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盏花素自微乳在大鼠肠道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新勇 张兴德 +1 位作者 高运军 刘幸平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5期571-573,共3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自微乳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校正肠循环液体积,以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灯盏花素的含量。结果灯盏花素自微乳在药物浓度为20,40,80μg.mL-1时...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自微乳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肠循环模型,采用酚红标记校正肠循环液体积,以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灯盏花素的含量。结果灯盏花素自微乳在药物浓度为20,40,80μg.mL-1时,Ka基本保持不变;不同肠段肠循环液中灯盏花素的剩余量的对数值与时间成线性关系,且不同肠段灯盏花素的吸收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灯盏花素自微乳在小肠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并且在小肠中无特定吸收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自微乳 在体肠循环法 酚红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诱导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伟诗 付开强 +2 位作者 吕晓珮 王雨 曹荣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6-98,I0003,共4页
为了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在小鼠子宫内灌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分别于灌注后12、24、36 h和48 h收集子宫,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子宫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为了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为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疾病模型,在小鼠子宫内灌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分别于灌注后12、24、36 h和48 h收集子宫,观察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子宫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在灌注LPS后可见小鼠子宫上皮细胞脱落、水肿、充血、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灌注1.25、2.5 mg/m L和5 mg/m L的LPS作用12 h,小鼠子宫组织MPO和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灌注2.5 mg/m L和5 mg/m L的LPS作用24 h,小鼠子宫组织MPO和NO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采用子宫灌注LPS法成功建立小鼠子宫内膜炎模型,且每只小鼠灌注20μL浓度为2.5~5.0 mg/m L的LPS作用12~24 h为最佳的建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子宫内膜炎 小鼠模型 灌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速驱动诱发大鼠离体心脏心肌顿抑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新建 张钢林 +2 位作者 邢少东 苏全生 赵广高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7,共5页
目的:通过电超速驱动模拟运动负荷诱发心肌顿抑现象,建立离体大鼠心脏运动性心肌顿抑模型。方法:将36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6组,用电刺激模拟运动负荷的方法来对大鼠离体心脏施加超速驱动,并根据驱动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再分别测... 目的:通过电超速驱动模拟运动负荷诱发心肌顿抑现象,建立离体大鼠心脏运动性心肌顿抑模型。方法:将36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6组,用电刺激模拟运动负荷的方法来对大鼠离体心脏施加超速驱动,并根据驱动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再分别测量记录各组驱动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加以分析。结果:(1)各组左心室收缩压、发展压在驱动全过程呈下降趋势,舒张压呈上升趋势,而驱动前组间室内压无明显差异。(2)各组冠状动脉流出液CK、LDH在驱动前无明显差异,驱动后各实验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驱动20min组和30min组的心肌坏死率明显高于其他组,而其他组两两比较无组间差异。结论:(1)运动性心肌顿抑存在。(2)过长的高心率负荷将不再发生心肌顿抑现象而出现大面积心肌坏死。(3)本实验中,运动性心肌顿抑存在于5min组和10min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ndorff灌流 超速驱动 运动性心肌顿抑 心功能 心肌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混凝土自调载灌注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倩 周建庭 +1 位作者 张嘉诚 张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2-89,共8页
为改善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混凝土灌注期间结构受力和变形,基于拱肋应力和变形影响线,提出一种自调载灌注方法.推导了拱圈加权弯矩能同混凝土龄期的理论公式,提出以分阶段成桥与一次成桥设计状态加权弯矩能差异最小为目标优化灌注间隔... 为改善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混凝土灌注期间结构受力和变形,基于拱肋应力和变形影响线,提出一种自调载灌注方法.推导了拱圈加权弯矩能同混凝土龄期的理论公式,提出以分阶段成桥与一次成桥设计状态加权弯矩能差异最小为目标优化灌注间隔,避免已灌混凝土过早承载.应用ANSYS自带的APDL语言,针对新龙门大桥开发了专门的灌注仿真程序,展开钢管混凝土拱桥分段灌注优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调载灌注法应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桥灌注施工是合理可行的,基于拱肋应力和变形影响线确定的灌注方案,可实现此类拱桥灌注过程中结构变形和应力的自控制;以分阶段成桥与一次成桥设计状态加权弯矩能差异极小为目标建立的优化方法,可合理确定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分段灌注的起灌时间.相比临时扣索、水箱压重等调载方法,自调载灌注方法可减少施工辅助工艺,降低工程建设总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混凝土 影响线 灌注间隔 加权能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_1加权DCE-MRI技术对脑胶质瘤分级 被引量:9
5
作者 邓振生 张娜 +3 位作者 孟莉 王小宜 廖伟华 HOU BL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1,共6页
应用T1加权动态对比度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对脑胶质瘤进行术前分级,验证其用于脑胶质瘤分级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26例脑胶质瘤患者团注Gd-DTPA对比剂后,以1.5TSiemens Syngo MRI扫描仪采集DCE T1加权图像。首先基于改进的Toft... 应用T1加权动态对比度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技术对脑胶质瘤进行术前分级,验证其用于脑胶质瘤分级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对26例脑胶质瘤患者团注Gd-DTPA对比剂后,以1.5TSiemens Syngo MRI扫描仪采集DCE T1加权图像。首先基于改进的Tofts两室药物动力学模型,从采集到的动态组图像建立病灶区感兴趣区内的平均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然后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该曲线进行拟合,获取定量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初始增强率ER、回流速率常数Kep、排泄速率常数Kel、曲线下面积AUC、峰值高度PH、到达峰值的时间TTP,最后与临床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建立这些定量参数与脑胶质瘤分级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任意两个分级之间各定量参数的统计学差异,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标准。ER、AUC和PH随着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由低到高地增加;低级别脑胶质瘤中的Ⅰ与Ⅱ级之间以及高级别中的Ⅲ与Ⅳ级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ER、AUC和PH的值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低级别与高级别级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仅参数ER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是术前准确界定脑胶质瘤低级别与高级别的最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参数,其界定阈值约为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灌注MRI T1加权DCE 脑胶质瘤 定量药物动力学 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斜率法与去卷积算法在64层螺旋CT脑灌注后处理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章梦薇 高思佳 +2 位作者 王忠辉 王强 刘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508,共4页
目的比较常用对比剂流率(6ml/s)下最大斜率法和去卷积算法在64层螺旋CT后处理中的差异。方法收集32例接受64层螺旋CT头部平扫及灌注成像的患者,分别利用基于最大斜率模型和去卷积模型的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在双侧皮质区绘制感兴趣区(R... 目的比较常用对比剂流率(6ml/s)下最大斜率法和去卷积算法在64层螺旋CT后处理中的差异。方法收集32例接受64层螺旋CT头部平扫及灌注成像的患者,分别利用基于最大斜率模型和去卷积模型的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在双侧皮质区绘制感兴趣区(ROI),测量CT灌注绝对参数值: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以患侧参数值与对侧正常参数值的比值为相对参数值。由2位有经验的神经放射医师分别根据各参数伪彩功能图结合双侧灌注参数值盲法做出诊断,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灌注正常组应用基于两种模型的灌注软件包所得各项参数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相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灌注异常组应用基于两种模型的灌注软件包所得灌注异常侧MTT、CBV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P、CBF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相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常用注射流率(6ml/s)下,最大斜率法会低估CBF,其所得MTT、CBV绝对值均明显大于相应去卷积算法所得值。计算相对值不仅能弥补在低注射流率下最大斜率法的不足,而且能消除由不同后处理算法本身所带来的结果差异,能更好地用于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最大斜率法 去卷积算法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软组织肿块的CT灌注采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石慧敏 余强 +1 位作者 王平仲 罗济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CT灌注采样方法对头颈部软组织肿块性病变评价的影响.方法 CT灌注检查74例(78侧)头颈部软组织肿块, 根据增强扫描后病变密度的变化选择不同CT灌注的采样方法.方法Ⅰ:对所有病变进行整体采样(采样面积为各肿块面积的90% ~ 1... 目的研究不同CT灌注采样方法对头颈部软组织肿块性病变评价的影响.方法 CT灌注检查74例(78侧)头颈部软组织肿块, 根据增强扫描后病变密度的变化选择不同CT灌注的采样方法.方法Ⅰ:对所有病变进行整体采样(采样面积为各肿块面积的90% ~ 100%);方法Ⅱ:对不均匀增强病变(15侧)的强化区(增强前后CT值差>20 HU)采样;方法Ⅲ:对不均匀增强病变(15侧)的非强化区(增强前后CT值差<20 HU)采样.以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作为评价CT灌注的参数(平均值/平均秩和).结果方法Ⅰ、Ⅱ、Ⅲ中病变区BF分别为97.92/56.81、140.49/72.67、26.49/24.33,BV分别为14.11/57.40、20.46/71.40、4.51/22.50,MTT分别为13.99/54.50、12.69/51.43、15.85/57.57,PS分别为18.30/56.41、22.77/64.87、9.75/34.20.统计学分析显示:方法Ⅰ与Ⅲ,方法Ⅱ与Ⅲ的CT灌注参数BF、BV、PS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的CT灌注采样方法能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采样方法Ⅰ适用于增强不明显或增强均匀的病变;采样方法Ⅱ和Ⅲ适宜于对增强明显不均匀的病变进行细致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块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灌注 采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逆行结合灌注冷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希 姚尖平 +4 位作者 熊迈 吴钟凯 吴晓颖 唐白云 王治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4-266,291,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顺逆行结合灌注冷停搏液的研究 ,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选用 1997~ 1998年连续 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 ,随机分为 :顺逆行结合组 16例 ,首剂顺行灌注 ,然后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顺逆行结合灌注冷停搏液的研究 ,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选用 1997~ 1998年连续 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 ,随机分为 :顺逆行结合组 16例 ,首剂顺行灌注 ,然后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 2 0 0mL/h ,30min增加灌注 2 0 0mL ,控制灌注压力 4 0~ 5 3kPa(30~ 40mmHg) ;顺行灌注组 14例 ,首剂灌注后每 2 0min重复灌注 1次。监测桡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的pH值 乳酸浓度 乳酸摄取率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顺逆行结合组pH值降低程度较顺行灌注组少 (P <0 0 5 ) ;乳酸摄取率顺逆行结合组较顺行灌注组高 (P<0 0 5 ) ;心肌酶释放水平及手术后降低恢复程度 ,顺逆行结合组较顺行灌注组低及快。【结论】顺逆行结合灌注使心肌灌注更均匀 ,提高心肌细胞在缺血期间的能量利用 ,减少心肌损害 ,促进心肌的修复 ,使心肌得到较好的保护 ,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心肌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心脏停搏 灌注 心肌酶 体外循环 冷停搏液 心脏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方法的改进及实验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见之 张亚东 严钰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37,共3页
离体蛙心灌流实验是功能学科经典实验之一。文章通过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制作了一种新型简便实用的蛙心插管,提出的改进插管方法等措施提高了离体蛙心灌流实验的成功率。目前该方法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牛蛙 离体蛙心灌流 方法改进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低压灌注法在既有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燕华 孙武 +1 位作者 柳俊哲 闫加利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84-1288,共5页
为解决既有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钢筋阻锈剂低压灌注法,并与传统涂抹法相比较,研究其渗透性能及阻锈效果。结果表明:低压灌注法比涂抹法具有更为良好的渗透性能,钢筋表面能快速达到临界阻锈摩尔浓度,且有效避免了采... 为解决既有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钢筋阻锈剂低压灌注法,并与传统涂抹法相比较,研究其渗透性能及阻锈效果。结果表明:低压灌注法比涂抹法具有更为良好的渗透性能,钢筋表面能快速达到临界阻锈摩尔浓度,且有效避免了采用涂抹法时暴露于空气中的亚硝酸盐对人、环境的影响,但灌注间距、灌注量、灌注压力等因素会影响阻锈剂阻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低压灌注法 涂抹法 阻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重建对肺肿块低剂量CT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董健 高莉 +5 位作者 王霄英 邱建星 许玉峰 王鹤 郭小超 蒋学祥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对低剂量CT首次通过法肺肿块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方法:28例肺肿块患者行首次通过法低剂量CT灌注成像检查,所得原始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和30%ASIR两种方法进行重建(重建层厚2.5mm),测量两种...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对低剂量CT首次通过法肺肿块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方法:28例肺肿块患者行首次通过法低剂量CT灌注成像检查,所得原始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BP)和30%ASIR两种方法进行重建(重建层厚2.5mm),测量两种算法重建图像上主动脉CT值、图像噪声及肺肿块灌注成像参数,包括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重建算法所测量的各参数值的差异。结果:FBP和30%ASIR重建算法比较:主动脉CT值分别为(35.32±2.39)和(35.54±2.71)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FBP组图像噪声(51.60±5.34)明显高于30%ASIR组(40.42±3.1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重建算法测量的各项灌注参数(PS、MTT、BV和B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剂量CT首次通过法肺肿块灌注成像中,30%ASIR算法测量的各项参数与FBP重建算法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图像噪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算法 灌注成像 肺肿瘤 辐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N(PNP)(DTC)]^+类心肌放射性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彬 陆洁 王学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8-641,共4页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及Hansch方法,对[99mTcN(PNP)(DTC)]+类配合物心肌灌注显像剂配体取代基结构与心肌摄取率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心肌摄取率与配合物结构间的构效关系(QSAR)方程,为该类心肌灌注显像药物的设计提供了一...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及Hansch方法,对[99mTcN(PNP)(DTC)]+类配合物心肌灌注显像剂配体取代基结构与心肌摄取率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心肌摄取率与配合物结构间的构效关系(QSAR)方程,为该类心肌灌注显像药物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N(PNP)(DTC)]^+ 构效关系(QSAR) 心肌灌注显像剂 多元回归分析 Hansch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胺萃取醋酸振荡体系的微量热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洪林 于秀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55-858,共4页
用注入 /滴定微量热计测定了伯胺 N_(1923)氯仿液萃取醋酸的萃取振荡反应体系的热功率-时间曲线 ,得到了萃取振荡反应体系的诱导期 ,第一振荡周期和第二振荡周期 .计算了表观活化参数 ,建立了诱导期与振荡周期和起始醋酸浓度、温度间的... 用注入 /滴定微量热计测定了伯胺 N_(1923)氯仿液萃取醋酸的萃取振荡反应体系的热功率-时间曲线 ,得到了萃取振荡反应体系的诱导期 ,第一振荡周期和第二振荡周期 .计算了表观活化参数 ,建立了诱导期与振荡周期和起始醋酸浓度、温度间的关系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振荡体系 伯胺N1923 醋酸 注入/滴定微量热法 氯仿 化学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真实形状手指内的血液流动和温度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缨 姬野龙太郎 +2 位作者 刘浩 横田秀夫 孙智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5-212,共8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考察人体末梢的血流变化及温度调节特性。分别对上肢大血管内血液流动及手指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一维非线性脉动流体力学模型模拟大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采用描述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的Darcy模型模拟...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考察人体末梢的血流变化及温度调节特性。分别对上肢大血管内血液流动及手指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一维非线性脉动流体力学模型模拟大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采用描述多孔介质内流体流动的Darcy模型模拟组织内血液流动,而用多孔介质内的能量方程描述组织内的传热特性。同时利用基于图像的建模方法,由手指的MRI系列图像建立了中指的计算机模型并生成了有限元网格。通过分析,得到人体真实形状手指内的血液流动和温度分布,并与由红外热像仪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手指的皮肤温度变化趋势与实测结果相同,说明该模拟分析系统能够较好地分析上肢血流及末梢的传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生物传热 多孔介质 MRI扫描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提取物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时军 翟李翔 许维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55-2359,共5页
目的考察白芷70%乙醇提取物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和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提取物、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抗生素(诺氟沙星)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中,绿原酸组和绿原酸-白芷提取物组的表观吸收系... 目的考察白芷70%乙醇提取物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和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提取物、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抗生素(诺氟沙星)对绿原酸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十二指肠中,绿原酸组和绿原酸-白芷提取物组的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别为(6.792±1.28)×10^(-6)cm/s和(11.605±2.03)×10^(-6)cm/s,而空肠中分别为(1.700±0.53)×10^(-6)cm/s和(7.194±1.93)×10^(-6)cm/s。绿原酸组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Papp分别是(1.984±0.99)×10^(-4)/s和(15.62±4.42)×10^(-6)cm/s,绿原酸-白芷提取物组分别是(4.784±0.36)×10^(-4)/s和(37.33±2.18)×10^(-6)cm/s,绿原酸-盐酸维拉帕米组分别是(5.847±0.75)×10^(-4)/s和(44.64±5.64)×10^(-6)cm/s,绿原酸-诺氟沙星组分别是(9.673±0.81)×10^(-4)/s和(88.86±7.92)×10^(-6)cm/s。结论绿原酸最佳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和空肠,白芷对其肠道吸收显著促进作用,可能与抑制P-gp活性及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提取物 绿原酸 肠吸收 大鼠外翻肠囊法 在体单向肠灌流法 盐酸维拉帕米 诺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测量组织血液灌注率的计算机系统
16
作者 夏雅琴 高涛 彭见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1-116,共6页
设计并研制了一个连续、在线测量活组织中局部血液灌注率的计算机测试系统,该系统由干扰热源(圆盘形探头)、测量电路及PC系列微机2大部分组成。使用本系统可以实现对局部组织血液灌注率的连续、无损伤检测,同时在系统的软件中也... 设计并研制了一个连续、在线测量活组织中局部血液灌注率的计算机测试系统,该系统由干扰热源(圆盘形探头)、测量电路及PC系列微机2大部分组成。使用本系统可以实现对局部组织血液灌注率的连续、无损伤检测,同时在系统的软件中也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某些问题提供了途径,在医学临床诊断中可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注率 热干扰源 模-数转换器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rris方法的微波消融肺组织温度场参数敏感度分析
17
作者 田甄 程妍妍 +3 位作者 胡昊 买欣 南群 乔爱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0,共9页
为了获取微波消融肺组织温度场中组织特性敏感度,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微波消融肺组织计算模型,进行电磁场-温度场的耦合,基于Morris方法获取组织电导率(σ)、相对介电常数(ε)、导热率(k)、密度(ρ)、比热容(Cp)和血液灌注率(ωb)的敏感... 为了获取微波消融肺组织温度场中组织特性敏感度,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微波消融肺组织计算模型,进行电磁场-温度场的耦合,基于Morris方法获取组织电导率(σ)、相对介电常数(ε)、导热率(k)、密度(ρ)、比热容(Cp)和血液灌注率(ωb)的敏感度,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肺组织的σ、ε、k、ρ、Cp、ωb六个参数各设置4个水平,分别获取在50 W、300 s时的微波消融肺组织的消融面积和中心温度,并采用Morris方法,分析各参数对消融面积和消融形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血液灌注率、相对介电常数、电导率是对微波消融肺组织的消融区域和消融形状影响较大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肺组织 敏感度分析 数值仿真 介电性能 血液灌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人直视下大鼠肝移植模型供肝获取不同灌注方式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蕾 李善宝 +3 位作者 汪涛 沃琪 曹婉悦 徐军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6-361,共6页
目的单人直视下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并探讨不同灌注方法对供肝质量的影响。方法在Kamada建立的"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手术细节,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根据不同的灌注方式将受体大鼠分为A(经腹主动脉灌注)、B(经门静脉灌注)两组... 目的单人直视下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并探讨不同灌注方法对供肝质量的影响。方法在Kamada建立的"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手术细节,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根据不同的灌注方式将受体大鼠分为A(经腹主动脉灌注)、B(经门静脉灌注)两组。比较两组的灌注效果、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肝功能、肝脏移植物病理学表现及生存情况等。结果灌注完成后,B组肝血窦内残留红细胞较A组多。A组在供肝灌注时间及供体手术时间上均较B组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B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7%和71%。大鼠肝移植术后3 d,两组受体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均较正常值明显升高;术后7、30 d,与A组比较,B组ALT、AST、TB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0.05)。肝脏病理学检查提示B组肝脏炎症反应程度及肝组织破坏程度均较A组严重,但两组的术后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主动脉灌注大鼠肝移植模型虽稍延长了灌注时间及供体手术时间,但灌注效果更佳,可减轻术后肝组织损伤,使肝功能更快地恢复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肝灌注 经腹主动脉灌注 经门静脉灌注 大鼠肝移植 改良二袖套法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总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吡斯的明新型纳米乳体外释放和大鼠在体胃肠吸收 被引量:8
19
作者 袁誉铭 陈学梁 +2 位作者 陈静 李娜 张景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6-279,共4页
目的制备油包水型溴吡斯的明新型纳米乳(novel pyridostigmine bromide nanoemulsion,PPNE),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及各胃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选用3种不同浓度pH 6.8、pH 7.4、pH 7.8的PBS以及pH 1.2的HCl作为释药介质,测定并绘制其... 目的制备油包水型溴吡斯的明新型纳米乳(novel pyridostigmine bromide nanoemulsion,PPNE),研究其体外释放规律及各胃肠段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选用3种不同浓度pH 6.8、pH 7.4、pH 7.8的PBS以及pH 1.2的HCl作为释药介质,测定并绘制其体外释药曲线;并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模型,比较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ide,PB)和PPNE在胃肠道的吸收行为。结果在4种释放介质中,PB释放速率较快,而PPNE释放速率相对减缓;PPNE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渗透系数(P_(app))较PB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中均增加。经t检验,PB和PPNE在4个肠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NE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其药物在体肠段的吸收;体外释放中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吡斯的明 纳米乳 体外释放 透析法 单向肠灌流模型 胃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毒性体外预测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慧莹 郑媛婷 +1 位作者 邢军芬 蔡卫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8-751,共4页
建立一种合理、准确、快速的体外代谢致毒预测模型,在临床前预测化合物及其代谢物的毒性对于新药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综述了新型的预测方法(转基因肝细胞、共培养技术、3D培养法、高通量代谢装置以及代谢灌流模型等),这些... 建立一种合理、准确、快速的体外代谢致毒预测模型,在临床前预测化合物及其代谢物的毒性对于新药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主要综述了新型的预测方法(转基因肝细胞、共培养技术、3D培养法、高通量代谢装置以及代谢灌流模型等),这些方法都已成功的应用于相关代谢物的毒性预测,为药理、毒理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毒性 预测方法 模型 体外 临床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