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T、TM、PIC、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1
作者 覃双全 曾宪华 +5 位作者 刘笋 何熔 罗亚玲 朱首珍 骆立晖 印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51-56,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2例。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DIC分为观察组(发生DIC,n=37)及对照组(未发生DIC,n=95)。检测2组血浆TAT、TM、PIC、t-PAIC浓度。应用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AT、TM、PIC、t-PAIC浓度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临床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TM、PIC、t-PAIC对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预测能力。结果观察组TAT、TM、PIC、t-PAI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517(95%CI:1.155,1.879)]、TM[OR=1.647(95%CI:1.108,2.186)]、PIC[OR=3.989(95%CI:2.986,4.992)]、t-PAIC[OR=1.111(95%CI:0.854,1.368)]是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发生DIC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AT、TM、PIC、t-PAIC是预测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有效指标(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95%CI:0.790,0.939)、0.771(95%CI:0.673,0.870)、0.847(95%CI:0.804,0.889)、0.680(95%CI:0.573,0.787),联合预测效能更优异(P<0.001),AUC为0.904(95%CI:0.875,0.933)。结论TAT、TM、PIC和t-PAIC检测对判断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是否发生DIC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较好地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4个指标联合预测DIC的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血液毒素 中毒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负压真空罐疗技术联合抗蛇毒血清对蝮蛇咬伤患者疗效的影响
2
作者 王海涛 周子翔 +3 位作者 李丽 王常畅 谢志莹 彭庆军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研究针刺+负压真空罐疗技术联合抗蝮蛇毒血清对蝮蛇咬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蝮蛇咬伤患者21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排毒+抗... 目的:研究针刺+负压真空罐疗技术联合抗蝮蛇毒血清对蝮蛇咬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蝮蛇咬伤患者21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排毒+抗蝮蛇毒血清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刺+负压真空罐疗技术联合抗蝮蛇毒血清治疗,5 d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局部症状、炎症相关指标、脏器功能指标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5 d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肿胀程度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5 d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均较治疗前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hs-CRP、IL-6、WBC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NEUT%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5 d后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LDH、ALT、BUN、Cr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切开排毒,针刺+负压真空罐疗技术联合抗蝮蛇毒血清对蝮蛇咬伤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患肢肿胀,缓解炎症水平,减少脏器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蝮蛇 蛇毒血清 针刺 负压真空罐 炎症 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蛇咬伤的急诊处理及临床诊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黎小娟 柳胜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 分析毒蛇咬伤后的急诊处理措施及诊治效果。方法 80例毒蛇咬伤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参考组采取常规急诊处理方式,研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应用负压吸引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情况... 目的 分析毒蛇咬伤后的急诊处理措施及诊治效果。方法 80例毒蛇咬伤的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参考组采取常规急诊处理方式,研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应用负压吸引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情况、肿胀情况和总体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相较于参考组的72.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0.5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4.33±0.92)、(3.58±0.52)、(2.13±0.38)分,较参考组的(5.21±0.84)、(4.37±0.67)、(4.00±0.45)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0.5 h两组患者肿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 d,研究组患者肿胀评分分别为(1.15±0.33)、(0.95±0.17)、(0.69±0.15)分,较参考组的(1.76±0.24)、(1.24±0.22)、(0.93±0.13)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总体满意度90.00%相较于参考组的67.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毒蛇咬伤后需要及时进行急诊处理,在此基础上配合负压吸引方式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疼痛、肿胀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急诊处理 负压吸引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蝮蛇咬伤26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举达 于庆生 +3 位作者 张琦 王振 黄龙 周富海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3-16,共4页
目的 回顾重症蝮蛇咬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重症蝮蛇咬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26例重症蝮蛇咬伤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西医疗法以局部扩创排毒、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及对症治疗为主,对危重症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重症监护... 目的 回顾重症蝮蛇咬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重症蝮蛇咬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26例重症蝮蛇咬伤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西医疗法以局部扩创排毒、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及对症治疗为主,对危重症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重症监护等治疗技术;中医疗法以内服院内协定方蛇伤冲剂及采用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外敷为主.结果 治愈22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1%.发生脏器功能损害26例,治疗后恢复25例.住院时间2~16 d,平均(7.72±1.35)d.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蝮蛇咬伤,治愈率高,脏器功能损害恢复好,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蝮蛇咬伤 中西医结合疗法 季德胜蛇药片 蛇伤冲剂 抗蝮蛇毒血清 重症监护 机械通气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老年患者蝮蛇咬伤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苏琴 刘红升 +9 位作者 党伟 门保忠 袁晓玲 果应菲 陈春鸣 张建波 秦宇红 张宪 姚咏明 赵晓东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在老年患者蝮蛇咬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合并SIRS和多器官功能受损的蝮蛇咬伤老年患者60例,随机... 目的探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在老年患者蝮蛇咬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合并SIRS和多器官功能受损的蝮蛇咬伤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程序化治疗,治疗组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d的炎症相关指标及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治疗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T)、脉搏(P)、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第5天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T,CK和CK-MB在第1天时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CRP,AST,ALT和LDH在第3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指标比较,3d时CK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时AST,ALT和L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能减轻老年患者蝮蛇咬伤的炎症反应,对重要器官的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蛇咬伤 糖皮质激素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救治重症蛇咬伤患者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程骏章 胡守亮 +2 位作者 卢宏柱 刘俊成 袁凡丽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在重症蛇咬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09年8月行HRRT治疗的重症蛇咬伤患者15例,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血液流速200ml/min,透析液流速100~30... 目的探讨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hybri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HRRT)在重症蛇咬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09年8月行HRRT治疗的重症蛇咬伤患者15例,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血液流速200ml/min,透析液流速100~300ml/min,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时间6~12h。观察患者行HRRT前后生化指标、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的变化以及临床转归。结果 HRRT治疗后患者血清肌酐、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酸激酶明显低于HRRT治疗前水平(P<0.05);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HRRT治疗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HRRT治疗1d、2d、7d后患者的APACHEⅡ分别为(7.9±1.4)分、(6.2±1.1)分、(4.2±0.8)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4.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例患者中3例患者死亡,分别于HRRT的第1,3,4次治疗时死亡,余下12例患者均于HRRT治疗后治愈好转出院,总治愈好转率为80%,死亡率为20%。结论 HRRT可能是治疗重症蛇咬伤患者一种有效的方法,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愈好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肾脏替代治疗 重症蛇咬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蛇咬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毅 刘聚源 +3 位作者 杜铁宽 毛文雄 刘明祥 于学忠 《华夏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蛇咬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蛇咬伤患者16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入院情况、蛇咬伤情况、接受治疗类型等。调查后患者按治疗效果分为病例组(治愈或显效)和对照组(有效或无效... 目的:分析影响蛇咬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蛇咬伤患者16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入院情况、蛇咬伤情况、接受治疗类型等。调查后患者按治疗效果分为病例组(治愈或显效)和对照组(有效或无效)。结果:病例组61例,对照组10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蛇伤类型、早期治疗和就诊时间与蛇咬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关联(P<0.05);轻度蛇伤、接受程序化治疗和就诊时间小于2h是蛇咬伤患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在缺乏抗蛇毒血清的情况下,早期程序化综合治疗可影响蛇咬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程序化综合治疗 抗蛇毒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用刺血拔罐疗法对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静静 韩宁林 +1 位作者 李忠志 饶文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疗法对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蛇咬伤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拔罐疗法。两...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疗法对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蛇咬伤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拔罐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凝血功能异常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用刺血拔罐疗法能改善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风火毒证 季德胜蛇药片 刺血拔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辅助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苏琴 张宪 +2 位作者 刘红升 曹阳 赵晓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4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辅助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5月—2017年8月在我院急救部住院治疗的76例蝮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辅助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5月—2017年8月在我院急救部住院治疗的76例蝮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P口服及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起始及治疗后24、72、120 h时患肢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检测治疗起始、治疗后120 h时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及肌钙蛋白I水平以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患肢周径、VAS评分及血清IL-6、MMP-9水平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缩短或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上述指标治疗起始和治疗24、72 h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0 h时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0 h时观察组ALT下降幅度略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ALT、肌酐及肌钙蛋白I均未出现升高趋势。结论 TP辅助治疗蝮蛇咬伤患者,可减轻患肢的局部症状,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临床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茶多酚 辅助治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俞芳 邱国萍 李正夫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8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收治的43例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结果两组死亡存活率无明显区别,但平均进入多尿期时间血液透析滤...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收治的43例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结果两组死亡存活率无明显区别,但平均进入多尿期时间血液透析滤过组优于血液透析组。结论毒蛇咬伤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滤过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滤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急诊科毒蛇咬伤本科生教学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忠志 陈思思 +1 位作者 蒋文晶 董昌武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12期2465-2467,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治疗毒蛇咬伤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学生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10月在急诊科实习的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实习一个月后观察两组学生理论... 目的:探讨急诊科治疗毒蛇咬伤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学生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10月在急诊科实习的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实习一个月后观察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成绩,以及对教学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结果:观察组学生在毒蛇咬伤诊治方面理论及实践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毒蛇咬伤的教学中,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学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急诊科 毒蛇咬伤 本科生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毒蛇咬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建荣 兰频 陈义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0期1496-1497,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的毒蛇咬伤患者作为VSD组,87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毒蛇咬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及心肌酶指标水平,以及患肢肿胀消失时间、住...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的毒蛇咬伤患者作为VSD组,87例接受常规治疗的毒蛇咬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及心肌酶指标水平,以及患肢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炎性指标和心肌酶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VS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疗程结束后,VSD组的患肢肿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VSD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顺利植皮愈合率34.48%、戴肢率为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SD组的缝合愈合率为65.52%,高于对照组的19.54%(P<0.05)。结论采取VSD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负压封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毒蛇咬伤致急性脑梗死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秀涛 王立振 胡元明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6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致急性脑梗死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7例毒蛇咬伤致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2例五步蛇咬伤,4例蝰蛇咬伤,1例不明毒蛇咬伤。大脑一叶或多叶脑组织内多发散在分布的斑点状、斑片...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致急性脑梗死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7例毒蛇咬伤致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2例五步蛇咬伤,4例蝰蛇咬伤,1例不明毒蛇咬伤。大脑一叶或多叶脑组织内多发散在分布的斑点状、斑片状、片状急性脑梗死。7例共21个脑叶84个急性脑梗死病灶,其中顶叶7个26个病灶(26/84,30.95%)、额叶6个19个病灶(19/84,22.62%)、枕叶4个21个病灶(21/84,25%)、颞叶3个16个病灶(16/84,19.05%)、基底节1个2个病灶(2/84,2.38%),1例合并脑内出血。结论结合毒蛇咬伤史,CT和MRI检查对毒蛇咬伤致急性脑梗死可明确诊断,并明确有无出血,对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急性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蛇伤散联合温针灸治疗蝮蛇咬伤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敏 袁丞达 曾武城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蛇伤散联合温针灸对蝮蛇咬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消退的疗效,及对横纹肌损害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蝮蛇咬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中药蛇伤散联合温针灸对蝮蛇咬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消退的疗效,及对横纹肌损害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蝮蛇咬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外治(中药蛇伤散外涂、温针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伤侧与健侧肢体的周径差、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横纹肌损害相关因子(hs-CRP、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2天,两组伤肢与健肢的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4、5天,观察组伤肢与健肢的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伤肢肿胀消退时间及疗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横纹肌损害相关因子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蛇伤散联合温针负可促进蝮蛇咬伤后软组织肿胀的消退,加快横纹肌损害相关因子水平恢复,促进伤肢功能恢复,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咬伤 肢体肿胀 中药蛇伤散 温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压力固定技术对原矛头蝮蛇咬伤后患肢肿胀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铀氢 孙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压力固定技术对原矛头蝮蛇咬伤后患肢肿胀的影响,为临床工作者更准确地应用压力固定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原矛头蝮蛇咬伤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单... 目的探讨两种压力固定技术对原矛头蝮蛇咬伤后患肢肿胀的影响,为临床工作者更准确地应用压力固定技术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原矛头蝮蛇咬伤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9)。在急诊预检分诊处,对照组给予常规压力绷带固定,而观察组给予压力垫固定。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固定后24 h患肢肿胀情况、疼痛及舒适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患肢肿胀情况(范围、程度)、疼痛、舒适度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固定后24 h,除对照组舒适度低于入院时(P<0.05)外,两组患者的其余指标均优于入院时(均P<0.05);且对照组肿胀范围评分优于观察组(P<0.05);而观察组疼痛及舒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两种压力固定技术对改善原矛头蝮蛇咬伤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效果相当,但压力绷带法改善患肢肿胀范围的效果更好,而压力垫法更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固定技术 毒蛇咬伤 肿胀 舒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蛇咬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飞 张蓉 +7 位作者 刘静兰 张朝晖 周法庭 席祖洋 雷云宏 杨路焕 郭庆 桂升敏 《巴楚医学》 2020年第3期49-54,64,共7页
目的:分析中重度蛇咬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蛇咬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27例中重度蛇咬伤患者,根据伤口切排方式分组比较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中重度蛇咬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蛇咬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27例中重度蛇咬伤患者,根据伤口切排方式分组比较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评价模型,然后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两组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间、伤口切排方式、蛇咬伤严重程度、凝血功能受损程度是中重度蛇咬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因素联合诊断显示有较高的诊断预测价值(AUC=0.798,P<0.001)。继而构建多因素列线图模型,其C-index为0.740,内部校正C-index为0.711,可以较好的实现个体化预测。结论:就诊时间、伤口切排方式、蛇咬伤严重程度、凝血功能受损程度是中重度蛇咬伤痊愈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建立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对中重度蛇咬伤患者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LOGISTIC回归分析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会蛇伤药酒局部涂擦对恙虫病患者焦痂的愈合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兰芳 李素芳 +4 位作者 唐荣德 黄德仁 梁锦添 李春明 黄瑞金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5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新会蛇伤药酒局部涂擦对恙虫病患者焦痂的愈合作用,以利完善对恙虫病症状体征的护理对策。方法97例恙虫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针对发热、焦痂与溃疡和皮疹等症状体征进行对症护理,观... 目的探讨新会蛇伤药酒局部涂擦对恙虫病患者焦痂的愈合作用,以利完善对恙虫病症状体征的护理对策。方法97例恙虫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针对发热、焦痂与溃疡和皮疹等症状体征进行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新会蛇伤药酒涂擦焦痂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焦痂面积、焦痂消退时间、入院体温、出院体温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痂消退时间(8.32±1.1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60±1.2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院体温均低于入院体温,并降至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焦痂面积、入院体温、出院体温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会蛇伤药酒局部涂擦对恙虫病患者焦痂有较好的愈合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痂 恙虫病 对症护理 新会蛇伤药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广东高明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谷小玉 刘小真 +3 位作者 梁伟新 赖勇强 梁剑兴 林文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9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广东高明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毒蛇咬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231例毒蛇咬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该地区毒蛇咬伤的高发区域、毒蛇的... 目的:分析广东高明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毒蛇咬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231例毒蛇咬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该地区毒蛇咬伤的高发区域、毒蛇的种类、患者受伤季节的分布、患者的年龄、职业、咬伤部位、临床表现、病情的严重程度、接受院前急救处理的情况、治疗转归情况等指标,总结该地区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与结论:高明地区毒蛇咬伤的高发区域为更合镇(占24.24%)。这231例毒蛇咬伤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70岁之间,其中40~49岁患者的占比较高(占25.54%);其中男性患者的占比(65.37%)高于女性患者的占比(34.63%);其中职业为工人、农民患者的占比较高(分别占45.05%、28.57%);其中受伤月份为4~10月份患者的占比较高(占93.94%);其中受伤时间为19~20时患者的占比较高(20.35%);其中致伤地点为山林、田间患者的占比较高(分别占38.96%、25.98%);其中致伤蛇种为竹叶青蛇患者的占比较高(占35.06%);其中接受了院前急救处理的患者占55.41%。这些患者的总体预后良好,其病情痊愈率为86.58%。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流行病学 广东高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蛇咬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小敏 吴建华 阴慧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12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蛇咬伤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0例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蛇咬伤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 目的分析蛇咬伤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0例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蛇咬伤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患肢周径差、负性情绪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入院3 d及出院时,2组的患肢周径差均小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小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入院3 d及出院时,2组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改善蛇咬伤患者的患肢肿胀情况,缩短其疼痛和住院时间,调节其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中西医结合护理 肿胀消退 负性情绪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蝮蛇毒血清致迟发型血清病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斌 戴树龙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7期94-94,96,共2页
本文对1例抗蝮蛇毒血清致迟发型血清病进行分析。大多数血清病患者都可以自愈,所以在治疗上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在临床工作中,应当注意控制抗蝮蛇毒血清的剂量,从而降低血清所致的过敏反应及血清病的发生。
关键词 蛇咬伤 抗蝮蛇毒血清 血清病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