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SBAS-InSAR和改进切线角曲线的滑坡易发性时空更新 |
倪顺程
张锦瑞
张鑫
李先乐
汪洋
杨亮
|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基于SBAS-InSAR与LSTM技术的高寒矿区排土场边坡形变监测研究 |
吴志杰
刘昌义
胡夏嵩
唐彬元
李帅飞
邓太国
梁晓娜
雷浩川
|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中老铁路沿线地表形变空间分布研究--以景洪段为例 |
靳婷婷
喜文飞
钱堂慧
郭峻杞
洪文玉
丁子天
桂富羽
|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SBAS-InSAR技术融合CNN-LSTM模型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与预测 |
师芸
折夏雨
张雨欣
王凯
张琨
吴睿
|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
5
|
基于SBAS-InSAR的库区活动滑坡变形特征与库水位变化响应关系:以四川省黑水县毛尔盖水电站为例 |
张攀
李为乐
陆会燕
周胜森
李维敏
许善淼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6
|
基于SBAS-InSAR和BPNN的铀尾矿坝形变智能监测与预测 |
周怡
彭国文
黄召
阳鹏飞
刘丹丹
陈小丽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7
|
基于SBAS InSAR技术的叙古高速沿线滑坡识别与监测 |
杨辰
金源
邓飞
史绪国
|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8
|
涉采煤沉陷区风电场地SBAS In SAR监测与沉降风险评价研究 |
董建军
郭雅雯
张莹
|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多源遥感联合的滑坡形变反演 |
刘艺
郝利娜
王春林
沈智业
武德宏
刘晰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外送线路穿越矿权区域地表形变监测与安全稳定性评价 |
董建军
冯晓硕
张莹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基于ARIMA-DBO-LSTM组合模型的矿区地表沉降预测:以贵州省开阳县洋水矿区为例 |
文林海
刘萍
黄鑫康
高方玲
刘贞智
李正龙
王春华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InSAR监测数据的地表沉陷深度学习预测模型研究 |
李刚
支梦辉
李斌
杨帆
彭志伟
李东亮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输电线路杆塔边坡稳定性分析 |
刘明
郭金根
朱文卫
董晗拓
|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内蒙古高家梁煤矿采空地面塌陷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薛鑫磊
崔建廷
王兆峰
李光柱
王志乾
郝海伟
范军富
籍进柱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高海拔排土场边坡安全稳定性SBAS-InSAR监测 |
董建军
梅媛
李昕
刘士乙
闫斌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8
|
|
|
16
|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木场古滑坡变形特征分析 |
张钟远
徐世光
邓明国
曾营
李超
晁江琴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3 |
16
|
|
|
17
|
基于SBAS-InSAR的合肥市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
陈厉丽
熊立
刘建敏
陈义华
李振生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
18
|
采空区地表变电站场地稳定性SBAS-InSAR监测研究 |
董建军
李昕
吴豫
漫红伟
刘士乙
|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
19
|
基于SBAS-InSAR的延安新区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
张宏雪
曾润强
孙萍萍
张毅
赵富萌
杨云鹏
李媛茜
赵淑芬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
20
|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巨野煤田沉降监测 |
Irfan Ahmed Soomro
范宇宾
郭唯娜
柯长青
|
《高技术通讯》
CAS
|
202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