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3)I-MIBG xSPECT/CT定量参数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王晓雅 王观筠 +3 位作者 周子昂 阚英 王巍 杨吉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123)I-MIBG xSPECT/CT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61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123)I-MIBGxSPECT/CT图像,分析骨转移病... 目的探讨定量^(123)I-MIBG xSPECT/CT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61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123)I-MIBGxSPECT/CT图像,分析骨转移病灶及正常骨定量参数的部分影响因素,比较两者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g)、最小标准化摄取值(SUVmin)和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对骨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体质参数间的正常骨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0.204~0.071,P均>0.05)。骨转移病灶的SUVmax、SUVavg、SUVmin、SUVpeak显著高于正常骨(Z=-10.118~-9.703,P<0.0001);Curie评分不同分区间骨转移病灶SUV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226、0.107、0.149、0.342,P均>0.05)。SUVmax、SUVavg、SUVmin和SUVpeak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95%CI 0.884~0.974)、0.948(95%CI 0.906~0.989)、0.935(95%CI 0.890~0.981)、0.942(95%CI0.899~0.985);敏感度分别为90.9%、90.2%、93.7%、92.3%,特异度分别为86.9%、93.4%、85.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SUVmax、SUVavg、SUVmin和SUVpeak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39 g/ml、0.33 g/ml、0.20 g/ml、0.33 g/ml。结论当SUVavg高于0.33 g/ml临界值时,对骨转移病灶具有高度提示性。x SPECT/CT定量指标提高了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特异性,证明了^(123)I-MIBG xSPECT/CT显像定量分析的高诊断效能及其作为视觉评估诊断辅助的潜在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准化摄取值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负荷SPECT G-MPI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储备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潇雅 刘建营 +1 位作者 赵修义 邵亚辉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前,药物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门控心肌灌注显像(SPECT G-MPI)是临床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储备的常用检查方式。LVEF储备是反映左心室收缩潜力的参数,测量的准确性与SPECT G-MPI检查所用显像剂、心脏负荷药物、采集条件及... 目前,药物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门控心肌灌注显像(SPECT G-MPI)是临床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储备的常用检查方式。LVEF储备是反映左心室收缩潜力的参数,测量的准确性与SPECT G-MPI检查所用显像剂、心脏负荷药物、采集条件及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了解把握药物负荷SPECT G-MPI测定LVEF储备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实践中LVEF储备的准确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射血分数储备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药物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瑞加诺生负荷D-SPECT评价定量血流分数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柳 李晓燕 +3 位作者 高志超 郑庆厚 赵甫刚 王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目的应用瑞加诺生负荷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ynamic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D-SPECT)评价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目的应用瑞加诺生负荷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ynamic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D-SPECT)评价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6月31日至2023年6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择期PCI术的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年龄(57.56±8.2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100)和QFR组(n=100),试验采用双盲法进行。常规组根据医师经验行PCI术治疗,QFR组根据QFR测定结果行PCI治疗。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PCI术后7 d,应用瑞加诺生负荷D-SPECT,分别采集短轴、垂直长轴、水平长轴的图像,计算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结果PCI术前两组患者心肌缺血节段数(7.59±3.14 vs.7.48±3.36,P=0.811)、心肌灌注总积分(15.87±7.61 vs.15.63±5.97,P=0.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FR组PCI术后7 d的心肌缺血节段数(5.58±3.36 vs.6.51±2.14,P=0.020)和心肌灌注总积分(10.55±4.41 vs.12.96±6.50,P=0.002)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QFR指导PCI可以更好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加诺生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D-spect)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定量血流分数(Q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c(RGD)_(2) SPECT/CT与^(18)F-FDG PET/CT 显像对肝泡型包虫病浸润带新生血管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阿米娜·依布拉音 谢彬 +2 位作者 秦永德 李肖红 李勇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8-464,共7页
目的探讨^(99)mTc肼基烟酰胺聚乙二醇双环RGD肽[^(99)mTc-c(RGD)2]SPECT/CT与^(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肝泡型包虫病(HAE)增殖浸润带新生血管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新... 目的探讨^(99)mTc肼基烟酰胺聚乙二醇双环RGD肽[^(99)mTc-c(RGD)2]SPECT/CT与^(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肝泡型包虫病(HAE)增殖浸润带新生血管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4例HAE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身18F-FDGPET/CT、腹部^(99)mTc-c(RGD)2 SPECT/CT显像及手术治疗,对34例患者的41个HAE病灶组织行常规HE染色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边缘带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分析HAE浸润带18F-FDGPET/CT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摄取比值(TBR)、^(99)mTc-c(RGD)2 SPECT/CT显像靶非靶比值(T/NT)分别与MVD计数的相关性;比较HAE浸润带^(99)mTc-c(RGD)2 SPECT/CT显像阳性(T/NT>1)及阴性(T/NT<1)两组间MVD计数的差异。结果41个HAE病灶浸润带^(99)mTc-c(RGD)2 SPECT/CT显像T/NT值与MVD计数两组间呈高度正相关性(r=0.823,P<0.01);^(18)F-FDGPET/CT显像SUVmax值、TBR与MVD计数均无相关性(P>0.05)。HAE浸润带^(99)mTc-c(RGD)2 SPECT/CT显像阳性组17个与阴性组24个病灶MVD计数分别为89.00±9.87、43.08±18.36个/高倍视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E^(99)mTc-c(RGD)2 SPECT/CT显像RGD的摄取程度与HAE浸润带新生血管表达呈高度正相关,^(99)mTc-c(RGD)2 SPECT/CT显像可间接反应HAE的侵袭性,可作为评价病灶侵袭性经济、无创的检查手段之一,并且可与18F-FDGPET/CT联合从HAE浸润带的新生血管表达及炎性活性两方面共同评价其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整合素ΑVΒ3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试验验证Insight NM/CT Pro SPECT/CT安全性与有效性
5
作者 马旭 王雪梅 +3 位作者 张国建 李剑波 高丽蕾 刘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0-1175,共6页
目的 通过临床验证获得临床影像质量可接受率、设备常用功能、机器使用便捷性、整机稳定性满意度与安全性评价,对Insight NM/CT Pro SPECT/CT成像系统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 通过临床验证获得临床影像质量可接受率、设备常用功能、机器使用便捷性、整机稳定性满意度与安全性评价,对Insight NM/CT Pro SPECT/CT成像系统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验证。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7—10月自愿参与试验的受试者79例,使用Insight NM/CT Pro SPECT/CT分别进行内分泌、循环、骨骼、呼吸、泌尿多系统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有效性评价,并评价机器运行情况与安全性。结果 79例患者影像质量评价:平面显像36例中可接受者35例;断层显像43例中可接受者42例,可接受率分别为97.22%、97.67%,95%CI下限分别为85.47%、87.71%,均高于目标值(83.00%)。操作人员对79例患者进行显像操作时,设备常用功能、设备使用便捷性、整机稳定性评价均满意,满意率为100%,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Insight NM/CT Pro SPECT/CT有效性可满足临床应用要求,图像组织结构显示清楚,设备常用功能齐备,系统稳定,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影像质量 平面成像 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与MCE在STEMI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玉萍 黄锦杭 +3 位作者 张海林 李盛 卫展扬 苏少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与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STEM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SPECT组和MCE组,各4...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与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STEM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SPECT组和MCE组,各40例。SPECT组采用SPECT检测,MCE组采用MCE检测。比较2组心功能、影像学诊断效果、冠脉功能、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LVEF、LVESD、LVEDD、FFR、CFR均得到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组真阳性率(TPR)、真阴性率(TNR)、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MCE组TPR、TNR、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组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与MC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与MCE影像学检查手段评估PCI术后STEMI患者的冠脉微循环灌注情况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评估心功能准确度,减少有创操作身体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声学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RADS分级联合SPE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亢常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级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 目的:分析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级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8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析TI-RADS分级、SPECT诊断及联合诊断结果,并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TI-RADS分级联合SPECT诊断结果中良、恶性结节分别为58个、24个.TI-RADS分级联合SPE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高于TI-RADS分级和SPEC单独诊断(P<0.05).TI-RADS分级联合SPE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the Curve,AUC)最大为0.849.结论:TI-RADS分级联合SPECT能够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甲状腺 良恶性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对肿瘤骨转移诊断价值的探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丁月云 石德道 +3 位作者 朱宗平 王善容 郑飞波 刘晚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究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对可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进行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然后对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融合... 目的探究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对可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进行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然后对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8例恶性肿瘤患者最终确诊骨转移者67例,良性病变者91例。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95.5%)与全身骨显像(86.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5,P=0.069),而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χ~2=4.031,P=0.045;χ~2=7.229,P=0.007)。结论全身骨显像仍作为筛查骨转移瘤的首选检查方式,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能够同时提供代谢与解剖信息,大大提高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具有较高的增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骨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栾兆生 周雯 +4 位作者 唐为国 李艳玲 王建新 王其国 和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与断层融合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断层融合显像的特点与临床价值。结果:97例分化型甲癌患者共进行131I-WBS251次,断层融合显像102次,每例患者至少行一次断层融合显像。与131I-WBS比较,断层融合显像有如下特点:能够获得直观的断层融合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②发现更多的病灶;③更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④定位CT可以发现无摄碘功能的病灶;⑤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影或污染。结论: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直观病变立体形态、大小、摄取程度和毗邻关系,在鉴别病灶与生理显像或污染、确定病灶是否有摄碘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是131I-WBS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131I全身扫描 131I断层融合显像 spec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IBI SPECT/CT、平面显像联合超声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余丰文 刘德军 +3 位作者 杨明 鲁胜男 王颖 冯彦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术前影像学定位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60例手术成功(20 min术中甲状旁腺激素下降≥80%)的慢性肾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 目的探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术前影像学定位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60例手术成功(20 min术中甲状旁腺激素下降≥80%)的慢性肾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SPECT/CT、双时相平面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术前定位甲状旁腺组织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60例患者共243个甲状旁腺灶和36个非甲状旁腺灶。术前SPECT/CT定位甲状旁腺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60%(208/243)、94.44%(34/36)和86.74%(242/279),其敏感度和准确度均优于平面显像[敏感度53.50%(130/243),P<0.001;准确度57.35%(160/279),P<0.001]、超声[敏感度53.09%(129/243),P<0.001;准确度56.63%(158/279),P<0.001]及平面显像+超声联合模式[敏感度71.19%(173/243),P<0.001;准确度70.61%(197/279),P<0.001]。SPECT/CT联合超声可使敏感度提高至86.01%(209/243)。结论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99)Tc^(m)-MIBI SPECT/CT定位甲状旁腺组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联合超声能进一步提高检出敏感度,并能发现更多的伴发甲状腺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疾病 肾功能衰竭 慢性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甲治疗后淋巴结转移及ROC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程旭 李永军 +3 位作者 徐兆强 袁孝军 许昕丹 包丽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6-39,66,共5页
目的探讨治疗量131I SPECT/CT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接受首次清甲治疗的DTC术后患者,其中男36例,女119例,平均年龄(40.3±13.48)岁。131I治疗剂量(108.26±24.15)m Ci,治疗后完... 目的探讨治疗量131I SPECT/CT在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局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接受首次清甲治疗的DTC术后患者,其中男36例,女119例,平均年龄(40.3±13.48)岁。131I治疗剂量(108.26±24.15)m Ci,治疗后完成131I全身平面显像(Rx WBS)和SPECT/CT显像。根据Rx WBS结果将155例患者分为2组,一组为Rx WBS示单纯残甲,另一组为Rx WBS示"残甲伴可疑淋巴结转移"。结果 Rx WBS示单纯残甲的119例患者中,SPECT/CT仍为单纯残甲者108例(90.76%),另11例(9.24%)除见残甲外还发现局部淋巴结转移。受试者曲线分析(ROC)结果显示,对于Rx WBS示单纯残甲的患者,当刺激后Tg值为5.905ng/ml时,SPECT/CT提供额外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最高,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78.7%,AUC为0.818。在Rx WBS示残甲伴可疑淋巴结转移的36例患者中,SPECT/CT结果仅见残甲者14例(38.9%);其余22例SPECT/CT图像上可见颈部或纵膈淋巴结转移,且有8例SPECT/CT图像上发现比Rx WBS所示更多的转移淋巴结。结论在Rx WBS的基础上,SPECT/CT有助于发现和鉴别更多的局部转移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分化型甲状腺癌 融合显像 甲状腺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颞叶癫痫定位诊断的SPECT与质子MR波谱对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海琴 李坤成 +1 位作者 张人玲 关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两种分子影像学技术对难治性颞叶癫痫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侧TLE患者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常规MRI扫描和1H-...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两种分子影像学技术对难治性颞叶癫痫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侧TLE患者2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发作间期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常规MRI扫描和1H-MRS成像。将两种分子影像学检查技术,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显像和1H-MRS,对颞叶癫痫致痫灶的定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9例单侧TLE患者,常规MRI发现异常18例,其中海马硬化16例,定位率62.07%。SPECT异常21例,定位率72.41%,其中,MRI阴性病例中27.27%(3/11)的患者SPECT为阳性1。H-MRS发现异常18例,定位率62.07%,但MRI阴性病例中36.36%(4/11)的患者MRS为阳性。结论:SPECT对TLE功能异常脑区敏感,尤其是颞叶新皮质的异常1。H-MRS对早期海马硬化比MRI敏感。此两种分子影像学技术都能有效定位颞叶致痫灶,相互不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定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飞 陈红 +2 位作者 刘秀霞 徐璐 刘功传 《安徽医学》 2011年第8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6例可疑肿瘤骨转移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行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阳性病灶(或有不明原因骨疼痛部位)行断层及同机CT扫描,再行图像融合。对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6例可疑肿瘤骨转移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行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阳性病灶(或有不明原因骨疼痛部位)行断层及同机CT扫描,再行图像融合。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10例,与2种以上影像技术(MRI、CT、X线)诊断结果对照58例,与随访1年结果对照58例,计算平面显像和SPECT/CT与这些对照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对平面和SPECT/CT显像的诊断符合率行χ2检验。结果核素影像诊断和对照方法诊断比较,平面显像诊断符合率为43.65%(55/126)。SPECT/CT显像诊断符合率为80.16%(101/126)。平面显像和SPECT/CT对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0,P<0.01)。结论 SPECT/CT显像在全身骨显像的基础上增加了CT诊断信息,可以显示病变部位的细微解剖结构,明显提高了对骨病变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 M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显像(SPECT/CT)鉴别头颈部可疑异位甲状腺的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枫 远奇 马玉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236,240,共6页
目的研究SPECT/CT对头颈部可疑异位甲状腺(ETG)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4例可疑异位甲状腺行平面显像,使用99mTcO4-作为显像剂,4例加做131I扫描,19例可疑或需定位的患者行SPECT/CT断层显像,以此判断头颈部正常甲状腺位置外... 目的研究SPECT/CT对头颈部可疑异位甲状腺(ETG)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4例可疑异位甲状腺行平面显像,使用99mTcO4-作为显像剂,4例加做131I扫描,19例可疑或需定位的患者行SPECT/CT断层显像,以此判断头颈部正常甲状腺位置外占位的性质。结果 34例患者中共有10例异位甲状腺被准确诊断,4例误诊或未被明确诊断,20例其他病种被排除异位甲状腺的可能,总体准确率为88.24%。结论核医学显像(SPECT/CT)对鉴别头颈部有功能的异位甲状腺具有很高的价值。缺点在于无法发现无功能或功能较低的甲状腺组织,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异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99m锝高锝酸钠 碘放射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衰减校正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克敏 冯彦林 +4 位作者 温广华 梁伟棠 李林 冯叶霞 陈丽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CT衰减校正(CTAC)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110例,均重建CTAC和无衰减校正(NOAC)图像,观察CT和SPECT图像的配准情况,对配准不良者进行重新配准。比较CTAC和N... 目的探讨CT衰减校正(CTAC)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110例,均重建CTAC和无衰减校正(NOAC)图像,观察CT和SPECT图像的配准情况,对配准不良者进行重新配准。比较CTAC和NOAC图像及配准前后CTAC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的差异和图像差异,并进行性别和体重指数分层比较。结果 CTAC图像左心室下后壁、间壁和侧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高于NOAC图像(t=21.68、9.265、5.067,P<0.01),心尖部则明显低于NOAC图像(t=-12.834,P<0.01)。其中,男性下后壁CTAC和NOAC放射性计数百分比的差异明显高于女性(t=6.922、4.583,P<0.01);高体重指数者心尖部放射性计数百分比的差异明显高于正常体重指数者(t=2.621,P<0.05)。与NOAC图像比较,CTAC图像有63.6%出现下后壁放射性明显增加,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17.267,P<0.01);有38.2%出现心尖部放射性明显减低,高体重指数者明显高于正常体重指数者(χ2=4.864,P<0.05)。110例受检者中有52.7%出现不同程度的图像配准不良,重新配准后前壁、心尖部和侧壁的放射性明显增加(t=7.931、2.385、8.32,P<0.05)。结论 CTAC可明显改善左心室下后壁、间壁和侧壁的放射性分布,但对心尖部的补偿相对不足;CT和SPECT图像配准不良可明显影响前壁、心尖部和侧壁的放射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衰减校正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容积效应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克敏 冯彦林 +4 位作者 梁伟棠 李林 冯叶霞 邓大浪 贺伟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7-871,共5页
目的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核医学显像图像质量和定量精确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部分容积效应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分别对Jaszczak圆筒模型以及IEC体模进行SPECT/CT断层显像,并进行CT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以及三维有序... 目的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核医学显像图像质量和定量精确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部分容积效应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分别对Jaszczak圆筒模型以及IEC体模进行SPECT/CT断层显像,并进行CT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以及三维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3D-OSEM)图像重建。根据Jaszczak圆筒模型重建图像获得特定采集及重建条件下的系统容积灵敏度(cpm/k Bq),计算IEC体模内不同大小热区的绝对放射性活度(k Bq/ml),并与真实活度值进行比较,验算其定量精确性。比较特定采集及重建条件下不同大小热区定量精确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大小容积感兴趣区(VOI)、热区/本底比值(TBR)以及采集时间显像对定量精确性的影响。结果使用3D-OSEM重建算法、CT衰减校正、散射校正时,各球体的绝对放射性活度与真实活度值的差异与球体大小显著相关(r=-0.844,P<0.05),各球体平均定量误差随球体容积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不同VOI范围显著影响球体定量精确性。对于1.15~11.49 ml球体,其边缘的定量精确性明显低于中心,且各球体定量误差随VOI的减小而减小(r=0.999、0.992、0.994、0.767,P<0.05)。对于26.52 ml和0.52 ml球体,其定量误差与VOI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348、0.478,P>0.05)。不同TBR及采集时间显像中,高TBR显像各球体的平均定量误差(-44.19%)小于低TBR显像(-46.18%),20 s/帧采集显像(-44.33%)小于10 s/帧采集显像(-46.04%)。结论部分容积效应可显著影响SPECT/CT定量精确性,尤其对小病灶以及病灶的边缘部分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部分容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18)F-FDG SPECT显像的半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永 陆武 +1 位作者 宋长祥 经丰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用半定量方式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孤立性肺结节在SPECT摄取18F-FDG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孤立性肺结节SPECT显像结果,半定量法(T/N)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结节摄取18F-FDG的差异。结果恶性病变摄取18F-FDG比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 目的用半定量方式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孤立性肺结节在SPECT摄取18F-FDG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孤立性肺结节SPECT显像结果,半定量法(T/N)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结节摄取18F-FDG的差异。结果恶性病变摄取18F-FDG比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鳞癌摄取18F-FDG比值高于腺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病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摄取值半定量分析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对恶性病变病理类型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币病变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氯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联合CT、B超、MRI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艳 郝军辉 +2 位作者 季颖 刘京华 胡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联合传统显像(CT、B超、MRI)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07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并联合CT、B超、MRI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结果 107例患者...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联合传统显像(CT、B超、MRI)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107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并联合CT、B超、MRI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结果 107例患者最终确定复发及转移共29例。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与传统显像诊断均为阳性的15例患者中,传统显像检出病灶20个,符合线路SPECT显像检出病灶26个。传统显像检出3个符合线路SPECT显像未发现的转移病灶,而符合线路SPECT显像检出9个传统显像未发现的病灶。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9.3%、89.7%和86.9%;传统显像的诊断效能分别为62.1%、88.5%和81.3%;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分别为89.7%、92.3%和91.6%。二者联合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明显优于传统显像(P<0.05)。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联合CT、B超、MRI在监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复发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与SPECT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灶检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蔡自强 闫培华 +1 位作者 郝培来 尤克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比较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与SPECT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WB-DWI与SPECT骨显像检查。将骨骼系统分为8个区域观察,颅骨、肩胛骨、胸锁骨、肋骨、... 目的比较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与SPECT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WB-DWI与SPECT骨显像检查。将骨骼系统分为8个区域观察,颅骨、肩胛骨、胸锁骨、肋骨、脊椎、骨盆、肱骨、股骨。比较WB-DWI及SPECT骨显像检出的阳性病例数、病灶数量及区域。结果 25例患者有骨转移灶,受累区域共计84处,病灶数量共计204处。WB-DWI共检出骨转移21例,74处受累区域,193处阳性病灶;SPECT骨扫描检出骨转移18例,有72处受累区域,192处阳性病灶。两种方法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灶阳性病例数及受累区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0.650,P>0.05)。WB-DWI尚能检出骨转移灶之外的病灶共计263处,其中原发肿瘤23处,实质脏器转移灶61处,淋巴结转移灶179处。结论 WB-DWI和SPECT骨显像在骨转移瘤的检出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WB-DWI可以发现更多的骨外器官及淋巴结病变,可作为诊断骨转移瘤的一种新的、无辐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校正方法对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丰文 黄克敏 +3 位作者 冯彦林 刘德军 梁伟棠 李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07,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校正方法对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及半定量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运动负荷及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患者,均进行CT衰减校正(CTAC)和双能窗散射校正(SC)。分别重建CTAC... 目的探讨不同校正方法对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及半定量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运动负荷及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患者,均进行CT衰减校正(CTAC)和双能窗散射校正(SC)。分别重建CTAC、SC、CTAC+SC以及无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NOC)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不同校正状态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以及运动负荷和静息图像灌注缺损半定量评分,比较不同校正状态下缺血心肌图像质量和半定量结果的差异。结果运动负荷显像左心室心尖部、下后壁、间壁、侧壁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不同校正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负荷总体灌注不足率、负荷灌注总评分、静息-负荷差异总评分在不同校正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在SC图像中明显高于NOC图像(P均<0.05),在CTAC+SC图像中明显高于CTAC图像(P均<0.01)。目测比较SC图像缺血心肌的稀疏程度明显高于NOC图像,CTAC+SC图像明显高于CTAC图像,其中以CTAC+SC图像对缺血部位的显示最为清晰。比较不同校正状态缺血心肌放射性分布评分,缺血程度为3分的比例在SC图像中明显高于NOC图像(X^2=4.953,P=0.026),在CTAC+SC图像中明显高于CTAC图像(X^2=7.216,P=0.007)。结论不同校正状态下左心室缺血心肌图像质量及半定量结果出现明显差异,SC能显著改善缺血心肌的显示,尤其在CTAC图像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显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