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埕岛-桩海地区断陷湖盆不同触发机制深水重力流成因扇体沉积特征及其差异
1
作者 袁静 赵广昊 +5 位作者 景安语 宋璠 孙超 高灏 刘晓林 谢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岩心精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录井、测井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和古地貌解释成果,以渤海湾盆地埕岛-桩海地区东营组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断陷湖盆中分别由洪水触发的湖底扇和由浅水沉积物滑动滑塌触发的滑塌扇这两种深水重力流沉积扇体的流体... 基于岩心精细观察和描述,结合录井、测井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和古地貌解释成果,以渤海湾盆地埕岛-桩海地区东营组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断陷湖盆中分别由洪水触发的湖底扇和由浅水沉积物滑动滑塌触发的滑塌扇这两种深水重力流沉积扇体的流体演化和沉积特征,并建立其沉积模式,对比两者在发育背景、流体类型、岩相类型和砂体展布型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湖底扇通常经历碎屑流和异重流两个演化阶段,以反-正复合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为典型沉积特征,主要发育块状砂岩、CU-FU序砂岩、FU序砂岩相和CU序砂岩相4种岩相类型,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滑塌扇经历浅水砂体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3个阶段,以滑动剪切面、滑塌变形构造、块状层理和粒序层理为主要沉积构造,发育块状砂岩、CU序砂岩和FU序砂岩3种岩相类型,可划分为近端和远端亚相。湖底扇平面上呈规模较大的舌状或朵叶状分布,砂体顺物源方向连续性较好,厚度和砂地比均大于滑塌扇,外扇亚相是其有利砂体发育区;滑塌扇平面上呈透镜状和舌状展布,个体小,数量多,砂体连续性较差,其近端亚相物性好于湖底扇中扇和外扇亚相,为有利砂体的发育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型重力流 湖底扇 滑塌型重力流 滑塌扇 沉积特征 差异性 有利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北次凹小型断陷湖盆断陷期重力流沉积演化特征
2
作者 南金浩 沙宗伦 +4 位作者 李跃 孔凡顺 刘少然 侯思宇 于东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7,共12页
小型断陷湖盆具有源储距离小、储层发育等有利成藏因素,乌北次凹为典型的小型断陷湖盆,断陷期发育铜钵庙组和南屯组地层,成藏砂体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岩心、地震、测井特征识别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等多种沉积类型基础上,以构... 小型断陷湖盆具有源储距离小、储层发育等有利成藏因素,乌北次凹为典型的小型断陷湖盆,断陷期发育铜钵庙组和南屯组地层,成藏砂体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岩心、地震、测井特征识别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等多种沉积类型基础上,以构造-沉积学为指导重建乌北次凹断陷期重力流的构造—沉积演化。结果表明:受断陷期强构造运动影响,乌北次凹湖盆面积不断扩张,东西物源扇体交互、满盆含砂逐渐过渡为陆源扇体局限分布在湖盆周围的沉积格局;重力流沉积也由铜钵庙时期仅湖盆中心发育,逐渐过渡为南屯组大面积展布的特征;洼槽中心铜钵庙组顶部和广泛发育的南屯组的湖底扇沉积成为该区主要的油气储层;精细的沉积特征分析认为不同时期湖底扇分别为滑塌重力流和异重流2种类型,其有利目标分别为南屯组时期浊积扇体浊积水道和铜钵庙组湖底扇前端浊流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海拉尔盆地 乌北次凹 沉积充填 滑塌型深水重力流 洪水型深水重力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泥型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分析
3
作者 吕文睿 曹树春 +2 位作者 卜范青 管红 肖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西非盆地南部Z油田储层薄、砂地比低,属于富泥型深水重力流沉积。针对Z油田存在沉积相变快,内部水道及朵叶刻画难度大、演化规律复杂的问题,基于岩芯、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相及地震平面属性,结合生产动态,刻画Z油田沉积相类型、构型边界... 西非盆地南部Z油田储层薄、砂地比低,属于富泥型深水重力流沉积。针对Z油田存在沉积相变快,内部水道及朵叶刻画难度大、演化规律复杂的问题,基于岩芯、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相及地震平面属性,结合生产动态,刻画Z油田沉积相类型、构型边界及沉积展布特征,并总结沉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主水道、天然堤、主朵叶、朵叶侧缘、远洋泥和滑塌沉积微相。2)通过地震轴强弱变化、地震振幅属性、RGB分频融合属性刻画水道及朵叶边界。研究区发育限制性、弱限制性及非限制性水道朵叶沉积。限制性水道以垂向叠置为主,弱限制性水道以侧向叠置为主,非限制性水道化朵叶平面展布范围广。3)研究区底部发育非限制性水道朵叶复合沉积,以朵叶为主;向上过渡为限制性水道沉积,单期水道规模大;再向上过渡为弱限制性水道沉积,平面发育多期水道,单期水道规模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积 富泥型重力流 水道 朵叶 滑塌沉积 限制性 弱限制性 非限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碎屑沉积物的搬运方式:滑塌和重力流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保华 李西双 +2 位作者 赵月霞 郑彦鹏 吴金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对冲绳海槽2000多公里的实测单道地震资料(95和99航次)和沉积物柱状样(92航次)分析,认为滑塌和重力流是冲绳海槽西部陆坡(东海陆坡)碎屑沉积物向海槽搬运的重要方式;分析结果表明,西部陆坡这两种作用是广泛存在的。陆坡沉积物堆积... 通过对冲绳海槽2000多公里的实测单道地震资料(95和99航次)和沉积物柱状样(92航次)分析,认为滑塌和重力流是冲绳海槽西部陆坡(东海陆坡)碎屑沉积物向海槽搬运的重要方式;分析结果表明,西部陆坡这两种作用是广泛存在的。陆坡沉积物堆积速率、地形坡度和构造活动、地震、海啸等因素造成了陆坡南、北和中段之间的滑塌和重力流发育程度存在差异。海底滑塌和重力流这两种作用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但柱状样揭示重力流发生得更频繁。从空间分布上看,海底滑塌主要分布于上陆坡的断裂带附近,平行海槽呈带状延伸;而重力流沉积主要分布于断裂带向下一直到槽底的部位。重力流沉积主要有4种表现形式1)沉积物重力蠕动;2)浊积平原;3)透镜状浊积体;4)沿斜坡的碎屑流沉积。上述研究表明,滑塌和重力流不仅是陆架向海槽输送物质的重要方式,也对陆坡沉积结构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地震反射 海底滑塌 重力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秦雁群 万仑坤 +3 位作者 计智锋 李富恒 徐海龙 巴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0-152,共13页
全球普遍发育的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大陆边缘地层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地认识该类沉积体有助于深化深水搬运过程认识、拓展深水油气勘探领域及控制海域工程设施风险。通过国际上研究成果梳理,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指除浊流外的水下... 全球普遍发育的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大陆边缘地层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地认识该类沉积体有助于深化深水搬运过程认识、拓展深水油气勘探领域及控制海域工程设施风险。通过国际上研究成果梳理,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指除浊流外的水下重力流沉积物组合,结构上可分为头部、体部和趾部,可根据搬运过程和沉积物成因进行类型划分。其形成需具备沉积物重力流条件,变形过程符合宾汉塑性体特征,形成的沉积体规模大小不一,内部具有多种运动学指向,一般通过地震、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加以识别。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可以形成油气的盖层和储层,是深水区潜在勘探目标。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仍存在深水块体搬运过程认识需要深化和统一、不同地质背景下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形成条件研究不足、与浊流沉积物的区别、古代与现代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共性与差异性研究、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认识的统一等相关问题。指出未来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资料、多尺度特征分析,形成条件特别是触发机制深入研究,水下块体搬运机理、沉积物组成及深水重力流沉积物一体化研究,何种环境下可以形成烃源岩、储层或盖层,古代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解剖,以及侵蚀能力和地质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流变学 滑动 滑塌 碎屑流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组合特征 被引量:25
6
作者 邓秀芹 李文厚 +1 位作者 李士祥 独育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5-756,共12页
华庆地区位于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长6油层组沉积复杂,具有多物源控制、深水沉积的特征。主要沉积类型可划分为半深湖—深湖沉积、重力流沉积及深水三角洲沉积。不同流态的流体在不同阶段和位置可以相互转化、相伴出现。... 华庆地区位于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长6油层组沉积复杂,具有多物源控制、深水沉积的特征。主要沉积类型可划分为半深湖—深湖沉积、重力流沉积及深水三角洲沉积。不同流态的流体在不同阶段和位置可以相互转化、相伴出现。在湖退背景下长6发育厚层砂体,成因复杂,主要包括深水三角洲砂体、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浊积砂体等类型。其中三角洲砂体发育各种交错层理;滑塌砂体多顶底突变,发育滑动面;砂质碎屑流沉积颗粒大小混杂,含泥岩撕裂屑;浊积砂体通常为正粒序,或呈块状。从平面上分析,东北物源控制区主要为进积的三角洲砂体、滑塌砂体夹浊积砂体;西部、西南物源影响区主要为浊积砂体、滑塌和砂质碎屑流砂体;混源区和东北物源体系的前端主要为砂质碎屑流砂体、滑塌砂体和浊积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砂体 沉积中心 重力流 深水三角洲 砂质碎屑流 滑塌 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块状砂岩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3
7
作者 袁珍 李文厚 +2 位作者 范萌萌 冯娟萍 郭懿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9,共7页
近几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的石油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多口达工业油流的油井。盆地东南部紧邻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在湖退背景下全盆广泛发育长6厚层砂体,目前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依据岩心、露头观察... 近几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的石油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多口达工业油流的油井。盆地东南部紧邻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在湖退背景下全盆广泛发育长6厚层砂体,目前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依据岩心、露头观察等识别出长6沉积类型具有重力流沉积的特征,并认为盆地东南部长6沉积期广泛发育的深水块状砂岩属于受东北物源控制的进积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滑塌岩、砂质碎屑流砂体与浊积岩的组合。3类不同成因的重力流沉积的发现为盆地东南部的储层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深水砂岩 长6油层组 重力流沉积 砂质碎屑流 滑塌 浊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双台子构造带沙三段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耳闯 牛嘉玉 +6 位作者 顾家裕 衣丽萍 李国平 刘海涛 李晓光 康武江 刘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8-1037,共10页
沉积相研究是油气勘探、储层质量评价、盆地构造演化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本文从双台子构造带沙三段岩芯观察和描述出发,介绍了沉积物的颜色,识别了冲刷面、递变层理、块状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等多种沉积构造,建立了砾岩相、砂岩相和泥... 沉积相研究是油气勘探、储层质量评价、盆地构造演化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本文从双台子构造带沙三段岩芯观察和描述出发,介绍了沉积物的颜色,识别了冲刷面、递变层理、块状层理、准同生变形构造等多种沉积构造,建立了砾岩相、砂岩相和泥岩相等3大类12小类的岩相组合、总结了正递变,反递变、正-反递变和非递变等4种相序。在此基础上,指出双台子构造带沙三段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为湖底扇扇中亚相和滑塌碎屑流相。根据岩芯中观察到的各种氧化色泥砾和各种准同生变形构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古气候特征,认为双台子构造带沙三段重力流沉积的成因是阵发性洪水和地震作用。构造、沉积、气候共同控制了双台子地区沙三段重力流的形成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湖底扇 滑塌 准同生变形构造 阵发性洪水 地震作用 双台子构造带 辽河西部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驱动作用--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时期主要的搬运机制 被引量:11
9
作者 耳闯 顾家裕 +2 位作者 牛嘉玉 程妮 韩少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2-320,共9页
通过对冀北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地层的实地考察,发现盆地内发育丰富的重力驱动作用沉积物。文中描述西瓜园组发育的滑动和滑塌现象,指出露头剖面中存在的挤压变形现象并非构造成因,而是由于滑动块体和滑塌块体前端的挤压应力... 通过对冀北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地层的实地考察,发现盆地内发育丰富的重力驱动作用沉积物。文中描述西瓜园组发育的滑动和滑塌现象,指出露头剖面中存在的挤压变形现象并非构造成因,而是由于滑动块体和滑塌块体前端的挤压应力环境造成的。在介绍西瓜园组重力流沉积发育环境的基础上,对露头中存在的若干重力流沉积进行了描述,并使用砂质碎屑流这一概念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成因解释。通过对滑动和滑塌(重力块体运动)和砂质碎屑流—浊流(重力流)沉积物研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研究成果,认为重力驱动作用是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时期主要的搬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平盆地 下白垩统 重力驱动作用 滑动 滑塌 砂质碎屑流 搬运机制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滑塌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巨银娟 张小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3,共7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14口井长6段约950 m长的岩心中普遍发育的滑塌变形进行详细的观察统计,在岩心标定的基础上综合薄片观察、测井、录井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以研究白豹地区长6段滑塌变形的沉积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研... 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14口井长6段约950 m长的岩心中普遍发育的滑塌变形进行详细的观察统计,在岩心标定的基础上综合薄片观察、测井、录井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以研究白豹地区长6段滑塌变形的沉积特征、类型、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研究后认为,沉积物自身的重力是发生滑塌变形的根本动力,坡折带及其以上的泥质薄弱层是滑塌沉积的必要条件。滑塌面上部地层中多见滑塌角砾岩、滑塌裂缝等大强度脆性变形,而砂岩脉(肠)、火焰构造、重荷模等塑性变形多发育在滑塌面附近的砂泥岩互层中,纯泥岩中可见滑塌褶皱。统计表明,研究区各井中长6段滑塌变形在东西方向上数量明显多于南北方向,而且东西向各井中的滑塌变形严格限定在岩性地层单元内且南北方向具有穿层特征,这说明该区滑塌沉积主要沿近南北方向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豹长6段 滑塌变形 深水重力流 滑塌沉积 重力失衡 薄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岩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操应长 张青青 +3 位作者 王艳忠 杨田 王心怿 薛秀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17,共9页
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开展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岩相和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及分布特征研究。根据泥质含量和沉积构造,划分出13种岩相类型,其... 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开展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砂体岩相和岩相组合类型划分及分布特征研究。根据泥质含量和沉积构造,划分出13种岩相类型,其中块状层理砂岩相在研究区最为发育。以泥岩、冲刷面或岩相转化面为界,划分出20种岩相组合类型,分为5大类,分别是保留原始沉积构造的岩相组合、变形构造发育的岩相组合、块状层理和碎屑发育的岩相组合、下部碎屑流和上部浊流沉积的岩相组合,以及不完整鲍马序列的岩相组合,反映重力驱动事件中的滑动、滑塌、碎屑流、碎屑流-浊流、浊流沉积作用。根据不同类型重力流的垂向组合和典型剖面岩相分布特征,认为从盆地斜坡到盆地平原,重力流呈现滑动-滑塌-碎屑流-浊流演化特征,滑塌近端主要发育滑动作用岩相组合和滑塌作用岩相组合,滑塌中部主要发育碎屑流岩相组合和碎屑流与浊流过渡转化岩相组合,滑塌远端主要发育浊流作用岩相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三中亚段 滑塌型重力流 岩相组合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符勇 李忠诚 +6 位作者 万谱 阙宜娟 王振军 吉雨 黄礼 罗静兰 鲍志东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8-208,共11页
重力流砂体是烃源岩内生储组合的重要部分,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综合利用岩心、三维地震、粒度分析、测井及录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类型、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形成及... 重力流砂体是烃源岩内生储组合的重要部分,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综合利用岩心、三维地震、粒度分析、测井及录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大安地区青一段三角洲前缘滑塌型重力流类型、识别标志、沉积特征、形成及分布控制因素和勘探开发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青一段主要发育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及浊流3种滑塌型重力流,这3种重力流在垂向上相邻或相间分布,平面上依次演化。坡折带和基准面变化对这3种重力流的形成和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及浊流分别分布于斜坡坡脚、斜坡与盆地平原。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砂质碎屑流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流体性质。基准面上升期是重力流砂体发育的有利时期,砂质碎屑流呈席状分布,发育完整的重力流沉积序列;基准面下降早期重力流砂体发育规模较小,砂质碎屑流表现出了河道的分布形态,且具有牵引流和重力流的双重流体性质。砂质碎屑流及浊流砂层厚度较薄,但因其常与湖相烃源岩伴生而形成岩性圈闭,单井产量往往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型重力流 流体性质 青山口组 上白垩统 大安地区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重力流体系沉积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学文 姜在兴 +3 位作者 汤望新 许文茂 胡晨林 贾超尘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6-389,共14页
为了统一东营凹陷重力流的分类方案,进一步完善断陷湖盆三角洲—重力流体系沉积模式,以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重力流砂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地震、测井和岩芯观察等手段,分析层序格架内三角洲—重力流砂体的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和控制... 为了统一东营凹陷重力流的分类方案,进一步完善断陷湖盆三角洲—重力流体系沉积模式,以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重力流砂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地震、测井和岩芯观察等手段,分析层序格架内三角洲—重力流砂体的沉积特征,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可划分为一个T-R层序,即发育快速湖侵和湖退两个体系域,并进一步细分为6个准层序组,分别对应6期三角洲砂体;重力流砂体在湖退体系域PS5—PS1准层序组中分布广泛,但在湖侵体系域分布局限,成因上可分为四种类型: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滑动沉积主要呈带状临近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滑塌和碎屑流沉积分布于较远的洼陷斜坡和斜坡角附近。浊流沉积呈席状分布于洼陷最远的深陷部位;高达200 m/万年的三角洲进积速率,沙三段时期明显增强的断层活动速率,顺物源方向发育的构造坡折带,以亚热带植物为主的孢粉组合特征,δ13CPDB和δ18OPDB值的负漂移现象共同揭示:三角洲高速的进积速率,构造坡折带与断裂活动,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控制着研究区沙三中亚段三角洲—重力流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重力流体 牛庄洼陷 滑动沉积 滑塌沉积 碎屑流沉积 浊流沉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重力流沉积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克永 熊山 +2 位作者 牛斌莉 杨堪阳 冯娟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3-610,共8页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重力流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地震沉积学、沉积构造学等理论,结合测井、岩心观察、野外露头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不同类型重力流特征、沉积模式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盆地...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重力流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地震沉积学、沉积构造学等理论,结合测井、岩心观察、野外露头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不同类型重力流特征、沉积模式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盆地南部地区晚三叠世发育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等4种重力流沉积类型;其中,滑塌砂体发育揉皱变形及微褶皱、火焰状构造、球枕构造,泥岩中有砂岩注入体,砂质碎屑流、浊流砂岩底部见平行层理和小型砂纹层理,浊积岩底部常见槽模、沟模等底模构造。受不同水动力条件及盆地底型的影响,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在平面上分布在坡折带及其附近的不同部位。研究认为,沉积物源供应是盆地南部重力流沉积的物质基础,盆地底型为重力流沉积提供空间条件,构造活动是重力流沉积的触发机制。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模式和主控因素的研究,为盆地其他地区和其他克拉通盆地的重力流沉积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滑塌构造 盆地底型 重力流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sedimentology of conglomeratic sandbodies in lower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Palaeogene) in Shengtuo area, East China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勇 张金亮 +2 位作者 李存磊 孟宁宁 李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630-4639,共10页
The sand-conglomerate fans are the major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the lower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Shengtuo area, which formed in the deep lacustrine environment characterized by steep slope gradient, ne... The sand-conglomerate fans are the major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the lower thir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Shengtuo area, which formed in the deep lacustrine environment characterized by steep slope gradient, near sources and intensive tectonic activity. This work was focused on the sedimentary feature of the glutenite segment to conduct the seismic sedimentology research. The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s and its relative gravity channel and slump turbidite fan deposition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cores combining with the numerous data of seismic and logging. Then, the depositional model was built depending on the analysis of palaeogeomorphology. The seismic attribute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hydrocarbon but relative independent were chosen to conduct the analysis, the reservoir area of the glutenite segment was found performing a distribution where the amplitude value is relatively higher, and finally the RMS amplitude attribute was chosen to conduct the attribute predict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dimentary facies was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t last, the sparse spike inversion method was used to conduct the acou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and the inversion result can distinguish glutenite reservoir which is greater than 5 m. This method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s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the favorable reservoir s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ngtuo area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gravity flow channel slump turbidite fan sedimentary mode acoustic impedance inv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史112区块沙三中亚段深水重力流体系精细刻画及在开发中的意义
16
作者 辛博 刘景彦 +2 位作者 陈薪凯 马骁 仲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1-332,共12页
深水重力流作为一种重要的、特殊类型的沉积体系,自发现以来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油气勘探中日益受到重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中段发育深水重力流体系,综合地震、岩心、测录井等资料,对郝家油田史112区块深水重力流体系的沉... 深水重力流作为一种重要的、特殊类型的沉积体系,自发现以来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在油气勘探中日益受到重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中段发育深水重力流体系,综合地震、岩心、测录井等资料,对郝家油田史112区块深水重力流体系的沉积类型、特征及在不同层序中的发育演化进行了精细刻画,总结了该区重力流沉积模式,为开发区储层预测提供重要参考。研究表明,本区深水重力流体系发育于三级层序的高位域,从下至上可划分出4个四级层序(SQQ1-4),主要发育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3种成因类型,可识别出12种岩相组合。四级层序SQQ23时期重力流规模较小,SQQ33时期随着东营三角洲向湖盆中心推进,重力流规模扩大。滑塌沉积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或前三角洲斜坡根部,在滑塌沉积前方形成碎屑流沉积,碎屑流向前搬运的过程中,逐渐转化成浊流沉积。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的浊流和碎屑流是开发井区进一步寻找储层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重力流 滑塌沉积 碎屑流沉积 浊流沉积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