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路径动态预览模型的低速智能汽车侧向跟踪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丽娟 关龙新 +3 位作者 张明华 时乐泉 王爱春 吴晓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9,共9页
采用速度自适应的动态预瞄距离是提高智能车侧向跟踪控制效果的有效办法。针对目前基本采用基于当前车速的预瞄距离自适应策略,提出一种结合规划路径和规划速度信息的动态预瞄距离跟踪控制算法以提高智能车在低速侧向跟踪控制的精确性... 采用速度自适应的动态预瞄距离是提高智能车侧向跟踪控制效果的有效办法。针对目前基本采用基于当前车速的预瞄距离自适应策略,提出一种结合规划路径和规划速度信息的动态预瞄距离跟踪控制算法以提高智能车在低速侧向跟踪控制的精确性。本文以几何学纯跟踪算法为基础,推导了前行和倒车时的侧向跟踪控制律;依据实时规划的路径和速度信息,设计了预瞄距离动态调整方法,最终获取具有速度自适应性的前视距离-车辆前轮转角关系。最后,在Car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环境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通过实车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较基于动力学模型的LQR算法具有更低计算消耗和更高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侧向跟踪 动态预瞄距离 仿真与实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的智能汽车模型预测控制
2
作者 陈齐平 曹天恒 +3 位作者 黄少堂 江会华 江志强 时乐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5,共11页
针对具有动力学约束的智能汽车路径精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首先,根据车辆二自由度模型建立MPC路径跟踪基础模型,然后考虑基础模型中道路曲率变化对系统产生的已... 针对具有动力学约束的智能汽车路径精确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的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方法.首先,根据车辆二自由度模型建立MPC路径跟踪基础模型,然后考虑基础模型中道路曲率变化对系统产生的已建模稳态扰动,设计前馈控制器(feed-forward control,FFC)进行消除;并进一步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控制器进行系统误差状态反馈调节;最终形成融合前馈及状态反馈转角输入的模型预测最优调节控制律(MPC-FF-PID).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和Carsim平台证实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基于智能驾驶实车平台在园区低速场景下进行实车测试,最大横向和航向误差分别为0.128 7 m和0.063 9 rad,表明本文算法具备更高的跟踪精度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路径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前馈控制 状态反馈PID控制 仿真与实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综合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雷雨龙 扈建龙 +2 位作者 郑雪松 李兴忠 付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61-165,共5页
详细分析了AT动力升档过程的动力学原理,利用Matlab和LMS.Amesim软件搭建动力传动系统联合仿真平台,提出换挡过程分阶段控制策略,在扭矩相采用离合器摩擦转矩定斜率控制;惯性相进行最优跟踪控制,综合考虑换挡冲击度和离合器滑摩功确定... 详细分析了AT动力升档过程的动力学原理,利用Matlab和LMS.Amesim软件搭建动力传动系统联合仿真平台,提出换挡过程分阶段控制策略,在扭矩相采用离合器摩擦转矩定斜率控制;惯性相进行最优跟踪控制,综合考虑换挡冲击度和离合器滑摩功确定性能指标泛函,利用极小值原理求解最优控制律;优化换挡时间,并给出换挡时间的计算流程.仿真和实车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车辆换挡综合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升档 最优控制 仿真试验和实车验证 自动变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车建模与仿真的VV&A应用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生 吴艳 王忠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78,106,共5页
发射车建模与仿真的校核、验证和确认(Verification 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VV&A)是建模与仿真过程中保证模型可信度的重要环节,简要论述国内外VV&A的基本概念、研究与应用现状和应用方法。介绍发射车仿真及VV&A应... 发射车建模与仿真的校核、验证和确认(Verification 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VV&A)是建模与仿真过程中保证模型可信度的重要环节,简要论述国内外VV&A的基本概念、研究与应用现状和应用方法。介绍发射车仿真及VV&A应用现状,提出发射车建模与仿真中VV&A的应用方法以及发射车建模与仿真的VV&A应用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车 建模与仿真 校核、验证和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正流量挖掘机分阶段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魏森森 杜常清 +1 位作者 邹斌 徐玉兵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727,共11页
针对负流量挖掘机执行机构响应速度慢以及分工况控制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控正流量挖掘机的分阶段控制策略。将挖掘机的一个作业循环分为4个阶段:挖掘阶段、满载返回阶段、卸载阶段和空载返回阶段。基于AMESim和Simulink软... 针对负流量挖掘机执行机构响应速度慢以及分工况控制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控正流量挖掘机的分阶段控制策略。将挖掘机的一个作业循环分为4个阶段:挖掘阶段、满载返回阶段、卸载阶段和空载返回阶段。基于AMESim和Simulink软件搭建了电控正流量挖掘机联合仿真模型,其液压系统采用分层控制方法。其中,上层控制器根据电控手柄信号计算得到挖掘机执行机构的流量需求,并通过判断执行机构的状态来判断挖掘机的作业阶段,从而确定发动机的基速。下层控制器接收来自上层控制器的发动机基速,并采集挖掘机主供油泵的压力信号,利用模糊控制算法对发动机的转速进行修正,以得到发动机的期望转速;同时采用滑模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来稳定发动机的工作转速。最后,通过联合仿真和实车实验来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正流量挖掘机的一个作业循环内,发动机的转速能稳定在期望转速附近,其油耗为192~220 g/(kW·h)。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分工况控制,分阶段控制在挖掘机一个作业循环内的各个阶段均能保证发动机在经济油耗区工作。所提出的方法为电控正流量挖掘机的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正流量 挖掘机 联合仿真 分层控制 模糊控制 实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