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and ranking of the shock sensitivity ofexplosives via reactiv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被引量:4
1
作者 Kun Yang Lang Chen +3 位作者 Dan-yang Liu De-shen Geng Jian-ying Lu Jun-ying W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843-854,共12页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xplosive sensitivities and their factors is important for safe and reliable applications.However,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the sensitivities is difficult.Here,reactiv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xplosive sensitivities and their factors is important for safe and reliable applications.However,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the sensitivities is difficult.Here,reactiv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models for high-speed piston impacts on explosive supercells were established.Simulations were also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shock-induced reactions of various high-energy explosives.The fraction of reacted explosive molecules in an initial supercell changed linearly with the propagation distance of the shock-wave front.The corresponding slope could be used as a reaction rate for a specific shock-loading velocity.Reaction rates that varied with the shock-loading pressure exhibited two-stage linearities with different slopes.The two inflection points corresponded to the initial and accelerated reactions,which respec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thresholds of shock-induced ignition and detonation.Therefore,the ignition and detonation critical pressures could be determined.The sensitivity could then be a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the critical pressure.The accuracies of the quantitative shock sensitivity predictions were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impact and shock sensitivities of common explosiv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isotropic shock-induced reactions.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quantitatively predict and rank shock sensitivities by using only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explosives.Overall,this method will enable the design and safe use of explos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VE Shock sensitivity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Reactiv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al analysis and circuit simulation of a new three-dimensional chaotic system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爱元 凌志浩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7期96-101,共6页
This paper reports a new three-dimensional autonomous chaotic system. It contains six control parameters and three nonlinear terms. Two cross-product terms are respectively in two equations. And one square term is in ... This paper reports a new three-dimensional autonomous chaotic system. It contains six control parameters and three nonlinear terms. Two cross-product terms are respectively in two equations. And one square term is in the third equation. Basic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new system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simulation, sensitivity to initial, power spectrum, Lyapunov exponent, and Poincar~ diagrams. The dynamic properties affected by variable parameters are also analysed. Finally, the chaotic system is simulated by circuit. The results verify the existe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otic system dynamical properties circuit simulation nonlinea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in an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被引量:11
3
作者 He Jingfeng Zhao Yuemin +2 位作者 Luo Zhenfu He Yaqun Duan Chenl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3期387-393,共7页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is the basic apparent performance and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ADMFB). The approach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were combined ...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is the basic apparent performance and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ADMFB). The approach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were combined to conduct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bubble generation and movement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DMFB could display favorable expanded characteristics after steady fluidization.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of magnetite powder as medium solids, we selected an appropriate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mean bubble diameter in ADMFB. The comparis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an bubble diameters along the bed heights are 35 mm < D b < 66 mm and 40 mm < D b < 69 mm with the magnetite powder of 0.3 mm+0.15mm and 0.15mm+0.074mm, respectively. The prediction model provides good agreemen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data. Based on the optimal operating gas velocity distribution, the mixture of magnetite powder and <1mm fine coal as medium solids were utilized to carry out the separation experiment on 6-50mm raw co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 optimal separation density d P of 1.73g/cm 3 with a probable error E of 0.07g/cm 3 and a recovery efficiency of 99.97% is achieved, which indicates good separation performance by applying ADMF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 Numerical simulation Bubble dynamical behavior predic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模式分解的飞行轨迹预测
4
作者 路晶 白一丹 +1 位作者 钟一涛 陈燃 《舰船电子工程》 2025年第3期61-65,137,共6页
精准的飞行轨迹预测是保障飞行训练安全的关键举措。针对目前飞行轨迹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基于科目训练数据的非线性相关特性,提出迭代结合HDMD和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的组合模型对飞行轨迹进行预测。首先通过HDMD算法将飞行轨迹数据升... 精准的飞行轨迹预测是保障飞行训练安全的关键举措。针对目前飞行轨迹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基于科目训练数据的非线性相关特性,提出迭代结合HDMD和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的组合模型对飞行轨迹进行预测。首先通过HDMD算法将飞行轨迹数据升至高维空间,保留其全部特性并获取飞行轨迹的近似线性化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不断迭代更新EnKF对动态模型进行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减少累计误差和高维噪音影响后续预测的问题,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预测 非线性系统 动态模式分解 集合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量级冲击试验中橡胶波形发生器动力学特性分析
5
作者 任志强 李新明 +3 位作者 沈志强 晏廷飞 刘闯 杨艳静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5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针对航天器在发射、爆炸分离、着陆等关键过程中遭遇的极端冲击环境,提出一种基于达芬方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用于精确预测和控制高量级冲击试验中橡胶波形发生器产生的半正弦波形。研究构建波形发生器的非线性弹性力模型,并导出相应... 针对航天器在发射、爆炸分离、着陆等关键过程中遭遇的极端冲击环境,提出一种基于达芬方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用于精确预测和控制高量级冲击试验中橡胶波形发生器产生的半正弦波形。研究构建波形发生器的非线性弹性力模型,并导出相应的动力学方程,采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方程的数值求解。利用刚度等效原则,建立波形发生器的数值模型,并通过气动式冲击试验机进行半正弦波形的模拟试验。基于冲击试验数据,应用局部搜索优化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加速度峰值和脉宽误差分别小于10%和5%,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该模型为高量级冲击试验的波形预测与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正弦波形发生器 非线性动力学 冲击试验 等效刚度 数值仿真 参数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附着能量模型的TNBA晶体在二元溶剂中的形貌预测
6
作者 都吉航 王保国 +3 位作者 陈亚芳 李鑫懿 赵文虎 张彦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2,共6页
TNBA作为一种新型含能材料,其具有高爆速,低敏感性的特点,为了研究TNBA在二元溶剂中的生长形貌,本研究采用附着能(AE)模型来预测TNBA在真空中的晶体形貌,同时采用改进附着能(MAE)模型和分子动力学(MD)方法,预测了TNBA晶体在四种不同二... TNBA作为一种新型含能材料,其具有高爆速,低敏感性的特点,为了研究TNBA在二元溶剂中的生长形貌,本研究采用附着能(AE)模型来预测TNBA在真空中的晶体形貌,同时采用改进附着能(MAE)模型和分子动力学(MD)方法,预测了TNBA晶体在四种不同二元溶剂中二甲基甲醇(IPA)/丙酮(AC)、IPA/二甲基亚砜(DMSO)、IPA/乙酸乙酯(EA)和IPA/水(H_(2)O)的晶体形貌.结果表明,TNBA晶体在真空中的形态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由六个重要的主生长晶面构成,分别为(100)、(110)、(011)、(11-1)、(10-2)和(002),其中(100)面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3.766%.在IPA/DMSO和PA/EA溶剂中重结晶得到的晶体为块状,在IPA/AC和IPA/H_(2)O为棒状.总而言之,IPA/DMSO和IPA/EA溶剂更适合TNBA晶体重结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BA晶体 改进附着能量模型 二元溶剂 形貌预测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线路重载机车轮缘裂纹损伤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倩 周子伟 +1 位作者 刘禹清 陈再刚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针对我国某型大功率重载机车在高原多曲线线路上运行时频繁出现轮缘裂纹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机车轮缘裂纹损伤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多体动力学和安定理论,建立了该型大功率重载机车车辆动力学模型及... 针对我国某型大功率重载机车在高原多曲线线路上运行时频繁出现轮缘裂纹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机车轮缘裂纹损伤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多体动力学和安定理论,建立了该型大功率重载机车车辆动力学模型及轮缘裂纹损伤预测模型:其次,通过现场测试数据与数值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根据该型重载机车运行线路特点,分析了曲线半径、曲线超高、曲线坡度等线路参数及轮缘润滑对重载机车轮缘裂纹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小半径曲线是该型重载机车轮缘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此外轮缘润滑对机车轮缘裂纹损伤有显著影响,可通过合理的线路参数设置及轮缘润滑来降低机车轮轨动态相互作用,进而减少重载机车轮缘裂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仿真 轨道车辆 轮缘裂纹 损伤预测 安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参捕捞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8
作者 葛安亮 陈浩 +1 位作者 邵绪新 李相坤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4,共8页
随着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海参捕捞机器人将逐渐取代费时费力的人工捕捞作业。但是海参捕捞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一直影响其运动稳定性和捕捞效率,一方面是由于海底的作业环境恶劣多变,机器人的结构功能复杂;另一方面是随着海参的累积... 随着水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海参捕捞机器人将逐渐取代费时费力的人工捕捞作业。但是海参捕捞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一直影响其运动稳定性和捕捞效率,一方面是由于海底的作业环境恶劣多变,机器人的结构功能复杂;另一方面是随着海参的累积,机器人的参数发生改变,原有控制模型的控制精度下降。为提高海参捕捞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在综合考虑机器人各种载荷的基础上,还考虑了海参对机器人造成的干扰,建立更加全面的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并运用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和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机器人的运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分别模拟机器人的定深下潜、运动姿态保持、路径跟踪和载重上升运动过程,定量分析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精度,最后构建一个系统全面且精度较高的海参捕捞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捕捞机器人 运动控制系统 动力学模型 模型预测控制 非线性干扰观测器 运动控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风电系统的优化控制研究进展与挑战
9
作者 庞岩 杨禹鹏 杜智伟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我国将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可再生的清洁源,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表明远离地面的高空中风速更加强劲并且更均匀,风向也更稳...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我国将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可再生的清洁源,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表明远离地面的高空中风速更加强劲并且更均匀,风向也更稳定,因此,风力发电的进一步突破可以通过用风筝捕获高空风能来实现.为了确保高空风能系统安全、经济、高效地运行,对其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极高.本文阐述了国际上几种主流高空风电技术的发电原理、发展进程以及现状.通过对典型的Yo-Yo式结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分析了各类非线性控制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具体描述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原理和轨迹跟踪控制的仿真结果.总结了未来高空风能控制技术面临的控制算法计算量大,控制系统可靠性研究缺乏以及智能化水平不高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风能 风筝发电 动力学建模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云量子蝙蝠CNN-GRU大坝变形智能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以浩 李明伟 +2 位作者 安小刚 王宇田 徐瑞喆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针对大坝变形影响因素复杂、精准预报难度较大问题,为了提高在大坝安全管理过程中大坝变形的预报精度,本文从大坝变形非线性动力系统时间序列的强非线性出发,引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大坝变形及其空间影响特性进行挖掘,引入门控循环单元... 针对大坝变形影响因素复杂、精准预报难度较大问题,为了提高在大坝安全管理过程中大坝变形的预报精度,本文从大坝变形非线性动力系统时间序列的强非线性出发,引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大坝变形及其空间影响特性进行挖掘,引入门控循环单元,对大坝变形的时域特性进行挖掘,构建应用于大坝变形预报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大坝变形组合深度学习网络;同时,为了获取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组合网络的最佳超参,引入了混沌云量子蝙蝠算法,建立了基于混沌云量子蝙蝠算法算法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组合网络超参优选方法;最后,提出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混沌云量子蝙蝠算法大坝变形组合深度学习智能预报方法。基于实测数据开展预报研究,对比结果表明:与对比模型相比,提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混沌云量子蝙蝠算法预报方法取得了更精确的预报结果,混沌云量子蝙蝠算法算法用于超参优选获得了更佳的超参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变形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蝙蝠算法 量子力学 混沌理论 非线性动力系统模拟与预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测数据驱动的挖掘机工作装置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神龙 席海峰 +3 位作者 李官运 丁晓红 余慧杰 倪维宇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5期78-87,共10页
以某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工作装置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实测油缸位移数据驱动该模型,得到其主要性能参数和典型工况危险部位应力.根据强度理论、动力学仿真结果和工程经验,分析挖掘机动臂和斗杆的易开裂部位,得到典型焊缝高危... 以某型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工作装置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实测油缸位移数据驱动该模型,得到其主要性能参数和典型工况危险部位应力.根据强度理论、动力学仿真结果和工程经验,分析挖掘机动臂和斗杆的易开裂部位,得到典型焊缝高危点,并通过实测应力应变数据进行验证.以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所得的铰点载荷作为输入,利用nCode疲劳分析软件仿真预测挖掘机动臂和斗杆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实测数据驱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可以准确获取挖掘机实际挖掘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基于该仿真模型提取铰点载荷并用于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工作装置 刚柔耦合 动力学仿真 焊缝高危点 疲劳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助推器无控再入稳定性分析的落点预示方法
12
作者 张意国 赵长见 +1 位作者 高峰 李玉龙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86,共6页
运载火箭助推器分离后的落点预示对于安全区的管控及回收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要,然而助推器再入过程由于失去姿态控制能力导致姿态运动范围大、运动规律复杂,传统型号往往采用极限偏差组合或六自由度打靶的手段来进行助推器落点范围的预示... 运载火箭助推器分离后的落点预示对于安全区的管控及回收系统的设计十分重要,然而助推器再入过程由于失去姿态控制能力导致姿态运动范围大、运动规律复杂,传统型号往往采用极限偏差组合或六自由度打靶的手段来进行助推器落点范围的预示,存在预示范围过大、预示方法对落点预示范围正向设计指导意义不足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非线性动平衡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助推器无控再入过程三通道耦合姿态运动动态稳定特性,辨识固有周期性姿态运动模态,针对有限固有模态建立等效质点运动受力建模,快速、精确分析助推器分离后的落点范围,并能够对助推器特征参数对落区范围影响进行灵敏度分析,指导落区范围正向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极限偏差组合法大幅提升助推器落点预示精度,相较六自由度打靶法更高效、更具有设计指导意义,为火箭助推类飞行器的航区安全性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平衡 模态辨识 助推器 无控 落点预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的球形机器人轨迹跟踪方法研究
13
作者 刘春政 陈志华 +2 位作者 应展烽 靳一聪 葛昊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0-297,共8页
单摆驱动式球形机器人运动存在欠驱动和非线性特性,导致轨迹跟踪难度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球形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和参考运动轨迹,结合泰勒线性展开和时域离散处理,得... 单摆驱动式球形机器人运动存在欠驱动和非线性特性,导致轨迹跟踪难度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球形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和参考运动轨迹,结合泰勒线性展开和时域离散处理,得到球形机器人运动状态偏差的预测模型。随后,以未来特定时段内轨迹跟踪误差最小为目标,在满足控制量和控制增量约束的条件下,利用二次规划对球形机器人长轴和短轴电机转矩进行滚动优化,同时在特定控制步长下不断根据优化结果进行电机转矩控制,最终实现对机器人参考轨迹的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所提MPC方法横向跟踪最大误差减少了0.664 4 m,纵向跟踪最大误差减少了0.112 1 m,跟踪误差曲线基本在0附近波动,具有明显的轨迹跟踪精度与稳定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机器人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模型预测控制 滚动优化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磨削过程仿真的凸轮轴高速磨削稳定性预测分析
14
作者 刘涛 邓朝晖 +2 位作者 姚齐水 吕黎曙 余江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6-247,共12页
磨削颤振是制约凸轮轴高效优质磨削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分析凸轮轴磨削几何运动学特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时滞效应和砂轮-工件弹性退让机制推导了凸轮轴高速磨削动态磨削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多因素耦合的凸轮轴磨削动力学模型和凸轮轴动... 磨削颤振是制约凸轮轴高效优质磨削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分析凸轮轴磨削几何运动学特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时滞效应和砂轮-工件弹性退让机制推导了凸轮轴高速磨削动态磨削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多因素耦合的凸轮轴磨削动力学模型和凸轮轴动态磨削仿真模型。基于稳定性叶瓣图法和动态磨削过程仿真方法对凸轮轴高速磨削稳定性进行预测分析;开展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对动态磨削过程的变模态参数仿真,分析模态参数对凸轮轴高速磨削过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系统刚度和阻尼、减小模态质量都可以改善磨削稳定性,获得更大的稳定磨削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轮廓磨削 稳定性预测 磨削颤振 动态磨削仿真 凸轮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坐载荷施加方式对火炮动力学仿真影响研究
15
作者 单春来 任灿 +3 位作者 高华 杨华实 张鹏飞 石春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239,共8页
在火炮研发的初期阶段,进行总体方案论证对于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考虑到研究条件的不同,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某大口径履带式自行火炮的发射过程稳定性进行了精确分析,在0°射角的标准射击姿态下模拟了无驻锄支撑2... 在火炮研发的初期阶段,进行总体方案论证对于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考虑到研究条件的不同,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某大口径履带式自行火炮的发射过程稳定性进行了精确分析,在0°射角的标准射击姿态下模拟了无驻锄支撑2种情形,探讨了基于理论设计公式加载、基于解算曲线的载荷加载以及基于后坐制动图的载荷加载等3种不同后坐载荷施加方式对火炮动力学仿真影响。此外,还对未配备反后坐装置的火炮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通过将仿真结果与高速摄像捕获的实际射击试验数据对比,深入分析了不同模型的误差幅度及其成因。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提升设计人员对动力学仿真结果误差范围的预测精度,为大口径火炮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火炮 动态仿真分析 反后坐载荷模拟 后坐载荷施加方式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比较及算法选择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月娥 张伟锋 +1 位作者 张金平 程小勇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隧道涌水是隧道建设及后期运营中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准确预测涌水量大小将为隧道设计及施工提供关键参数,因此隧道涌水量预测尤为重要。通过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中的解析法(包括裘布依公式、古德曼公式等),结合数值模拟方法,以隧道导... 隧道涌水是隧道建设及后期运营中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准确预测涌水量大小将为隧道设计及施工提供关键参数,因此隧道涌水量预测尤为重要。通过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中的解析法(包括裘布依公式、古德曼公式等),结合数值模拟方法,以隧道导水断层为研究重点,对地处莲花山断裂带鸿图特长隧道典型段落(K91+634~K93+512)的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同时,利用已开挖段实测涌水量数值,将多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各计算方法的适配性,并优化计算算法。研究表明,裘布依承压含水层公式预测与实际涌水量最为接近,鸿图特长隧道典型段落(K91+634~K93+512)的预测最大涌水量为119000 m 3/d,是极限情况下的涌水量预测,为设计施工开挖提供了可靠地水文地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涌水量预测 地下水动力学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播种单体精准落地位置预测方法研究
17
作者 李佩泽 张昱婷 +1 位作者 孙佳泽 滕桂法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7,共7页
播种精准化、数字化是粮棉作物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的基础,精确的单体落种位置可以为农作物生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并极大地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为此,对玉米种子在排种盘和导种管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落种点位置精准预测动力学模型... 播种精准化、数字化是粮棉作物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的基础,精确的单体落种位置可以为农作物生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并极大地提高农机作业效率。为此,对玉米种子在排种盘和导种管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落种点位置精准预测动力学模型。以2BMQF-5/10型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指夹播种器为模拟原型,采用SolidWorks建立传送带与导种管模型,运用EDEM完成玉米种子模型的非球形颗粒填充和种子从进入导种管到落地全过程的仿真模拟实验。将实验获得的数据值与计算值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整机作业的前进速度和导种管高度对落种位置的预测规律,并对导种管的物理形态进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落种位置,为结合定位系统计算落种绝对位置和后期精准作业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落种位置 动力学分析 EDEM仿真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长桁架臂卸载反弹动力学行为仿真及实验
18
作者 付玲 刘洋 +1 位作者 刘延斌 尹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71,共10页
细长桁架臂是桁架臂起重机的关键工作部件,卸载反弹冲击是威胁细长桁架臂起重机结构安全的重要工况。为研究细长桁架臂在卸载冲击下的动力学行为,采用刚柔耦合多体仿真方法和起重机卸载冲击实验方法探讨了桁架臂卸载反弹条件下动应力的... 细长桁架臂是桁架臂起重机的关键工作部件,卸载反弹冲击是威胁细长桁架臂起重机结构安全的重要工况。为研究细长桁架臂在卸载冲击下的动力学行为,采用刚柔耦合多体仿真方法和起重机卸载冲击实验方法探讨了桁架臂卸载反弹条件下动应力的变化规律,推算了细长桁架臂卸载冲击动载系数。以装备细长桁架臂的动臂塔机为对象,采用刚柔耦合方法建立了包含载荷模型和结构动态特性模型的动臂塔机精细化仿真模型,分析了桁架臂反弹振动引起的动应力变化,发现了桁架臂卸载反弹动应力的分布规律。根据不同臂长的起重机起升性能表,研究了仰角-动应力关系曲线与起升性能曲线之间的关系,发现起重臂的臂中出现最大动应力所对应的起重机突然卸载工况。根据起重机卸载冲击仿真结果,建立了基于仿真预测的起重机卸载冲击实验方法,实施了细长桁架臂系列载荷卸载反弹实验。桁架臂动应力实验值与仿真值之间的误差小于13%,证明精细化模型仿真是求解桁架臂卸载冲击响应的有效工具。通过模型仿真进一步预测了极限工况下细长桁架臂卸载冲击动载系数,发现起重机设计规范中关于卸载冲击动载系数的相关规定存在缺陷,探讨了桁架臂的长细比对卸载冲击动载系数的影响,为细长桁架臂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模型 虚拟仿真 卸载冲击实验 动应力 极限工况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某黄土高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柴卓 吴彪 +1 位作者 张海锋 谢春燕 《山西建筑》 2024年第7期70-73,共4页
结合陕西某煤矿黄土高边坡工程实例,在地质调查和试验分析基础上,采用强度折减法和非线性动力分析法,对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的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 3D)和有限元法(GTS)分析计... 结合陕西某煤矿黄土高边坡工程实例,在地质调查和试验分析基础上,采用强度折减法和非线性动力分析法,对天然工况和地震工况下的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 3D)和有限元法(GTS)分析计算的边坡稳定系数基本吻合,潜在滑移面基本一致;数值模拟分析显示,地震作用下,黄土高边坡坡体应力和应变值均有提高,特别是坡脚处应力、应变变化显著,研究表明边坡应力、应变值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边坡坡度的增大,变化明显;非线性动力法能够更加直观地通过观测点的加速度、速度、位移曲线来判断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通过采用不同数值模拟方法对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为黄土高边坡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强度折减法 非线性动力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7在不同溶剂中的形貌预测研究
20
作者 张诗敏 叶宝云 +1 位作者 王晶禹 石宋超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72,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预测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在真空条件下以及3种不同溶剂-非溶剂体系(DMSO-H_(2)O、DMSO-乙醇、DMAC-乙醇,溶剂与非溶剂体积比为1∶2)下的晶体形貌,确定真空条件下FOX-7的形态学重要生长面和附着能...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预测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在真空条件下以及3种不同溶剂-非溶剂体系(DMSO-H_(2)O、DMSO-乙醇、DMAC-乙醇,溶剂与非溶剂体积比为1∶2)下的晶体形貌,确定真空条件下FOX-7的形态学重要生长面和附着能,计算溶剂与晶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溶剂影响下的晶面附着能。结果表明:FOX-7在真空中的主要生长面有6个面,分别为(0 1 1)、(1 0-1)、(1 0 1)、(0 0 2)、(1 1 0)、(1 1-1),其中(0 1 1)晶面面积最大,占比达到49.38%,是FOX-7晶体形态的最重要晶面。在DMSO-H_(2)O体系中形貌为方形,在DMSO-乙醇中晶体较扁,趋于圆形,在DMAC-乙醇中晶体形貌更为立体,趋于球形。对预测效果较好的DMAC-乙醇体系进行试验,得到的晶体形貌规整,为类球形,与模拟结果相符,说明了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二氨基-2 2-二硝基乙烯(FOX-7) 形貌预测 分子动力学 附着能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