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6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imulation-based emergency force planning method for social security events
1
作者 YANG Xuesheng WANG Yingli GUAN Y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1期141-148,共8页
The occurrence of social security events is uncertain,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highly complex due to a variety of external factors, posing challenges to their rapid and effective handling. The scienti... The occurrence of social security events is uncertain,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highly complex due to a variety of external factors, posing challenges to their rapid and effective handling.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requirement evaluation of the emergency force to deal with social security events is very urgent. Based on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uses the neural network, operational research,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to predict and analyze social security events, studies the usage rule of emergency force and deployment algorithm, and conducts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t force deployment schemes for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security emergency force SIMULATION force deploy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of the New Era
2
作者 Li Haiwei Zhang Junjie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9-253,共5页
The Chinese nation is well- known for its tradition of respecting the elder. I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the elder could get comprehensive security with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and family protection,which is al... The Chinese nation is well- known for its tradition of respecting the elder. I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the elder could get comprehensive security with social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and family protection,which is also the native cultural advantage concerning the aged tendency of population at present in China. In the modern society,China shall reconstruct a multi- leveled old- age security system consisting of support from governments of various levels,organizations,communities,civil organizations and families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ese culture. Then the old people i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and in the modern society are both supported by families as well as society; with the state taking the responsibility,the old people live well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 中国文化 民间组织 本土文化 传统 家庭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与资源双约束下地方政府何以改善弱者福利——基于服务类社会救助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忠兴 王彬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7,M0005,共19页
社会救助作为帮扶弱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维护公平与资源短缺的双重约束。如何在双约束下追求弱者福利最大化是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弱者福利最大化理念,结合分配正义原则与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双... 社会救助作为帮扶弱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维护公平与资源短缺的双重约束。如何在双约束下追求弱者福利最大化是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弱者福利最大化理念,结合分配正义原则与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双约束下地方政府改善弱者福利的解释框架,并深入剖析多地服务类社会救助创新案例。研究发现:在服务类社会救助探索中,地方政府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差异作用组合,形成了公平优先型、效率优先型、同步提高型等3种发展路径。分层分类与整体智治是双约束下地方政府改善弱者福利的重要机制。在此过程中,通过以线分层满足底线福利需求、以层分类实现边际效用趋近,保障阶层间公平与阶层内公平;通过数字赋能降低供需双方交易成本、圈层动员整合多元救助力量、标准建设规范公权力与兼顾私诉求,实现有限政府与有限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 弱者福利最大化 分配正义 整体智治 整体性治理 公平约束 资源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维度与度量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有华 卢欣雨 +1 位作者 张壮 陈彬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48-4560,共13页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 学者们已开始从韧性的角度对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性反思,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更是对经济学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农业生产作为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更需要韧性思想。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业生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并对农业生产系统多维度韧性进行了定性分析与拓展;实证上,结合FAO和《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数据库,综合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香农熵方法以及广义据估计方法,为分析农业生产综合韧性和各维度韧性提供了衡量指标。理论分析表明,当前理论界应当高度重视农业韧性的复杂性,重新反思和刻画农业生产系统韧性;实证结果表明,1990—2020年全国农业综合韧性呈“W”型演化趋势,即分别在2004和2016年出现最低值,2016年后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粮食生产波动韧性在2016年以前较为稳定,并无明显的趋势,但在这之后则呈现出快速提高的趋势;生态韧性总体呈现倒“V”型趋势,2003年后下降趋势明显;2001—2019年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韧性则呈现“N”型上升趋势,其中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辽宁的增幅较为明显。三大韧性的耦合协调度自2004年之后趋于稳定,在2016后得到明显提升,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各维度韧性关系的进一步优化改进。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关韧性概念的争论,完善和拓展了韧性理论的应用与框架,揭示了农业生产系统韧性演化路径和规律,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农业生产 农业功能 粮食安全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样态与实践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聚军 庞尚尚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5,共12页
基层矛盾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和良性运行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地方围绕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然而,现有研究多以单案例的形式呈现,未能对基层矛盾治理形成... 基层矛盾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和良性运行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地方围绕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然而,现有研究多以单案例的形式呈现,未能对基层矛盾治理形成完整的构象与分析。采用程序化扎根方法,基于25个典型案例,构建了一个以“结构-过程-功能”为核心内容的解释框架,力图深入展现新时代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样态与实践机理。研究发现,在问题导向与高位推动的双重动力驱动下,以党政统合为主、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基层矛盾治理结构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沿着“资源-能力-工具”3个维度推进的治理过程,最终有效保障了治理效能释放、社会稳定有序与党政领导力提升等治理功能的实现。为进一步解释新时代基层矛盾治理实践,基于对现实样态的深描,从结构、过程、功能等方面归纳基层矛盾治理的主体间赋能、治理制度化、破除“悬浮化”等深层次实践机理。在全面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保障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既要继续强化提升党政领导力,也应重视完善各类过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安全 矛盾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 结构-过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展前沿与就业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泳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共6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发展迅猛,通用大模型快速迭代,垂直大模型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百花齐放,具身智能异军突起,推动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与自动化应用大幅提升。在人工智能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替代效应、创造效应和增...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发展迅猛,通用大模型快速迭代,垂直大模型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百花齐放,具身智能异军突起,推动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与自动化应用大幅提升。在人工智能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替代效应、创造效应和增长效应对就业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效应会随阶段变化而对就业产生不同的总体影响。应辩证看待替代效应,其作用取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劳动力的成本比较,以及具体的社会制度。当前,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结构性挑战,无疑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应全面理解创造效应的三个层次,同时重视人工智能的增长效应。为此,需要发挥制度与国家治理优势,更好统筹人工智能与就业,着力完善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体系,前瞻性建立社会保障缓冲机制,同时推动数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挖掘新经济增长点,提升生产效率,使广大劳动者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稳定 人才培养 社会保障 数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指标体系构建
7
作者 洪丽 李珍 赵青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共14页
在深度老龄化、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保障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遵循前瞻性... 在深度老龄化、少子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保障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体系,应遵循前瞻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动态性、简洁性和代表性、可操作性五大基本原则。具体的指标体系包含社会公平、保障水平、可持续性与治理机制四个维度,13项二级指标和30项三级指标。根据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合成社会保障质量指数,衡量社会保障的发展质量,及其与目标的差距,这就能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未来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和应受助人口统计口径,建立社会保障动态监测与评估调整机制,并以社会公平维度指标为核心导向,根据社会保障质量指数中的“短板”精准施策,逐步缩小城乡、群体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提升社会保障质量,切实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兜底与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保障 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保入税能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
8
作者 曹越 杨萍 肖艳芳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8,共13页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作为社保征管体制的重要改革,社保入税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以社保入税为制度改革背景,首次考察社保入税后社保费征管效率提升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入税的...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作为社保征管体制的重要改革,社保入税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以社保入税为制度改革背景,首次考察社保入税后社保费征管效率提升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入税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保入税通过保险效应、征管效应和治理效应三个渠道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保入税发挥的抑制作用在政府干预度高的地区、民营性质、劳动密集型、税收征管强度大的地区、内部控制水平以及分析师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社保入税通过抑制企业“脱实向虚”能够提升实业投资水平和企业绩效。研究结论为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治理策略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完善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保入税 脱实向虚 征管效率 社保费用 税收征管 企业金融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9
作者 李道和 龙佩 陈江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和2016年CLDS两期数据构造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和2016年CLDS两期数据构造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粮食生产,使种植结构呈现“趋粮化”特征,在解决样本自选择性偏误、改变样本容量、更换模型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土地转入和非农劳动力转移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种植结构“趋粮化”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具有年龄与地区异质性,显著促进60岁以下和中、西部地区的农户粮食种植决策。据此,提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外包服务市场功能;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策略等建议,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社会化服务 种植结构 粮食安全 趋粮化 CLD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竞争情报真实场景的角色构成与群体智力集成机制研究——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听证会为例
10
作者 陈峰 彭俊玲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实际事例开展国家竞争情报真实场景的角色构成与群体智力集成机制研究,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竞争情报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识别认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 [研究目的]基于实际事例开展国家竞争情报真实场景的角色构成与群体智力集成机制研究,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竞争情报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识别认定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USCC)听证会为国家竞争情报真实场景,系统收集整理USCC成立至今已经召开的171场听证会信息,基于听证会受邀参会者信息数据分析,以USCC听证会为例进行国家竞争情报真实场景的角色构成与群体智力集成机制研究。[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家竞争情报真实场景的角色构成包括国家竞争情报关键课题识别确定者、国家竞争情报组织生产者、国家竞争情报的直接用户群体,以及来自大学、智库、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基金会、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新闻媒体等细分组织群体代表。以USCC听证会为例,研究归纳了国家竞争情报真实应用场景中的人际网络特点以及行之有效的群体智力集成机制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情报 应用场景 人际网络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 群体智慧 集成机制 智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社会契约的尝试:从社会保障到全民基本收入
11
作者 张浩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共11页
从社会契约视角回顾社会保护方式的发展变迁,可以发现技术革命叠加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保护主导思想的变化,共同引发了社会保护的三次重要变迁。第一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和扩张,意味着契约的订立;第二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 从社会契约视角回顾社会保护方式的发展变迁,可以发现技术革命叠加经济危机以及社会保护主导思想的变化,共同引发了社会保护的三次重要变迁。第一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和扩张,意味着契约的订立;第二次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紧缩,代表着契约的调整;第三次则是全民基本收入开始实施政策试验,代表着重塑社会契约的尝试。社会保护方式无论如何变迁均是为了维持社会契约,确保国家与个人的联系,使个人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通过全民基本收入尝试重塑社会契约的过程中,契约相关方出现明显变化,从现代社会保障的国家、雇主和个人三方变为国家和个人两方。从契约执行能力看,尽管技术进步使全民基本收入政策试验项目的管理能力得到保证,但其财政可持续性备受质疑;此外,契约重塑能否成功还深受工作伦理和社会观念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 社会保障 全民基本收入 社会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诱发社会焦虑的作用机理与破解路径——来自城市百度搜索指数和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分析的证据
12
作者 李静 程默染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8,共10页
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体现。为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会加重社会焦虑并寻找破解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3年中国268个地级市与此相关的百度搜索热度,并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 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体现。为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会加重社会焦虑并寻找破解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3年中国268个地级市与此相关的百度搜索热度,并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检验二者关系。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提升社会焦虑程度,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容易加重社会焦虑;机制讨论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会导致经济增速放缓进而升高社会焦虑,但通过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能够缓解社会焦虑。由此,提出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健全精神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发展韧性以及促进就业、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政策建议,以期强化民众积极心态,助推精神共富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社会焦虑 心理健康 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价值意蕴、现实挑战和保障机制
13
作者 童文胜 杨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0,共8页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将社会保障体系升级列为关键攻坚任务,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与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立足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本源,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与制度优势,阐释我国社会保障...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将社会保障体系升级列为关键攻坚任务,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与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立足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本源,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中国化进程与制度优势,阐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根基与制度特色。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诠释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面对的历史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继续完善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保障财政管理工作、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数字化治理水平等方式,进一步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 数字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生淮北:全民基本收入能否修补福利体制罅隙
14
作者 王增文 马雪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32,共10页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全民基本收入因其人本主义根基与激进改革步调再次引起各界热议。分析全民基本收入理念在西方福利体制中的生长过程及背后动因,并聚焦其经济、社会和政治逻辑,可进一步剖析将之本土化以修补我国既有社会保障...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全民基本收入因其人本主义根基与激进改革步调再次引起各界热议。分析全民基本收入理念在西方福利体制中的生长过程及背后动因,并聚焦其经济、社会和政治逻辑,可进一步剖析将之本土化以修补我国既有社会保障体系罅隙的可能性。作为一种愿景式福利设想,受限于现实可行性,全民基本收入很难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系统,需要与全民基本服务一起整合进社会福利子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中,以落实其“面向全体公民”“无条件”“无差别”原则,并作为“两翼”贯穿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基本收入 全民基本服务 本土化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位才能有为:职工董事与企业社保遵从度
15
作者 周冬华 徐移兰 赵玉洁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本文基于企业社保遵从度的视角,检验职工董事是否能够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研究发现,职工董事通过强化管理层对职工权益的回应,进而提升企业社保遵从度。异质性分析表明,当职工董事兼任党委委员或为自愿设立时,以及在劳动密集度较高企业... 本文基于企业社保遵从度的视角,检验职工董事是否能够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研究发现,职工董事通过强化管理层对职工权益的回应,进而提升企业社保遵从度。异质性分析表明,当职工董事兼任党委委员或为自愿设立时,以及在劳动密集度较高企业和老龄化程度较低地区中,上述效应更为明显。此外,职工董事主要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遵从度。职工董事对企业社保遵从度的正向作用能够提升企业价值。本文为职工董事的经济后果提供了企业社保遵从度这一全新视角,对于进一步推行职工董事制度、保障社保基金收入安全以及推进共同富裕进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董事 社保遵从度 职工权益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提升了农民幸福感吗?
16
作者 初立苹 高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共11页
农民幸福感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而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2012-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模型和KHB方法,探讨城乡社会保障融合对... 农民幸福感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而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基于2012-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模型和KHB方法,探讨城乡社会保障融合对农民幸福感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显著提升农民幸福感,尤其在中共党员、年长者的个体中更明显;相对城乡社会福利融合,城乡社会保险融合和城乡社会救助融合对农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通过转移养老风险和医疗风险、增强家庭认同来提升农民幸福感。边际效应表明,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民感到“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的概率分别上升0.378和0.546。据此建议进一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融合深化,加大对农村特定群体社会保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幸福感 城乡社会保障融合 风险转移 阶层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扩容提质
17
作者 张冰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2,共9页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在发展中推动就业容量扩大与就业质量提升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经验。当前,人口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重塑了劳动力市场,传统劳动法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冲击,劳动力市场“内卷式”...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在发展中推动就业容量扩大与就业质量提升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经验。当前,人口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重塑了劳动力市场,传统劳动法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冲击,劳动力市场“内卷式”竞争加剧。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扩容提质的主要路径包括坚持以发展推动就业,增强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健全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就业扩容提质 教育培训 劳动基准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工作年龄段人群的保障:现状、效果及国际比较
18
作者 甘犁 王军辉 何青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0,共22页
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保障对象区分为工作年龄段人群和退休年龄段人群,分析中国的保障制度和再分配效果,并与国际发展经验进行比较。由于工作年龄段人群兼具就业和人力资本投资双重特征,并且家庭人力资本... 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保障对象区分为工作年龄段人群和退休年龄段人群,分析中国的保障制度和再分配效果,并与国际发展经验进行比较。由于工作年龄段人群兼具就业和人力资本投资双重特征,并且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存在劳动力收入与人力资本投资需求之间的时间错配,对于这类人群的保障可将保障目标从生活保障扩展到人力资本投资保障。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着重于兜底保障和生命周期的消费平滑功能,如果要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以提高再分配的力度,需要为工作年龄段人群提供更多保障性支付。对社会保障规模和再分配效果的分析及与国际发展经验比较发现,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对工作年龄段人群保障规模和保障项目严重不足、再分配效应小、保障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之间错配等问题。社会保障政策的改革重心是扩大对工作年龄段家庭的保障,综合考虑这类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在政策设计时要强调激励机制,避免福利依赖,提高社会保障的再分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工作年龄段 激励机制 人力资本投资 再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机器人的意识形态传播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邢国忠 赖希然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新型数字化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持续发展,为社交机器人的流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新型社交机器人展现出自动化传播内容、社交性搭建网络、中介性融入社会的特性,使其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社交机器人在传播虚假信息、参... 新型数字化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持续发展,为社交机器人的流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新型社交机器人展现出自动化传播内容、社交性搭建网络、中介性融入社会的特性,使其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社交机器人在传播虚假信息、参与热点议题以及传播政治信息等方面的行为,也对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具体而言,社交机器人可能通过垄断意识形态传播源头、解构意识形态原有内涵、干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及塑造意识形态对象感知等方式,引发意识形态传播风险。对此,应在全面分析社交机器人对意识形态安全影响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多维度的治理策略:提升敏捷治理效能,通过技术手段监测和识别社交机器人的恶意行为及时阻断其对舆论生态的负面影响;提高公众科技素养,增强公众对社交机器人行为的辨识能力;优化制度规范设计,清晰界定社交机器人的使用范畴与责任归属,确保其运作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强化社会心态管理,通过积极的舆论引导和心理疏导,缓解因社交机器人引发的公众焦虑及社会对立情绪。如此,不仅能够有效管理社交机器人可能诱发的潜在意识形态风险,确保其在可控的边界内发挥作用,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系统性提升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机器人 政治机器人 意识形态安全 传播风险 智能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天山 徐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7,共11页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聚焦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全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现实状况,进一步...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聚焦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全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现实状况,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使命和责任:以思政引领力为方向引领,以人才竞争力为重要使命,以科技支撑力为战略部署,以民生保障力为根本支撑,以社会协同力为基本保障,以国际影响力为显著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力 人才竞争力 科技支撑力 民生保障力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