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径的云杉胸径与材积预测模型的构建研究
1
作者 刘鹏程 李敏敏 +3 位作者 刘娟 周丹 施德山 李迎美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分析采集于云南省丽江、香格里拉和德钦县(市)的150株云杉样木数据,采用平均断面积区分求积法计算样木材积,使用DPS软件的最小二乘法建立云杉胸径一元材积模型、地径一元材积模型和地径一元胸径模型,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一... 分析采集于云南省丽江、香格里拉和德钦县(市)的150株云杉样木数据,采用平均断面积区分求积法计算样木材积,使用DPS软件的最小二乘法建立云杉胸径一元材积模型、地径一元材积模型和地径一元胸径模型,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一元回归材积模型。结果表明,云杉地径与胸径密切相关,其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9;地径一元材积模型的预估精度(R^(2)=0.76)明显低于胸径一元材积模型(R^(2)=0.91),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的云杉地径—胸径回归材积模型精度(R^(2)=0.92)较直接建立的地径—材积模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积预测模型 地径一元材积表 胸径—地径回归模型 联立方程组 云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联立方程系统的杉木生物量动态预测
2
作者 付尧 尹晶萍 +2 位作者 许昊 高志雄 马俊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61,共11页
【目的】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准确评估森林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对掌握森林碳汇功能,支撑区域战略落地和区域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以福建将乐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 【目的】森林碳汇是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准确评估森林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对掌握森林碳汇功能,支撑区域战略落地和区域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以福建将乐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样木采集、数据整理与分析等方法,利用R语言,基于Logistics生长方程和幂函数结构建立杉木胸径、树高与年龄的理论生长方程和杉木地上、地下以及总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异速生长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OLS)和非线性似不相关回归(NSUR),构建杉木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的非线性联立方程系统,并对其进行动态预测研究。【结果】1)基于非线性联立方程系统建立的杉木地上、地下以及总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模型相较于传统杉木生物量生长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其中,基于NSUR建立的模型较传统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AME)、剩余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下降30.99%和33.68%,而R^(2)提升了7.78%;2)不同方法的预估能力不同,利用NSUR方法建立的模型相较于NOLS方法的拟合精度和验证精度均更高;3)杉木胸径生长对杉木生物量的异速生长呈现正向影响(协方差值>0),而树高生长对杉木生物量呈现负向影响(协方差值<0)。【结论】基于杉木生长因子的理论生长方程与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的非线性联立方程系统能够更好地反映杉木生长与生物量间的复杂关系,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对开展杉木生物量的动态预测、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特征因子 理论生长方程 异速生长方程 非线性联立方程系统组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主要树种单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研建
3
作者 贺鹏 陈振雄 彭检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2,共12页
【目的】建立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实现湖南主要树种模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及精准预估森林生物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湖南省3个主要树种468株伐倒木数据(杉木160株、马尾松153株和栎类... 【目的】建立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实现湖南主要树种模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及精准预估森林生物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湖南省3个主要树种468株伐倒木数据(杉木160株、马尾松153株和栎类155株),分别比较单木6个组分生物量(地上、地下、树干、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基础模型并寻求拟合指标最优模型,进一步比较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物量模型,并选择引起参数差异显著的起源作为哑变量,构建比例控制的非线性联立方程组预估单木各组分生物量。【结果】3个树种单木各组分生物量基础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地上B1、地下B2、树干B3和树皮B4这4个组分生物量模型的自变量选择胸径和树高,树枝B5和树叶B6生物量模型选择胸径、树高和冠幅;以起源为哑变量的模型显示,杉木的地上生物量B1(平均预估误差MPE较基础模型降低1.16%)、马尾松的地下生物量B2(MPE降低4.65%)、以及栎类的地上生物量B1(MPE降低3.24%)和地下生物量B2(MPE降低29.13%)均表现出天然林的生物量要显著高于人工林的生物量;以起源为哑变量的单木生物量模型系统的拟合效果较佳,3个树种地上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超过0.90,平均预估误差MPE低于4%;而地下生物量模型的R2同样均在0.90以上,其MPE则低于14%。【结论】以起源为哑变量的单木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相容性模型系统,拟合效果最差的是基础模型。虽然模型系统的拟合效果略劣于哑变量模型,但模型系统能解决单木各组分生物量的相容性和可加性,且它们参数之间的差异不大,因此优先推荐采用相容性模型系统来预测湖南省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哑变量 非线性联立方程组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碳减排的协同效应
4
作者 刘备 张玉凤 彭甲超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9,共11页
前沿研究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排放的影响,而忽略了碳减排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果,更未聚焦链主企业。本文以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链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结合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3SLS),探究链主企业... 前沿研究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排放的影响,而忽略了碳减排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果,更未聚焦链主企业。本文以2010—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链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结合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方法(3SLS),探究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碳减排的协同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碳减排存在协同效应。在制造业和重污染企业中,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碳减排之间的协同效应更明显。影响机制方面,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供应链管理优化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推动企业降低碳排放,碳减排主要通过政府补贴效应和企业资本更新效应拉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高管环保背景和企业ESG表现在链主企业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与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主企业 数字化转型 碳减排 联立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共生”还是“此消彼长”: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的空间交互影响研究
5
作者 马露瑶 何剑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6,共14页
基于2012—2022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数据对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验证二者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在同一区域内,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促进,而在不同区域间二者相互抑制,但这种相互抑制作... 基于2012—2022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数据对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验证二者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在同一区域内,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相互促进,而在不同区域间二者相互抑制,但这种相互抑制作用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地区和技术市场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能够被修正。具体来看,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主体的创新关注度越高,越有利于形成同一区域内与不同区域间的双向赋能效应;在技术市场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强,越有利于形成同一区域内与不同区域间的双向赋能效应。因此,持续推进创新城市建设和提高技术市场发展水平,是实现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的必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新质生产力 空间联立方程模型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人工林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构建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宁 王彬 +1 位作者 郑淑霞 李玉桂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以西宁市周边山地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近2年森林资源更新调查数据,构建油松林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法求解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异方差修正,最后检验所构建的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预测精度及适应性。结果... 以西宁市周边山地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近2年森林资源更新调查数据,构建油松林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法求解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异方差修正,最后检验所构建的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预测精度及适应性。结果表明: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对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每公顷断面积的预估精度均在93%以上,MSE和TRE值均在±2%以内,卡方检验结果远远小于临界值,预测效果优于独立拟合模型。在油松中幼龄林阶段,胸径、树高和断面积生长均与林分密度指数和地位级指数正相关;胸径、树高生长对地位级指数更敏感,而断面积生长对林分密度指数更敏感。基于模型预测结果,油松林分胸径快速增长期在5~25 a,年均生长量为0.33 cm;树高快速增长期在5~30 a,年均生长量为0.23 m;断面积在15 a之前增速最快,年均生长量为0.13 m2/hm2。本研究所构建的油松林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预测精度高,可用来预测西宁市及相似生态区油松林分胸径、树高和断面积生长,为林分生长及收获预估、科学合理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联立方程组模型 似乎不相关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闫春 丁一 刘新红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5,共13页
把握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实体经济发展交互关系,有助于把握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结合修正的引力... 把握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实体经济发展交互关系,有助于把握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测算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结合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和演化特征,探究其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快速,但空间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再向西部地区扩散的演化趋势;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日趋复杂,逐渐形成以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为中心的极核式扩散区域空间结构形态,具有明显的东密西疏特征;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呈上升态势,网络效率呈下降态势,数字经济空间流动性不断提升,网络结构稳定性不断增强,表现出溢出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表现出受益效应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以及华中等地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邻近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强度提高对本省份数字经济空间关联具有促进作用;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三次产业发展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相比于第一、第三产业,邻近省份第二产业发展与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的交互作用最为突出。因此,应建立区域协同机制,提高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密度,以全局视角推动数字化;重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平衡性,发挥重点区域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数字化发展;中西部地区借助自身区位或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资源跨区域流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关联 实体经济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空间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地上生物量相容性模型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媛 王志波 +1 位作者 叶冬梅 刘凤玲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9,共11页
基于内蒙古苏木山林场44株华北落叶松的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不同测树因子构建单木独立基础模型,并通过3种方法(总量直接控制平差法、总量直接控制联立方程组法和代数和控制法)构建相容性模型,预测单木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1)对于一元模... 基于内蒙古苏木山林场44株华北落叶松的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不同测树因子构建单木独立基础模型,并通过3种方法(总量直接控制平差法、总量直接控制联立方程组法和代数和控制法)构建相容性模型,预测单木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1)对于一元模型,以胸径为自变量的最优独立基础模型和相容性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66~0.943,均方根误差小于20.030 kg,总相对误差在±1.905%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16.905%;各模型预估精度为93.7%~95.6%。2)对于二元模型,以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的最优独立基础模型和相容性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67~0.985,均方根误差小于11.636 kg,总相对误差小于1.893%,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16.823%;各模型预测精度范围93.7%~97.9%之间。3)各模型均表现出较好的拟合效果,无显著系统偏差,与样本点的拟合程度较好,预估能力较好。4)各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华北落叶松地上生物量,二元模型整体优于一元模型。相容性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地上总量与各器官分量之间的不相容问题,其中代数和控制法的性能优于其他2种方法。综合考虑建模效率与精度,建议优先采用代数和控制法的二元相容性模型作为该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地上生物量优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地上生物量 独立模型 相容性模型 联立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环境与科技:模式识别、历时演化与互动效应研究
9
作者 俞立平 张矿伟 +2 位作者 徐航 沈洁 洪金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生态环境与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两大系统,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交融,推动环境与科技协同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环境与科技互动机制基础上,基于四象限分区模型将环境与科技划分为4类模式:同步... 生态环境与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两大系统,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交融,推动环境与科技协同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环境与科技互动机制基础上,基于四象限分区模型将环境与科技划分为4类模式:同步领先型、环境优先型、科技优先型、同步滞后型,对中国30个省(市、区)2009—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并采用联立方程模型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其相互影响及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观测期内,区域环境与科技创新总体上仍处于升级阶段,且其共存模式呈现出东部优于中西部地区的非均衡格局;环境质量对科技发展呈现一定的正向影响;科技创新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实现环境与科技的良性互动是一个长期过程。并提出对策建议:因地制宜制定环境与科技发展政策;科技创新要坚持绿色导向,兼顾生态效益;生态建设要积极培育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科技创新 联立方程模型 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的互动关系:基于创新价值链循环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博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了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互动机制分析框架,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绿色专利合作以及绿色技术转移微观大数据,刻画了中国2010—2020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技术研发合作网络和绿色技术转移网络,并采...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了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互动机制分析框架,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绿色专利合作以及绿色技术转移微观大数据,刻画了中国2010—2020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技术研发合作网络和绿色技术转移网络,并采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两者互动关系、作用渠道进行了实证检验,以及讨论了区域产学研政策协同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具有互相促进的正反馈机制,体现出绿色创新价值链上下游之间的互促循环关系。②通过分解城市协同创新及绿色技术转移为拓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发现两者互动关系仅体现在拓展边际层面,城市节点快速嵌入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网络,但城市间合作研发与技术转移强度相对偏低。③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互动关系仅在本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维度生效、具有局部地区属性,全国性的绿色技术创新价值链循环格局尚未形成。④基于文本分析法构造了区域(省级)政策协同指标,发现区域产学研政策协同强化了城市协同创新对绿色技术转移的促进关系,反之却不成立,产学研政策主体和政策工具的协同水平均有待提高。最后,针对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不同创新主体以及各地区的不同创新优势,提高绿色技术协同创新能力;畅通绿色技术转移渠道,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转移转化应用,促进绿色技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产学研政策协同水平,加强产学研政策制定部门协调沟通,增强产学研供给政策、需求政策以及环境政策的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协同创新 绿色技术转移 区域产学研政策协同 联立方程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抛物型方程初值与源项同时反演问题的唯一性与数值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阮周生 万广红 陈振兴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2,共10页
基于实际应用的驱动,利用局部观测数据研究了一类抛物型方程初值与源项同时反演问题。首先利用特征函数展开法得到问题的级数形式解,基于级数解构造性地证明基于2个观测时刻的含局部测量数据同时反演问题的非唯一性;其次利用抛物型方程... 基于实际应用的驱动,利用局部观测数据研究了一类抛物型方程初值与源项同时反演问题。首先利用特征函数展开法得到问题的级数形式解,基于级数解构造性地证明基于2个观测时刻的含局部测量数据同时反演问题的非唯一性;其次利用抛物型方程解的解析延拓性,证明了基于3个观测时刻含局部测量数据的同时反演问题的唯一性;然后基于有限元插值技术和叠加原理,构造了同时反演问题的反演算法;最后通过构造具有解析解和不具有解析解的数值算例验证了反演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型方程 同时反演问题 唯一性 解析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限购、公众预期与房价调控——来自中国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证据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相锋 廖文军 王岭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13,共29页
本文以第二轮限购政策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热点城市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二手房市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DID联立方程研究政策实施、公众预期与房价调控之间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限购政策无显著效果,且限价政策会导致新建住宅和二... 本文以第二轮限购政策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热点城市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二手房市场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DID联立方程研究政策实施、公众预期与房价调控之间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限购政策无显著效果,且限价政策会导致新建住宅和二手房房价倒挂。第二,政府出台限购政策主要考虑市场交易量、房价以及公众预期三个方面,是基于房地产市场活跃程度、居民承受的房价压力和政府面对的社会压力做出的决策。第三,公众预期会存在两种效应,即非理性预期的直接效应和舆论压力引致政府非理性决策的间接效应。第四,二线城市、京津冀城市群以及土地财政依赖度较强的城市实施的限购政策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购政策 公众预期 房价调控 限价政策 多期DID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匹配层在矩阵式波动方程SBP-SAT方法应用
13
作者 孙铖 杨在林 +1 位作者 蒋关希曦 刘泰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60,共8页
数值离散方法和截断边界效果是地震动模拟实现的关键。基于分部求和(summation-by-parts,SBP)和一致逼近(simultaneous approximation term,SAT)的SBP-SAT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使得该方法具备了较高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此外,完全匹配... 数值离散方法和截断边界效果是地震动模拟实现的关键。基于分部求和(summation-by-parts,SBP)和一致逼近(simultaneous approximation term,SAT)的SBP-SAT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使得该方法具备了较高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此外,完全匹配层(perfect matching layer,PML)是一种应用广泛用于模拟截断边界的技术,但引入匹配层可能会破坏原始方程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各向异性介质或曲线域模型中。首先基于数理推导,给出弹性波动方程系数矩阵的对称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入多轴完全匹配层(multi-axis perfect matching layer,MPML),并建立相应的匹配层方程。通过本征值分析,我们可以判断阻尼函数对原方程特征根实部的走向和取值范围的影响。然后,我们采用SBP-SAT方法对矩阵对称形式匹配层方程进行离散,并在频域中采用能量法进行稳定性评估。通过对不同模型的数值仿真,表明所提出的离散框架具有整合度高、稳定性好和拓展性强等特点。此外,多轴匹配层可以与SBP-SAT方法结合,可以稳定地模拟曲线域中的波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动方程 对称矩阵形式 高阶有限差分方法 分部求和-一致逼近(SBP-SAT) 多轴完全匹配层(MPML)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中互为自因变量模型拟合方法研究
14
作者 曾伟生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3,共6页
互为自因变量模型的拟合可以采用对偶回归方法,但在应用时必须提供两个变量之间的误差结构关系,且统计之林(ForStat)中只在线性度量误差模型中涉及该方法的应用,给林业建模工作带来不便。利用东北地区100个红松林样地的优势高、平均高... 互为自因变量模型的拟合可以采用对偶回归方法,但在应用时必须提供两个变量之间的误差结构关系,且统计之林(ForStat)中只在线性度量误差模型中涉及该方法的应用,给林业建模工作带来不便。利用东北地区100个红松林样地的优势高、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实测数据,分析了在拟合林分优势高与平均高模型、平均高与平均胸径模型时存在的两条回归线问题,进一步研究提出通过引入哑变量区分两条回归线,再采用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或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求解各类互为自因变量模型参数的两种新方法。新方法不仅适用于林分优势高与平均高等常见的线性模型,也适用于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等非线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为自因变量 两条回归线 对偶回归 哑变量 联立方程组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起源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33
15
作者 符利勇 雷渊才 +2 位作者 孙伟 唐守正 曾伟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61-1470,共10页
目前为止已有不同方法构建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但不同林分起源的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很少报道。针对此问题,以150株南方马尾松(Pinus masson iana)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利用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建立不同起源地上生物量以及干材、... 目前为止已有不同方法构建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但不同林分起源的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很少报道。针对此问题,以150株南方马尾松(Pinus masson iana)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利用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建立不同起源地上生物量以及干材、干皮、树枝和树叶各分项生物量相容的通用性模型。根据分配层次不同,两种方法又各自考虑总量直接控制和分级联合控制两种方案。从直径、树高、地径、枝下高和冠幅5个林分变量中选取不同的变量构建一元、二元和三元生物量模型,并利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法消除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性。结果为: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都能有效保证各分项生物量总和等于总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满足要求。总体而言,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方法比比例平差方法精度高,同时两种方法中总量直接控制法比分级联合控制法预测效果好;各分项生物量模型本身作为权函数能有效消除异方差;各分项对应的三元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次是二元生物量模型,最低是一元生物量模型,但这些差异不是很大。总之,为权衡考虑模型预测精度和调查成本,建议把直径和树高作为协变量利用总量直接控制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对不同起源生物量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联立方程组 比例平差法 相容性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杉木相容性立木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方程 被引量:27
16
作者 曾鸣 聂祥永 曾伟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4-79,共6页
以我国南方地区的最重要针叶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适合不同杉木生长区域(总体)应用的相容性立木材积方程、地上生物量方程及生物量转换因子函数。结果表明:二元立木材积方程和地上生物... 以我国南方地区的最重要针叶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适合不同杉木生长区域(总体)应用的相容性立木材积方程、地上生物量方程及生物量转换因子函数。结果表明:二元立木材积方程和地上生物量方程均优于其相应的一元模型;不同总体的模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总体A的模型估计值要大于总体B;一元和二元地上生物量方程的平均预估误差均在3%以内,可应用于不同区域的杉木林生物量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积方程 生物量方程 生物量转换因子 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 哑变量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不定方程组x^2-2y^2 =1,y^2-Dz^2=4 被引量:26
17
作者 胡永忠 韩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设D =2Πki =1 piΠlj=1 qj.其中 ,诸pi 和qj 是互异的奇素数 ,pi≡ 5或 7(mod8) ,qj≡ 3(mod 8) ,l≤ 3.本文证明了不定方程组x2 - 2y2 =1,y2 -Dz2 =4仅有平凡解z =0 .
关键词 不定方程组 PELL方程 整数解 平方因子 平凡解 公解 素数乘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转型视角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康继军 吴鹏 傅蕴英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文章通过引入一个多维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变量,将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纳入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模型,研究经济转... 文章通过引入一个多维市场化指数作为衡量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变量,将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纳入一个系统进行研究,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包含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模型,研究经济转型背景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基于2000-201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有效地推动了城镇化和经济增长;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倒U形的曲线关系,并不是目前诸多文献认为的简单正相关关系。因此,保持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能够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平稳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城镇化 经济增长 经济转型 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互动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孙博文 李雪松 +1 位作者 伍新木 王磊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探讨了内生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利用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经验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内生因果关系;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这种互动关系在中...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探讨了内生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利用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经验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内生因果关系;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这种互动关系在中西部内陆地区表现更为显著。另外,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这意味着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东部沿海倾向于选择对外开放而不是促进本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内陆地区则相反。政策启示是应进一步加强削弱地方市场分割的顶层设计,在提高长江经济带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同时,建立缓解本地市场一体化与对外开放之间"替代效应"的平衡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经济增长 联立方程组 2S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与产业互动--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凌永辉 张月友 沈凯玲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71,共10页
本文利用相关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的产业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存在显著但非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 本文利用相关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的产业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总体上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存在显著但非对称的双向互动关系,先进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小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推动作用;(2)分地区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效率提升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呈现出从东部向中部再到西部的阶梯型衰减趋势;(3)分行业来看,目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双向互动主要发生在金融业,而其它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尚只有单向关联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产业互动 联立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