瑾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27,42,共9页
废弃橡胶可以较好地改良膨胀土的力学性能及胀缩特性,本试验考虑不同初始条件对橡胶加筋膨胀土(Expansion Soil-Rubber,ESR)动剪切模量影响,采用NGZ-20共振柱试验机开展不同含水率、橡胶掺量和颗粒粒径的系列研究,得到了不同初始条件下... 废弃橡胶可以较好地改良膨胀土的力学性能及胀缩特性,本试验考虑不同初始条件对橡胶加筋膨胀土(Expansion Soil-Rubber,ESR)动剪切模量影响,采用NGZ-20共振柱试验机开展不同含水率、橡胶掺量和颗粒粒径的系列研究,得到了不同初始条件下ESR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与剪应变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橡胶掺量和含水率的增加,加筋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降低;在1×10^(-6)<γ<1×10^(-4)剪应变范围内,动剪切模量衰退明显,橡胶掺量变化较含水率改变对动剪切模量衰减影响更为显著;橡胶粒径对最大动剪切模量影响明显,但对动剪切模量衰减曲线影响不大。试验所得动力参数可以为橡胶改良膨胀土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橡胶加筋 共振柱试验 动剪切模量 剪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改良剂作用下的水力特性试验
6
作者 张文生 景何仿 +2 位作者 王维红 窦炳琰 陈秋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为了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施加有机改良剂和无机改良剂后的水力特性,选取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并进行种植试验。将改良后的土壤分5层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柱入渗试验,利用压力膜仪和自循环达西渗流试验仪,测量了土... 为了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在施加有机改良剂和无机改良剂后的水力特性,选取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进行土壤改良并进行种植试验。将改良后的土壤分5层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土柱入渗试验,利用压力膜仪和自循环达西渗流试验仪,测量了土壤含水率与压力水头之间的关系和渗透系数;根据实测数据,选取van Genuchten(VG)模型进行参数反演,对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各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各层土壤在水吸力相同时,施加不同改良剂后的土壤含水率一般大于对照组,而有机改良剂处理组要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2)改良后水分特征曲线及相应VG模型中的参数发生了较大变化;(3)有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有所减小,而无机改良剂处理后土壤容重变化不太明显;(4)不同改良剂处理后土柱中水分入渗的湿润锋推进速度和土壤渗透系数有不同程度增大,有机改良剂处理组增大幅度大于无机改良剂处理组。综上所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容重、含水率、水分入渗速度及其他水力参数都有较大影响,说明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结构。土柱试验及种植试验均表明,有机改良剂(牛粪和糠醛渣)处理组的性态要优于无机改良剂(脱硫石膏和粉煤灰)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土柱试验 渗透系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条件下柴油在包气带运移特征研究
7
作者 任明浩 李洪良 +4 位作者 刘宇 程家乐 张宏利 张赫鹏 赵贵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其成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中重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特别是轻质石油产品(如柴油、汽油等),由于其较低的黏度使其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因此轻质石油的泄漏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潜力。为分析柴油在场地污... 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其成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中重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特别是轻质石油产品(如柴油、汽油等),由于其较低的黏度使其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因此轻质石油的泄漏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潜力。为分析柴油在场地污染后的分布及迁移,以一维土柱为物理模型、选择0号柴油为研究对象,基于达西定律原理,通过细砂、粉砂、石英砂3种不同粒径开展室内多孔介质油驱水的一维土柱试验,研究柴油在非饱和状态下,不同介质粒径、不同流体、不同含水率等因素影响下运动速率的变化特征,探究不同饱和度与两相流入渗时系数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柴油的入渗速率与介质粒径成正比例关系,在介质中的入渗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石英砂>细砂>粉砂;同种介质中,油相的运动速率小于水相的运动速率,石英砂、细砂、粉砂3种介质中v油比v水分别小44.6%、65.3%、64.3%;对于3种研究介质,柴油的运动速率会随着介质水相饱和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通过对较优含水率下运动速率比较分析发现,粒径对运动速率的影响程度较含水率对运动速率的影响程度小,介质只有在含水率为最优时,运动速率才会达到最大,此时粒径对运动速率的影响非常小。此外,柴油与水相互作用也对入渗系数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介质饱和度的降低,柴油与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柴油入渗系数逐渐趋于其在水饱和状态下的入渗系数。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还开展了对油水运动速率、渗透速率、残余水相增渗机理的讨论,进一步探讨柴油在包气带中的运移特征。研究通过深入研究柴油泄漏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可以为制定更有效的污染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了解柴油泄漏后在不同土壤介质中的运动特性,有助于优化污染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率,降低环境风险。同时为柴油场地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土柱试验 含水率 运动速率 多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柱法制样及剪切速率对黏性粗料三轴试验的影响
8
作者 张富臣 王鹏程 +2 位作者 张庆建 李玉贵 于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28,235,共7页
对砂柱法和常规方法制备的黏性粗粒土三轴试样进行饱和试验,对比其饱和效果,同时为论证砂柱对土体排水效果、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特性的影响,开展砂柱法试样和常规试样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三轴CD剪试验,并讨论剪切速率对试验的影响。试... 对砂柱法和常规方法制备的黏性粗粒土三轴试样进行饱和试验,对比其饱和效果,同时为论证砂柱对土体排水效果、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特性的影响,开展砂柱法试样和常规试样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三轴CD剪试验,并讨论剪切速率对试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砂柱法配合反压饱和6 h,试样基本饱水均匀;常规试样的速率敏感度较高,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强度指标φd减小、Cd增大,同一围压下,峰值偏应力减小;体应变εv与剪切速率呈反比,且围压越大,越不利于土体排水,峰值偏应力减小的幅度越大;剪切速率与Ei呈反比,与Bi成正比,邓肯-张模型参数Rf、k、n、D和F值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砂柱法制备的试样速率敏感度较低,且砂柱法试样在0.3 mm/min剪切速率下具有同常规试样0.03 mm/min剪切速率下相似的三轴应力-应变特征;该方法获取了相近的CD剪强度指标和邓肯张模型参数,同时缩短了试验在饱和-固结-剪切3个阶段的用时,大幅提高了试验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可为与黏性粗粒土三轴试验相关的实践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粗粒土 剪切速率 CD剪 砂柱法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水泥土动剪模量和阻尼比共振柱试验研究
9
作者 郭端伟 何杰 +2 位作者 宋德新 王忍 李凤山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6-275,共10页
橡胶水泥土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耐腐蚀轻质填筑材料,在沿海港口工程及灯塔等基础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共振柱试验,对不同橡胶掺量、水泥掺量和围压下橡胶水泥土动力特性展开研究,重点探究各影响因素对其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影... 橡胶水泥土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耐腐蚀轻质填筑材料,在沿海港口工程及灯塔等基础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共振柱试验,对不同橡胶掺量、水泥掺量和围压下橡胶水泥土动力特性展开研究,重点探究各影响因素对其动剪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结压力下橡胶水泥土的累计轴向应变随着橡胶掺量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泥掺量增大而减小;橡胶水泥土动剪模量曲线衰减程度随橡胶掺量的增加和水泥掺量的减小而减弱,非线性特征减弱,而受围压影响则较小;最大动剪模量随着橡胶掺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水泥掺量和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当橡胶掺量较低或水泥掺量较高时,其掺量改变对最大动剪模量影响最大;橡胶的掺入减缓了动剪模量衰减幅度,并且在较低围压下促使其更早地发生衰减。而水泥掺量的减小和围压的增大则会推迟衰减,衰减幅度也相对更大;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增加而单调递增,增大橡胶掺量和减小围压会使其阻尼比增大,当水泥掺量小于15%时,阻尼比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增大,而当水泥掺量大于15%时,阻尼比反而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水泥土 动剪模量 阻尼比 配合比 共振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路径对盐城粉质黏土动剪切模量影响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喆恺 谭慧明 陶小三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8期44-49,73,共7页
沿海地区地下土常受到地震、施工、波浪等各种动力作用的影响。为了研究应力路径对粉质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选取盐城地区不同深度的粉质黏土原状样进行循环应力路径下的共振柱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历史对土动力参数响应的影响显著,加卸... 沿海地区地下土常受到地震、施工、波浪等各种动力作用的影响。为了研究应力路径对粉质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选取盐城地区不同深度的粉质黏土原状样进行循环应力路径下的共振柱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历史对土动力参数响应的影响显著,加卸载路径间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Gmax和动剪切模量G之间有明显差异;在围压0~80 kPa时,Gmax快速上升,变异性减小;地质年代和埋深对土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起重要作用。随着埋深增加,各应力路径下Gmax和围压变化时G的差异不断扩大,当地质年代发生变化时,G显著增加;根据试验提出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围压间的拟合关系式并提供不同应力历史粉质黏土的拟合结果,为盐城以及相关沿海地区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质黏土 共振柱试验 动剪切模量 应力路径 应力历史 土动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覆盖层水–气耦合运移土柱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1
作者 詹良通 邱清文 +2 位作者 杨益彪 徐文杰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9-977,共9页
基于水分储存与释放机理的土质覆盖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垃圾填埋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前人研究土质覆盖层大多侧重于其雨水存储及防渗性能,忽略了填埋气在覆盖层中的运移及其影响。通过在黄土土柱底部通入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比例混合... 基于水分储存与释放机理的土质覆盖层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垃圾填埋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前人研究土质覆盖层大多侧重于其雨水存储及防渗性能,忽略了填埋气在覆盖层中的运移及其影响。通过在黄土土柱底部通入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比例混合气体模拟填埋气在覆盖层运移,在土柱顶部施加3 cm常水头模拟雨水入渗对黄土覆盖层中气压分布以及各气体组分分布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利用商业软件Geo-Studio中的Air/W模块对黄土覆盖层水–气耦合运移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雨水入渗降低了上层黄土的导气系数,导致土柱中气压显著增加,呈现出先增加至"突破值"然后回落至"稳定值";气压"突破值"约等于上部土体进气值;数值模拟能较好地模拟水分入渗过程并捕捉到气压变化趋势,但由于其无法模拟多组分填埋气在土柱中的复杂物理过程,导致气压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存在差距。本文为更准确模拟分析土质覆盖层中水与填埋气耦合运移过程提供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覆盖层 土柱试验 水-气耦合运移 气压 雨水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入岩脉风化壳对中林村残积土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晨阳 张明 +2 位作者 张泰丽 孙强 杨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17-2625,2631,共10页
岩脉侵入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侵入岩脉及其风化壳对斜坡的渗流场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我国东南沿海约50×104 km2的白垩系火山岩地层中广泛分布侵入岩脉及其风化壳,改变了该地区残积土斜坡... 岩脉侵入是一种普遍的地质现象,侵入岩脉及其风化壳对斜坡的渗流场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我国东南沿海约50×104 km2的白垩系火山岩地层中广泛分布侵入岩脉及其风化壳,改变了该地区残积土斜坡的失稳机制。以浙江省文成县中林滑坡为对象,研究花岗岩脉风化壳对其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中林滑坡主要由凝灰岩及其残积土组成,后部有侵入的花岗岩脉及其残积土,利用室内土柱试验获取降雨作用下两种残积土渗透性质的差异,利用不同含水率下的直剪试验获取非饱和抗剪强度参数;利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W模块反演土柱降雨试验,获取两种土体的非饱和渗透参数;接着将上述参数应用于中林滑坡的渗流场模拟,获取降雨入渗下坡体的渗流场;将渗流场耦合到坡体稳定性计算中,获取了坡体的稳定性变化曲线及最危险滑面。结果表明,降雨通过侵入岩脉风化壳快速入渗,并顺着基覆面向凝灰岩残积土区侧向渗流,导致侵入区与原始斜坡的交界处以及基覆面附近的地下水位快速升高,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斜坡在该位置最易变形破坏,且失稳深度远大于普通的浅层残积土斜坡,可达6~10 m。该研究成果可为东南沿海地区有岩脉侵入的残积土斜坡的稳定性评价与防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积土斜坡 岩脉侵入 土柱试验 非饱和渗流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掺剂对水泥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鹏 朱珍德 +1 位作者 王军 王海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7,共6页
为研究水泥土的动态特性,采用普通水泥、矿渣水泥、水玻璃3种掺剂,利用共振柱,考虑不同掺量,在不同的围压和剪切应变的条件下,水泥土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的最大剪切模量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 为研究水泥土的动态特性,采用普通水泥、矿渣水泥、水玻璃3种掺剂,利用共振柱,考虑不同掺量,在不同的围压和剪切应变的条件下,水泥土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的最大剪切模量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最小阻尼比随围压的增加而降低;3种掺剂在相同围压下矿渣水泥土的动剪切模量最大,阻尼比最小;水玻璃-水泥土在刚度退化之前承受的剪应力最大;水泥土的剪应变与动剪切模量的关系符合修正的Ramberg-Osgood模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共振柱试验 剪切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阎胜利 温淑瑶 王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0-94,共5页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假设反硝化作用符合一级反应的离散方程,描述土壤中NO_3^-离子的输运迁移规律.此方程反映了NO_3^-浓度、土柱淋溶时间、柱深、反应速率常数和溶液平均流速的函数关系.结果表...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假设反硝化作用符合一级反应的离散方程,描述土壤中NO_3^-离子的输运迁移规律.此方程反映了NO_3^-浓度、土柱淋溶时间、柱深、反应速率常数和溶液平均流速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基质NO_3^-浓度等)是影响反硝化作用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土壤 地下水污染 氮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结比对黏性土动剪切模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孙静 袁晓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57-1462,1468,共7页
采用共振柱试验方法,对固结比对黏性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和对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初步给出了这种影响对地表反应谱作用的估计。通过对粉质黏土和粉土的系统试验,提出了计算不同固结比... 采用共振柱试验方法,对固结比对黏性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和对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初步给出了这种影响对地表反应谱作用的估计。通过对粉质黏土和粉土的系统试验,提出了计算不同固结比粉质黏土和粉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建议公式,并与Hardin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固结比kc>1.0时的最大动剪切模量较kc=1.0时的增长程度明显比Hardin公式要大。与砂土试验结果相比,固结比对黏性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影响程度更大。同时,分析了固结比对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及对地表反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结比对黏性土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有一定影响,随固结比增加,动剪切模量比非线性关系曲线有一定提高,动剪切模量比值增大,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土层反应分析中应考虑实际固结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比 动剪切模量 黏性土 共振柱试验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结比对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静 袁晓铭 孙锐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5-79,共5页
采用共振柱试验方法,研究了固结比对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并给出了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建议公式。通过对砂土、粉质黏土和粉土的系统试验,提出了不同固结比下土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固结比kc-1呈指数形式的增长模式,不同于Hard in公式最大... 采用共振柱试验方法,研究了固结比对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并给出了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建议公式。通过对砂土、粉质黏土和粉土的系统试验,提出了不同固结比下土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固结比kc-1呈指数形式的增长模式,不同于Hard in公式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固结比kc呈直线形式的增长模式。同时给出了计算不同固结比下砂土、粉质黏土和粉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建议公式,并与Hard in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固结比对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影响程度明显比Hard in公式要大,固结比对粉质黏土和粉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程度要比对砂土的影响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比 动剪切模量 共振柱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孔铺面土柱入渗试验及对地表径流削减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向阳 纪桂霞 刘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对开孔铺面的土柱入渗试验结论是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 ,下渗强度和下渗量的大小与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及淹水深度有关 .利用试验结果对典型城市设计暴雨分析表明 ,开孔铺面对地表径流确有削减作用 ,但不同的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 ,降雨... 对开孔铺面的土柱入渗试验结论是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 ,下渗强度和下渗量的大小与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及淹水深度有关 .利用试验结果对典型城市设计暴雨分析表明 ,开孔铺面对地表径流确有削减作用 ,但不同的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 ,降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 入渗试验 地表径流系数 开孔铺面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毛细阻滞型腾发封顶模型试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文杰 林午 董林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63-1268,共6页
作为替代型垃圾填埋场封顶,毛细阻滞型腾发封顶具有诸多优点,但目前主要在欧美干旱、半干旱地区使用,对其在湿润气候区工作性能的研究较少。选用低塑性粉质黏土和砾砂作为填料,在杭州市一露天环境构筑模型土柱并培育植被,量测自然降雨... 作为替代型垃圾填埋场封顶,毛细阻滞型腾发封顶具有诸多优点,但目前主要在欧美干旱、半干旱地区使用,对其在湿润气候区工作性能的研究较少。选用低塑性粉质黏土和砾砂作为填料,在杭州市一露天环境构筑模型土柱并培育植被,量测自然降雨、蒸发和植被蒸腾作用下土柱透水量、地表径流量和各深度含水率变化,探讨毛细阻滞型腾发封顶的工作机制。试验历时15个月,得到该封顶在降雨高峰期、晴热高温期、台风影响期和冬季阴冷期等时段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和腾发作用下粉质黏土含水率变化较大,底部砾砂中也有较小幅度干湿循环,腾发可在整个封顶土层范围内起作用;当粉质黏土底部达到饱和,砾砂含水率接近4%时底部有水透出,此时该封顶暂时失效,后随水汽运移毛细阻滞界面功能恢复,该封顶仍能正常工作;试验过程中,降雨总量为1 782.6 mm,共产生地表径流为53.08 mm,透水为19.64 mm,其他降水均在土层吸持与腾发交替作用下最终返回大气,在试验期间该封顶能有效地阻止降雨入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发封顶 毛细阻滞 湿润地区 土柱试验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锌离子在非饱和粘土中迁移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明新 吴志清 李旭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南昌—莲塘地区由于工业污染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浅层土体重金属离子含量远远超标的情况,以重金属离子迁移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土柱试验对不同降雨量条件及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镉、锌离子在非饱和砂土中的迁移状况进行模拟,得到镉... 针对南昌—莲塘地区由于工业污染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浅层土体重金属离子含量远远超标的情况,以重金属离子迁移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土柱试验对不同降雨量条件及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镉、锌离子在非饱和砂土中的迁移状况进行模拟,得到镉、锌离子在粘土中不同降雨量及不同时刻的迁移规律,对南昌地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粘土 锌离子 土柱试验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搅拌桩施工引起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志丰 王亚琼 谢永利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96,共7页
针对水泥搅拌桩施工时水泥浆的注入对周围地层造成扰动,从而引起土体发生水平位移的问题,介绍了以柱形圆孔扩张理论为基础的Chai方法及其计算步骤,应用Chai方法分析了试桩C1,C2的现场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当C1完工时,实测水平位移随深度... 针对水泥搅拌桩施工时水泥浆的注入对周围地层造成扰动,从而引起土体发生水平位移的问题,介绍了以柱形圆孔扩张理论为基础的Chai方法及其计算步骤,应用Chai方法分析了试桩C1,C2的现场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当C1完工时,实测水平位移随深度的改变而变化,水平位移最大值达到34mm,桩底以下土体也会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当C2完工时,实测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趋势与单桩(C1)施工情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平位移最大值达到72mm;Chai方法可以用于计算单根水泥搅拌桩施工的情况,而对于多桩施工情况,无法考虑施工顺序和桩身强度的影响,产生较大的计算误差;以土体水平位移不超过10mm作为施工的安全控制值时,单根水泥搅拌桩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大约为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水泥搅拌桩 现场试验 水平位移 圆孔扩张理论 影响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