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ND-SNAD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实际工程启动研究
1
作者
周月
徐晓晨
+3 位作者
柳丽芬
赵凯歌
杨蒙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4,共7页
针对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受水质、水量变化冲击的问题,构建了部分亚硝化-反硝化(PND)与SNAD组合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在197 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逐级增加水量,最终实现了400 m^(3)/d的设计处理水量...
针对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受水质、水量变化冲击的问题,构建了部分亚硝化-反硝化(PND)与SNAD组合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在197 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逐级增加水量,最终实现了400 m^(3)/d的设计处理水量,出水COD和TN浓度分别为421.1和330.9 mg/L,出水COD和TN去除率分别为80.3%和88.0%,PND-SNAD工艺成功启动.碳氮平衡分析表明,PND单元对COD和TN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65.9%和42.6%,出水NH_(4)^(+)-N浓度降低至514.0 mg/L,有效改善了SNAD单元的进水水质.SNAD单元中,82.1%的TN通过厌氧氨氧化途径去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PND单元絮状污泥中氨氧化菌相对丰度(0.194%)显著高于反硝化菌相对丰度(0.063%),有利于实现亚硝化.Candidatus Brocadia是优势厌氧氨氧化菌,在SNAD单元生物膜上显著富集(相对丰度为2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消化液
部分亚硝化-反硝化(PND)
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
snad
)
脱氮除碳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改良ASM1的SNAD工艺启动和优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朝朝
高鹏
+6 位作者
闫立娜
殷耀兵
张欢
武新娟
殷春雨
马骏
李思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590-3600,共11页
采用微氧升流式膜生物反应器(UMSB-MBR)启动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工艺启动过程分析及其优化过程预测.结果表明:反应器历经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后,通过引入有机碳源(C/...
采用微氧升流式膜生物反应器(UMSB-MBR)启动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工艺启动过程分析及其优化过程预测.结果表明:反应器历经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后,通过引入有机碳源(C/N比为0.5)启动SNAD工艺(总氮去除率可达87.66%),并运用ASM1模型及实验数据成功建立SNAD工艺启动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氮负荷(NLR)的增大(由0.24~1.88kg/(m^(3)·d)),适宜的溶解氧(DO)浓度(0.2~0.4mg/L)均有利于SNAD工艺的快速启动;通过模型预测发现,随着C/N比(由0.5~3.0)增大,反硝化菌(DNB)对厌氧氨氧化菌(An AOB)活性的抑制程度不断增强,造成脱氮主要途径由厌氧氨氧化向异养反硝化过程转化,综合考虑C/N比为1.5时SNAD工艺效能和微生物菌群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
snad
)
全程自养脱氮(CANON)
数学模型
AQUASIM
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ND-SNAD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实际工程启动研究
1
作者
周月
徐晓晨
柳丽芬
赵凯歌
杨蒙
杨凤林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连东泰有机废物处理有限公司
出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777018).
文摘
针对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易受水质、水量变化冲击的问题,构建了部分亚硝化-反硝化(PND)与SNAD组合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在197 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逐级增加水量,最终实现了400 m^(3)/d的设计处理水量,出水COD和TN浓度分别为421.1和330.9 mg/L,出水COD和TN去除率分别为80.3%和88.0%,PND-SNAD工艺成功启动.碳氮平衡分析表明,PND单元对COD和TN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65.9%和42.6%,出水NH_(4)^(+)-N浓度降低至514.0 mg/L,有效改善了SNAD单元的进水水质.SNAD单元中,82.1%的TN通过厌氧氨氧化途径去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PND单元絮状污泥中氨氧化菌相对丰度(0.194%)显著高于反硝化菌相对丰度(0.063%),有利于实现亚硝化.Candidatus Brocadia是优势厌氧氨氧化菌,在SNAD单元生物膜上显著富集(相对丰度为22.44%).
关键词
污泥消化液
部分亚硝化-反硝化(PND)
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
snad
)
脱氮除碳
微生物群落
Keywords
sludge digestion liquor
partial
nitrit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PND)
simultaneous nitritation
-anammox-
denitrification
(
snad
)
nitrogen
and
carbon elimination
microbial community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改良ASM1的SNAD工艺启动和优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朝朝
高鹏
闫立娜
殷耀兵
张欢
武新娟
殷春雨
马骏
李思敏
机构
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590-3600,共11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21402011)
河北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BJ2019029)
邯郸市科技研发计划项目(1623209044)。
文摘
采用微氧升流式膜生物反应器(UMSB-MBR)启动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工艺启动过程分析及其优化过程预测.结果表明:反应器历经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后,通过引入有机碳源(C/N比为0.5)启动SNAD工艺(总氮去除率可达87.66%),并运用ASM1模型及实验数据成功建立SNAD工艺启动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氮负荷(NLR)的增大(由0.24~1.88kg/(m^(3)·d)),适宜的溶解氧(DO)浓度(0.2~0.4mg/L)均有利于SNAD工艺的快速启动;通过模型预测发现,随着C/N比(由0.5~3.0)增大,反硝化菌(DNB)对厌氧氨氧化菌(An AOB)活性的抑制程度不断增强,造成脱氮主要途径由厌氧氨氧化向异养反硝化过程转化,综合考虑C/N比为1.5时SNAD工艺效能和微生物菌群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
snad
)
全程自养脱氮(CANON)
数学模型
AQUASIM
功能菌
Keywords
anammox
simultaneous nitritation
,
annmox
and
denitrification
(
snad
)
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CANON)
mathematical model
AQUASIM
functional bacteria
分类号
X70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ND-SNAD工艺处理污泥消化液实际工程启动研究
周月
徐晓晨
柳丽芬
赵凯歌
杨蒙
杨凤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改良ASM1的SNAD工艺启动和优化
王朝朝
高鹏
闫立娜
殷耀兵
张欢
武新娟
殷春雨
马骏
李思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