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增强若丹明6G水溶液激光激发荧光谱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贺应红 程娟 +1 位作者 左浩毅 杨经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8-650,共3页
报道了若丹明6G水溶液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时激光激发染料的变化,发现较低的掺入量导致R6G荧光减弱,适量SDS的加入使荧光增强,在5×10-5mol·L-1的R6G水溶液中,加入6×10-2mol·L-1SDS,荧光增... 报道了若丹明6G水溶液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时激光激发染料的变化,发现较低的掺入量导致R6G荧光减弱,适量SDS的加入使荧光增强,在5×10-5mol·L-1的R6G水溶液中,加入6×10-2mol·L-1SDS,荧光增强因子达到3.1。当R6G浓度为1×10-4mol·L-1时,加入2×10-2mol·L-1,染料激光阈值显著降低。测量了不同浓度的R6G溶液的吸收光谱及加入不同浓度SDS后的荧光谱,分析了不同SDS加入量下R6G荧光减弱及增强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sd6) 若丹明6G(R6G) 荧光增强 染料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修饰钨酸铋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及其降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春红 黄应平 +2 位作者 张钰 周薇 方艳芬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09-1214,1219,共7页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模板剂,通过简单水热法制备新型可见光活性的钨酸铋(Bi_2WO_6-SDS)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对该催化剂的结构及光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表征。在可...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模板剂,通过简单水热法制备新型可见光活性的钨酸铋(Bi_2WO_6-SDS)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对该催化剂的结构及光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 nm),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Rh B)作为降解底物,考察了Bi_2WO_6-SDS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无模板剂条件水热法制备的Bi_2WO_6-Hydro光催化剂相比,表面活性剂SDS存在对Bi_2WO_6的晶型结构和形貌特征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且Bi_2WO_6-SDS光催化剂可见光降解Rh B的活性明显增强。通过外加电子受体实验、空穴捕获实验和ESR分析表明,该光催化降解机理主要是空穴的直接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Bi2WO6 光催化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PAGE-薄层扫描联用法测定3种不同来源的乳铁蛋白 被引量:9
3
作者 邢志恩 王军 +2 位作者 戴蕴青 陈燕卉 陈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74-278,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测定鲜牛奶、转基因牛奶和人乳中乳铁蛋白的方法。方法:在对样品脱脂和去除酪蛋白时,水洗乳脂、酪蛋白以提高乳铁蛋白的回收率。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测定鲜牛奶、转基因牛奶和人乳中乳铁蛋白的方法。方法:在对样品脱脂和去除酪蛋白时,水洗乳脂、酪蛋白以提高乳铁蛋白的回收率。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离乳清蛋白,薄层扫描法定量。对电泳和薄层扫描的条件进行优化,电泳使用1.0mm×10齿的试样格、分离胶质量浓度12g/mL、分离电压100V、上样量5μL、染色3h、脱色2h;薄层扫描采取锯齿、双波长、透射的扫描方式,Y步长和摆幅宽分别为0.1mm和8mm。结果:可以分离不同来源乳中的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4.53%、108.37%,同板精密度RSD值为3.1003%和1.8151%,在100~20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8和0.9990。结论:此方法可以用于3种乳中乳铁蛋白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蛋白 重组人乳铁蛋白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薄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安氏伪镖水蚤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陈清香 吕军仪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探讨表面活性剂成分对海洋桡足类生物的影响,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 Sewell)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SDBS对安氏伪镖水蚤雌体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 为探讨表面活性剂成分对海洋桡足类生物的影响,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 Sewell)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SDBS对安氏伪镖水蚤雌体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40、1.67、1.59和1.58mg·L-1,而对雄体分别为1.84、1.54、1.41和1.40mg·L-1;SDS对雌体24h、48h、72h和96h的LC50分别为54.33、30.85、25.21和15.85mg·L-1,对雄体分别为18.48、13.55、10.51和8.50mg·L-1;SDBS对雌体和雄体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24mg·L-1和0.32mg·L-1,而SDS对雌体和雄体的分别为2.98mg·L-1和2.19mg·L-1.结果显示,对安氏伪镖水蚤而言,SDBS比SDS的毒性更强;以半致死浓度LC50为参考依据,安氏伪镖水蚤雄体均比雌体对这两种表面活性剂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伪镖水蚤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凹凸棒土对水中碱性嫩黄的吸附及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翠 汪茜 +1 位作者 王春杏 杨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4,共6页
凹凸棒土是一种吸附性能良好的天然无机矿物材料,表面带负电,因而对于水中带正电的阳离子染料碱性嫩黄有一定吸附效果,去除率为59.3%。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其进行改性后,由于将凹凸棒土的表面电性变得更负,吸附效... 凹凸棒土是一种吸附性能良好的天然无机矿物材料,表面带负电,因而对于水中带正电的阳离子染料碱性嫩黄有一定吸附效果,去除率为59.3%。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其进行改性后,由于将凹凸棒土的表面电性变得更负,吸附效率将会提高。此外,由扫描电镜看出凹凸棒土为纤维状,且晶束间多呈平行紧密聚集,而经SDS改性后的凹凸棒土,晶束在三维空间呈松散交错的排列,更为分散和疏松多孔。由红外吸收光谱看出SDS的特征峰出现在SDS/凹凸棒土中,说明SDS对凹凸棒土起到了良好的改性作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结果表明SDS/凹凸棒土的中位径d(0.5)由改性前的4.223μm减小到3.758μm,比表面积因而更大,这些变化均会导致改性后的SDS/凹凸棒土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当投加量为0.45 g/L时,吸附30 min后对废水中碱性嫩黄可达吸附平衡,去除率达到80.2%,吸附容量为296.3 mg/g,是活性炭吸附容量129.6 mg/g的2倍多。吸附后的材料经过加热解析再生,吸附性能接近凹凸棒原土,可以再次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凹凸棒土 改性 吸附 碱性嫩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弱电解质理论研究水溶液中SDS胶团的电离行为 被引量:3
6
作者 倪良 蒋文华 韩世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926-1930,共5页
在临界胶团浓度以上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在溶液中形成聚集态的胶团 ,从而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强电解质的电导行为 .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胶团电离模型 ,即将胶团作为一种弱电解质 ,用弱电解质电导理论来描述其溶液电导的变化规律 ,导... 在临界胶团浓度以上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在溶液中形成聚集态的胶团 ,从而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强电解质的电导行为 .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胶团电离模型 ,即将胶团作为一种弱电解质 ,用弱电解质电导理论来描述其溶液电导的变化规律 ,导出 SDS胶团电离度的计算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胶团电离度 弱电解质 电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变性剂对杂色鲍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与构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洪燕飞 廖金花 +1 位作者 吴国欣 陈清西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变性剂,研究其对杂色鲍碱性磷酸酶(ALP)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酶的剩余活力随着SDS浓度增高而下降,但当下降到67%时,随着SDS浓度增高,酶活力几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杂色鲍ALP对SDS具有高度的耐受性.研究SDS...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变性剂,研究其对杂色鲍碱性磷酸酶(ALP)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酶的剩余活力随着SDS浓度增高而下降,但当下降到67%时,随着SDS浓度增高,酶活力几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杂色鲍ALP对SDS具有高度的耐受性.研究SDS对杂色鲍ALP的pH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该酶的pH稳定性区域由5.9~10.0区域漂移到7.6~10.6区域,显示酶的pH稳定性往碱性区域偏移.进一步以荧光和紫外光谱为监测手段,研究杂色鲍ALP经SDS微扰后的分子构象变化情况.其结果表明随着SDS浓度增高,荧光发射强度逐渐发生变化,但发射峰未发生明显变化;紫外吸收强度发生变化,但吸收峰也未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该酶活性中心对SDS变性剂并不敏感.这在以往文献中未见过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sds 杂色鲍 变性剂 十二烷基磺酸钠 pH稳定性 浓度增高 发生变化 稳定性区域 酶活性中心 ALP 监测手段 紫外光谱 变化情况 分子构象 发射强度 吸收强度 耐受性 酶活力 吸收峰 下降 荧光 微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对PEO-PPO-PEO嵌段共聚物溶液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宏 范愉 吴世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0-397,共8页
对PEO-PPO-PEO(127)三嵌段共聚物的水溶液行为及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对共聚物溶液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荧光探针技术对不同SDS浓度下F127/SDS体系的胶来形成进行研究,并研究了SDS对F127浓溶液凝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 对PEO-PPO-PEO(127)三嵌段共聚物的水溶液行为及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对共聚物溶液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荧光探针技术对不同SDS浓度下F127/SDS体系的胶来形成进行研究,并研究了SDS对F127浓溶液凝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DS浓度的增大,F127稀溶液胶束的形成受到抑制,SDS浓度愈大,形成的胶束结构就愈疏松.对F127浓溶液来说,SDS与F127摩尔比小于2时,体系易于凝胶化;但当SDS浓度增大,其与F127摩尔比大于2时,体系开始难于凝胶化,直至摩尔比大于5时,体系不再形成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O PPO PEO F127 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 溶液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A与SDS/n-C_5H_(11)OH/H_2O微乳液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燕 郭霞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 N,N-二乙基苯胺(DE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n-C_5H_(11)OH)/H_2O 体系 O/W 和 W/O 结构微乳液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EA 在 SDS/n-C_5H_(11)OH/H_2O 体系微乳液中有两种定位方式:其一,DEA 分子在微乳液... 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 N,N-二乙基苯胺(DE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戊醇(n-C_5H_(11)OH)/H_2O 体系 O/W 和 W/O 结构微乳液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EA 在 SDS/n-C_5H_(11)OH/H_2O 体系微乳液中有两种定位方式:其一,DEA 分子在微乳液液滴膜相中定位于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附近;其二,DEA 分子在微乳液液滴膜相中定位于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团一侧,两种定位的分布与微乳液的结构和组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微乳液 N N-二乙基苯胺 十二烷基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课的改进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坚刚 余冰宾 李玉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介绍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化教学实验室在生化实验教学系列课程建设中,对"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课的具体改进,包括对该实验课硬件设备及软件的改进,以及改进后的教学效果评价。
关键词 电泳技术 蛋白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在HCV基因工程抗原包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成德 宋德贵 +1 位作者 吴建国 杨生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3,共4页
在间接EL ISA法检测HCV抗体过程中,通过使用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包被液对HCV基因工程抗原固相化,发现使用SDS提高了HCV间接EL ISA法诊断试剂检测的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的偏比,改善了反应模式,为改善HCV-EL ISA法诊断试剂的质量提... 在间接EL ISA法检测HCV抗体过程中,通过使用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包被液对HCV基因工程抗原固相化,发现使用SDS提高了HCV间接EL ISA法诊断试剂检测的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的偏比,改善了反应模式,为改善HCV-EL ISA法诊断试剂的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包被液 HCV基因工程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水杨酸对番茄幼苗SDS毒害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红梅 周天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5,共6页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番茄幼苗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水杨酸对SDS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水杨酸能够缓解SDS的胁迫,提高番茄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番茄幼苗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水杨酸对SDS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水杨酸能够缓解SDS的胁迫,提高番茄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丙二醛(MDA)的积累和质膜的相对电导率.分析认为适当浓度的水杨酸能够缓解SDS对番茄幼苗造成的伤害,增强植株对SDS胁迫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十二烷基硫酸钠 番茄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在不同盐质量浓度下生长至对数期中期全蛋白SDS-PAGE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乌日娜 徐鑫 +4 位作者 王茜茜 宋雪飞 薛雅婷 唐筱扬 武俊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55-161,共7页
以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为研究对象,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构建了菌株在Na Cl质量浓度分别为0、3、6、9 g/100 m L的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期中期的全蛋白表达图谱。通过比较分析,选取了6个差异蛋白质条带,并采用液相色... 以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为研究对象,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构建了菌株在Na Cl质量浓度分别为0、3、6、9 g/100 m L的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期中期的全蛋白表达图谱。通过比较分析,选取了6个差异蛋白质条带,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对差异蛋白质条带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1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6种蛋白;2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11种蛋白;3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9种蛋白;4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4种蛋白;5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15种蛋白;6号样品条带鉴定得到15种蛋白。去除相同的蛋白,共有45种蛋白得到鉴定。这些蛋白大致可以分为4类: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蛋白25种;与代谢相关的蛋白10种;与核苷酸合成有关的蛋白8种;未知功能蛋白2种。可能由于这些蛋白的表达发生变化,才导致菌体中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DNA复制能够正常进行,最终使植物乳杆菌FS5-5能够更好地在盐环境下生存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FS5-5 盐胁迫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差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在大豆分离蛋白基可食性膜中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强 段纯明 +1 位作者 董海洲 侯汉学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3期21-24,共4页
该文报道研究十二烷基磺酸钠应用于以甘油作为增塑剂的大豆蛋白基可食性膜后对其物理性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SDS添加量为40%(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大豆分离蛋白质量)时,薄膜抗拉强度(TS)值显著(p<0.05)减少43%,最大断裂伸长率(E)... 该文报道研究十二烷基磺酸钠应用于以甘油作为增塑剂的大豆蛋白基可食性膜后对其物理性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SDS添加量为40%(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大豆分离蛋白质量)时,薄膜抗拉强度(TS)值显著(p<0.05)减少43%,最大断裂伸长率(E)值显著(p<0.05)增加至少5%,水分含量(MC)值显著减少(p<0.05),总可溶性物质含量(TSM)值显著增加(p<0.05);当SDS添加量>10%时,WVP值下降50%;SDS添加量为20%、30%、40%时,膜颜色值为显著+b (p<0.05),即黄色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大豆分离蛋白 可食性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凤艳 郭兴凤 闫秋丽 《粮食与油脂》 2006年第2期20-21,共2页
通过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法改变大豆分离蛋白分子空间结构,使其能更好与粘胶共混, 进而提高复合纤维成品中蛋白保留率;研究中考查SDS浓度、蛋白浓度、pH值、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与粘胶共混膜中蛋白含量影响。结果表明:SDS浓度为2.0%,... 通过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法改变大豆分离蛋白分子空间结构,使其能更好与粘胶共混, 进而提高复合纤维成品中蛋白保留率;研究中考查SDS浓度、蛋白浓度、pH值、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与粘胶共混膜中蛋白含量影响。结果表明:SDS浓度为2.0%,蛋白浓度为8%,温度为25℃,pH 值9.0时共混膜中蛋白保留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改性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PAGE法检测动物肌肉蛋白质加热终点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董佩谕 孙京新 +3 位作者 徐幸莲 黄明 冯婷 王翠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67,71,共4页
为了探索检测动物组织蛋白质热变性程度的方法,分别对猪、牛、羊、鸡、鱼五种新鲜动物肌肉组织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新鲜未加热、50、60、70、80、90、100℃),对处理后的样品提取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为了探索检测动物组织蛋白质热变性程度的方法,分别对猪、牛、羊、鸡、鱼五种新鲜动物肌肉组织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新鲜未加热、50、60、70、80、90、100℃),对处理后的样品提取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同种动物组织经不同温度热处理,所得电泳图谱具有较大差异,电泳条带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猪、牛、羊三种动物肌肉组织加热到80℃后,电泳图谱不再变化,达到加热终点温度;鸡和鱼的肌肉组织加热到70℃后,电泳图谱不再变化,达到加热终点温度。不同种动物组织经相同温度热处理所得电泳图谱显示:猪、牛、羊三种动物组织蛋白质的电泳图谱相似,与鸡和鱼组织蛋白质的电泳图谱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加热终点温度 蛋白质热变性 动物肌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SDBS对无烟煤润湿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炫来 严国超 +3 位作者 阳湘琳 冯志忠 魏帅 耿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5-193,共9页
为了探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煤矿除尘中的微观作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选取2种常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研究其对无烟煤润湿性的影响。计算了表面活性剂–无烟煤吸附体系的表面粗糙... 为了探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煤矿除尘中的微观作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选取2种常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研究其对无烟煤润湿性的影响。计算了表面活性剂–无烟煤吸附体系的表面粗糙度和相互作用能,分析了水–表面活性剂–无烟煤体系的相对浓度分布、径向分布函数(RDF)等系列性质,深入探讨无烟煤润湿性改变的微观原因。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无烟煤上的吸附有2种方式,头基团朝向无烟煤表面的吸附与朝向液相的吸附;这种吸附是物理吸附,且范德华相互作用在吸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SDBS中苯环的存在导致其更紧密的吸附在无烟煤表面,吸附构型更稳定。RDF与配位数结果进一步表明,在无烟煤表面酮基附近SDS与SDBS疏水能力相近;在羟基附近SDBS疏水能力强于SDS,这是SDBS吸附后无烟煤疏水性更强、润湿性改变程度更大的主要原因;苯环在无烟煤润湿性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这为煤矿除尘中表面活性剂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丰富和发展了无烟煤润湿性基础理论。对这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和润湿性变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评价与已有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分子动力学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微波协同碱法提取柑橘皮渣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继伟 任璇 +3 位作者 李媛 刘梦蝶 周绍庆 黄润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9-1712,共4页
以SDS-微波协同碱法提取柑橘皮渣中的黄酮,考察液料比、氢氧化钠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SDS浓度对柑橘黄酮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料比30∶1 mg/L,氢氧化钠浓度0.1 mol/L,微波功率320 W,微波时间60 s,提取温... 以SDS-微波协同碱法提取柑橘皮渣中的黄酮,考察液料比、氢氧化钠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SDS浓度对柑橘黄酮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料比30∶1 mg/L,氢氧化钠浓度0.1 mol/L,微波功率320 W,微波时间60 s,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SDS浓度0.5%的条件下,黄酮的得率(7.472±0.139)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皮渣 黄酮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碱法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典型表面活化剂SDS和NP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业 林丽皎 陶腾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3-398,共6页
为评价典型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海洋底栖动物的风险,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NP)两种典型表面活化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体质量为0.15 g±0.05 g)分别进行单一的急性毒性试验,SDS试验浓度设为... 为评价典型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海洋底栖动物的风险,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NP)两种典型表面活化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体质量为0.15 g±0.05 g)分别进行单一的急性毒性试验,SDS试验浓度设为0、5.00、6.47、8.38、10.81、14.00 mg/L,NP试验浓度设为0、500、594、708、841、1000μg/L。结果表明:SDS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0.927、9.834 mg/L,而NP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12、0.80 mg/L;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幼参的安全浓度(SC)则分别为0.983 mg/L(SDS)和0.08 mg/L(NP);SDS的毒性效应主要体现在刺激幼参排脏吐肠,而NP的毒性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引起体壁严重化皮。研究表明,SDS和NP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刺参幼参均存在较高的毒性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预测和养殖水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十二烷基硫酸钠 壬基酚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促进复合酶水解法提取剩余污泥蛋白质条件的响应面优化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夏雄 邓妍 +4 位作者 刘威 陆天阳 许霞 王怡人 罗俊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4,共7页
以江苏省常州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原料,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添加剂,研究其对复合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4∶1)水解法提取剩余污泥蛋白质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前期试验结果,在确定液固比为5∶1和复合酶加酶量为5.23%的条件... 以江苏省常州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原料,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添加剂,研究其对复合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4∶1)水解法提取剩余污泥蛋白质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前期试验结果,在确定液固比为5∶1和复合酶加酶量为5.23%的条件下,以剩余污泥蛋白质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对SDS投加量、反应温度、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SDS促进复合酶水解法提取剩余污泥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条件和各因素对SDS促进复合酶水解法提取剩余污泥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显著性大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液固比5∶1、复合酶加酶量5.23%、初始pH值7.4、反应温度56.9℃、反应时间2.6h、SDS投加量8.16%;在最佳提取条件下剩余污泥蛋白质提取率的最大值可达69.12%,比仅使用复合酶的提取率(60.83%)提高了8.29%;各因素对SDS促进复合酶水解法提取剩余污泥蛋白质的影响显著性由强至弱表现为反应温度>初始pH值>SDS添加量>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蛋白质 复合酶 水解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