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芯材加工构型对风电叶片夹芯结构面/芯断裂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秦志文 李政国 +3 位作者 宋笑非 刘鑫 张睿 孙九霄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9-686,共8页
复合材料面板/芯材分层是大型风电叶片夹芯结构的突出失效模式。为提高夹芯结构面/芯断裂强度,设计Plain、DGP以及GPC共种芯材加工构型,通过芯材槽孔结构设计调控夹芯结构面板/芯材的断裂性能。采用Ⅰ型裂纹夹层板断裂实验方法研究复合... 复合材料面板/芯材分层是大型风电叶片夹芯结构的突出失效模式。为提高夹芯结构面/芯断裂强度,设计Plain、DGP以及GPC共种芯材加工构型,通过芯材槽孔结构设计调控夹芯结构面板/芯材的断裂性能。采用Ⅰ型裂纹夹层板断裂实验方法研究复合材料夹芯结构面/芯断裂强度和破坏行为。实验结果表明,GPC(SG)加工结构可大幅提高夹芯结构试样的面板/芯材断裂承载能力,其次是DGP和GPC(DG)加工结构,对于Plain芯材夹芯结构,面/芯断裂发生在芯材内部,裂纹扩展稳定,断裂强度与芯材密度相关,对于DGP、GPC(SG)以及GPC(DG)芯材夹芯结构,当面/芯断裂发展到树脂槽和柱位置时,裂纹发展受到阻碍,随着载荷的增加,裂纹绕过树脂浅槽,树脂柱脆性断裂,泡沫芯材中的树脂柱和槽提高了夹芯结构面/芯断裂的应变能释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夹芯结构 能量释放率 裂纹扩展 芯材加工构型 面/芯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纶6/涤纶皮芯复合纤维定性鉴别方法研究
2
作者 杨友庆 张莉 +1 位作者 李晓龙 龙莎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锦纶6/涤纶皮芯复合纤维是一种新型纤维,在现有的纤维定性鉴别体系中暂无有效的鉴别方法。本文采用熔点法快速剥离皮层纤维,同时结合传统显微镜法和溶解法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高效的锦纶6/涤纶皮芯复合纤维定性鉴别方法。该鉴别方法操... 锦纶6/涤纶皮芯复合纤维是一种新型纤维,在现有的纤维定性鉴别体系中暂无有效的鉴别方法。本文采用熔点法快速剥离皮层纤维,同时结合传统显微镜法和溶解法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高效的锦纶6/涤纶皮芯复合纤维定性鉴别方法。该鉴别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不需使用大型设备,可有效鉴别锦纶6/涤纶皮芯复合纤维并可应用于类似复合纤维的鉴别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芯复合纤维 聚酯纤维 聚酰胺纤维 纤维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消防员热生理模型构建优化及预测研究
3
作者 洪诗艺 闫晓波 +1 位作者 高浩翔 洪赢政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3-468,共6页
为研究消防救援人员在高温环境下训练及救援作业时的热生理响应,本文基于人体温度调节机制,对二节点模型中人体表面积、服装性能、人体与环境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修正,并控制最大血流速度,选定皮肤、核心调定温度构建适用于消防救援作业... 为研究消防救援人员在高温环境下训练及救援作业时的热生理响应,本文基于人体温度调节机制,对二节点模型中人体表面积、服装性能、人体与环境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修正,并控制最大血流速度,选定皮肤、核心调定温度构建适用于消防救援作业的热生理模型。通过与文献中的人体热生理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改进的热生理模型的预测精度,并利用已验证的模型预测消防员高温环境(40℃和60℃)下作业时的核心温度和安全持续作业时间。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试验工况下,核心温度和皮肤温度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分别小于1.24℃和1.57℃,构建的热生理模型有较高可靠性;通过预测消防员在2个高温工况(40℃,相对湿度50%;60℃,相对湿度50%)下的核心温度变化,发现40℃和60℃下救援人员安全持续作业最长时间分别为12 min和6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员 高温环境 热生理模型 核心温度 皮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油剂制备的预氧化纤维及碳纤维的性能探究
4
作者 王芬 谷丽 +3 位作者 韩忠勤 时向利 邵佶 杨蒙蒙 《产业用纺织品》 2024年第11期37-41,共5页
为更好地突破高性能碳纤维制备技术壁垒,选择使用油剂A与油剂B的聚丙烯腈原丝,经预氧化及碳化工艺加工,制备碳纤维复丝。探究预氧化纤维的皮芯结构、密度、含氧量,以及碳纤维复丝拉伸强度,发现:2种油剂制备的碳纤维复丝产品强度均满足T... 为更好地突破高性能碳纤维制备技术壁垒,选择使用油剂A与油剂B的聚丙烯腈原丝,经预氧化及碳化工艺加工,制备碳纤维复丝。探究预氧化纤维的皮芯结构、密度、含氧量,以及碳纤维复丝拉伸强度,发现:2种油剂制备的碳纤维复丝产品强度均满足T800碳纤维强度要求,且拉伸强度性能稳定。研究为进一步研发制备高性能碳纤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剂 聚丙烯腈 预氧化纤维 碳纤维 皮芯结构 密度 含氧量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质纤维的结构研究(Ⅲ):共混结构 被引量:13
5
作者 姜岩 王宝东 +2 位作者 章欧雁 姜丽 欧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2,58,共3页
对大豆蛋白质纤维 (PVA SPF)的形态结构、共混结构以及各级原纤结构进行了研究 ,PVA SPF的横截面呈多种不规则的非圆形 ,纵向表面较光滑 ,伴有某些条纹和沟槽。与一般湿法纺丝成纤的结构不同 ,PVA SPF不呈皮芯结构 ,只有 0 2 μm左右... 对大豆蛋白质纤维 (PVA SPF)的形态结构、共混结构以及各级原纤结构进行了研究 ,PVA SPF的横截面呈多种不规则的非圆形 ,纵向表面较光滑 ,伴有某些条纹和沟槽。与一般湿法纺丝成纤的结构不同 ,PVA SPF不呈皮芯结构 ,只有 0 2 μm左右的表皮层 ,应视为全芯层结构。在共混结构中大豆蛋白呈分散相 ,聚乙烯醇呈连续相 ,分散相的分布是随机的、均匀的 ,但纤维的表皮层是聚乙烯醇组分构成的 ;在各级原纤结构中 ,PVA SPF存在着明显的巨原纤结构 ,直径为 1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质纤维 形态结构 巨原纤 皮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皮芯结构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秀颖 王成国 +2 位作者 王启芬 卢文博 王延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71-74,共4页
皮芯结构是一种缺陷结构,存在于从PAN初生纤维到碳纤维的各个阶段,严重影响了最终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综述了PAN基碳纤维皮芯结构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机理,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评述了工艺条件对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影... 皮芯结构是一种缺陷结构,存在于从PAN初生纤维到碳纤维的各个阶段,严重影响了最终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综述了PAN基碳纤维皮芯结构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机理,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评述了工艺条件对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影响,以期为减弱甚至消除皮芯结构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碳纤维 皮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和皮芯结构对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组织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延相 王成国 +3 位作者 朱波 季保华 何东新 王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为了研究聚丙烯腈纤维各级超分子结构形态及结晶的微观形态 ,弄清楚制备碳纤维的过程与所得到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凝胶网络和皮芯结构的形成及预氧化和炭化过程中纤维结构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 :原丝具有明显... 为了研究聚丙烯腈纤维各级超分子结构形态及结晶的微观形态 ,弄清楚制备碳纤维的过程与所得到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凝胶网络和皮芯结构的形成及预氧化和炭化过程中纤维结构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 :原丝具有明显的皮芯结构 ,外表层凹凸不平 ,从表层至心部是一层过渡区 ,表层的片层较心部的薄且致密。碳纤维网络骨架间接点的密集程度和原丝的密集程度有直接关系 ,原丝网络骨架的接点密集度低及晶粒组织大 ,随后得到的最终碳纤维密集度低及晶粒组织也大 ,其强度和模量明显高。碳纤维强度主要是纤维中弥散分布的“小晶区”做出的贡献 ;原丝微观结构中 ,“晶区”数量、大小和弥散分布情况以及构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致密程度决定了预氧丝和碳纤维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凝胶网络 皮芯结构 网络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J系列碳纤维微观结构的剖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福杰 王浩静 +1 位作者 范立东 朱珍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3,共3页
利用SEM、XRD和Raman光谱研究了高强高模PAN基碳纤维M40J、M55J、M60J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参数。结果表明:3种纤维的表面均存在沟槽,说明其原丝可能均为湿法纺丝。但沟槽的深度与均匀性又有所不同。XRD结果显示:M40J的石墨化程度最低,M... 利用SEM、XRD和Raman光谱研究了高强高模PAN基碳纤维M40J、M55J、M60J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参数。结果表明:3种纤维的表面均存在沟槽,说明其原丝可能均为湿法纺丝。但沟槽的深度与均匀性又有所不同。XRD结果显示:M40J的石墨化程度最低,M55J次之,M60J最高。Raman光谱数据显示,M40J的RS、RC、RSC值均相对较大,M55J次之,M60J最小。说明M60J的表面和内部的石墨化程度均较高,但皮芯结构也最严重,这可能是导致其抗拉强度较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基高强高模碳纤维 微观结构 RAMAN光谱 皮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丝变形纱的皮芯结构及其参数 被引量:7
9
作者 姜岩 王业宏 +2 位作者 姜丽 张大庆 王善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0-33,共4页
在变形纱中,空气变形类和异收缩变形类纱线具有皮芯结构,有必要对其成形原理和结构模型加以概括和总结。借助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认为虽然上述2种变形纱皮芯结构的成形原理不同,但模型都可以描述为紧密网络扭结的芯层和松散圈弧... 在变形纱中,空气变形类和异收缩变形类纱线具有皮芯结构,有必要对其成形原理和结构模型加以概括和总结。借助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认为虽然上述2种变形纱皮芯结构的成形原理不同,但模型都可以描述为紧密网络扭结的芯层和松散圈弧形态的皮层结构。结合EIB实验验证,可以进一步确认变形纱的皮芯结构参数主要包括纱线平均直径、纱芯平均直径和丝圈丝、弧高度等指标,因而也可断定变形纱皮芯结构与变形纱膨松度、变形纱条干均匀度以及变形纱毛羽的各项特性指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变形纱 异收缩空气变形纱 皮芯结构 毛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纺聚丙烯腈纤维的截面形貌与皮芯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曷一 王成国 +1 位作者 陈娟 刘建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0-152,共3页
利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研究了聚丙烯腈在湿法纺丝工艺中的横截面形貌与皮芯结构。结果表明凝固浴温度会影响初生纤维的横截面形貌与芯部结构。在较高的凝固浴浓度下,较高的凝固浴温度可使双扩散速率增加,扩散比较充分,纤维横截面形状... 利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研究了聚丙烯腈在湿法纺丝工艺中的横截面形貌与皮芯结构。结果表明凝固浴温度会影响初生纤维的横截面形貌与芯部结构。在较高的凝固浴浓度下,较高的凝固浴温度可使双扩散速率增加,扩散比较充分,纤维横截面形状趋于圆形,芯部空洞减少,密度提高,其原丝具有较优的物理机械性能。原丝扫描电镜分析证实,原丝为皮芯多层结构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 截面形貌 皮芯结构 芯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制造过程中径向差异表征及演变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爱君 罗莎 +2 位作者 王小谦 蓝雁 徐樑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38,143,共5页
为优化PAN基碳纤维结构,采用AES表征PAN纤维在低温碳化与高温碳化后C,N,O沿纤维径向的分布,并用以阐明预氧化碳化过程径向差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预氧丝径向结构不均匀,由外向内氧化程度降低;预氧时物理阻隔与化学阻隔导致径向形成氧... 为优化PAN基碳纤维结构,采用AES表征PAN纤维在低温碳化与高温碳化后C,N,O沿纤维径向的分布,并用以阐明预氧化碳化过程径向差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预氧丝径向结构不均匀,由外向内氧化程度降低;预氧时物理阻隔与化学阻隔导致径向形成氧浓度梯度,热物理传递与化学反应放热导致径向形成温度梯度.低温碳化时,热物理传递与化学反应放热形成温度梯度加剧了预氧时的径向差异;纤维分3部分,最外层氧含量低,由氧化程度高的预氧皮层外部强烈脱氮脱氧形成,最内层由氧化程度低的预氧芯层转化而成;中间是过渡层,一部分由氧化程度较高的预氧皮层内部少量脱氧脱氮而成,氧含量高,而后过渡到预氧程度低的低含氧量芯部.高碳丝径向组分差异变小,纤维分两部分,外层厚度仅为纤维直径的10%,是碳含量逐渐降低的过渡性皮层,其余部分为组成均一的芯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俄歇电子能谱 皮芯 预氧化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浴条件对湿纺PAN初生纤维截面形状和皮芯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公秋 温月芳 +2 位作者 杨永岗 刘朗 张兴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42,共3页
借助光学显微镜及图像处理软件研究了凝固浴质量分数、温度、喷丝头牵伸倍率对湿纺PAN初生纤维截面形状和皮芯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凝固浴质量分数(70%)、较高的凝固浴温度能使双扩散比较充分,所得初生纤维截面形状规整趋于... 借助光学显微镜及图像处理软件研究了凝固浴质量分数、温度、喷丝头牵伸倍率对湿纺PAN初生纤维截面形状和皮芯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凝固浴质量分数(70%)、较高的凝固浴温度能使双扩散比较充分,所得初生纤维截面形状规整趋于圆形,并且芯部致密无孔洞。此外,随着牵伸倍率的升高,皮层厚度降低,皮芯差异增加,牵伸倍率为负牵伸是制备皮芯差异较小初生纤维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芯结构 截面形状 凝固浴条件 芯部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丝皮芯结构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建文 徐樑华 +3 位作者 廉信淑 孔令强 刘长清 于湧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119,147,共4页
在使用PAN.F(聚丙烯腈原丝)为前躯体制备PAN.CF(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过程中,经过预氧化反应生成的PAN.OF(聚丙烯腈基氧化纤维,俗称预氧丝)是其非常重要的中间过程,PAN.OF的皮芯结构直接影响着PAN.CF的力学性能。借助超薄切片机、电子显... 在使用PAN.F(聚丙烯腈原丝)为前躯体制备PAN.CF(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过程中,经过预氧化反应生成的PAN.OF(聚丙烯腈基氧化纤维,俗称预氧丝)是其非常重要的中间过程,PAN.OF的皮芯结构直接影响着PAN.CF的力学性能。借助超薄切片机、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材料试验机等表征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PAN.OF的皮芯结构对PAN.CF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通过原丝的细旦化和预氧化过程条件的优化可以有效控制或消除PAN.OF的皮芯结构,得到抗拉强度5600MPa以上,弹性模量290GPa以上的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 氧化纤维(或预氧丝) 皮芯结构 碳纤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聚丙烯的多层次结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国强 杨伟 +3 位作者 杨鸣波 陈静波 李倩 申长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5,共4页
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IM)和常规注射成型(CIM)等规聚丙烯(iPP)在不同部位的结晶形态。发现CIM试样的"皮-芯"结构不明显,而GAIM试样在不同部位则形成了包括球晶、串晶和取向片晶,进而表现出明显的多层次... 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IM)和常规注射成型(CIM)等规聚丙烯(iPP)在不同部位的结晶形态。发现CIM试样的"皮-芯"结构不明显,而GAIM试样在不同部位则形成了包括球晶、串晶和取向片晶,进而表现出明显的多层次结构。在结晶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GAIM制品多层次结构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 串晶 气体穿透 皮-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细观形态结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庆斌 刘逸新 +2 位作者 秦德清 杨晓 于伟东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的微细结构做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比较明显的皮芯结构,皮层厚度约为1.8μm,芯层厚度约为5.8μm。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明显的孔洞和表面皱缩。通过对... 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等方法对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的微细结构做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比较明显的皮芯结构,皮层厚度约为1.8μm,芯层厚度约为5.8μm。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明显的孔洞和表面皱缩。通过对断口的观察,发现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有原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PVA复合纤维 聚集态结构 原纤结构 皮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泊松比蜂窝芯等效弹性模量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鲁超 李永新 +1 位作者 董二宝 杨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0-84,共5页
采用柔性悬臂梁模型和欧拉梁模型分别对零泊松比蜂窝芯斜壁板大变形条件下的弯曲变形和蜂窝芯横壁板小变形条件下的变形进行分析,推导出了零泊松比蜂窝芯面内等效弹性模量理论计算公式,并将理论计算结果和有限元仿真及力学模型实验进行... 采用柔性悬臂梁模型和欧拉梁模型分别对零泊松比蜂窝芯斜壁板大变形条件下的弯曲变形和蜂窝芯横壁板小变形条件下的变形进行分析,推导出了零泊松比蜂窝芯面内等效弹性模量理论计算公式,并将理论计算结果和有限元仿真及力学模型实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公式正确、有效;零泊松比蜂窝芯大变形方向等效弹性模量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应根据受力方向及应变大小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壁板之间的夹角θ对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很大,零泊松比蜂窝结构参数可设计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蒙皮 蜂窝芯 零泊松比 等效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温度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薄膜微观形态及光散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娟 熊英 +1 位作者 沈佳斌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6,共7页
采用微层共挤出制备了16层(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苯乙烯(PS))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交替层状材料,将PMMA层剥去后得到从皮层和芯层不同位置的LLDPE/PS薄膜。研究加工温度对皮层和芯层薄膜微观形态和光散射性能的影响。微... 采用微层共挤出制备了16层(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苯乙烯(PS))共混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交替层状材料,将PMMA层剥去后得到从皮层和芯层不同位置的LLDPE/PS薄膜。研究加工温度对皮层和芯层薄膜微观形态和光散射性能的影响。微观形态观察显示,对于200℃制备的皮层和芯层LLDPE/PS薄膜中PS均以球状分散,皮芯层差异较小。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PS分散相开始沿挤出方向变形,特别在皮层薄膜中的变形尤为显著,皮芯层形态差异逐渐增大。光散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工温度升高后,试样的光散射各向异性程度增加,透光性降低,雾度均在93%左右,同时皮芯层的光学性能差异逐渐增大。说明较低的加工温度更有利于制得均匀结构和光散射性能优异的LLDPE/PS光散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层共挤出 光散射 皮芯层结构 透光率 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amidoxime-based PE/PP fibers for extraction of uran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 被引量:6
18
作者 Xiao Xu Xiao-Jun Ding +7 位作者 Jun-Xuan Ao Rong Li Zhe Xing Xi-Yan Liu Xiao-Jing Guo Guo-Zhong Wu Hong-Juan Ma Xiao-Yan Zhao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9-51,共13页
A novel amidoxime-based fibrous adsorbent,denoted as PE/PP-g-(PAAc-co-PAO), was prepared by preirradiation grafting of acrylic acid and acrylonitrile onto polyethylene-coated polypropylene skin-core(PE/PP)fibers using... A novel amidoxime-based fibrous adsorbent,denoted as PE/PP-g-(PAAc-co-PAO), was prepared by preirradiation grafting of acrylic acid and acrylonitrile onto polyethylene-coated polypropylene skin-core(PE/PP)fibers using 60 Co γ-ray irradiation, followed by amidoximation. The original and modified PE/PP fib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series of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to demonstrate the attachment of amidoxime groups onto the PE/PP fibers. Breaking strength tests confirmed that the fibrous adsorbent could maintain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PE/PP-g-(PAAc-coPAO) fibers was investigated in simulated seawater with an initial uranium concentration of 330 μg/L. The uranium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2.27 mg/g-adsorbent after 24 h in simulated seawater, and the equilibrium data were well described by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The PE/PP-g-(PAAc-co-PAO) adsorbent exhibited good regeneration and recyclability during five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The adsorption test was also performed in simulated radioactive effluents with uranium concentrations of 10 and100 μg/L. The effect of the pH value o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also studied. At a very low initial concentration 10 μg/L solution, the PE/PP-g-(PAAc-co-PAO)fiber could remove as much as 93.0% of the uranium, and up to 71.2% of the uranium in the simulated radioactive efflue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PP-g-(PAAcco-PAO) adsorbent could be used in radioactive effluents over a wide range of pH values. Therefore, the PE/PP-g-(PAAc-co-PAO) fibers, with their high uranium selectivity,good regeneration and recyclability,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low cost, are promising adsorbents for extracting uran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DOXIME GROUPS PRE-IRRADIATION PEcoated PP skin-core fiber Adsorption URAN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内部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庆斌 赵堂英 于伟东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内部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方法,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和相关的蛋白质纤维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有较高的结晶指数和较低的取向度;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维纶纤维的显微-...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内部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X-衍射等方法,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和相关的蛋白质纤维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有较高的结晶指数和较低的取向度;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维纶纤维的显微-红外光谱图基本相同。说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维纶纤维的化学成分及结合键的形式基本相同,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蛋白质成分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 聚集态结构 原纤结构 皮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皮芯结构的表征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林 霍冀川 秦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20,123,共3页
碳纤维的性能主要由其微观结构决定,皮芯结构作为碳纤维的一种缺陷结构,会严重影响其力学性能。综述了碳纤维皮芯结构的表征方法,主要有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及拉曼光谱。
关键词 碳纤维 皮芯结构 表征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