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驭号”自主驾驶系统土层适应性和掘进性能分析
1
作者 赵剑 吴秉键 +1 位作者 胡珉 陆子熙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6-248,共13页
为有效分析盾构自主驾驶系统在实际掘进过程中的控制特点及其与传统人工控制的差异,基于统计学指标设计自主驾驶系统地层适应性和掘进性能评价指标。在简要介绍“智驭号”自主驾驶体系基础上,根据“智驭号”盾构在软土地层、软硬多变复... 为有效分析盾构自主驾驶系统在实际掘进过程中的控制特点及其与传统人工控制的差异,基于统计学指标设计自主驾驶系统地层适应性和掘进性能评价指标。在简要介绍“智驭号”自主驾驶体系基础上,根据“智驭号”盾构在软土地层、软硬多变复合地层、砂性地层中掘进的实测资料,从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掘进效率3个维度评价“智驭号”盾构在不同土层中的适应性和掘进特点。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在软土地层、软硬多变复合地层、砂性地层下,“智驭号”自主驾驶系统在3个维度均优于人工控制。2)该系统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土层环境,保持优秀的施工质量和较高的掘进效率,但在砂性地层中的掘进效率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自主驾驶系统 软土地层 软硬多变复合地层 砂性地层 施工安全 施工质量 掘进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研究
2
作者 岳强 陈新 +7 位作者 杨馨茹 张琳 左言华 兄广为 丁红军 刘浩 杨永军 于广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87,94,共7页
[目的]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具有较大难度,盾构机对软岩与硬岩的切削效果与盾构机推进受到的阻力不同,将使地层受到较大扰动,引起较大地面沉降,影响城市建(构)筑物安全与隧道安全施工,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某市隧道工程为... [目的]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具有较大难度,盾构机对软岩与硬岩的切削效果与盾构机推进受到的阻力不同,将使地层受到较大扰动,引起较大地面沉降,影响城市建(构)筑物安全与隧道安全施工,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某市隧道工程为例,进行上软下硬地层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研究。引入地层复合比,推导隧道断面软硬岩不同占比施工引起的地面最大沉降值计算公式;以地层复合比为变量,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层复合比分别为0、25%、50%、75%和100%的隧道开挖模型;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地层复合比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并将地面最大沉降理论计算值、数值模拟值与现场监测值作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最终研究成果可为上软下硬地层中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施工 地层复合比 地面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叶友林 刘晓龙 +2 位作者 牛奔 周广宇 徐春一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4,共7页
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依托深惠城际2标实际工况,分析不同软硬比及土体参数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土体的失稳模式,借助极限分析法建立符合开挖面失稳轮廓的理论计算模型... 针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稳定性问题,依托深惠城际2标实际工况,分析不同软硬比及土体参数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土体的失稳模式,借助极限分析法建立符合开挖面失稳轮廓的理论计算模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既往文献及实际工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隧道开挖面主动失稳时,变形主要集中在软土层,硬岩层的变形较少;随着开挖面软硬比的增大,隧道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也增大;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与隧道埋深比无关,与土体内摩擦角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离散元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极限分析法 开挖面稳定性 埋深比 内摩擦角 软硬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渣土改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兴 许佳磊 张志强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8,共9页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存在刀盘“结泥饼”、排渣不畅和刀具磨损等难题。针对以上问题,以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复合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渣土改良剂的地层适应性和性能测试开展不同地层渣土改良室内试验。研究泡沫剂和膨...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存在刀盘“结泥饼”、排渣不畅和刀具磨损等难题。针对以上问题,以粉质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复合地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渣土改良剂的地层适应性和性能测试开展不同地层渣土改良室内试验。研究泡沫剂和膨润土泥浆等渣土改良剂及其改良方法对上软下硬地层的改良效果,以获得土压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的渣土改良方案及改良剂合理添加比。结果表明:(1)采用浓度为3%的泡沫剂溶液和配合比1∶8的膨润土泥浆进行联合改良可获得良好效果;(2)粉质黏土地层采用泡沫剂进行改良,渣土坍落度随泡沫添加比增加而增大,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和渗透系数随之减小,改良剂合理添加比为19.7%~22.8%;(3)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采用泡沫剂和膨润土泥浆进行联合改良,可有效改善渣土流塑性和抗渗性,当采用全泡沫改良时,合理添加比为22.2%~28.7%,当采用泡沫与膨润土泥浆联合改良时,合理添加比为24.3%~31.5%。现场应用及施工效果反馈表明,采用以上改良方案可有效改善渣土流塑性,盾构推力、刀盘扭矩以及刀具磨损均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复合地层 上软下硬地层 室内试验 渣土改良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复合煤层瓦斯抽采穿层钻孔变形塌孔特征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栋 任朝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1-207,共7页
为探究软硬复合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变形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一种全角度瓦斯抽采钻孔稳定性动态监测装置”进行了现场监测,系统分析了硬煤、软煤、软硬复合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变形情况,并采用COMSOL数值模拟手段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 为探究软硬复合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变形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一种全角度瓦斯抽采钻孔稳定性动态监测装置”进行了现场监测,系统分析了硬煤、软煤、软硬复合煤层瓦斯抽采钻孔的变形情况,并采用COMSOL数值模拟手段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钻孔浅部竖直方向应变敏感程度滞后于水平方向,且呈交替性增大特征;钻孔应变衰减阶段前,存在一种短暂的伪平衡状态,其实质是煤体内部应力集聚,后突然释放而造成钻孔塌孔;在相同的外部载荷条件下,软弱界面将软硬复合煤层分割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应力环境,煤层在软弱界面处发生介质突变和应力突变;硬煤层钻孔较软煤层钻孔的各部位变形小,二者均表现为浅部变形大、深部变形小,最终达到稳定环向应变,软硬复合煤层穿层孔在浅部变形与二者相近,穿层孔深部和软弱界面交叉截割形成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区范围沿软弱界面和钻孔径向同时延伸并逐渐衰减,这种衰减呈不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复合煤层 瓦斯抽采钻孔 软弱界面 钻孔塌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防弹复合材料在软质防弹衣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孟花 张燕 刘永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0-83,共4页
概述纤维复合材料的防弹机理,介绍了芳纶Ⅱ防弹材料、芳纶Ⅲ防弹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材料、PBO防弹材料及剪切增稠液防弹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软质防弹衣中的应用。指出为满足未来对软质防护材料轻量化、高防护、舒适性的要求,... 概述纤维复合材料的防弹机理,介绍了芳纶Ⅱ防弹材料、芳纶Ⅲ防弹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材料、PBO防弹材料及剪切增稠液防弹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软质防弹衣中的应用。指出为满足未来对软质防护材料轻量化、高防护、舒适性的要求,树脂基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防弹材料将成为新型防弹材料的研究热点,仅单一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难以满足未来对防弹材料的要求,混杂纤维防弹复合材料综合性能优异,未来会成为防弹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防弹衣 芳纶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PBO纤维 剪切增稠液 防弹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枪弹侵彻带软硬复合防护明胶靶标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罗少敏 徐诚 +2 位作者 陈爱军 张晓云 刘苏苏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2-1178,共7页
为研究步枪弹撞击带软硬复合防护明胶靶标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机理,采用显式有限元方法对7.62 mm步枪弹侵彻复合靶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侵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及明胶靶标动态响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陶瓷锥的形成是由压缩应力波和拉伸应... 为研究步枪弹撞击带软硬复合防护明胶靶标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机理,采用显式有限元方法对7.62 mm步枪弹侵彻复合靶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侵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及明胶靶标动态响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陶瓷锥的形成是由压缩应力波和拉伸应力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弹头加速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分段与拐点,侵彻陶瓷面板过程中,加速度达到最大,侵彻聚乙烯(PE)背板层时,出现第二个拐点;由于防护层存在多个界面,撞击过程中PE背板界面存在速度多峰现象:当弹头运动加速度达到最大时,PE背板界面出现第一个速度峰,明胶界面出现第一个压力峰;当弹头开始侵彻PE背板时,背板层出现第二个速度峰;在步枪弹撞击过程中明胶内压力波传递呈现球形波基本形态,压力峰值随距离增加呈指数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枪弹 数值模拟 软硬复合防护 明胶 侵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制备新型有机-无机复合微球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菊香 宋少飞 +1 位作者 沈淑坤 胡道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58,共5页
依据维系模板作用力的特点,将模板分为以分子间或分子内的弱相互作用维系特异形状的软模板和以共价键维系特异形状的硬模板。并对软模板法和硬模板法制备各种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的最新研究给予了较系统的总结和评述。
关键词 模板法 有机-无机复合微球材料 软模板 硬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工程电介质中几个经常涉及的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34
9
作者 雷清泉 李盛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73-2480,共8页
随着工程电介质领域研究的发展,诸多没有得到公认解释的问题逐渐出现,为此,本文提出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及思考以供相关研究工作者参考。1994年Lewis首次提出了纳米电介质,2003年至今已成为工程电介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但从20余年该领域的研... 随着工程电介质领域研究的发展,诸多没有得到公认解释的问题逐渐出现,为此,本文提出了几个重要的问题及思考以供相关研究工作者参考。1994年Lewis首次提出了纳米电介质,2003年至今已成为工程电介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但从20余年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作者的原意以及新近又提出的纳米结构电介质来看,我们认为应把名称改为纳米电介质复合物,并按照低维物理对纳米电介质作了重新定义。分析了Lewis与Tanaka界面的具体含义,提出了纳米高聚物复合物硬/软界面及其具有结构复杂性、不确定性与易变性的新概念,并剖析了硬、软表面的尺度及理化特性。提出了从A Einstein还原论、P W Anderson的层展现象与R P Feynmann的思维方法以启迪相关研究的新思维。从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存在条件的约束和高聚物或其复合物中由于自身结构的多层次性、复杂界面、电极接触以及共存的电子与离子电导等因素的严重影响,提出了从欧姆区过渡到高场区(即电极注入的SCLC区)不完全是由一种与注入载流子相同的载流子决定的想法,特别是要严格审视在测量条件确定时,离子电导对低场与高场区电流的贡献。为此,列出了离子电导与电子电导的主要特征与区别方法。针对脉冲有关的测量空间电荷的方法,特别是已成为国际上测量空间电荷主流方法的脉冲电声(PEA)方法,提出了PEA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去校准测量结果的正确性、重复性,如依据高聚物结构的特征,建立压激电流(pressure stimulated current,PSC)装置,正确判断电子、离子、偶极子梯度产生的空间电荷,以弥补PEA测量的严重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电介质 纳米电介质复合物 硬/软界面 结构层次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脉冲电声法 压激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模糊理论的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施工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吴波 陈辉浩 黄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6-1063,共8页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施工安全所面临的影响风险因素复杂繁多,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隧道施工安全得不到保证。结合现有工程实际,在影响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施工安全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分层次地进行详细剖析,建立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施工安全所面临的影响风险因素复杂繁多,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隧道施工安全得不到保证。结合现有工程实际,在影响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施工安全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分层次地进行详细剖析,建立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用熵值赋权法计算确定各层次风险因素的影响权重,运用多级模糊评价理论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逐级逐层综合评价,直至得出对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施工的风险评级,计算结果符合工程实际,对类似隧道工程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施工安全 熵权法 模糊综合评价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段结构对填充MWNT/聚氨酯导电薄膜气敏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新建 罗延龄 +1 位作者 牛莉 段贤勇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47,共4页
分别用不同的软段结构和硬段结构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PU),并填充多壁碳纳米管制成多壁碳纳米管(MWNT)/PU导电薄膜。测试其对四种不同溶剂(苯、无水乙醚、丙酮和氯仿)的气敏响应性,研究了不同软硬段及其结构式对导电薄膜气敏响应性的影... 分别用不同的软段结构和硬段结构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PU),并填充多壁碳纳米管制成多壁碳纳米管(MWNT)/PU导电薄膜。测试其对四种不同溶剂(苯、无水乙醚、丙酮和氯仿)的气敏响应性,研究了不同软硬段及其结构式对导电薄膜气敏响应性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PU导电薄膜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当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为软段、三羟基甲基丙烷为硬段,并用羟基碳纳米管为填料时,合成的PU导电薄膜具有较好的气敏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段 硬段 导电复合材料 气敏响应性 聚氨酯导电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抗冲击纺织材料及其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楚艳艳 李施辰 +4 位作者 陈超 刘莹莹 黄伟韩 张越 陈晓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3-212,共10页
针对软体柔性抗冲击纺织品轻质与高防护间的矛盾,综述了抗冲击纤维薄膜新材料、纤维表面改性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新型纤维薄膜材料包括石墨烯纤维及碳纳米管纤维的理论强度、制备方法及宏观制备存在问题;阐述了剪切增稠... 针对软体柔性抗冲击纺织品轻质与高防护间的矛盾,综述了抗冲击纤维薄膜新材料、纤维表面改性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新型纤维薄膜材料包括石墨烯纤维及碳纳米管纤维的理论强度、制备方法及宏观制备存在问题;阐述了剪切增稠剂、纳米无机材料对纤维表面的改性应用的方法及抗冲击效果;阐明了单层织物结构、叠层结构等的结构优势及劣势以及气凝胶复合结构、硬软仿生结构在抗冲击方面的应用前景。研究认为:在满足抗冲击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表面改性、织物结构、层间结构、硬软结构等组合设计,可使其抗冲击性与舒适性协同;高纯度石墨烯、碳纳米管纤维和薄膜的宏量化无缺陷制备将是未来抗冲击纺织品超轻量化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击纺织材料 石墨烯 碳纳米管 剪切增稠剂 纳米无机材料 气凝胶复合结构 硬软仿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尺寸和热处理对Sm_2Fe_(17)N_3/Fe_3N/BN软磁/硬磁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磁性能影响
13
作者 孟磊 刘力 +4 位作者 张瑛 丁力 路大勇 王显德 王海燕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9-792,共4页
采用高能球磨和真空热处理方法制备Sm2Fe17N3/Fe3N/BN复合材料,并研究球磨过程中晶粒尺寸变化对固态相变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2Fe17N3和Fe3N相产生的条件是Fe的晶粒尺寸达到纳米量级(D<80 nm)并形成Fe(Sm)固溶体;随着退火时间... 采用高能球磨和真空热处理方法制备Sm2Fe17N3/Fe3N/BN复合材料,并研究球磨过程中晶粒尺寸变化对固态相变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2Fe17N3和Fe3N相产生的条件是Fe的晶粒尺寸达到纳米量级(D<80 nm)并形成Fe(Sm)固溶体;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300℃真空退火的球磨样品中Sm2Fe17N3的结晶物增多,矫顽力提高,表明样品的磁性能与Sm2Fe17N3的结晶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Fe. N /Fe N/BN 软磁/硬磁复合材料 高能球磨 真空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增强柔性防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秋实 何彩婷 +3 位作者 王珊 陈美玉 梁高勇 孙润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3-188,205,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警用防刺服用织物增强柔性防刺复合材料,提升现有柔性防护装备的防刺性能水平,以复合材料的柔性基体作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剪切增稠型、硬质颗粒涂层型和树脂增强型等多种类型的柔性防刺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特征及其... 为进一步了解警用防刺服用织物增强柔性防刺复合材料,提升现有柔性防护装备的防刺性能水平,以复合材料的柔性基体作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剪切增稠型、硬质颗粒涂层型和树脂增强型等多种类型的柔性防刺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柔性基体的结构特征出发,总结了织物增强柔性防刺复合材料在防刺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最后针对防护装备在穿着灵活性和舒适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整合不同类型柔性防刺复合材料在结构性能特征和防刺机制方面的优势,开发复合型织物增强柔性防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装备 柔性复合材料 柔性基体 防刺性能 防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枪弹对带软硬复合防护明胶靶标的侵彻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韩瑞国 金永喜 +2 位作者 卢海涛 王舒 王建中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95-2004,共10页
为研究步枪弹对带软硬复合防护明胶靶标的侵彻机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步枪弹侵彻复合靶标的数值模型。通过该模型模拟了侵彻过程中的钝性冲击现象和明胶瞬态响应,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步枪弹侵彻陶瓷板过... 为研究步枪弹对带软硬复合防护明胶靶标的侵彻机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步枪弹侵彻复合靶标的数值模型。通过该模型模拟了侵彻过程中的钝性冲击现象和明胶瞬态响应,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步枪弹侵彻陶瓷板过程中消耗了弹头大部分能量;明胶内瞬时空腔呈现椭球形基本形态,空腔最大凹陷深度和膨胀速度分别为25.6mm和35.7m/s;压力波在明胶内以球面波形式向外传播,在弹着点处峰值压力最大,且压力幅值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减小;弹头速度先有一段明显的下降过程,而加速度绝对值则先增大,随后它们都逐渐衰减至0m/s和0m/s2;陶瓷板的破坏主要是由拉应力和压应力的反复作用造成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枪弹 侵彻 软硬复合防护 钝性损伤 明胶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硬度聚脲涂覆FRC复合结构抗冲击性能试验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鹏铎 贾子健 +3 位作者 王志军 张磊 徐豫新 张鹏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3,共7页
[目的]为了分析玻璃纤维—芳纶(FRC)底材涂覆硬质聚脲的复合结构的抗冲击性能,[方法]采用口径12.7mm的弹道枪进行破片冲击加载,得到破片的弹道极限速度,分析获得不同工况下复合结构靶板的极限比吸收能。在此基础上,结合靶板的宏观破坏形... [目的]为了分析玻璃纤维—芳纶(FRC)底材涂覆硬质聚脲的复合结构的抗冲击性能,[方法]采用口径12.7mm的弹道枪进行破片冲击加载,得到破片的弹道极限速度,分析获得不同工况下复合结构靶板的极限比吸收能。在此基础上,结合靶板的宏观破坏形貌,讨论2种不同聚脲涂覆复合结构的抗冲击性能的优劣性,并与软质聚脲涂覆复合结构进行对比,以验证涂覆硬质聚脲复合结构的最佳抗冲击性能。[结果]研究表明,作为背弹面涂层时,软质聚脲涂覆复合结构的抗冲击性能较好;作为迎弹面涂层时,硬质聚脲涂覆复合结构的抗冲击性能较好;两种聚脲涂层作为迎弹面的复合结构抗冲击性均优于背弹面和双面复合结构。[结论]在一般工程应用防护中,选用高硬度聚脲材料作为迎弹面涂层的防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爆抗冲击 复合材料 高硬度聚脲 软质聚脲 防护结构 弹道极限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不均地层对盾构刀盘受力计算方法与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振兴 曾垂刚 +3 位作者 张凯 杨广明 陈瑞祥 陈平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11163-11169,共7页
盾构掘进软硬不均地层过程中刀盘承受偏载、应力集中等非均布荷载,引起刀盘局部损伤、刀具异常磨损等问题,特别是超大直径刀盘受力不均现象更加显著。针对上述问题,重点考虑软硬不均地层承载力容许值、面积比两个主要特征变量,提出了一... 盾构掘进软硬不均地层过程中刀盘承受偏载、应力集中等非均布荷载,引起刀盘局部损伤、刀具异常磨损等问题,特别是超大直径刀盘受力不均现象更加显著。针对上述问题,重点考虑软硬不均地层承载力容许值、面积比两个主要特征变量,提出了一种盾构掘进软硬不均地层的刀盘受力计算方法。依托某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利用该方法计算出软硬不均地层对刀盘作用力,结合数值仿真方法进一步得到刀盘整体应力与应变分布规律,进而提出了刀盘过载的刀盘总推力合理值。该计算方法不仅反映了软硬不均地层与刀盘刀具耦合作用特征,而且方便进一步计算刀盘整体应力与应变分布情况,确定刀盘推力,避免刀盘局部受力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不均地层 刀盘受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平矿软硬复合煤体高效钻进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余孝民 张杰 都海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70,共6页
为解决长平矿煤层钻进成孔深度较浅的问题,进行了软硬复合煤体高效钻进技术研究。结合软硬复合煤层特点,提出运用中高速宽叶片高螺旋复合钻进技术进行钻孔施工的工艺。在研究螺旋钻具排渣机理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Φ110/63.5 mm螺旋钻杆+... 为解决长平矿煤层钻进成孔深度较浅的问题,进行了软硬复合煤体高效钻进技术研究。结合软硬复合煤层特点,提出运用中高速宽叶片高螺旋复合钻进技术进行钻孔施工的工艺。在研究螺旋钻具排渣机理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Φ110/63.5 mm螺旋钻杆+Φ120 mm三翼合金钻头和Φ95/60.3 mm螺旋钻杆+Φ110 mm三翼刮刀PDC钻头2种不同的钻具组合;改进了ZDY6000LR钻机的高转速动力头;使用ZDY3000LG、ZDY6000LR钻机与设计制造的钻具组合进行钻孔施工,完成3期现场工业性试验,形成了以中高转速螺旋机械排渣为主、风力排粉为辅的螺旋复合钻进技术,使得长平矿孔深大于150 m的煤层钻孔达到了52%,进一步提高了长平矿软硬复合煤体顺层钻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复合煤体 顺层钻孔 螺旋钻杆 钻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耐热硬铝合金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在500kV山区增容改造线路中的推荐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一航 陈锡祥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3年第6期50-55,60,共7页
浙江电网的林木高度的削减赔偿逐年增加,大大加重了地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成本,为减少输电线路下方的林木高度削减次数降低运行成本,同时满足浙江电网的增容需求,浙江电网运行单位要求在增容改造中对已建输电线路更换采用低弧垂导线,以... 浙江电网的林木高度的削减赔偿逐年增加,大大加重了地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成本,为减少输电线路下方的林木高度削减次数降低运行成本,同时满足浙江电网的增容需求,浙江电网运行单位要求在增容改造中对已建输电线路更换采用低弧垂导线,以满足增容后不再增加导线弧垂,进而保证导线对树冠的安全距离,结合山区500 kV增容改造工程,对多种低弧垂导线进行特性分析,采用满足工程要求的圆形耐热硬铝合金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通过对此种多个型号导线进行载流量、高温弧垂、杆塔荷载、绝缘子金具串强度、悬垂串摇摆角校验及经济比较后,来最终选择此种导线规格参数,经过论证比对后,推荐采用4×JLNR/F1B-375/35圆形耐热硬铝合金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耐热硬铝合金 软铝 碳纤维复合芯 耐热导线 增容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软/硬复合碳负极材料 被引量:14
20
作者 潘广宏 赵永彬 +2 位作者 张开周 康利斌 唐堃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了满足储能市场对高功率电池的需求,开发具有高功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湿式合成法将软碳和硬碳的前驱体进行复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复合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考察了其克比容量、库仑效率、倍率性能... 为了满足储能市场对高功率电池的需求,开发具有高功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必然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湿式合成法将软碳和硬碳的前驱体进行复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复合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考察了其克比容量、库仑效率、倍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制备的复合碳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碳材料同时具有软碳和硬碳的优点,且性能优于机械混合碳,在保持高比容量和高效率的前提下,倍率性能尤为突出,其2C容量可达154 m A·h/g,且2C/0.2C的容量保持率为64.2%;同时0.2C克比容量为240 m A·h/g,库仑效率为82%。经过5C充放电后,恢复0.2C小电流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达99.8%,循环稳定性很好。XRD、拉曼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结果均表明软、硬碳在复合过程中不只是简单机械共混而是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碳 硬碳 复合碳 比容量 库仑效率 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