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5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的电催化产氢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霖洁 刘旭锋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28,共8页
通过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2个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dppa)](1)和[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trans-dppv)](2),其中dppa=双(二苯基膦)乙炔,trans-dppv=trans-1,2-双(二... 通过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2个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dppa)](1)和[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trans-dppv)](2),其中dppa=双(二苯基膦)乙炔,trans-dppv=trans-1,2-双(二苯基膦)乙烯。配合物的结构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磷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的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新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它们均可以在乙腈溶液中催化醋酸中的质子还原产生氢气。其中配合物2的催化效率要明显优于配合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铁配合物 晶体结构 循环伏安 电催化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内酰脲碱性无氰镀铜工艺的研究
2
作者 陈耀 任骊 +3 位作者 余云丹 张中泉 常菲帆 卫国英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49,共7页
目的目前比较成熟的电镀铜工艺大多涉及氰化物,但相关工艺存在环保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无氰镀铜工艺,替代传统的氰化镀铜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方法以氯化亚铜为铜源,选用乙内酰脲作为镀液配位剂,结合其他成分,并优化乙内... 目的目前比较成熟的电镀铜工艺大多涉及氰化物,但相关工艺存在环保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无氰镀铜工艺,替代传统的氰化镀铜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方法以氯化亚铜为铜源,选用乙内酰脲作为镀液配位剂,结合其他成分,并优化乙内酰脲浓度、镀液温度以及pH值等工艺参数,在Q235低碳钢片上实现铜的电沉积。通过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讨论镀液的极化度和成膜机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观察镀层的微观形貌,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仪研究乙内酰脲添加剂对镀层中铜的成核及生长所起到的作用。计算了乙内酰脲体系电沉积铜的电流效率,通过在完整镀液中加入Q235钢片静置24h,验证是否发生置换反应。结果研究表明,铜的电沉积符合连续成核生长模式,循环伏安曲线表明加入乙内酰脲后在-0.73V附近出现了铜的阴极还原峰;加入乙内酰脲和三乙烯四胺的复合添加剂使沉积电位负移,增大了极化;乙内酰脲体系所得铜镀层更为平整,结晶粒更为细小,XRD测试表明乙内酰脲体系镀铜层沿(200)晶面择优生长,相关体系的电流效率可高达91%,验证了镀液体系没有发生置换反应。该配方及工艺条件为:氯化亚铜10.0 g/L,乙内酰脲34.7 g/L,无水Na_(2)SO_(4)20 g/L,三乙烯四胺0.1 g/L,NaCl 10.0g/L,pH值9~10,温度45℃,电流密度2.0A/dm^(2)。结论相关镀液用于无氰镀铜工艺,镀层平整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铜 乙内酰脲 有机添加剂 循环伏安 择优取向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氮化碳修饰电极电化学测定尼索地平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安亭 卫应亮 +1 位作者 杨梓鸿 王芳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该研究旨在制备石墨烯/氮化碳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并建立尼索地平高灵敏电化学测试方法。首先以尿素为原料制备氮化碳(g-C_(3)N_(4)),继而制备石墨烯/氮化碳复合材料以及相应的电化学传感器(GR/g-C_(3)N_(4)/GCE)。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该研究旨在制备石墨烯/氮化碳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并建立尼索地平高灵敏电化学测试方法。首先以尿素为原料制备氮化碳(g-C_(3)N_(4)),继而制备石墨烯/氮化碳复合材料以及相应的电化学传感器(GR/g-C_(3)N_(4)/GCE)。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循环伏安法对复合物(GR/g-C_(3)N_(4))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尼索地平的电化学行为,并优化测量条件例如支持电解质、pH值、扫描速度,考查尼索地平分析应用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等。同时,进一步研究GR/g-C_(3)N_(4)/GCE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结果发现,在6.0×10^(-7)~2.8×10^(-4)mol/L浓度范围内,尼索地平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7)mol/L。同一支传感器平行6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0%,传感器存放一周后峰电流信号仅降低2.67%。所建立的电化学方法成功用于市售药品中尼索地平含量的测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结果一致。综上所述,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抗干扰能力等优势,为尼索地平灵敏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氮化碳 尼索地平 修饰电极 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付超 张咏琪 +2 位作者 李磊 刘畅 张宏霞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5-3171,共7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沉积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能够有效增强金属的防腐蚀性。掺杂无机酸的种类及不同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对聚苯胺的结构及防腐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304不锈钢(304 stainless steel,304SS)或IT...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沉积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能够有效增强金属的防腐蚀性。掺杂无机酸的种类及不同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对聚苯胺的结构及防腐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304不锈钢(304 stainless steel,304SS)或ITO导电玻璃表面,分别通过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恒电位法(potentiostatic method,PM)合成硝酸、硫酸及盐酸掺杂的聚苯胺。对聚苯胺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并对聚苯胺膜在硫酸溶液中动电位极化曲线及阻抗图谱的分析表明,利用循环伏安法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得到的掺杂聚苯胺膜抗腐蚀性能最佳,而硫酸和硝酸摩尔比为4∶1的混合酸掺杂制备的聚苯胺也具备优良的金属防腐性能,这是由不同无机酸掺杂聚苯胺的形态结构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无机酸 循环伏安法 恒电位法 防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配溶液用于伏安法测定汽轮机油抗氧剂含量研究
5
作者 鄢豪 杨庭栋 +2 位作者 杜树茂 谷科城 管亮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5,共4页
选择4种汽轮机油为研究对象,在(110±1)℃和PetroOxy全自动氧化安定性试验仪条件下快速氧化,利用自配溶液体系提取氧化汽轮机油中的胺类和酚类抗氧剂,采用Ruler仪器伏安法测定了抗氧剂含量,以评价自配溶液体系的应用效果,并从氧化... 选择4种汽轮机油为研究对象,在(110±1)℃和PetroOxy全自动氧化安定性试验仪条件下快速氧化,利用自配溶液体系提取氧化汽轮机油中的胺类和酚类抗氧剂,采用Ruler仪器伏安法测定了抗氧剂含量,以评价自配溶液体系的应用效果,并从氧化机理上分析了抗氧剂含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自配溶液体系可用于汽轮机油抗氧剂含量的伏安法测定,油样伏安特性曲线基线处理效果良好,胺类和酚类抗氧剂含量变化符合其基团性质的氧化机理且有明显的特征响应,与美国Fluitec绿色试剂测定结果趋于一致,具有潜在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油 伏安法 抗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TiO_(2)/石墨烯修饰电极的贝尼地平电化学检测
6
作者 王安亭 卫应亮 +1 位作者 熊武迪 王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9-2044,共6页
建立了一种高灵敏电化学测定新型降压药贝尼地平的方法。以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PDDA)作为还原剂和分散剂,采用化学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还原,并与钛酸丁酯水热备TiO_(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PDDA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建立了一种高灵敏电化学测定新型降压药贝尼地平的方法。以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PDDA)作为还原剂和分散剂,采用化学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还原,并与钛酸丁酯水热备TiO_(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PDDA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对TiO_(2)/rGO/PDDA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制备TiO_(2)/rGO/PDDA修饰玻碳电极(TiO_(2)/rGO/PDDA/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贝尼地平的电化学行为,线性扫描伏安法(LSV)优化了测定条件。优化条件下,贝尼地平在4.03×10^(-7)~1.17×10^(-5) 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70×10^(-8) mol/L。该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市售国内外药品中贝尼地平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54%~106.32%,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氧化钛 贝尼地平 修饰电极 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二氢胆碱对电解锰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7
作者 叶昌美 李武斌 +3 位作者 张谊 黄健 胡志同 吴占新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88,共5页
在电解法生产锰过程中,以SeO_(2)为添加剂存在硒沉积在锰产品中,降低金属锰纯度;部分硒沉淀会堵塞隔膜布;硒残留在电解液、阳极泥和锰渣中,处理技术要求高;昂贵SeO_(2)的使用推高了电解锰的生产成本。为寻找一种可替代SeO_(2)的节能、... 在电解法生产锰过程中,以SeO_(2)为添加剂存在硒沉积在锰产品中,降低金属锰纯度;部分硒沉淀会堵塞隔膜布;硒残留在电解液、阳极泥和锰渣中,处理技术要求高;昂贵SeO_(2)的使用推高了电解锰的生产成本。为寻找一种可替代SeO_(2)的节能、环保、产品纯度高的电解锰添加剂,研究以柠檬酸二氢胆碱作为添加剂,采用循环伏安、线性伏安、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方法探讨了锰在MnSO_(4)-(NH_(4))_(2)SO_(4)-H_(2)O体系中的电沉积及电化学行为,并采用XRD对电沉积锰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锈钢阴极表面,氢气析出和锰沉积的起始电位分别为-0.65 V、-1.25 V;柠檬酸二氢胆碱对析氢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柠檬酸二氢胆碱浓度为0.03 g/L情况下,析氢反应的活化能为40.975 kJ/mol;在温度为313 K、Mn^(2+)浓度为30 g/L、(NH_(4))_(2)SO_(4)浓度为100 g/L、pH=7.0、电解电流为2.0 A、柠檬酸二氢胆碱浓度为0.09 g/L情况下,最大电流效率为68.78%,电沉积产品为α-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二氢胆碱 电沉积 析氢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鸟氨酸传感器对奥司他韦的检测及与DNA作用
8
作者 孙章华 陈美凤 +1 位作者 马心英 吕惠萍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5,30,共6页
磷酸奥司他韦(OP)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A和B型流感病毒。实验通过在最佳聚合条件下,在玻碳电极(GCE)上电化学聚合纳米金(AuNPs)/聚L-鸟氨酸(PL-Orn),制备了一种用于测定OP的高灵敏度复合传感器(AuNPs/PL-Orn/GCE)。采... 磷酸奥司他韦(OP)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A和B型流感病毒。实验通过在最佳聚合条件下,在玻碳电极(GCE)上电化学聚合纳米金(AuNPs)/聚L-鸟氨酸(PL-Orn),制备了一种用于测定OP的高灵敏度复合传感器(AuNPs/PL-Orn/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扫描电镜(SEM)对该电极进行了表征:PL-Orn在GCE表面形成了一层均匀的膜,AuNPs在PL-Orn均匀地分散,呈针簇状。在最佳测定条件下,该修饰电极可用于OP的测定,线性范围为8.00×10^(-8)~2.00×10^(-5)mol/L,相关系数R为0.9941,检出限为4.00×10^(-8)mol/L。把该电极用于OP胶囊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利用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OP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OP与DNA发生了增色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 修饰电极 磷酸奥司他韦 循环伏安法 差分脉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石墨烯电化学传感检测铜离子研究
9
作者 刘勇 柯斌清 +2 位作者 谢雷 夏卿 张克举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48-1955,共8页
通过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法制备出还原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将RGO修饰玻碳(GC)电极制备RGO/GC电极,利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Square ... 通过抗坏血酸还原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法制备出还原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将RGO修饰玻碳(GC)电极制备RGO/GC电极,利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Square wave 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SWASV)评估了修饰电极对Cu^(2+)的电化学响应性能。相较于GO/GC电极,RGO/GC电极因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和良好的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其对Cu^(2+)展示出更高的电化学响应信号。考察了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值、富集电位、富集时间、RGO分散液滴涂量等条件对Cu^(2+)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缓冲液pH值为4.8,富集电位为-1.2 V,富集时间为320 s,滴涂量为10μL最佳条件下,Cu^(2+)检测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1×10^(-7)~1×10^(-5) M和1.5×10^(-8) M,相关系数R2=0.9951。该传感器对溶液中Cu^(2+)的检测展现出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优异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可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石墨烯 电化学传感器 方波阳极溶出伏安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osive electrochemistry of jamesonite by cyclic voltammetry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润兰 胡岳华 +1 位作者 邱冠周 覃文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The corrosive electrochemistry of jamesonite was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Every peak in voltammograms was identified through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an irreversible electrode process by the s... The corrosive electrochemistry of jamesonite was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Every peak in voltammograms was identified through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an irreversible electrode process by the strong adsorption of oxidation elemental sulfur on jamesonite. A deficient-metal and sulfur-rich compound is formed under the potential of 80 mV at pH 6.86. The passive action by elemental sulfur occurs from 80 to 470 mV and S2O2-3, SO2-4 are produced at potential over 470 mV. The anodic peak producing SO2-4 is inhibited due to the deposition of PbSO4 at higher potential in Na2SO4 solution. The corrosive action of jamesonite becomes strong and the redox characterization similar to PbS, FeS and Sb2S3 appears at pH 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MESONITE corrosive electrochemistry voltam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α-Fe_(2)O_(3)/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丽娟 黄惠 沈培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3,162,共6页
通过不同温度煅烧获得不同比表面积的α-Fe_(2)O_(3)纳米颗粒,将纳米α-Fe_(2)O_(3)与壳聚糖制成复合材料。利用滴涂法,将纳米α-Fe_(2)O_(3)/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 通过不同温度煅烧获得不同比表面积的α-Fe_(2)O_(3)纳米颗粒,将纳米α-Fe_(2)O_(3)与壳聚糖制成复合材料。利用滴涂法,将纳米α-Fe_(2)O_(3)/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对铁氰化钾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从280℃提高到700℃时,α-Fe_(2)O_(3)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由136.5m^(2)/g变为2.1m^(2)/g。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能显著提高铁氰化钾的电化学性能,与裸电极相比,氧化和还原电流均显著提高,其电化学催化性能与其纳米α-Fe_(2)O_(3)比表面积密切相关,比表面积越大峰电流就越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浓度在510^(-4)~510^(-3)mol/L范围内,铁氰化钾的还原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5×10^(-5)mol/L,该修饰电极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α-Fe_(2)O_(3)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检测 铁氰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的电化学制备及其除氟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明明 崔淑慧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7,共9页
采用清洁简便的多扫循环伏安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HAP),利用X射线衍射仪与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水磷酸氢钙(DCPD)、最终产物HAP的晶面结构与官能团。扫描电镜显示HAP的表面形貌呈现分散性较好的棒状结构。同时,以水中F^(-)... 采用清洁简便的多扫循环伏安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HAP),利用X射线衍射仪与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水磷酸氢钙(DCPD)、最终产物HAP的晶面结构与官能团。扫描电镜显示HAP的表面形貌呈现分散性较好的棒状结构。同时,以水中F^(-)为吸附对象,研究了水中条件参数如pH、温度、阴离子含量等对所合成HAP吸附F^(-)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6的范围内,HAP对F^(-)的吸附量随pH升高逐渐增大,并在pH为6时达到最大;pH在6~10的范围内,HAP对F^(-)的吸附量随pH升高逐渐下降。水中可能共存的阴离子如Cl^(-)、NO_(3)^(-)、SO_(4)^(2-)、CO_(3)^(2-),不干扰HAP对F^(-)的吸附。在15~55℃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HAP吸附容量增加,并在55℃时达到8.36 mg/g的最大吸附量,高于文献中同类材料的吸附量;经过4次吸附-脱附试验,HAP对模拟废水中F^(-)的去除效果依然符合国家标准。此外,HAP对F^(-)的吸附是一熵增、吸热的自发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Dubinin-Radushkevich两种吸附等温模型,并遵循颗粒内扩散的动力学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磷酸氢钙 羟基磷灰石 多扫循环伏安法 氟离子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万清 董雁 +1 位作者 张夏红 赵萍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8-1465,共8页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石墨烯,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印迹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通过电聚合,构建对羟基苯甲酸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法研究其性能,优化了聚合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洗脱液种类、富集时间及洗脱时间。结果表明,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峰电流与对羟基苯甲酸溶液浓度在1.00×10^(-9)~1.00×10^(-2)mol·L^(-1)范围的内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6,检出限为2.013×10^(-10)mol·L^(-1)(S/N=3),回收率在98.7%~106%,相对标准偏差在2.5%~3.5%之间。制备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作复杂样品的检测,能满足快速现场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循环伏安法(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脉冲伏安法快速检测花椒油树脂中的麻味物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春晖 蒋茜 +4 位作者 赵志峰 谷学权 幸勇 莫小燕 何强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67,共6页
麻味物质含量是花椒油树脂的重要品质指标,文章基于电化学原理中的差分脉冲伏安法首次建立了一种采用未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测定花椒油树脂中麻味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电化学工作站中的富集时间、电压以及待测液中的甲醇占比、pH... 麻味物质含量是花椒油树脂的重要品质指标,文章基于电化学原理中的差分脉冲伏安法首次建立了一种采用未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测定花椒油树脂中麻味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优化电化学工作站中的富集时间、电压以及待测液中的甲醇占比、pH值,并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法为对照构建出了该方法。结果表明,以未修饰的丝网印刷电极检测花椒油树脂中麻味物质的适宜条件:富集时间为120 s,富集电压为0.2 V,甲醇在待测液中占比小于5%,pH值为1,2,3,山椒素的电流值与其浓度在2~5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加标回收率在97.60%~108.40%之间,检出限为0.22 mg/L。经验证,该方法与行业标准GH/T 1290—2020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一致性(RSD=4.75%),建立的快速检测方法既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速的优点,又兼具传统方法的准确性与重复性,因此可以作为花椒及其制品中麻味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与企业生产实践,且有望基于该方法开发出便携式麻味物质快速检测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山椒素 差分脉冲伏安法(DPV) 丝网印刷电极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热伏安法和高斯过程回归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浩然 陈自强 杨德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5-1934,共10页
锂离子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容量衰退甚至恶化等现象,实现电池健康状态(SOH)的有效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发展的关键挑战.提出一种数据驱动模型与特征参数相融合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使用差分热伏安(DTV)法对锂离子电池实验数... 锂离子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容量衰退甚至恶化等现象,实现电池健康状态(SOH)的有效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发展的关键挑战.提出一种数据驱动模型与特征参数相融合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使用差分热伏安(DTV)法对锂离子电池实验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6个有用的特征,建立以不同核函数的两步高斯过程回归(GPR)为核心的SOH估计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在更好地逼近实验值的同时缩短训练和预测时间,SOH估计的平均绝对误差在0.67%~0.97%之间,相比单步GPR降低了20%~30%.因此,该模型对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的估计有较高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健康状态 差分热伏安法 高斯过程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2+)的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莹 初红涛 张庆合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2-1229,共8页
室温下以硝酸钬为金属源,均苯三甲酸为有机配体,通过--步共混法制备出形貌均一的棒状稀土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o-MOF),在玻碳电极基底上,采用两步滴涂法制备Ho-MOF-NIP复合修饰电极,成功构建了用于检测Pb^(2+)的电化学传感器(Ho-MOF-NIP... 室温下以硝酸钬为金属源,均苯三甲酸为有机配体,通过--步共混法制备出形貌均一的棒状稀土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Ho-MOF),在玻碳电极基底上,采用两步滴涂法制备Ho-MOF-NIP复合修饰电极,成功构建了用于检测Pb^(2+)的电化学传感器(Ho-MOF-NIP/GCE)。采用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研究了Pb^(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Pb2的检测灵敏度显著提升,在0.1~1 mmol.LI范围内,氧化峰电流值与Pb^(2+)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7 pumol.L'(S/N=3),该方法可用于水样中Pb^(2+)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基金属有机框架 离子印迹技术 铅离子 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伏安法测定氯化铵镀镉溶液中镉离子浓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鹏飞 罗迎禧 +5 位作者 刘春秘 宋体杰 王珏 赵政鑫 毕四富 刘海萍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以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氯化铵镀镉溶液中Cd^(2+)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电位扫描范围、测定体系pH和扫描速率对于氯化铵镀镉液中Cd^(2+)浓度测试的影响,并予以优化。在优化后的测试条件... 以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建立了循环伏安法测定氯化铵镀镉溶液中Cd^(2+)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电位扫描范围、测定体系pH和扫描速率对于氯化铵镀镉液中Cd^(2+)浓度测试的影响,并予以优化。在优化后的测试条件下建立Cd^(2+)浓度与氧化峰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为I_(p)=0.164x-2.238(R^(2)=0.995)。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加标回收率在98%~110%之间,对共存组分的干扰研究表明,Fe^(3+)、Co^(2+)和Cu^(2+)对于Cd^(2+)测试结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镀镉 镉离子浓度 电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镁熔盐水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
18
作者 董明哲 李可昕 +4 位作者 叶秀深 马珍 李生廷 李权 吴志坚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熔盐水合物一般是指水盐物质的量比小于或等于阳离子水合数或配位数的无机盐熔体,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无机盐结晶水合物的脱水过程和脱水机理。测定了不同组成的MgCl_(2)-H_(2)O体系以液态存在的最低温度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 熔盐水合物一般是指水盐物质的量比小于或等于阳离子水合数或配位数的无机盐熔体,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无机盐结晶水合物的脱水过程和脱水机理。测定了不同组成的MgCl_(2)-H_(2)O体系以液态存在的最低温度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MgCl_(2)-H_(2)O体系和MgCl_(2)-KCl-H_(2)O体系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MgCl_(2)-H_(2)O体系稀溶液的电导率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含水量相同时,MgCl_(2)-H_(2)O体系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在浓溶液和熔盐水合物中,相同温度下电导率随着含水量的降低逐渐减小;对于MgCl_(2)-H_(2)O体系,当达到氧化或还原电位时,阳极和阴极电流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MgCl_(2)熔盐水合物中加入KCl后,熔盐水合物体系中Cl-浓度增大,Cl-置换了水合镁离子中的部分水分子,使氢的还原更加容易;在MgCl_(2)·6H_(2)O脱水过程中,Cl-的加入可以抑制MgCl_(2)·6H_(2)O水解反应的发生,从而更有利于MgCl_(2)·6H_(2)O的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镁 熔盐水合物 电导率 循环伏安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修饰ITO电极快速测定水中吡虫啉
19
作者 张宗元 赵佳 +2 位作者 杨远 罗惠莉 李启武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4-248,共5页
利用恒电压沉积纳米银制备了对吡虫啉响应良好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谱(EIS)对电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缓冲液pH、扫描速率、干扰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实验条件(0.01 mol/L、pH=7的PBS缓冲液,扫... 利用恒电压沉积纳米银制备了对吡虫啉响应良好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谱(EIS)对电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缓冲液pH、扫描速率、干扰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实验条件(0.01 mol/L、pH=7的PBS缓冲液,扫描速率100 mV/s)下,在10~100μmol/L浓度范围内含吡虫啉线性伏安扫描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R2=0.980 0),LOD值为0.04μ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电稳定性良好、可重复使用等一系列优点。对河水的添加回收率为90.05%~103.1%,与液相色谱测定的结果相符,表明该传感器在实际样品检测和环境保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扫描伏安法 电化学传感器 吡虫啉 纳米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长时间稳定成像
20
作者 王志武 庄健 +2 位作者 宁少慧 程磊 郑强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8-1537,共10页
为了提升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对复杂形貌表面电化学活性成像能力,以及避免探针尖端微液滴蒸发和结晶,进而实现长时间、稳定成像,构建了基于纳米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成像系统。对探针尖端开口处的微液滴流量补偿... 为了提升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SECCM)对复杂形貌表面电化学活性成像能力,以及避免探针尖端微液滴蒸发和结晶,进而实现长时间、稳定成像,构建了基于纳米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扫描电化学成像系统。对探针尖端开口处的微液滴流量补偿、复杂表面形貌同步电化学活性成像可靠性等进行了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移液管探针微流体压力驱动的SECCM扫描成像系统。接着,建立了移液管微流体压力驱动的探针检测数值模型,研究了探针末端背压与探针尖端流体流量间的关系。然后,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实验测试了微流体驱动新方法对具有较大表面形貌特征的玻碳电极材料和铝合金材料表面高分辨率形貌和电化学活性同步成像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可对硬质材料表面(样品表面高度起伏为探针开口直径20倍以上)实现长时间、稳定的电化学成像。新系统的研制将为研究人员在材料电化学、金属材料腐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池显微镜 局部高分辨率 循环伏安测量 形貌 电化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