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水库群调蓄影响下的三峡运行期设计洪水及汛控水位
1
作者 钟斯睿 郭生练 +3 位作者 孙博凯 郭乐 梁志明 王何予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68,共10页
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建成运行改变了三峡水库来水来沙条件,现有设计洪水及145 m汛限水位难以应对新时期防洪抗旱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长江上游大型水库众多、暴雨洪水时空分布不均,现有地区组成法无法直接适用于复杂水库群运行期设计洪... 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建成运行改变了三峡水库来水来沙条件,现有设计洪水及145 m汛限水位难以应对新时期防洪抗旱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长江上游大型水库众多、暴雨洪水时空分布不均,现有地区组成法无法直接适用于复杂水库群运行期设计洪水计算。本文采用混合Copula函数构建联合分布,同时反映年最大洪水系列和典型年大洪水分布组成规律,基于最可能洪水地区组成法和最不利洪水地区组成法,分别推求三峡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及汛控水位。结果表明:混合Copula函数能显著提高复杂水库群的洪水地区组成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受上游重点大型水库群调蓄影响,三峡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削减了15%~20%;在确保防洪标准和防洪高水位不变的前提下,经调洪演算求得汛控水位为155.5 m。该研究可为三峡调度规程修订和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运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期 设计洪水 汛控水位 复杂水库群 洪水地区组成 混合Copula函数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熵权法和正交设计优选肺炎开闭合剂提取工艺
2
作者 奉虹丽 杨梅 +5 位作者 蒙泔竹 杨旭 唐丹丹 赵湘培 孙宗喜 奉建芳 《特产研究》 2025年第3期118-123,128,共7页
本研究旨在优选出肺炎开闭合剂的提取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熵权法和正交设计,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加水倍量为考察因素,以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提取量及浸... 本研究旨在优选出肺炎开闭合剂的提取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熵权法和正交设计,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加水倍量为考察因素,以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提取量及浸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优选肺炎开闭合剂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2次,首次加12倍量水,浸泡1 h,提取1 h;第2次加10倍量水,提取1 h。3批样品试验数据组间无明显差异。优选出提取工艺稳定且可行,为今后肺炎开闭合剂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开闭合剂 AHP-熵权法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析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鱼腥草芩蓝合剂水提浓缩液中7种化学成分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甜 王欣雨 +3 位作者 聂复礼 李今豪 汪娟 龚行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7-1696,共10页
该研究基于分析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建立了测定鱼腥草芩蓝合剂水提浓缩液中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苷、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鱼骨图识别可能影响方法属性的方法参数,通过确定性筛选设计明确关键... 该研究基于分析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建立了测定鱼腥草芩蓝合剂水提浓缩液中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苷、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鱼骨图识别可能影响方法属性的方法参数,通过确定性筛选设计明确关键方法属性为槲皮苷与前后峰的分离度和最后一个色谱峰的保留时间。首先采用加权决定系数法筛选出关键方法参数为第一梯度结束时间、第三梯度结束时间、第四梯度结束时间、柱温、流速,随后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关键方法参数与关键方法属性之间的定量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值超过0.90。采用不达标概率值定量表征不同参数组合下的风险大小,根据风险大小确定方法可操作设计区域,并成功验证了其可靠性。确定的色谱条件为:Sunshell-C_(18)(150 mm×4.6 mm,2.6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60%甲酸水(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和326 nm,流速0.80 mL/min,柱温39.0℃,进样量10μL。对优化后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线性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在5.0%以内,7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92.6%~106%,相对标准偏差在2.0%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质量源于设计 高效液相色谱法 鱼腥草芩蓝合剂水提浓缩液 确定性筛选设计 方法可操作设计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料设计结合G1-熵权法和神经网络的夏枯草开音颗粒制剂处方优化
4
作者 王峥峥 汪盛华 +3 位作者 章晨峰 闫明 周恩丽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4-1413,共10页
目的优化夏枯草开音颗粒制剂处方,并对中间体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粉体学评价方法,测定夏枯草开音颗粒喷干粉的物理特性,建立由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休止角、豪斯纳比等9个二级物理质量指标构成的物理指纹图谱,确定前期工艺的稳定性... 目的优化夏枯草开音颗粒制剂处方,并对中间体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粉体学评价方法,测定夏枯草开音颗粒喷干粉的物理特性,建立由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休止角、豪斯纳比等9个二级物理质量指标构成的物理指纹图谱,确定前期工艺的稳定性及喷干粉的质量一致性。以颗粒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和休止角为评价指标,进行干法制粒,对夏枯草开音颗粒的辅料进行筛选;采用混料设计试验结合G1-熵权法和神经网络法分别对所筛选的辅料配比进行优化,并对比2种方法,确定夏枯草开音颗粒的最佳制剂工艺。建立颗粒的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间颗粒质量的一致性。结果9批喷干粉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70,物理属性稳定。通过混料设计试验得到的最佳辅料配比的综合评分高于神经网络建模寻优得到的综合评分,故最终确定夏枯草开音颗粒制剂处方的药辅比为7∶3,加入29%麦芽糊精和71%乳糖,进行干法制粒。5批颗粒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4。结论建立的中间体物理指纹图谱可用于夏枯草开音颗粒的质量过程控制,优选出的夏枯草开音颗粒制剂处方能够较好改善颗粒的物理属性,提高颗粒质量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料设计 干法制粒 G1-熵权法 神经网络 物理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吴超凡 曾梦澜 +1 位作者 钟梦武 肖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23,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不同旧料质量分数的6种混合料试验结果显示,试件击实成型后60℃养生72h后的失水率可以达到95%以上;混合料外加水量可以根据密度最大的原则估计,约为混合料质量分数的5%~9%... 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不同旧料质量分数的6种混合料试验结果显示,试件击实成型后60℃养生72h后的失水率可以达到95%以上;混合料外加水量可以根据密度最大的原则估计,约为混合料质量分数的5%~9%;最佳油石比可以使用干燥或浸水试件,采用25℃马歇尔试验或劈裂试验,根据稳定度最大或抗拉强度最大的原则确定;4种方法确定的最佳油石比差别微小,在3.8%~5.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乳化沥青 冷再生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直接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赵顺波 杜晖 +1 位作者 钱晓军 李长永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共6页
提出等体积钢纤维替代粗骨料并将钢纤维质量计入砂率公式来直接进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通过试验研究碎石级配、钢纤维长度和体积率对新拌钢纤维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硬化钢纤维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 提出等体积钢纤维替代粗骨料并将钢纤维质量计入砂率公式来直接进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通过试验研究碎石级配、钢纤维长度和体积率对新拌钢纤维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硬化钢纤维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弯曲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与现行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的相关强度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最大粒径为20mm和25mm的连续级配碎石和长度为32~50mm的钢纤维,在钢纤维体积率不大于2.0%时,由直接设计方法可配制满足新拌钢纤维混凝土工作性能和硬化钢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避免按现行规程规定根据钢纤维体积率对用水量和砂率的调整。研究成果为修订完善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提供科研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直接方法 坍落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致密配合比法的索塔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万纯斌 唐凯 +1 位作者 李北星 胡峰强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0-102,105,共4页
结合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索塔工程,采用致密配合比方法对C50高性能清水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验证了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填充细骨料的填塞率α为13%,粉煤灰与细骨料混合物填充粗骨料的填塞率β为45%时,粉煤灰-细骨... 结合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索塔工程,采用致密配合比方法对C50高性能清水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验证了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填充细骨料的填塞率α为13%,粉煤灰与细骨料混合物填充粗骨料的填塞率β为45%时,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粒料系统达到最密实堆积;水泥浆的富裕系数n为1.3和1.35时,设计出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均满足索塔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且经济性较优。混凝土在索塔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索塔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完全达到了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配合比设计法 清水混凝土 配合比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虚拟试验方法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类型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端宜 张肖宁 王绍怀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8-51,共4页
级配对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现有手段评价这些影响又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本研究尝试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方法的虚拟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实现了可视化级配设计,而且所得结论... 级配对于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现有手段评价这些影响又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本研究尝试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方法的虚拟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实现了可视化级配设计,而且所得结论可以指导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和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配类型 沥青混合料 级配设计 虚拟试验 离散单元法 可视化设计 评价方法 道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回填材料的室内制样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明 张虎元 +1 位作者 贾灵艳 崔素丽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8-643,共6页
对缓冲回填材料的拌样、湿化、养护与压制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缓冲回填材料小尺度人工制样工艺(即采用分步搅拌法将石英砂均匀掺入膨润土,搅拌结束后,采用喷雾法湿化材料至目标含水率)及4种压(击)实方法(恒定击实能动力击实法、... 对缓冲回填材料的拌样、湿化、养护与压制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缓冲回填材料小尺度人工制样工艺(即采用分步搅拌法将石英砂均匀掺入膨润土,搅拌结束后,采用喷雾法湿化材料至目标含水率)及4种压(击)实方法(恒定击实能动力击实法、变击实能动力击实法、恒定压实能静力压实法和变压实能静力压实法).对变压实能静力压实法压制的试样进行检验后发现,试样中部的干密度略高于试样的干密度平均值.利用三变量正交试验设计对缓冲回填材料的岩土性质进行研究后认为,变压实能静力压实法可同时满足室内试验及原位试验研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回填材料 膨润土-砂 制样方法 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存式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宋建生 吕伟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64-668,共5页
通过对储存式沥青混合料的系统对比试验和研究,对其使用特性作了理论分析,指出了技术关键之所在;探讨并验证了一套新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最后,应用改性沥青,大大改善了这种混合料的性能.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设计方法 改性沥青 道路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风定喘颗粒辅料的筛选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璐 王秀海 +5 位作者 王永香 孙文杰 吴云 丁岗 毕宇安 王振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1-736,共6页
目的筛选疏风定喘颗粒(炙麻黄、黄芩、前胡等)的辅料。方法分别以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甘露醇、山梨醇为辅料进行制粒,混料设计进行优化;以成型性、吸湿性、溶化性、流动性、颗粒性状为指标,评价不同辅料所制颗粒的性状,响应面法进... 目的筛选疏风定喘颗粒(炙麻黄、黄芩、前胡等)的辅料。方法分别以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甘露醇、山梨醇为辅料进行制粒,混料设计进行优化;以成型性、吸湿性、溶化性、流动性、颗粒性状为指标,评价不同辅料所制颗粒的性状,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以颗粒成型率和溶化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辅料用量。结果以糊精为辅料制粒时效果最佳,根据干膏得率及服药量,其适宜用量为20%~30%。结论糊精是制备疏风定喘颗粒的理想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定喘颗粒 辅料 混料设计 响应面法 单因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软弱土质相似材料配比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窦远明 王建宁 +1 位作者 田贵州 魏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0-487,共8页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骨胶比、洗膏比、重晶石粉掺量、膨润土掺量、含水量为因素,对软弱土质相似材料进行配比试验。每种因素设置5个水平,设计25组材料配比,获得不同配比相似材料的密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指标。采用极差分析法分...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骨胶比、洗膏比、重晶石粉掺量、膨润土掺量、含水量为因素,对软弱土质相似材料进行配比试验。每种因素设置5个水平,设计25组材料配比,获得不同配比相似材料的密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等指标。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各因素的敏感性,研究各因素对相似材料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相似材料各参数指标分布范围较大,能够满足大部分土质材料模型试验的要求;膨润土掺量对相似材料密度起主要控制作用,含水量和洗膏比对密度有明显影响;骨胶比对黏聚力影响最大,膨润土掺量和含水量的影响次之;膨润土掺量、含水量、重晶石粉掺量均对内摩擦角有较大影响;相似材料黏聚力随膨润土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重晶石粉掺量、膨润土掺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试验结果可为类似模型试验土质相似材料的配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材料 模型试验 正交设计方法 配合比 极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M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柴金玲 栗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83-287,共5页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GTM(Gyratory testing machine)配合比设计方法在道路工程中的有效实用性,对GTM设计和马歇尔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体积参数的对比分析,最后通过路用性能试验进行验证。GTM设计方法采用极限平衡状态成型试件,以稳定系数(...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GTM(Gyratory testing machine)配合比设计方法在道路工程中的有效实用性,对GTM设计和马歇尔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体积参数的对比分析,最后通过路用性能试验进行验证。GTM设计方法采用极限平衡状态成型试件,以稳定系数(GIS)、抗剪安全系数(GSF)综合确定最佳油石比。与马歇尔配合比设计相比,GTM确定的最佳油石比显著下降,毛体积相对密度和沥青饱和度(VFA)指标增加,空隙率(VV)和矿料间隙率(VMA)指标偏低,不适合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指标控制,在此条件下试验得出的体积参数仅作为参考指标,需要对路用性能进行相应验证;采用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均优于马歇尔配合比设计,对高温稳定性能和低温抗冻损能力改善效果突出,低温抗裂性能优势不明显。随温度的升高,GTM的高温抗车辙能力更加优良,且具有更低的高温敏感性。AC-16试验数据显示,沥青用量降低了6.1%,毛体积相对密度提高1.9%,VV下降了37.6%,VMA下降了18.5%,稳定度提高27%。其中,60℃动稳定度提高了26.9%,65℃动稳定度提高了99.2%,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增加了4.7%,残留稳定度提高了4.9%,冻融劈裂强度比提高了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GTM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 马歇尔设计方法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沥青混合料冷再生技术 被引量:13
14
作者 凌天清 何亮 马育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146,共6页
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沥青发泡原理及特性并对其影响因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泡沫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最佳拌和用水量试验,养生条件对泡沫沥青混合料的影响,实验室检测方法,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影响因素。... 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沥青发泡原理及特性并对其影响因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泡沫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最佳拌和用水量试验,养生条件对泡沫沥青混合料的影响,实验室检测方法,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列举了沥青发泡技术在一些温拌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提出并分析了泡沫沥青今后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泡沫沥青混合料设计与评价方法,发泡剂的研制与选择,泡沫沥青改性及其工艺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沥青 泡沫沥青混合料 冷再生 设计方法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东坡 李惠惠 +1 位作者 杨柳 金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73-279,共7页
冷再生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在级配设计中的不同是由于RAP的掺入对混合料的影响,特别是RAP在回收过程中的高变异性对混合料级配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采用RAP的原样筛分和抽提筛分级配曲线添加一定比例新集料进行级配设计,... 冷再生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在级配设计中的不同是由于RAP的掺入对混合料的影响,特别是RAP在回收过程中的高变异性对混合料级配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采用RAP的原样筛分和抽提筛分级配曲线添加一定比例新集料进行级配设计,然后采用贝雷法的级配设计理论,基于粗集料骨架嵌挤,细集料逐级填充的设计思路进行级配检验,在满足[CA]、[FAc]、[FAf]3个参数的要求后,反算贝雷法设计密度,分析了RAP的掺入对贝雷法设计密度及3参数的影响,同时依据混合料的低温劈裂强度、冻融劈裂强度、动稳定度和间接拉伸疲劳寿命来评价两种级配混合料的性能,最后给出合理的贝雷法设计密度及应按照RAP的抽提筛分级配曲线来调整混合料的合成级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配设计 贝雷法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冷再生混合料 乳化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法的水泥稳定碎石试验及抗裂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鹏飞 郭忠印 陈崇驹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16-621,共6页
采用正交法设计研究了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通过极差和均方差分析确定了水泥含量、碎石含量和碎石级配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主次关系,选择了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对骨架密度型水泥稳定碎石和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 采用正交法设计研究了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通过极差和均方差分析确定了水泥含量、碎石含量和碎石级配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主次关系,选择了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对骨架密度型水泥稳定碎石和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 正交法 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蒋应军 赵占林 李明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3-478,共6页
利用轮碾法成型车辙板,并切割成小梁试件,研究采用垂直振动法和马歇尔法设计的AC-20混合料的弯拉疲劳特性,并应用威布尔分布建立疲劳方程.结果表明:与马歇尔法设计的AC-20混合料相比,垂直振动法设计的AC-20混合料油石比降低了6.91%,密... 利用轮碾法成型车辙板,并切割成小梁试件,研究采用垂直振动法和马歇尔法设计的AC-20混合料的弯拉疲劳特性,并应用威布尔分布建立疲劳方程.结果表明:与马歇尔法设计的AC-20混合料相比,垂直振动法设计的AC-20混合料油石比降低了6.91%,密度提高了1.6%,动稳定度、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32.2%,38.7%和43.7%;垂直振动法AC-20混合料在高应力作用下抗疲劳性能及对应力变化敏感性均优于马歇尔法AC-20混合料,体现在垂直振动法AC-20混合料与马歇尔法AC-20混合料的疲劳方程斜率之比为0.883-0.965,截距之比为1.131-1.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疲劳性能 垂直振动法 马歇尔法 小梁弯曲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径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101
18
作者 黄卫 刘振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9,共9页
结合南京长江第二大桥、舟山桃夭门大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杭州湾大桥等大型桥梁桥面铺装的研究与设计 ,对大跨径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 ,包括铺装材料与结构、钢桥面铺装体系受力特性、疲劳特性、热塑性沥青混合料铺装车辙、设计... 结合南京长江第二大桥、舟山桃夭门大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杭州湾大桥等大型桥梁桥面铺装的研究与设计 ,对大跨径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 ,包括铺装材料与结构、钢桥面铺装体系受力特性、疲劳特性、热塑性沥青混合料铺装车辙、设计指标、轴载换算方法、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面铺装 大跨径 钢箱梁桥 轴载换算 大桥 大型桥梁 车辙 设计理论 受力特性 设计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提取花椒麻味物质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敏 蒲升慧 +2 位作者 刘福权 赵志峰 吕远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7,共6页
为了研究在传统提取方式下花椒麻味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作用机制,通过混料设计获得复合酶的最佳配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麻味物质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并采用SEM观察花椒的微... 为了研究在传统提取方式下花椒麻味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作用机制,通过混料设计获得复合酶的最佳配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麻味物质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并采用SEM观察花椒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花椒麻味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3.08%(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最佳比例为36.2%、26.0%、37.8%),酶处理温度50.3℃和超声功率208.5 W。在此条件下,麻味物质的提取率从10.24%提升到15.14%。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超声波和酶处理均能增强对花椒细胞结构的破坏,从而促进麻味物质溶出,且超声处理与复合酶处理存在协同作用,对花椒细胞结构的破坏更强。文章为传统方式提取花椒麻味物质的工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物质 提取方式 酶-超声协同 混料设计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集料分维数值和矿料间隙率的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继成 黄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81-1485,1501,共6页
利用分形理论这一研究工具对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进行研究,建立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分维数值与矿料间隙率的关系.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多孔排水式沥青混合料、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分别建立集料级配分维数值与矿料间隙率的关... 利用分形理论这一研究工具对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进行研究,建立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分维数值与矿料间隙率的关系.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多孔排水式沥青混合料、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分别建立集料级配分维数值与矿料间隙率的关系,再分析、对比其他试验数据,得出矿料间隙率随着集料级配分维数值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极小值的结论.此研究结论对沥青混合料设计级配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体积设计法 矿料间隙率 集料级配分维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