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SCGE技术检测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
6
1
作者
周侃
欧阳珊
+1 位作者
吴小平
吴甜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染毒时间氯化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染毒后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均出现了拖尾现象,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拖尾增...
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染毒时间氯化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染毒后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均出现了拖尾现象,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拖尾增长明显。剂量效应组中,蚌暴露在不同浓度(0、1、10、50 mg.L-1)的氯化镉中72 h,各组蚌血细胞DNA平均迁移长度及彗尾DNA含量均明显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时间效应组中,蚌暴露在10 mg.L-1的氯化镉中分别24、48、72、96 h,随着氯化镉染毒时间的延长,各染毒组细胞DNA平均迁移长度及彗尾DNA含量与0时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时间-效应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背角无齿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彗星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蒋玫
李磊
+2 位作者
沈新强
许高鹏
杨杰青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1-287,共7页
为研究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的毒性效应,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菲的溶液中,采...
为研究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的毒性效应,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菲的溶液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缢蛏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为清洁海水。结果显示,高浓度(0.4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菲溶液在短期(7 d)内即可导致缢蛏血细胞显著的DNA损伤,并且随苯并芘[a]和菲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DNA损伤程度增加。21 d恢复实验后,各浓度组DNA损伤又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中高浓度组(0.45 mg·L-1和0.15 mg·L-1)与对照组仍显著性差异。两种多环芳烃物质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均存在较显著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其中,苯并芘[a]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要高于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a]和菲
缢蛏
血细胞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氧化锰颗粒对Hela细胞DNA损伤的尺度依赖性毒作用(英文)
被引量:
1
3
作者
毛彩霞
杨光涛
+3 位作者
乔永康
李岩
袭著革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38-442,共5页
为了观察二氧化锰颗粒物所致的尺度依赖性DNA损伤作用,将纳米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Nano-MnO2)和常规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Nor-MnO2)所致的DNA损伤进行了对比研究.将Hela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100、200、400μg·mL-1)的Nano-MnO2...
为了观察二氧化锰颗粒物所致的尺度依赖性DNA损伤作用,将纳米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Nano-MnO2)和常规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Nor-MnO2)所致的DNA损伤进行了对比研究.将Hela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100、200、400μg·mL-1)的Nano-MnO2和Nor-MnO2中,染毒24h,采用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DNA损伤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ano-MnO2和Nor-MnO2均可使彗尾DNA百分比(TailDNA%)和尾矩(TailMoment)显著增加(p<0.01);而在同一浓度水平上,Nano-MnO2所致的DNA损伤则比Nor-MnO2所致的DNA损伤更为严重(p<0.01).结果提示:二氧化锰颗粒对Hela细胞DNA损伤具有尺度依赖性毒作用,纳米尺度比常规尺度二氧化锰颗粒毒作用更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
常规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
DNA损伤
彗星实验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丙泊酚的遗传毒性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朝晖
谭滇湘
吴端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的遗传毒性及对遗传物质可能产生的损伤作用。方法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及小鼠骨髓微核实验,测丙泊酚对基因突变、染色体改变和原发性DNA损伤3个遗传学终点的影响。结果丙泊酚在每皿1.0 mg...
目的探讨丙泊酚的遗传毒性及对遗传物质可能产生的损伤作用。方法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及小鼠骨髓微核实验,测丙泊酚对基因突变、染色体改变和原发性DNA损伤3个遗传学终点的影响。结果丙泊酚在每皿1.0 mg~0.01 mg范围内,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时,TA97、TA98、TA100和TA102 4种菌株的每皿平均回变菌落数未见阳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小鼠经丙泊酚1.5 mg/kg3、.0 mg/kg、6.0 mg/kg和12.0 mg/kg染毒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率分别为4%,6%,5%和6%;彗星尾长分别为:(21.51±0.48)μm(、21.67±0.58)μm、(21.89±0.48)μm(、22.01±0.66)μm。各组彗星率、彗星尾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髓微核实验:4个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2.87±0.64)‰、(3.0±0.53)‰、(3.12±0.64)‰和(3.25±0.89)‰,各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微核率(2.50±0.5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3个配套遗传学终点实验中未见丙泊酚有遗传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微核
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
AMES实验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CGE技术检测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
6
1
作者
周侃
欧阳珊
吴小平
吴甜
机构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昌大学鄱阳湖湖泊生态与生物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90-94,共5页
基金
江西省学科学术带头人计划(2003-154)
中德国际合作项目资助
文摘
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染毒时间氯化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染毒后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均出现了拖尾现象,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拖尾增长明显。剂量效应组中,蚌暴露在不同浓度(0、1、10、50 mg.L-1)的氯化镉中72 h,各组蚌血细胞DNA平均迁移长度及彗尾DNA含量均明显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时间效应组中,蚌暴露在10 mg.L-1的氯化镉中分别24、48、72、96 h,随着氯化镉染毒时间的延长,各染毒组细胞DNA平均迁移长度及彗尾DNA含量与0时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时间-效应关系不明显。
关键词
氯化镉
背角无齿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彗星图像
Keywords
cadmium chloride
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
): DNA damage:
comet
image
分类号
Q178.517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蒋玫
李磊
沈新强
许高鹏
杨杰青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1-287,共7页
基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4A02XK01)
农业部应对溢油关键技术专项(2012-2014)
+1 种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4T06)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48)
文摘
为研究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的毒性效应,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菲的溶液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缢蛏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为清洁海水。结果显示,高浓度(0.4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菲溶液在短期(7 d)内即可导致缢蛏血细胞显著的DNA损伤,并且随苯并芘[a]和菲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DNA损伤程度增加。21 d恢复实验后,各浓度组DNA损伤又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中高浓度组(0.45 mg·L-1和0.15 mg·L-1)与对照组仍显著性差异。两种多环芳烃物质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均存在较显著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其中,苯并芘[a]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要高于菲。
关键词
苯并芘[a]和菲
缢蛏
血细胞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Keywords
benzo[a]pyrene and phenanthrene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DNA damage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
)
comet
assay
分类号
X820.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氧化锰颗粒对Hela细胞DNA损伤的尺度依赖性毒作用(英文)
被引量:
1
3
作者
毛彩霞
杨光涛
乔永康
李岩
袭著革
杨旭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实验室和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和环境医学研究所环境毒理学研究室
出处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38-442,共5页
基金
the Grant of National High-Tech R&D Program (863 Program)(No. 2006AA03Z330)
the Grants of China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s (No. 2006BAI19B05
No. 2006BAJ02A10)
文摘
为了观察二氧化锰颗粒物所致的尺度依赖性DNA损伤作用,将纳米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Nano-MnO2)和常规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Nor-MnO2)所致的DNA损伤进行了对比研究.将Hela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0、100、200、400μg·mL-1)的Nano-MnO2和Nor-MnO2中,染毒24h,采用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DNA损伤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ano-MnO2和Nor-MnO2均可使彗尾DNA百分比(TailDNA%)和尾矩(TailMoment)显著增加(p<0.01);而在同一浓度水平上,Nano-MnO2所致的DNA损伤则比Nor-MnO2所致的DNA损伤更为严重(p<0.01).结果提示:二氧化锰颗粒对Hela细胞DNA损伤具有尺度依赖性毒作用,纳米尺度比常规尺度二氧化锰颗粒毒作用更强烈.
关键词
纳米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
常规尺度二氧化锰颗粒物
DNA损伤
彗星实验
HELA细胞
Keywords
nano dioxide manganese particles(Nano-MnO2)
normal size dioxide manganese particles(Nor-MnO2)
DNA damage
single-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
,
comet assay)
Hela cells
分类号
R994 [医药卫生—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丙泊酚的遗传毒性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朝晖
谭滇湘
吴端生
机构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衡阳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南华大学实验动物学部
出处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41-344,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丙泊酚的遗传毒性及对遗传物质可能产生的损伤作用。方法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及小鼠骨髓微核实验,测丙泊酚对基因突变、染色体改变和原发性DNA损伤3个遗传学终点的影响。结果丙泊酚在每皿1.0 mg~0.01 mg范围内,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时,TA97、TA98、TA100和TA102 4种菌株的每皿平均回变菌落数未见阳性的剂量-反应关系。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小鼠经丙泊酚1.5 mg/kg3、.0 mg/kg、6.0 mg/kg和12.0 mg/kg染毒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率分别为4%,6%,5%和6%;彗星尾长分别为:(21.51±0.48)μm(、21.67±0.58)μm、(21.89±0.48)μm(、22.01±0.66)μm。各组彗星率、彗星尾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髓微核实验:4个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分别为(2.87±0.64)‰、(3.0±0.53)‰、(3.12±0.64)‰和(3.25±0.89)‰,各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微核率(2.50±0.5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3个配套遗传学终点实验中未见丙泊酚有遗传毒性作用。
关键词
丙泊酚
微核
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
AMES实验
DNA损伤
Keywords
Propofol
Micronucleus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assay
(
scge
)
comet
assay
Ames test
DNA damage
分类号
Q754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SCGE技术检测镉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DNA的损伤
周侃
欧阳珊
吴小平
吴甜
《生态科学》
CSCD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蒋玫
李磊
沈新强
许高鹏
杨杰青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二氧化锰颗粒对Hela细胞DNA损伤的尺度依赖性毒作用(英文)
毛彩霞
杨光涛
乔永康
李岩
袭著革
杨旭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丙泊酚的遗传毒性
张朝晖
谭滇湘
吴端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