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水监测预警系统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1
作者 尹尚先 丁莹莹 +6 位作者 连会青 董东林 杜通 尹慧超 赵鹏 张义安 王雄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9,共12页
【背景】矿井水灾是采动影响或触发的地质体剧烈变化的偶发事件,由于地质体的复杂性、不均一性以及动态性,加之采动影响的随机性、瞬时性,导致矿井水灾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偶发性和瞬变性,矿井水监测预警作为灾害超前防控前置... 【背景】矿井水灾是采动影响或触发的地质体剧烈变化的偶发事件,由于地质体的复杂性、不均一性以及动态性,加之采动影响的随机性、瞬时性,导致矿井水灾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偶发性和瞬变性,矿井水监测预警作为灾害超前防控前置条件,其研究及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进展及展望】(1)伴随煤炭开发利用,在与矿井水灾斗争的历程中,监测预警从零起步,历经人为经验判识、物理机制导引的信息采集辨识、物理-数据双驱动的智能监测预警,到目前基本完成了系统化改造、工业化示范、规模化应用,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典型场景实现了超前预警,树立了矿井水灾可防可控可预警的信念。(2)但灾变物理机制不清致使指标体系不完善、信息获取不全面、评估预测不准确,导致预警漏报、误报、虚报等频发,大部分场景还未达到超前精准预警的总体目标,仍面临严峻挑战。(3)梳理了矿井水监测预警系统研究进展,提出了系统架构,针对系统的指标体系、信息感知(监测)、评估预测、辨识预警4个关键技术进行理论探讨,总结其内涵及关联关系,凝练总结其面临挑战,指明了以物理机制为基础向“物理-数据”双驱动转变的监测预警总体发展方向。(4)提出了构建全面指标体系、优化感知系统布置、多灾害全要素联合监测、建立地质水文模型+深度学习预测模型、预警规则和因子阈值设置、实时及超前预警、图像监测及大数据处理等7个具体发展方向,为该领域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及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灾 监测预警系统 指标体系 信息感知(监测) 评估预测 超前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台输入的图注意力网络震级估计研究
2
作者 余仲黎 朱景宝 +1 位作者 李山有 宋晋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共11页
震级估计是地震预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准确的震级估计对于地震影响范围的快速判断和地震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至关重要。现有的方法通常基于单个台站的加速度时程提取特征信息进行震级估计,再通过多台平均的方法得到结果。文中利用多台... 震级估计是地震预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准确的震级估计对于地震影响范围的快速判断和地震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至关重要。现有的方法通常基于单个台站的加速度时程提取特征信息进行震级估计,再通过多台平均的方法得到结果。文中利用多台输入的图注意力网络算法构建端到端的震级估计模型(GAT_M),作为GAT_M模型输入的是首台P波触发后3 s内的多台站地震加速度时程。本研究利用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K-NET强震观测台网的强震资料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首台P波触发后3 s,震级估计的平均误差和标准差分别为-0.077和0.40,R2为0.72。本研究还分析了震级、时间窗和台站数量对GAT_M模型性能的影响。同时,在首台P波触发后3 s,与传统Pd方法相比,GAT_M模型有更小的震级估计误差,在复杂样本数据的情况下,GAT_M模型有较大的优势且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地震预警震级估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注意力网络 地震监测预警 震级 多台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FCE的煤矿火灾风险评价研究
3
作者 谭刚 宋国栋 +2 位作者 刘宇 张古强 赵凯旋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58,共7页
传统的煤矿火灾评价手段存在主观性强、评价指标不全面等问题,评价结果难以量化和横向比较,影响了火灾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的煤矿火灾风险评价方法。针对煤矿火灾... 传统的煤矿火灾评价手段存在主观性强、评价指标不全面等问题,评价结果难以量化和横向比较,影响了火灾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的煤矿火灾风险评价方法。针对煤矿火灾特点,构建了以“人、机、环、管”4个因素为一级指标,动火作业人员是否持动火证并接受培训、工作面推进度、回风隅角CO浓度、胶带附近浮煤是否及时清理等31个因素为二级指标的火灾指标评价体系;采用AHP确定2级指标的权重,指出“机”和“环”对火灾风险的影响较大;采用FCE计算矿井火灾风险评价向量,给出火灾风险综合评价值四色分级预警结果,并给出了二级指标的评分依据。基于乌东煤矿多次实时监测数据,采用基于AHP-FCE的煤矿火灾风险评价方法对该矿火灾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乌东煤矿火灾风险较低,火灾风险为蓝色,与工程实际一致,证明了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火灾风险评价 火灾监测预警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四色分级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系统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
4
作者 高琴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人工智能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实际效益。借助智能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算法和物联网技术,能够对森林内的各种火灾源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森林防火的效率和准确性。文章论述了智能系统的基本工作...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人工智能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实际效益。借助智能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算法和物联网技术,能够对森林内的各种火灾源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森林防火的效率和准确性。文章论述了智能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并对其在森林防火中应用的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然而,在应用过程中还要需关注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且与人工灭火密切结合,从而更好地助力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系统 传感器网络 火情识别 智能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地震监测现状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吕帅 房立华 +1 位作者 任华育 周本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8,共18页
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起步较早,在台网设计、设备研制、软件研发、标准制定、数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强震动观测、地震预警和大规模流动台阵等项目的推进,美国的地震数据产品实现了从... 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起步较早,在台网设计、设备研制、软件研发、标准制定、数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强震动观测、地震预警和大规模流动台阵等项目的推进,美国的地震数据产品实现了从单一向多元化、定制化的跨越。我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虽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地震站网密度、监测预警能力、地震数据智能处理、服务水平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更好地了解国际地震监测现状,文章从地震监测架构、地震台网布局、数据处理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和数据产品五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地震监测工作进展,并与我国地震监测进行对比分析,可为我国地震监测预警事业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地震监测 区域地震台网 地震预警 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的强震台站监测能力分析
6
作者 丁莉莎 谢剑波 +5 位作者 吴华灯 廖一帆 叶世山 卢子晋 马洁美 吕仲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9-555,共17页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粤东密集台网的强震日常记录数据为基础,利用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密度函数,研究强震动台站背景噪声频谱的统计规律,建立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平均模型、最小模型以及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通...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粤东密集台网的强震日常记录数据为基础,利用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密度函数,研究强震动台站背景噪声频谱的统计规律,建立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平均模型、最小模型以及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通过利用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与区域地震事件的频率-加速度幅值分布曲线互比的强震台站监测能力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台站每日背景噪声加速度有效值,并估算了强震台站记录不同震级区域地震事件的概率,来评价台站的监测能力。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分布区间分析方法是背景噪声有效值概率密度分布分析的延伸和拓展,有助于工程地震学中频率域去噪低端截止频率的讨论。由于仪器自噪声和环境噪声的相互作用不同而导致台站的噪声下限不同,强震台站背景噪声最小模型可以作为该台最优监测能力的估计,是强震仪及观测环境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 强震台站 背景噪声 监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林业管理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蕊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智慧林业管理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通过对林业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实现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管护的一种先进技术。这一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正在愈发凸显出优势,不过也面临着技术、环境以及... 智慧林业管理技术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通过对林业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实现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科学管护的一种先进技术。这一技术在林业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正在愈发凸显出优势,不过也面临着技术、环境以及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智慧林业管理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发展现状指出了其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了提高智慧林业管理技术应用水平的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林业 资源管理 监测网络 预警系统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巷掘进突出危险声发射监测效果考察与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胡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提升煤巷掘进突出危险监测效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弥补煤巷掘进过程有效监测技术手段的不足,以小屯煤矿16中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为试验地点,通过搭建声发射监测系统,研究了系统预警指标与日常突出预测指标、瓦斯涌出、巷道揭露地质情况... 为提升煤巷掘进突出危险监测效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弥补煤巷掘进过程有效监测技术手段的不足,以小屯煤矿16中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为试验地点,通过搭建声发射监测系统,研究了系统预警指标与日常突出预测指标、瓦斯涌出、巷道揭露地质情况等的相关关系,并对煤巷掘进突出危险声发射监测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系统监测工艺实现了突出危险随掘监测预警,确保煤巷高效连续掘进;以声发射能量特征参数趋势判识指标Ken为预警指标的临界值1.5是合理准确的,监测系统可超前4~6 m发出预警信息,与实际情况相符,监测效果可靠。该系统可应用于煤巷掘进突出危险性监测预警领域,为突出矿井煤巷安全高效掘进提供一种有效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巷掘进 突出危险性 声发射 效果考察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煤矿瓦斯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利平 高山 齐羽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85-189,共5页
针对瓦斯监测效果差、预警困难等特点,基于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了一套煤矿瓦斯监测与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的瓦斯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矿井内部的瓦斯浓度数据,并通过ZigBee无线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经实验测试,... 针对瓦斯监测效果差、预警困难等特点,基于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了一套煤矿瓦斯监测与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的瓦斯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矿井内部的瓦斯浓度数据,并通过ZigBee无线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经实验测试,传感器节点的采样精度优于±0.5%LEL,重复性误差小于1%。系统设计了基于动态阈值的瓦斯报警算法,可根据瓦斯浓度变化趋势自适应调整报警阈值,在保证报警及时性的同时,将误报率降低了60%以上。当瓦斯浓度超限时,系统能够在1 s内发出报警,且准确率达到98%以上。通过在开滦(集团)钱家营煤矿的试点应用,证实该系统能够对矿井瓦斯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测,瓦斯事故预警的平均提前量提高到30 min以上,有效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瓦斯 传感器网络 瓦斯监测 预警系统 ZIGB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和场景分析研究 被引量:279
10
作者 刘科研 盛万兴 +3 位作者 张东霞 贾东梨 胡丽娟 何开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7-293,共7页
智能配电网中存在大量异构多源的数据,其中的数据规模和特点符合大数据的各项特征。首先总结配电网大数据的来源和特征,然后从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场景出发,分别从配电网负荷预测、运行状态评估与预警、电能质量监测和评估、基于配电网... 智能配电网中存在大量异构多源的数据,其中的数据规模和特点符合大数据的各项特征。首先总结配电网大数据的来源和特征,然后从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场景出发,分别从配电网负荷预测、运行状态评估与预警、电能质量监测和评估、基于配电网数据融合的停电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不同系统和不同数据结构角度,对多源数据融合中的不良数据辨识进行重点分析,同时还归纳了配电网大数据关联模型建模方法和配电网大数据分析手段。通过在配电网中运行大数据的分析技术,能够为智能配电网开展分析提供强有力的计算和分析条件,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为配电网规划和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撑,也可有效提升配电网各类资产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智能配电网 场景分析 风险预警 运行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付业勤 郑向敏 +2 位作者 郑文标 陈雪钧 雷春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4-189,共6页
根据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和构成,运用修正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建构由三级指标组成的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测量与量化方法,划分舆情风险警级,以湖南凤凰古城收费事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 根据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和构成,运用修正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建构由三级指标组成的旅游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测量与量化方法,划分舆情风险警级,以湖南凤凰古城收费事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由该指标体系得到的舆情风险指数可以对网络舆情演化进行模拟,起到了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旅游危机事件 监测预警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输电网分析管控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珣 刘亚新 +5 位作者 邓春 王剑 张勇平 刘少宇 白恺 贺惠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0-54,共5页
作为确保首都供电的大型区域电网,华北电网公司近年来取得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电网的快速发展对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华北电网公司运用物联网、虚拟地球、多元信息... 作为确保首都供电的大型区域电网,华北电网公司近年来取得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电网的快速发展对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华北电网公司运用物联网、虚拟地球、多元信息融合、通讯混合传输、信息安全接入、设备分析诊断、现场智能管控等技术,建成了智能输电网分析管控系统,达到设备状态可观测、生产过程可监控、运行风险可预警。目前,该系统已成为企业级、一体化、开放式的监控平台,在事故预演、日常运维、故障分析已经应急抢修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输电网 三维GIS 状态监测 智能化生产管理 预警 故障辅助分析 辅助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研究——理论与指标体系 被引量:40
13
作者 孙凡 李天云 +2 位作者 黄轲 肖强 袁红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7-762,共6页
通过对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确立了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探索出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生态功能特征指标的异同... 通过对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确立了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探索出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生态功能特征指标的异同,按照气候与地貌特征的一致性,对重庆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具体化分为:4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3个三级区。这对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农业生产布局及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生态安全评价 监测预警 理论与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安全预警TOPSIS评价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0
14
作者 楼文高 王广雷 冯国珍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66-74,共9页
文章应用信息熵法确定影响旅游安全3大方面10个因素(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对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提出有效改善旅游安全的措施和建议;再应用同时考虑逼近最优理想解和远离最劣非理想解的TOPSIS方法进行旅游安全评价和预... 文章应用信息熵法确定影响旅游安全3大方面10个因素(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对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提出有效改善旅游安全的措施和建议;再应用同时考虑逼近最优理想解和远离最劣非理想解的TOPSIS方法进行旅游安全评价和预警研究,不仅能对旅游地的安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还能进行安全程度的排序分析。两个实例样本数据的研究表明:文章方法的评价结果可靠、有效,既验证了已有的研究样本,还能正确识别新样本,同时给出了不同旅游安全等级的模型值区间,应用简捷,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旅游安全 预警 TOPSIS方法 评价 神经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设备物联网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剑 张劲 +3 位作者 王灿 李旭东 黄达利 薛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81-3887,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变电设备监测装置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计算负荷分配不均及不具备故障初步诊断功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变电设备智能监测传感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变电设备物联网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设计方案,该装置具有分布式计... 为了解决传统变电设备监测装置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计算负荷分配不均及不具备故障初步诊断功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变电设备智能监测传感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变电设备物联网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设计方案,该装置具有分布式计算、故障诊断与预警的功能。结果表明,分布式计算能够提高计算效率,减小设备投资浪费,其计算时间与传统并行计算方法相比减少了15.4%,智能电子设备配置费用与传统配置方案相比减少了14.3%;故障诊断与预警能够有效判断故障,并将可能存在故障的设备监测数据上传给中心站,有效避免了电力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设备 物联网 智能监测传感网络 云平台 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 分布式计算 故障诊断与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终端的机加车间生产质量信息实时管控支持系统 被引量:9
16
作者 尹超 王明远 +1 位作者 李孝斌 尹翰坤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针对传统机加产品生产质量统计效率低、无法动态监控及有效预警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可与检测设备集成、支持生产质量动态监控与预警、基于移动终端的机加车间生产质量信息实时管控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基于移动终端的车间质量动态监控... 针对传统机加产品生产质量统计效率低、无法动态监控及有效预警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可与检测设备集成、支持生产质量动态监控与预警、基于移动终端的机加车间生产质量信息实时管控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对基于移动终端的车间质量动态监控与预警实现技术框架、移动终端软硬件架构及与检测设备的集成技术、基于移动终端的多点实时智能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实现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重庆市某制造企业,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终端 生产质量 动态监控 预警 ELMAN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开采岩层变形混沌时序重构与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志祥 刘超 +1 位作者 刘强 岳严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30-1534,共5页
对海底金矿床开采过程中不同高度岩层位移进行了监测,对岩层变形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用混沌理论揭示了不同高度岩层位移在相空间中的相点距离演变规律。用神经网络建立了岩层变形相空间相点距离演化预测模型,预测了新立矿区海底开采岩... 对海底金矿床开采过程中不同高度岩层位移进行了监测,对岩层变形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用混沌理论揭示了不同高度岩层位移在相空间中的相点距离演变规律。用神经网络建立了岩层变形相空间相点距离演化预测模型,预测了新立矿区海底开采岩层变形,并建立了海底开采岩层变形安全预警系统。采用梯度下降法与混沌优化方法相结合方法训练神经网络,使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快速训练的同时,避免陷入局部极小,同时提高了模型计算精度。研究表明,岩层变形表现出混沌特征,对其相空间重构后,岩层变形的细微变化特征被放大,其内在规律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建立海下开采安全预警系统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位移监测 混沌 神经网络 安全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支撑平台构建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迪 嵇晓燕 +4 位作者 宫正宇 孙宗光 李文攀 刘允 罗毅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2,共5页
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支撑平台以实现水环境数据信息化、支撑多元化、管理智能化为目标,集成水环境多元数据采集传输、融合共享及动态表征技术,突破高原湖泊流域多目标复杂环境综合管理决策控制技术,构建"数据中心-业务系统... 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支撑平台以实现水环境数据信息化、支撑多元化、管理智能化为目标,集成水环境多元数据采集传输、融合共享及动态表征技术,突破高原湖泊流域多目标复杂环境综合管理决策控制技术,构建"数据中心-业务系统-信息发布"为主线的综合管理平台,其以水环境数据中心为支撑,以水环境信息系统与水环境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以水环境信息发布系统为共享交换媒介,为流域管理提供监控预警、总量控制、预测预报、项目评估及应急决策等技术服务,有效支撑滇池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平台 数据中心 监控预警 总量控制 预测预报 项目评估 应急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尾矿库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构建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磊 苗放 王梦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6-152,共7页
为监测区域内多座尾矿库的安全隐患点,且对区域尾矿库溃坝灾害事故预警,提出一个基于三维GIS的尾矿库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方案。该方案基于空间信息网络访问模式,采用3S技术和分布式网络数据组织服务搭建监测预警系统,并以监测预警系统为... 为监测区域内多座尾矿库的安全隐患点,且对区域尾矿库溃坝灾害事故预警,提出一个基于三维GIS的尾矿库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方案。该方案基于空间信息网络访问模式,采用3S技术和分布式网络数据组织服务搭建监测预警系统,并以监测预警系统为核心设计县、乡、矿区管理中心、村级群策群防联动机制支撑的安全监测预警平台。结果表明:技术方案可行,系统实现了管辖区域的多座尾矿库内监测点高效统一监测以及位移、浸润、库水位和水情异常的预警。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响应时间小于5 s,预警误报率不大于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 分布式网络 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九节鞭” 被引量:61
20
作者 武强 刘宏磊 +3 位作者 赵海卿 张萌 刘守强 曾一凡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2,共13页
矿山环境研究是建设"美丽中国",促使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具体行动之一。矿产资源开发曾经以牺牲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造成了难以弥补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出现。... 矿山环境研究是建设"美丽中国",促使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具体行动之一。矿产资源开发曾经以牺牲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造成了难以弥补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出现。目前我国正在面临突出的矿山环境问题,而矿山环境修复治理进度却相对缓慢。为科学解决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诱发的众多矿山环境问题,采用系统工程思路,运用"九节鞭"手段,围绕矿山环境问题梳理、调查、评价与预测、修复治理技术与模式、矿山土地适宜性评价、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研发、法规标准和矿山环境管理等9个方面探讨了逐步攻克和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的出路。提出了矿山环境问题的分类方案和各类型的效应特征;为规范矿山环境的调查和矿山环境数据采集,制定了矿山环境的现场原位调查技术方法和标准;为把握矿山环境现状和预判未来演化发展趋势,提出了矿山环境现状评价和针对不同开发方案其环境演化趋势预测的方法与模型;针对矿山环境的系统属性,开展了环境问题、修复治理目标、修复治理技术及修复治理模式等研究,建立了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体系;从修复矿山土地资源和矿山土地资源再利用的角度,构建了修复治理后的矿山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以监测矿山环境、分析变化趋势以及预警突发事件为目的,开发了矿山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为直观展示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成果、共享修复治理中的经验和教训,研发了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矿山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整理了矿山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矿山环境法规标准体系特征;阐述了政府和企业在矿山环境管理中的职责。最后,从消除矿山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发闭坑矿山正效应资源并服务矿业城市经济建设与转型、深部开采矿山环境问题防治理论与方法、地下矿山生态环境、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公共安全防治理论与技术装备研发、矿山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与人工智能等角度,展望了矿山环境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与调查 评价预测与修复治理模式 监测预警与信息系统 法规标准与管理 “九节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