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被引量:112
1
作者 谢旭轩 张世秋 朱山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64,共8页
构建"退耕还林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北京大学环境经济与政策小组2004年在宁夏和贵州获取的调研数据,采用匹配倍差法(matching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regression)等计量经济模型,识别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户可持续生... 构建"退耕还林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北京大学环境经济与政策小组2004年在宁夏和贵州获取的调研数据,采用匹配倍差法(matching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 regression)等计量经济模型,识别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净影响。短期的收入分析表明,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种植业收入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林业和养殖业短期内难以成为替代收入来源;外出务工收入明显增加,但退耕还林在其中发挥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显著。长期来看,资产积累是决定农户生计状况和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但目前中国西部贫困地区人力、物质、自然、社会和资金5种生计资产较低,制约了生计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促使农户可持续生计的获得及发展,保障政策效果和可持续性,新一轮的退耕还林政策除了实施直接补助外,需要更加关注农户资产和生计能力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可持续生计 收入 生计资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化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婷 侍昊 +3 位作者 徐雁南 薛建辉 褚军 耿庆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共10页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 近十几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有效地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以1999、2003和2009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和评价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9—2009年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普定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呈现出土地利用面积的动态变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结构与形状变化的特征,其中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与景观异质性改变为整个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2)从面积变化上看,研究区大量耕地、裸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快速增长的特征,面积分别增加了53%、50%和140%,同时耕地面积减少了133.32 km2,减少幅度明显。3)从结构与形状指数上看,区域景观斑块总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有所下降,生态系统格局呈现破碎化加剧的趋势。4)从景观异质性上看,优势组分更加多样化,景观异质性程度逐渐上升,生态景观整体趋于规整,其中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空间更加集聚化,但耕地和裸地分布分散化,破碎度有所上升。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定县 退耕还林(草)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费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陶文娣 张世秋 +3 位作者 艾春艳 岳鹏 朱山涛 谢旭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4期66-70,共5页
费用有效性评价是工程评价的重要方面,从政策制定和执行角度对退耕还林的费用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从退耕地选择和造林入手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费用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费用有效性评价是工程评价的重要方面,从政策制定和执行角度对退耕还林的费用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从退耕地选择和造林入手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费用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尝试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由于缺乏长期的和有效的退耕还林规划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缺失,使得退耕还林费用有效性的损失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广泛存在,而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不相容性是影响工程有效实施的基本矛盾。有必要在退耕还林中确立明确的规划、清晰的退耕地选择标准,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控制机制,构建协调多方利益的长期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从而改进退耕还林工程的费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费用有效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农户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1998-2011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宗飞 姚顺波 渠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62,共7页
该项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退耕还林背景下吴起县农户1998-2011年相对贫困的动态变化趋势、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以人均总资产作为农户年收入和资源禀赋拥有状况的代表指标,以贫困发生率H,贫困缺口指数I,Sen指数,FGT2指数作为贫困状况分析的指... 该项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退耕还林背景下吴起县农户1998-2011年相对贫困的动态变化趋势、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以人均总资产作为农户年收入和资源禀赋拥有状况的代表指标,以贫困发生率H,贫困缺口指数I,Sen指数,FGT2指数作为贫困状况分析的指标体系对吴起县农户1998-2011年的人均总资产以及相对贫困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测算,并通过考察贫困群体内部特征以及吴起农村整体和贫困群体的基尼系数对相对贫困动态变化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退耕还林实施前后,吴起农户人均总资产持续增加、农村产业结构正在改进、农民资产偏好正由持有储蓄转向持有固定资产变化;而吴起农户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相对贫困的广度、强度和深度也都呈现类似变化;贫困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贫困群体相对人均固定资产产值较低;贫困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吴起农村整体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而贫困群体内部人均总资产水平过于平均,缺乏发展动力是贫困群体经济难以改善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文章给出了应该适当加大贫困群体内部收入差距,分阶段实施扶贫计划,提高贫困农户自身能力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相对贫困 动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汇生产理念下的县南沟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顾文 赵阿丽 +1 位作者 徐健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51,157,共9页
县南沟流域是黄土高原的典型退耕区,退耕还林工程改变了其土地利用结构,从而对流域碳汇量及碳汇生产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文以此为切入点,根据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特点,采用相应模型估算出县南沟流域1999—2012年林地、草地、园地、耕地... 县南沟流域是黄土高原的典型退耕区,退耕还林工程改变了其土地利用结构,从而对流域碳汇量及碳汇生产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文以此为切入点,根据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特点,采用相应模型估算出县南沟流域1999—2012年林地、草地、园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碳汇量与碳源量,通过分析流域碳汇的变化,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评估方法的完善提供支撑。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显著增加了碳汇量,使农户成为实际的碳汇生产者;林地是主要的碳汇用地,林地固碳量随林地面积增加增长迅速;耕地固碳量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通过耕作方式和种植结构的改变维持稳定;不同区位、不同退耕力度形成土地利用结构差异,导致碳汇差异;实证结果同时表明,退耕林草地是CDM框架下主要碳汇生产来源,近期应注重提高退耕林质量,并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通过建立碳交易机制,将碳汇商品化,可进一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效应,稳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碳汇 土地利用 清洁发展机制 县南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对经济社会影响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征兵 郭斌 +3 位作者 姚顺波 朱文清 刘璨 Runsheng Yin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2年第5期60-69,共10页
退耕还林推行10年以来,学术界、政界对项目的经济社会影响评价的讨论及争论越来越激烈。本文基于对整个领域研究进展了解,分别从数据、方法及结论等方面对Yao(2010)、Liu(2010)以及Uchita(2009)3篇文献进行简要述评。指出非农就业、农... 退耕还林推行10年以来,学术界、政界对项目的经济社会影响评价的讨论及争论越来越激烈。本文基于对整个领域研究进展了解,分别从数据、方法及结论等方面对Yao(2010)、Liu(2010)以及Uchita(2009)3篇文献进行简要述评。指出非农就业、农户增收不能单纯通过退耕还林本身实现,而要从思路和技术上跳出仅仅围绕退耕户或者退耕地来讨论项目经济社会影响的局限,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及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社会影响 劳动力转移 非农就业 收入增长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汇效益视角的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于金娜 姚顺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4-39,共6页
考虑到当前世界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碳汇的重视,本文基于碳汇效益内部化和农户与政府行为的相关假设,设计了一个决定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的框架,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碳汇效益函数,并将其纳入土地期望收益... 考虑到当前世界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碳汇的重视,本文基于碳汇效益内部化和农户与政府行为的相关假设,设计了一个决定最优退耕还林补贴标准的框架,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碳汇效益函数,并将其纳入土地期望收益模型,计算出社会效用最大化条件下的林木最优轮伐期;同时,将造林补贴纳入农户退耕还林决策模型之中,探索激励林农在最优轮伐期内不砍伐条件下,使政府财政支出净现值最小的退耕还林补贴标准;最后用黄土高原常见的退耕树种刺槐为例进行实证模拟,实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区的最佳退耕还林补贴年限为16年,补贴标准的原则是每年给予退耕补贴3 985.93元/hm2,这说明了现有的退耕还林年限还是合理的,但其实际补贴额度则低于研究中的最优补贴额度,说明现有的退耕还林政策对于农户的激励作用有限。因此,建议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黄土高原区的补贴标准,这样从考虑碳汇效益的角度出发,可以同时实现农户、政府与社会的三方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贴标准 最优轮伐期 财政支出净现值 碳汇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实验的理论和应用——以中国退耕还林为例 被引量:34
8
作者 翟国梁 张世秋 +1 位作者 Kontoleon Andreas Grosjean Paulin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39,共5页
选择实验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要素价值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既是一种对环境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也是揭示研究对象政策偏好的重要手段。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对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进行评估,进而对一项政策的各个要素的相对重... 选择实验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要素价值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既是一种对环境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也是揭示研究对象政策偏好的重要手段。利用该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对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进行评估,进而对一项政策的各个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还可以得到因多个政策要素同时改变时导致的价值变化,从而有助于政策制订者对政策进行调整。本文在评述选择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中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利用选择实验方法对该政策进行了评估,并且基于研究结果对未来的政策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选择模型 选择实验 环境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水土保持功能与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正海 方向京 +3 位作者 孟广涛 李贵祥 柴勇 毛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5-217,共3页
对退耕还林地上种植的3年生苦丁茶水土保持功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渗透性能,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性能,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可减少73.19%的径流量... 对退耕还林地上种植的3年生苦丁茶水土保持功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渗透性能,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性能,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可减少73.19%的径流量,削减86.51%的泥沙量。苦丁茶年产375 kg/hm2,直接经济效益达8万元/hm2,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苦丁茶 蓄水保土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认知对农户退耕还林参与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基于云南省两贫困县的调研数据 被引量:25
10
作者 靳乐山 徐珂 庞洁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6-725,共10页
农户是生态补偿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环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实施者,研究农户的主观生态认知对生态保护参与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对提升生态补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县和西畴县289份退耕还林政策户的调研数据为例,基于扩展的计划... 农户是生态补偿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环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实施者,研究农户的主观生态认知对生态保护参与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对提升生态补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县和西畴县289份退耕还林政策户的调研数据为例,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TPB)和结构方程模型,从表征农户生态认知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生态补偿机制评价4个维度分析农户的退耕还林意愿与行为。结果表明:4个维度之间相互正向驱动,并正向影响退耕还林意愿,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32、0.341、0.389和0.184;退耕还林意愿正向影响退耕还林行为,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25。农户的生态认知对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一定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建议从农户的主观心理和生态补偿机制改善两方面继续提升农户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认知 退耕还林 参与意愿 参与行为 T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不平等影响的测度与分析——基于总收入决定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浩 陈思焜 +1 位作者 张敏新 刘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133,共9页
【目的】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检验退耕还林工程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调整退耕还林工程后续政策及实施其他生态恢复项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四川、河北、陕西等6省(区)15个案例县1 158个样本农户1... 【目的】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检验退耕还林工程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调整退耕还林工程后续政策及实施其他生态恢复项目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四川、河北、陕西等6省(区)15个案例县1 158个样本农户1995—201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考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影响和边际影响,建立样本农户总收入决定方程;以基尼系数、泰尔-L指数和泰尔-T指数作为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采用Shapley值分解法对样本农户的总收入决定方程进行分解,全面系统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经验性结果显示,样本农户是否参加退耕还林工程和参加退耕还林工程面积对总收入的影响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1999—2012年,样本农户是否参加退耕还林工程和参加退耕还林工程面积对总收入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贡献率最高为2008年,是否参加退耕还林工程和参加退耕还林工程面积的贡献率分别为3.04%和4.55%;在变化趋势上,退耕还林工程对样本农户总收入泰尔-L指数和泰尔-T指数的贡献与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基本一致。【结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样本农户的总收入,但拉大了样本农户的总收入不平等。因此,就生态恢复工程对农户收入不平等可能产生的影响而言,有必要引起高度关注,实现生态恢复、农民增收与分配公平的多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收入不平等 总收入决定方程 Shapley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自愿性影响因素分析:以退耕还林和公益林补偿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楚宗岭 庞洁 +1 位作者 蒋振 靳乐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8-746,共9页
生态补偿政策中的自愿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云南省屏边县和西畴县的615份农户访谈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参与条件、参与动力、参与能力和政策吸引力4个维度分别研究退耕还林和公益林政策中影响农户自愿性的... 生态补偿政策中的自愿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云南省屏边县和西畴县的615份农户访谈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参与条件、参与动力、参与能力和政策吸引力4个维度分别研究退耕还林和公益林政策中影响农户自愿性的因素,为更好地提高农户参与政策的自愿性、提升政策的执行效率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参与动力和政策吸引力对农户自愿性的影响较大;退耕还林政策中,自愿参与和非自愿参与的农户比例分别为84.4%和15.6%,农户对周围人和村干部的信任程度越高、有外出打工经历、政策了解程度越深以及补偿标准越高、政策预期评价越好,其参与生态补偿政策的自愿性越高,农户年龄和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大则自愿性越低。公益林政策中,自愿和非自愿参与的农户比例分别为36.0%和64.0%,农户对周围人和对村干部的信任程度越高,政策了解程度越深,补偿标准越高,政策预期评价越好,其参与生态补偿政策的自愿性越高。可以通过有效政策宣传、用市场化手段引入社会资本以适当提高补偿标准、积极创造非农就业机会等手段,来促进退耕还林和公益林补偿政策目标更好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自愿性 退耕还林 公益林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退耕还林政策的参与决策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万海远 李超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3-91,共9页
本文利用2009年退耕还林调查数据,对农户退耕还林项目的参与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样本及代理变量方法处理了退耕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利用分位回归方法考察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决策差异性。结果发现... 本文利用2009年退耕还林调查数据,对农户退耕还林项目的参与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样本及代理变量方法处理了退耕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利用分位回归方法考察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决策差异性。结果发现,家庭规模大、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土地质量低的农户更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而家庭上年购置固定设备少、外出务工工资率高的农户,放弃土地耕作的机会成本更小,从而更加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政策;而且在不同收入分位上,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参与决策 内生性 分位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RS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金的确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慧敏 王武魁 冯仲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64-271,共8页
中国自实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以来,执行分长江南北两种不同的补偿政策,生态补偿并未考虑退耕还林微观地理区位及造林质量的差异。"一刀切"虽具有统一简化的优点,却忽视了实际存在的造林质量及林地地形、土壤、气候等诸多因... 中国自实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以来,执行分长江南北两种不同的补偿政策,生态补偿并未考虑退耕还林微观地理区位及造林质量的差异。"一刀切"虽具有统一简化的优点,却忽视了实际存在的造林质量及林地地形、土壤、气候等诸多因素,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该文为了探讨退耕还林补偿金的合理标准,以张家口地区为研究区,应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数据,建立了退耕还林生态补偿体系。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各区县中,单位面积退耕还林补偿系数最高的是尚义县(0.082),退耕还林补偿系数最低是怀来县(0.036),各县单位面积退耕还林补偿系数的差距较大。该文结果为生态补偿金的科学、合理分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生态 补偿 距离衰减 NDVI 退耕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诊断框架及案例剖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文博 王阳 李双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60-2469,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目前已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之一。参考Ostrom的社会-生态系统诊断框架,提取并总结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执行效率的变量,建立了适合区域特点的项目绩效评估体系,并以哥斯达黎加(PSA)项目和中国退耕还林工程为例,...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目前已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之一。参考Ostrom的社会-生态系统诊断框架,提取并总结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执行效率的变量,建立了适合区域特点的项目绩效评估体系,并以哥斯达黎加(PSA)项目和中国退耕还林工程为例,探讨了该评估体系在生态系统服务付费效率诊断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依据该评估体系,未来中国在实施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市场机制、实施多样化的付费方式;付费标准应考虑区域特征和供给方特征;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项目的第三方监督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诊断框架 退耕还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川退耕还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郝云庆 王金锡 李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19,共4页
通过对北川县退耕还林中林药、林茶桑、林草牧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监测,各模式在水土保持效应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对照.径流量和泥沙量约为各自对照值的1/3~1/2;泥沙流失量和径流系数大小顺序为:林草牧模式〈林茶桑模式... 通过对北川县退耕还林中林药、林茶桑、林草牧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监测,各模式在水土保持效应方面都显著优于其对照.径流量和泥沙量约为各自对照值的1/3~1/2;泥沙流失量和径流系数大小顺序为:林草牧模式〈林茶桑模式〈林药模式;保水和保土能力方面:林茶桑模式〉林药模式〉林草牧模式。各模式的水土侵蚀模数为林药模式10510t/(km^2·a)、林茶桑模式1036t/(km^2·a)、林草牧模式487t/(km^2·a),3个模式总计减少泥沙流失量近105t/a,总计涵养水源超过105m^3/a,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应,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县 退耕还林 水土保持效益 林药模式 林茶桑模式 林草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会成本的退耕还林补偿资金的空间分配——以张家口市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慧敏 王武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7-143,共7页
基于退耕还林区农户的利益,提出区域空间生态补偿额分配方法,以期为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在分配的定性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和操作可行性,以一系列定性因素作为约束条件。在定量分析过程中,对影响生态补偿的重要因素——各县的... 基于退耕还林区农户的利益,提出区域空间生态补偿额分配方法,以期为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在分配的定性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和操作可行性,以一系列定性因素作为约束条件。在定量分析过程中,对影响生态补偿的重要因素——各县的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此为权重,通过GIS技术构建的分配模型,对生态补偿资金分配结果进行区域运算和空间表达,并以聚类分析法把研究区域分为5个层次。以张家口地区各县区退耕补偿额总量3亿212万元为目标,以张家口地区各县区为分配主体,进行分配模型的测算。结果表明:1)退耕补偿总量最高的县是涿鹿县,补偿总量最低的县是张家口市;2)单位面积退耕补偿量最高的县是下花园,最低的是沽源县;3)以各区县农户的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作权重能从空间分配的角度解决生态补偿"一刀切"的难题,是一种比较合理可行的补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偿标准 空间分配 机会成本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退耕还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合理性评价 被引量:41
18
作者 汪滨 张志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5-245,F0004,共12页
黄土高原大规模退耕还林使得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研究由此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合理性,对于加快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控制黄河泥沙以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黄土高原大规模退耕还林使得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研究由此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合理性,对于加快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控制黄河泥沙以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应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清水河流域2000-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构建判别准则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由2000年的1:0.06:2.05:3.95大幅度调整至2014年的1:3.22:12.03:5.51,其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2000-2005年以退耕还林及其配套措施为主,重点突出了工程的生态效益,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为78.60%,属于低度合理;2006-2009年在继续推进荒山造林和封禁的同时,大力开展基本农田与果园建设,兼顾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为91.71%,进入高度合理状态;2010-2014年进一步加大苹果产业发展力度,重点突出了经济效益,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为95.20%,延续了高度合理态势。建议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应注意严格控制新的退耕,保护经营好现有林地,适当控制园地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植被 退耕还林 合理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表现与机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韦惠兰 白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1-127,共7页
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扩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土地利用结构、生计非农化和收入结构多样化说明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表现,重点从生计资本、生计脆弱性、农户意愿及政策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视角探讨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 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扩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土地利用结构、生计非农化和收入结构多样化说明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表现,重点从生计资本、生计脆弱性、农户意愿及政策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视角探讨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机制,发现退耕还林政策通过以上因素作用于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范围、调整方向与程度及其可持续性。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政策实施的时空分异和益贫性,细化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加强农户视角的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农户 生计策略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鲁欣 曾平 马智杰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6期115-117,20,共4页
介绍了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背景及国内外发展情况,通过工程现状的研究,总结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工程建设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小水电 小水电代燃料 退耕还林 天然林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