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异质文化交融中的哲学话语建构
1
作者 阎孟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共8页
把在西方文化土壤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异质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交融的过程。习近平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思想,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 把在西方文化土壤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异质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交融的过程。习近平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思想,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又一新的历史丰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辩证唯物论、方法论、唯物史观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的历史形态,同时也实现了异质文化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视域融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真理结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使其褪去文化异质性,表现出中国现代哲学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内涵,由此创造出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视域融合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的知行合一论 被引量:8
2
作者 汪信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共18页
习近平的知行合一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的知行合一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 习近平的知行合一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的知行合一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论基础,它不仅强调知是前提和基础,必须以知促行,强调行是重点和关键,必须以行促知,由此对知行合一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刻阐释,而且还把知行合一化为共产党人的党性要求,强调知行合一就是要做到“知行相资、学用相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重负重、担当作为”,由此阐明了新时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因而既是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知行合一论 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基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审视 被引量:15
3
作者 南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6-11,共6页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来审视我国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包含“融合”—“分离”—“融合”三种形态,表现为三个阶段两度否定。第一阶段的“融合”与当时经济制度与产业水平相...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来审视我国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包含“融合”—“分离”—“融合”三种形态,表现为三个阶段两度否定。第一阶段的“融合”与当时经济制度与产业水平相适应。第二阶段的“分离”是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制度变革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而做出的历史抉择,所表现出来的产教分离是要寻求新形势下新的“融合”。在新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并逐渐走近中央,新的更高层级的产教“融合”条件已经具备,产教融合由此跨入第三个阶段——新时代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语境和范式创新 被引量:6
4
作者 冯颜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8-186,共9页
从出场语境和范式创新的角度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从出场语境的角度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存在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双向良性互动三重语境。从范式创新的... 从出场语境和范式创新的角度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从出场语境的角度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存在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双向良性互动三重语境。从范式创新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总的范式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变"与"不变"的统一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非常重要的创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 出场语境 范式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释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2,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核心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全球传播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发展相统一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核心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全球传播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发展相统一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这将为后工业时代全球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新的哲学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哲学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汪信砚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思想伟力、时代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于运用和发展...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思想伟力、时代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于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理论自觉,并根据这种自觉意识实现了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自然观、唯物辩证法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造性运用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与使命: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蒋述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的构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至少形成了五个方面的理论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文艺观,植根真实、塑造典型的文艺创作论,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文艺传达论,历史...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的构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至少形成了五个方面的理论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文艺观,植根真实、塑造典型的文艺创作论,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文艺传达论,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文艺评论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艺理想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 新时代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
8
作者 崔秋锁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1,共5页
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代。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的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既是"二战"以来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必须具有当代中国自我特色。它在本质上是一... 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代。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的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既是"二战"以来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必须具有当代中国自我特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根本问题,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本质关系,阐释当代中国人在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的当代发展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离不开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发展观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新时期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及价值引领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富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1,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辩证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进行了演绎与阐释。研究认为: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坚持体育强国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 运用文献资料法、辩证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进行了演绎与阐释。研究认为: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立场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坚持体育强国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脉相承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遵循问题导向的唯物主义本体论立场;坚持体育强国建设要利用好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的唯物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的立场。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引领着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创新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结构和理论视角,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体育强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 健康中国 全民健身 中国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乌云格日勒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F0002,共8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具体问题,不断实现民族理论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具体问题,不断实现民族理论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统筹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导党的民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中国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11
作者 赵华珺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7期14-23,共10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类”“普遍交往”“共同体”“世界历史”等哲学议题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这一思想的理论实质就是坚持共生共赢的伦理观、自由平等的政治观、包容互信的文化观和互惠的利益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类”“普遍交往”“共同体”“世界历史”等哲学议题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这一思想的理论实质就是坚持共生共赢的伦理观、自由平等的政治观、包容互信的文化观和互惠的利益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条件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坚持外交、安全、发展、文明和生态五个方面协同共进,同时树立正确的大局观、角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导向作用,坚持平等共商的价值取向,深刻把握当前新型国际关系,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三重逻辑
12
作者 肖伟光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31,共9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世界上无所谓“终极真理”,理论都具有时代性。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的本质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正是因为坚持问题导向...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世界上无所谓“终极真理”,理论都具有时代性。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的本质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正是因为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得以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以时代课题为中心的问题树,将时代问题分为老问题和新问题两大类,辨证施治、精准发力,保持恒心、锲而不舍,在理论问题与理论作答交相为用、相互激发的辩证发展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创新 问题导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