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climate fluctuations on Pinus palustris growth and drought resilience
1
作者 Joao Campoa Joshua Puhlick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681-689,共9页
The longleaf pine(Pinus palustris Mill.)ecosystem is an endangered ecosystem in the southeastern USA,and efforts to restore the species are ongoing.However,in recent decades,the region has experienced drastic fluctuat... The longleaf pine(Pinus palustris Mill.)ecosystem is an endangered ecosystem in the southeastern USA,and efforts to restore the species are ongoing.However,in recent decades,the region has experienced drastic fluctuations between wet and dry growing season conditions from year to year,and it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how these fluctuations have influenced the growth of P.palustris.To address this topic,we cored P.palustris trees in woodlands of southwest Georgia and used dendrochronology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how climate fluctuations have influenced the growth and drought resilience of P.palustris.We also cored slash pine(Pinus elliottii Engelm.)trees in the same woodlands to compare growth between species.While P.palustris growth was less impacted by adverse climate conditions compared to P.elliottii,the strength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P.palustris growth and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and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changed over time.In recent decades,climate condition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became more influential on P.palustris growth than the previous year's conditions.This is concerning given that drought severity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has been increasing.Our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P.palustris was less resilient to droughts during the 2000s and 2010s than to those of the 1950s.Under this new climate paradigm,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palustris might be more susceptible to growth reductions and less resistant to droughts than once expected.This work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novel climate conditions on P.palustris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restoration efforts,such as using silvicultural treatments that reduce tree vulnerability to drought(e.g.,thinning)and promote other climate-adapted species in mixture with P.palust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leaf pine slash pine pinus elliottii Climate change Dendrochronology DENDROCLIMATOLOGY Forest disturba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湿地松人工林中碳的积累与分配 被引量:73
2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1 位作者 项文化 蔡宝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379,共6页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 探讨了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密度湿地松Pinus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积累、分配及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密度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碳库总量范围为264 834~323 978t·hm-2,平均为291 663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植被层的碳贮量范围为96 614~110 717t·hm-2,占碳库总量的35 40%,各组分碳贮量排列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碳贮量的地上/地下之比为7 185~7 922,随着密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死地被物层的碳贮量由5 746t·hm-2增加至9 181t·hm-2,占2 17%~2 83%。土壤层(0~60cm)的碳贮量平均为180 94t·hm-2,占60 32%以上。密度组Ⅰ,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和密度组Ⅳ的年净固定碳量依次分别为9 729t·hm-2,9 882t·hm-2,11 239t·hm-2和11 946t·hm-2,平均为10 699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人工林 碳贮量 碳分配 林分密度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铝对林木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丁爱芳 俞元春 陈萍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孔洞根系生长法 ,进行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加入铝离子后 ,活性铝含量明显增加 ,pH值下降 ;孔洞中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比较 ,虽无明显差异 ,但均表现出铝毒害症状 ,根中铝和钙的含量增加。加入钙离子... 采用孔洞根系生长法 ,进行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加入铝离子后 ,活性铝含量明显增加 ,pH值下降 ;孔洞中根系生物量与对照比较 ,虽无明显差异 ,但均表现出铝毒害症状 ,根中铝和钙的含量增加。加入钙离子后 ,土壤pH升高 ,土壤中活性铝含量显著下降 ,根生长得到改善 ;根中铝含量降低 ,但钙含量继续升高。这说明铝对杉木和湿地松根系有抑制作用 ,而钙对铝有拮抗作用。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湿地松 土壤铝 根系 林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林集约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有明 高方彬 +2 位作者 蒋彪 蔡善银 洪信谱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6-121,共6页
从立地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质量、施肥方式、林分初植密度和抚育管理等方面对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林集约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初植密度2500株·hm-2(2.0m×2.0m)和3334株·hm-2... 从立地选择、整地方式、苗木质量、施肥方式、林分初植密度和抚育管理等方面对湿地松短周期纸浆林集约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初植密度2500株·hm-2(2.0m×2.0m)和3334株·hm-2(2.0m×1.5m)的林分采取集约经营管理,在9~10年生时,林分生长量可达11.19~12.31m3·hm-2,超过了我国“八五”攻关项目中南方集体林区短周期纸浆林培育年生长量10.5m3·hm-2这一考核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轮伐期 纸浆林 栽培 集约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金国 董建文 +1 位作者 涂育合 孙猛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60-362,共3页
不同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的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1级立地级上、林分密度为1740株儿m’的11年生湿地松人工... 不同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的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1级立地级上、林分密度为1740株儿m’的11年生湿地松人工林的木材达到建筑材受力构件的最低等级要求.研究结果为湿地松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木材的物理性质 木材的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适宜经营密度及培育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建文 涂育合 +1 位作者 范辉华 张兴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对福建中部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 湿地松速生期早, 是培育短周期纸浆林的优良树种, 也是采脂的良好树种。湿地松纸浆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071 5 时, 可实现短周期内较高的蓄积量, 同时单株充分生长, 以利采脂。... 对福建中部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 湿地松速生期早, 是培育短周期纸浆林的优良树种, 也是采脂的良好树种。湿地松纸浆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071 5 时, 可实现短周期内较高的蓄积量, 同时单株充分生长, 以利采脂。建立了湿地松生长模型, 导出了不同林龄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的经营密度上限。根据湿地松短周期的培育目标, 确定出湿地松纸浆采脂两用林的4 种培育模式, 可实现林分总蓄积分别为21061 m 3·h m - 2 , 23510 m 3·hm - 2 , 24268 m 3·h m - 2 和27324 m 3·h m - 2 , 并可采脂10 a 。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纸浆 采脂 两用林 经营密度 培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不定芽分化生根与解剖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丽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1-25,179,共6页
以湿地松器官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开展不定芽分化、生根与组织解剖学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TX+BA0.5mg.L-1+IBA0.5mg.L-1+30g.L-1蔗糖;不定芽同步发育最佳培养基为TX+IBA0.5mg.L-1+30g.L-1蔗糖;生根培养,初期以无... 以湿地松器官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开展不定芽分化、生根与组织解剖学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TX+BA0.5mg.L-1+IBA0.5mg.L-1+30g.L-1蔗糖;不定芽同步发育最佳培养基为TX+IBA0.5mg.L-1+30g.L-1蔗糖;生根培养,初期以无大量元素培养基诱导生根、25天后添加大量元素的培养程序可有效缩短生根培养时间,提高生根率;亮白色、半紧实结构的外部形态及"拟分生组织"的内部结构是器官性愈伤组织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间接器官发生 植株再生 组织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抗病性测定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方 叶建仁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1期1-5,23,共6页
采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组培苗针叶、采用苗圃组培苗人工接种松针褐斑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抗病性。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家系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同一家系不同无性系间抗病性差异也显著。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各无性... 采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组培苗针叶、采用苗圃组培苗人工接种松针褐斑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抗病性。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家系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同一家系不同无性系间抗病性差异也显著。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各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依次为8#40,8#2,8#11,32#3,普通组培苗;温室组培苗各无性系抗性强弱依次为32#7,32#3,普通组培苗。苗圃组培苗与实生苗间、组培苗不同代数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单元回归分析表明,瓶内测定结果与温室针叶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2=0.999 7、与苗圃接种孢子悬浮液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2=0.958 8。因此,为了缩短选育时间,减少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瓶内抗病性测定替代室外抗病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褐斑病 湿地松 再生植株 抗病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板材的酸性脱脂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哲 彭万喜 +1 位作者 解林坤 李年存 《人造板通讯》 2004年第6期11-12,14,共3页
用新研制的酸性脱脂液对速生人工林湿地松板材进行低浴比汽蒸处理,处理后,板材保持了新鲜材材色,物理力学性能下降也不明显,可做室内装饰、实木地板和家具等用材。
关键词 人工林 湿地松 酸性脱脂 实木地板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工业原料林培育模式的研究 Ⅰ.纸浆林适宜经营密度的确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涂育合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42-245,共4页
通过对在闽中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湿地松速生期早,是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优良树种.湿地松造纸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2517时,可获得较大的蓄积量.通过湿地松生长模型的建立,导出湿地松的适宜经营密度上限.根... 通过对在闽中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的研究表明,湿地松速生期早,是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优良树种.湿地松造纸林树冠重叠系数为1.2517时,可获得较大的蓄积量.通过湿地松生长模型的建立,导出湿地松的适宜经营密度上限.根据湿地松短周期的培育目标,确定出湿地松纸浆林的两种密度模式,即间伐模式(初植密度为3247株/hm2,第10年间伐,强度25%,第15年主伐)和不间伐模式(初植密度为2438株/hm2,第15年主伐).研究结果可为湿地松纸浆林的培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纸浆林 经营密度 培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