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诱导的表面活性聚合物设计合成及其响应行为
1
作者 邹一梅 王玲 +5 位作者 刘向斌 王俊 丁伟 苏馨怡 刘潞敏 杨二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5,共11页
文中聚焦温敏聚合物的响应机理,通过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SET-LRP),以溴化亚铜/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CuBr/Me_(6)TREN)原位歧化得到的初生零价铜(Cu^(0))及二价铜与混合配体的络合物(Cu^(Ⅱ)Br_(2)/Me_(6)TREN/PMDETA)为催化体... 文中聚焦温敏聚合物的响应机理,通过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SET-LRP),以溴化亚铜/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CuBr/Me_(6)TREN)原位歧化得到的初生零价铜(Cu^(0))及二价铜与混合配体的络合物(Cu^(Ⅱ)Br_(2)/Me_(6)TREN/PMDETA)为催化体系,实现了温敏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甜菜碱两性离子功能单体[2-(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酸丙基)氢氧化铵(DMMPPS)的原位链延伸,制备得到了系列不同嵌段比的温敏聚合物P(NIPAM-b-DMMPPS)。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NIPAM加料比例为40%合成的P(NIPAM-b-DMMPPS)具有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和最高临界溶解温度(UCST),分别为41℃和25℃。考察了NaCl浓度对P(NIPAMb-DMMPPS)LCST的影响,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LCST略降低。表面张力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活性聚合物溶液浓度为1×10^(-2)g/L时,表面张力降低至45 m N/m。P(NIPAM-b-DMMPPS)在石蜡/水体系中表现出温度诱导的乳化-破乳行为,P(NIPAM-b-DMMPPS)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乳液,提高P(NIPAM-b-DMMPPS)中PNIPAM嵌段的比例能够实现从“低温乳化、高温破乳”向“高温乳化、低温破乳”的转变,其在油水乳化破乳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混合配体 温度诱导 表面活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中SET-LRP法制备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 被引量:3
2
作者 丁伟 赵那娜 +2 位作者 刘康 曲广淼 栾和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3,共5页
以可聚合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氯化-1-正辛基-3-(4-丙烯酸丁酯基)咪唑(PMOIH8)、丙烯酰胺(AM)以及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 AMPS)为单体,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进行了三元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聚丙烯酰... 以可聚合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氯化-1-正辛基-3-(4-丙烯酸丁酯基)咪唑(PMOIH8)、丙烯酰胺(AM)以及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Na AMPS)为单体,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进行了三元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P(AM/PMOIH/Na AMPS)。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考察了Cu Cl2、引发剂、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未加Cu Cl2时,聚合反应速率变慢,速率常数(kappp)由0.0144 min-1降低至0.0117 min-1,珚Mw/珚Mn由1.30增大为1.38,引发效率(Ieff)降低至92.76%;增加引发剂用量,kappp增加至0.0153 min-1,珚Mw/珚Mn减小为1.26,Ieff增加至95.18%;降低温度,kappp降低至0.0102 min-1,珚Mw/珚Mn减小为1.28,Ieff降低至9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丙烯酰胺 三元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LRP法与ATRP法合成聚丙烯酸甲酯
3
作者 陈艳杰 张建功 +1 位作者 刘凤岐 韩兆让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3-177,共5页
分别利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聚丙烯酸甲酯,并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乌氏黏度计检测产物的性质.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基本相似,最终... 分别利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聚丙烯酸甲酯,并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乌氏黏度计检测产物的性质.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基本相似,最终产物的增比黏度差别较小;当反应时间相同时,SET-LRP法比ATRP法的单体转化率高,SET-LRP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丙烯酸甲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丁伟 孙颖 +2 位作者 吕崇福 魏继军 于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53,共9页
重点介绍了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机理及适合该聚合体系的催化剂、配体、溶剂种类和单体适用范围,并探讨了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活性聚合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机理 外层电子转移 异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星形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 被引量:3
5
作者 曲广淼 梁爽 +2 位作者 丁伟 赵娜那 薛春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7,共6页
以四氯化碳(CCl_4)为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水溶液中实现了丙烯酸钠(Na AA)和丙烯酰胺(AM)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得星形二元共聚物P(AM-co-AA)。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失... 以四氯化碳(CCl_4)为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水溶液中实现了丙烯酸钠(Na AA)和丙烯酰胺(AM)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得星形二元共聚物P(AM-co-AA)。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失活剂用量及引发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Star shaped-P(AM-co-AA)黏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发温度为25.0℃,物料摩尔比为单体∶Me6-TERN∶CCl_4∶Cu Cl_2∶Cu0=680∶0.75∶1.25∶0.35∶0.7(其中,m(AM)∶m(Na AA)=4∶1)时,即AM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7.5%,Na AA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7.5%,引发剂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105%,催化剂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224%,失活剂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24%时,所得聚合物产品相对分子质量最高,达到331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星形聚合物 丙烯酰胺 四氯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星形聚丙烯酰胺 被引量:2
6
作者 丁伟 孙颖 +3 位作者 吕崇福 景慧 于涛 曲广淼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8-1154,共7页
以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了2,2-二溴甲基-1,3-二溴丙烷(PEBr4),并以此为四官能度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离子液体中实现了丙烯酰胺(AM)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得到了窄分子量分布的星... 以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了2,2-二溴甲基-1,3-二溴丙烷(PEBr4),并以此为四官能度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离子液体中实现了丙烯酰胺(AM)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得到了窄分子量分布的星形聚丙烯酰胺(PAM),Mw/Mn约为1.26(MGn PC=14.1×103,转化率为43.4%)。采用1H NMR对PAM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并采用GPC测定了PAM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考察了水、单体/催化剂(引发剂)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水的加入能够加快聚合反应,使链增长速率常数由kapp p=0.042 4 h-1增加至kapp p=0.148 6 h-1;催化剂、引发剂用量越大,AM的SET-LRP的聚合反应速率越快,聚合反应的可控性越好,Mn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及引发剂用量的减小而增大,且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离子液体 星形聚合物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中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新型阳离子共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酯 被引量:2
7
作者 丁伟 刘康 +2 位作者 栾和鑫 于涛 曲广淼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8-654,共7页
以咪唑、丙烯腈和溴辛烷等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阳离子型可聚合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单体:氯化-1-正辛基-3-(4-丙烯酸丁酯基)咪唑(PMOIH8)。以2-氯丙酰胺为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Me6-TREN为催化体系,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 以咪唑、丙烯腈和溴辛烷等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阳离子型可聚合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单体:氯化-1-正辛基-3-(4-丙烯酸丁酯基)咪唑(PMOIH8)。以2-氯丙酰胺为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Me6-TREN为催化体系,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对丙烯酰胺(AM)、PMOIH8进行了二元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共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酯P(AM/PMOIH)。FT-IR、MS和1H NMR分析表明,所得聚合物为目标产物,采用GPC测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03~14×103,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Mn在1.21~1.75之间。考察了催化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催化剂用量,聚合反应速率变慢,链增长速率常数kappp由0.0168 min-1降低至0.0065 min-1,Mw/Mn由1.25~1.71增加至1.32~1.75,引发效率Ieff=90.24%;增加引发剂用量,Mw/Mn由1.25~1.71减小至1.21~1.68,kappp由0.0168 min-1增加至0.0201 min-1,Ieff增加至9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丙烯酰胺 二元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含纳米二氧化硅的星形丙烯酰胺共聚物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玲 陈美鑫 +3 位作者 刘巍洋 宋考平 杨二龙 丁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2,共7页
以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在水溶液中合成含纳米二氧化硅的新型星形水溶性共聚物,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催化剂、配体和改性纳米SiO2功能单体(NSFM)用量、单体摩尔比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 以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在水溶液中合成含纳米二氧化硅的新型星形水溶性共聚物,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催化剂、配体和改性纳米SiO2功能单体(NSFM)用量、单体摩尔比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制备的丙烯酰胺共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SFM成功地参与了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中。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聚合反应的最佳物料摩尔比,即n(AM)∶n(AANa)∶n(Gly-Br3)∶n(CuBr)∶n(Me6TREN)=1687.5∶562.5∶1.0∶2.3∶1.5,[AM]+[AANa]+[NSFM]总浓度为4.5mol/L;单因素实验确定了NSFM的最佳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用流变仪对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剪切速率超过临界值(100s-1)时,星形共聚物表现出剪切增稠的流变性能;P(AM-co-AANa-co-VTS-SiO2)表现出较好的耐温和抗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星形共聚物 纳米二氧化硅 剪切增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马立群 李爽 +2 位作者 王雅珍 姜圣悦 张雪泽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7-140,150,共5页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具有单体适用范围广泛、反应条件温和、对氧气不敏感、反应速率快、催化剂用量少且易分离等优点,因此与其他活性自由基聚合相比具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重点介绍了SET–LRP的研究现状,并与...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具有单体适用范围广泛、反应条件温和、对氧气不敏感、反应速率快、催化剂用量少且易分离等优点,因此与其他活性自由基聚合相比具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重点介绍了SET–LRP的研究现状,并与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进行对比,从反应机理、反应体系(包括单体、引发剂、溶剂、催化剂及配体)和目前的应用等方面对SET–LRP进行综述。并指出探索更加高效的催化体系是SET–LRP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也会成为未来SET–LRP的研究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反应机理 催化剂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溴四官能团引发剂引发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伟 孙颖 +3 位作者 吕崇福 景慧 于涛 曲广淼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以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了2,2-二溴甲基-1,3-二溴丙烷(PEBr4),并以此为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二甲亚砜(DMSO)中实现了丙烯酸甲酯(MA)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得到了星形PMA。采用1H-NMR... 以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了2,2-二溴甲基-1,3-二溴丙烷(PEBr4),并以此为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二甲亚砜(DMSO)中实现了丙烯酸甲酯(MA)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得到了星形PMA。采用1H-NMR对PMA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并采用GPC测定了PMA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单体转化率为36.3%时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3300,-Mw/-Mn=1.40;考察了水、单体/催化剂(引发剂)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H2O含量增加到20%(体积分数)导致表观聚合速率常数(kappp)由0.0367 h-1增加到0.2785 h-1;增加催化剂及引发剂用量分别导致kappp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星形聚丙烯酸甲酯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基刺激响应星形聚合物的制备及响应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玲 吕嫚 +2 位作者 王俊 丁伟 杨二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1,共7页
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SET-LRP)合成星形嵌段聚合物。以改性环糊精(Br-β-CD)为引发剂,以溴化亚铜/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CuBr/Me_(6)TREN)原位歧化得到的初生零价铜(Cu^(0))及二价铜与配体的络合物(Cu^(Ⅱ)Br_(2)/Me_(6)TR... 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SET-LRP)合成星形嵌段聚合物。以改性环糊精(Br-β-CD)为引发剂,以溴化亚铜/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CuBr/Me_(6)TREN)原位歧化得到的初生零价铜(Cu^(0))及二价铜与配体的络合物(Cu^(Ⅱ)Br_(2)/Me_(6)TREN)为催化体系,在室温成功实现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与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水相活性自由基聚合。通过扩链反应(DP=50100)研究了该聚合反应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在30 min内可达100%且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PDI)小于1.55。为了证明这一方法可制备多嵌段刺激响应性的凝胶材料,通过连续加料链延伸的方法,分别加入温敏单体NIPAM和温度及pH双重刺激响应单体DMAEMA,合成了嵌段聚合物PNIPAM_(100)-b-PDMAEMA_(100)。产物只需要在最后一步提纯即可,链延伸后的PDI均小于1.55。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得的刺激响应聚合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进行自组装,并用浊度法、透射电镜研究了星形共聚物的响应行为,发现可组装成立体楔形结构及球形结构,且星形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星形嵌段聚合物 Β-环糊精 刺激响应性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氯乙烯共聚物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莉 冯献 +1 位作者 王稚阳 程金科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27,47,共5页
以碘仿为引发剂,偏氯乙烯和丙烯酸甲酯为单体,连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为催化剂体系,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为分散剂,在水相体系中制备偏氯乙烯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引发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产物摩尔质量及分布... 以碘仿为引发剂,偏氯乙烯和丙烯酸甲酯为单体,连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为催化剂体系,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为分散剂,在水相体系中制备偏氯乙烯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引发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产物摩尔质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提高,转化率和摩尔质量增加,摩尔质量分布变窄,反应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使用红外光谱仪(IR)和核磁共振(~1H NM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了聚合反应的机理,说明该聚合方法符合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 聚合机理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13
作者 丁伟 吕崇福 +5 位作者 孙颖 景慧 魏继军 栾和鑫 于涛 曲广淼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99-1005,共7页
以2,2-二溴甲基-1,3-二溴丙烷(PEBr4)为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二甲亚砜(DMSO)和H2O的混合溶剂中实现了苯乙烯(St)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通过1H NMR和GPC分析表明,所得聚合物为星形... 以2,2-二溴甲基-1,3-二溴丙烷(PEBr4)为引发剂,Cu0粉/三(2-二甲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催化体系,在二甲亚砜(DMSO)和H2O的混合溶剂中实现了苯乙烯(St)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通过1H NMR和GPC分析表明,所得聚合物为星形结构并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Mw/Mn=1.20(MGn PC=25.3×103,转化率为42.6%),且聚合物的链端保留了—Br端基。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及相转移催化剂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溶剂中H2O的体积分数由10%增加至20%导致了聚合速率的降低,表观聚合速率常数(kpap p)由0.026 4 h-1减小至0.019 7 h-1;升高反应温度、增加催化剂用量以及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分别导致聚合体系的kapp p增加,同时,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加入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系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聚苯乙烯 相转移催化剂 星形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乙烯酯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冲 任伍杨 +1 位作者 江龙 淡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7,共4页
采用SET-LRP方法进行了乙酸乙烯酯(VAc)的活性聚合。通过聚合转化率、聚合物相对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聚合物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研究了额外失活剂(CuCl2)、温度、溶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失活剂CuII在使反应可控... 采用SET-LRP方法进行了乙酸乙烯酯(VAc)的活性聚合。通过聚合转化率、聚合物相对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聚合物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研究了额外失活剂(CuCl2)、温度、溶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失活剂CuII在使反应可控性得到增加的同时却降低了反应的转化率;反应速率不会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持续增加,超过某一临界温度后反应速率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与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相比,甲醇(CH3OH)为溶剂时,得到的聚合物的相对平均分子量较高,但分子量分布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乙酸乙烯酯 失活剂 温度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FeCl3存在下丙烯酸甲酯的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金华 姜鸿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5,共6页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是一种可以对聚合物进行有效分子设计,合成不同拓扑结构并且能够有效调节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新型聚合方法,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以2-溴丙酸甲酯作为引发剂,Cu(0)/三(N,N-二甲基氨基乙...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是一种可以对聚合物进行有效分子设计,合成不同拓扑结构并且能够有效调节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新型聚合方法,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以2-溴丙酸甲酯作为引发剂,Cu(0)/三(N,N-二甲基氨基乙基)胺(Me6-TREN)为复合催化体系,通过在二甲基亚砜中添加不同摩尔浓度的无水FeCl_3来研究其对丙烯酸甲酯的SET-LRP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三价铁离子量的增加,其链增长速率常数下降并且出现诱导期延长现象,说明三价铁离子参与了SET-LRP的聚合动力学过程,它和在同样实验条件下二价铜所起的作用截然不同,这可能是由于三价铁离子的氧化导致反应体系中一价铜的浓度降低引起的。此项工作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零价铜催化下SET-LRP聚合诱导期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氯化铁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聚合动力学 聚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聚丙烯酸丁酯的制备与表征
16
作者 王伟侠 袁金凤 +1 位作者 袁立焕 潘明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7-181,共5页
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合成了活性聚丙烯酸丁酯(L-PBA),采用核磁共振谱仪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单体/引发剂摩尔比,二次引发的单体/大分子引发剂摩尔比,以及多级引发3种途径验证了LPBA具有反应活性,并且发... 采用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法合成了活性聚丙烯酸丁酯(L-PBA),采用核磁共振谱仪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单体/引发剂摩尔比,二次引发的单体/大分子引发剂摩尔比,以及多级引发3种途径验证了LPBA具有反应活性,并且发现L-PBA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进行控制;当采用L-PBA再次引发BA聚合时,可在较短时间内(3.5h)、单体/大分子引发剂摩尔比较高时(6665/1),获得较高单体转化率(31.3%),表明大分子引发剂比小分子引发剂活性高;凝胶渗透色谱结果还显示,多级引发所得L-PB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随单体/大分子引发剂摩尔比及引发级数的增加而变宽,当产物相对分子质量达到19万左右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出现双峰,原因与体系中活性种与休眠种间快速转换的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丁酯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相对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