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加载方式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与集料运动特性研究
1
作者 刘天运 王修山 +2 位作者 张南童 刘宇 方秋逸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5期963-974,共12页
为探究不同加载方式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与集料运动特性,利用智能骨料进行静态压实和旋转压实试验测试;同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技术构建具有真实形态特征的粗集料,建立沥青混合料压实过程的离散元模型,并借助智能骨料... 为探究不同加载方式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与集料运动特性,利用智能骨料进行静态压实和旋转压实试验测试;同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技术构建具有真实形态特征的粗集料,建立沥青混合料压实过程的离散元模型,并借助智能骨料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最后,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内部集料运动和接触状况。结果表明,均匀增长的竖向压实载荷无法有效地使颗粒沿水平方向运动,在持续性的竖向载荷以及周期性的揉搓作用下,颗粒水平方向上的迁移和旋转能力得到激发,最终实现材料的致密化;在均匀增长的竖向压实载荷下,试件骨料-骨料间接触力较大,周期性的揉搓作用减轻了试件高压实阻力的形成,使其在后期获得更好的压实效果;靠近载荷作用区域的颗粒所受的运动更加激烈,主动压实区的颗粒运动活跃度大于被动压实区,而边缘区域的颗粒运动变异系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骨料 压实 载荷方式 集料运动 接触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工业发展关键技术突破与超级煤矿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国法 庞义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为了发展煤炭领域先进生产力,助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了近年来我国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采动应力演化规律及围岩断裂失稳过程,创新提出了超大采高工作面围岩断裂失稳力学模型、控制准则及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计算方法... 为了发展煤炭领域先进生产力,助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了近年来我国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采动应力演化规律及围岩断裂失稳过程,创新提出了超大采高工作面围岩断裂失稳力学模型、控制准则及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计算方法。系统阐述了我国综采技术装备发展历程,研发了最大采高10 m的超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以及最大支护高度7.0 m的超大采高综放成套装备,解决了西部矿区浅埋深、坚硬、厚及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难题。系统分析了我国主要煤炭产区煤矿智能化建设现状、关键技术、取得的建设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能化超级煤矿的定义、特征及内涵,研究了典型超级煤矿建设成效与经验,并从标准体系、数据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未来煤炭工业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控制 煤机装备 智能化煤矿 高质量发展 超级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场梯度定位的边坡变形监测原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江胜华 周智 欧进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44-1949,共6页
现有边坡变形传感器易受雨水、泥石流、滚石等环境的影响,且在深部变形监测时,存在仪器布设较繁琐的问题。基于磁测的原理,采用磁性标签制作智能石头,通过磁力梯度仪和智能石头建立边坡变形监测系统。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LM算... 现有边坡变形传感器易受雨水、泥石流、滚石等环境的影响,且在深部变形监测时,存在仪器布设较繁琐的问题。基于磁测的原理,采用磁性标签制作智能石头,通过磁力梯度仪和智能石头建立边坡变形监测系统。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LM算法)改进遗传算法,实现基于磁场梯度的磁性目标(智能石头)定位,避免磁性目标的磁感应强度与地球磁场分离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一般优化算法的收敛性。此算例中,基于磁场梯度定位的边坡位移监测精度达到0.01m,在实际的边坡监测中,其精度可通过增大智能石头的磁矩、改变磁力梯度仪的位置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变形监测 智能石头 遗传算法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磁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测的边坡深部大变形监测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江胜华 周智 欧进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33-3038,共6页
现有边坡深部变形监测仪器易受雨水、泥石流、滚石等环境的影响,仪器布设较繁琐,且无法监测边坡深部滑移的中后期变形。基于磁场定位理论,采用磁性物质制作智能石头,在边坡深部布置智能石头,通过智能石头和全张量磁力梯度仪建立边坡深... 现有边坡深部变形监测仪器易受雨水、泥石流、滚石等环境的影响,仪器布设较繁琐,且无法监测边坡深部滑移的中后期变形。基于磁场定位理论,采用磁性物质制作智能石头,在边坡深部布置智能石头,通过智能石头和全张量磁力梯度仪建立边坡深部大变形监测系统。基于磁场梯度张量缩并定位对智能石头进行三维定位,实现边坡深部的中后期大变形监测。针对全张量磁力梯度仪的精度和地球磁场梯度的影响,由三维磁感应强度和磁场梯度的分析,其有效监测距离为35 m;在磁场定位试验中,监测精度为0.06 m。可为磁测在边坡深部大变形监测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深部大变形监测 智能石头 磁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矿山中的岩矿光谱智能感知技术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善军 王东 +3 位作者 毛亚纯 宋亮 丁瑞波 刘海琪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5,共15页
随着新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兴起,我国矿山正在由过去的机械化、数字化发展阶段逐步向智能化阶段迈进,智能化矿山或智慧矿山应运而生。传统的岩矿测试方法由于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周期长等缺陷,已成为... 随着新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兴起,我国矿山正在由过去的机械化、数字化发展阶段逐步向智能化阶段迈进,智能化矿山或智慧矿山应运而生。传统的岩矿测试方法由于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周期长等缺陷,已成为智能矿山建设的瓶颈,研发新的岩矿测试技术已成为现代智能矿山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分析目前岩矿测试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光谱分析的岩矿智能感知技术,简称岩矿光谱智能感知技术。该技术具有原位测试、非接触、周期短、工序简单、经济高效和智能化特点,并可以识别矿岩中不同矿物的成分及其含量。结合课题组的科研实践,分析了该技术目前发展现状,指出加强岩矿光谱库建设、完善和发展现有光谱分析算法、提高光谱理论研究水平,从而提高岩矿识别与定量分析精度,将是未来科研工作的主方向,加强软硬件的集成化研究和应用化研究则是该技术落地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智慧矿山 智能感知技术 岩矿测试 光谱分析算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耗能智能框架摇摆墙结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维刚 刘纪斌 +3 位作者 张杨 郭易令 祁盼 宋江朋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24,共9页
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存在连接处楼板或连梁破坏以及剪力墙底部出现塑性铰的问题,在课题组开发的智能框架剪力墙双重结构体系中,将剪力墙设置为底部连接金属阻尼器的摇摆剪力墙,形成一种新型双重耗能单元控制的智能框架摇摆... 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存在连接处楼板或连梁破坏以及剪力墙底部出现塑性铰的问题,在课题组开发的智能框架剪力墙双重结构体系中,将剪力墙设置为底部连接金属阻尼器的摇摆剪力墙,形成一种新型双重耗能单元控制的智能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以6层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原型,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传统框架剪力墙结构、智能框架剪力墙双重结构、摇摆墙与框架间连接BRB结构和摇摆墙底部连接金属阻尼器的双重耗能智能框架摇摆墙4种结构对比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考察各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新型双重耗能单元控制的智能框架摇摆墙结构体系在BRB屈服强度为0.1fy~1fy区间时,结构地震响应均比传统结构有所减小,框架结构层间位移也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说明在合理参数取值下双重耗能单元控制的结构地震动响应小于单一耗能单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框架摇摆墙结构 双重耗能单元 地震响应 屈曲约束支撑 金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性别表演在消费社会遭遇的反讽——以青年“视觉系”文化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妍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9-15,共7页
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英美的华丽摇滚及其带动的变装表演,既成为女性主义及跨性别理论的分析战场,也让时尚界看到了商机:摇滚乐手们任意挪用夸张的"视觉系"符号,使身体成为追求跨性别认同的表演;然而他们刻意追求的戏剧性和舞台... 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英美的华丽摇滚及其带动的变装表演,既成为女性主义及跨性别理论的分析战场,也让时尚界看到了商机:摇滚乐手们任意挪用夸张的"视觉系"符号,使身体成为追求跨性别认同的表演;然而他们刻意追求的戏剧性和舞台感,又不自觉地拉开了与观众的距离,淡化了其激进革命的力量。当这场身体表演变得流行化与审美化之后,时尚消费文化的介入,对原本反讽式的跨性别表演加以再次反讽,使性别革命变得模棱两可。传入日本成为视觉系摇滚,传入中国转变成"杀马特""非主流"群体后,其中的革命性完全被商业化消费所取代,跨性别身体表演最后反而强化了"菲勒斯中心主义"性别二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丽摇滚 跨性别 性别操演 时尚符号 杀马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水矿化度及离子组成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矿物结垢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GHASEMIAN Javad RIAHI Siavash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0-367,共8页
利用碳酸盐岩岩心开展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在智能水驱过程中由于矿物结垢沉淀而引起的储集层伤害风险以及注入水矿化度和离子组成对矿物结垢沉淀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的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程序以模拟注入水和地层水在储集层中的流动条件,... 利用碳酸盐岩岩心开展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在智能水驱过程中由于矿物结垢沉淀而引起的储集层伤害风险以及注入水矿化度和离子组成对矿物结垢沉淀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新的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程序以模拟注入水和地层水在储集层中的流动条件,考虑了注入水和地层水的原位接触时间对矿物结垢沉淀的影响。在确定了最佳接触时间之后,通过改变注入海水的矿化度和离子浓度来研究渗透率下降程度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对结垢后的岩心样品进行目测分析,以研究结垢晶体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实验条件下,CaSO_(4)和CaCO_(3)复合结垢沉淀导致的渗透率下降幅度为初始渗透率的61.0%~79.1%,注入智能水的矿化度、离子组成以及注入水与地层水的接触时间对CaSO_(4)和CaCO_(3)结垢沉淀有显著影响。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岩心渗透率的损失主要是由结垢晶体积聚并垂直于孔隙壁面生长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智能水驱 无机盐沉淀 储集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石丁坝块石走失监测分析
9
作者 袁俊 王平义 王梅力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4-99,177,共7页
抛石丁坝服役过程中的块石走失如维护不及时将导致丁坝丧失整治功能。针对水下块石走失过程难以实时观测的问题,提出智能块石监测方法。利用水槽概化模型试验,测量丁坝不同部位块石运动加速度和流速数据,试验数据与人工观察结果吻合,智... 抛石丁坝服役过程中的块石走失如维护不及时将导致丁坝丧失整治功能。针对水下块石走失过程难以实时观测的问题,提出智能块石监测方法。利用水槽概化模型试验,测量丁坝不同部位块石运动加速度和流速数据,试验数据与人工观察结果吻合,智能块石监测方法可靠。试验结果表明,块石受湍流作用会产生非线性振动过程,块石振动加速度的概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继承湍流波动的随机性。提出的监测方法为抛石丁坝维护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并为深入研究丁坝损毁机理和泥沙起动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石丁坝 智能块石 加速度传感器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金属矿凿岩台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富瑞 张元生 战凯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6-20,共5页
凿岩台车是地下金属矿的重要采矿装备,主要用于地下金属矿钻爆法施工时钻凿炮孔和锚杆孔,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凿岩台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有人驾驶凿岩台车进行作业时,劳动强度大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在井下恶劣工况中提高凿岩... 凿岩台车是地下金属矿的重要采矿装备,主要用于地下金属矿钻爆法施工时钻凿炮孔和锚杆孔,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凿岩台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有人驾驶凿岩台车进行作业时,劳动强度大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在井下恶劣工况中提高凿岩台车工作效率及安全性、降低劳动强度,是制约井下采矿的瓶颈问题。以传统有人操作凿岩台车为研究对象,利用运动控制、高速通信网络、井下空间三维建模等相关理论和技术,构建了地下金属矿凿岩台车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凿岩台车井下作业的智能化。智能化凿岩台车是矿山智能化的重要装备支撑,可以解放劳动力并替代重复性的、简单的、低级的人工劳动,具有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金属矿 凿岩台车 智能装备 自动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综合防尘技术在岩巷掘进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伟峰 《煤炭与化工》 CAS 2015年第6期73-74,77,共3页
为有效降低岩巷掘进时产生的粉尘的浓度,以煤矿现阶段的自动化技术为基础,采用红外热释智能喷雾、耙装机转载点自动喷雾并结合综合防尘技术。实践表明,自动化综合防尘技术有效提高了降尘效率,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面环境。
关键词 岩巷掘进 粉尘浓度 自动化 智能喷雾 综合防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云边端协同技术的采煤机智能调高调速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崔耀 叶壮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5-216,共12页
当前采煤机控制系统难以应对井下工作面复杂工况,采煤机智能调高调速控制的实现面临三大技术难题:传统4G、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通信能力不足、集中式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协同性低、割煤控制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辅助。为促进采煤机... 当前采煤机控制系统难以应对井下工作面复杂工况,采煤机智能调高调速控制的实现面临三大技术难题:传统4G、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通信能力不足、集中式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协同性低、割煤控制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辅助。为促进采煤机以及整个综采工作面的智能化发展,从解决采煤机5G通信、云边端协同、智能调高调速控制等关键技术出发,研制了一种基于5G+云边端协同技术的采煤机智能调高调速控制系统,对系统采用的5G通信技术和云边端协同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采煤机智能调高调速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和通信网络进行了介绍。采煤机智能调高调速控制系统采用基于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互补的多模态融合煤岩分布识别模型,并且在煤岩分布识别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记忆割煤+煤岩分布识别干预”的采煤机智能调高调速控制策略进行截割控制。在神东保德煤矿81309工作面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应用测试。测试结果发现:采煤机实时通讯丢包率约为0.003%,采煤机到集控中心之间的端到端平均通信时延下降了75%,采煤机滚筒故障率下降了约42%,前部刮板输送机煤炭混矸率下降了42.9%,验证了该采煤机智能控制系统及硬件平台的实用性及可行性。该项工作提高了采煤机控制的智能化程度和可靠性水平,能够进行推广与应用,促进综采工作面的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5G 云边端协同 多模态融合 煤岩分布识别 智能综采 智能化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