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位变动下抗滑桩加固土坡稳定性上限分析
1
作者 邓波 肖育奇 +1 位作者 杨明辉 王东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0-719,共10页
鉴于坡体非饱和区吸力效应的重要性,本文将吸力引入极限分析上限法中,构建能量平衡方程。结合强度折减法,采用对数螺旋破坏机制提出一种评估地下水位骤降作用下抗滑桩加固部分饱和土边坡稳定性方法,即求解了抗滑桩阻滑力。通过与已有文... 鉴于坡体非饱和区吸力效应的重要性,本文将吸力引入极限分析上限法中,构建能量平衡方程。结合强度折减法,采用对数螺旋破坏机制提出一种评估地下水位骤降作用下抗滑桩加固部分饱和土边坡稳定性方法,即求解了抗滑桩阻滑力。通过与已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并探讨了基质吸力、地下水位、抗剪强度模型及土体类型等对抗滑桩阻滑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吸力的存在不会影响抗滑桩有效加固位置。抗滑桩阻滑力随地下水位的下降而减少,且基质吸力及其相关摩擦角越大,抗滑桩阻滑力的吸力减少效应越明显。选择不同土体类型和抗剪强度模型对抗滑桩阻滑力有影响,尤其对于黏土和极细粒土,建议在分析时由土体类型确定合适的抗剪强度模型。本研究成果对于抗滑桩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抗滑桩 稳定性 部分饱和土 地下水位变动 基质吸力 抗剪强度模型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船用增压锅炉上锅筒水位滑模控制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丁志龙 王鹏 +1 位作者 王永刚 苏博群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船用增压锅炉的上锅筒水位由于航行中负荷的频繁变化,难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为了保证上锅筒水位的稳定,对大负荷扰动下的上锅筒水位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增压锅炉上锅筒水位滑模控制方法。... [目的]船用增压锅炉的上锅筒水位由于航行中负荷的频繁变化,难以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为了保证上锅筒水位的稳定,对大负荷扰动下的上锅筒水位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增压锅炉上锅筒水位滑模控制方法。[方法]将上锅筒水位偏差的速度和速度变化率引入S函数来设计滑模控制器,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证明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滑模控制器。[结果]将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增压锅炉上锅筒水位滑模控制方法与传统的PID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响应斜坡扰动信号和阶跃扰动信号时,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滑模控制器均能够无差跟踪输入信号,其稳定时间比PID缩短5 s,超调量也小于PID。[结论]仿真结果表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滑模控制方法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锅炉 水位控制 滑模控制 自适应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测高重力数据的南海海平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友鸽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为明确南海海平面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分析海水质量与海平面变化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测高卫星数据(1993年1月—2015年12月)联合时变重力数据(2004年1月—2015年12月)利用最小二乘直线拟合和Morlet小波分析南海海平面变化的方法。研究结果表... 为明确南海海平面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分析海水质量与海平面变化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测高卫星数据(1993年1月—2015年12月)联合时变重力数据(2004年1月—2015年12月)利用最小二乘直线拟合和Morlet小波分析南海海平面变化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近23年南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5.81 mm/a,海水质量增加贡献了22.4%的海平面上升,南海近岸区域海平面异常大于中部区域,平均海平面异常谷值和峰值分别为-4.31 cm和5.68 cm,海平面和海水质量上升速率总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形态,海平面异常和海水质量变化量的周期性都以1a尺度最为明显。南海海平面上升显著,中南部海域海平面异常相对稳定,边缘区域受接壤季风影响波动相对较大,海水质量和海平面时空变化特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高卫星 南海海平面变化 海平面异常 海水质量变化 GRACE重力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宇航员海夏季水文结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化 李丙瑞 +2 位作者 郭晓嘉 席颖 陈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4,共14页
本文基于中国南极考察(CHINARE37-38)在宇航员海获取的海洋综合站位观测数据,结合海冰密集度、WOA23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该海域主要水文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宇航员海夏季水团包括南极表层水(分为夏季表层水与冬季残留水)... 本文基于中国南极考察(CHINARE37-38)在宇航员海获取的海洋综合站位观测数据,结合海冰密集度、WOA23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该海域主要水文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宇航员海夏季水团包括南极表层水(分为夏季表层水与冬季残留水)、绕极深层水、变性绕极深层水和南极底层水。夏季表层水均分布在表层50 m深度以浅,呈现出南冷北暖的趋势。66°S以南的冬季残留水最厚,最深可达200 m左右。绕极深层水向南侵入的趋势明显,CHINARE-38绕极深层水向上涌升的高度较CHINARE-37高出10~20 m。夏季表层水的高温高盐核心位于中心海域无冰区,因为无冰海域的表层海水长时间接收太阳短波辐射而温度较高。近岸海域因冰融水导致局部夏季表层水降温淡化。宇航员海中心海域海面风场维持低气压气旋式环流,次表层水体通过Ekman抽吸上升冷却表层暖水,导致表层与次表层水体混合加强,绕极深层水向南侵入并向上涌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航员海 水团 海冰密集度 净热通量 海面风场 海平面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流域降水时间演变特征
5
作者 赵新华 杨登宇 +2 位作者 谢意乐 李强 吴善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0,16,共5页
为了解新安江水库流域降水的长期演变特征,利用2006~2022年GPM降水数据、GLDAS土壤含水率数据和典型站点的降水量与水位数据,结合HYSPLIT、PSCF、CWT模式,分析了降水量和水位的时间演变特征、不同降水气团的差异和降水的潜在来源。结果... 为了解新安江水库流域降水的长期演变特征,利用2006~2022年GPM降水数据、GLDAS土壤含水率数据和典型站点的降水量与水位数据,结合HYSPLIT、PSCF、CWT模式,分析了降水量和水位的时间演变特征、不同降水气团的差异和降水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干流单一站点的降水量可用于代表新安江水库流域的降水量变化特征。降水量、0~200 cm土壤含水率和水位存在明显月际变化,降水量在6月最高,土壤含水率和水位在7月最高。2006~2022年新安江流域的降水气团共分为六类:1型西南内陆远距离气团(31.8%)、2型西北内陆气团(7.2%)、3型局地气团(19.7%)、4型西南内陆近距离气团(15.7%)、5型东部海洋气团(3.8%)和6型西部内陆气团(21.8%)。不同类型气团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新安江流域降水的PSCF分布与CWT分布类似,高值区均位于其西南方向。新安江流域的降水潜在来源贡献主要是江西全省和湖南省的东部地区,在对其降水过程预报时应多关注该区域的降水气团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新安江水库防汛和水力发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流域 降水量 水位 时间演变 气团聚类 潜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秦雁群 万仑坤 +3 位作者 计智锋 李富恒 徐海龙 巴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0-152,共13页
全球普遍发育的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大陆边缘地层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地认识该类沉积体有助于深化深水搬运过程认识、拓展深水油气勘探领域及控制海域工程设施风险。通过国际上研究成果梳理,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指除浊流外的水下... 全球普遍发育的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大陆边缘地层重要的组成部分,系统地认识该类沉积体有助于深化深水搬运过程认识、拓展深水油气勘探领域及控制海域工程设施风险。通过国际上研究成果梳理,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指除浊流外的水下重力流沉积物组合,结构上可分为头部、体部和趾部,可根据搬运过程和沉积物成因进行类型划分。其形成需具备沉积物重力流条件,变形过程符合宾汉塑性体特征,形成的沉积体规模大小不一,内部具有多种运动学指向,一般通过地震、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加以识别。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可以形成油气的盖层和储层,是深水区潜在勘探目标。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仍存在深水块体搬运过程认识需要深化和统一、不同地质背景下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形成条件研究不足、与浊流沉积物的区别、古代与现代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共性与差异性研究、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认识的统一等相关问题。指出未来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资料、多尺度特征分析,形成条件特别是触发机制深入研究,水下块体搬运机理、沉积物组成及深水重力流沉积物一体化研究,何种环境下可以形成烃源岩、储层或盖层,古代深水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解剖,以及侵蚀能力和地质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流变学 滑动 滑塌 碎屑流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异常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蒲书箴 周明煜 +2 位作者 刘赞沛 于非 胡筱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30,共6页
根据国家海洋局全部海洋站的水温和水位资料 ,以及“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的ADCP测流和CTD资料计算并分析了黑潮源流区输入西北太平洋的北向质量通量和西北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温、水位的异常变化 ,同时还应用美国宇航局Goddar... 根据国家海洋局全部海洋站的水温和水位资料 ,以及“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TOGA)”的ADCP测流和CTD资料计算并分析了黑潮源流区输入西北太平洋的北向质量通量和西北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的水温、水位的异常变化 ,同时还应用美国宇航局Goddard地球观测系统 (GEOS) /四维资料同化系统 (DAS)计算并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的海面潜热通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 .结果表明 ,北向质量通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这种年际变化与西北太平洋水温、水位和潜热通量的变化有着合理的因果关系 .当前者减少时 ,后 3者也明显减小 .其物理解释是从热带西太平洋输入西北太平洋的海水质量和热量的减少将导致西北太平洋的减水和热量收入的减少 ,而热量收入的减少又将会引起水温和潜热通量的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通量 水温 水位 潜热通量 太平洋 异常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滑动的水库旱限水位确定算法 被引量:9
8
作者 严子奇 周祖昊 +2 位作者 韦瑞深 严登华 王坤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4-923,共10页
旱限水位是水库抗旱预警的重要指标,可作为水库开展抗旱调度的重要依据,开展不同类型水库旱限水位确定算法研究,对水库旱限水位的推广及提升干旱主动防御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水库旱限水位的概念内涵,认为水库旱限水位是在干旱缺... 旱限水位是水库抗旱预警的重要指标,可作为水库开展抗旱调度的重要依据,开展不同类型水库旱限水位确定算法研究,对水库旱限水位的推广及提升干旱主动防御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水库旱限水位的概念内涵,认为水库旱限水位是在干旱缺水条件下水库供水系统达到临界平衡的水位阈值。通过引入调度期、保证期等双层控制期,提出了适用于多年调节、年调节、季调节水库的旱限水位双层滑动算法,并且形成了旱限水位控制下的水库抗旱调度策略。通过对张峰水库与和川水库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双层滑动算法对于多年调节水库和季调节水库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通过设定旱限水位,可以在干旱前期预留水量,有效缓解干旱年份的严重缺水情况,各个行业的缺水率和严重缺水时段均有显著减少。本研究为水旱灾害防御部门制定水库旱限水位、指导水库抗旱调度提供了一套通用算法,能够为干旱防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限水位 双层滑动 抗旱调度 干旱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位变化对观音坪滑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岩 陈国庆 +2 位作者 张国峰 潘皇宋 何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1-509,共9页
为深入探究水库水位变化对滑坡稳定的影响,以西南地区某库岸滑坡为例,在探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来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库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稳定性及滑动模式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水库天然状... 为深入探究水库水位变化对滑坡稳定的影响,以西南地区某库岸滑坡为例,在探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来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库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稳定性及滑动模式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水库天然状态、初期蓄水、水位上升和下降条件下滑坡体内塑性区分布和x方向位移变化情况。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和滑坡实际变形破坏规律综合分析库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水库初期蓄水造成滑坡体变形开裂,使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水位上升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小,水位下降后滑坡稳定性大幅降低,极可能发生失稳破坏;水库蓄水后坡体滑动模式由推移式向牵引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滑坡 水位变化 三维数值分析 流固耦合 滑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位骤降条件下涉水边坡抗滑桩加固效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国韶 燕柳斌 +1 位作者 丁雷 钱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6,30,共6页
针对工程实践中涉水边坡抗滑桩设计技术规范欠缺、计算模型过于简化等问题,采用强度折减拉格朗日差分法模拟分析水位骤降速度、水深坡高比、抗滑桩桩位等因素对涉水边坡抗滑桩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库水位骤降速度越大,抗滑桩加固... 针对工程实践中涉水边坡抗滑桩设计技术规范欠缺、计算模型过于简化等问题,采用强度折减拉格朗日差分法模拟分析水位骤降速度、水深坡高比、抗滑桩桩位等因素对涉水边坡抗滑桩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库水位骤降速度越大,抗滑桩加固后的边坡安全系数越小;与抗滑桩加固前相比,抗滑桩加固后水深坡高比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应计算最大库水位骤降速度工况下不同水深坡高比对应的边坡安全系数,取其中最小的边坡安全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判别依据;库水位骤降条件下,抗滑桩布设的位置对边坡加固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可根据不同桩位条件下的水深坡高比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关系曲线确定合理桩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抗滑桩加固 库水位骤降 拉格朗日差分法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调控下糯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英捷 傅丰贝 李伏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4-118,126,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7个不同生育期亏水组合和4种施肥水平对糯玉米生长、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灌水相比,中肥水平时拔节前期~孕穗期中度亏水明显降低总耗水量而不显著影响糯玉米总...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7个不同生育期亏水组合和4种施肥水平对糯玉米生长、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灌水相比,中肥水平时拔节前期~孕穗期中度亏水明显降低总耗水量而不显著影响糯玉米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WUE ,但是该处理WUE稍高于其它亏水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明显增加糯玉米孕穗期和开花期叶面积、总干物质量和WUE,并缩短玉米开花至吐丝天数为0.7~1.0 d ,其中中肥水平时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WUEt (以干物质为基础)和WUEs (以干子粒产量为基础)分别提高37.7%、50.0%、33.1%和45.1%。因此,中肥水平时(N、P2 O5、K2 O分别为0.25、0.10、0.25g·kg^-1)糯玉米拔节前期~孕穗期进行中度亏水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施肥水平 水分亏缺 总干物质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亏损对哈拉湖流域湖泊水位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红波 杨萌 +1 位作者 杨春利 李亚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4期13-20,共8页
青藏高原的内陆湖泊水位和冰川变化和其流域内冰川质量亏损对湖泊水位波动的影响及其贡献对水量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哈拉湖流域冰川为例,基于2000-2015年星载雷达测高资料和Landsat卫星多光谱遥感资料分别提取湖泊水位和面积变化;... 青藏高原的内陆湖泊水位和冰川变化和其流域内冰川质量亏损对湖泊水位波动的影响及其贡献对水量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哈拉湖流域冰川为例,基于2000-2015年星载雷达测高资料和Landsat卫星多光谱遥感资料分别提取湖泊水位和面积变化;结合附近的托勒台站气象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其水位波动变化原因和冰川亏损对湖泊水量贡献。结果表明:受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增加影响,哈拉湖水位呈增加趋势,但哈拉湖流域冰川亏损加速趋势不明显;与2000年相比,湖泊面积增加了(21.4±4.8)km^2,湖泊水位增加了(1.68±0.26)m,相应的湖泊水容量增加了(16.1±0.3)×10~8m^3水当量。流域冰川亏损量达对哈拉湖水量的贡献率为39.65%,降水量增加对湖泊水量贡献了2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水位 冰川质量亏损 贡献率 水量 星载测高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波动带岸坡原位声波测试及劣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广宁 齐信 +1 位作者 黄波林 王世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7-375,共9页
为了揭示库水波动带内岩体在库水位周期性升降,干-湿循环条件下,其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特征,掌握不同岩性的劣化改造过程和差异性。选择消落带内变形破坏强烈的侏罗系库岸斜坡,在宏观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单孔、跨孔声波测试方法进行原位试验... 为了揭示库水波动带内岩体在库水位周期性升降,干-湿循环条件下,其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特征,掌握不同岩性的劣化改造过程和差异性。选择消落带内变形破坏强烈的侏罗系库岸斜坡,在宏观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单孔、跨孔声波测试方法进行原位试验测试,同时进行原位样品试件采集,运用干湿循环、力学测试、耐崩解等手段进行室内试验测试。原位单孔声波测试KV值为0.2~0.51,跨声波测试KV值为0.46~0.91,表明岩体横向完整性差,纵向完整性相对较好,并且消落带内岩体随着高程的降低,其岩体完整性呈下降趋势;试件力学测试结果表明,20次干-湿循环后其强度平均下降30%~45%,且摩擦系数和黏聚力参数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耐崩解性试验表明,干-湿循环条件下,岩石耐崩解性逐渐降低,5次干-湿循环后,试件耐崩解性指数降低量达3.1%~20.2%。试验结果均证实了消落带内岩体受库水影响强烈,岩体长期在干-湿循条件下,其物理力学性质呈降低趋势,不同岩性劣化程度不同,岩体总体向破碎、解体的趋势发展,并且具有渐进性和累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声波测试 干湿循环 岩体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变异对水库汛期分期及汛限水位确定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莫崇勋 阮俞理 +2 位作者 莫桂燕 钟欢欢 孙桂凯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为科学探讨水文变异对水库汛期分期及汛限水位的影响,基于广西澄碧河水库53年径流数据,采用Mann-kendall、滑动T和Morlet小波等分析水文变异情况并确定突变年,应用集对分析法分别对变异前后的水库汛期进行分期,并结合调洪演算推求和比... 为科学探讨水文变异对水库汛期分期及汛限水位的影响,基于广西澄碧河水库53年径流数据,采用Mann-kendall、滑动T和Morlet小波等分析水文变异情况并确定突变年,应用集对分析法分别对变异前后的水库汛期进行分期,并结合调洪演算推求和比较水文变异前后的汛限水位。结果表明:径流序列呈现下降趋势,并存在19年的主周期,突变年为1990年。水文变异对水库汛期分期结果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缩短了前过渡期历时,延长主汛期历时。前汛期汛限水位可调控范围变异前为185~187 m,变异后为185~187.97 m,水文变异使前汛期汛限水位调控上限增加0.97 m,而后汛期变异前为185~188 m,变异后为185~187 m,水文变异使后汛期汛限水位调控上限减少1 m,可见水文变异主要影响着前后汛期汛限水位调控的上限,主汛期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N-KENDALL 滑动T MORLET小波 集对分析法 水文变异 汛期分期 汛限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条周边水压力分析的水下滑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洋 周丽 殷坤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8-1071,共4页
在水库运营过程中,水库涉水滑坡会有部分滑体没在水下,在采用传力系数法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时,滑坡稳定性系数与水下条块的水压力紧密相关。在分析极限平衡法中水上岩土体水压力及渗透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水下三角形条块和四边形条... 在水库运营过程中,水库涉水滑坡会有部分滑体没在水下,在采用传力系数法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时,滑坡稳定性系数与水下条块的水压力紧密相关。在分析极限平衡法中水上岩土体水压力及渗透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水下三角形条块和四边形条块的水压力计算,探讨了传力系数法中位于水下条块的抗滑力及下滑力的计算方法,得出了水下滑体的抗滑力和下滑力只与浮重力的大小有关,与浸没在水下深度的变化无关的结论。研究成果简化了水压力的计算,对水下滑体水压力及稳定性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滑体 水压力 三角形条块 四边形条块 传力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井灌区灌溉用水与耗能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庆明 张越 +4 位作者 赵勇 姜珊 朱永楠 王丽珍 翟家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4-159,共6页
开展农业灌溉节水、节能研究既是支撑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也是支撑国家节能减排承诺的具体实践。受农业节水、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河北省井灌区灌溉用水和灌溉耗能之间关系复杂,分析了1980-2015年河北省井灌区灌溉用水、灌溉耗... 开展农业灌溉节水、节能研究既是支撑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也是支撑国家节能减排承诺的具体实践。受农业节水、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河北省井灌区灌溉用水和灌溉耗能之间关系复杂,分析了1980-2015年河北省井灌区灌溉用水、灌溉耗能、地下水位变化等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地下水埋深与提取单方水耗电量呈幂函数关系,地下水埋深越大,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灌溉能耗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大;(2)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每度电可开采水量从1980年的8m^3减少到2015年的0.9m^3,相比1980年2015年灌溉水量减少了13亿m^3,但是灌溉能耗增加了131亿kW·h。(3)1997年后由于灌溉水量减少而降低的能耗不足以弥补地下水位下降增加的能耗,由此导致1998-2015年每公顷灌溉能耗额外损失为20 850kW·h。本研究对指导河北省农业灌溉水-能关系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灌区 灌溉节水 灌溉能耗 地下水位 双累积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非线性大滞后系统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 被引量:14
17
作者 侯明冬 王印松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82-1188,共7页
针对一类非线性大滞后系统,基于伪偏导数概念的动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模型,利用离散时间预测器技术,实现了系统原始表达式中滞后环节的隐性表达,并结合离散积分滑模控制(discrete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DISMC)方法,提出了一种... 针对一类非线性大滞后系统,基于伪偏导数概念的动态线性化非线性系统模型,利用离散时间预测器技术,实现了系统原始表达式中滞后环节的隐性表达,并结合离散积分滑模控制(discrete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DISMC)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模型自适应离散积分滑模控制(model-free adaptive discrete integral sliding mode control, MFA-DISMC)方案.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控制器设计仅取决于被控对象的输入和输出测量数据.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算法的稳定性,仿真研究表明,相比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odel-free adaptive control, MFAC)、Smith预估控制、改进的MFAC控制以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控制方法,本文方法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鲁棒性.最后,通过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积分滑模控制 动态线性化 大滞后系统 双容水箱液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水位波动条件下滑坡抗滑工程效果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胡新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34-2238,共5页
抗滑桩是三峡库区滑坡治理工程中常用的措施,在三峡水库长期的周期性水位波动条件下,抗滑桩工程效果如何,即是否能够保证滑坡的整体稳定,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选择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县城的谭家坪滑坡次级滑坡-白水沟滑坡为研... 抗滑桩是三峡库区滑坡治理工程中常用的措施,在三峡水库长期的周期性水位波动条件下,抗滑桩工程效果如何,即是否能够保证滑坡的整体稳定,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选择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县城的谭家坪滑坡次级滑坡-白水沟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选择合理的岩土力学参数和桩计算参数;利用ANSYS软件,依据不同的模拟方案,分别模拟分析了滑坡在仅考虑自重、自重加暴雨在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性状况以及抗滑桩的工程效果,即滑坡在设桩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情况。结果表明:①白水沟滑坡破坏机理为牵引式。在暴雨和水位下降条件下,滑坡稳定性降低;周期性水位变化后,滑坡稳定性逐步下降,最终失稳;②依据自重和暴雨工况,考虑175 m降至145 m水位进行的抗滑桩设计,起到了明显的抗滑效果。③周期性水位波动后,滑坡变形破坏逐步加剧,说明抗滑桩虽然起到了的抗滑作用,但阻滑效果逐步下降。因此,在滑坡抗滑工程设计时应考虑该因素的影响,适当提高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抗滑桩 水位波动 抗滑效果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土体裂隙水流运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永红 王育平 +1 位作者 尹增德 孙晓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66-571,共6页
讨论了采动土体裂隙介质的渗透空间结构是一特殊的变形介质,隙壁的形状和性质是变态模拟试验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分析了采动土体裂隙水流运动的过程和变化,指出其运动是包含定向与入渗的两种运动,并发生了水-土相互作用,临界水位... 讨论了采动土体裂隙介质的渗透空间结构是一特殊的变形介质,隙壁的形状和性质是变态模拟试验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分析了采动土体裂隙水流运动的过程和变化,指出其运动是包含定向与入渗的两种运动,并发生了水-土相互作用,临界水位上升速度及有效持续时间控制了流量的变化;裂隙水力参数中隙宽对水流的影响是主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土体 裂隙水 水-土相互作用 水流运动 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研究太湖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2
20
作者 方芳 季雨珊 +2 位作者 李想 柏娜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5-1250,共6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太湖22个采样点过滤水和18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I_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I)、地质累积指数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太湖22个采样点过滤水和18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I_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I)、地质累积指数法(I_(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和平均可能影响浓度商法(mPEC-Q)分别对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除S_3,S_4,S_(20),S_(22)采样点外过滤水中Cu,Ni和Zn元素含量最高。其重金属平均含量水平大小排序为:Zn>Ni>Cu>Cr>Cd>Pb。研究区域的I_i和I值均小于1,表明所有采样点五种重金属元素(Ni无标准限值)均处于清洁状态。而在表层沉积物中六种元素含量均超过当地背景值,其平均含量大小排序为:Zn>Cr>Pb>Ni>Cu>Cd,其中S_(12)采样点(渔民生态园)六种元素含量最高,且它们具有最大的I_(geo),RI(327)和mPEC-Q(0.605),表明沉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源分析的结果表明,六种重金属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且Cd,Cu,Pb和Zn受电镀、冶炼工业生产及农业活动中化肥使用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追溯太湖重金属来源、迁移规律、生物效应和综合治理提供可信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过滤水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含量水平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