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6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Component-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1
作者 CHEN Hai-sha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men University, X iamen 361005,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87-288,共2页
Computer software has bee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 om plex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Thus, how to efficiently develop extensib le, maintainable and adaptable software occurs to be an urgent problem. The comp ... Computer software has bee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 om plex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Thus, how to efficiently develop extensib le, maintainable and adaptable software occurs to be an urgent problem. The comp onent-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ique is a better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 lem.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iscuss the concept, description method and some fa miliar styles 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then analyze the merits of using the software architecture to guide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We also present a gene ral design method for component. Its applications are finally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 architecture component technology soft war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hardware/software co-synthesis for core-based SoC desi gns 被引量:5
2
作者 Zhan Jinyu Xiong Guangz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6年第2期402-409,共8页
A hardware/software co-synthesis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SoC designs consisting of both hardware IP cores and software components on a graph-theoretic formulation. Given a SoC integrated with a set of functions and a ... A hardware/software co-synthesis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SoC designs consisting of both hardware IP cores and software components on a graph-theoretic formulation. Given a SoC integrated with a set of functions and a set of performance factors, a core for each function is selected from a set of alternative IP cores and software components, and optimal partitions is found in a way to evenly balance the performance factors and to ultimately reduce the overall cost, size, power consumption and runtime of the core-based SoC. The algorithm formulates IP cores and component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mathematical models, presents a graph-theoretic model for finding the optimal partitions of SoC design and transforms SoC hardware/software co-synthesis problem into finding optimal paths in a weighted, directed graph. Overcoming the three main deficiencies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this method can work automatically, evaluate more performance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and meet the particularity of SoC designs. At last, the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that i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through partitioning a practic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 co-synthesis partition IP core software component optimal pa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型探测器杜瓦组件静态热设计软件的实现
3
作者 李司 陈军 +3 位作者 徐世春 任海 黄一彬 魏超群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在工业、医疗和监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杜瓦组件由芯片组和杜瓦组成,杜瓦为芯片提供必需、可靠的工作环境及光机电接口。杜瓦热设计过程中,芯片组热功耗、杜瓦热负载、被冷却物体的热质量、不同接触界面热阻... 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在工业、医疗和监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杜瓦组件由芯片组和杜瓦组成,杜瓦为芯片提供必需、可靠的工作环境及光机电接口。杜瓦热设计过程中,芯片组热功耗、杜瓦热负载、被冷却物体的热质量、不同接触界面热阻和传热温差等需要准确计算以便于选配制冷机,保证器件在全温区下降温时间和功耗等指标的实现。目前,相关计算通过人为实现,易出错且效率低。对此,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理论,提出了利用软件辅助快速计算相关热功耗的方案,完成了杜瓦组件静态热设计软件的开发,对于提升热设计的准确度和效率提供了支持,对于制冷机选配和组件整体性能保证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瓦组件 静态热设计 辅助设计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供应链SBOM关键技术研究
4
作者 孙泽雨 吴敬征 +3 位作者 凌祥 魏怡琳 罗天悦 武延军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04-2642,共39页
供应链级别的开源软件及组件复用是当前软件开发的主流模式.该模式避免了重复开发,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组件的来源未知,成分不清,漏洞不明,许可证违规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软件物料清单... 供应链级别的开源软件及组件复用是当前软件开发的主流模式.该模式避免了重复开发,降低了研发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组件的来源未知,成分不清,漏洞不明,许可证违规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软件物料清单(software bill of material,SBOM).SBOM详细列出了构成软件的组件及组件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潜在的和已知的威胁,使软件透明化.自提出以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SBOM的研究主要聚焦在SBOM的现状、应用和工具上,缺少理论化、体系化的研究.综述SBOM的背景、基本概念、生成技术、工具及性能分析、应用、挑战与趋势,并提出融合细粒度安全漏洞感知,许可证冲突检测的SBOM+,以期从概念、技术、工具、应用和发展等方面为SBOM、软件开发、供应链安全等研究人员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供应链 开源软件 软件成分 SB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命名实体识别的大规模物联网二进制组件识别
5
作者 张立孝 马垚 +2 位作者 杨玉丽 于丹 陈永乐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88-2295,共8页
物联网(IoT)设备厂商在固件开发中通常会大量复用基于开源代码编译而成的开源组件,每个固件通常由上百个这样的组件构成。如果这些组件未能及时更新,未打上安全补丁的开源组件可能会携带着漏洞集成到固件中,进而给IoT设备埋下安全隐患... 物联网(IoT)设备厂商在固件开发中通常会大量复用基于开源代码编译而成的开源组件,每个固件通常由上百个这样的组件构成。如果这些组件未能及时更新,未打上安全补丁的开源组件可能会携带着漏洞集成到固件中,进而给IoT设备埋下安全隐患。因此,识别IoT固件中的二进制组件对于确保IoT设备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针对现有方法难以大规模识别二进制组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命名实体识别(NER)的大规模IoT二进制组件识别方法。首先,通过固件解压提取固件内部的二进制组件;然后,通过可读字符串提取和组件执行这两个方式获取组件的语义信息;最后,利用RoBERTa-BiLSTM-CRF的NER模型识别组件名和版本号。在12个流行的IoT生产商发布的6 575个固件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得了87.67%的F1值,可成功识别163个二进制组件。可见,该方法有效扩大了IoT固件中二进制组件的识别范围,有助于从软件供应链的角度保障固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软件供应链 组件识别 固件安全 命名实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春为 杨飚 +2 位作者 蔡有信 周同生 周祖衡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针对现有桥梁盖梁传统支架施工面临的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依托南中高速和清花高速桥梁工程项目,研发了一套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该装置硬件主要包括上层电动抱箍、上连接座、下层电动抱箍、下连接座... 针对现有桥梁盖梁传统支架施工面临的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依托南中高速和清花高速桥梁工程项目,研发了一套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该装置硬件主要包括上层电动抱箍、上连接座、下层电动抱箍、下连接座、顶升机构及驱动等,软件主要包括变频器、编程控制器、电气控制系统等,通过机构协同作业,实现整体同步顶升和下放。为验证该装置的工作性能,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该装置关键受力构件有限元模型,分析其承载状态下的受力及变形,开展智能升降装置空载荷、半载荷、满载荷3种工况下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实桥应用。结果表明:智能升降装置关键受力构件最大应力与最大竖向变形值均小于允许值;2个墩柱上2套智能升降装置的下连接座最大高度差为10~12 mm,能有效实现同步顶升;相较传统支架施工,采用该装置施工单个盖梁可减少工时11 h,工效提高14%,整体施工成本降低46.28%。该装置可将盖梁支架搭设的高空作业转化为地面作业,极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了机械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梁 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 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 结构验算 有限元法 现场试验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源软件组件漏洞检测与自动修复技术研究综述
7
作者 张旭明 史涯晴 +3 位作者 黄松 王兴亚 胡津昌 陆江涛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共20页
不可阻挡的软件组件化趋势与多人协同作业模式的开发过程促使开源软件供应链逐渐形成,在蓬勃发展的开源软件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开源漏洞随着供应链悄然而至,威胁着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软件成分分析可对维护脆弱的开源软件供应... 不可阻挡的软件组件化趋势与多人协同作业模式的开发过程促使开源软件供应链逐渐形成,在蓬勃发展的开源软件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开源漏洞随着供应链悄然而至,威胁着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软件成分分析可对维护脆弱的开源软件供应链的安全起到实质性的支撑作用,它通过开源软件组件漏洞检测与自动修复两个核心功能发现并修复软件项目中潜在的漏洞和风险。为加深相关研究人员对软件成分分析在安全漏洞方面的实践的了解,文中梳理归纳了近年的开源软件组件漏洞检测与自动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成果;进一步地,从用户视角出发,基于8个分析维度对目前常见的8种软件成分分析工具进行了总结与探析;最后,探讨了开源软件组件漏洞检测与自动修复技术现存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软件供应链 软件成分分析 组件漏洞检测 自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火控软件化雷达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明 汤俊 +1 位作者 谭湘林 杨雁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1,共6页
分析了机载火控雷达的固有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从“数字化”走向“软件化”的迫切需求。首先,从总体设计、基础软硬件、组件化开发、集成与验证等方面梳理了软件化雷达技术体系。针对机载火控雷达强实时、嵌入式等特性,研究了本领域软件... 分析了机载火控雷达的固有特点、发展趋势以及从“数字化”走向“软件化”的迫切需求。首先,从总体设计、基础软硬件、组件化开发、集成与验证等方面梳理了软件化雷达技术体系。针对机载火控雷达强实时、嵌入式等特性,研究了本领域软件化雷达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开放式系统架构、轻量化/低时延中间件、组件的抽象与划分原则、高效组件开发机制、基于模型驱动的组件集成开发环境等。然后,从实时性、重构性、软件解耦等方面介绍了机载火控软件化雷达的验证思路。最后,针对我国尚未装备完全符合开放式架构规定的机载火控软件化雷达的现状,指出了重点需要关注和解决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化雷达 开放式架构 组件 中间件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化雷达技术体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沈齐 吴洪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本文针对传统雷达存在的主要问题,着眼软件化雷达发展与应用需求,对软件化雷达的开放性、灵活性及敏捷性等主要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给出了开放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的概念内涵及实现要求,并将软件化雷达与传统雷达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 本文针对传统雷达存在的主要问题,着眼软件化雷达发展与应用需求,对软件化雷达的开放性、灵活性及敏捷性等主要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给出了开放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的概念内涵及实现要求,并将软件化雷达与传统雷达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软件化雷达的本质特征和性能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软件化雷达技术体制分析的总体思路,从软件化雷达系统架构、软件化雷达前端、软件化雷达处理平台及软件环境、软件化雷达应用软件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软件化雷达技术实现要求,指出基于层次化模型的模块化开放式系统架构是软件化雷达设计的顶层要求,是实现软件化雷达系统开放性、灵活性、敏捷性的重要基础和灵魂。必须打破传统雷达前端设计思路束缚,充分开放前端资源,合理划分功能模块,实现模块间解耦和组件化应用。必须在传统雷达后端基础上,采用集成框架和中间件等技术,实现软硬件平台解耦和架构可扩展。应用软件必须采用组件化设计,并注重提高组件的复用性。根据分析结果,明确提出开放式系统架构、层次化系统设计、模块化功能划分、组件化软件开发以及软硬件解耦等是软件化雷达技术体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其根本要求是遵循软件化雷达相关标准规范,从而为软件化雷达技术应用及装备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化雷达 技术体制 开放式系统架构 功能模块 应用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舰船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10
作者 熊媛媛 郑鹏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56-159,共4页
为帮助用户直观且深入地理解舰船的设计细节,降低实际制造时因设计错误而导致的损失,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舰船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3DS Max软件,建立舰船零部件三维模型。在虚拟环境中,利用混合层次包围盒算法,进行... 为帮助用户直观且深入地理解舰船的设计细节,降低实际制造时因设计错误而导致的损失,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舰船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3DS Max软件,建立舰船零部件三维模型。在虚拟环境中,利用混合层次包围盒算法,进行舰船零部件三维模型碰撞检测,降低实际制造时因设计错误而导致的损失;自动装配舰船零部件三维模型,结合碰撞检测结果,调整零部件三维模型的设计结构比例,完成舰船工业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建立舰船零部件三维模型,完成零部件三维模型碰撞检测;该方法可有效实现舰船工业设计,降低舰船总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舰船工业设计 3DS Max软件 零部件 包围盒 碰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化火炮软件平台的构件自动装配
11
作者 齐志强 王斌翊 +3 位作者 隋振雨 张成 王拓 梁炳炎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31,共9页
智能化火炮软件平台是应用于火炮信息系统模块化,火炮装备智能化、构件化的可重用软件平台框架,为提升智能化火炮软件平台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提出一种应用于软件平台的构件自动装配方法。针对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分析建立了基于有向... 智能化火炮软件平台是应用于火炮信息系统模块化,火炮装备智能化、构件化的可重用软件平台框架,为提升智能化火炮软件平台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提出一种应用于软件平台的构件自动装配方法。针对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分析建立了基于有向图的构件关系模型,将构件自动装配分解为依赖查找与自动化配置代码生成,将繁琐的手动装配过程转变为高效自动化流程。通过对不同数量的应用构件进行装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自动装配可显著缩短构件装配时间,同时有效提升了构件装配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 构件装配 火炮软件平台 有向图 代码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SS 26.0统计分析的SBS改性沥青综合性能评价方法
12
作者 张明欣 都伟 +4 位作者 武玉桐 刘超群 付银凯 张向文 王彦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1-195,共5页
沥青选取不当或沥青质量不良会加速路面病害的发生,因此进行沥青性能的综合评价,筛选出性能更优异的沥青尤为重要。本工作采用数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 26.0对不同批次、不同产源的48组Ⅰ-D型SBS改性沥青的常规指标进行分析处理。描述性统... 沥青选取不当或沥青质量不良会加速路面病害的发生,因此进行沥青性能的综合评价,筛选出性能更优异的沥青尤为重要。本工作采用数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 26.0对不同批次、不同产源的48组Ⅰ-D型SBS改性沥青的常规指标进行分析处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概率统计分析反映出沥青的常规指标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随机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SBS改性沥青,特征值大于1且累积贡献率为70.333%的四个主成分(针入度、5℃延度、软化点、135℃运动粘度),以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重计算了沥青的综合得分,通过聚类分析将性能好的沥青和性能差的沥青区分开来。本研究为沥青的合理选择和质量监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综合性能评价 描述性统计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SPSS26.0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钢梁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家鹏 王剑 +2 位作者 李学伟 王好臣 李玉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1-25,共5页
针对H型钢梁人工焊接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且对其自动化生产的研究较少的情况,通过分析其焊接过程,设计一种由两台焊接机器人和一台搬运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焊接工作站。利用SolidWorks设计了扩大机器人工作范围的第七轴和保证机... 针对H型钢梁人工焊接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且对其自动化生产的研究较少的情况,通过分析其焊接过程,设计一种由两台焊接机器人和一台搬运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焊接工作站。利用SolidWorks设计了扩大机器人工作范围的第七轴和保证机器人运行轨迹与焊缝不发生偏离的焊缝自动跟踪系统,在数字化仿真软件Visual Components中搭建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布局,采用遗传算法规划最优焊接路径,利用仿真软件完成了编程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工作站布局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钢梁 焊接 机器人 Visual components软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鸟系统中可复用软件构件的表示与查询 被引量:80
14
作者 常继传 李克勤 +2 位作者 郭立峰 梅宏 杨芙清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20-23,共4页
可复用构件的表示和检索是构件库和软件复用研究的重点 ,它伴随复用实践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取得进展 .青鸟构件库系统以青鸟构件模型为基础 ,采用以刻面分类为主、多种分类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对构件分类索引 ,支持多种构件查询方... 可复用构件的表示和检索是构件库和软件复用研究的重点 ,它伴随复用实践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取得进展 .青鸟构件库系统以青鸟构件模型为基础 ,采用以刻面分类为主、多种分类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对构件分类索引 ,支持多种构件查询方式的组合使用 .本文介绍了青鸟Ⅲ型构件库系统中可复用软件构件的分类表示模式 ,以及构件检索机制的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复用 软件构件 构件库 青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复用与软件构件技术 被引量:514
15
作者 杨芙清 梅宏 李克勤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8-75,51,共9页
软件复用是在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通过软件复用,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近十几年来,面向对象技术出现并逐步成为主流技术,为软件复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软件复用研究重新成为热点,被视为解决软件危机,... 软件复用是在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通过软件复用,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近十几年来,面向对象技术出现并逐步成为主流技术,为软件复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软件复用研究重新成为热点,被视为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现实可行的途径.它通常可分为产品复用和过程复用两条途径.基于构件的复用是产品复用的主要形式,也是当前复用研究的焦点.同时,在分布对象研究领域,软件构件技术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当前软件构件技术被视为实现成功复用的关键因素之一.软件复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促进软件产业的变革,使其重组分工,软件构件生产必将成为独立的行业而存在.这种变革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本文将对软件复用技术的发展作一全面综述,介绍软件复用的基本概念及关键技术,同时介绍国内外在软件复用方面的成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包括我国政府支持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并对我国如何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工程 软件复用 软件构件技术 C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构件复用的青鸟Ⅲ型系统概述 被引量:45
16
作者 杨芙清 梅宏 +2 位作者 李克勤 袁望洪 吴穹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0-55,共6页
一、引言 1.1 软件构件软件构件技术是支持软件复用的核心技术,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并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学科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构件获取:有目的的构件生产和从已有系统中挖掘提取构件; 2.构件模型:研究构件的本质特征及构件... 一、引言 1.1 软件构件软件构件技术是支持软件复用的核心技术,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并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学科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构件获取:有目的的构件生产和从已有系统中挖掘提取构件; 2.构件模型:研究构件的本质特征及构件间的关系; 3.构件描述语言:以构件模型为基础,解决构件的精确描述、理解及组装问题; 4.构件分类与检索:研究构件分类策略、组织模式及检索策略,建立构件库系统,支持构件的有效管理; 5.构件复合组装:在构件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构件组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构件 软件复用 软件开发 青鸟Ⅲ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刻面描述的构件检索 被引量:60
17
作者 王渊峰 张涌 +2 位作者 任洪敏 朱三元 钱乐秋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46-1551,共6页
随着软件复用实践的深入和软件构件库规模的扩大,对软件构件的表示与检索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基于刻面描述的软件构件,结合模式分析中的树匹配思想,根据构件刻面描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树包含(tree inclusion)的构件检... 随着软件复用实践的深入和软件构件库规模的扩大,对软件构件的表示与检索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基于刻面描述的软件构件,结合模式分析中的树匹配思想,根据构件刻面描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树包含(tree inclusion)的构件检索方法,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实验上的检验.实验结果证明了它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面描述 构件检索 软件工程 树匹配 软件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刻面分类构件的匹配模型 被引量:47
18
作者 王渊峰 薛云皎 +2 位作者 张涌 朱三元 钱乐秋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1-408,共8页
随着软件复用实践的深入和软件构件库规模的扩大,对软件构件的表示与检索的研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基于刻面描述的软件构件,结合模式分析中的树匹配思想,并根据构件刻面描述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包含3个层次,5种匹配类型的刻面匹配... 随着软件复用实践的深入和软件构件库规模的扩大,对软件构件的表示与检索的研究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基于刻面描述的软件构件,结合模式分析中的树匹配思想,并根据构件刻面描述的特点,提出了一个包含3个层次,5种匹配类型的刻面匹配模型.给出了该匹配模型的泛型算法并对具化情况下的算法实现与时间复杂度进行了讨论.同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果证明了该匹配模型在构件检索上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面分类构件 匹配模型 软件复用 软件构件库 软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件构件质量模型的度量及应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毛国蓓 李雪静 +2 位作者 葛孝堃 杨明福 朱三元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2,共5页
随着软件复用实践的深入,可复用构件数量不断增加,构件库规模也不断扩大。构件的质量将影响到最终的软件质量和CBSD的推广应用,但是目前缺乏对构件质量有效的评价模型。本文基于ISO/IEC9126软件质量度量模型,提出了软件构件质量模型,及... 随着软件复用实践的深入,可复用构件数量不断增加,构件库规模也不断扩大。构件的质量将影响到最终的软件质量和CBSD的推广应用,但是目前缺乏对构件质量有效的评价模型。本文基于ISO/IEC9126软件质量度量模型,提出了软件构件质量模型,及专门针对软件构件质量模型的可操作的度量方法,重点描述了构件可复用性的度量,并将该方法实际应用于上海构件库部分构件,本文提出的度量模型和方法可作为构件库管理者和构件用户在管理及使用构件时对构件进行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模型 软件构件 软件质量度量模型 可复用构件 构件库 软件复用 推广应用 CBSD 评价模型 构件质量 度量方法 可复用性 ISO 管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件化和集成化车间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军强 孙树栋 +2 位作者 司书宾 褚崴 于晓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1-239,共9页
在对车间生产管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优化了车间生产管理的业务流程;分析了车间生产管理的功能划分;讨论了车间生产管理的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采用组件化的软件开发方法,给出了车间生产管理的组件层次结构;讨论了大粒度组件的划分... 在对车间生产管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优化了车间生产管理的业务流程;分析了车间生产管理的功能划分;讨论了车间生产管理的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采用组件化的软件开发方法,给出了车间生产管理的组件层次结构;讨论了大粒度组件的划分及重用实现。所开发的车间生产管理系统已在7家企业投入应用,效果显著,说明车间生产管理整体方案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可行性和可重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管理与控制 集成 组件 大粒度重用 软件体系结构 虚拟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