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2+)-SPC协同降解活性染料废水
1
作者 李宋康 舒大武 +1 位作者 连增帅 刘琦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46,共5页
为去除染色废水中的活性染料,文中采用Fe^(2+)-过碳酸钠(SPC)协同催化降解C.I活性红195废水,以吸光度为评价指标,探究SPC、Fe^(2+)、无机盐、碱浓度以及溶液初始pH值对C.I.活性红195降解效果的影响,揭示染料降解与自由基类型的关系。结... 为去除染色废水中的活性染料,文中采用Fe^(2+)-过碳酸钠(SPC)协同催化降解C.I活性红195废水,以吸光度为评价指标,探究SPC、Fe^(2+)、无机盐、碱浓度以及溶液初始pH值对C.I.活性红195降解效果的影响,揭示染料降解与自由基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0.10g/L的C.I.活性红195废水所适宜的处理条件为0.30g/LSPC、0.75g/L硫酸亚铁、温度25℃,染料去除率高达100%;NaCl对染料降解程度影响很小;与活性染料废水相比,加入Na_(2)CO_(3)抑制染料降解,当Na_(2)CO_(3)浓度高于5.00g/L,抑制作用随碱浓度的升高而减弱;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染料降解率均随pH值增大而增大,pH值=6时,降解效果最好;经研究发现,在Fe^(2+)-SPC体系中,O_(2)^(-)·为降解染料的主体,而·OH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过碳酸钠 氧化 自由基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碳酸钠脱除煤中硫的反应参数优化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高飞 张子琪 +1 位作者 贾喆 张芸鸣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79-1986,共8页
为寻找一种适用于煤炭脱硫的高效、环保型氧化剂,研究对过碳酸钠的脱硫效果、最佳反应条件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并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离子色谱等测试揭示了过碳酸钠脱硫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 为寻找一种适用于煤炭脱硫的高效、环保型氧化剂,研究对过碳酸钠的脱硫效果、最佳反应条件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并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离子色谱等测试揭示了过碳酸钠脱硫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过碳酸钠可以有效降低煤的全硫质量分数,较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其脱硫效果更显著。随着过碳酸钠浓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脱硫率均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当过碳酸钠反应浓度为0.4 mol/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60 min时,脱硫率最高可达22.98%。过碳酸钠不仅能脱除煤中无机硫分,还能使煤中含硫键断裂,从而有效脱除煤中的有机硫。脱硫后煤中硫铁矿的含量有所下降,硫醇、硫醚含量显著减少,(亚)砜含量显著增加,且溶液中检测到了硫酸根离子,表明过碳酸钠能将硫铁矿等无机硫氧化成可溶性硫酸盐硫,将硫醇、硫醚、噻吩等有机硫氧化成(亚)砜、硫酸盐等高价态产物。研究结果为氧化脱硫法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煤炭脱硫 过碳酸钠 单因素试验法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人肺癌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志宏 陈庆 +4 位作者 马刘红 陈志明 陈文朴 覃莉 蒋建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人肺癌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及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丙戊酸钠对肺癌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抗凋亡蛋...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人肺癌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及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丙戊酸钠对肺癌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抗凋亡蛋白Bcl-xl,Bcl-2,Mcl-1及Caspase-9,Caspase-3表达的改变。结果不同浓度的丙戊酸钠作用于肺癌SPC-A1细胞48 h,均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SPC-A1细胞的IC50为1.8 mmol/L;丙戊酸钠能显著抑制SPC-A1细胞克隆形成,且导致显著的细胞凋亡,8 mmol/L的丙戊酸钠作用细胞48 h,细胞早期凋亡率达60.44%,细胞抗凋亡蛋白Bcl-xl,Bcl-2,Mcl-1表达减少,Caspase-9,Caspase-3蛋白酶切活化。结论丙戊酸钠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显著抑制肺癌SPC-A1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凋亡 肺癌 spc-A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c)_2-Co(Ac)_2-KBr催化SPC氧化对甲基苯甲醚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曦 周锡兰 +1 位作者 王钦 甘仲霖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研究了无机复合催化剂催化SPC氧化对甲基苯甲醚的反应性能:以Cu(Ac)2-Co(Ac)2-KBr为催化剂,利用过碳酸钠氧化对甲酚甲基化产物对甲基苯甲醚,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组成比例、催化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 研究了无机复合催化剂催化SPC氧化对甲基苯甲醚的反应性能:以Cu(Ac)2-Co(Ac)2-KBr为催化剂,利用过碳酸钠氧化对甲酚甲基化产物对甲基苯甲醚,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组成比例、催化剂用量、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u(Ac)2-Co(Ac)2-KBr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体现出金属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对甲基苯甲醚在m(Cu(Ac)2)∶m(Co(Ac)2)∶m(KBr)=0.1∶0.5∶0.1,n催化剂∶n底物=0.14,冰醋酸作溶剂,稍过量的过碳酸钠,65℃的条件下,转化率可达45.9%,生成对甲氧基苯甲醛的选择性为68.3%。提出了氧化反应的H原子转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碳酸钠 Cu(Ac)2-Co(Ac)2-KBr 对甲基苯甲醚 对甲氧基苯甲醛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葡萄素钠协同卡铂抑制人肺腺癌SPC-A-1细胞增殖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明丽 韩伟 吴勇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蛇葡萄素钠(AMP-Na)单用及其与卡铂(CBP)合用对SPC-A-1人肺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AMP-Na单用及其与CBP合用对SPC-A-1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MP-Na单用及与卡铂合用后对S... 目的:探讨蛇葡萄素钠(AMP-Na)单用及其与卡铂(CBP)合用对SPC-A-1人肺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AMP-Na单用及其与CBP合用对SPC-A-1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MP-Na单用及与卡铂合用后对SPC-A-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体外细胞毒实验和流式细胞仪结果表明,AMP-Na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与CBP联用后凋亡率较卡铂单用明显上升,有协同抑制作用。结论:AMP-Na单用能够显著抑制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增殖,与卡铂合用可以增强卡铂的活性,协同抑制SPC-A-1细胞的增殖;AMP-Na可能是通过诱导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葡萄素钠 卡铂 人肺腺癌spc-A-1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场协同过碳酸盐活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祺琛 熊婷 +3 位作者 郭佳茵 陈浩云 蒋龙波 袁兴中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93-2000,共8页
过碳酸盐(SPC)作为一类新型氧化剂,在高级氧化技术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金属/碳基催化材料活化SPC的过程中,普遍面临催化剂失活、二次污染风险及反应条件严苛等瓶颈问题,这使得依托能量精准供给与界面调控机制实现SPC氧... 过碳酸盐(SPC)作为一类新型氧化剂,在高级氧化技术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金属/碳基催化材料活化SPC的过程中,普遍面临催化剂失活、二次污染风险及反应条件严苛等瓶颈问题,这使得依托能量精准供给与界面调控机制实现SPC氧化效能显著提升的外场效应活化技术,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明确外场效应强化SPC活化技术的微观机制和污染物去除效能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外场能量输入的核心机制,从能量传递路径、界面电子转移行为等维度系统梳理了光、等离子体、微波、超声等物理场强化SPC活化的研究进展,发现外场效应通过定向能量输入显著提升了SPC的活化效率,且不同外场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活化机制与降解效果。其中紫外光通过光解SPC高效生成•OH、CO_(3)^(·−)等活性氧物种,在碱性环境中实现多种污染物高效降解;放电等离子体利用高能电子直接裂解SPC,对难降解污染物处理效能显著;光催化体系通过半导体光生电子驱动SPC分解,有效降解染料、抗生素等污染物;微波场通过热/非热效应协同加速过氧键断裂,适用于高沸点有机物处理;多场联合体系(如超声-紫外)通过能量耦合产生协同效应,使自由基生成速率和污染物去除效率大幅提升。基于上述分析,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一是传统外场(如等离子体、微波)依赖高能耗设备,且SPC投加量与能量输入的动态匹配性不足,导致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外场协同体系普遍存在自由基淬灭风险、副产物积累及复杂水质适应性不足等共性问题,导致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稳定性不足;三是多场耦合体系存在能量竞争与协同机制不明的问题,导致工程化设计缺乏可靠依据。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可再生能源驱动、协同机理解析、中试平台构建及生态风险评估,以推动外场协同SPC技术的工程化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碳酸盐(spc) 外场效应 高级氧化 多场耦合技术 有机污染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优化紫外-过碳酸钠法降解间甲酚废水过程
7
作者 刘一楠 张婧 +4 位作者 陈晓飞 陈平 孙啸林 慕朝 马磊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5,共7页
本研究采用紫外-过碳酸钠(UV-SPC)氧化反应体系处理间甲酚废水,并借助人工智能方法进行工艺优化,利用响应面法(RSM)进行实验设计,考察溶液初始pH、反应时间、间甲酚初始浓度、SPC投加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TOC去除率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紫外-过碳酸钠(UV-SPC)氧化反应体系处理间甲酚废水,并借助人工智能方法进行工艺优化,利用响应面法(RSM)进行实验设计,考察溶液初始pH、反应时间、间甲酚初始浓度、SPC投加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TOC去除率的影响。基于RSM实验结果,分别使用RSM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进行优化,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考察2个模型差异,结果显示,ANN模型准确度比RSM模型高50%以上。在ANN模型模拟优化所得最佳反应条件下,实验中TOC去除率为91.48%,明显高于以RSM模型模拟优化所得的最优结果,验证了ANN模型法优异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神经网络 紫外线 过碳酸钠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管状Co-N-C活化过碳酸盐降解四环素
8
作者 石秀顶 王永全 +2 位作者 曾静 苏畅 洪俊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41-3052,共12页
过碳酸钠(SPC,Na_(2)CO_(3)·1.5H_(2)O_(2))作为固体过氧化氢,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通过简单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丰富活性位点的纳米管状钴氮碳催化剂(Co-N-C),并用于活化SPC以有效去除四环素(TC)。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过碳酸钠(SPC,Na_(2)CO_(3)·1.5H_(2)O_(2))作为固体过氧化氢,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通过简单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丰富活性位点的纳米管状钴氮碳催化剂(Co-N-C),并用于活化SPC以有效去除四环素(TC)。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形貌进行表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元素分布和价态变化。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具有丰富活性位点的纳米管状Co-N-C。在TC浓度10mg/L,SPC浓度为2mmol/L,Co-N-C含量为0.2g/L,pH为7的条件下,在20min内几乎实现了TC的100%降解。自由基淬灭实验和EPR测试表明Co-N-C/SPC系统中的·OH、·CO_(3)^(−)和·O_(2)^(−)为TC降解的主要活性物质。反应前后钴元素价态变化以及Co^(2+)/Co^(3+)循环过程促进了SPC的活化,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TC在Co-N-C/SPC体系中被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碳酸钠 钴氮碳催化剂 四环素 动力学 自由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协同过碳酸盐强化剩余污泥厌氧发酵性能研究
9
作者 金宝丹 贾宇升 +5 位作者 邓伟玲 古家宇 王家城 刘叶 王保贵 吉建涛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8-228,共11页
剩余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副产物,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及环境安全。污泥厌氧发酵是最常见的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能够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及资源化目的。本研究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对象,考察纳米零价铁(nZVI)协同过碳酸盐(SPC)... 剩余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副产物,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运行及环境安全。污泥厌氧发酵是最常见的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能够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及资源化目的。本研究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对象,考察纳米零价铁(nZVI)协同过碳酸盐(SPC)强化污泥厌氧发酵性能的可行性,并揭示其发酵机理,探究其最佳发酵条件。nZVI水解产物Fe^(2+)和Fe^(3+)可与SPC水解产物H_(2)O_(2)协同形成Fenton体系或类Fenton体系。此外,Fe^(2+)和Fe^(3+)作为催化剂,能够有效促进H_(2)O_(2)的分解,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HO·),氧化降解有机物,进而提高污泥发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n ZVI协同SPC对污泥厌氧发酵系统水解酸化性能有显著影响,蛋白质随着nZVI投加量先增加后降低,多糖随着nZVI投加量增加而增大;2)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FAs)随着nZVI投加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F3发酵系统(0.2 g SPC/g SS+30 mg nZVI/g SS(SS为混合液悬浮固体))中SCFAs最大为1 214.24 mg COD/L(COD为化学需氧量),且乙酸含量占比最高达到61.49%;3)与其他3个发酵系统相比,F3发酵系统中较低的PO_(4)^(3-)-P浓度表现出除磷的优越性;4)nZVI对协同发酵系统中生物酶具有较大的影响。蛋白酶活性随着nZVI的增加而降低,F1发酵系统(0.2 g SPC/g SS+10 mg nZVI/g SS)中蛋白酶活性最大,而α-葡萄糖苷酶、乙酸激酶、丁酸激酶、脱氢酶和超氧化物酶活性均随着n ZVI的增加而增大;5)nZVI协同SPC系统促进Proteiniclasticum、Christensenellaceae_R-7、Petrimonas、Macellibacteroides等功能微生物富集,保证发酵系统较高的水解酸化性能,实现SCFAs的高效积累,为污泥处理处置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发酵 纳米零价铁(nZVI) 过碳酸钠(spc) 生物酶 功能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SPC/FeSO_4体系催化氧化降解DEHP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璐 林亲铁 何晋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99,101,共5页
采用微波强化过碳酸钠(SPC)/FeSO_4体系催化氧化邻苯二甲酸异辛酯(DEHP)废水,考察了初始p H、温度、DEHP/SPC/FeSO_4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DEHP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了微波与SPC/FeSO_4氧化体系之间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 H... 采用微波强化过碳酸钠(SPC)/FeSO_4体系催化氧化邻苯二甲酸异辛酯(DEHP)废水,考察了初始p H、温度、DEHP/SPC/FeSO_4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DEHP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了微波与SPC/FeSO_4氧化体系之间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 H为12.0,DEHP/SPC/FeSO_4摩尔比为1∶100∶100,温度为90℃的最佳条件下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400μg/L的DEHP溶液40 min后,DEHP的去除率可达85.4%;微波水浴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微波除具有热效应外,还能在高温和碱性条件下促使亚铁形成铁氧体,并利用铁氧体对微波的强烈吸收作用和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与SPC协同氧化降解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过碳酸钠 FeSO_4 铁氧体 邻苯二甲酸异辛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过碳酸钠高级氧化体系降解酸性橙7的反应机理研究
11
作者 李悦 唐玉朝 +5 位作者 冯琪瑞 王坤 伍昌年 黄显怀 胡文霞 石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151,共11页
该文探究了UV与过碳酸钠(SPC)均相高级氧化体系去除酸性橙7(AO7)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AO7初始浓度为20 mg/L、SPC投加量为0.5 mmol/L时,光解25 min时AO7去除率可达98.4%,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0。当pH约为3.0... 该文探究了UV与过碳酸钠(SPC)均相高级氧化体系去除酸性橙7(AO7)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AO7初始浓度为20 mg/L、SPC投加量为0.5 mmol/L时,光解25 min时AO7去除率可达98.4%,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0。当pH约为3.0时,25 min AO7去除率为74.2%,当pH值提高至10.0左右时,体系去除效率提升至99.8%。高浓度无机阴离子HCO_(3)^(-)和NO_(3)^(-)均会对体系产生抑制,低浓度Cl-轻微促进,而SO_(4)^(2-)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腐殖酸对AO7降解抑制相对较强,印染助剂柠檬酸钠对体系影响较小。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UV/SPC体系中的活性物质为·OH、·CO_(3)^(-)、^(1)O_(2)和O_(2)^(•-),·OH为主要活性自由基。TOC结果表明,60 min TOC去除率为41.8%,具有比UV/H_(2)O_(2)更好的矿化效果。UV-Vis吸收光谱分析表明,16 min左右时主特征峰接近完全消失。依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实验结果提出了AO7在UV/SPC高级氧化体系降解过程中的可能转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碳酸钠 酸性橙7 UV/spc 高级化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碳酸钠预处理在苎麻酶脱胶中的应用
12
作者 丁晨坤 王强 +1 位作者 王平 余圆圆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0,共5页
苎麻作为一种韧皮纤维,需要通过脱胶加工将纤维从茎中分离出来。生物酶脱胶具有生态环保的特点,具有替代传统化学法脱胶的潜力。但仅依靠生物酶催化作用,尚不能获得残胶率符合要求的苎麻纤维。试验采用过碳酸钠预处理/生物酶体系对苎麻... 苎麻作为一种韧皮纤维,需要通过脱胶加工将纤维从茎中分离出来。生物酶脱胶具有生态环保的特点,具有替代传统化学法脱胶的潜力。但仅依靠生物酶催化作用,尚不能获得残胶率符合要求的苎麻纤维。试验采用过碳酸钠预处理/生物酶体系对苎麻中胶质进行降解,从而获得苎麻纤维。在过碳酸钠质量浓度8 g/L,处理pH为10,处理温度80℃,处理时间2 h,酸性果胶酶浓度400 U/L,酶处理时间4 h的条件下,获得的苎麻纤维残胶率为4.27%,束纤维强度为3.35 cN/dtex,基本达到GB/T 20793—2015《苎麻精干麻》要求。另外,苎麻纤维的蓝光白度、柔软度、纤维素聚合度、回潮率均达到三级精干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胶 过碳酸钠预处理 果胶酶 苎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A-零价铁/过碳酸钠的非均相类Fenton体系去除水中双酚A的研究
13
作者 曹群 郭波 +1 位作者 冯凡 金史怡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9-165,共7页
利用氨基三乙酸(NTA)强化零价铁/过碳酸钠(Fe^(0)/SPC)的类Fenton法进行去除双酚A(BPA)的研究。分别考察了Fe^(0)、SPC和NTA的投加量、初始pH值以及温度对BPA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室温、pH=7以及优化投加量的条件下反应30 min,NT... 利用氨基三乙酸(NTA)强化零价铁/过碳酸钠(Fe^(0)/SPC)的类Fenton法进行去除双酚A(BPA)的研究。分别考察了Fe^(0)、SPC和NTA的投加量、初始pH值以及温度对BPA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室温、pH=7以及优化投加量的条件下反应30 min,NTA-Fe^(0)/SPC体系对BPA的去除率可达到98.8%。不同方法的对比研究以及反应中铁离子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NTA与铁离子的络合维持了体系中稳定浓度的Fe(Ⅱ),从而拓宽了NTA-Fe^(0)/SPC体系的pH适用范围;投加的Fe^(0)不仅提供了催化剂Fe(Ⅱ),同时还可加速反应中Fe(Ⅱ)/Fe(Ⅲ)的循环,提高利用率。自由基淬灭实验结果表明,去除BPA的主要作用来自于·OH。伪一级动力学模型(R_(1)^(2)=0.9834~0.9933)能更好描述NTA-Fe^(0)/SPC去除BPA的行为,表明该过程以化学氧化为主,表观活化能为34.68 kJ/mol,属于表面控制的反应。热力学研究显示,去除BPA的反应是自发和吸热的过程。本研究为近中性条件下去除BPA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环境友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三乙酸 零价铁 过碳酸钠 双酚A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硫共掺杂生物炭活化过碳酸钠降解盐酸四环素的研究
14
作者 姚志翔 张安龙 +1 位作者 黄思粤 贺超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16-2621,2628,共7页
以玉米芯和硫脲为原料制备了氮硫共掺杂生物炭(NSBC),将其用于活化过碳酸钠(SPC)降解盐酸四环素(TCH)。运用FTIR和XPS对其进行表征。详细探究各类关键参数对NSBC/SPC降解TCH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该体系的催化机理和验证其降解能... 以玉米芯和硫脲为原料制备了氮硫共掺杂生物炭(NSBC),将其用于活化过碳酸钠(SPC)降解盐酸四环素(TCH)。运用FTIR和XPS对其进行表征。详细探究各类关键参数对NSBC/SPC降解TCH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该体系的催化机理和验证其降解能力。结果表明,N和S的共掺杂显著增加了生物炭的活性官能团,并使NSBC得到催化产生·OH的能力,因而得到的NSBC催化降解TCH的性能显著超过原始生物炭(BC)。在NSBC投加量为0.6 g/L,温度为常温,SPC浓度为1 mmol/L,TCH浓度为5 mg/L的条件下,TCH去除率在70 min达到90%以上,且pH的变化对TCH去除几乎没有影响。EPR实验和自由基淬灭实验证实,在NSBC/SPC体系中去除TCH的途径是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_(2))的协同作用。无机阴离子和天然有机物(NOM)对NSBC/SPC体系降解TCH影响较小。NSBC/SPC体系对其他5种难降解有机物均取得良好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过碳酸钠 盐酸四环素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稳定过碳酸钠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常玲 刘世斌 李存儒 《无机盐工业》 CAS 1998年第2期12-13,共2页
通过在反应过程中加入稳定剂,对产品进行包裹,合成了具有高稳定性的过碳酸钠,得到了进料中稳定剂和产品包裹剂的最佳配方。
关键词 过碳酸钠 稳定剂 制备 工艺 碳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湿法制备过碳酸钠配料及收率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曾之平 赵红坤 +3 位作者 任保增 李伟然 董春宏 赵天源 《无机盐工业》 CAS 1997年第4期3-5,31,共4页
根据Na2CO3-H2O2-H2体系相图,研究了0℃、10℃、20℃下Na2CO3与H2O2反应的原料配比,并对改良湿法工艺生产过程和发展前景作了探讨。
关键词 过碳酸钠 相图 配料比 湿法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碳酸钠的开发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崔洪友 刘保安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8-20,共3页
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含磷洗涤剂的富营养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过碳酸钠作为替代产品的研究非常活跃。介绍了近几年来过碳酸钠开发研究的新情况,提出了影响生产高有效氧含量、高稳定性、高收率过碳酸钠的基本因素。
关键词 过碳酸钠 碳酸钠 过氧化物 洗涤剂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碳酸钠净水效果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小弟 邱世聪 +2 位作者 宗清文 吴勇勇 王金权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文从应用过碳酸钠于饮用水的净化实验入手 ,通过对水质相关指标的分析 ,发现对水色、味、嗅、硬度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并具有氧化助凝作用 ,但对细菌学指标和氯仿的去除效果不佳 ,若采用中投净水处理 ,能减少氯化消毒的量。
关键词 过碳酸钠 饮用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碳酸钠的生产技术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开仕 曾凤春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20,共3页
通过对国内外过碳酸钠的生产技术与研究进展进行评述,提出过碳酸钠生产工艺和性能的改进方法。过碳酸钠的制备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但只有湿法才是最成熟的工业生产方法。过碳酸钠湿法工艺的关键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适当提高反应与结晶温度... 通过对国内外过碳酸钠的生产技术与研究进展进行评述,提出过碳酸钠生产工艺和性能的改进方法。过碳酸钠的制备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但只有湿法才是最成熟的工业生产方法。过碳酸钠湿法工艺的关键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适当提高反应与结晶温度、添加高效的内外稳定剂、选择适宜的原料配比以及合理控制盐析剂用量与反应结晶时间,以增加收率,提高质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碳酸钠 碳酸钠 过氧化氢 活性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渣Soda-AQ浆过碳酸钠与过氧化尿素短序少氯漂白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德清 李军 +5 位作者 莫立焕 杨仁党 陈克复 平清伟 杨汝男 刘国宏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共4页
研究了过碳酸钠(SPC)、过氧化尿素(UP)对蔗渣Soda-AQ浆短序少氯漂白的效果,包括P、HP、PH、HAP、APH,并与同等条件下H2O2的漂白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2O2用量为3%时,SPC与UP分别比H2O2漂白白度高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不同漂序漂... 研究了过碳酸钠(SPC)、过氧化尿素(UP)对蔗渣Soda-AQ浆短序少氯漂白的效果,包括P、HP、PH、HAP、APH,并与同等条件下H2O2的漂白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2O2用量为3%时,SPC与UP分别比H2O2漂白白度高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不同漂序漂白效果不同,PH、APH漂浆白度均高于相应的HP和HAP,但纸浆的返黄值偏高;采用APH漂序,在用氯量为1%的条件下,UP与SPC漂白最终白度可以分别达到80.1%和79.7%,比传统H2O2漂白分别高出3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在H2O2用量减少1%的条件下,SPC与UP可达到与传统H2O2漂白相同的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 过碳酸钠 过氧化尿素 过氧化氢 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