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T对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水质的影响及其控制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邹联沛 王国平 +1 位作者 董煜 徐高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3,共4页
膜生物反应器中M LV SS为4000~5000m g/L时,CO D的去除率可达98%左右,但随SRT的继续延长,污泥浓度的增加,使得内源呼吸加剧和大量微生物死亡,导致上清液CO D上升,SM Pnd含量增加,出水CO D存在波动性,但CO D的去除率仍在94%左右。高污... 膜生物反应器中M LV SS为4000~5000m g/L时,CO D的去除率可达98%左右,但随SRT的继续延长,污泥浓度的增加,使得内源呼吸加剧和大量微生物死亡,导致上清液CO D上升,SM Pnd含量增加,出水CO D存在波动性,但CO D的去除率仍在94%左右。高污泥浓度下的M BR反应器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后,由于粉末活性炭对SM Pnd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反应器对CO D的去除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srt 控制途径 出水水质 粉末活性炭 污泥浓度 MLVSS COD 去除率 生物死亡 内源呼吸 吸附作用 上清液 波动性 M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胁迫下SRT对MBR中污泥性质及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肖小兰 陈康 +2 位作者 王新华 李秀芬 钱捷婕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117,共6页
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为依托,在钙离子投加量为200mg/L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污泥龄(10d、20d和30d)对污泥性质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延长,TMP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膜污染得到了有效缓解,其中SRT为... 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为依托,在钙离子投加量为200mg/L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污泥龄(10d、20d和30d)对污泥性质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延长,TMP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膜污染得到了有效缓解,其中SRT为30d时,膜污染最轻.当SRT从10d延长到30d时,SMP的含量明显降低,与膜污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较长的SRT下钙离子更易于累积,钙离子的累积造成了MLVSS/MLSS值的降低,同时也强化了生物絮凝作用,促进了较大絮体的形成.累积的钙离子主要附着于BEPS中,且通过吸附SMP中带负电荷官能团的多糖,导致了较长SRT下SMP含量的降低和BEPS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泥龄 钙离子 膜污染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对UCT-MBR反硝化除磷性能与膜污染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朝朝 闫立娜 +3 位作者 李思敏 唐锋兵 张凯 李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5-1723,共9页
采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UCT-MBR)工艺处理冀南地区城市污水,考察了SRT对UCT-MBR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与膜污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短(15d)与较长(40d)SRT均不利于反硝化聚磷菌(DPAOs)的富集;SRT控制在25d时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得... 采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UCT-MBR)工艺处理冀南地区城市污水,考察了SRT对UCT-MBR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与膜污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短(15d)与较长(40d)SRT均不利于反硝化聚磷菌(DPAOs)的富集;SRT控制在25d时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得到最大程度强化,反硝化聚磷菌(DPAOs)占聚磷菌(PAOs)的数量比例及缺氧除磷率达到最大值,分别稳定在50.9%和88%,并且此时系统总磷(TP)、总氮(TN)去除率也达到最大值91.7%、73.6%,出水浓度分别稳定在0.48,13.3mg/L左右;SRT对系统COD、氨氮(NH_4^+-N)的去除效能影响不大,COD、NH_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8%、99.7%,出水浓度分别稳定在30.8,0.15mg/L;随着SRT的延长,膜池混合液固体(MLSS)浓度升高,分子量大于100k Da、小于1k Da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浓度和胞外聚合物(EPS)比污泥浓度升高及污泥粒径(PSD)减小,是导致膜池污泥可滤性变差的主要原因,从而致使系统膜渗透性加速降低、持续运行周期缩短,而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SRT对膜污染物质的组成无显著影响,光谱折射率与SMP、EPS含量呈现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泥龄 反硝化除磷 污泥可滤性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对A^2/O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徐伟锋 顾国维 陈银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71,共4页
以小试规模A2/O工艺结合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2D),考察了实际污水中污泥龄为8、10、12、15d时对脱氮除磷的影响,并建立了A2/O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除碳和脱氮率基本不受污泥龄的影响,去除率分别为80%~88%和57%~65%;聚磷... 以小试规模A2/O工艺结合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2D),考察了实际污水中污泥龄为8、10、12、15d时对脱氮除磷的影响,并建立了A2/O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除碳和脱氮率基本不受污泥龄的影响,去除率分别为80%~88%和57%~65%;聚磷菌释磷和吸磷受污泥龄的影响较大,以12d时脱氮除磷效率为最高,出水基本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COD、NH3-N和P在各反应器内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在短污泥龄时受模型结构限制,NO3--N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在长污泥龄时NO3--N的模拟精度达93%,所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工艺运行;通过分析模拟优化结果,得出最佳污泥龄约为13d,与试验结果基本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除磷 污泥龄 数学模型 实际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SRT选择性排泥实现除磷亚硝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杰 周元正 +4 位作者 李冬 杨杰 张金库 姜沙沙 路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3-611,共9页
常温条件下(20-25℃),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2种排泥方式在3个不同梯度污泥龄(40、20、10 d)下生活污水的除磷亚硝化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亚硝化率都在95%以上,随着污泥龄(SRT)的减小,系统除磷能力逐渐提高,氨氮去除... 常温条件下(20-25℃),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了2种排泥方式在3个不同梯度污泥龄(40、20、10 d)下生活污水的除磷亚硝化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亚硝化率都在95%以上,随着污泥龄(SRT)的减小,系统除磷能力逐渐提高,氨氮去除容积负荷逐渐降低;在相同SRT条件下,排污泥床表层污泥比排底层污泥能获得更好的除磷效果和更高的氨氮去除容积负荷.在长期运行中发现,采用排污泥床表层污泥的方式,控制污泥龄为20 d,总磷去除率为95:92%-97:12%,出水总磷质量浓度为0:1-0:4 mg/L,氨氮去除容积负荷为0:12 kg/(m^3.d),出水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比值约为1颐1,可以实现常温生活污水SBR同步除磷亚硝化的稳定运行,为后续的厌氧氨氧化提供了合适的进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除磷 亚硝化 排泥方式 污泥龄 序批式反应器(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流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处理不同碳磷比废水研究
6
作者 辜文贵 李凯龙 +3 位作者 黄梦博 李晨 黄徐荔 王东琦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2,128,共8页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低碳源废水的效果往往不佳。通过外加碳源或化学药剂的方式可以提高工艺性能,但会增加处理成本。侧流强化生物除磷(S2EBPR)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低碳源进水对除磷性能的限制。本研究基于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构建了...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处理低碳源废水的效果往往不佳。通过外加碳源或化学药剂的方式可以提高工艺性能,但会增加处理成本。侧流强化生物除磷(S2EBPR)工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低碳源进水对除磷性能的限制。本研究基于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构建了S2EBPR工艺系统,探究了不同进水碳磷比(rbCOD/P)及侧流条件下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处理性能、生物除磷活性、碳氮磷转化规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侧流比为20%、侧流污泥停留时间(SRTSS)为72 h时,S2EBPR系统在进水rbCOD/P=18.3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除磷性能和活性。系统平均磷去除率和磷释放/乙酸利用比分别为90.9%和0.41 P-mol/C-mol。当侧流比增至25%、SRTSS缩短至57.6 h时,S2EBPR系统在低进水rbCOD/P条件下的除磷性能下降,主要原因是反应器筛选微生物效果和聚磷菌(PAOs)活性受到影响。虽然侧流污泥原位发酵会为主流增加约13%的氨氮负荷,但发酵产生的充足碳源足以抵消其影响。具有发酵能力的Tetrasphaera是S2EBPR系统内主要的PAOs,且可能与聚糖菌存在协同关系。SRTSS>72 h有利于PAOs在较低的进水rbCOD/P条件下占据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侧流工艺 污泥停留时间 生物除磷活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对酪蛋白水解物为碳源的EPBR系统的影响
7
作者 任晨竹 王少坡 +3 位作者 王丽杰 毕艳孟 李亚静 于静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了探究污泥龄(SRT)对以酪蛋白水解物(Cas aa)为唯一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EPBR)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在低温条件下考察了SRT对Cas aa为碳源的EPBR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及其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T为15 d时,... 为了探究污泥龄(SRT)对以酪蛋白水解物(Cas aa)为唯一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EPBR)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在低温条件下考察了SRT对Cas aa为碳源的EPBR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及其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T为15 d时,系统除磷性能最佳,除磷率可达95%以上,显著高于其他SRT条件。系统运行典型周期分析表明:当SRT为15 d时,系统的厌氧释磷质量浓度最大,为34.03 mg/L,好氧吸磷质量浓度最大,为48.45 mg/L,除磷效果最优。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内聚磷菌(PAOs)的组成和结构会随着SRT的变化而变化,SRT为15 d时,系统内全体PAOs相对丰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龄 酪蛋白水解物 强化生物除磷 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深度脱氮对比研究
8
作者 王明山 季洋 李志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对比分析了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在不同进水条件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较高即外部碳源较为充足时,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脱氮效果接近;而当进水总氮浓度较高即外部... 对比分析了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在不同进水条件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较高即外部碳源较为充足时,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和反硝化生物膜系统脱氮效果接近;而当进水总氮浓度较高即外部碳源受限时,生物膜系统的脱氮效果优于颗粒污泥系统。在不同的HRT条件下(3~6 h),反硝化生物膜系统的深度脱氮效果均优于反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且当HRT=5 h时,两系统的脱氮性能均达到最高。实验结果表明反硝化生物膜系统在脱氮性能方面略胜一筹。但是,结合经济性和去除性能进一步分析可知,与生物膜系统相比,颗粒污泥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无载体成本等低成本的显著优势,在既有工艺出水深度脱氮的工程实践中,可优先选择反硝化颗粒污泥工艺,并可通过控制颗粒粒径和系统运行参数等措施强化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脱氮 反硝化颗粒污泥 反硝化生物膜 进水条件 水力停留时间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氨冲击抑制联合污泥停留时间控制实现高效短程硝化
9
作者 张艳 王雪峰 +1 位作者 王佳伟 邵明月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4-1459,1466,共7页
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氨氧化菌(AOB)活性的同时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是实现短程硝化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种游离氨(FA)冲击抑制联合污泥停留时间(SRT)控制实现高效持久短程硝化的方法。虽然FA冲击抑制仅1 d就能实现短程硝化快速启动... 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氨氧化菌(AOB)活性的同时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是实现短程硝化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种游离氨(FA)冲击抑制联合污泥停留时间(SRT)控制实现高效持久短程硝化的方法。虽然FA冲击抑制仅1 d就能实现短程硝化快速启动,但是仍然无法长期维持短程硝化。进一步控制SRT分别为10、20 d进行实验发现,SRT为20 d效果更佳,能够实现高效持久的短程硝化。高通量测序结果反映出FA冲击抑制联合SRT控制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始终占优势是高氨氧化效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游离氨 污泥停留时间 氨氧化菌 亚硝酸盐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厌氧反应器处理OCC废水运行效率研究
10
作者 李雄林 魏庆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192,共8页
某OCC制浆造纸企业新建了一座容积2900 m^(3)的IC厌氧反应器,并引入来自同类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启动21天后,IC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达到设计负荷,OCC制浆造纸废水处理量为15000 m^(3)/d,CODCr处理量为50000 kg/d,CODCr去除率72%~86%,出... 某OCC制浆造纸企业新建了一座容积2900 m^(3)的IC厌氧反应器,并引入来自同类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启动21天后,IC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达到设计负荷,OCC制浆造纸废水处理量为15000 m^(3)/d,CODCr处理量为50000 kg/d,CODCr去除率72%~86%,出水挥发性脂肪酸稳定保持在30~110 mg/L,IC厌氧反应器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厌氧反应器 OCC废水 厌氧颗粒污泥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及其与秸秆共基质的厌氧消化特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紫琪 周海东 +1 位作者 张喆 王莹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321,共7页
为分析秸秆对污泥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在中温〔(35±1)℃〕条件下,研究了活性污泥单基质及其与秸秆共基质在SRT(固体停留时间)分别为10和15 d,以及C/N(质量比)分别为5.5∶1、10.0∶1的情况下,厌氧消化产沼气量及其组分、ρ(NH_4^+-N... 为分析秸秆对污泥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在中温〔(35±1)℃〕条件下,研究了活性污泥单基质及其与秸秆共基质在SRT(固体停留时间)分别为10和15 d,以及C/N(质量比)分别为5.5∶1、10.0∶1的情况下,厌氧消化产沼气量及其组分、ρ(NH_4^+-N)、ρ(TP)、ρ(CODCr)及ρ(VFA)〔以ρ(乙酸)计,其中VFA为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厌氧消化在SRT为10、15 d时,累积沼气产量为5 818.0、9 026.0 m L,比活性污泥单基质的沼气产量(4 930.0、7 760.0 m L)分别提高了15.3%、14.0%;共基质所产沼气中φ(CH4)最高为69.3%,比活性污泥单基质高出15.4%.此外,在SRT为10和15 d时,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厌氧消化CODCr去除率分别为25.0%和28.0%,优于单基质的10.2%和13.1%;共基质平均ρ(NH_4^+-N)分别为278.5和254.9 mg/L,单基质平均ρ(NH_4^+-N)分别为215.6和213.5 mg/L;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平均ρ(TP)分别为168.6和175.9 mg/L,高于活性污泥单基质的129.2和152.2 mg/L.共基质有利于厌氧消化液中有机物的提高,从而增加ρ(VFA)、提高甲烷产量.研究显示,共基质可优化厌氧消化底物的C/N,促进厌氧消化反应,提高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秸秆 共消化 固体停留时间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龄对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曹占平 张宏伟 张景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研究了污泥龄对胞外聚合物(EPS)总量、紧密粘附胞外聚合物(TB)和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B)含量及其中蛋白质与多糖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污泥龄的延长,混合液EPS总量增加,TB和LB中蛋白质与多糖比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改变了细菌表面电荷分... 研究了污泥龄对胞外聚合物(EPS)总量、紧密粘附胞外聚合物(TB)和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B)含量及其中蛋白质与多糖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污泥龄的延长,混合液EPS总量增加,TB和LB中蛋白质与多糖比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改变了细菌表面电荷分布,增大了细菌表面亲水基和疏水基的比例,使细菌的存在状态由不稳定型(R型)向稳定型(S型)转变,降低了混合液Zeta电位,SVI值增大.采用SPSS软件对膜污染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Zeta电位、上清液悬浮固体浓度、相对疏水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0.853、0.832.综合考虑膜污染阻力和污泥特性,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龄应控制在优势菌最小世代时间的120倍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泥龄 膜污染因子 胞外聚合物 污泥特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NA处理污泥实现城市污水部分短程硝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马斌 委燕 +2 位作者 王淑莹 陈娅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054-5059,共6页
为实现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以去除有机物的实际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游离亚硝酸盐(FNA)处理污泥实现城市污水部分短程硝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FNA处理活性污泥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亚硝酸盐氧化速率下降程度... 为实现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以去除有机物的实际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游离亚硝酸盐(FNA)处理污泥实现城市污水部分短程硝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FNA处理活性污泥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亚硝酸盐氧化速率下降程度大于氨氧化菌(AOB)的氨氧化速率,且在0~0.75 mg HNO2-N·L-1范围内随着FNA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接种实际污水厂活性污泥后,系统亚硝酸盐(2NO-)积累率仅为1%,即为全程硝化。在控制污泥龄约为15 d的条件下,采用FNA处理污泥可使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率增加至90%以上。水力停留时间调至2.5 h时,实现了部分短程硝化,且出水2 4NO-N/NH-N-+平均值为1.24,可满足厌氧氨氧化脱氮反应的要求。因此采用FNA处理污泥,结合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控制可实现城市污水部分短程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城市污水 部分短程硝化 污泥龄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龄对A/A工艺反硝化除磷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微 王宇佳 +1 位作者 祝雷 席秋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59,共5页
利用厌氧/缺氧SBR驯化成功的反硝化聚磷污泥进行试验,研究了泥龄对反硝化除磷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SRT污泥性质的变化,分析产生不同除磷效果的原因,探讨SRT与污泥浓度、除磷机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稳定运行的反硝化除磷系... 利用厌氧/缺氧SBR驯化成功的反硝化聚磷污泥进行试验,研究了泥龄对反硝化除磷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SRT污泥性质的变化,分析产生不同除磷效果的原因,探讨SRT与污泥浓度、除磷机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稳定运行的反硝化除磷系统在不排泥情况下,最多可连续运行3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污泥停留时间 聚-β-羟基链烷酯酸 聚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龄对A^2/O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反硝化除磷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吕绛 周少奇 王伟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7,51,共4页
按照20%的投配比向好氧池中投加悬浮式填料,将传统A2/O工艺转变为A2/O复合式生物膜工艺。以实际市政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如何强化反硝化除磷效果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污泥龄从而适当的增加装置中污泥浓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缺氧区反... 按照20%的投配比向好氧池中投加悬浮式填料,将传统A2/O工艺转变为A2/O复合式生物膜工艺。以实际市政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如何强化反硝化除磷效果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污泥龄从而适当的增加装置中污泥浓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缺氧区反硝化除磷的效果,当SRT=8d时,装置总体的处理效果最好。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3%,75.5%,100%,91.4%。当SRT=10 d时反硝化除磷的现象最为明显,约占总磷去除量的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复合式生物膜工艺 反硝化除磷 悬浮式填料 污泥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沟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的控制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戴兴春 谢冰 +2 位作者 黄民生 张玉梅 田泽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7,共4页
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现象是众多泥法污水厂常见的运行难题。通过对唐山污水处理厂的氧化沟中膨胀污泥和泡沫中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类鉴定;然后进行小试研究,探索投加次氯酸钠和缩短污泥龄方法控制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的技术办法;最后将... 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现象是众多泥法污水厂常见的运行难题。通过对唐山污水处理厂的氧化沟中膨胀污泥和泡沫中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类鉴定;然后进行小试研究,探索投加次氯酸钠和缩短污泥龄方法控制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的技术办法;最后将试验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结果表明,投加10mgCl/gMLSS的NaClO和缩短污泥龄到8d均能有效地解决由微丝菌过度增殖造成的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膨胀 生物泡沫 微丝菌 NACLO 泥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尹航 何理 +2 位作者 卢健聪 高辉 高大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94-2300,共7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悬浮载体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装置,利用硝化菌载体生物膜和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研究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试验考查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6 h、7 h、8.5 h和10.5 h,结... 采用自主设计的悬浮载体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装置,利用硝化菌载体生物膜和反硝化聚磷菌颗粒污泥,研究水力停留时间对生物膜/颗粒污泥耦合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试验考查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6 h、7 h、8.5 h和10.5 h,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时,系统的COD去除率为91.26%,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68%和70.58%,厌氧释磷速率也较稳定,为0.47 mg P·(g SS)-1·h-1,厌氧释磷速率最高,其碳源利用率最大,反硝化除磷效率最稳定,PO43--P去除率为76.50%,反硝化除磷效率为1.04 mg P·(mg NO-3-N)-1,所以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时,系统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效率。当水力停留时间过短时,氮磷的去除不完全,过长时,系统不稳定,系统的最优水力停留时间为8.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停留时间 生物膜 颗粒污泥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T对发酵产氢厌氧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建政 张妮 +1 位作者 李楠 王兴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40-1843,1846,共5页
HRT的改变可对发酵产氢厌氧活性污泥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6 000 mg/L、35℃、不对进水pH值进行调节等条件下,发酵产氢厌氧活性污泥系统HRT从8 h降低为6 h时,其pH值、ALK分别从4.3和250 mg/L降低为4.2和180 mg/L,ORP... HRT的改变可对发酵产氢厌氧活性污泥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6 000 mg/L、35℃、不对进水pH值进行调节等条件下,发酵产氢厌氧活性污泥系统HRT从8 h降低为6 h时,其pH值、ALK分别从4.3和250 mg/L降低为4.2和180 mg/L,ORP从-380^-360 mV升高到-330^-300 mV,生物量虽然从8.7 gVSS/L降低到了7.2 gVSS/L,其产氢能力却从0.14 L/(gVSS.d)提高到0.22 L/(gVSS.d),液相末端发酵产物总量从1 106.1 mg/L增加为1 695.1 mg/L,作为乙醇型发酵目的产物的乙醇和乙酸的含量从90%减少为85%.HRT进一步降低为4 h时,系统内生态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其pH值、ALK、ORP分别为3.7、75 mg/L和-210 mV,生物量锐减至1.1 gVSS/L,同时乙醇型发酵演替为混合酸发酵,产氢能力下降为零.可见,多种因素可对发酵产氢厌氧活性污泥系统产生影响,而其中HRT是直接可控的第一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活性污泥 发酵 HRT 产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及其生物降解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严敏 郑姗姗 +1 位作者 马军 舒诗湖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47-552,共6页
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EDCs的种类很多,其中多数的物理化学性质呈现为非极性和憎水性,易于吸附在固体微粒表面或生物群中.因此生物处理是有效的去除方法,通过吸附、挥发、生物转换和生物降... 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EDCs的种类很多,其中多数的物理化学性质呈现为非极性和憎水性,易于吸附在固体微粒表面或生物群中.因此生物处理是有效的去除方法,通过吸附、挥发、生物转换和生物降解,大部分EDCs在活性污泥中富集而去除.研究表明,大多数EDCs具有亲脂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影响生物处理效果的因素包括EDCs自身特性和环境因素,如温度、泥龄和pH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分离 吸附 去除 泥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沉污泥水解酸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军 任健 +3 位作者 王洪臣 甘一萍 周军 张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04-1308,共5页
城市污水中碳源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自身产生的废物(初沉污泥)进行水解酸化以开发碳源.控制温度为35℃,水力停留时间为28 h,污泥停留时间为3 d,水解酸化系统出水的ρ(SCOD)和ρ(VFA)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975.8 mg/L和... 城市污水中碳源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自身产生的废物(初沉污泥)进行水解酸化以开发碳源.控制温度为35℃,水力停留时间为28 h,污泥停留时间为3 d,水解酸化系统出水的ρ(SCOD)和ρ(VFA)达到的最大值分别为975.8 mg/L和516.4 mg/L.表明通过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可以实现水解酸化系统的启动,水解酸化系统碱度在725 mg/L左右,pH值在7.12左右时,系统能保持稳定的水解酸化效果.研究表明,水解酸化系统出现波动时,ρ(SCOD)和ρ(VFA)总是优先于系统的碱度和pH值而发生变化,同时系统的碱度也能有效缓冲系统pH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沉污泥 水解酸化 挥发性脂肪酸 水力停留时间 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