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5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of BPS digital frontend for software defined radio receiver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洪梅 KIM Jae-hyung +2 位作者 王法广 LEE Sang-hyuk 王雪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709-4716,共8页
In radio receivers,compl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 concept is mainly limited by frontend.Based on bandpass sampling(BPS) theory,a flexible digital frontend(DFE) platform for SDR receiver is ... In radio receivers,compl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 concept is mainly limited by frontend.Based on bandpass sampling(BPS) theory,a flexible digital frontend(DFE) platform for SDR receiver is designed.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processing speed,Gigabit Ethernet was applied in the platform at speed of 5×10~8 bit/s.By appropriate design of interpolant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input RF signals,multi-band receiving can be realized in the platform with suppression more than 35 d B without changing hardw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 digital frontend bandpass samp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rkload-aware request routing in cloud data center using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2
作者 Haitao Yuan Jing Bi Bohu L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Large latency of applications will bring revenue loss to cloud infrastructure providers in the cloud data center. The existing controllers of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can fetch and process traffic info... Large latency of applications will bring revenue loss to cloud infrastructure providers in the cloud data center. The existing controllers of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can fetch and process traffic information in the network. Therefore, the controllers can only optimize the network latency of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serving latency of applications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livered user-experience for arrival requests. Unintelligent request routing will cause large serving latency if arrival requests are allocated to overloaded virtual machines. To deal with the request routing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workload-aware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controller architecture. Then, request routing algorithms are proposed to minimize the total round trip time for every type of request by considering the congestion in the network and the workload in virtual machines(VMs). This paper finally provides the evaluation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in a simulated prototyp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efficient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data center(CDC)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request rou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network latency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portunistic spectrum sharing in software defined wireless network
3
作者 Mao Yang Yong Li +2 位作者 Depeng Jin Li Su Lieguang Z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6期934-941,共8页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world has witnessed a rapid growth in mobile and wireless networks(MWNs) which significantly change human life. However, proliferating mobile demands lead to several intractable challe...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world has witnessed a rapid growth in mobile and wireless networks(MWNs) which significantly change human life. However, proliferating mobile demands lead to several intractable challenges that MWN has to face.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is expected as a promising way for future network and has captured growing attentio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is an essential feature in software-defined wireless network(SDWN), and it brings two new entities, physical networks and virtual networks. Accordingly, efficiently assigning spectrum resource to virtual networks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SDWN. Directly orienting towards the spectrum resource allocation problem, firstly, the fluctuation features of virtual network requirements in SDWN are researched, and the opportunistic spectrum shar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SDWN. Then, the problem is proved as NP-hardness. After that, a dynamic programming and graph theory based spectrum shar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opportunistic spectrum sharing method conspicuously improve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up to around 20%–30% in SDWN, an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chieves more efficient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DN) wireless virtualiza-tion opportunistic spectrum sharing dynamic programming graph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robe into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ode in Embedded Software Enterprises
4
作者 Xiao Zhili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75-280,共6页
A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in various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has universal laws and methods in its managing mode.At the same time,different features lie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in various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has universal laws and methods in its managing mode.At the same time,different features lie in different industries,scales,regions and developing stages.The enterprises must be good at choosing and constructing proper and efficien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ode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bases his paper on the features of embedded software enterprises - high degree of homogenization and quick upgrade of products,and discusses the basic approaches and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efficien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this kind of enterprises.The author hopes 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ose enterprises in strengthening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企业 竞争情报 嵌入式 核心竞争力 管理模式 产品升级 竞争优势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platform of new energy vehicles
5
作者 WANG Zhenpo SUN Zhenyu +2 位作者 LIU Peng WANG Shuo ZHANG Zhaos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4期785-791,共7页
New energy vehicles(NEVs) are gaining wider acceptance as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is developing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y. To solve problems of complex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multi-... New energy vehicles(NEVs) are gaining wider acceptance as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is developing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y. To solve problems of complex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multi-sources heterogenous data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weak platform scalability,the framework of an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platfor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system is introduced. Hadoop is adopted as the softwar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 platform. Master-standby redundancy and dual-line redundancy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hardware system.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s on the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platform in usage patterns recognition, energy consumption, battery state of health and battery safety analysis are also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energy vehicle(NEV)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platform software system data platform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感知一体化硬件设计——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林粤伟 张奇勋 +4 位作者 尉志青 李兴旺 刘凡 范绍帅 王溢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共21页
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需要通信和感知共用无线电频段和硬件资源。多频段、大带宽、通信感知对硬件的要求不同等特点对通信感知一体化硬件设计提出更高要求。该文对后5G,6G,WiFi等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硬件设计、验证技术,以及硬件系统性验... 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需要通信和感知共用无线电频段和硬件资源。多频段、大带宽、通信感知对硬件的要求不同等特点对通信感知一体化硬件设计提出更高要求。该文对后5G,6G,WiFi等通信感知一体化的硬件设计、验证技术,以及硬件系统性验证平台进行归纳,对国内外近年相关硬件设计研究及其验证情况进行综述,关注通信感知两种系统对硬件的需求矛盾、带内全双工(IBFD)自干扰消除(SIC)、功放(PA)效率、电路性能对建模要求更高等硬件设计挑战。首先,总结、比较已有研究中通信感知一体化收发信机架构设计。然后,介绍、分析现有通信感知一体化带内全双工自干扰抑制方案、低峰均功率比(PAPR)波形与高性能PA设计、器件高精度建模方法以及硬件系统性验证平台。最后,总结全文并对未来通信感知一体化硬件设计所面临的开放性问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6代移动通信 通信感知一体化 带内全双工 软件无线电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DMR:多域SDWN中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智能跨域组播路由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叶苗 胡洪文 +4 位作者 王勇 何倩 王晓丽 文鹏 郑基浩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7-1442,共26页
多域软件定义无线网络(SDWN)中的跨域组播路由问题不仅是NP难组合优化问题,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和组播组成员的动态变化,构建高效的跨域组播路由路径还需要及时灵活获取和维护全局网络状态信息并设计出最优跨域组播树问题的求解算法。针... 多域软件定义无线网络(SDWN)中的跨域组播路由问题不仅是NP难组合优化问题,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加和组播组成员的动态变化,构建高效的跨域组播路由路径还需要及时灵活获取和维护全局网络状态信息并设计出最优跨域组播树问题的求解算法。针对现有求解方法对网络流量状态感知性能欠缺影响组播业务对QoS方面需求的满足,并且收敛速度慢难以适应网络状态高度动态变化的问题,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SDWN跨域组播路由方法(MA-CDMR)。首先,设计了组播组管理模块和多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机制来实现不同域之间网络状态信息的传递和同步,有效管理跨域组播组成员的加入和离开;其次,在通过理论分析和证明最优跨域组播树包括最优的域间组播树和域内组播树两个部分的结论后,本文对每个控制器设计了一个智能体,并设计了这些多智能体之间的协作机制,以保证为跨域组播路由决策提供网络状态信息表示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然后,设计一种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训练方式,以减少对实时环境的依赖并加快多智能体收敛速度;最后,通过系列实验及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网络链路信息状态下具有达到了很好的网络性能,平均瓶颈带宽相较于现有KMB、SCTF、DRL-M4MR和MADRL-MR方法分别提升了7.09%、46.01%、9.61%和10.11%;平均时延在与MADRL-MR方法表现相近的同时,相比KMB、SCTF和DRL-M4MR方法有明显提升,而丢包率和组播树平均长度等也均优于这些现有方法。本文工作源代码已提交至开源平台https://github.com/GuetYe/MA-CD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播树 软件定义无线网络 跨域组播路由 多智能体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限制策略的SDN中IP欺骗攻击缓解技术
8
作者 王坤 付钰 +2 位作者 段雪源 刘涛涛 周静华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25,共9页
针对传统的IP欺骗攻击缓解方法存在运算开销大、缺乏灵活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限制策略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中IP欺骗攻击缓解方法。首先,利用Packet-In消息中三元组信息回溯攻击路径,定位IP欺骗攻击源... 针对传统的IP欺骗攻击缓解方法存在运算开销大、缺乏灵活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限制策略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中IP欺骗攻击缓解方法。首先,利用Packet-In消息中三元组信息回溯攻击路径,定位IP欺骗攻击源头主机;然后,由控制器制定动态限制策略对连接攻击源头主机的交换机端口的新流转发功能进行限制,待限制期满再恢复其转发新流的功能,限制期的大小随着被检测为攻击源的次数而增长。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动态的限制策略可阻隔攻击流进入SDN网络,从而有效避免SDN交换机、控制器以及链路过载;由于在限制期间无需再对这些限制的交换机端口进行实时监测,该方法在应对长时攻击时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缓解效率和更少的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IP欺骗 攻击溯源 动态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可调节OFDM发射机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王晓君 刘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9-34,共6页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参数众多、设计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用途、信道环境设计出很多不同的OFDM系统。传统的发射机设计采用确定的码率对信道进行编码,并使用众多数字调制方式中的一种对数据进行调制以实现单一速率的发射机设计。在此基础上,...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参数众多、设计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用途、信道环境设计出很多不同的OFDM系统。传统的发射机设计采用确定的码率对信道进行编码,并使用众多数字调制方式中的一种对数据进行调制以实现单一速率的发射机设计。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信号传输面对的情况复杂多变且突发事件较多,结合多种编码与调制技术实现速率可调节的OFDM发射系统。基带部分采用IEEE 802.11a协议中OFDM帧格式设计搭建基带信号传输系统,完成时序仿真。射频部分通过软件完成AD9361寄存器的配置,实现AD9361软件无线电模块与Zynq-7000开发板之间实时的OFDM信号传输。可调节的编码调制方案和高灵活性AD9361射频芯片增强了软件无线电平台的可移植性,简化了OFDM发射端机的硬件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OFDM IEEE 802.11a协议 软件无线电 FPGA AD9361 ZYNQ-7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飞行器测控通信的天线孔径综合技术
10
作者 吴琦 王梓潼 +3 位作者 张栋梁 夏思雨 范文琪 陈逸隆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4-1039,共26页
先进飞行器测控通信需要实现遥测、遥控、通信、跟踪等多种功能,传统上一般由多个无线收发系统及分立天线单元构成,其体积、重量、成本和安装等方面与飞行器有限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天线孔径综合使用单个多功能天线孔径实现多个专用天... 先进飞行器测控通信需要实现遥测、遥控、通信、跟踪等多种功能,传统上一般由多个无线收发系统及分立天线单元构成,其体积、重量、成本和安装等方面与飞行器有限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天线孔径综合使用单个多功能天线孔径实现多个专用天线孔径的功能,大幅减少了天线孔径数量,显著缓解了飞行器平台上天线孔径布局压力,为提升系统级电磁兼容性提供了全新手段.本文系统阐述了面向飞行器测控通信的天线孔径综合技术路线,着重介绍了面向多个分立天线单元进行综合的多频多极化天线技术、面向发射/接收天线综合的双工天线技术、面向多个天线综合于同一孔径的共孔径天线技术及面向同频天线阵列集成的耦合抑制技术.结合软件无线电系统工作特点,分析了软件无线电系统应用于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的优势与可行性.最后,本文对飞行器测控通信的天线孔径综合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天线孔径综合技术在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发展中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通信 天线孔径综合 软件无线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麻雀搜索算法的软件定义卫星网络控制器部署
11
作者 魏德宾 乔维维 张怡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79,共8页
由于卫星网络星座规模大、拓扑时变、链路不稳定等特点,软件定义网络(SDN)应用在卫星网络时需要部署多个控制器来协同工作,这就会引起一些问题,例如控制器部署位置和数量以及平衡控制器数量、控制区域与网络性能之间的关系等。针对上述... 由于卫星网络星座规模大、拓扑时变、链路不稳定等特点,软件定义网络(SDN)应用在卫星网络时需要部署多个控制器来协同工作,这就会引起一些问题,例如控制器部署位置和数量以及平衡控制器数量、控制区域与网络性能之间的关系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麻雀搜索算法(SSA)的软件定义卫星网络(SDSN)多控制器动态部署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卫星网络拓扑的周期性变化,以降低网络时延、平衡控制器负载、提升网络可靠性作为优化目标建立控制器动态部署模型,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SSA进行初始化改进,并动态调整SSA的步长参数,通过改进的SSA优化迭代出最优的控制器部署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与对比实验中的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SDSN多控制器部署方案CDS-LR相比,该部署方案不仅使网络时延降低了约10%,而且还使控制器负载均衡度和网络可靠性分别提升了约25%和40%,充分保证了动态卫星网络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器部署 软件定义网络 卫星网络 负载均衡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SDN路由算法优化
12
作者 张晓莉 汤颖琪 宋婉莹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针对现有路由方案不适合学习图形结构信息,对陌生拓扑适应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路由算法G-PPO。引入近端策略优化(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PPO)强化学习算法实现... 针对现有路由方案不适合学习图形结构信息,对陌生拓扑适应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路由算法G-PPO。引入近端策略优化(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PPO)强化学习算法实现模型训练,利用消息传递神经网络(Massage Passing Neural Network,MPNN)对网络拓扑进行学习,通过调整链路权重完成路由路径的调整。G-PPO将图神经网络对网络拓扑信息的感知能力和深度强化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结合,提升路由策略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相关算法比较,所提算法的平均时延和丢包率、网络链路利用率和吞吐量指标均为最优。在3种不同拓扑上,该算法较其他算法最少提升10.5%吞吐量,最多提升95.6%丢包率,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不同网络拓扑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路由优化 图神经网络 深度强化学习 近端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工业SDN网络切片资源分配
13
作者 张晓莉 雷雨声 +1 位作者 刘夏茜 王斌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1-1230,共10页
针对工业物联网中业务需求多样性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差异性导致的网络资源利用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网络切片资源分配策略。该策略运用深度强化学习优化网络切片资源分配的准入控制,通过智能体在特定... 针对工业物联网中业务需求多样性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差异性导致的网络资源利用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网络切片资源分配策略。该策略运用深度强化学习优化网络切片资源分配的准入控制,通过智能体在特定时间窗口内处理资源请求,并根据不同网络切片的QoS要求及请求准入结果进行资源的动态分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相比基准算法在提高网络收益、资源利用率和接收率方面分别提升了8.33%、9.84%和8.57%。该策略能够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整个网络的效率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物联网(IIOT) 软件定义网络 网络切片 资源分配 准入控制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如何影响制造业碳减排?
14
作者 李计广 宫方茗 王元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4,共11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碳减排开辟了新机遇。该研究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制造业碳排放数据,从宏观的省级层面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从微观的企业层面评估人...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碳减排开辟了新机遇。该研究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制造业碳排放数据,从宏观的省级层面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从微观的企业层面评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制造业企业中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省级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制造业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水平提升效应、管理效率优化效应以及融资约束削减效应3个途径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碳排放强度。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不同能源类型的碳排放和不同行业的减排效应存在差异,即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煤炭和油气相关的碳排放强度,对汽车行业生产过程中因使用煤炭产生的碳排放强度以及化工行业因使用电力产生的碳排放强度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建议:加速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的普及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缓解融资约束,以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此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也要加快钢铁等行业的能源结构调整,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专利 软件著作权 碳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软件云化转型策略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演化博弈分析
15
作者 章瑞 王乔松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60,共11页
为促进工业软件从单机运行向云化服务转型,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软件云化转型中多主体决策问题。基于工业软件的数据驱动升级、用户可定制性、参与主体行为的交互影响以及有限理性的假设... 为促进工业软件从单机运行向云化服务转型,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软件云化转型中多主体决策问题。基于工业软件的数据驱动升级、用户可定制性、参与主体行为的交互影响以及有限理性的假设条件,构建包含工业软件提供商-第三方开发者-制造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高云化工业软件的可定制性、降低云端潜在风险有助于推动工业软件云化转型发展;相对于订阅费用的价格优势,数据安全性提升更能促进制造企业选择云化工业软件;相对于销售抽佣比例,第三方开发者则更易受云化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影响而选择与工业软件提供商展开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软件云化 演化博弈 数据驱动 可定制性 仿真分析 参与主体行为 智能制造 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在线并行SDN路由优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宗明 曹继军 汤强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83-791,共9页
传统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的SDN流量工程模型路由行为往往不可预测,并且传统基于DRL的路由方案简单地将DRL算法应用于通信网络系统中是不可靠的。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DRL的在线并行SDN路由优化算法,通过可靠地利用具有试错性质的DRL路... 传统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的SDN流量工程模型路由行为往往不可预测,并且传统基于DRL的路由方案简单地将DRL算法应用于通信网络系统中是不可靠的。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DRL的在线并行SDN路由优化算法,通过可靠地利用具有试错性质的DRL路由算法来提高网络性能。该算法在SDN框架中采用在线并行的路由决策和线下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SDN路由优化问题。该方法能缓解由于深度强化学习模型尚未收敛以及探索过程所带来的可靠性问题,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深度强化学习智能路由模型不可解释性以及网络突发状况下路由行为不可靠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在一个真实网络拓扑上进行大量实验来评估该在线并行SDN路由优化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在线并行SDN路由优化算法获得的网络性能优于传统的基于DRL的路由算法和OSPF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深度强化学习 路由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信息“自动抓取数据库”构建及12754例患者智能化管理应用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柯雨 刘功稳 +7 位作者 王一可 魏祺 郑苗 翁程伟 云思敏 王雄毅 张东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2,共13页
目的为提高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患者诊疗质量和管理效率,本研究自主构建一种医院内自动抓取相关资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数据库内置管理流程相关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数据库在实际... 目的为提高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患者诊疗质量和管理效率,本研究自主构建一种医院内自动抓取相关资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数据库内置管理流程相关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数据库在实际场景应用的结果和有效性。方法构建院内封闭式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专病数据库,数据库接口可后台对接医院的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等固有数据平台,并自动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技术识别及整合OF患者相关信息。运用该数据库纳入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岁以上、4部位骨折(椎体、髋部、肱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12754例患者,并对患者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应用分析。结果该数据库可按照纳入条件自动获得12754例患者数据,并自动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病历或影像检查的骨折记录、检验检查结果、实时治疗方案等407个结构化字段信息。数据库可自动完成患者的骨质疏松相关数据识别(骨折部位、骨密度值、骨代谢相关指标、抗骨质疏松药使用)、院内转科及经治医生追踪、院内多次骨折记录检索。当患者确定纳入管理,数据库可实现本次骨折后2年档案构建、辅助宣教、智能随访、院内门诊电脑同屏显示等智能化管理功能。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拥有便捷的OF患者信息抓取功能,可实时了解相应管理的基础数据,可自动完成规定时间内设定管理的指导及提醒。该数据库有院内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专病数据库特点,为OF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再骨折 专病数据库 智能化管理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软件定义指挥控制系统动态指标关联预测
18
作者 张鑫 陈洪辉 +2 位作者 蔡飞 郭昱普 徐成涛 《指挥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6-472,共7页
面向可遂行多样性任务的软件定义指挥控制系统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需求,提出基于Transformer的动态评估指标网关联关系预测方法。根据各指标在运行过程中的关联性建立动态变化的指标网,并对指标网进行序列化,从而根据动态指标网的演化规... 面向可遂行多样性任务的软件定义指挥控制系统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需求,提出基于Transformer的动态评估指标网关联关系预测方法。根据各指标在运行过程中的关联性建立动态变化的指标网,并对指标网进行序列化,从而根据动态指标网的演化规律生成对未来指标网的预测,支持对动态指标网的进一步下游研究,包括对其关键指标的挖掘等。在两种不同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可同时在“指标数量固定”的直推式设定和“指标数量随体系演化增加”的归纳式设定下,保持相对于传统图神经网络方法的高准确性以及高稳定性,体现了该算法的广泛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关系 软件定义 指挥控制系统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测间隔变化的OpenFlow交换机超时嗅探方法
19
作者 杨致远 崔允贺 +1 位作者 陈意 郭春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5-305,共11页
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分离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实现了网络的集中化、可编程化和灵活化。但这种架构也使SDN面临新的攻击威胁,针对SDN交换机的超时嗅探是其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现有的超时嗅探方法忽略了超时的最大值、探测包的生成... 软件定义网络(SDN)通过分离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实现了网络的集中化、可编程化和灵活化。但这种架构也使SDN面临新的攻击威胁,针对SDN交换机的超时嗅探是其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现有的超时嗅探方法忽略了超时的最大值、探测包的生成时间以及超时之间的关系对于探测超时的影响,导致出现探测失败、超时类型识别错误和超时值探测精度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探测间隔变化的OpenFlow交换机流表项超时机制嗅探方法—TIMIC。该方法先通过调整探测包的发送间隔获得超时值,再通过该超时值判断具体的超时机制及更精确的超时值。实验结果表明,TIMIC在不同的超时机制下都能成功探测超时类型和超时值,且探测出的超时值能够保持较小的探测误差。在通用的超时设置下,TIMIC发送的超时探测包更少,探测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超时机制嗅探 探测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礼伟 王耀南 +2 位作者 谭浩然 方遒 李哲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共16页
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并加速智能化变革的背景下,亟需突破工业软件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卡脖子”技术环节,构建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以支撑智能制造全流程优化。本文梳理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从... 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并加速智能化变革的背景下,亟需突破工业软件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卡脖子”技术环节,构建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以支撑智能制造全流程优化。本文梳理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从工业互联网技术要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技术要素、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软硬件系统3个方面呈现了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全貌;系统总结了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示范应用,涵盖自主可控的机器人化智能制造、基于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的工业检测与感知、面向智能制造的网络化多机协同控制、面向智能制造的多机协同调度规划;进一步研判了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的当前挑战和技术方向。可积极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云边端”协同、搭载国产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机器人、自主可控的多机协同制造技术,同时加快构建自主可控标准体系,驱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为我国制造业稳健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自主可控 机器人 软硬件系统 示范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