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6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racting the effective mass of fewer layers 2D h-BN nanosheets using the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model
1
作者 QIN Jia-Yi LUO Man +4 位作者 CHENG Tian-Tian MENG Yu-Xin ZU Yuan-Ze WANG Xin YU Chen-Hu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4-748,共5页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is found to have widespread application,owing to its outstanding properties,including gate dielectrics,passivation layers,and tunneling layers.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funda⁃mental physi... 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is found to have widespread application,owing to its outstanding properties,including gate dielectrics,passivation layers,and tunneling layers.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ultrathin h-BN films and the electron tunneling effect among them are inade⁃quate.In this work,the effective mass in h-BN was successfully determined through a combined approach of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s by fitting the current-voltage curves of metal/insulator/metal struc⁃tures.It was observed that within a range of 4-22 layers,the effective mass of h-BN exhibits a monotonic de⁃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layers.The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model in the context of electron tunneling in h-BN are precisely ascertained by utilizing the extracted effective mass.Ad⁃ditionally,the impact of fixed charges at the metal/h-BN interface and various metal electrode types on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within this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 utilizing this physical parameter in Sentaurus TCAD soft⁃ware.This work is informative and instructive in promoting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h-BN related infrared physics and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N 2D layered material Fowler-Nordheim tunneling gate dielectrics TCAD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rehole-GPR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ull wave field based on convolutional perfect matched layer boundary 被引量:7
2
作者 朱自强 彭凌星 +1 位作者 鲁光银 密士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764-769,共6页
The absorbing boundary is the key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orehole radar.Perfect match layer(PML) was chosen as the absorbing boundary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PR.But CPML(convolutional perfect match layer) appr... The absorbing boundary is the key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orehole radar.Perfect match layer(PML) was chosen as the absorbing boundary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PR.But CPML(convolutional perfect match layer) approach that we have chosen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media independent.Beginning with the Maxwell equations in a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numerical formulas of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 method with CPML boundary condition for transverse electric(TE) or transverse magnetic(TM) wave are presented in details.Also,there are three models for borehole-GPR simulation.By analyz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e features of targets in GPR are obtained,which can provide a better interpretation of real radar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CPML is well suit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borehole-G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ehole-GPR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volutional perfect match layer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yerhof理论的上软下硬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研究
3
作者 刘成 刘广俊 +2 位作者 贾贝贝 陈舒阳 孙富学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6,共6页
实际工程中上软下硬成层土较为常见,传统均质地基承载力公式不再适用,且各学者基于均质地基提出的层状地基承载力半经验公式可能会提供不可靠的预测。采用统一的对数螺旋线滑动面假定和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重度承载力系数N_(γ),拓展了Me... 实际工程中上软下硬成层土较为常见,传统均质地基承载力公式不再适用,且各学者基于均质地基提出的层状地基承载力半经验公式可能会提供不可靠的预测。采用统一的对数螺旋线滑动面假定和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重度承载力系数N_(γ),拓展了Meyerhof均质地基理论;并运用差值分析法将其延伸至双层地基,推导出上软下硬层状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开展数值模型及文献理论公式对比验证。结果表明:Terzaghi公式低估了基础两侧土体真实作用,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偏于保守;所得上软下硬层状地基承载力公式考虑了基础埋深影响,更符合地基破坏时的实际状态,计算结果与Meyerhof半经验公式有一定误差,而与数值模拟结果及Hansen加权平均法结果均吻合良好;Meyerhof双层地基半经验公式会提高承载力公式中σ_(0)N_(q)项的数值,经修正后得到的理论公式不仅简化了计算,同时符合唯一滑动面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地基 理论推导 极限承载力 数值模拟 差值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 Explosion Wave in Layered Concrete Media 被引量:1
4
作者 DONG Yong-xiang SONG Qi +2 位作者 LU Zhi-chao CUI Miao FENG Shun-shan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28-232,共5页
Layered concrete media with different wave impedance materials under one-dimensional strain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four typical prototypes are analyzed,including concrete foam,air,steel plate and con... Layered concrete media with different wave impedance materials under one-dimensional strain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four typical prototypes are analyzed,including concrete foam,air,steel plate and concrete as the middle layer,and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are concrete materials.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 blast wave in the concrete structure are illustrated,including the propagation and attenuation of stress wave across the different interlayers,the wav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at layered interfaces,the peak value of stress in the lower concrete and the total energy distribution in various medium laye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ole of soft interlayer in concrete structure is mainly due to its low wave impedance,the waveform of incident wave is changed,the stress wavelength is pull wide,the radial diffusion of energy is enhanced,and the stress amplitude of and the energy input into the third layer are reduced. Meanwhile,it has been also proved that the air interlayer is able to reduce the peak value of explosion wave which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foamed material. As a result,it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stress amplitude and energy in order to get the best protectiv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on wave layered concrete wave impeda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lementing a Layered System for Discrete Computer Simulation
5
作者 Lin, Jian Crookes, J.G. Pidd, M.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9年第1期62-74,共13页
A successful simulation still requires the user to have good simulation knowledge and well developed modeling skills despite a large number of simulation software products available to use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 A successful simulation still requires the user to have good simulation knowledge and well developed modeling skills despite a large number of simulation software products available to use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layered modeling system known as General-Purpose user-defined Modeling System (GPMS) which provides the user with multiple accesses to build a simulation model at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does this by purpose-designed GPMS simulation language, which is briefly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lementing a layered System for Discrete Computer simulation CODE SI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hazards of gas leakage and explosion in a full-scale residential building
6
作者 Chengjun Yue Li Chen +2 位作者 Zhan Li Bin Feng Ruizhi X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1期168-181,共14页
The gas explosion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has always been a highly concerned problem.Explosions in homogeneous mixtur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However,mixtures are often inhomogeneous in the practical scenarios... The gas explosion in residential building has always been a highly concerned problem.Explosions in homogeneous mixtur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However,mixtures are often inhomogeneous in the practical scenario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nsities of methane and air.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as explosions in inhomogeneous mixtures,experimental studies involving gas leakage and explosion are conducted in a full-scale residential building to reproduce the process of gas explosion.By fitting the dimensionless buoyancy as a function of dimensionless height and dimensionless time,a distribution model of gas in large-scale spaces is established,and the mechanism of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methane is also be revealed.Furthermore,the stratified reconstruction method(SRM)is introduced for efficiently setting up inhomogeneous concentration fields in FLACS.The simulation results highlight that for the internal overpressure,the distribution of methane has no effect on the first overpressure peak(ΔP1),while i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subsequent overpressure peak(ΔP2),and the maximum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verpressure of homogeneous and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is174.3%.Moreover,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lso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external over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e distribution Inhomogeneous mixture Gradient layer Gas explosion Explosive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下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异常涌出机制及定量溯源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学习 陈星宇 +4 位作者 胡嘉英 周爱桃 肖健 孙际宏 严志龙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09-2526,共18页
保护层开采是瓦斯灾害防治的有效技术手段,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异常涌出问题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威胁。以象山煤矿21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统计法数值建模实现21512工作面瓦斯地质精细反演,通过FLAC3D-COMSOL耦合模拟分析了复杂构... 保护层开采是瓦斯灾害防治的有效技术手段,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异常涌出问题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威胁。以象山煤矿2131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统计法数值建模实现21512工作面瓦斯地质精细反演,通过FLAC3D-COMSOL耦合模拟分析了复杂构造应力下保护层开采的力学演化规律及卸压增透机制,探究了开采后本煤层、邻近层瓦斯运移和瓦斯涌出量规律,结合现场统计、碳同位素测试、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实现了工作面异常涌出定量溯源,并针对性采取了底板卸压拦截定向长钻孔抽采措施。结果表明:当保护层工作面由40 m推进至200 m时,底板塑性破坏深度由8.5 m增至25 m,最大垂直应力由-19.09 MPa上升到-29.17 MPa,最大应力释放率由62%升至100%,反映随着推进距离的不断增加,煤岩层受采动破坏明显,底板岩体裂隙发育贯通到5号煤层,卸压范围及程度不断增大。开采200 m后工作面,计算得知保护层走向卸压角为66°、倾向卸压角为62°,5号煤渗透率约为原始煤层的600倍,卸压增透效果明显。随保护层工作面推进距离增大,瓦斯压力降低幅度及范围增大,本煤层、邻近层最大瓦斯压力在开采90 d时,下降幅度分别为3.7%、19.4%;瓦斯总涌出量随着推进距离增加而上升的同时,邻近层绝对瓦斯涌出量占比逐渐上升,推进到200 m时,邻近层绝对瓦斯涌出量占比63.00%。通过综合运用现场统计数据、碳同位素测试结果以及数值模拟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空区、上隅角瓦斯各来源比例随工作面向前推进基本保持稳定,瓦斯主要来源于邻近层,采空区、上隅角的邻近层瓦斯占比平均值分别为77.99%、49.33%,数值模拟得到的瓦斯涌出量略大于实测瓦斯涌出量,邻近层瓦斯涌出量占比小于实测值,增长趋势两者相符合。采取卸压瓦斯精准治理措施后,卸压瓦斯抽采率为55.80%、55.01%,工作面风排瓦斯量至少下降62.06%,回风流甲烷质量分数至少降低了52.38%,保护层工作面及被保护层瓦斯治理效果明显,实现了复杂构造矿区多煤层综合瓦斯精准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开采 瓦斯运移 耦合模拟 瓦斯涌出量 定量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素钢表面熔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贾剑平 李虹钢 骆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3,共7页
熔覆技术因稀释率低、热影响区小和覆层强度高等特点,在工业中被大量应用。概述了冷金属过渡熔覆、激光熔覆与等离子熔覆三种常见的熔覆方法及研究现状,并从工艺参数、数值模拟、复合熔覆和外部辅助等方面对熔覆层表面成形和熔覆层质量... 熔覆技术因稀释率低、热影响区小和覆层强度高等特点,在工业中被大量应用。概述了冷金属过渡熔覆、激光熔覆与等离子熔覆三种常见的熔覆方法及研究现状,并从工艺参数、数值模拟、复合熔覆和外部辅助等方面对熔覆层表面成形和熔覆层质量控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表面熔覆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覆技术 熔覆层 数值模拟 复合熔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XLPE电缆阻水缓冲层烧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青 焦宇阳 +4 位作者 尚英强 郑天宇 刘明亮 朱梦瑶 李欢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8,共10页
为研究高压电缆阻水缓冲层的烧蚀机理并揭示其临界条件,本文测定不同含水率下阻水缓冲层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通过构建基于重力影响的三维非轴对称皱纹铝护套结构电缆几何模型,开展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仿真,并结合恒流模拟烧蚀... 为研究高压电缆阻水缓冲层的烧蚀机理并揭示其临界条件,本文测定不同含水率下阻水缓冲层材料的介电性能参数。通过构建基于重力影响的三维非轴对称皱纹铝护套结构电缆几何模型,开展电-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仿真,并结合恒流模拟烧蚀试验系统进行试验验证,实时监测烧蚀过程中的电压和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接触不良与受潮是引发烧蚀的必要条件,当铝护套与缓冲层接触不良时,接触良好位置附近的空隙处会产生电场集中,含水率达到5%时即可引发局部放电。接触良好区域的缓冲层因容性电流集中产生局部温升,含水率达到25%时局部温度可达烧蚀起始阈值。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烧蚀现象仅在铝电极与缓冲层接触不良时发生,接触良好时仅出现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会产生高阻白色粉末,使得电压和温度稳定上升,伴随局部放电的发生,此时电压最高可达147 V,温度最高可达187.8℃,导致缓冲层部分聚酯纤维熔断,进一步引发电流集中,最终导致阻水缓冲层材料的热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PE电缆 缓冲层烧蚀 电-热-流仿真分析 模拟烧蚀试验 局部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仿真的原子层沉积法制备镀膜毛细管研究
10
作者 赵慧斌 李艳丽 +3 位作者 吕文思 孔祥东 韩立 张贺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252,共11页
采用Fluent仿真工具对三种模型下气体在毛细管内的流通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稳态和瞬态仿真,系统研究了不同模型下,气体在腔室和毛细管内的扩散过程。仿真结果显示,当毛细管与一个出气口连接,其余出气口全部打开时,流经毛细管的气体充足,... 采用Fluent仿真工具对三种模型下气体在毛细管内的流通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稳态和瞬态仿真,系统研究了不同模型下,气体在腔室和毛细管内的扩散过程。仿真结果显示,当毛细管与一个出气口连接,其余出气口全部打开时,流经毛细管的气体充足,在吹扫过程结束时,腔室内无多余气体残留。在此基础上,根据三种模型,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单毛细管内表面制备了HfO_(2)薄膜,测试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采用优化的镀膜模型实现在毛细管内表面生长厚度均匀、表面光滑的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仿真 原子层沉积 毛细管 内表面镀膜 气体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地应力影响下水平层状岩体隧道支护结构的爆破振动响应特征
11
作者 于建新 刘文金 +1 位作者 张馨 张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10,共11页
目的为分析水平层状岩体隧道爆破开挖下的围岩稳定性,开展初始地应力影响下水平层状岩体隧道支护结构的爆破振动研究。方法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3种不同地应力和3种不同爆破参数下的数值模型,计算并分析隧道支护结构典型位置... 目的为分析水平层状岩体隧道爆破开挖下的围岩稳定性,开展初始地应力影响下水平层状岩体隧道支护结构的爆破振动研究。方法采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3种不同地应力和3种不同爆破参数下的数值模型,计算并分析隧道支护结构典型位置处的动态应力分布特征和振动速度响应规律。结果结果表明:水平层状岩体隧道爆破开挖下,掌子面后方一定距离内的围岩会随着地应力和炮孔类型的变化出现峰值振速增大现象;掏槽孔爆破掌子面后方10 m处,峰值振速最大增幅1.86倍,辅助孔爆破掌子面后方15 m处,峰值振速最大增幅1.83倍;掌子面处拱肩峰值振速掏槽孔爆破时,最大是辅助孔的4.61倍,是周边孔的41.17倍;随着地应力增大,支护结构不同部位横向和竖向压应力差值逐渐增大,30 MPa地应力下隧道爆破支护结构最大产生186.55 MPa的横向压应力和176.39 MPa的竖向压应力;水平层状围岩掌子面掏槽孔爆破时拱顶和拱肩峰值振速最大,周边孔爆破时峰值振速最小;锚杆动态拉应力在掌子面不同爆破参数下具有近线性的变化规律,掏槽爆破峰值14.21 MPa,辅助爆破峰值5.88 MPa,周边爆破峰值1.36 MPa,呈现递减规律。结论水平层状岩体隧道开挖中地应力增加会引起支护结构的峰值应力增加,不同爆破参数下掏槽爆破引起的爆破振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隧道爆破 地应力 爆破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条件下层状离子型稀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12
作者 郭钟群 刘颜硕 +3 位作者 林校明 刘强强 吴建奇 王晓军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2-644,共13页
降雨是离子型稀土矿山滑坡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层状边坡的渗流机制和滑坡特征与均质边坡有显著不同。基于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程背景,设置降雨强度为10 mm/h与20 mm/h,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强降雨条件下层状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与体积含水率... 降雨是离子型稀土矿山滑坡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层状边坡的渗流机制和滑坡特征与均质边坡有显著不同。基于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程背景,设置降雨强度为10 mm/h与20 mm/h,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强降雨条件下层状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与体积含水率变化规律。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得到不同土层次序边坡的安全稳定性系数,分析了不同土层次序对矿山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降雨强度和时长显著影响层状边坡的水力行为及其稳定性,尤其在暴雨工况下,砂-粉质黏土层状坡体内部的土层交界面处更易形成饱和滞水区,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进而显著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滑坡风险;粉-砂质黏土层状坡体由于上层粉质黏土的低渗透性,限制了水分垂直渗透速度,导致层间形成滞水带,产生软化效应,进而增加了边坡失稳风险;在大雨和暴雨2种工况下,粉-砂质黏土层状边坡安全系数均低于砂-粉质黏土层状边坡,由于砂-粉质黏土层状坡体滞水现象严重,导致安全系数突变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降雨入渗 层状边坡 数值模拟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研究
13
作者 邹喜红 张艺巍 +5 位作者 袁冬梅 向刚 谭云龙 邱伟本 王秦锋 熊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3-311,共9页
应力-应变特性是聚脲金属复合层板疲劳强度设计和分析的基础,因此提出了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在复合层板有限元模型的聚脲层和金属层之间插入cohesive单元模拟两者之间的脱粘工艺;在拉伸试验的基础上,采用Ogde... 应力-应变特性是聚脲金属复合层板疲劳强度设计和分析的基础,因此提出了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在复合层板有限元模型的聚脲层和金属层之间插入cohesive单元模拟两者之间的脱粘工艺;在拉伸试验的基础上,采用Ogden二阶超弹性模型建立聚脲本构模型,并分别建立金属弹、塑性和损伤阶段的本构模型,将建立的本构模型及参数应用于有限元模型中完成仿真。结果表明:试验与仿真应力-应变曲线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误差均在5%以内。两者的吻合程度较好,验证了建立的聚脲金属复合层板应力-应变特性仿真及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金属 复合层板 本构模型 应力-应变曲线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加筋层厚度对边坡抗蚀性影响试验研究
14
作者 蒋希雁 刘杰 +3 位作者 董长震 姚辉城 李明洋 黄日明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2,140,共6页
纤维加筋土对边坡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为确定纤维加筋层最佳厚度,分别按纤维长度为5、10、20、30 mm和加筋率(纤维质量占干土质量的比例)为0.1%、0.2%、0.3%、0.4%、0.5%,制作麦秸秆纤维加筋土试样,通过崩解试验确定纤维长20 mm、加筋率0... 纤维加筋土对边坡有良好的防护效果,为确定纤维加筋层最佳厚度,分别按纤维长度为5、10、20、30 mm和加筋率(纤维质量占干土质量的比例)为0.1%、0.2%、0.3%、0.4%、0.5%,制作麦秸秆纤维加筋土试样,通过崩解试验确定纤维长20 mm、加筋率0.3%为麦秸秆纤维加筋土最佳配比,进而按此配比设置麦秸秆纤维加筋层厚度分别为0、3、6、9 cm的45°边坡,进行强度为12 mm/h、持续时间为9 h的模拟降雨冲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降雨情况下,麦秸秆纤维加筋层提高边坡抗蚀性的效果明显,纤维加筋层厚度越大边坡土体体积含水率越高、冲蚀量越小,纤维加筋层厚度为3、6、9 cm边坡的冲蚀量分别较无纤维加筋层边坡的冲蚀量减少53.4%、66.0%、67.0%,但厚度达到6 cm后随厚度继续增大边坡土体含水率不再明显增大、冲蚀量不再明显减小。从纤维加筋层对边坡土体含水率和抗蚀性的影响、整体防护效果及成本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麦秸秆纤维加筋层最优厚度为6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纤维加筋层厚度 崩解试验 模拟降雨冲刷试验 冲蚀量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柱面网壳结构节点加速度反应谱研究
15
作者 王多智 金友明 +1 位作者 李奉泽 张荣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40,共15页
大量震害调查表明非结构构件所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同时随着反应谱方法的日渐成熟,其已成为非结构构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反应谱的生成方法多针对于多高层结构,对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反应谱生成方法仍尚未明确。因此,... 大量震害调查表明非结构构件所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同时随着反应谱方法的日渐成熟,其已成为非结构构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的重要方法。然而,目前反应谱的生成方法多针对于多高层结构,对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反应谱生成方法仍尚未明确。因此,该文基于ABAQUS与Python建立了九类单层柱面网壳结构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比选确定了柱壳的代表性节点,研究分析了其三向加速度反应谱的谱形特征,确立了节点反应谱的拟合形式,并提出了单层柱面网壳节点三向加速度反应谱的拟合公式。此外,该文通过拟合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各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并基于代表性节点研究探讨了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谱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与节点有效距离、结构矢跨比及屋面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单层柱面网壳结构非结构构件的地震响应近似计算,同时可为其他大跨空间结构反应谱生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柱面网壳结构 节点加速度反应谱 地震作用 数值模拟 拟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声分解法及完美匹配层在气动噪声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王凯 叶天贵 +1 位作者 靳国永 陈玉坤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744,共8页
针对无界区域需要高精度的无反射边界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声场求解方法。将流声分解法中声学扰动变量进行傅里叶变换转换到频域上,引入吸收系数,并利用傅里叶逆变换转为含有完美匹配层的流声分解法控制方程。在OpenFOAM... 针对无界区域需要高精度的无反射边界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声场求解方法。将流声分解法中声学扰动变量进行傅里叶变换转换到频域上,引入吸收系数,并利用傅里叶逆变换转为含有完美匹配层的流声分解法控制方程。在OpenFOAM平台采用格心型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用于模拟声场的传播和边界上的无反射,对平面波传播、柱面波传播、四级子噪声传播、脉动球源声传播这几个经典噪声算例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含有完美匹配层的流声分解法能够在过渡区域吸收所有的出射波,得到声学问题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解吻合。与特征无反射边界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边界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声分解法 完美匹配层 有限体积法 气动声学 数值模拟 OPENFOAM 噪声辐射 噪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理面与炮孔夹角对隧道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建国 杨文 +9 位作者 汪海波 拜晓亮 张翌炜 樊永强 吕闹 杨永斌 杨波 程兵 闫高文 薛文飞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为探究岩石层理面与炮孔连心线的夹角对隧道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5种不同夹角的双孔爆破模型,分析爆破作用下不同倾角层理时岩体的有效应力、裂隙扩展和损伤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层理面的存在对局部的爆炸应... 为探究岩石层理面与炮孔连心线的夹角对隧道光面爆破效果的影响,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5种不同夹角的双孔爆破模型,分析爆破作用下不同倾角层理时岩体的有效应力、裂隙扩展和损伤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层理面的存在对局部的爆炸应力波传播产生影响,在层理面两侧分别起着阻碍和增强作用,并直接带来两侧裂隙扩展和损伤程度的变化;层理面与炮孔连心线的夹角在30°~60°对贯通裂隙的形成影响较大;当夹角为15°时,围岩损伤范围是完整岩体的1.78倍,当夹角为30°时,双孔间形成明显的锯齿状贯通裂隙,导致一边炮孔位置处超挖,另一边欠挖,当夹角为75°,双孔间贯通裂隙基本沿着炮心连线。夹角越大,损伤范围越小,夹角大小与损伤范围之间呈负相关。对比不同工况的损伤占比可知,夹角越大,损伤比越接近完整岩体,层理对光面爆破成型的影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节理 隧道 光面爆破 裂纹扩展 损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薄互储层缝控压裂力学机理及穿层判别准则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润森 侯冰 +2 位作者 周长静 何明舫 刘欣佳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6,共11页
苏里格盒8段砂泥岩双向薄互储层裂缝两翼纵向非对称延伸、穿层不充分、改造效果差,选取同层位砂泥岩露头开展真三轴压裂物理模拟实验,探究砂泥岩薄互储集层水力裂缝起裂-交互-穿透的扩展规律,考虑垂向应力差、层间应力差和簇间应力干扰... 苏里格盒8段砂泥岩双向薄互储层裂缝两翼纵向非对称延伸、穿层不充分、改造效果差,选取同层位砂泥岩露头开展真三轴压裂物理模拟实验,探究砂泥岩薄互储集层水力裂缝起裂-交互-穿透的扩展规律,考虑垂向应力差、层间应力差和簇间应力干扰构建全局嵌入内聚力单元数值模型,揭示多簇裂缝间/人工裂缝与层界面间的竞争扩展作用机制,建立多簇裂缝差异性穿透、激活层界面准则及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垂向应力差能抑制簇间干扰诱导的相斥扩展特性,有利于提高缝高,针对垂向应力差异系数高于1.5的储层可适当缩短簇间距;层间应力差和簇间干扰易诱导人工裂缝沟通层界面,并发生剪切破坏,抑制缝高纵向增长,二者分别倾向于形成工字形和共轭T形裂缝形态;提高前置液排量和黏度有助于减小近井区域和层界面处压裂液滤失,提升裂缝穿层致裂能力,最终形成十字和米字为主的复杂缝网形态。本项研究成果可为砂泥岩双向薄互层控近穿远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薄互层 真三轴物理模拟 非对称扩展 簇间干扰 穿层判别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须民 张之凡 +1 位作者 张桂勇 孙铁志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爆炸破冰是一个复杂的多相耦合过程,为了研究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本文利用LS-DYNA对爆炸破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空中、冰内和水下爆炸载荷特性及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介质中爆炸破冰的效果,给... 爆炸破冰是一个复杂的多相耦合过程,为了研究不同介质中爆炸载荷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效应,本文利用LS-DYNA对爆炸破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空中、冰内和水下爆炸载荷特性及对层冰结构的破坏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介质中爆炸破冰的效果,给出了药量和爆距对破冰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下爆炸的破冰效率最高,其次是冰内爆炸破冰,空中爆炸的破冰效率最低。随着爆距的增大,装药位置由空中到冰内再到水下,破口半径先缓慢增大后迅速减小,水下爆炸破冰存在最优爆距,当爆距约为7.5倍装药半径时层冰的破口半径存在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爆炸 冰内爆炸 水下爆炸 气泡 冲击波 层冰结构 破坏效果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层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测试及演化规律研究
20
作者 胡龙宇 孟祥瑞 +3 位作者 程详 赵光明 顾清恒 王艳芬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6-186,共11页
为探究穿层巷道围岩松动圈发育扩展规律,本文以淮北青东七采区回风上山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巷道围岩松动圈发育扩展特征,提出光纤测试松动圈发育特征的相似模拟方法。结果表明:基于Mohr-Coulomb... 为探究穿层巷道围岩松动圈发育扩展规律,本文以淮北青东七采区回风上山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巷道围岩松动圈发育扩展特征,提出光纤测试松动圈发育特征的相似模拟方法。结果表明:基于Mohr-Coulomb准则计算巷道围岩为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和粉砂岩时,松动圈半径分别为1.72R0、1.65R0、1.41R0和1.42R0,巷道松动圈发育范围与围岩强度呈负相关;相似模拟试验显示巷道断面破坏范围与应力呈正相关,高应力下断面易破坏且裂隙发育范围近似半圆形;DIC数字散斑结果显示在巷道周边围岩位移呈梯度分布,围岩松动圈范围为巷道周边2 m围岩位移分界区域;分布式光纤监测显示深入围岩过程中产生两个应变突变拐点,第一应变突变点位置为围岩松动圈范围,第二应变突变点为围岩塑性区范围,围岩松动圈范围在梯度应力下由1.24 m发育至1.84 m,应力升高导致松动圈发育范围扩大,围岩稳定性逐渐降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穿层巷道开挖松动圈发育范围为0.62~1.86 m,相邻围岩共同决定松动圈扩展范围;现场地质雷达实测从距掘进工作面10 m至200 m,底板松动圈范围由1.45 m发育至1.95 m。相似模拟实验中分布式光纤监测松动圈方法,与其他方法测试结果吻合,可为巷道松动圈测试及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层巷道 松动圈测试 演化规律 相似模拟 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