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1
作者 尚靖昊 靳钊 +1 位作者 邵华锋 孔令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 二氧化硅微球是核酸提取、核酸检测的重要试剂,然而亚微米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较难制备。本文通过制备单分散的羟基及羧基表面改性的聚苯乙烯微球,并以其为核,在其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壳层,制备了一系列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单分散聚苯乙烯-二氧化硅核-壳微球,为制备新型单分散核酸提取试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对制备的复合微球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分别以丙烯酸、丙烯酸2-羟乙酯作为功能单体和苯乙烯共聚,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了单分散的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通过调控体系内电解质浓度可以实现微球粒径在250 nm~1μm之间的可控化制备。进而以羧基化或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通过TG表征可知,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52.97%;以羟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制备核-壳微球二氧化硅的质量占整体的48.10%。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亚微米级核-壳聚苯乙烯-二氧化硅微球时,二氧化硅壳层更加致密,相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复合微球 无皂乳液聚合 聚苯乙烯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对PVC树脂耐热改性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芳芳 宋运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4,共6页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结合半连续加料方式,成功聚合出分子结构一致且与聚氯乙烯(PVC)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的聚(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PNSA)共聚物胶乳,将其与PVC树脂直接复合制备PNSA/PVC复合材料,并对PNAS耐热改性的效果进行...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结合半连续加料方式,成功聚合出分子结构一致且与聚氯乙烯(PVC)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的聚(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PNSA)共聚物胶乳,将其与PVC树脂直接复合制备PNSA/PVC复合材料,并对PNAS耐热改性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NSA纳米胶乳颗粒粒径在155.3~251.5 nm之间,粒径分布均一;PNSA共聚物分子组成呈无规结构,分子结构一致,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呈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且与PVC树脂具有极佳的相容性;PNSA含量由0升高至50%(质量比,下同)时,复合材料的T_(g)由84.8℃提高到107.2℃,提高了22.4℃,维卡软化温度由71.2℃提高到91.9℃,提高了20.7℃;除耐热性改善以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的研究有利于PVC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N‐苯基马来酰亚胺 自由基共聚 种子乳液 耐热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PMMA微球及其性能研究
3
作者 贾慧灵 郭峰 +2 位作者 吴锦绣 谭心 李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8,共6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氯化钾为电解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研究了过硫酸钾和氯化钾的物质的量浓度对PMMA微球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的影响,分析了微波功率、搅...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氯化钾为电解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研究了过硫酸钾和氯化钾的物质的量浓度对PMMA微球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的影响,分析了微波功率、搅拌速度与PMMA微球形貌和粒径的关系。检测了不同pH值时PMMA乳液的电动(Zeta)电位,表明PMMA表面产生负电荷,使PMMA微球呈现稳定的分散状态。制备的PMMA呈现类球形,粒径为100~400 nm,在过硫酸钾物质的量浓度为5.69×10^(-3)mol/L及氯化钾物质的量浓度为1.03×10^(-2)mol/L时,微球的多分散性指数<0.1。原子力显微镜检测了最优工艺条件下,PMMA微球的力—位移曲线并分析了其弹性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微波辐射 无皂乳液聚合 单分散 粒径 多分散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Pickering乳液及其微胶囊相变非织造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柯文涛 陈明 +2 位作者 郑淳天 石小丽 朱新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9,共10页
Pickering乳液固含量和储存稳定性等性能显著优于传统乳液,但是,其乳化剂品种仍然稀缺,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乙醇为助溶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型共聚物颗粒(P... Pickering乳液固含量和储存稳定性等性能显著优于传统乳液,但是,其乳化剂品种仍然稀缺,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乙醇为助溶剂,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阳离子型共聚物颗粒(P(St-co-DMC)),并将其作为乳化剂制备了石蜡Pickering乳液;并将石蜡乳液浸渍粘胶水刺非织造布制备石蜡微胶囊相变材料(Vis-PCM)。借助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差热联用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共聚物及相变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DMC用量、引发剂用量和乙醇含量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P(St-co-DMC)粒径和分散指数先减小后增大,其Zeta电位则先快速增大而后趋于恒定,而亲水性持续增强;所得石蜡Pickering乳液的油水体积比高达3∶1,储存稳定性超过3个月;Vis-PCM的相变潜热高达139.3 J/g,经过20次冷热循环处理后,Vis-PCM中的石蜡泄漏率仅0.6%。本文制备的Vis-PCM具有良好的储热与放热性能,在相变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无皂乳液聚合 石蜡 Pickering乳液 粘胶非织造布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构建及对水性油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咏佳 费贵强 +3 位作者 段仪豪 郑熙熙 桑起龙 徐洪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0-928,共9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丙酯(HPA)、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173)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再通过...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丙酯(HPA)、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173)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再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将其与颜料等混合制备了水性油墨。采用FTIR、DSC、TEM、SEM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BPO用量对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的影响,不同AA添加量对乳液及水性油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PO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18%时,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具有最低表面张力40.43mN/m;当AA添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0%时,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具有合格的储存稳定性,乳胶膜拉伸强度可达5.00 MPa,断裂伸长率为2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8.5℃,所制备的水性油墨黏度为23.79mPa·s,附着牢度90.75%,耐摩擦性4.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乳化剂 乳液聚合 丙烯酸酯 无皂乳液 水性油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基苯丙乳液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6
作者 刘毅 王立军 +4 位作者 付文晖 贾定 赖亦凡 MARTIN Ekman TOM Schauman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2,114,共10页
以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叔丁酯(tBA)为单体,H2O2-FeSO4为引发体系,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HCS)为乳化剂,开展了苯丙表面施胶剂的无皂乳液聚合。探讨了HCS的用量、分子量(以特性黏度表示)、取代度对乳液聚合的影响,使用多... 以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叔丁酯(tBA)为单体,H2O2-FeSO4为引发体系,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HCS)为乳化剂,开展了苯丙表面施胶剂的无皂乳液聚合。探讨了HCS的用量、分子量(以特性黏度表示)、取代度对乳液聚合的影响,使用多种方法评价了乳液的理化性能与应用性能。所制备得的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基苯丙乳液胶粒平均粒径小(126.2 nm)、正电性强(Zeta电位为25.8 mV)、贮存稳定性优良;将其应用在瓦楞原纸上,施胶纸张的Cobb值为21.6 g/m^(2),水滴接触角达121.6°,与低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基苯丙乳液相比,其应用效果具有明显优势。研究对其能赋予纸张更佳施胶效果的原因也提出了机理性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施胶剂 苯丙乳液 无皂聚合 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杨建军 吴庆云 +3 位作者 张建安 吴明元 甄海廷 王桂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1,共4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用丙烯酸酯单体对含C C双键的水性聚氨酯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制得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及搅拌速率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制备的乳液粒子的形态结...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用丙烯酸酯单体对含C C双键的水性聚氨酯进行接枝共聚改性,制得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及搅拌速率对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制备的乳液粒子的形态结构及有关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同改性前的聚氨酯乳液相比,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无皂乳液的粒径明显增大,耐水性、耐溶剂性和抗拉强度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丙烯酸酯改性 无皂乳液聚合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皂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唐黎明 董汉鹏 +1 位作者 刘德山 周其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A/AANa)齐聚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新型无皂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P(St/BA)共聚乳液。结果表明,该乳液稳定性高,乳液涂膜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其透明性和耐水性能明显优于... 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A/AANa)齐聚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新型无皂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P(St/BA)共聚乳液。结果表明,该乳液稳定性高,乳液涂膜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其透明性和耐水性能明显优于普通乳液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性能 涂料 水性涂料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岳庆磊 周文华 +1 位作者 潘湛昌 杨辉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66-768,共3页
综述了无皂乳液聚合的4种主要研究体系。并讨论了这4种体系的发展状况以及待解决的问题。附引文37篇。
关键词 乳液聚合 无皂 乳化性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刷纸张用苯丙水性上光油的研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红强 宫瑾 +2 位作者 王雷 张玉芹 王经武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为单体,吸取微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的一些特点,以非预乳化的半连续加料方式加料,合成出苯丙共聚物乳液。研究了PH调节剂、后续单体滴加时间以及保温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乳液及乳胶膜性...  采用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为单体,吸取微乳液聚合和无皂乳液聚合的一些特点,以非预乳化的半连续加料方式加料,合成出苯丙共聚物乳液。研究了PH调节剂、后续单体滴加时间以及保温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乳液的单体转化率、乳液固含量和凝胶率分别为95.31%、42.66%和0.41%;乳胶膜的光泽度达到94.8%,吸水率为19.2%,乳胶膜的硬度、柔韧性和附着力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纸张 苯丙水性上光油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乳胶膜 涂料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共聚合的动力学和机理 被引量:28
11
作者 许涌深 袁才登 +2 位作者 王艳君 曹同玉 曹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6-48,52,共4页
以疏水性单体苯乙烯 (St)与较大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无皂乳液共聚合 ,研究共聚单体组成的变化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合速率随 MMA摩尔分率 f MMA的增大而增大。在较低的f MMA下 ,离子强度的变化对产... 以疏水性单体苯乙烯 (St)与较大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无皂乳液共聚合 ,研究共聚单体组成的变化对聚合动力学和成核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合速率随 MMA摩尔分率 f MMA的增大而增大。在较低的f MMA下 ,离子强度的变化对产物乳胶粒径的影响较大 ,随着 f MMA的增大 ,离子强度对乳胶粒直径的影响逐渐变小 ,这证实了共聚合体系中同时存在着均相成核和胶束成核两种机理 ,随着 f MMA增大 ,均相成核的倾向增大而胶束成核的倾向减小。而且发现 ,当 f MMA变化时 ,粒径对引发剂浓度的依赖性十分敏感 ,而对单体总浓度和总离子强度的依赖性很小。它表明 ,无皂乳液的稳定性强烈地依赖于引发剂浓度和极性单体在共聚物中的组成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成核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涂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2
作者 唐林生 张梅 +1 位作者 张淑芬 杨锦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7,共4页
评述了高性能水性涂料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涉及采用可聚合或大分子乳化剂及水溶性单体共聚的高固含量无皂乳液聚合技术 ,基于Michael加成反应、活泼羰基与酰肼基反应以及乙酰乙酰基与多元胺反应的交联等室温交联方法 ,紫外光固化以... 评述了高性能水性涂料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涉及采用可聚合或大分子乳化剂及水溶性单体共聚的高固含量无皂乳液聚合技术 ,基于Michael加成反应、活泼羰基与酰肼基反应以及乙酰乙酰基与多元胺反应的交联等室温交联方法 ,紫外光固化以及水性树脂的混合技术等关键技术。指出水性涂料代表着低污染涂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面临的难题是在可接受的成本前提下如何提高产品的性能 ,使之达到与溶剂型涂料相同或接近的水平 ,并进一步降低有机挥发物的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 无皂乳液聚合 室温交联 紫外光固化 树脂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均一性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21
13
作者 彭洪修 朱以华 +2 位作者 古宏晨 郑志风 干路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研究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过程中 ,离子强度、聚合时间对粒径的影响及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适当改变离子强度、聚合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 。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法 合成 均一性 聚苯乙烯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两亲聚合物为乳化剂研制高固含量乳液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强 曹爱丽 +3 位作者 黄积涛 孙继友 张嘉琪 王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5-37,共3页
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钠)P(VAC/AANa)两亲聚合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新型无皂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P(VAC/BA)共聚乳液。结果表明,该乳液固含量高、稳定性好、粘接性能强,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 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钠)P(VAC/AANa)两亲聚合物,并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新型无皂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P(VAC/BA)共聚乳液。结果表明,该乳液固含量高、稳定性好、粘接性能强,其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常规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聚合物 乳化剂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c-MMA-DM)阳离子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其在造纸增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志斌 李孝红 +3 位作者 胡新华 章贤明 徐克勤 孙宗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3-175,共3页
以醋酸乙烯酯 (VAc)、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 (DM)为原料 ,采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了一系列 VAc- MMA- 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 ,测定了此乳液的转化率和稳定性 ,找到了合成最稳定且转化率最高的 VAc- MMA- DM... 以醋酸乙烯酯 (VAc)、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 (DM)为原料 ,采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了一系列 VAc- MMA- 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 ,测定了此乳液的转化率和稳定性 ,找到了合成最稳定且转化率最高的 VAc- MMA- 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的配方和条件 ;由电镜测得此乳液为球形粒子 ,粒径约为 0 .1μm。将 VAc- MMA- DM阳离子共聚物乳液加到竹浆或纸浆中 ,通过对纸张的环压强度、耐破度、撕裂度等的测定 ,发现当乳液的用量为 1.0 %时 ,其增强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张 增强剂 造纸 乳液聚合 阳离子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苯丙乳液的粒径与成核机理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凯 沈慧芳 +2 位作者 张心亚 蓝仁华 陈焕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0-53,共4页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A)四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各种因素对单体转化率、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并对其成核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引发剂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剂的加入方式对单体...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A)四元无皂乳液聚合体系中各种因素对单体转化率、乳胶粒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并对其成核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引发剂用量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剂的加入方式对单体转化率和乳胶粒的单分散性均有很大的影响;引发剂含量增大,聚合温度升高,单体转化率先升高后趋稳定,乳胶粒粒径和分散度先减小后增大;反应性乳化剂量增大,乳胶粒粒径和分散度均逐渐减小。在所研究的条件下,含有反应性乳化剂的无皂苯丙乳液聚合体系以均相成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单体转化率 粒径及其分布 成核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氟碳聚合物乳液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立军 史鸿鑫 +1 位作者 武宏科 项菊萍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1-337,共7页
通过低聚物形成、种子乳液制备和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备自交联氟碳聚合物乳液,由实验优化配方和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自交联氟碳聚合物乳液的较佳条件是:n(BA)∶n(MAA)=1.0∶1.60,低聚物P(BA/MANa)用量为6%... 通过低聚物形成、种子乳液制备和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备自交联氟碳聚合物乳液,由实验优化配方和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自交联氟碳聚合物乳液的较佳条件是:n(BA)∶n(MAA)=1.0∶1.60,低聚物P(BA/MANa)用量为6%,m(BA)∶m(MMA)=40∶60,自交联单体加量为2%,丙烯酸六氟丁酯用量为15%,反应温度为80℃,引发体系为过硫酸钾与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通过FTIR、TEM、MFT、乳胶膜的接触角和吸水率等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氟碳聚合物乳液,其成膜稳定性和乳胶膜性能均优于用常规法制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自交联 氟碳聚合物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乙烯-丙烯酸无皂乳液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青晨 蔡佩英 +2 位作者 徐建军 叶光斗 李守群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6年第2期7-11,共5页
以醋酸乙烯(VAc)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改性功能单体,以半连续加料方式进行无皂乳液共聚过程,得到了稳定且固含量为30%左右的乳液。探讨了功能单体AA含量、反应温度等对共聚的影响。采用FT-IR、粒径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组成、乳胶粒子... 以醋酸乙烯(VAc)为主单体,丙烯酸(AA)为改性功能单体,以半连续加料方式进行无皂乳液共聚过程,得到了稳定且固含量为30%左右的乳液。探讨了功能单体AA含量、反应温度等对共聚的影响。采用FT-IR、粒径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组成、乳胶粒子的尺寸及分布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65±2)℃下聚合,所得乳液稳定性好、转化率高、反应完全,且随着功能单体AA含量的增加,乳液黏度上升、单体转化率下降、乳胶粒粒径变小且粒径呈单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醋酸乙烯 丙烯酸 单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加料方法对St/BA/DBMPA功能性复合阳离子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金枝 程时远 +2 位作者 李小琴 鼓顺金 邹其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3,共4页
在相同的配方条件下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 N,N-二甲基 ,N-丁基 ,N- (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溴化铵 ( St/ BA/ DBMPA)阳离子共聚物复合乳液 ,考察了单体加料方式对乳液粒子大小、形态、结构、表面性质的影响及... 在相同的配方条件下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 N,N-二甲基 ,N-丁基 ,N- (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溴化铵 ( St/ BA/ DBMPA)阳离子共聚物复合乳液 ,考察了单体加料方式对乳液粒子大小、形态、结构、表面性质的影响及对最终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和乳液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批量法和单体全滴加法对应的粒子形态规则、粒子分布均匀 ,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 Tg 约为 5℃ ) ;以 P( St/ BA/ DBMPA)为种子 ,半连续法滴加 St和 BA混合单体对应的乳胶粒径最小 ,分布较宽 ,有两个Tg;以 PSt为种子滴加 BA单体 ,粒子呈明显的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加料方法 St/BA/DBMPA 功能性 复合阳离子乳液 影响 胶粒 分布 形态 玻璃化温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接枝苯丙无皂共聚物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付小龙 张光华 +4 位作者 王鹏 郭龙霞 屈倩倩 李俊国 吴桂霞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37,共6页
以芬顿试剂为引发剂,木薯淀粉为主链,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松香、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在木薯淀粉分子上接枝苯丙共聚单体,合成出一种苯丙无皂乳液表面施胶剂,并通过... 以芬顿试剂为引发剂,木薯淀粉为主链,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松香、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在木薯淀粉分子上接枝苯丙共聚单体,合成出一种苯丙无皂乳液表面施胶剂,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粒径分析仪、静态接触角和扫描电镜对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淀粉用量10%、m(单体总量)∶m(淀粉)=2∶1、H2O2用量5.0%、m(St)∶m(BA)=3∶1、松香用量0.8%、DM用量1.2%、NMA用量0.2%条件下,合成了苯丙无皂乳液表面施胶剂;当其用量为淀粉施胶液的0.4%时,施胶度为46 s,纸张环压指数为5.47 N·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无皂乳液聚合 松香 表面施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