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7·10湖北秭归张家红屋场滑坡基本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
1
作者 邓茂林 彭旭 +7 位作者 魏东 左清军 梁之康 周梦婷 苏鹏民 朱晓涵 李雨洲 童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7,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张家红屋场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成灾机理,为我国山区存在类似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现场调查和钻孔资料分析,结合降雨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滑坡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理。现场... 为了深入研究张家红屋场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成灾机理,为我国山区存在类似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现场调查和钻孔资料分析,结合降雨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滑坡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理。现场调查及钻孔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滑坡滑体物质为第四系碎石土,土石比6∶4;滑面为基覆界面呈“光面”型特征,坡体后缘汇水面积为27545 m^(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7月3~4日累计16 h的持续降雨造成滑坡稳定性大幅下降,7月9日的强降雨作用直接导致该滑坡发生破坏。初步研究认为,滑坡位于秭归向斜西翼的单面斜坡上,松散的第四系碎石土和“光面”型的基覆界面是该滑坡发生的内因;前期的7月3~4日累计212 mm的持续降雨和7月9日高达170 mm的强降雨、滑坡外侧大面积坡体降雨汇集成地表径流进入滑坡体、滑坡体坡表排水系统废弃为该滑坡发生的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质滑坡 光面型 强降雨 数值模拟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型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经验预测模型
2
作者 黄瑞健 冯文凯 +4 位作者 李双权 柳侃 唐雪峰 郭朝旭 易小宇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5-267,共13页
降雨诱发的群发浅层土质滑坡具有突发性强和危险性高等特点,构建运动距离预测模型对滑坡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武平县“5·27”群发滑坡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灾前灾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无人机三维模型和野外调查,获... 降雨诱发的群发浅层土质滑坡具有突发性强和危险性高等特点,构建运动距离预测模型对滑坡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武平县“5·27”群发滑坡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灾前灾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无人机三维模型和野外调查,获取了131个滑坡特征数据。根据剪出口位置和地形特征,将滑坡分为坡脚剪出型、坡中剪出型和切坡剪出型,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影响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的主要因素,采用逐步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3类滑坡运动距离的最优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滑源区高差是降雨型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的最优预测模型残差平方和较小,调整R^(2)值大于0.9,显示出较高的可信度和精度。模型验证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较小,坡脚剪出型、坡中剪出型和切坡剪出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5.6%、13.5%和12.4%。建立的基于统计分析的降雨型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预测模型为类似地区的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尽管该模型在不同类型的滑坡中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但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特定区域,在其他地区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研究可以考虑增加样本量和影响因子,进一步完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浅层土质滑坡 运动距离 相关性分析 逐步非线性回归 降雨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植被根系对非饱和土浅层滑坡的加固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旭 范豪举 +1 位作者 许敬叔 杜修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0-1110,共11页
为了研究降雨条件下植被根系对非饱和土边坡浅层滑移的稳定性,基于可计算任意时刻任意土层深度处孔隙水压力分布与变化特征的降雨入渗解析模型,通过理论解析方法研究降雨入渗作用、植被根系抗拉强度、根面积指数以及根系生长方向等因素... 为了研究降雨条件下植被根系对非饱和土边坡浅层滑移的稳定性,基于可计算任意时刻任意土层深度处孔隙水压力分布与变化特征的降雨入渗解析模型,通过理论解析方法研究降雨入渗作用、植被根系抗拉强度、根面积指数以及根系生长方向等因素对边坡浅层滑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根系的抗拉强度越大或根面积指数越大,则边坡的稳定性越强。随着边坡坡角的增大,植被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加固效应越加明显。此外,植被根系的生长方向也会对加固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应在合理控制植被根系生长方向的基础上,选择根系发达且发育较长同时具有较大根面积指数的植被,以达到更好的护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边坡稳定性 浅层滑坡 植被根系加固 非饱和土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原型测试的乔木覆盖滑坡区根-土复合体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昀昭 简文彬 +3 位作者 赖增荣 钟鑫 张骏逸 夏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23-3434,共12页
为揭示乔木根系力学特性及其对斜坡的力学效应,选取福建武平高植被覆盖区滑坡为研究点,对研究区典型乔木根系按径级分类后进行根系抗拉力学特性测试,并在滑坡现场进行不同根系横截面积比(rootcross-sectionalarearatio,简称RAR)、含水... 为揭示乔木根系力学特性及其对斜坡的力学效应,选取福建武平高植被覆盖区滑坡为研究点,对研究区典型乔木根系按径级分类后进行根系抗拉力学特性测试,并在滑坡现场进行不同根系横截面积比(rootcross-sectionalarearatio,简称RAR)、含水率下的根-土复合体原位直剪试验以及剖面根系分布特征调查,对根系在浅层滑坡的力学效应展开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1~7径级下马尾松、杉木抗拉力范围为12.45~673.09 N,抗拉力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抗拉强度范围为7.16~60.95MPa,抗拉强度与根径呈幂函数负相关。杉木根系平均抗拉力与抗拉强度均大于马尾松。(2)乔木根系显著提高了土体抗剪强度,根系对土体提供的附加黏聚力与剪切面RAR显著正相关。杉木根系构型更接近R型,马尾松为VH型,相近RAR下杉木对土体的加固作用优于马尾松。(3)随着含水率增加,马尾松、杉木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显著下降,水分入渗使根系对土体提供的附加黏聚力受到削减。(4)基于Wu模型,考虑水分对土体黏聚力与根系附加黏聚力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含水率的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值估算模型,经检验,精度高于Wu模型,结果较为合理。(5)根系对浅层滑坡虽然具有加固作用,但受到根系分布深度、密度以及降雨等因素限制,强降雨作用下根系对浅层滑坡稳定性贡献具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根系 原位直剪 抗拉强度 根-土复合体 浅层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稳定性的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105
5
作者 李宁 许建聪 钦亚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85-1490,共6页
我国是一个滑坡灾害频发的国家,众多事实表明:降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导致边坡失稳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环境因素,是浅层滑坡的触发因素。为了更好地对降雨诱发浅层滑坡进行研究,采用非饱和土VG模型与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对Mein-Larso... 我国是一个滑坡灾害频发的国家,众多事实表明:降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导致边坡失稳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环境因素,是浅层滑坡的触发因素。为了更好地对降雨诱发浅层滑坡进行研究,采用非饱和土VG模型与改进的Green-Ampt入渗模型对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进行改进,并结合无限边坡提出了一个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的简化计算模型。与以往提出的简化计算模型相比,该模型既考虑了坡面倾斜的影响,又考虑了非饱和土的特性,并可用于两种降雨形式下的边坡浅层稳定性估算,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通过与有限元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在不同降雨条件下,该计算模型得到的各项结果与数值解是接近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是偏于安全的,因此,可将该计算模型用于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的近似估算;该计算模型公式简单,便于计算,计算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入渗模型 无限边坡 非饱和土 浅层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地震滑坡堆积体降雨破坏水-力耦合行为试验 被引量:38
6
作者 杨宗佶 蔡焕 +3 位作者 雷小芹 王礼勇 丁朋朋 乔建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69-1880,共12页
降雨滑坡的水-力耦合过程和机制研究是开展准确预测预报的基础和前提。选取典型滑坡模型,采用足尺人工降雨模型试验模拟了典型砾石土滑坡堆积体破坏过程,并采用Brooks-Corey(BC)和Van Genuchten(VG)模型分别建立了降雨入渗吸湿过程的土... 降雨滑坡的水-力耦合过程和机制研究是开展准确预测预报的基础和前提。选取典型滑坡模型,采用足尺人工降雨模型试验模拟了典型砾石土滑坡堆积体破坏过程,并采用Brooks-Corey(BC)和Van Genuchten(VG)模型分别建立了降雨入渗吸湿过程的土-水特征曲线,再通过一维非饱和无限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对滑坡开展应力状态和稳定性分析,揭示了斜坡破坏过程是优先流和基质流的双渗流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VG模型适用于吸湿条件下宽级配砾石土优先流的土-水特征曲线的重构;稳定性计算和试验过程的对比分析表明,试验中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中观测到的含水率、基质吸力和地表倾斜角度的变化过程与计算的吸力应力、稳定系数的演进过程有显著的对应关系。通过试验还揭示了非饱和滑坡堆积体渗流潜蚀现象,定量分析了细颗粒迁移程度。基于物理模型试验,揭示了降雨激发条件下滑坡堆积体形成优先流作用的土-水特征曲线和变形破坏的水力耦合过程,可为地震滑坡堆积体非饱和失稳的预测预警提供参考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 砾石土 浅层滑坡 足尺模型试验 水-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倪九派 高明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0,共3页
采用5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08,0.10,0.12,0.15)水平,进行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试验表明,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密切相关。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A层、B层和C层... 采用5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08,0.10,0.12,0.15)水平,进行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试验表明,浅层滑坡体不同层次土壤抗剪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密切相关。土壤含水率对浅层滑坡体A层、B层和C层土壤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呈现出相同的规律。A层、B层和C层土壤黏聚力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土壤含水率为0.10左右时土壤黏聚力达到其最大值,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黏聚力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A层、B层和C层土壤内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减小,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土壤内摩擦角的分布规律为C层>B层>A层,但就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土壤内摩擦角减小的速率而言,呈现出B层>A层>C层的规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的危害是我国西南丘陵山地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土壤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指标 浅层滑坡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残积土地区降雨诱发型滑坡预报雨强-历时曲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2
8
作者 詹良通 李鹤 +1 位作者 陈云敏 D.G.Fredlund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2-880,886,共10页
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地区每年雨季期间有大量土质滑坡发生,如何对由降雨诱发的滑坡进行预报一直都是一个热点研究课题,雨强-历时曲线(简称I-D曲线)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降雨型滑坡预报的降雨量临界值曲线。针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浅层残积土滑坡... 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地区每年雨季期间有大量土质滑坡发生,如何对由降雨诱发的滑坡进行预报一直都是一个热点研究课题,雨强-历时曲线(简称I-D曲线)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降雨型滑坡预报的降雨量临界值曲线。针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浅层残积土滑坡,根据相关勘察数据及资料,概化得到了该类型边坡的地质剖面及岩土层性质,然后应用Geo-Studio软件分析了边坡初始湿润条件、土体抗剪强度、饱和渗透系数、边坡坡角、残坡积土层厚度及雨型等参数对I-D曲线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残坡积土抗剪强度参数、饱和渗透系数、边坡坡角、雨型等因素对I-D曲线的影响显著,边坡安全系数降至临界值所需降雨历时随抗剪强度参数值降低、表层残积土渗透系数增加或坡角增大而减少;当雨强较小时,初始湿润条件对I-D曲线的影响显著;当雨强大于残坡积土层饱和渗透系数时,入渗量主要由渗透系数控制,边坡安全系数降至临界值所需降雨历时不随雨强增大而变化。该研究结果为I-D曲线在东南沿海残积土地区降雨诱发滑坡预警预报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残积土 浅层滑坡 雨强-历时曲线 东南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诱发浅层滑坡影响因素的解析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宁 刘冠麟 +3 位作者 陈有亮 许建聪 杜曦 韦智友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5,共11页
采用笔者提出的无限长斜坡降雨入渗解析解结合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提出了一个用于降雨诱发浅层滑坡安全系数计算的解析表达式,并对浅层滑坡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解析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减小直至消失是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的主要途径.... 采用笔者提出的无限长斜坡降雨入渗解析解结合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提出了一个用于降雨诱发浅层滑坡安全系数计算的解析表达式,并对浅层滑坡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解析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减小直至消失是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的主要途径.减饱和系数、前期降雨强度、边坡坡度、土体储水能力是影响边坡浅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后期降雨强度只有在降雨强度较大时才会对边坡浅层稳定性有明显影响,饱和渗透系数只有在接近降雨强度时,对边坡浅层稳定性的影响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浅层滑坡 解析公式 稳定性 非饱和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低缓浅层土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耦合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张群 许强 甯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94,117,共6页
四川南江红层地区在降雨期间往往发生大规模的群发性低缓浅层土质滑坡,滑坡上覆土层普遍在1~5m之间,以3m居多。针对该地区的浅层土质滑坡,根据相关资料及现场调查,概化得到了该类斜坡的地质剖面及岩土层性质,利用Geo-studio分析了土厚1... 四川南江红层地区在降雨期间往往发生大规模的群发性低缓浅层土质滑坡,滑坡上覆土层普遍在1~5m之间,以3m居多。针对该地区的浅层土质滑坡,根据相关资料及现场调查,概化得到了该类斜坡的地质剖面及岩土层性质,利用Geo-studio分析了土厚1~5m斜坡基覆界面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及土层中湿润线的动态变化,计算了斜坡的瞬态稳定性;试验取得不同含水率下的土体c、φ值,研究软化作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层越厚,基覆界面处累积的孔隙水压力越大,斜坡稳定性系数越小,斜坡稳定性变化与基覆界面处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土层越薄,雨水入渗途径越短,基覆界面接受雨水软化的时间越长,土体抗剪强度衰减越多;c、φ值越低,斜坡稳定性系数越低。抗剪强度c、φ是影响该类斜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低缓 残积土 浅层滑坡 南江红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县古坟坪滑坡降雨入渗观测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白兰英 周杨 +2 位作者 李绍红 王维早 吴礼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73,共6页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浅层土质滑坡的入渗规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南江县古坟坪滑坡为例,对该滑坡区及其邻近区域开展了不同深度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监测。结合实时降雨量资料,分析降雨条件下坡体内部的含水率和吸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基...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浅层土质滑坡的入渗规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南江县古坟坪滑坡为例,对该滑坡区及其邻近区域开展了不同深度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监测。结合实时降雨量资料,分析降雨条件下坡体内部的含水率和吸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基于无限边坡模型开展坡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2#监测点位于滑坡邻近区域,初始体积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滑坡区后缘存在基岩汇水点,导致1#监测点初始体积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监测点基岩面处存在入渗的优势通道,降雨时基岩面处体积含水率最先响应;降雨过程中稳定性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小,最危险的滑动面处于基岩面,但是现阶段滑坡处于稳定状态,稳定性系数>1。通过对滑坡体入渗规律和稳定性的分析,可为该类典型滑坡的预报预测、危险性评估及灾害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质滑坡 降雨 监测 入渗规律 无限边坡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效应对南宁外环膨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97
12
作者 杨和平 王兴正 肖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9-954,共6页
针对膨胀土边坡滑坍多呈浅层破坏的现状,选取南宁外环膨胀土原状样与重塑样开展对比试验,精心设计试验方案,改进常规直剪试样制备条件和试验方法,使模拟土体季节性干缩湿胀过程更接近实际,探究了2种土样经历多次干湿循环作用后抗剪强度... 针对膨胀土边坡滑坍多呈浅层破坏的现状,选取南宁外环膨胀土原状样与重塑样开展对比试验,精心设计试验方案,改进常规直剪试样制备条件和试验方法,使模拟土体季节性干缩湿胀过程更接近实际,探究了2种土样经历多次干湿循环作用后抗剪强度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试样制备中有上覆荷载作用,实测土样经历同样干湿循环次数后的强度衰减幅度比无荷条件下的小,再次验证荷载对抑制强度衰减作用明显;不管原状还是重塑样经干湿循环后的强度衰减主要是c值大幅降低,其?值虽也减小但降幅都不大;此外,计入边坡浅层破坏时滑面的低应力条件开展试验并分析测试结果,得到做边坡浅层稳定性分析时合理的抗剪强度参数,研究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干湿循环 抗剪强度 衰减 边坡滑坍 浅层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9·16”群发性缓倾浅层土质滑坡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群 许强 +2 位作者 李江 易靖松 王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2011年"9·16"特大暴雨在四川南江县诱发数以千计的群发性缓倾浅层土质滑坡,且滑坡集中发生区域往往都是稳定性较好的大片良田和村落聚集地,值得高度关注。在充分调查研究此类滑坡特征与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利用Geo-studio... 2011年"9·16"特大暴雨在四川南江县诱发数以千计的群发性缓倾浅层土质滑坡,且滑坡集中发生区域往往都是稳定性较好的大片良田和村落聚集地,值得高度关注。在充分调查研究此类滑坡特征与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利用Geo-studio数值分析手段及室内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强降雨条件下此类斜坡的入渗特征和稳定性状况。结果表明:这场暴雨在坡体内的入渗存在6m的最大入渗深度,湿润区所能涉及的范围有限;随着饱水浸润历时的增长,土体抗剪强度不断衰减,持续软化作用明显;土层越薄,基覆界面被浸润软化的时间越长,相应抗剪强度越低。降雨入渗特点和土体的饱水软化作用是导致滑坡呈现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6”暴雨 缓倾浅层土质滑坡 最大入渗深度 软化作用 成因机制 南江红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侵蚀模型的浅层滑坡预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佼佼 范文 吕远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227-230,236,共5页
[目的]利用土壤侵蚀模型进行浅层滑坡的预警研究,为山区滑坡预警预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陕西省紫阳县境内440km^2区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在已有历史滑坡资料、气象资料和卫星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土壤侵蚀模型(USLE),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 [目的]利用土壤侵蚀模型进行浅层滑坡的预警研究,为山区滑坡预警预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陕西省紫阳县境内440km^2区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在已有历史滑坡资料、气象资料和卫星资料的基础上,基于土壤侵蚀模型(USLE),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滑坡临界土壤侵蚀强度,再根据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推求滑坡点的预警降雨量。[结果]土壤侵蚀强度与滑坡的发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研究区域滑坡预警的临界土壤侵蚀强度按等级分别为69.6,136.7,179.4t/km^2。[结论]相比以往仅仅统计滑坡与降雨之间关系的传统方法,基于土壤侵蚀模型的方法考虑更全面,也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土壤侵蚀 秦巴山区 滑坡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层深度分布的浅层滑坡危险性评价——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佼佼 范文 吕远强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8-223,共6页
以广城幅(1:10 000)为例,利用背包钻机获取土层深度,以坡度、曲率及湿度系数为因子,通过统计回归分析建立不同因子组合的土层深度推估公式。运用TRIGRS程序进行浅层滑坡危险性评价,并结合分类误差矩阵探讨不同土层深度模型对危险性评价... 以广城幅(1:10 000)为例,利用背包钻机获取土层深度,以坡度、曲率及湿度系数为因子,通过统计回归分析建立不同因子组合的土层深度推估公式。运用TRIGRS程序进行浅层滑坡危险性评价,并结合分类误差矩阵探讨不同土层深度模型对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简单回归,以坡度为因子作指数回归结果为最佳,多重回归同时考虑了三种因子,其结果优于所有简单回归的结果。恒定深度模型的滑坡预测正确率极低,坡度单因子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0.38%,成功率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复合因子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1.26%,成功率曲线下面积为0.744,说明复合因子模式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秦巴山区 土层深度 TRIG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浅层滑坡综合防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锐 郑健龙 +2 位作者 颜天佑 刘龙武 肖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0-74,共5页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坡浅层滑坡的问题,以淅川深挖方膨胀土渠道一级马道以上渠坡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现场边坡破坏调查、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对膨胀土渠坡的破坏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并实施了边坡土...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坡浅层滑坡的问题,以淅川深挖方膨胀土渠道一级马道以上渠坡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现场边坡破坏调查、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对膨胀土渠坡的破坏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并实施了边坡土工格栅加筋结合内部排水的综合支护方案,并通过渗流分析、边坡稳定性分析以及模型试验分析了该结构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是造成膨胀土渠坡内部土体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降低以及边坡浅层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综合支护结构基底和背部排水垫层能有效疏排地下水,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膨胀土 综合支护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型的浅层滑坡非积水降雨入渗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简文星 蒋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22-25,32,共5页
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前提是计算边坡的湿润锋深度,目前较为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基于改进的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但该模型假定斜坡土体初始含水率均匀分布,实际上斜坡土体初始含水率分布是不均匀的,其表现出越靠近地下水位土... 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前提是计算边坡的湿润锋深度,目前较为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基于改进的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但该模型假定斜坡土体初始含水率均匀分布,实际上斜坡土体初始含水率分布是不均匀的,其表现出越靠近地下水位土体含水率越高的规律。为了体现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指数型的土体初始含水率分布函数,对传统的非积水降雨入渗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对土体初始含水率分布函数和改进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解与数值解较为接近,说明改进的非积水降雨入渗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滑坡 非积水降雨入渗模型 指数型 湿润锋 土体初始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起动机理研究进展与案例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雷鸣宇 崔一飞 +1 位作者 倪钧钧 李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6-797,共12页
火后泥石流由起动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和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由于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多发生于火灾后的前两年,水土流失严重,灾害效应明显,因此,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然而,对于火灾较长时间... 火后泥石流由起动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和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由于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多发生于火灾后的前两年,水土流失严重,灾害效应明显,因此,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然而,对于火灾较长时间后发生的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现有研究相对较少,这制约了人们对于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起动条件和起动机理的认知。与表面径流型火后泥石流相比,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根-土强度的退化导致。因此,定量测定火灾后根和土强度的衰减,是了解浅层滑坡型火后泥石流机理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的火后浅层滑坡为研究对象,针对未火烧、火烧后3年及火烧后9年的马尾松进行根系数量统计、根系极限抗拉力测试、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测试及对不同火烧后时间的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火后根系数量、极限抗拉力随火后时间而递减。由于火灾造成植被死亡根系腐烂,土中产生大孔隙,使得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下降,进而造成降雨条件下的浅层滑坡的起动。研究成果解释了火灾后数年内浅层滑坡-泥石流的起动机理,为滑坡型火后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后浅层滑坡-泥石流 根系腐烂 土体强度 边坡稳定性系数 灾害起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土质边坡浅层平面滑坡模型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张超波 陈丽华 +4 位作者 冀晓东 周朔 甘敬 王小平 李金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1,共4页
造林土质边坡容易发生浅层平面滑坡。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综合考虑土质边坡上林木根系的力学加固土壤作用和水文增加基质吸力效应,以及林木附加自重对边坡稳定的负面效应,建立了一个用来评价造林土质边坡浅层平面滑坡的分析模型。所有模... 造林土质边坡容易发生浅层平面滑坡。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综合考虑土质边坡上林木根系的力学加固土壤作用和水文增加基质吸力效应,以及林木附加自重对边坡稳定的负面效应,建立了一个用来评价造林土质边坡浅层平面滑坡的分析模型。所有模型参数中土壤内摩擦角和边坡坡度的微弱变化能引起边坡安全系数较大浮动,而林木附加自重的变化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小。造林土质边坡浅层滑坡分析模型中林木根系对土壤的力学加固作用采用了修正的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剪强度的简单力学增强模型,相比以往类似边坡稳定性模型,分析模型显著提高了预测边坡稳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边坡 浅层平面滑坡 分析模型 边坡稳定性 根系固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A的膨胀土边坡破坏过程模拟 被引量:6
20
作者 邱宽红 林绍忠 黄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8-61,共4页
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模拟膨胀土边坡的破坏过程。根据膨胀土边坡浅层破坏特征和Mohr-Cou-lomb准则,设置了3组潜在剪切破坏面,它们互相切割形成块体系统。基于试验数据,假定了土体变形参数和抗剪强度参数与含水量的关系。土体的吸... 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模拟膨胀土边坡的破坏过程。根据膨胀土边坡浅层破坏特征和Mohr-Cou-lomb准则,设置了3组潜在剪切破坏面,它们互相切割形成块体系统。基于试验数据,假定了土体变形参数和抗剪强度参数与含水量的关系。土体的吸湿膨胀作用按初应变考虑。计算结果表明,膨胀土边坡在吸湿膨胀和强度降低后发生浅层顺坡向滑动破坏,与工程实际破坏现象吻合。建立的计算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和加固措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A 膨胀土 边坡稳定 浅层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