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铁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拥军 韦秋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96,共5页
首次以钛酸丁酯、异丙醇等有机物为原料,在10M NaOH溶液中水解后,于180℃水热24h,一步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线(TNWs),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其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所得TNWs焙烧到950℃时,仍为锐钛矿相,表... 首次以钛酸丁酯、异丙醇等有机物为原料,在10M NaOH溶液中水解后,于180℃水热24h,一步法合成二氧化钛纳米线(TNWs),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其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所得TNWs焙烧到950℃时,仍为锐钛矿相,表明本制备方法迟滞了二氧化钛由锐钛矿相到金红石相的转变。此外,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在300 W汞灯照射下,研究了不同水热温度、保温时间及掺杂量对掺铁二氧化钛纳米线(Fe-TNWs)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于750℃焙烧4h制备的掺铁摩尔百分数为0.5%的TNWs,具有最强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其降解速率和效率较未掺杂的样品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线 铁掺杂 水热法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PEI-TiO_2纳米线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苏策 白玲玲 +3 位作者 李思良 李冠斌 张红博 常开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1-223,共3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以硫酸钛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聚乙烯亚胺(PEI)-二氧化钛(TiO_2)纳米线复合催化剂(RGO-PEI-TiO_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以硫酸钛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聚乙烯亚胺(PEI)-二氧化钛(TiO_2)纳米线复合催化剂(RGO-PEI-TiO_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RGO-PEI-TiO_2的形貌,结构和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RGO-PEI-TiO_2复合催化剂中TiO_2纳米线负载在石墨烯的表面,大部分的TiO_2纳米线生长的直径大小比较均匀,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在紫外光激发,降解5h条件下,RGO-PEI-TiO_2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100%,PEI的加入很好的降低了石墨烯的团聚,有助于电子的传递,提高了电子转移到TiO_2的速率,抑制了TiO_2半导体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增强了RGO-PEI-TiO_2对甲基橙的降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氧化钛 纳米线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纳米线TiO2光催化反应降解油田采出水中苯系物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忠平 王占生 +4 位作者 范巍 袁波 来松清 徐东升 余宇翔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3-66,共4页
以单晶纳米线TiO2为催化剂,采用光催化氧化方法,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处理,并对处理过程中苯系物的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废水中的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分别由1276.0、432.3、183.1、1319.4、324.3μg/L... 以单晶纳米线TiO2为催化剂,采用光催化氧化方法,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处理,并对处理过程中苯系物的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处理后废水中的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分别由1276.0、432.3、183.1、1319.4、324.3μg/L降至70.6、14.6、7.7、24.5、6.3μg/L,出水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纳米线TiO2 光催化 甲苯 二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氧化法制备TiO_2基纳米线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包小平 刘宗健 吕德义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07-410,共4页
在NaOH溶液中,以H2O2为氧化剂原位化学氧化金属钛片,再通过H+交换、焙烧制得了TiO2基纳米线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碱浓度对薄膜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纳米线薄膜的化学组成以及通过光电流测试研究了H+... 在NaOH溶液中,以H2O2为氧化剂原位化学氧化金属钛片,再通过H+交换、焙烧制得了TiO2基纳米线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考察了碱浓度对薄膜形貌的影响,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纳米线薄膜的化学组成以及通过光电流测试研究了H+交换、焙烧处理对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线薄膜可以在很低的NaOH浓度下形成,浓度的改变对纳米线的形貌及直径有较大的影响;除几个纳米厚度的表面层为TiO2外,薄膜其实由3种不同价态的钛氧化物构成.光电流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混合价态的钛氧化物纳米线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明显要比前驱体钛酸钠或钛酸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纳米线 薄膜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无粘结剂二氧化钛负极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嫚 李泽华 +5 位作者 李帅杰 肖根华 罗熳 蒋文全 陈人杰 吴锋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7-294,共8页
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极材料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极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添加粘结剂以稳定极片结构,但粘结剂的加入会降低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影响其离子迁移速率。通过在经水热反应刻蚀的钛箔/网上原位生长二氧化钛(TiO 2... 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极材料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极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添加粘结剂以稳定极片结构,但粘结剂的加入会降低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影响其离子迁移速率。通过在经水热反应刻蚀的钛箔/网上原位生长二氧化钛(TiO 2)得到无粘结剂TiO 2/Ti纳米线阵列电极,并系统地研究不同钛基底及水热反应温度对TiO 2/Ti纳米线阵列电极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钛基底及水热反应温度均对生长的TiO 2纳米线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其中通过220℃水热反应生长在钛网(0.15 mm)上的TiO 2纳米线呈蛛网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属于锐钛矿型TiO 2,储钠过程主要由赝电容效应控制,且具有优秀的电化学性能:首周放电比容量为986 mAh g^-1,库伦效率为21.7%;随后放电比容量逐渐稳定在240 mAh g^-1左右;循环200周后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228 mAh g^-1,库伦效率稳定在99.3%左右;即使在3200 mA g^-1的超大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仍能达到152 mAh g^-1。无粘结剂电极材料极大可以有限地提升电极材料的比容量,对未来高能量密度电池体系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无粘结剂 二氧化钛 纳米线阵列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