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密度湿地松人工林中碳的积累与分配 被引量:75
1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1 位作者 项文化 蔡宝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79,共6页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978t·hm-2,平均为291 663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植被层的碳贮量范围为96 614~110 717t·hm-2,占碳库总量的35 40%,各组分碳贮量排列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碳贮量的地上/地下之比为7 185~7 922,随着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死地被物层的碳贮量由5 746t·hm-2增加至9 181t·hm-2,占2 17%~2 83%。土壤层(0~60cm)的碳贮量平均为180 94t·hm-2,占60 32%以上。密度组Ⅰ,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和密度组Ⅳ的年净固定碳量依次分别为9 729t·hm-2,9 882t·hm-2,11 239t·hm-2和11 946t·hm-2,平均为10 699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人工林 碳贮量 碳分配 林分密度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铝对林木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丁爱芳 俞元春 陈萍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孔洞根系生长法 ,进行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加入铝离子后 ,活性铝含量明显增加 ,pH值下降 ;孔洞中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比较 ,虽无明显差异 ,但均表现出铝毒害症状 ,根中铝和钙的含量增加。加入钙离子... 采用孔洞根系生长法 ,进行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加入铝离子后 ,活性铝含量明显增加 ,pH值下降 ;孔洞中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比较 ,虽无明显差异 ,但均表现出铝毒害症状 ,根中铝和钙的含量增加。加入钙离子后 ,土壤pH升高 ,土壤中活性铝含量显著下降 ,根生长得到改善 ;根中铝含量降低 ,但钙含量继续升高。这说明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有抑制作用 ,而钙对铝有拮抗作用。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湿地松 土壤铝 根系 林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林集约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有明 高方彬 +2 位作者 蒋彪 蔡善银 洪信谱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从立地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质量、施肥方式、林分初植密度和抚育管理等方面对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林集约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初植密度2500株·hm-2(2.0m×2.0m)和3334株·hm-2... 从立地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质量、施肥方式、林分初植密度和抚育管理等方面对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林集约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初植密度2500株·hm-2(2.0m×2.0m)和3334株·hm-2(2.0m×1.5m)的林分采取集约经营管理,在9~10年生时,林分生长量可达11.19~12.31m3·hm-2,超过了我国“八五”攻关项目中南方集体林区短周期纸浆林培育年生长量10.5m3·hm-2这一考核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轮伐期 纸浆林 栽培 集约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后湿地松组培苗PAL、PPO、SOD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程方 叶建仁 +1 位作者 刘戈 安会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1-525,共5页
为研究抗松针褐斑病菌在湿地松子代组培苗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以抗病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1年生组培苗针叶为材料,测定PAL、PPO、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松针... 为研究抗松针褐斑病菌在湿地松子代组培苗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以抗病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1年生组培苗针叶为材料,测定PAL、PPO、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后,湿地松PAL和PPO活性与抗病性成一定正相关关系,SOD活性与植株抗病性在48 168 h内表现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组培苗 松针褐斑病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金国 董建文 +1 位作者 涂育合 孙猛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60-362,共3页
不同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的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1级立地级上、林分密度为1740株儿m’的11年生湿地松人工... 不同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的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1级立地级上、林分密度为1740株儿m’的11年生湿地松人工林的木材达到建筑材受力构件的最低等级要求.研究结果为湿地松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木材的物理性质 木材的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适宜经营密度及培育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建文 涂育合 +1 位作者 范辉华 张兴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对福建中部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 湿地松速生期早, 是培育短周期纸浆林的优良树种, 也是采脂的良好树种。湿地松纸浆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071 5 时, 可实现短周期内较高的蓄积量, 同时单株充分生长, 以利采脂。... 对福建中部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 湿地松速生期早, 是培育短周期纸浆林的优良树种, 也是采脂的良好树种。湿地松纸浆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071 5 时, 可实现短周期内较高的蓄积量, 同时单株充分生长, 以利采脂。建立了湿地松生长模型, 导出了不同林龄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的经营密度上限。根据湿地松短周期的培育目标, 确定出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的4 种培育模式, 可实现林分总蓄积分别为21061 m 3·h m - 2 , 23510 m 3·hm - 2 , 24268 m 3·h m - 2 和27324 m 3·h m - 2 , 并可采脂10 a 。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纸浆 采脂 两用林 经营密度 培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荷异龄混交造林试验及其成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积余 唐玉贵 +2 位作者 蒋燚 梁杰森 徐康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3期213-220,共8页
总结了松荷异龄混交的试验结果和造林技术,分析和揭示了珠江流域南热带季风气候区(18 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14 a)荷木(Schima superba)异龄混交林和(32 a)湿地松(P.elliottii)×(14 a)荷木异龄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生物... 总结了松荷异龄混交的试验结果和造林技术,分析和揭示了珠江流域南热带季风气候区(18 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14 a)荷木(Schima superba)异龄混交林和(32 a)湿地松(P.elliottii)×(14 a)荷木异龄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生物量、凋落物、土壤理化性质、林地涵养水源和林分生长量等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作用,全面评价松荷异龄混交造林的成效。松荷异龄混交林明显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增强林分稳定性能,促进主要树种的生长,为低效防护林改造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湿地松 荷木 异龄混交林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不定芽分化生根与解剖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丽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5,179,共6页
以湿地松器官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开展不定芽分化、生根与组织解剖学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TX+BA0.5mg.L-1+IBA0.5mg.L-1+30g.L-1蔗糖;不定芽同步发育最佳培养基为TX+IBA0.5mg.L-1+30g.L-1蔗糖;生根培养,初期以无... 以湿地松器官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开展不定芽分化、生根与组织解剖学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TX+BA0.5mg.L-1+IBA0.5mg.L-1+30g.L-1蔗糖;不定芽同步发育最佳培养基为TX+IBA0.5mg.L-1+30g.L-1蔗糖;生根培养,初期以无大量元素培养基诱导生根、25天后添加大量元素的培养程序可有效缩短生根培养时间,提高生根率;亮白色、半紧实结构的外部形态及"拟分生组织"的内部结构是器官性愈伤组织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间接器官发生 植株再生 组织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抗病性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方 叶建仁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1期1-5,23,共6页
采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组培苗针叶、采用苗圃组培苗人工接种松针褐斑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抗病性。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家系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同一家系不同无性系间抗病性差异也显著。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各无性... 采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组培苗针叶、采用苗圃组培苗人工接种松针褐斑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抗病性。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家系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同一家系不同无性系间抗病性差异也显著。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各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依次为8#40,8#2,8#11,32#3,普通组培苗;温室组培苗各无性系抗性强弱依次为32#7,32#3,普通组培苗。苗圃组培苗与实生苗间、组培苗不同代数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单元回归分析表明,瓶内测定结果与温室针叶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2=0.999 7、与苗圃接种孢子悬浮液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2=0.958 8。因此,为了缩短选育时间,减少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瓶内抗病性测定替代室外抗病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褐斑病 湿地松 再生植株 抗病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的维持与增殖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方 叶建仁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4期1-7,27,共8页
将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愈伤组织转接至不同培养基及多种添加物中,开展了不同愈伤组织类型、不同浓度肌醇与麦芽糖、不同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基氨基嘌呤(6-BA)、激动素(KT)浓度组合、添加维生素(VC)、添加硝酸银(AgNO3)、不同... 将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愈伤组织转接至不同培养基及多种添加物中,开展了不同愈伤组织类型、不同浓度肌醇与麦芽糖、不同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基氨基嘌呤(6-BA)、激动素(KT)浓度组合、添加维生素(VC)、添加硝酸银(AgNO3)、不同基因型胚性愈伤组织、多次继代后胚性愈伤组织与培养基的适应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愈伤组织类型在增殖过程中成活率及增殖状况都存在很大差异;当麦芽糖浓度为15 g/L,肌醇浓度为1000 mg/L时最有利于胚性胚柄细胞团(ESM)的增殖;高浓度的2,4-D、6-BA不利于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最佳增殖培养基及激素组合DCR+1.0 mg/LNAA+0.32 mg/L6-BA+0.31 mg/LKT、DCR+1.0 mg/LNAA(萘乙酸)+1.55 mg/L6-BA+0.064 mg/LKT;添加维生素(VC)浓度为10 mg/L时,对湿地松愈伤的褐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浓度过高则会增加愈伤的褐化率;添加3.4 mg/L的AgNO3促进了湿地松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湿地松不同家系不同基因型间增殖能力差异显著,20#2和10#1增殖很快明显优于10#4、10#5和20#3;湿地松胚性胚柄细胞团在同样的培养基上多次继代后,愈伤组织增殖变慢,中心褐化较多,有些还会出现水渍状,可能导致其胚性丧失。湿地松不同愈伤组织类型在增殖过程中,成活率及增殖状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Ⅲ型、Ⅳ型愈伤可能同时含有胚性愈伤和非胚性愈伤,在培养基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胚性愈伤转化成胚性胚柄细胞团,但是转化频率极低。而Ⅴ型、Ⅵ型愈伤在后期培养过程中基本褐化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湿地松 体细胞胚胎发生 胚性愈伤组织 维持与增殖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样本量大小对性状遗传力估算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帅楠 姜景民 栾启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616,共7页
[目的]在保证遗传力估算精确度较高的前提下,探讨对已有湿地松测定群体遗传力评估最经济有效的调查取样数量(样本量),为遗传选择提供最佳的遗传参数和选择策略。[方法]以61个湿地松22年生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 [目的]在保证遗传力估算精确度较高的前提下,探讨对已有湿地松测定群体遗传力评估最经济有效的调查取样数量(样本量),为遗传选择提供最佳的遗传参数和选择策略。[方法]以61个湿地松22年生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弹性模量等材性性状测定值为试验数据,利用ASReml-R软件混合线性模型的限制性极大似然估计法(REML)估算各性状在不同参试样本量下的遗传力及其标准误。通过比较分析在不同样本量下各性状遗传力及其标准误估算值的收敛性,讨论样本量对性状遗传力估算的影响,进而确定各性状遗传力评估所需的最少样本量。[结果]对于61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当测定的家系数少于39个或者随机测量的单株数小于600株时,估算的遗传力极不稳定,标准误偏大,随着样本容量或家系容量的增加其精度与准确性逐渐增加;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其遗传力估计所需样本量普遍大于遗传力较高的性状。[结论]对本研究的测定群体而言,要获得精确度较高的遗传力估算值,所需测定的湿地松家系数应该大于39个或者随机测量的单株数大于600株;由于材性性状遗传力相对较高,其需要测定的样本量可相对少一些。本文为大型用材树种遗传力估算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实例研究,结果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对于类似遗传测定群体遗传参数估算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遗传力 样本量 生长性状 材性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工业原料林培育模式的研究 Ⅰ.纸浆林适宜经营密度的确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涂育合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42-245,共4页
通过对在闽中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湿地松速生期早,是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优良树种.湿地松造纸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2517时,可获得较大的蓄积量.通过湿地松生长模型的建立,导出湿地松的适宜经营密度上限.根... 通过对在闽中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湿地松速生期早,是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优良树种.湿地松造纸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2517时,可获得较大的蓄积量.通过湿地松生长模型的建立,导出湿地松的适宜经营密度上限.根据湿地松短周期的培育目标,确定出湿地松纸浆林的两种密度模式,即间伐模式(初植密度为3247株/hm2,第10年间伐,强度25%,第15年主伐)和不间伐模式(初植密度为2438株/hm2,第15年主伐).研究结果可为湿地松纸浆林的培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纸浆林 经营密度 培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湿地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欲晓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23,共6页
在湖南攸县设置了反映湿地松人工林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湿地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7年定期、定位观测及统计分析表明:在湿地松人工造林的各项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良... 在湖南攸县设置了反映湿地松人工林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湿地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7年定期、定位观测及统计分析表明:在湿地松人工造林的各项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良种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幼林抚育对湿地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而整地方式与规格对幼林生长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造林技术 幼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地区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奎文 杨天义 《落叶果树》 2000年第2期24-27,共4页
介绍了五台山地区的果树种质资源19科56种或变种,详述了每种或变种的分布、用途,以及花期、果期等主要性状;论述了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途径。
关键词 野生果树 种质资源 五台山地区 分布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