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气化渣对污泥深度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凯 朱小林 邓超恒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市政污泥深度脱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利用固体废弃物煤气化渣作为骨架构建剂,与市政泥混合进行机械脱水实现以废治废。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比例的粗渣、筛分渣和改性渣,能有效提高污泥的脱水率,脱水率提高到58.62%~82.01%... 市政污泥深度脱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利用固体废弃物煤气化渣作为骨架构建剂,与市政泥混合进行机械脱水实现以废治废。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比例的粗渣、筛分渣和改性渣,能有效提高污泥的脱水率,脱水率提高到58.62%~82.01%。脱水效果与煤气化渣的粒径、比表面积、空隙结构和添加量有关。大颗粒会降低脱水效果,而丰富的空隙结构会增加脱水效果。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脱水效果经历了平缓、快速增加和饱和三个阶段。最佳添加量分别为污泥绝干量的三倍(筛分渣)和一倍(改性渣)。煤气化渣在污泥中构建了间隙通道和层间通道,提供了刚性支撑,使内部水在压力作用下经脱水通道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构建剂 煤气化渣 深度脱水 脱水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淤泥脱水固化复合调理剂优化及其作用机制
2
作者 王龙涛 夏新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针对湖泊淤泥脱水固化处置的难题,采用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与骨架构建剂组成的复合调理剂对湖泊淤泥进行改性调理,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各组分的配比,并探讨复合调理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复合调理剂的最优组合为依次投加4.11 g/L聚... 针对湖泊淤泥脱水固化处置的难题,采用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与骨架构建剂组成的复合调理剂对湖泊淤泥进行改性调理,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各组分的配比,并探讨复合调理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复合调理剂的最优组合为依次投加4.11 g/L聚合氯化铝(PAC)、0.18 g/L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和18.06 g/L低碱性淤泥固结剂(LAC);使用后污泥比阻降低87.6%,压滤脱水时间减少70.6%,尾水pH达到排放标准,脱水效率较生石灰提升5.9%。复合调理剂作用机制为PAC组分降低淤泥的Zeta电位绝对值9.5 mV,从而减少淤泥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后续加入的APAM发挥吸附-架桥的作用,聚集淤泥细颗粒为较大的絮体,利于淤泥颗粒间水分的排出;最后掺入的LAC则发挥了骨架构建剂的作用,在淤泥脱水压实过程中形成排水通道,提升了淤泥泥饼的孔隙度6.4%,进一步提升了脱水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湖泊淤泥的高效环保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淤泥 脱水固化 絮凝剂 骨架构建剂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架构建药剂真空预压法加固超软土试验 被引量:7
3
作者 武亚军 顾赛帅 +3 位作者 强小兵 黄伟钧 卢立海 骆嘉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5-743,共9页
针对温州某工程中的高含水率超软土,通过添加不同药剂结合真空预压开展模型桶试验,对真空度、排水速率和含水率进行测试;选取工程实际中可行性较高的药剂开展模型池现场试验,探究不同药剂对土颗粒粒径及渗透性的影响.从两种试验可以得... 针对温州某工程中的高含水率超软土,通过添加不同药剂结合真空预压开展模型桶试验,对真空度、排水速率和含水率进行测试;选取工程实际中可行性较高的药剂开展模型池现场试验,探究不同药剂对土颗粒粒径及渗透性的影响.从两种试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模型试验中,经固化剂或絮凝剂+固化剂结合真空预压处理废浆可以获得较好的加固效果.2)加入固化剂能够快速改变土体的界限含水率和抗压性能,通过胶结力生成骨架结构而增加了超软土渗透性,使真空排水阶段含水率降低120%.3)絮凝剂通过长链"架桥"吸附土颗粒生成链状体,絮凝脱水效果好,絮体含水率直接降低80%,但在真空阶段时渗透性较差,排水速率较慢;絮凝剂和固化剂组合添加不仅可以得到好的絮凝效果,而且由于固化剂的骨架构建作用使其在真空预压阶段具有良好的渗透特性.研究表明,基于骨架构建的药剂真空预压法加固超软土的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软土 固化剂 絮凝剂 药剂真空预压 渗透性 骨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壳添加改善污泥压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凌霄 丁绍兰 +1 位作者 谢林花 任文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6-30,共5页
污泥压缩阶段的高压缩性使得污泥脱水困难.物理调理剂可以作为骨架构建剂改善污泥的紧实性和压缩性,从而改善污泥的脱水性.本研究采用农业废弃物——核桃壳作为物理调理剂,对污泥进行预处理调节,以污泥比阻、泥饼含水率、压缩系数等为... 污泥压缩阶段的高压缩性使得污泥脱水困难.物理调理剂可以作为骨架构建剂改善污泥的紧实性和压缩性,从而改善污泥的脱水性.本研究采用农业废弃物——核桃壳作为物理调理剂,对污泥进行预处理调节,以污泥比阻、泥饼含水率、压缩系数等为测定指标,研究了其对污泥的压缩性和脱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核桃壳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单独或者混合使用时,污泥比阻(SRF)和脱水后泥饼含水率相比于原泥都有所减小,改善了污泥的压缩性能,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效果;此外,压缩系数的变化趋势进一步证实了污泥的压缩性确实得到改善.本研究中污泥压缩性改善的最佳条件是:核桃壳的投加比例(核桃壳与干污泥质量比)为3∶7、粒径为0.25-1m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投加量为100mg/L,污泥压缩系数从原泥的1.576 8增加到调理后的1.997 8,抽滤后泥饼的含水率由原泥的80.59%降为7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 骨架构建剂 污泥比阻(SRF) 污泥压缩性 污泥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与农业生物质骨料对污泥脱水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绍东 梁恒 +3 位作者 瞿芳术 朱雷 汪恂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3种农业生物质即小麦秸秆粉末(WSP)、玉米秸秆粉末(CSP)及稻壳粉末(RHP)对污泥脱水的影响.采用毛细吸吮时间(CST,tCS)及污泥比阻(SRF,FSR)等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用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污泥性质的变化... 为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在不同pH条件下考察3种农业生物质即小麦秸秆粉末(WSP)、玉米秸秆粉末(CSP)及稻壳粉末(RHP)对污泥脱水的影响.采用毛细吸吮时间(CST,tCS)及污泥比阻(SRF,FSR)等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用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污泥性质的变化,通过离心液浊度,胞外聚合物质(EPS)含量、束缚水和泥饼结构来解释协同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当pH控制在3时,污泥脱水效果最好,深度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下降到61. 5%;分别投加WSP、CSP及RHP时,污泥FSR分别下降到7. 32×10~8,7. 41×10~8及8. 29×10~8s2/g. pH小于2或pH从8升高到11时tCS和FSR都显著升高;在投加0. 75 g/g DS WSP、CSP及RHP后,也不能改善污泥脱水效果. pH低于2或者碱性条件使污泥释放更多有机物质和浊度,污泥脱水效果恶化严重.酸及生物质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机理为酸(pH=3)促进污泥分解EPS释放束缚水,而生物质作为骨料提供水分孔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农业生物质 酸碱条件 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架构建的污泥脱水调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齐建 赵雁滨 +2 位作者 杨期勇 田先锋 梅萧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3年第3期42-51,共10页
污泥调理是污泥深度脱水的关键步骤,基于骨架构建的污泥调理技术可以提高污泥滤饼的机械强度和过滤性,进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从污泥脱水调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污泥脱水骨架构建起源与发展、骨架构建材料、骨架构建的局限性... 污泥调理是污泥深度脱水的关键步骤,基于骨架构建的污泥调理技术可以提高污泥滤饼的机械强度和过滤性,进而改善污泥脱水性能。从污泥脱水调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污泥脱水骨架构建起源与发展、骨架构建材料、骨架构建的局限性及骨架构建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现阶段,基于骨架构建的污泥脱水调理技术主要围绕“絮体分解-骨架构建-再絮凝”的污泥调理思路,设计了基于骨架构建的6种组合工艺,在污泥滤饼中形成骨架助滤剂、絮凝剂、污泥絮体的刚性结构,提高了污泥脱水性能。基于骨架构建的污泥脱水调理技术可以提高污泥过滤性能,但骨架助滤剂的使用受到污泥脱水方法、骨架助滤剂性质和污泥性质等因素的限制。建议今后主要从骨架材料选择、骨架材料改性、骨架构建机制、污泥滤饼结构与污泥脱水的构效关系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脱水 骨架构建 化学调理 物理调理 胞外聚合物(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