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线街景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设计:以天空可视域提取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华兴 许海洋 +1 位作者 刘世晨 刘阳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0-296,共7页
为简化街景大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过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在线百度街景的城市天空可视域(SVF)指标智能分析系统BMapSVF。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前后端分离软件系统架构,采用开源Web框架和数据库系统,融合DeepLabv3图像语义分割算法,选用... 为简化街景大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过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在线百度街景的城市天空可视域(SVF)指标智能分析系统BMapSVF。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前后端分离软件系统架构,采用开源Web框架和数据库系统,融合DeepLabv3图像语义分割算法,选用开放街景数据集Cityscapes对DeepLabV3进行训练,实现了街景数据获取、存储、处理、SVF提取和可视化表达等功能。在南京市新街口中心区主要道路上采集180张百度街景图像,于BMapSVF系统上完成SVF计算,并与人工SVF提取方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受树木等杂物遮挡影响,系统提取的SVF与人工方法结果存在小的整体偏差,但2种方式提取的SVF数据相关系数达到0.965 5,标准误差为0.023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可视域 百度街景 图像语义分割 地理信息系统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F地形可视化方法的滑坡识别——以四川省丹巴县城典型滑坡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晨 许强 +3 位作者 董秀军 潘星 刘小莎 佘金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5-713,共9页
为了消除单一光源对传统数字高程模型(DEM)可视化影像的影响,提高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的滑坡识别准确性,利用基于天空视域因子(SVF)的数字高程模型可视化方法,以四川省丹巴县城几处典型滑坡为例,详细对比了SVF可视化影像和传统... 为了消除单一光源对传统数字高程模型(DEM)可视化影像的影响,提高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的滑坡识别准确性,利用基于天空视域因子(SVF)的数字高程模型可视化方法,以四川省丹巴县城几处典型滑坡为例,详细对比了SVF可视化影像和传统山体阴影图在滑坡特征识别中的显著优势,结合现场调查对识别结果进行了验证,探讨了最大搜索半径与搜索方向对SVF可视化影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SVF的DEM可视化方法有效消除了单一光源对传统山体阴影图的不利影响,还原真实地形地貌特征,降低了基于机载LiDAR的滑坡识别门槛,提高了滑坡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 天空视域因子 地形可视化 滑坡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球摄影法在石质文物现场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杜之岩 脇谷草一郎 +2 位作者 王金华 霍晓彤 马尔娜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7,共9页
在研究石质文物病害形成机理时,掌握太阳辐射长期变化情况对其影响是重要的调查项目。但目前多数相关调查研究只能依靠建立环境监测站来实现。半球摄影法是一种快速测量天空开阔度的方法,在生态学等学科中被广泛使用。通过对日本、国内... 在研究石质文物病害形成机理时,掌握太阳辐射长期变化情况对其影响是重要的调查项目。但目前多数相关调查研究只能依靠建立环境监测站来实现。半球摄影法是一种快速测量天空开阔度的方法,在生态学等学科中被广泛使用。通过对日本、国内两处石质文物保护实际现场调查,半球摄影法被证明可以有效应用于环境监测装置选点,判断太阳位置变化对石质文物影响,以及比较石质文物不同位置受太阳辐射的长期变化。该方法具有便捷、经济且高效的特点,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更多应用在石质文物保护调查过程中环境监测装置选点与判断太阳辐射影响的相关初步测量与数据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太阳辐射 半球摄影法 天空开阔度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穹扇区对夏季广场小气候及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德顺 王振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0期27-31,共5页
为揭示广场中不同遮蔽情况在太阳运行条件下,小气候及人体热舒适度的变化特征,根据天球模型、太阳视运动轨迹原理,在测点天空鱼眼照片上,叠加日轨图和天空图,绘制成天穹图。以上海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夏季日间小气候的实地测量和热... 为揭示广场中不同遮蔽情况在太阳运行条件下,小气候及人体热舒适度的变化特征,根据天球模型、太阳视运动轨迹原理,在测点天空鱼眼照片上,叠加日轨图和天空图,绘制成天穹图。以上海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夏季日间小气候的实地测量和热舒适度的计算,分析天空开阔度对日间小气候和热舒适度的影响,比较天空开阔度和太阳运行所在扇区天空开阔度对日间不同时刻小气候和热舒适度影响的差异,通过组间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热舒适度分析定位出对小气候和热舒适度影响最大的时间和天穹范围,为广场适宜性小气候设计提供更具体准确的设计思路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太阳视运动轨迹 天空开阔度 天穹扇区 广场小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山森林公园降温效应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5
作者 闫伟姣 孔繁花 +4 位作者 尹海伟 孙常峰 许峰 李文超 张啸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69-3178,共10页
城市绿地是城市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的影响规律,有助于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与管理,以便更好地缓解城市热环境。以南京紫金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沿陵园路—中山陵方向选取了5个植被结构相似的... 城市绿地是城市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的影响规律,有助于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与管理,以便更好地缓解城市热环境。以南京紫金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沿陵园路—中山陵方向选取了5个植被结构相似的林地作为观测点,并以水泥地面为参照点,利用HOBO小型气象观测站对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子进行定点同步观测,并分别采用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鱼眼相机和GPS手持导航仪获取各观测点的叶面积指数、天空可见度和高程信息,然后采用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别对绿地降温效应的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各站点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参考点相比,5个观测点在白天均有明显降温效果,13:00—16:00降温效应最强,而晚上降温效果很弱,甚至出现轻微的保温效应;降温幅度随大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增大而减小;绿地叶面积指数、天空可见度和高程等因子对绿地降温效应在不同时段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叶面积指数与天空可见度在9:00—19:00间对降温效应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但由于高温的影响,午后(13:00—15:00)影响作用较弱;在夜间,高程是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与绿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山森林公园 降温效应 定点观测 叶面积指数 天空可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km栅格的地表太阳辐射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莉芬 田永中 +3 位作者 岳天祥 范泽孟 马胜男 王英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9,共4页
以辐射观测值与其影响因子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以各因子的面域数据模拟全国1km像元上的水平面年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考虑坡面坡度和坡向以及周围地形的影响,建立坡面与水平面的直接辐射转换系数模型以及坡面的视... 以辐射观测值与其影响因子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以各因子的面域数据模拟全国1km像元上的水平面年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考虑坡面坡度和坡向以及周围地形的影响,建立坡面与水平面的直接辐射转换系数模型以及坡面的视角系数模型,分别修正平面年太阳辐射中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分量;汇总修正后的太阳辐射总量中的各分量,得到坡面实际可获得的辐射总量。成果可用于高精度的农业生产潜力评估、农业区划、农作物布局、退耕还林还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视角系数 模拟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天空可视域的测度技术与类型解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杨俊宴 马奔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8,共5页
天空可视域对改善城市通风环境、驱散低空污染物、降低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保证良好的天空可视度也是提升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实践探索研究和国内外文献分析,梳理城市天空可视域测度的多种方法... 天空可视域对改善城市通风环境、驱散低空污染物、降低热岛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保证良好的天空可视度也是提升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实践探索研究和国内外文献分析,梳理城市天空可视域测度的多种方法,对城市空间各项相关指标进行解析,建构计算天空可视域的技术途径,并以此建立天空可视域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城市天空可视域的定量化评价,进而为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可视域 天空视野因子 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城市规划的热环境与风环境评估研究与应用——以济南中心城为例 被引量:39
8
作者 刘勇洪 张硕 +3 位作者 程鹏飞 陈鹏 魏来 房小怡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92-1903,共12页
在城市尺度规划中如何定量评估规划方案对热环境与通风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技术难题。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建立了一套面向城市规划的热环境与通风环境评估指标和技术方法,其中热环境可采用遥感估算的地表热岛强度(SUHI)、热岛比例指数(UHPI... 在城市尺度规划中如何定量评估规划方案对热环境与通风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技术难题。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建立了一套面向城市规划的热环境与通风环境评估指标和技术方法,其中热环境可采用遥感估算的地表热岛强度(SUHI)、热岛比例指数(UHPI)以及生态冷源等级进行评估;通风环境评估则包括背景风环境和地表通风潜力两方面,前者可通过气象观测统计或数值模拟得到,后者可根据下垫面动力粗糙度长度(RL)和天空开阔度(SVF)进行估算。基于城市形态学模型,RL可以由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进行估算,SVF可由高分辨率数字建筑高程模型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进行通风潜力等级划分,并采用通风潜力指数(VPI)定量评估一个地区的总体通风状况。应用上述指标和方法,利用2015年济南6月12日Landsat 8卫星资料、2013年1∶2 000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和2020年城市规划资料,对济南中心城区规划前后热环境与风环境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基于生态冷源、热岛强度、地表通风潜力和背景风初步开展了济南中心城通风廊道规划应用,同时给出了相关规划策略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文章建立的热环境与风环境评估指标和技术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城市规划前后变化评估中;(2)热岛强度、地表通风潜力的高低与城市分区功能定位和土地利用类型有直接关系,规划后(2020年)热岛比例指数(UHPI)从0.31增加到0.38(均为"较轻"等级),通风潜力指数(VPI)从0.89("好"等级)降至0.74("较好"等级);(3)初步构建的3条一级廊道和10条二级廊道规划方案,将有利于缓解济南中心城区热岛效应和增强城市空气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地表热岛强度 生态冷源 粗糙度长度 天空开阔度 地表通风潜力 通风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表通风潜力研究技术方法与应用——以北京和广州中心城为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勇洪 徐永明 +1 位作者 张方敏 程宸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40,共9页
城市地表通风潜力是城市通风评估和通风廊道规划的前提条件,目前尚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来表征。文章面向城市区域尺度,基于城市形态学模型构建了通风潜力系数(VPC)指标,对城市通风潜力的强弱进行评估。随后,分别以北京和广州中心城为例,... 城市地表通风潜力是城市通风评估和通风廊道规划的前提条件,目前尚缺乏科学合理的指标来表征。文章面向城市区域尺度,基于城市形态学模型构建了通风潜力系数(VPC)指标,对城市通风潜力的强弱进行评估。随后,分别以北京和广州中心城为例,应用1∶2 000基础地理信息和Landsat8卫星资料,开展了2015年VPC估算及通风潜力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VPC可有效反映城市地表通风潜力大小,其与天空开阔度呈负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模型R^2为0.459 1,与建筑高度、容积率、迎风截面积密度和粗糙度长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模型R^2分别为0.717 9、0.784 2、0.796 2和0.842 4;北京和广州中心城地表通风潜力最差的区域分别为三环—二环区域和越秀区,广州中心城的总体地表通风潜力明显好于北京中心城,这是由于广州具有更大面积的利于通风的林地、绿地和水体等冷源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潜力系数 建筑形态 天空开阔度 迎风截面积密度 粗糙度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面对天空热辐射角系数的简化求解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亚锋 汤小敏 +1 位作者 许孟楠 聂成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5-639,共5页
为快速求解建筑群内天空视角系数,提出采用等分圆弧的射线扫描方法,将半球沿两正交圆弧分别进行n和m等分,并将射线沿某微元面中心与半球上微元面中心连线方向进行扫描,沿射线方向可见天空所对应半球面上的微元面积之和与该半球总表面积... 为快速求解建筑群内天空视角系数,提出采用等分圆弧的射线扫描方法,将半球沿两正交圆弧分别进行n和m等分,并将射线沿某微元面中心与半球上微元面中心连线方向进行扫描,沿射线方向可见天空所对应半球面上的微元面积之和与该半球总表面积之比,即为微元面的天空视角系数。通过实例验证分析发现,当等分圆弧数n、m均大于20时,模拟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当n取40时较合理,误差为0.5%,计算时长为0.016s,能很好满足城市地面的天空视角系数的快速求解和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视角系数 射线扫描 城市地面 建筑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形态学参数与晴好天气下热岛强度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海龙 祝善友 +1 位作者 高玚 张桂欣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9-256,共8页
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城市三维建筑物数据计算得到天空开阔度(sky view factor,SVF)与迎风面积指数(frontal area index,FAI),并将其与晴好天气下四季的城市热岛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晴好天气下,... 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城市三维建筑物数据计算得到天空开阔度(sky view factor,SVF)与迎风面积指数(frontal area index,FAI),并将其与晴好天气下四季的城市热岛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晴好天气下,阿德莱德城市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在2010—2011年四季均呈现出夜间强、白天弱的变化特征。SVF与UHII在夜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白天呈线性正相关;而FAI与UHII在四季的夜间和早晨时段呈对数关系,白天呈线性负相关。SVF和FAI对不同季节、不同时刻的城市热岛影响不同,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适用性也存在差异,SVF在不同空间尺度下适用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强度 三维建筑物数据 迎风面积指数 天空开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层峡形态对夏季室外气温及热舒适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邓寄豫 郑炘 WONG Nyuk Hien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3-885,共13页
为了研究南京典型夏季气候条件下街区层峡形态与室外气温及热舒适度的关系,采用参数化方法衍生设计出16个具有不同层峡形态的中心商业区(CBD)街区模型,利用建筑环境气温预测工具(STEVE Tool)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各街区不同位置的24h... 为了研究南京典型夏季气候条件下街区层峡形态与室外气温及热舒适度的关系,采用参数化方法衍生设计出16个具有不同层峡形态的中心商业区(CBD)街区模型,利用建筑环境气温预测工具(STEVE Tool)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各街区不同位置的24h实际区域室外气温(θ_a),并基于θ_a采用RayMan模型计算各街区中不同位置的24h热舒适度(PET).通过比较分析各街区不同位置区域室外气温与热舒适度的分布特征,得到街区层峡几何形态对区域室外气温及热舒适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街区层峡高宽比与天空视角系数(ΨSVF)对区域室外气温及室外热舒适度均起主要的影响作用,但对气温的影响在白天与夜间呈相反趋势,对室外热舒适度的影响趋势全天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街道层峡 天空视角系数 城市微气候 室外热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坡地太阳总辐射估算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净 李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05-911,共7页
借鉴国内外计算坡地太阳辐射的方法,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了计算山地太阳辐射的地形因子(坡度、坡向、遮蔽度、各向同性可见因子),比现有的模型更准确地计算了晴空下山地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周围地形的反射辐射,在此... 借鉴国内外计算坡地太阳辐射的方法,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了计算山地太阳辐射的地形因子(坡度、坡向、遮蔽度、各向同性可见因子),比现有的模型更准确地计算了晴空下山地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周围地形的反射辐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坡度、坡向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坡度 坡向 遮蔽度 各向同性可见因子 直接辐射 散射辐射 周围地形的反射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区域综合反射率的求解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庆 吴运龙 +2 位作者 方小凯 王汉斌 Al-Hamadan Sulala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1,17,共6页
城市区域内复杂的建筑布局和形式导致了建筑间的多次反射辐射现象,而这种多次反射辐射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了城市区域内热环境的分析。以建筑间多次反射问题理论为基础,将城市综合反射率问题转换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关联... 城市区域内复杂的建筑布局和形式导致了建筑间的多次反射辐射现象,而这种多次反射辐射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了城市区域内热环境的分析。以建筑间多次反射问题理论为基础,将城市综合反射率问题转换为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关联的几何参数问题,使问题的分析过程具有一定的操控性。最后引入了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得到了考虑城市空间几何结构影响后的综合反射率,结果显示综合反射率比未考虑多次反射情况下的值要低32.4%,该结论为城市热环境分析中反射率设定值的修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反射率 城市结构 天空视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临安区局地气候区的下垫面组成与空间结构对冬季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晏海 杨诗敏 +1 位作者 郭晓晖 包志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8-234,266,共8页
适宜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可以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等城市气候因素对人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揭示城市户外热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是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的理论基础。针对具有特定气候条件和城市形态的杭州市临安区,调... 适宜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可以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等城市气候因素对人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揭示城市户外热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是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的理论基础。针对具有特定气候条件和城市形态的杭州市临安区,调查冬季不同局地气候区空气温度时空变化特征,深入分析了景观下垫面组成和空间结构对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午后,不同测点温度差异较大,最大温差达3.2℃,且气温主要受测点周围环境影响;到了晚上,各局地气候区内部温差较小,均在0.7~0.9℃,而不同局地气候区之间差异明显,最大温差达2.6℃。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冬季午后气温主要受到下垫面结构的影响,而夜晚气温主要受到测点周围100~200 m范围内下垫面组成的影响,此时气温随绿化覆盖率的增加而降低,随建筑覆盖率的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在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过程中,合理控制绿化和建筑的组成比率,优化景观下垫面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改善城市户外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区 气温 下垫面 天空可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东西向深街谷内树致行人夏季热环境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定 吴俊 +2 位作者 刘亚敏 邓卓 韩朝帅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夏季东西走向的街道因长时间暴露于日照形成最不舒适的行人环境,树木可提供树荫降低气温但也阻碍了局地通风,然而,植树对行人热环境的综合影响尚不清楚。针对城市高密度街区(LCZ 2类型)中东西走向的街道,开展行道树绿化差异对行人热环... 夏季东西走向的街道因长时间暴露于日照形成最不舒适的行人环境,树木可提供树荫降低气温但也阻碍了局地通风,然而,植树对行人热环境的综合影响尚不清楚。针对城市高密度街区(LCZ 2类型)中东西走向的街道,开展行道树绿化差异对行人热环境综合影响的定量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树木对行人热环境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在夏季白天不同时段呈不同规律,街道树木覆盖率与树致平均行人气温差异值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上下午非线性关系强烈,中午则接近线性关系;2)当树木覆盖率小于50%时,树致行人气温降低的梯度大,每增加10%树木覆盖率,行人高度平均气温最高约降低0.26℃;树木覆盖率超过50%以后,植树带来的热效益改善值减小,而且影响的时间窗口趋于中午附近(11:00—14:30);3)东西向街道内的各种植树方案都对行人热环境产生正面影响,当树冠相互接触形成连续树荫时,树致改善效应接近饱和,继续提高种植密度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城市用地紧张,建议东西走向的街道,采用可形成连续树荫的50%左右覆盖率的行道树绿化,以获得舒适的行人小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行人热环境 树木覆盖率 天空可视因子 树木绿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古典园林空间夏季热环境研究——以小盘谷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健 郭红霞 《园林》 2023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为了挖掘扬州古典园林的生态智慧,对小盘谷园林空间进行现场测试,运用热环境评估模型RayMan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进行热舒适评价,分析了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候要素在夏季白天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天空视域因子(SVF)探讨了古典园... 为了挖掘扬州古典园林的生态智慧,对小盘谷园林空间进行现场测试,运用热环境评估模型RayMan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进行热舒适评价,分析了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候要素在夏季白天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天空视域因子(SVF)探讨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形态对夏季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州古典园林开敞空间因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夏季白天炎热且热舒适性较差;半闭合空间具有较强的空间适应性,应合理配置园林构成要素改善热环境;闭合空间因受到较少的太阳辐射,主要应考虑风环境对热舒适的影响。另外,SVF也是热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精确指标,天空视域的形态以及方向也对热舒适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古典园林 微气候 热舒适 天空视域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可视因子对夏季午后城市街道峡谷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郭晓晖 包志毅 +2 位作者 吴凡 杨诗敏 晏海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76,共6页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市热环境。揭示街道可视因子对街道峡谷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的作用机制,可以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选取杭州市典型街道峡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和数据分析发...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市热环境。揭示街道可视因子对街道峡谷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的作用机制,可以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选取杭州市典型街道峡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和数据分析发现,在夏季午后,不同街道峡谷内微气候和热舒适度存在明显差异:各街道峡谷之间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达到了2.9、25.3和15.3℃;N-S朝向的街道热环境优于E-W朝向的街道,但街道的开敞程度和植物遮阴会抵消街道朝向的影响。研究也发现,在午后,街道可视因子会对街道峡谷热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天空可视因子越高,街道峡谷空间越开敞,街道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差;建筑可视因子与城市街道峡谷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相关性不大;而树木可视因子则对街道峡谷热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树木可视因子越高,街道树木的遮阴程度越高,街道内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佳,这种现象在E-W朝向的街道峡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天空可视因子 建筑可视因子 树木可视因子 街道峡谷 微气候 热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舒适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赖鑫 卢超 +4 位作者 李磊 赵春阳 张丽 张舒婷 郑群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0-188,共9页
利用广东省深圳市22个气象站2013—2017年共5年的逐时气象观测数据,计算了舒适度指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天空开阔度和社会人口、经济数据对深圳各区分类,对比分析不同发展进程的3种典型区域的舒适度指数以及舒适、不舒适日数和... 利用广东省深圳市22个气象站2013—2017年共5年的逐时气象观测数据,计算了舒适度指数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天空开阔度和社会人口、经济数据对深圳各区分类,对比分析不同发展进程的3种典型区域的舒适度指数以及舒适、不舒适日数和日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深圳舒适度指数分布具有较明显空间差异,舒适日数最多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东部。深圳的天空开阔度(Sky View Factor,SVF)空间分布与夏季舒适度指数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关联,夏季SVF数值较小的地区通常更趋向热不舒适。发达地区的舒适度指数明显大于新兴发展地区和未发展地区,5年的舒适度指数时间序列表明,新兴发展地区的夏季舒适度指数变化幅度最大,这与近5年新兴发展地区发展迅速有关。3种典型区域的舒适度指数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这与全球变暖和珠三角区域的快速发展进程关系密切。此外,发达地区和新兴发展地区的舒适度指数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未发展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度 天空开阔度 深圳 城市发展水平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核心流域地区城市地表形态的异质性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玥 廖明伟 +2 位作者 廖明 韩飞 陈竹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58-1367,共10页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生态保护受到高度关注。以鄱阳湖流域核心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和已更新至2015年江西省地理国情普查房屋建筑矢量数据,进行城市建筑形态及地表温度(LST)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的定量化研...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生态保护受到高度关注。以鄱阳湖流域核心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和已更新至2015年江西省地理国情普查房屋建筑矢量数据,进行城市建筑形态及地表温度(LST)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的定量化研究,且深入分析建筑形态与LST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此外,利用高分辨率的3D建筑物栅格数据进行天空开阔角系数(SVF)的计算。结果表明,(1)湖区整体以低层低密度、低层高密度建筑形态为主,市级地区以中层高密度建筑、高层中密度建筑为主;低层低密度、低层高密度建筑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程度一般、城镇化率较低的县乡级地区。(2)湖区2005年和2016年10月的地表温度均低于5月,且低层低密度较为松散的建筑形态是引起湖区热环境变化最主要的建筑形态,高层高密度建筑形态的所在地区地表温度较为稳定。(3)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与地表温度之间呈正相关性,2016年5月地表温度与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47和0.691,10月为0.486和0.841。从相关系数可知,建筑密度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程度高于建筑高度。(4)实验区在晴好天气昼间,SVF值范围为0.06~0.79,主要频率在0.2~0.5之间。5月SVF值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044,不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10月两者之间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606,相关性较高。SVF值较小的区域,建筑分布密集,阻碍大气对流,且阻挡长波辐射能量,不易于地表热辐射的扩散。地表形态的异质性会导致高低各异的地表温度及不同程度的地表温度变化,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要素对鄱阳湖核心流域地区地表温度具有直接的影响,且建筑密度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城市形态 建筑高度 建筑密度 天空开阔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