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断面小净距矩形顶管法地铁车站施工风险控制研究——以广州地铁海傍站为例
1
作者 吴森阳 陈相 +1 位作者 陈棚 曾瑀韩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91,共10页
为保障某城市地铁在富水软弱地层地质条件下近距离下穿高压油管、高压天然气管线以及左、右线密贴的施工安全,对复杂环境下大断面小净距矩形顶管法地铁车站施工风险控制进行研究。介绍超前加固措施、顶管施工参数、密贴施工方法等风险... 为保障某城市地铁在富水软弱地层地质条件下近距离下穿高压油管、高压天然气管线以及左、右线密贴的施工安全,对复杂环境下大断面小净距矩形顶管法地铁车站施工风险控制进行研究。介绍超前加固措施、顶管施工参数、密贴施工方法等风险控制措施,选用开挖达95%的“中心大刀盘+两边矩形刀盘式”泥水平衡矩形顶管机;采用顶管井端头地面加固、接收井端头水平加固、顶管段内设置联通通道预留加固孔等一系列加固措施,使顶管总推力、刀盘转矩、泥水舱压力、顶进速度等主要参数实际值严格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通过顶管姿态控制技术、加强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加强管节纵向刚度措施确保密贴施工。监测数据分析表明:1)左右线掘进期间,地表沉降为-7.20~0.76 mm,管线沉降为-5.49~3.51 mm;2)右线密贴施工,地表沉降为-3.64~3.61 mm,管线沉降为-1.45~2.9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大断面小净距矩形顶管法 施工风险控制 数值模拟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曲率半径顶管施工对现状道路的沉降控制
2
作者 赵未寒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5年第2期76-79,共4页
以往对小曲率半径顶管的研究缺乏对周边环境扰动的探讨,包含顶管顶进施工参数与土体、管线、建构筑物变形的关系,环境扰动控制措施与效果分析等方面。针对该不足之处,文章基于上海某电力电缆隧道工程,研究了小曲率半径顶管施工对现状道... 以往对小曲率半径顶管的研究缺乏对周边环境扰动的探讨,包含顶管顶进施工参数与土体、管线、建构筑物变形的关系,环境扰动控制措施与效果分析等方面。针对该不足之处,文章基于上海某电力电缆隧道工程,研究了小曲率半径顶管施工对现状道路的沉降控制措施,包括顶力及摩阻力控制、短管节及加厚木衬垫的使用、顶进轴线控制、洞口止水设置和顶管止退布置。监测结果表明,始发洞口由于顶管带土原因导致局部沉降,顶进过程中超挖及注土填充比较均衡,形成路面隆起10~15 mm。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顶管泥浆的质量,并在进出洞口设置有效止浆措施,做好洞口填充注土;采用短管节及厚木衬垫;主动止退与管道内注土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研究为日后小曲率半径顶管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小曲率半径 沉降控制 曲线顶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场段设计与综合应用——以南宁地铁5号线那洪车辆基地为例
3
作者 郑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88,共6页
地铁场段作为城市大宗用地、大宗能源消耗的大户,其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探究场段响应并实施双碳政策的技术路径,进一步厘清双碳战略下场段可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及效果,以南宁地铁5号线那洪车辆基地为例... 地铁场段作为城市大宗用地、大宗能源消耗的大户,其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探究场段响应并实施双碳政策的技术路径,进一步厘清双碳战略下场段可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及效果,以南宁地铁5号线那洪车辆基地为例,以区域规划诉求、环境融合、智慧智能发展为导向,采取统筹规划、提前策划等手段,全过程采用双碳设计解决措施实现场段低碳节能。通过分析场段,可采取绿色生态体系建立、节能减排设计、智能化设计3个方面实现场段低碳节能。运营实践后表明,实施系列化双碳解决措施后,场段在节水、节电、节省人工方面效果显著,减少折合碳排放约23%,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低碳节能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车辆段 1+N生态体系 节能减排 装配式综合管廊 智能运维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铁路5G-R和GSM-R系统的SPN承载方案研究与试验
4
作者 吴军 胡锴 +4 位作者 李恒友 刘清涛 王芳 李春铎 滕蕾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8,共10页
基于铁路5G-R、GSM-R系统业务场景和全球商用部署的SPN创新承载技术,面向铁路5G-R系统特殊应用,建立小颗粒硬管道业务模型和L3VPN到边缘的分组业务模型,提出采用SPN双平面组网并综合承载现网GSM-R业务的E1CBROver小颗粒硬管道方案。SPN... 基于铁路5G-R、GSM-R系统业务场景和全球商用部署的SPN创新承载技术,面向铁路5G-R系统特殊应用,建立小颗粒硬管道业务模型和L3VPN到边缘的分组业务模型,提出采用SPN双平面组网并综合承载现网GSM-R业务的E1CBROver小颗粒硬管道方案。SPN综合承载方案满足5G-R、GSM-R系统铁路行车控制类业务高可靠、高安全的硬隔离承载需求,以及5G-R系统大带宽视频数据业务灵活调度、智能运维的演进需求。提出的方案已完成基于SPN的5G-R、GSM-R基站和核心网端到端功能及可靠性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指标优于标准要求,证明面向铁路5G-R、GSM-R系统的SPN综合承载方案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R GSM-R SPN 小颗粒硬管道 承载方案 双平面组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跨径小净距隧道管棚超前支护机理与变形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光友 肖鹏帅 +2 位作者 李明珠 李文杰 梁斌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以新疆乌尉高速公路上新光隧道工程为依托,对不同跨径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超前支护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有无管棚超前支护两种工况下隧道模型,分析不同开挖阶段管棚弯矩的分布规律以及两种工况下隧道拱顶沉... 以新疆乌尉高速公路上新光隧道工程为依托,对不同跨径软弱围岩小净距隧道超前支护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有无管棚超前支护两种工况下隧道模型,分析不同开挖阶段管棚弯矩的分布规律以及两种工况下隧道拱顶沉降、初期支护应力及围岩塑性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处管棚受力较大,支护稳定后受力较小且较为均匀;管棚超前支护工况下累计拱顶沉降左洞为2.83 mm、右洞为6.74 mm,相较无超前支护,左、右洞拱顶沉降分别减少了34.64%和32.26%;布设管棚后衬砌最大主应力降低14.13%,围岩最大塑性应变减少了28.48%。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措施进行洞口段开挖能提高围岩稳定性,控制围岩变形,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跨径小净距隧道 管棚超前支护 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三车道矩形顶管隧道施工扰动实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森林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依托嘉兴环线下穿南湖大道的1.2 m超小净距三车道特大断面类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对实施过程中的管节内力、土压力、顶推力、竖向姿态及其引起的地表沉降等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线矩形顶管在后实施隧道掘进过程中管节内力... 依托嘉兴环线下穿南湖大道的1.2 m超小净距三车道特大断面类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对实施过程中的管节内力、土压力、顶推力、竖向姿态及其引起的地表沉降等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线矩形顶管在后实施隧道掘进过程中管节内力受姿态调整和润滑泥浆作用有所波动,临近隧道施工时前序管节内力存在削弱、增强再恢复的变化过程,最大钢筋应力约增加30%;与常规单线矩形顶管相比,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呈现出较为扁平的peck沉降曲线特性,且最大沉降集中在始发井侧,随顶进距离增加呈现一定拖拽影响;南北线沉降差异主要因素为掘进竖向姿态控制,顶推力并未因小净距而出现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 矩形顶管 扰动实测 管节 竖向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倾角对Ω形弯曲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王卓 潘宇晖 +2 位作者 赵锐 年永乐 程文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14-2321,共8页
为研究小倾角对Ω形槽道弯曲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搭建了热管传热性能实验台,基于实验对不同小倾角下热管的温度分布、总热阻、当量导热系数和最大输入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输入功率下,倾角为0°和倾角为负的热管壁温均匀... 为研究小倾角对Ω形槽道弯曲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搭建了热管传热性能实验台,基于实验对不同小倾角下热管的温度分布、总热阻、当量导热系数和最大输入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输入功率下,倾角为0°和倾角为负的热管壁温均匀性优于倾角为正的热管;倾角为正的热管总热阻最大,倾角为0°和倾角为负的热管总热阻相近;热管倾角为0°时的最大输入功率最高。热管安装和应用中易出现重力倾角偏差,研究结果表明,较小倾角会对Ω形槽道弯曲热管的传热性能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传热 小倾角 热阻 当量导热系数 最大输入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管幕工法修建地铁车站地层变形特性及参数优化
8
作者 邱建 赵文 +1 位作者 路博 孙旭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5-1655,共11页
针对传统管幕工法承载力低及施工工序复杂等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幕工法—小直径管幕顶板工法,并应用于沈阳地铁和平南大街站工程.首先,参照实际工程构建了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特性进行研究;然后,阐明了管幕参数对... 针对传统管幕工法承载力低及施工工序复杂等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管幕工法—小直径管幕顶板工法,并应用于沈阳地铁和平南大街站工程.首先,参照实际工程构建了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对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特性进行研究;然后,阐明了管幕参数对车站施工结束后跨中最大地表沉降、管幕施工造成的地层扰动、管幕刚度以及造价4个指标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模糊数学理论优化了管幕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小直径管幕顶板工法修建地铁车站时,拆除导洞壁施作顶板阶段是施工过程中控制地层变形的关键阶段,影响上述4个指标的最关键参数为钢管直径,优化后的最佳参数组合:钢管直径为400 mm、钢管间距为800 mm、钢管壁厚为10 mm、管内混凝土为C40、钢管采用Q390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直径管幕工法 变形特性 参数优化 地铁车站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直径导管焊缝X射线柔性检测技术与应用
9
作者 黄欣磊 雷征 +4 位作者 赵本勇 马涛 王永红 刘国增 闫明巍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2,共8页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小直径导管空间异形结构特点,自主研制了导管焊缝柔性检测系统,攻克了复杂结构导管的视觉识别难题,实现了不少于500种发动机导管的自动化检测应用,解决了导管产品长期以来存在的透照布置困难的问题。检测系统可通过...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小直径导管空间异形结构特点,自主研制了导管焊缝柔性检测系统,攻克了复杂结构导管的视觉识别难题,实现了不少于500种发动机导管的自动化检测应用,解决了导管产品长期以来存在的透照布置困难的问题。检测系统可通过视觉信号通信对各类导管产品进行自动识别、标定及坐标转换,并可根据不同导管的特征及规格自适应切换抓取夹具和检测参数,结合机器人运动路径规划与透照姿态编程控制,使检测一致性达到100%。利用检测系统对导管焊缝开展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工艺研究,获得了良好的图像分辨率与检测灵敏度,图像质量优于标准要求。与X射线胶片照相方法相比,检测系统的应用使单根导管检测时间缩短至90 s,人员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检测效率提升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直径导管 焊缝 X射线 自动化检测 数字成像 火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套管回接治理套损工艺的革新与应用
10
作者 章建勋 陆爱华 +3 位作者 刘毅石 徐良辰 再米热·艾买江 闫昕瑜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塔里木油田HD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套损逐渐呈现出多点长井段特征,传统挤堵工艺经实际作业验证已不适于多点长井段套损井的治理。为解决上述问题,从井筒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回接非常规套管套损治理工艺,并在HDA井成功应用,该次作业首次... 塔里木油田HD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套损逐渐呈现出多点长井段特征,传统挤堵工艺经实际作业验证已不适于多点长井段套损井的治理。为解决上述问题,从井筒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回接非常规套管套损治理工艺,并在HDA井成功应用,该次作业首次采用在7寸套管内回接5-1/2寸无接箍套管至井口,并成功实施小间隙两层套管间固井,探索出多点长井段套损治理新工艺。后续已累计回接4口套损井,治理后堵水增油效果显著,累计增油超2 00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损治理 套管回接 非常规套管 小间隙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装置小接管隐患分析及检测与管理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宫庆想 刘小辉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由于石化装置小接管结构独特,服役环境恶劣,在其设计制造、焊接安装、检验检测和运行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与设备及管道本体相比,小接管更容易发生腐蚀破坏,形成安全隐患,小接管已经成为石化装置腐蚀和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分... 由于石化装置小接管结构独特,服役环境恶劣,在其设计制造、焊接安装、检验检测和运行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与设备及管道本体相比,小接管更容易发生腐蚀破坏,形成安全隐患,小接管已经成为石化装置腐蚀和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分析了石化装置小接管的结构特点和服役环境,从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四个方面对常见的小接管隐患问题的来源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具体隐患问题来源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和检测措施,从而减少了事故隐患,保障了石化装置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接管 隐患 角焊缝 腐蚀检测 石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蚀对小径管承压能力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季建行 李强 +1 位作者 王涛 王俊强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为保障小径管安全运行,明确缺陷对小径管承压能力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含常见腐蚀缺陷的小径管进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小径管承压能力随腐蚀深度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随腐蚀长度增加呈指数型下降。腐蚀宽度对小径管承压能力的影响受... 为保障小径管安全运行,明确缺陷对小径管承压能力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含常见腐蚀缺陷的小径管进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小径管承压能力随腐蚀深度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随腐蚀长度增加呈指数型下降。腐蚀宽度对小径管承压能力的影响受腐蚀长度及腐蚀深度的影响,对于腐蚀深度大的短腐蚀缺陷,小径管承压能力随腐蚀宽度增加呈线性或指数型下降;当腐蚀长度≥■时,小径管承压能力几乎不受腐蚀宽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径管 腐蚀缺陷 承压能力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管径管道弯头缺陷漏磁信号量化方法
13
作者 夏子龙 张颖 +1 位作者 何战友 赵鹏程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39-43,I0003,共6页
漏磁内检测器通过小管径弯头部位时提离值发生改变,检测的缺陷漏磁信号与直管有较大差异性,传统量化方法的适用性有待研究。通过建立弯头及直管的三维漏磁仿真模型,获取三轴缺陷漏磁信号,并提取其中的多模态特征参数以构建样本库,再将... 漏磁内检测器通过小管径弯头部位时提离值发生改变,检测的缺陷漏磁信号与直管有较大差异性,传统量化方法的适用性有待研究。通过建立弯头及直管的三维漏磁仿真模型,获取三轴缺陷漏磁信号,并提取其中的多模态特征参数以构建样本库,再将特征样本作为输入融合粒子群优化的动态神经网络,分别构建弯头和直管量化模型,以建立漏磁信号与缺陷尺寸的三维映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本量化方法对弯头缺陷长度、深度和宽度的量化准确率分别达到94.2%、94.4%和95.0%,结果优于BP神经网络,可为小管径弯头缺陷量化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管径弯头 缺陷量化 漏磁检测 粒子群优化 神经网络模型 多模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污水管道倒虹过河设计施工要点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婧馨 《中国市政工程》 2024年第4期133-136,161,共5页
污水管网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需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实施及运行。文章针对小口径污水管道倒虹穿越河道的施工工艺及后期清淤养护问题,结合上海市某道路工程实例,探讨小口径污水管道倒虹穿越河道的设计施工要点。主要研究小口径污水... 污水管网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需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实施及运行。文章针对小口径污水管道倒虹穿越河道的施工工艺及后期清淤养护问题,结合上海市某道路工程实例,探讨小口径污水管道倒虹穿越河道的设计施工要点。主要研究小口径污水倒虹管施工工艺,详细介绍了微型顶管法的技术要点和施工流程。此外,对长距离且空间受限、清淤养护不便的污水倒虹管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采用人工格栅的解决方案。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 倒虹管 施工工艺 微型顶管法 清淤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孔扩张理论的顶管施工扰动分析应用
15
作者 赵宁 莫品强 王博 《中国市政工程》 2024年第2期121-127,152,153,共9页
针对顶管穿越施工扰动影响问题,依托某污水处理厂顶管下穿箱涵工程,基于岩土介质小孔扩张理论采用MATLAB平台对顶管-土-箱涵相互作用进行编译计算,考虑不同开挖面支撑力和不同顶管埋深,分析顶管施工引起的既有箱涵结构受力和位移变化。... 针对顶管穿越施工扰动影响问题,依托某污水处理厂顶管下穿箱涵工程,基于岩土介质小孔扩张理论采用MATLAB平台对顶管-土-箱涵相互作用进行编译计算,考虑不同开挖面支撑力和不同顶管埋深,分析顶管施工引起的既有箱涵结构受力和位移变化。结果表明:顶管施工导致的箱涵附加竖向位移及弯矩沿顶管轴线左右对称,箱涵附加应力以顶管轴线为中心向两侧递减;随着顶管埋深和开挖面支撑力的增加,既有箱涵的最大位移、应力以及弯矩逐渐变小。根据顶管埋深,选择合适的开挖面支撑力,可有效降低顶管施工对既有箱涵的施工扰动。同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验证顶管穿越地层及构筑物变形的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规律的一致性,拓宽小孔扩张理论在顶管工程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施工 既有箱涵 小孔扩张理论 施工扰动 开挖面支撑力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上覆交通荷载引起的既有地下管廊结构变形响应
16
作者 马鹏飞 李东彪 陈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7,共17页
为探究受地表交通荷载微扰动营运综合管廊土建结构位移变形的数量级及其发展变化和规律,以宿迁城市某路网工程软土地下管廊子项目为依托,通过正分析工具Abaqus建立路面(含变化的地面车辆负荷)-地层-管廊-管周物体(如注浆体、回填土、管... 为探究受地表交通荷载微扰动营运综合管廊土建结构位移变形的数量级及其发展变化和规律,以宿迁城市某路网工程软土地下管廊子项目为依托,通过正分析工具Abaqus建立路面(含变化的地面车辆负荷)-地层-管廊-管周物体(如注浆体、回填土、管廊底部垫层)精细化二维有限元模型,针对不同车辆速度v、横向作用位置x和排布对称性τ等条件下的人工机动车车辆激振力对管廊结构本体的变形规律影响作计算模拟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辆荷载对称分布在道路左、右线(τ为2)时,位于道路中央绿化隔离带正下方的管廊主体结构可产生几毫米的竖直振荡,而出现的结构水平动位移峰值则仅以数十微米计,二者远不属于一个量级;当车辆单线运行(τ为1),即仅在管廊的一侧上方施加车行动载时,管廊沿横向上表现出非一致性沉降变形,造成管廊结构整体向车辆侧发生偏转,且随车载施加区域距管廊结构顶板梁跨中截面距离x的增加,管廊两侧差异位移量变化特征为先增后减小,另外,车载能够引发结构体约1 mm的水平位移;一般地,实际道路无论是单向通车或是双向通车,增加车速v会使管廊结构浅表典型测点或其附近区域的最大垂直位移增大;各特征变量对廊体结构变形性态的影响程度排序为v<x<τ.本文工作在仿真模拟中生产了大量综合管廊变形历史经验数据,可为后期进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结构 动态位移响应 数值仿真模拟 地面交通荷载 微扰动 标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直径钢管桩Q-s曲线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17
作者 郭琦 仲伟秋 +2 位作者 申永康 卜延渭 曹聪 《科技通报》 2024年第9期18-22,28,共6页
目前小直径钢管桩在工程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为确定小直径钢管桩竖向承载力,通常需要采用静力荷载试验获取其荷载-沉降曲线作为其判断依据,然而原位试验不仅过程复杂,而且耗时较长,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利用理论模型推... 目前小直径钢管桩在工程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为确定小直径钢管桩竖向承载力,通常需要采用静力荷载试验获取其荷载-沉降曲线作为其判断依据,然而原位试验不仅过程复杂,而且耗时较长,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利用理论模型推导获得小直径钢管桩的Q-s曲线,不仅可以省去现场试验的必要性,而且能提高设计和施工的效率。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在桩土接触面单元的建立过程中参考了无厚度Goodman界面单元法,理论推导小直径钢管桩的Q-s曲线,并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证明了该理论方法的适用性,并分析了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鉴于较小的沉降对小直径钢管桩承载力的影响较小,因此工程实践中可以通过理论方法获取Q-s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直径钢管桩 Q-S曲线 静载荷试验 刚度矩阵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源分体式热管-热泵供暖系统在煤矿井口防冻中的特性研究
18
作者 任贵阳 鲍玲玲 +1 位作者 吕向阳 赵耀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93-98,共6页
为提高空气源热泵的性能,同时更好地满足煤矿井口防冻特殊工艺要求,将空气源热泵与热管技术相耦合,使用小压比热泵机组搭建了空气源分体式热管-热泵供暖系统实验平台。该耦合系统中蒸发器和冷凝器两端均采用相变传热的方式,并对其进行... 为提高空气源热泵的性能,同时更好地满足煤矿井口防冻特殊工艺要求,将空气源热泵与热管技术相耦合,使用小压比热泵机组搭建了空气源分体式热管-热泵供暖系统实验平台。该耦合系统中蒸发器和冷凝器两端均采用相变传热的方式,并对其进行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耦合供暖系统即使在0℃左右的室外条件下,耦合机组的系统制热性能仍可达到4.5以上,远远优于传统空气源热泵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体式热管 小压比热泵机组 相变传热 新型供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头弱化的小直径竖井地下连续墙和钢管桩围护力学性态对比分析
19
作者 周泉吉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2期1935-1940,共6页
城市更新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直径15 m左右、挖深25 m以上的小直径超深竖井工程不断涌现。建筑基坑设计一般采用平面弹性抗力分析,未考虑空间效应而导致方案偏保守;采用三维m值法或三维有限元法时,若不考虑围护墙环向刚度弱化则... 城市更新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直径15 m左右、挖深25 m以上的小直径超深竖井工程不断涌现。建筑基坑设计一般采用平面弹性抗力分析,未考虑空间效应而导致方案偏保守;采用三维m值法或三维有限元法时,若不考虑围护墙环向刚度弱化则变形也远低于实测。结合实际工程采用三维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参考已有研究给出的地下连续墙接头单元压缩试验数据,首先对比分析地下连续墙是否考虑接头弱化2种情况,结果表明型钢接头按双面5 mm夹泥考虑接头弱化与实测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1.2、1.0、0.8 m三种地下连续墙方案,随地下连续墙厚度降低墙身侧移依次递增约20%,而最大弯矩依次递减约25%,并验证0.8 m厚地下连续墙也能满足设计要求;针对中心城区复杂施工环境提出了基于钢管桩的竖井绿色围护方案,分析表明Ф900 mm、1.3 m间距的钢管桩圆形围护与1.0 m厚圆形地下连续墙围护的力学性态较为接近,满足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直径超深竖井 接头弱化 地下连续墙围护 钢管桩围护 力学性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硬地层旋挖施工小直径砂桩近距离隔振应用
20
作者 秦玉楠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6期1962-1965,共4页
坚硬地层旋挖钻机成孔施工振动较为强烈,易对周围地下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当旋挖成孔距离受保护地下结构较近时,隔振需求愈发强烈。利用济南地铁燕山立交桥东站基坑支护工程,通过现场试验、数值模拟与工程监测等方法,研究了旋挖... 坚硬地层旋挖钻机成孔施工振动较为强烈,易对周围地下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当旋挖成孔距离受保护地下结构较近时,隔振需求愈发强烈。利用济南地铁燕山立交桥东站基坑支护工程,通过现场试验、数值模拟与工程监测等方法,研究了旋挖施工小直径砂桩近距离隔振效果。结果表明:旋挖振动产生的竖向加速度高于水平方向,而竖向加速度衰减速率更大;采用小直径砂桩隔振后不同深度加速度削弱幅度为38%~65%;旋挖施工引起的邻近地下管沟侧壁影响明显,且竖向振动速度为横向的4.6~5.1倍,采用小直径砂桩隔振可使地下结构振动速度减小40%以上。由此可见,小直径砂桩隔振有效降低了旋挖成孔振动对近距离地下管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地层 旋挖施工 地下管沟 小直径砂桩 近距离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