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ference of selective higher-order modes in optical fibers 被引量:3
1
作者 Li Enbang Peng Gangding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0-403,共4页
The interference of selective higher-order modes in optical fibers is investigat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by coupling the LP01 mode in a step-index single-mode fiber (SMF)... The interference of selective higher-order modes in optical fibers is investigat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by coupling the LP01 mode in a step-index single-mode fiber (SMF) to the LP0m modes in step-index multimode fibers (MMFs)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one can selectively generate higher-order modes and construct all-fiber interferometers.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orms a basis of a new type of fiber devices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fiber sensing,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and 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多方式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μm 9芯4模保偏光纤设计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沈骁 金思成 韦玮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6,共9页
针对光纤通信传输容量日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1.55μm新型结构9芯4模的保偏光纤。在纤芯周围设置椭圆形应力棒以及空气孔阵列,以实现保偏和降低芯间串扰的效果;使用异质纤芯结构以及沟槽结构,以降低芯间串扰和提高光纤的抗弯曲... 针对光纤通信传输容量日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1.55μm新型结构9芯4模的保偏光纤。在纤芯周围设置椭圆形应力棒以及空气孔阵列,以实现保偏和降低芯间串扰的效果;使用异质纤芯结构以及沟槽结构,以降低芯间串扰和提高光纤的抗弯曲性能。该光纤最多拥有72个独立的传输信道。在C+L波段上,每个纤芯内偏振模式间的有效折射率差大于10^(-4),相邻模式间的有效折射率差大于10^(-3),光纤的最大芯间串扰低于-30 dB/100 km,弯曲损耗小于0.2 dB/km,相关性能满足通信系统的传输要求,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空分复用 多芯少模光纤 保偏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套管的双管结构单偏振单模反谐振光纤
3
作者 刘旭安 郭婧 +2 位作者 陈超琦 陈达如 姜小刚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5,共5页
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种新型单偏振单模空芯反谐振光纤,并对其在近红外波段的单偏振单模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与传统的多边形包层管反谐振结构不同,所提出的光纤由两个相同的薄壁管组成,它们对称地位于外包层内部,且各自内部再套嵌一个半... 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种新型单偏振单模空芯反谐振光纤,并对其在近红外波段的单偏振单模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与传统的多边形包层管反谐振结构不同,所提出的光纤由两个相同的薄壁管组成,它们对称地位于外包层内部,且各自内部再套嵌一个半径稍小的套管。套管的加入可以增加高阶模的限制损耗,使光纤实现单偏振单模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光纤在1450 nm到170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单偏振特性,在1639 nm到1672 nm波长范围内,单偏振单模特性,带宽为33 nm。该光纤可用于开发高性能单偏振单模光纤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光纤 反谐振光纤 高双折射 单偏振单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μm新型超低损耗单模单偏振空芯反谐振光纤的设计
4
作者 谢兆鑫 盖浩杰 王学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37,共9页
为了激光在中红外波段实现更低损耗、单模、单偏振的稳定传输,设计了一种具有双包层嵌套式结构的抗弯曲空芯反谐振光纤构型。利用有限元法优化了其结构参数,在模拟仿真上证明了光纤的宽带低损耗单偏振的传输特性。该光纤在波长2.9~3.3μ... 为了激光在中红外波段实现更低损耗、单模、单偏振的稳定传输,设计了一种具有双包层嵌套式结构的抗弯曲空芯反谐振光纤构型。利用有限元法优化了其结构参数,在模拟仿真上证明了光纤的宽带低损耗单偏振的传输特性。该光纤在波长2.9~3.3μm范围内限制损耗小于0.01 dB/km,高阶模抑制比大于1 000,在3μm波长处的限制损耗低至0.001 4 dB/km。通过引入不同的嵌套管厚度破坏了光纤结构的对称性,理论研究了光纤的单偏振特性,在波长2.996~3.004μm内,偏振消光比大于10 000,具有极其稳定的单偏振效果。此外,根据理论分析表明该光纤还具有良好的抗弯曲性能,当y方向的弯曲半径大于5 cm时,仍能保证激光单偏振传输,弯曲损耗小于3.11 dB/km。所设计的空芯反谐振光纤构型在中红外光纤激光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损耗 单偏振 单模 中红外波段 空芯反谐振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保偏光纤与少模光纤的激光温度传感器
5
作者 陈志萌 黄昌清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5,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保偏光纤与少模光纤的激光温度传感器,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将20 cm的保偏光纤与10 cm的少模光纤熔接在一起,之后与3 dB耦合器组成Sagnac环,作为传感探头。光经过少模光纤激发出高阶模,由于少模光纤与保偏光纤直径...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保偏光纤与少模光纤的激光温度传感器,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将20 cm的保偏光纤与10 cm的少模光纤熔接在一起,之后与3 dB耦合器组成Sagnac环,作为传感探头。光经过少模光纤激发出高阶模,由于少模光纤与保偏光纤直径不匹配,高阶模与纤芯模耦合到保偏光纤的应力区,激发出包层模,从而提高温度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少模光纤后,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从−0.51 nm/℃提高到−0.91 nm/℃。该传感器具有精度高、制造方便、本质安全等优点,在工程结构安全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模光纤 保偏光纤 光纤萨格纳克干涉仪 光纤温度传感器 光纤激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偏振模色散测量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广强 张霞 +3 位作者 林健飞 宋继恩 黄永清 任晓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33-1136,共4页
对一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进行了测量.实验用26m长光子晶体光纤使皮秒光脉冲的两个正交偏振模产生了108ps时延.运用脉冲时延法和固定分析仪法对这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进行了实验测量,测量得到其偏振模色... 对一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进行了测量.实验用26m长光子晶体光纤使皮秒光脉冲的两个正交偏振模产生了108ps时延.运用脉冲时延法和固定分析仪法对这种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模色散进行了实验测量,测量得到其偏振模色散参量可达4154ps/km,对应的模式双折射度为1.25×10-3.这种新型的高双折射光纤可用于补偿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高双折射 光纤通信系统 偏振模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猫型单偏振光纤 被引量:5
7
作者 高亚明 冯光 +4 位作者 刘永建 周述文 杨德胜 朱守正 刘笑东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4-1247,共4页
熊猫型(PANDA)单偏振光纤(SPSM)主要用来制作光纤起偏器、光纤陀螺、光纤激光器和光纤传感器,较以往出现的其他种类的光纤起偏器具有明显的优势。我所采用打孔组装工艺来制作,通过在纤芯两侧对称置入应力施加单元引起高双折射,以及利用... 熊猫型(PANDA)单偏振光纤(SPSM)主要用来制作光纤起偏器、光纤陀螺、光纤激光器和光纤传感器,较以往出现的其他种类的光纤起偏器具有明显的优势。我所采用打孔组装工艺来制作,通过在纤芯两侧对称置入应力施加单元引起高双折射,以及利用光纤芯区附近X和Y轴向折射率的不对称设计的方法,有效的改变了X和Y两个轴向的有效折射率,使得导模LP01中的两个简并模HE11X和HE11Y分别截止于不同的波长,通过将工作波长(1300 nm)设计选择在它们之间,使其中一个偏振模式HE11X导通,而另一个偏振模式HE11Y处于截止的状态5,m长光纤样品串音参数达到-35.1 dB,损耗为0.365 dB/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偏振 起偏器 绝对单模 光纤 熊猫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Gbit/s OTDM系统中二阶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技术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建忠 张晓光 +6 位作者 于丽 席丽霞 沈昱 周光涛 张娜 吴斌 苑铁成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1-565,共5页
报导了一个40Gbit/sOTDM系统中二阶偏振模色散(PMD)自适应补偿系统,此实验系统基于偏振度的反馈控制方法实现了二阶偏振模色散自动补偿 在中心波长1560. 5nm处,补偿后的DGD和二阶PMD效应改善明显 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偏振模色散自适... 报导了一个40Gbit/sOTDM系统中二阶偏振模色散(PMD)自适应补偿系统,此实验系统基于偏振度的反馈控制方法实现了二阶偏振模色散自动补偿 在中心波长1560. 5nm处,补偿后的DGD和二阶PMD效应改善明显 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作为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的搜索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模色散 自适应补偿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邓科 王秉中 +2 位作者 王旭 幺周石 胡渝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9-891,共3页
根据电磁场模场匹配理论,分析了影响空间光-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因素。通过优化耦合透镜相对孔径,可以实现较高效率的耦合。理论计算表明,当透镜相对孔径分别为0.203和0.211时,1310nm激光最大耦合效率为82.54%,1550nm激光最大耦合效率为8... 根据电磁场模场匹配理论,分析了影响空间光-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因素。通过优化耦合透镜相对孔径,可以实现较高效率的耦合。理论计算表明,当透镜相对孔径分别为0.203和0.211时,1310nm激光最大耦合效率为82.54%,1550nm激光最大耦合效率为82.69%。当对准出现偏差时,耦合效率下降,对准偏差与耦合效率关系曲线与光纤端面光场分布曲线相似,工程上可方便地加以计算。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和结果,测得最大耦合效率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 耦合 自由空间光通信 单模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球面透镜的空间光场光纤耦合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仕春 华灯鑫 +1 位作者 宋跃辉 田小雨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3-1058,共6页
针对全光纤激光雷达中空间光场与单模光纤的耦合问题,设计了基于非球面透镜的望远镜光纤耦合系统.利用ZEMAX软件以单模光纤耦合效率为优化目标对其结构参量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分别用LED和激光器作为光源进行初步实验,比较直接耦合和非球... 针对全光纤激光雷达中空间光场与单模光纤的耦合问题,设计了基于非球面透镜的望远镜光纤耦合系统.利用ZEMAX软件以单模光纤耦合效率为优化目标对其结构参量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分别用LED和激光器作为光源进行初步实验,比较直接耦合和非球面透镜耦合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球面透镜耦合可使多模光源的耦合效率比直接耦合增加约47%,与仿真结果45%非常接近,且不同芯径耦合光功率之比大略等于芯径比平方;而该耦合方式可使单模光源的耦合效率增加约20%,且耦合进不同小芯径光纤的耦合效率之比约为其芯径比平方的2.4倍,这对构建全光纤转动喇曼激光雷达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全光纤激光雷达 光纤耦合系统 非球面透镜 单模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的色散和损耗特性测量系统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荣君 郑玉祥 +2 位作者 李晶 陈良尧 葛春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9-31,47,共4页
光纤的色散引起传输信号的畸变,而损耗则引起光能的衰减,因此色散和损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传输系统的通信容量和中继距离。目前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中多采用单模光纤,故测量单模光纤的色散和损耗特性非常重要。简要分析了光... 光纤的色散引起传输信号的畸变,而损耗则引起光能的衰减,因此色散和损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传输系统的通信容量和中继距离。目前长距离、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中多采用单模光纤,故测量单模光纤的色散和损耗特性非常重要。简要分析了光纤的色散和损耗的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了用相位移法和插入法测量单模光纤的色散和损耗的实验方法与系统。该实验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单模光纤的色散和损耗特性测量需要,设备简单、集成度高、成本低、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模光纤 色散 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带宽对单偏振光纤消光比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亚明 冯光 +2 位作者 李昌峰 罗瑞芳 韩志辉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0,共4页
消光比是表征单偏振光纤偏振性能好坏的特征参数之一,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如光谱带宽。结合熊猫型单偏振光纤的测量,搭建了双轴光谱带宽测量系统,通过对单偏振光纤的光谱带宽、消光比参数的大量测量和分析,找到了光谱带宽对消光比参数... 消光比是表征单偏振光纤偏振性能好坏的特征参数之一,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如光谱带宽。结合熊猫型单偏振光纤的测量,搭建了双轴光谱带宽测量系统,通过对单偏振光纤的光谱带宽、消光比参数的大量测量和分析,找到了光谱带宽对消光比参数影响的原因。结论是单偏振光纤的工作波长要远离光谱带宽的下限位置,即HE_(11y)模式的截止损耗峰,另外,要求HE_(11y)模式的截止损耗要陡峭,这样才能保证单偏振光纤具有高消光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偏振光纤 绝对单模光纤 光纤起偏器 光纤检偏器 光纤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度的偏振模色散补偿中检测信号对不同归零码型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高燕 李喜红 +5 位作者 王刚 张建忠 张晓光 张茹 于丽 杨伯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从理论上数值分析和比较了一阶和二阶偏振模色散对各种光调制码型(RZ、CSRZ、RZ-DPSK、CSRZ-DPSK)的偏振模色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码型的偏振度大不相同,RZ码受偏振度影响最大,CSRZ-DPSK码受二阶偏振模色散的影响最小,在补偿系统中更... 从理论上数值分析和比较了一阶和二阶偏振模色散对各种光调制码型(RZ、CSRZ、RZ-DPSK、CSRZ-DPSK)的偏振模色散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码型的偏振度大不相同,RZ码受偏振度影响最大,CSRZ-DPSK码受二阶偏振模色散的影响最小,在补偿系统中更适合缓解偏振模色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偏振模色散 偏振度 调制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单模-多模结构和光纤布拉格光栅同时测量温度和折射率 被引量:14
14
作者 童峥嵘 郭阳 +1 位作者 杨秀峰 曹晔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21-926,共6页
利用单模光纤(SMF)中的包层模与纤芯导模之间的干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单模-多模(MSM)结构与布拉格光栅(FBG)级联可同时测量温度和折射率的传感器。基于MSM结构的干涉谱和FBG的透射峰对温度和折射率具有不同响应灵敏度的特点,利用敏... 利用单模光纤(SMF)中的包层模与纤芯导模之间的干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单模-多模(MSM)结构与布拉格光栅(FBG)级联可同时测量温度和折射率的传感器。基于MSM结构的干涉谱和FBG的透射峰对温度和折射率具有不同响应灵敏度的特点,利用敏感矩阵实现了对温度和折射率的同时测量。实验测得MSM结构和FBG的温度灵敏度分别为0.055 2nm/℃和0.015 8nm/℃,MSM结构的折射率灵敏度为109.702nm/RIU,而FBG对折射率变化不敏感。温度和折射率的测量精度分别为±0.32℃和±0.002 3。实验显示提出的MSM结构的温度灵敏度比单模-多模-单模(SMS)结构传感器提高了5倍,同时由于SMF中的包层模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敏感,该MSM结构也可应用于其他传感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同时测量 温度测量 折射率测量 多模-单模-多模(MSM)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一阶偏振模色散自动补偿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剑飞 于晋龙 +2 位作者 王剑 胡浩 杨恩泽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6-150,共5页
偏振模色散(PMD)对10Gbit/s及更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因此PMD的补偿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PMD引起的脉冲展宽对接收信号频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PMD的补偿技术。在用保偏光纤模拟... 偏振模色散(PMD)对10Gbit/s及更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因此PMD的补偿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PMD引起的脉冲展宽对接收信号频谱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PMD的补偿技术。在用保偏光纤模拟PMD效应的10Gbit/s的传输线路中实现了一阶PMD的自动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号功率谱 MD补偿 一阶偏振模 自动补偿 偏振模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弯曲半径对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稳定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良平 李瑞 +2 位作者 张斌 王京献 张春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5-209,共5页
在采用低偏和保偏混合光路的混偏光纤陀螺的光学架构中,包含了一些单模光纤元件和单模光纤。当单模光纤发生弯曲时,光纤中传输的纤芯导波模式和单模光纤中的界面反射波模式之间将会发生相互干涉,导致光的传输特性受到影响。提出了单模... 在采用低偏和保偏混合光路的混偏光纤陀螺的光学架构中,包含了一些单模光纤元件和单模光纤。当单模光纤发生弯曲时,光纤中传输的纤芯导波模式和单模光纤中的界面反射波模式之间将会发生相互干涉,导致光的传输特性受到影响。提出了单模光纤弯曲对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稳定性影响的数学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单模光纤弯曲会导致传输光的中心波长发生漂移和振荡,从而影响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稳定性。中心波长振荡的振幅与弯曲半径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单模光纤弯曲 波长 标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耦合器的偏振温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学礼 王学锋 张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1-846,共6页
理论分析并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单模光纤耦合器的偏振特性的影响.推导了单模光纤耦合器输出消光比与输入消光比、模式耦合率的关系表达式.利用多个偏振特性不同的光源,进行了在快速温度变化条件下单模耦合器输出消光比随温度变化的测试实验... 理论分析并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单模光纤耦合器的偏振特性的影响.推导了单模光纤耦合器输出消光比与输入消光比、模式耦合率的关系表达式.利用多个偏振特性不同的光源,进行了在快速温度变化条件下单模耦合器输出消光比随温度变化的测试实验,证明了采用低偏振的光源有利于降低单模耦合器中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模式耦合效应.最后仿真计算了在光源输出消光比不同的情况下模式耦合引起的光纤陀螺输出误差的大小,为不同环境应用的光纤陀螺选取合适的光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单模光纤耦合器 偏振 消光比 模式耦合 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面形状对光纤位移传感器光强调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单明广 彭欢 +1 位作者 钟志 郭黎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04-2208,共5页
为了分析反射面形状对单模光纤照射的光纤位移传感器光强调制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反射面不为平面时的光强调制特性函数模型.该模型基于单模光纤出射光场为修正近似高斯分布假设,通过引入反射面形状因子,分析了反射面形状因子对光强调制特... 为了分析反射面形状对单模光纤照射的光纤位移传感器光强调制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反射面不为平面时的光强调制特性函数模型.该模型基于单模光纤出射光场为修正近似高斯分布假设,通过引入反射面形状因子,分析了反射面形状因子对光强调制特性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凹形反射面曲率半径值的增大,传感器特性曲线的前坡无显著变化,而后坡灵敏度增大,线性范围减小;随着凸形反射面曲率半径值的增大,传感器特性曲线的前坡仍无显著变化,而后坡灵敏度减小,线性范围增大;当曲率半径增大的一定值时,反射面的非平面性影响较小,其作用趋近于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位移传感器 单模光纤 反射面形状 光强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斯光脉冲在单模光纤中的传输特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建伟 夏光琼 吴正茂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2-344,348,共4页
从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演变所满足的基本方程出发 ,研究了超高斯光脉冲在普通单模光纤中的传输特性。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 ,超高斯光脉冲入射后脉冲波形、瞬时啁啾以及峰值强度的演变规律与高斯脉冲入射时不同 ,脉冲波形不再总保持单峰结... 从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演变所满足的基本方程出发 ,研究了超高斯光脉冲在普通单模光纤中的传输特性。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 ,超高斯光脉冲入射后脉冲波形、瞬时啁啾以及峰值强度的演变规律与高斯脉冲入射时不同 ,脉冲波形不再总保持单峰结构 ,通常将经历一个从近平顶、多峰、最后到单峰的演变过程 ;从脉冲的前沿到后沿 ,瞬时啁啾也不再为线性 ,而是具有多个极值 ;峰值强度随传输距离的变化趋势也不再为单调递减 ,而是先增加后减小。这些变化规律还与入射超高斯脉冲的边沿陡峭程度和初始频率啁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斯光脉冲 单模光纤 色散 啁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光缆选型及敷设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艳丽 束娜 韩本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7-169,共3页
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信息交互中光缆的大量使用导致对光缆的种类、连接及敷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较了多模光纤中50/125μm和62.5/125μm两种光纤芯的特点,同时考虑智能变电站数据传输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了合适的多模光纤;分析了目前... 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信息交互中光缆的大量使用导致对光缆的种类、连接及敷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较了多模光纤中50/125μm和62.5/125μm两种光纤芯的特点,同时考虑智能变电站数据传输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了合适的多模光纤;分析了目前光缆连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采用ODC光缆组件连接的方式,并给出了智能变电站光缆连接的优化方案;针对常规变电站内电缆沟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在智能变电站光缆敷设中采用装配式钢制电缆槽盒的方案,提高了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光缆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ODC光缆组件 电缆槽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