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南部历史地震的深部孕震环境
1
作者 王霞 宋美卿 +3 位作者 吕坚 张娜 梁向军 郭文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3-828,857,共7页
利用山西及邻区2009-01—2023-06的天然地震到时数据,采用双差成像方法获得该地区重定位目录、较高分辨率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讨论该区域6级以上历史地震的孕震环境。穿过山西南部地区6级以上历史地震的速度和波速比与深度... 利用山西及邻区2009-01—2023-06的天然地震到时数据,采用双差成像方法获得该地区重定位目录、较高分辨率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讨论该区域6级以上历史地震的孕震环境。穿过山西南部地区6级以上历史地震的速度和波速比与深度的二维剖面结果显示,1303年洪洞8级地震处在高低速异常梯度带上,地震下方存在低速异常,表明韧性的中下地壳蠕变会导致脆性上地壳的应力应变局部集中而引发地震;该地震处于波速比低值区域,且临汾盆地下方为低波速比,其两侧山区波速比略高,这与盆地下方地壳经历伸展减薄的作用过程有关。速度和波速比结构均显示,罗云山山前断裂下方呈现出浅陡深缓的产状特征,断裂切割可延伸至约30 km深度,这与已有的地震反射剖面结果较为相似,可能是该处多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原因。山西南部多数历史地震发生在高低波速比梯度带附近,可能与这些区域位于盆山边界有关,因其地壳物质组成变化较为剧烈而易于积累应力应变,从而产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层析成像 历史地震 山西南部 P波速度 波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群不同肥胖代谢表型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尿酸作为其潜在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顾可羿 潘姚佳 +4 位作者 韩正 付晓雅 顾瀚东 杨菲 王为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1-837,共7页
背景肥胖和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AS)相关,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发生AS的风险不同。血清尿酸(SUA)水平与AS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AS的早期预测指标,研究肥胖代谢表型与AS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重点关注代... 背景肥胖和代谢异常与动脉硬化(AS)相关,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发生AS的风险不同。血清尿酸(SUA)水平与AS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AS的早期预测指标,研究肥胖代谢表型与AS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重点关注代谢健康型肥胖(MHO)人群,并进一步探讨SUA是否作为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月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622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根据BMI和代谢状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分别为代谢健康型非肥胖(MHNO)组、MHO组、代谢不健康型非肥胖(MUNO)组和代谢不健康型肥胖(MUO)组。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UA与baPWV及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UA对baPWV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对高baPWV水平和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结果根据不同肥胖代谢表型分组后,MHNO、MHO、MUNO和MUO组高baPWV水平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分别为3.9%、9.8%、14.5%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60.722,P<0.001);MHNO组、MHO组、MUNO组和MUO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3.6%、8.9%、10.1%和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56.444,P<0.001)。校正混杂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当前吸烟、当前饮酒和文化程度后,MHNO、MHO、MUNO、MUO四组高baPWV的患病风险依次增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也依次增高(P<0.05)。结论在青年人群中,肥胖代谢表型和AS间存在显著相关性,SUA可能是潜在影响因素。此外,应当关注青年MHO人群,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脉搏波分析 代谢综合征 代谢健康型肥胖 血清尿酸 尿酸肌酐比值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页理缝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及应用
3
作者 邹嘉齐 陈双全 +2 位作者 杨志芳 卢明辉 晏信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51,共13页
陆相页岩油已成为中国主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储层特征表现为页理缝发育、孔隙度低、水平与垂直渗透率差异大、孔隙结构复杂等。因此,厘清页岩储层的弹性参数与物性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页岩油储层预测十分重要。目前针对页岩的页... 陆相页岩油已成为中国主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储层特征表现为页理缝发育、孔隙度低、水平与垂直渗透率差异大、孔隙结构复杂等。因此,厘清页岩储层的弹性参数与物性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页岩油储层预测十分重要。目前针对页岩的页理缝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文中基于各向异性背景介质,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富含有机质的裂缝—孔隙型页岩岩石物理建模方法。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对比分析了基质孔隙度、纵横比、连通系数和页理缝长度、宽度及数量对页岩弹性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纵波速度受连通系数影响较大,横波速度不受连通系数的影响;长度大于100μm的页理缝对各向异性参数影响较大,不应将其归纳为本征各向异性;纵横波速度比(VP/VS)与页理缝的长度成正相关性,而与页理缝的数量关系是先降低后增加。所提方法对某实际工区的测井数据进行了应用测试,获得的纵、横波速度与实测的纵、横波速度变化一致性好,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性,可以将该方法作为中国陆相页岩油储层表征的重要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岩石物理建模 页理缝 弹性参数 纵横波速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及周边地区地震波速比预测效能评估
4
作者 杨士超 宋美卿 +1 位作者 王亮 张博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1231,共11页
文章采用单台和达法波速比计算方法,研究2010—2022年南北地震带及周边地区19次M S≥6.0地震波速比预测效能,通过调整不同的计算半径、预测半径和预测时间等参数,使用R值评分方法计算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的R值和R_(0)值,并检验其预报效能;... 文章采用单台和达法波速比计算方法,研究2010—2022年南北地震带及周边地区19次M S≥6.0地震波速比预测效能,通过调整不同的计算半径、预测半径和预测时间等参数,使用R值评分方法计算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的R值和R_(0)值,并检验其预报效能;确定最优预报参数为预测时间为240 d、预测半径为160 km,最优预报效能R值为0.3975,R_(0)值为0.2469。结果表明,地震单台波速比异常预测指标在南北地震带及其周边地区具有较好的预报意义,为该方法在震情跟踪过程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台波速比 地震学异常 R值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长径比下圆柱套筒的破片初速轴向分布
5
作者 毕伟新 李伟兵 +2 位作者 李军宝 朱炜 李文彬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115,共12页
针对精确预测不同长径比(L/D)的圆柱套筒在一段起爆下的破片初速分布问题,首先基于试验验证的数值模型研究了L/D对破片初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L/D≥1圆柱套筒的初速分布计算模型,该模型中添加了与L/D相关的受轴向稀疏波影... 针对精确预测不同长径比(L/D)的圆柱套筒在一段起爆下的破片初速分布问题,首先基于试验验证的数值模型研究了L/D对破片初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L/D≥1圆柱套筒的初速分布计算模型,该模型中添加了与L/D相关的受轴向稀疏波影响的修正项;最后,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所提出的初速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L/D下的破片初速分布均呈现两端初速低、中间高的变化趋势,且L/D越大,破片初速越高,当L/D达到5时,最大破片初速与Gurney公式计算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仅为0.15%;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平均误差不超过6%,表明该模型预测不同L/D下的破片初速分布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套筒 破片初速 长径比 轴向稀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页岩油储层脆性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正军 张军华 +3 位作者 周昊 任瑞军 陈永芮 杨玉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1723,共13页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中下部发育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预测与评价对其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岩石物理实验、测井资料和叠前地震资料计算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指数,对Rickman经典公式法、杨氏模量与泊...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中下部发育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预测与评价对其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岩石物理实验、测井资料和叠前地震资料计算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二叠系页岩油致密储层脆性指数,对Rickman经典公式法、杨氏模量与泊松比比值法、拉梅系数法和剪切模量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研究认为:1)杨氏模量相对泊松比对岩性有更好的区分度,由拉梅系数表征的泥岩分布率较高;2)根据文献所得测井多参数计算脆性指数的方法应用效果不佳,在Castagna经验公式换算横波速度基础上计算的脆性指数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3)由YPD(Young's modulus-Poisson's ratio-density)式和LMR(拉梅系数-密度)式反演的弹性参数变化率也能较好地指示有利储层,尤以密度变化率为最佳,该属性在扇三角洲前缘及分流河道特征上得到很好的展示;4)岩石物理实验和实际资料应用均表明,ρE/σ为研究区脆性的最佳表征公式,效果好于Rickman经典公式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致密储层 页岩油 岩石物理实验 横波速度 杨氏模量 泊松比 脆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的v_(P)/v_(S)预测及其在储层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田仁飞 李山 +1 位作者 刘涛 景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3-66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地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勘探实践中发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断层发育、断距小,类型多样且成因复杂,给勘探、开发带来了较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变得至关重要。在分析大牛地气田敏感弹... 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地层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勘探实践中发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断层发育、断距小,类型多样且成因复杂,给勘探、开发带来了较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变得至关重要。在分析大牛地气田敏感弹性参数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层纵横波速度比(v_(P)/v_(S))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地震多属性v_(P)/v_(S)预测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XGBoost算法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采用贝叶斯算法对XGBoost算法的超参数进行优化,从而找到最佳的超参数组合,以确保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性能均能得到提升。将XGBoost算法应用于Marmousi 2模型进行横波速度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超过0.88,而均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低于6.55×10^(-7)和4%,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应用该方法获得的v_(P)/v_(S)成功识别出含气储层,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一致。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XGBoost作为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精度较高,为直接由叠后地震属性预测v_(P)/v_(S)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速度 碳酸盐岩储层 地震属性 XGBoost算法 纵横波速度比(v_(P)/v_(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调频连续波的合作式通信辐射源测距
8
作者 孙志国 赵旭 王震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03,共8页
针对加速运动目标参数估计中,离散多项式变换方法无法进行非整数估计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瑞夫算法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和基于Chirp-Z变换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2种新型离散多项式变换算法,对加速运动目标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估计,并对2种算法... 针对加速运动目标参数估计中,离散多项式变换方法无法进行非整数估计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瑞夫算法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和基于Chirp-Z变换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2种新型离散多项式变换算法,对加速运动目标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估计,并对2种算法的估计误差和计算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算法在信噪比-20 dB时均方误差开始接近克拉美罗界。基于瑞夫算法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与3次迭代基于Chirp-Z变换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均可在较低信噪比下可实现任意频率的有效估计且性能接近,二者均可实现低信噪比下速度、加速度的有效估计,但基于瑞夫算法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计算量远小于3次迭代基于Chirp-Z变换的离散多项式变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频信号 参数估计 多项式变换法 通信辐射源测距 加速度估计 速度估计 克拉美罗界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机器学习与改进岩石物理模型预测页岩油层系横波速度 被引量:7
9
作者 方志坚 巴晶 +3 位作者 熊繁升 杨志芳 晏信飞 阮传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传统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和岩石物理模型法。前者适用于岩石矿物组分相对单一的储层,且受区域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普适性,预测精度较低。后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岩石物理模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多... 传统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和岩石物理模型法。前者适用于岩石矿物组分相对单一的储层,且受区域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普适性,预测精度较低。后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岩石物理模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多数机器学习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基于纯数据驱动,数据集的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决定横波预测模型精度,并缺乏充分的物理内涵。为此,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方法,假设研究区储层波传播方程的数学形式已知,通过测井数据训练DNN得到未知的弹性参数,以确立目的层的波传播方程。利用平面波分析法得到相应的纵波、横波速度,实现神经网络与理论模型的结合。此外,针对传统Xu-White模型的不足,考虑随深度变化的孔隙纵横比,提出了改进横波速度预测岩石物理模型。利用研究区较丰富的测井数据,分别采用构建的DNN模型和改进横波速度预测岩石物理模型预测横波速度,并与传统的Xu-White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DNN模型和改进岩石物理模型均可获得较高精度的横波速度预测结果,且前者的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岩石物理模型 页岩油层系 储层参数 横波速度 孔隙纵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_(p)拟范数稀疏约束的纵横波速比直接反演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天悦 林凯 +3 位作者 文晓涛 赵炼 张雨强 雷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7,共8页
纵横波速比(vP/vS)是识别气藏、描述储层特征和判别岩性的重要解释工具。目前主要是通过反射系数近似方程反演得到纵、横波速度,再进一步计算纵横波速比,但是这种间接计算方法会产生累积误差。为了直接从叠前地震数据反演纵横波速比,文... 纵横波速比(vP/vS)是识别气藏、描述储层特征和判别岩性的重要解释工具。目前主要是通过反射系数近似方程反演得到纵、横波速度,再进一步计算纵横波速比,但是这种间接计算方法会产生累积误差。为了直接从叠前地震数据反演纵横波速比,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弹性阻抗方程,再进一步推导出一个与纵横波速比、纵波速度、密度相关的纵波反射系数近似方程。为了得到精度较高的反演结果,基于推导出的反射系数近似方程,提出一种基于Lp拟范数稀疏约束的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并通过交替方向乘子算法求解。将提出的直接反演方法应用于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并与间接反演方法相对比,结果表明该直接反演方法的反演结果精度较高,对含气储层的边界刻画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演 纵横波速比 广义弹性阻抗 Lp拟范数 交替方向乘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泊松比变化对基于波速混凝土损伤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佳慧 杨予 +1 位作者 刘恒 周强兵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1-889,共9页
利用超声波波速计算材料损伤的方法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研究中常忽略泊松比的变化。研究了泊松比变化对基于波速混凝土损伤计算结果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在基于波速的损伤计算公式中引入泊松比修正系数;其次,通过对混凝土柱试... 利用超声波波速计算材料损伤的方法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研究中常忽略泊松比的变化。研究了泊松比变化对基于波速混凝土损伤计算结果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在基于波速的损伤计算公式中引入泊松比修正系数;其次,通过对混凝土柱试件进行轴压试验,验证了考虑泊松比变化的必要性;最后,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泊松比修正系数实用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忽略泊松比变化的影响时,基于波速的混凝土损伤计算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相对误差高达73%;采用泊松比修正系数后,该误差减小至21%。基于波速进行混凝土损伤计算时宜计入泊松比修正系数以提高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材料损伤 超声波波速 泊松比 修正系数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卸荷下砂土和粉质黏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楷 陈仁朋 +1 位作者 孟凡衍 胡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74-2182,共9页
土体极限卸荷比和临界卸荷比是确定基坑底扰动区深度的重要指标。基于福建标准砂和福州粉质黏土开展了多组竖向卸荷试验,根据归一化回弹变形确定了土体卸荷比特征值。试验结果表明:竖向卸荷下土体表现出三阶段回弹变形规律;小于临界卸... 土体极限卸荷比和临界卸荷比是确定基坑底扰动区深度的重要指标。基于福建标准砂和福州粉质黏土开展了多组竖向卸荷试验,根据归一化回弹变形确定了土体卸荷比特征值。试验结果表明:竖向卸荷下土体表现出三阶段回弹变形规律;小于临界卸荷比时,土体回弹变形可忽略不计;而大于极限卸荷比时,土体回弹变形、侧压力系数快速增加,回弹模量和剪切模量显著弱化,水平残余应力比出现拐点且开始下降。此外,针对既有卸荷试验研究,总结了试验手段和卸荷比特征值的判断依据,并给出黏性土、粉土和砂土等土体的卸荷比特征值统计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卸荷 扰动 卸荷比 剪切波速 侧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材料各向异性弹性波速与微观组构CT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晓敏 顾晓强 +1 位作者 翟崇朴 魏德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8-1407,共10页
针对颗粒材料的各向异性力学特征,利用带有两对弯曲元波速传感器的GDS圆柱扭剪仪,从宏观上研究了不同应力条件下聚氯乙烯颗粒试样中不同方向压缩波和剪切波的波速特征及波速各向异性程度的演化规律。同时,结合X射线CT扫描技术重构试样... 针对颗粒材料的各向异性力学特征,利用带有两对弯曲元波速传感器的GDS圆柱扭剪仪,从宏观上研究了不同应力条件下聚氯乙烯颗粒试样中不同方向压缩波和剪切波的波速特征及波速各向异性程度的演化规律。同时,结合X射线CT扫描技术重构试样的三维结构模型,提取了接触配位数、接触法向、颗粒长轴方向等微观组构参数,并分析了其随应力状态改变的变化规律,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宏观波速各向异性演化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等向固结应力条件下,试样中波速呈现出显著的初始各向异性,即水平向波速大于竖向波速,与颗粒长轴分布对波速的影响程度大于接触法向有关;在水平向应力不变的不等向固结应力条件下,竖向波速随竖向与水平向应力比的增加而增加,水平向波速则随应力比增加先保持不变后减小,波速的减小与接触配位数的降低有关。同时,随应力比增加,应力修正后竖向波速与水平向波速的比值先基本不变后逐渐增加并趋近于1.0,这与颗粒长轴及接触法向各向异性的演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构 弹性波速 各向异性 X射线CT扫描 三维重构 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分布的双差波速比方法研究——以山东长岛震群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强 王鹏 张正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对于震源位置相对集中的震群活动,首先应用双差波速比法对台站到时数据进行2次差分,该方法充分利用不同台站纵横波的到时数据,无需地震发震时刻及位置信息,且将计算波速比范围限定在震源区附近,消除了震源区到台站传播路径的影响;然后... 对于震源位置相对集中的震群活动,首先应用双差波速比法对台站到时数据进行2次差分,该方法充分利用不同台站纵横波的到时数据,无需地震发震时刻及位置信息,且将计算波速比范围限定在震源区附近,消除了震源区到台站传播路径的影响;然后运用正态分布的组合去除误差分布的影响,得到关于去除误差分布后的纵横波到时二维正态分布,通过公式推导确定了二维正态分布的相关系数;最后,通过计算置信椭圆长轴斜率得到长岛震群整体波速比。研究结果表明,长岛震群整体波速比为1.7275,等地震数滑动(60个)计算得到的波速比区间为[1.4887,3.0541];2017、2018年长岛震群波速比变化与震群活动过程密切相关,同时反映了震源区介质流体饱和度、裂隙密度和状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波速比 误差传播 正态分布 相关系数 长岛震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深部地壳结构——来自宽频地震P波接收函数成像的证据
15
作者 赵荣涛 刘沙沙 +3 位作者 杨艳 黄什 郑凯 史大年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5-976,共12页
铜陵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大规模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矿集区地壳结构对于认识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过程,以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乃至整个华南中生代成矿的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6个宽频地震... 铜陵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大规模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矿集区地壳结构对于认识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过程,以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乃至整个华南中生代成矿的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6个宽频地震台站记录的49个远震事件,通过P波接收函数成像方法获取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的地壳结构。结果显示,地壳浅部存在一个深度2~3 km的速度不连续界面,可能是浅部盖层与基底之间的分界面。在铜陵南部的蛤蟆岭地区,该界面向永村桥背斜两翼有加深趋势。铜陵地区Moho面深度约为29~32 km,横向略有变化,且有一定厚度,表明Moho面可能是速度逐渐增加的“过渡带”。地壳平均纵横波速比约为1.79,相对较高,说明该地区地壳基性成分较高。该区较薄的地壳厚度和较高的波速比,表明铜陵地区经历过地壳减薄和底侵过程。我们认为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可能与上地幔物质上涌并底侵到下地壳的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地壳结构 P波接收函数 波速比 底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响应研究——中国南海HD152测线应用实例 被引量:50
16
作者 刘学伟 李敏锋 +4 位作者 张聿文 张光学 吴能友 黄永样 王宏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 目前识别水合物的主要依据是BSR和其上具有高速特征的空白带。当BSR不存在, 或由于水合物饱和度较高导致空白带特征不明显时, 水合物的识别是未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了一种更实用的水合物识别模式: 低速背景中近似平行于海底的高速地质体是水合物带的特征, 水合物带泊松比降低, 利用纵横波速度信息易于识别水合物带下是否存在游离气。基于上述水合物的识别模式, 以中国南海HD152测线为实例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地震数据 纵波速度 横波速度 泊松比 中国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后地震波速比和视速度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王林瑛 李艳娥 +4 位作者 李芳 李广平 张天中 包淑娴 苏金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共14页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省境内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8级巨大地震.在其主震前后随着震源区附近应力状态的改变,地壳介质的物性是否也存在相应的异常变化过程?该问题成为汶川地震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之一.本研究搜集和整理了中国地震局四川...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省境内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8级巨大地震.在其主震前后随着震源区附近应力状态的改变,地壳介质的物性是否也存在相应的异常变化过程?该问题成为汶川地震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之一.本研究搜集和整理了中国地震局四川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产出的震相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流动数字地震台网2008年5月12日—9月30日产出的震相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和多地震联合测定法,根据入选的直达波Pg和Sg的震相数据,重点研究了龙门山断裂及其附近地区的P波和S波视速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并与波速比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筛选和限定.研究发现,龙门山断裂及其附近地区,在汶川地震前P波和S波视速度存在4年左右的明显降低过程,到震前约半年出现快速恢复.在震前P波和S波的视速度明显降低的过程中,波速比的低值异常过程仅为2年多,且幅度小持续时间较短.在波速比和视速度异常发展的进程中,进入发震中短期异常快速恢复是两者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视速度 波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压下岩石中泊松比的各向异性 被引量:55
18
作者 刘斌 席道瑛 +3 位作者 葛宁洁 王宝善 H. Kern T. Popp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80-890,共11页
由弹性波纵横波速比计算得到的泊松比 ,在利用地震波反演地下结构和物质组成时 ,可以提供比单纯地利用纵波或者横波波速更强的约束 .为了研究不同岩石中泊松比及其各向异性随围压的变化 ,选取 1 9块典型的岩石样品 ,在不同围压下沿相互... 由弹性波纵横波速比计算得到的泊松比 ,在利用地震波反演地下结构和物质组成时 ,可以提供比单纯地利用纵波或者横波波速更强的约束 .为了研究不同岩石中泊松比及其各向异性随围压的变化 ,选取 1 9块典型的岩石样品 ,在不同围压下沿相互正交的 3个方向同时测量纵、横波速度 ,并通过计算得到了泊松比及其各向异性 .结果表明 ,在大部分样品中泊松比各向异性与纵波速度各向异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在有的样品中泊松比各向异性与纵波速度各向异性没有明显的关系 ,甚至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规律 .由于泊松比也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 ,在排除微裂隙的影响后有的仍可以达到 30 %以上 ,在利用实际地震波传播数据通过泊松比反演地下物质结构时必须考虑其各向异性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超声波速 泊松比 各向异性 反演 地震波 弹性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u-White模型横波速度预测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55
19
作者 白俊雨 宋志翔 +3 位作者 苏凌 杨文广 朱凌燕 李诗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9-595,共7页
在砂泥岩剖面中,基于Gassmann方程和Xu-White岩石物理模型,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及实验室岩石物理数据进行横波速度估算.模型中考虑了泥质砂岩中基质性质、泥质含量、孔隙度大小和孔隙形状以及孔隙饱含流体性质对岩石速度的影响.综合分析了... 在砂泥岩剖面中,基于Gassmann方程和Xu-White岩石物理模型,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及实验室岩石物理数据进行横波速度估算.模型中考虑了泥质砂岩中基质性质、泥质含量、孔隙度大小和孔隙形状以及孔隙饱含流体性质对岩石速度的影响.综合分析了模型中砂、泥岩和孔隙流体弹性参数以及孔隙纵横比等输入参数的误差对预测横波速度精度的影响.数值模型试验表明,在Xu-White模型中采用变化的孔隙纵横比估算出的横波速度远远比采用固定孔隙纵横比估算出的横波速度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U-WHITE模型 横波速度 孔隙纵横比 GASSMAN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文安—蔚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剖面S波资料的地质解释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宝峰 张先康 +2 位作者 张成科 宋松岩 周雪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88,共8页
通过对文安—蔚县—察哈尔右翼中旗深地震测深剖面S波资料的处理解释 ,获得本区二维壳幔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该区的上、中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组成 ,整体呈脆性 ,其速度比γ值为 1 72左右 ;下地壳的γ值一般为 1 78;上地幔顶部的γ值在 ... 通过对文安—蔚县—察哈尔右翼中旗深地震测深剖面S波资料的处理解释 ,获得本区二维壳幔速度结构和波速比结构。该区的上、中地壳主要由花岗岩组成 ,整体呈脆性 ,其速度比γ值为 1 72左右 ;下地壳的γ值一般为 1 78;上地幔顶部的γ值在 1 82左右 ,表明下地壳与上地幔顶部整体呈塑性的特征。根据波组及γ值横向变化特征 ,推断了该区的几条深大断裂 ,结合本地区的地震活动 ,推测地震的孕育发生不仅与构造相关 ,而且与该区的岩石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波速比 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 S波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