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叶云超 申雨鑫 《中国标准化》 2025年第6期273-276,共4页
本文阐述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概念,介绍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创新进展,分析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我国临床护理各部门的应用及取得的良好效果,以期为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医疗团队的沟通合作,提高... 本文阐述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概念,介绍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创新进展,分析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我国临床护理各部门的应用及取得的良好效果,以期为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医疗团队的沟通合作,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 sbar模式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R沟通联合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对妇产科临床见习生医际沟通和批判性思维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祝彩霞 黄林环 《现代医院》 2024年第3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SBAR(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 and recommendation)沟通联合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对妇产科见习的医学生的医际沟通和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2022年11月—2023年5月参加妇产科临床见习培训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共156人,随... 目的探讨SBAR(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 and recommendation)沟通联合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对妇产科见习的医学生的医际沟通和批判性思维的影响。方法2022年11月—2023年5月参加妇产科临床见习培训的临床医学本科生共156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见习教学模式,针对医际沟通的教学以授课和床旁观察形式进行。观察组医学生入科时进行SBAR沟通模式联合案例情景模拟教学,其余教学同对照组。比较两组见习生出科考核成绩(理论知识成绩和临床技能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对临床见习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史采集和医际沟通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理论知识成绩和临床技能操作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批判性思维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信心和认知成熟度四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寻找真相、开放思维和求知欲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本科生妇产科见习阶段引入SBAR沟通模式联合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有利于本科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医际沟通能力,可在各类学科的见习教学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 案例情景模拟 见习 医际沟通 批判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实习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戴美芬 高丽梅 +3 位作者 何志敏 石萍 邱佳佳 区洁芬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7期184-186,共3页
目的分析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实习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训练中的实践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实习的150名护士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床边综合能力训练,比较实习护士训... 目的分析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实习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训练中的实践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实习的150名护士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床边综合能力训练,比较实习护士训练前后的综合能力训练各项评分和评判性思维,以及训练后的满意度。结果实习护士在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后的床边综合能力考核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训练前(P均<0.05)。实习护士在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后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训练前(P均<0.05)。实习护士在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后的满意率为98.03%(149/150)。结论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实习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训练中的综合应用价值高,能显著提升实习护士床边综合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且获得了较高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士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床边综合能力训练 评判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国内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蒋世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化沟通形式,具有运用范围广泛、内容全面清晰、沟通速度及时有效、紧急状态作用显著的特点。文章通过文献检索了此模式的应用现状,旨在建立多层次、多专科、岗位结合、科学规范的标... 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化沟通形式,具有运用范围广泛、内容全面清晰、沟通速度及时有效、紧急状态作用显著的特点。文章通过文献检索了此模式的应用现状,旨在建立多层次、多专科、岗位结合、科学规范的标准化沟通模式,拓展优质护理的内涵,提升护理效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 沟通模式 临床护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流程化SBAR交接班管理对病区护理人员的影响探讨
5
作者 曾静亚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3期97-99,10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标准流程化沟通模式(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SBAR)交接班管理对病区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医院的35名病区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实施传统交接班管理,作为对照组,2... 目的探究基于标准流程化沟通模式(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SBAR)交接班管理对病区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医院的35名病区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实施传统交接班管理,作为对照组,2023年7—12月实施标准流程化SBAR的交接班流程管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满意度、护理重点与病情诊断评分、交接班质量。结果观察组管理满意度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80.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5)。观察组护理重点评分、病情与诊断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交接班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实施标准流程化SBAR交接班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接班质量,促进团队协作和沟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流程化 sbar 交接班管理 病区 护理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联合SBAR沟通护理模式在职业性噪声聋预防体系中的应用
6
作者 梁婉文 陈满连 +2 位作者 李少霞 李媛 柳映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联合SBAR沟通护理模式在职业性噪声聋预防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期间在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210例噪声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10例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即A...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联合SBAR沟通护理模式在职业性噪声聋预防体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期间在东莞市职业病防治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210例噪声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10例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即A组、B组、C组,每组70例。A组不进行干预,B组予以健康教育,C组予以健康教育+SBAR沟通护理。对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PTA),向受测者发放科室自制的《噪声危害和防护知识调查问卷》,比较三组研究开展时和研究开展3个月后的PTA结果、知信行水平。结果:研究开展3个月后,A组、B组的PTA测试结果高于本组研究开展时(P<0.05),而C组的PTA测试结果与本组研究开展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开展3个月后,C组的PTA结果均低于A组、B组(P<0.05)。A组研究开展时和研究开展3个月后的知信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开展3个月后,B组、C组的知信行评分高于本组研究开展时(P<0.05),且C组的知信行评分高于A组、B组(P<0.05)。结论:针对噪声作业人员开展健康教育联合SBAR沟通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其对职业性噪声聋知识的知晓情况、信念及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听力损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噪声聋 健康教育 sbar沟通护理 听阅测试 知信行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标准化沟通及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
7
作者 李仁芳 肖琳 +1 位作者 唐海燕 杨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予以心肌梗死患者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急救护理以及实施传统诊疗模式的6... 目的分析予以心肌梗死患者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急救护理以及实施传统诊疗模式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运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二次手术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交接时间等抢救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30 d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开展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具有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抢救时间、改善心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心肌梗死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R沟通模式危急重症患者交班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8
8
作者 郭美英 王莎 +2 位作者 黄辉 张小红 肖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开发基于SBAR模式的危急重症患者交班软件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急诊危重患者交接班软件,并将其嵌入急诊信息系统,辅助护士完成交班。对比使用前后的交班质量、交班本书写时间、内容遗漏率、涂改情况以及护... 目的:开发基于SBAR模式的危急重症患者交班软件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急诊危重患者交接班软件,并将其嵌入急诊信息系统,辅助护士完成交班。对比使用前后的交班质量、交班本书写时间、内容遗漏率、涂改情况以及护士满意度。结果:使用基于SBAR模式的急诊护士交班软件后,观察组护士交班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交班内容书写时间短于对照组,交班记录遗漏和涂改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对交班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信息化交班软件的使用规范了护士交班内容,避免了信息遗漏和交班内容的重复抄写,缩短了护士交班书写时间,有利于提高交班质量和护士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模式 危重症 交班软件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对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芳 刘伟权 +1 位作者 邓娟 何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4期58-60,共3页
目的评价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对提高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的效果。方法对57名ICU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及SABR交班内容培训,同时对其SABR交班报告进行个性化点评。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SABR交班质量总分、背景、评估及建议方面... 目的评价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对提高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的效果。方法对57名ICU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及SABR交班内容培训,同时对其SABR交班报告进行个性化点评。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SABR交班质量总分、背景、评估及建议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可提高护士交班质量,能够通过标准化的沟通模式促进ICU低年资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理解能力、观察评估及应对能力,从而提高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ICU sbar交班 培训 交班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SBAR模式交接单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0
作者 郭娅 陆皓 +1 位作者 李娟 汉瑞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SBAR模式交接单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麻醉手术科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的4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制SBAR模式手术患者接送交接单... 目的探讨自制SBAR模式交接单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麻醉手术科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的4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制SBAR模式手术患者接送交接单规范转运交接流程,对照组使用传统交接方法完成转运交接流程。结果观察组由于转运交接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管道打折、滑脱发生例数及患者呼吸困难、呼吸骤停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自制SBAR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规范了手术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患者安全与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转运交接 sbar模式交接单 患者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认可的调查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小玲 卢惠娟 +1 位作者 戴垚 王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认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广应用SBAR交班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306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交班的主要内容,即主观问题、背景、评估及建议。结果ICU护士对SBAR...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认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广应用SBAR交班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306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交班的主要内容,即主观问题、背景、评估及建议。结果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赞同总分为(4.38±0.52)分,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4分;12h工作制护士的主观问题维度得分显著高于8h工作制护士;不同ICU类型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赞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ICU护士对SBAR的交班内容比较赞同,有利于推广SBAR交班系统,尤其是外科ICU。在推广SBAR过程中应加强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决策能力及专业素养,促进有效的交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交班 sbar交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科化SBAR交班模式应用于监护室床旁交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小玲 卢惠娟 +2 位作者 姚文 孙晶 熊照玉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8期1662-1666,共5页
目的根据应用反馈,最终形成基于SBAR模式的专科化《监护室护士床旁交班方案》。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15名监护室护士,在某监护室应用4个月,评估基于SBAR模式专科化《监护室护士床旁交班方案》修订版的应用,采用主观评价指标... 目的根据应用反馈,最终形成基于SBAR模式的专科化《监护室护士床旁交班方案》。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15名监护室护士,在某监护室应用4个月,评估基于SBAR模式专科化《监护室护士床旁交班方案》修订版的应用,采用主观评价指标(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自制满意度测试问卷)评价交班效果及对交班模式的满意度;客观过程评价指标(接班时错误信息发生数量、接班时信息遗漏发生数量、床旁交班时间、准备交班内容时间及交班方案使用频率)测量交班的效率性。结果干预期间,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得分干预后第一月最低,干预后第二月显著高于基线。满意度结果得分干预后第一月最低,干预后第二月显著高于基线。信息的遗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床旁交班时间、准备交班时间,干预后均要长于干预前,随着使用时间增长,时间缩短。交班使用频率也是随着干预时间增长,而呈现减少趋势(P<0.05)。结论《监护室护士床旁交班方案》修订版,对监护室护士的挑战较大,但是通过有效的培训,足够时间的磨合,当监护室护士适应后,能提高监护室交班的有效性及监护室交班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房 护士 sbar模式 床旁交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转运交接模式对血液透析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沈华娟 董永泽 +3 位作者 许秀君 胡霄 贾艳清 陈惠仙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1期1971-1975,共5页
目的探讨SBAR交接模式对血液透析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158例患者(共计526例次血液透析)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交班模式;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158例患者(共计52... 目的探讨SBAR交接模式对血液透析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158例患者(共计526例次血液透析)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交班模式;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158例患者(共计526例次血液透析)为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基于SBAR交接模型设计"血液透析治疗患者SBAR交接单",采用SBAR护理交班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前后护理交接班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班时间、护士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交接班质量与交接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班时间和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交班模式不仅规范了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前后护理书写记录,而且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可以提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前后护理交接班质量,降低因交接不清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交接班时间,从而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交接模式 血液透析 护理工作 质量影响 交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患者院内交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70
14
作者 陶怡 蒋小平 +1 位作者 程晓红 李少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9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儿科急诊患者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3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5年4-6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参照...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儿科急诊患者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3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5年4-6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参照SBAR标准制定的急诊患儿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交接耗时、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交接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对交接内容全面性、病情描述准确、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交接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交接耗时缩短,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从而更好地保障了急诊患儿交接安全,因此SBAR沟通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患者交接 儿科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BAR交接班在口腔门诊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严娟 梁金玉 +2 位作者 张莲芳 陈洁银 林丽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SBAR交接班在口腔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SBAR沟通模式,结合口腔门诊患者和护理工作的特点,设计改良SBAR口腔门诊护理交接工作表,建立并应用改良SBAR交接班模式。结果改良SBAR交接班实施前交班质量评分为(84.93±3.70... 目的探讨改良SBAR交接班在口腔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SBAR沟通模式,结合口腔门诊患者和护理工作的特点,设计改良SBAR口腔门诊护理交接工作表,建立并应用改良SBAR交接班模式。结果改良SBAR交接班实施前交班质量评分为(84.93±3.70)分,实施后为(91.14±4.13)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护士对交接班工作满意度评分除“我发现交班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外,其他条目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医生对接班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改良SBAR交接班有效提高了口腔门诊护理交接班质量,使护士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和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门诊 sbar 护理交接班 工作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糖尿病患者可疑夜间低血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6
作者 解杰梅 顾桂芹 +2 位作者 迟俊涛 林海霞 杨蕾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可疑夜间低血糖的有效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将155例糖尿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75例、观察组80例;对可疑夜间低血糖患者,对照组按常规监测血糖和向医生报告病情;观察组制订SBAR交接单,按SBAR模式评估、报告低血糖危...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可疑夜间低血糖的有效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将155例糖尿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75例、观察组80例;对可疑夜间低血糖患者,对照组按常规监测血糖和向医生报告病情;观察组制订SBAR交接单,按SBAR模式评估、报告低血糖危险因素及病情。结果观察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11名护士中,81.8%~100%对SBAR沟通模式给予肯定评价。结论 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护士准确报告患者夜间低血糖危险因素,利于医生决断与处置,从而有效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有效保障了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住院患者 低血糖 夜晚 病情报告 sbar沟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CCU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73
17
作者 刘霞 韩雅琴 王怡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7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CCU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国际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CCU患者的病情汇报。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后,CCU19...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CCU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国际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CCU患者的病情汇报。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后,CCU19名护士专科理论考核成绩由86.4分上升至91.5分,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从87.3%提升至95.2%。89.5%的护士认为SBAR沟通模式培训提高了自己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医生满意率,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CCU sbar沟通模式 病情汇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琳 张亚铮 袁媛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10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监护室24名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床旁交接模式;选取2019年7-12月相同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基于SBAR沟通模式... 目的探讨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监护室24名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床旁交接模式;选取2019年7-12月相同护士交接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基于SBAR沟通模式设计床旁交接班核查单,应用改良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床旁交接班时间、护士交接班漏项情况、因漏项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士交接班质量,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床旁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护士交接班漏项率、因漏项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BAR的改良床旁交接班模式可有效缩短护士的床旁交接班时间、减少交接班时的信息遗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及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患者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sbar沟通模式 床旁交接班 批判性思维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联合思维导图对颅脑外伤手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心理灵活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晓燕 李经纶 +3 位作者 荆宁 瞿靖芮 王丽艳 李文玉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联合思维导图对颅脑外伤手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心理灵活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颅脑外伤手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SBAR沟通模式联合思维导图,观...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联合思维导图对颅脑外伤手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心理灵活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颅脑外伤手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SBAR沟通模式联合思维导图,观察住院全程。干预前后采用接纳与行动问卷评定两组心理灵活性,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两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定两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接纳与行动问卷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Barthel指数各项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联合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颅脑外伤手术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心理灵活性,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 sbar沟通模式 思维导图 心理灵活性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66
20
作者 李建萍 钱火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36-38,41,共4页
美国医学会1999年估算,每年有多达98 000人死于医院可防范的医疗差错[1]。2004年,美国联合委员会报告,造成婴儿死亡和损伤的根源72%与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交流沟通障碍有关[2];2006年报告,65%的医疗警讯事件是由沟通障碍所致([3])。沟... 美国医学会1999年估算,每年有多达98 000人死于医院可防范的医疗差错[1]。2004年,美国联合委员会报告,造成婴儿死亡和损伤的根源72%与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交流沟通障碍有关[2];2006年报告,65%的医疗警讯事件是由沟通障碍所致([3])。沟通障碍可导致差错并影响到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沟通模式 患者安全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