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tu Growth of Conformal SnO_(2) Layers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1
作者 LIU Suolan LUAN Fuyuan +3 位作者 WU Zihua SHOU Chunhui XIE Huaqing YANG Songwang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97-1403,I0009,共8页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recently been made in enhancing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PSCs,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recently been made in enhancing th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Th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a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PSCs,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performance of devices.Traditional spin-coating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ETL fails to fully cover the cusp of FTO transparent conductive glass substrate,leading to direct contact between perovskite film and FTO substrate,which induces charge recombination and reduces the performance of PSCs.To address this issue,an in-situ growth method was proposed to prepare conformal SnO_(2) films on FTO glass substrates in this study.The resulting SnO_(2) films are not only dense and uniform,fully covering the cusp of the FTO glass substrates and reducing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FTO substrates and the perovskite films,but also facilitating the formation of perovskite films with large grain sizes.Moreover,the conformal SnO_(2) films can improve the charge extraction at the SnO_(2)/perovskite interface,reduce the trap density and trap-assisted recombination in PSCs,and thus enhance the PCE of PSCs.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it is found that the PSCs with in-situ grown SnO_(2) films show an improved PCE of 21.97%,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at with spin-coated SnO_(2) films(20.93%).All above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e as-prepared SnO_(2) film can serve as an ideal ETL.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is method avoids the use of corrosive hydrochloric acid and toxic thioglycolic acid,and it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ITO flexibl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ubstrat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solar cell conformal SnO_(2)film in-situ grow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and oxygen plasma treatm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magnetron-sputtered CdS for solar cell applications
2
作者 Runxuan Zang Haolin Wang +9 位作者 Xiaoqi Peng Ke Li Yuehao Gu Yizhe Dong Zhihao Yan Zhiyuan Cai Huihui Gao Shuwei Sheng Rongfeng Tang Tao Che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3,I0010,共13页
Cadmium sulfide(CdS)is an n-type semiconductor with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at is widely used as an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ETM)in solar cells.At present,numerous methods for preparing CdS thin films h... Cadmium sulfide(CdS)is an n-type semiconductor with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at is widely used as an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ETM)in solar cells.At present,numerous methods for preparing CdS thin films have emerged,among which magnetron sputtering(MS)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vacuum techniques.For this type of technique,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key deposition parameters that affects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between the target film and substrate,determining the specific growth habits of the films.Herein,the effect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magnetron-sputtered CdS(MS-CdS)films was studied and appl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hydrothermally deposited antimony selenosulfide(Sb_(2)(S,Se)_(3))solar cells.Adjusting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not only results in the design of the flat and dense film with enhanced crystallinity but also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n energy level arrangement with a Sb_(2)(S,Se)_(3)layer that is more favorable for electron transfer.In addition,we developed an oxygen plasma treatment for CdS,reducing the parasitic absorption of the device and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the solar cell.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MS-CdS in the fabrication of hydrothermal Sb_(2)(S,Se)_(3)solar cells and provides interfac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devic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ron sputtering CDS substrate heating plasma treatment Sb_(2)(S Se)_(3) thin film solar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衬底温度对热丝CVD法沉积氧化钨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旭 郭丛 +2 位作者 陈涛 俞健 唐水花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通过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氧化钨(WOx)薄膜,并将其应用于无掺杂异质结太阳电池。研究表明,衬底温度在沉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衬底温度从室温升高到200℃,WOx薄膜的表面颗粒尺寸减小,薄膜更加致密;功函数先升高再迅速下降;透过率在15... 通过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氧化钨(WOx)薄膜,并将其应用于无掺杂异质结太阳电池。研究表明,衬底温度在沉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衬底温度从室温升高到200℃,WOx薄膜的表面颗粒尺寸减小,薄膜更加致密;功函数先升高再迅速下降;透过率在150℃以内无明显变化,继续升高温度后迅速降低。通过取代p型非晶硅层,将其应用于无掺杂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作为空穴选择接触层。在衬底温度为100℃的条件下,利用高透明的WOx层,获得最佳转换效率为14.63%的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硅太阳电池 钨化合物 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 温度 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光伏组件可靠性测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陶海全 方振雷 +1 位作者 孙勇 田玮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5,共6页
为确保薄膜光伏组件在25 a的使用年限内具有较高可靠性,依据国际著名检测机构和实验室的加严测试序列,综合光伏组件合格性测试标准、安全性测试标准、现有可靠性测试序列以及环境应力加速模型,推导出涵盖热循环、机械性能、综合材料性... 为确保薄膜光伏组件在25 a的使用年限内具有较高可靠性,依据国际著名检测机构和实验室的加严测试序列,综合光伏组件合格性测试标准、安全性测试标准、现有可靠性测试序列以及环境应力加速模型,推导出涵盖热循环、机械性能、综合材料性能、湿热阻水性能、抗PID性能、室外曝晒和对比试验7个子序列,适用于评估薄膜光伏组件生命周期内环境耐久性和材料性能的可靠性测试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电池 薄膜光伏组件 可靠性 生命周期 测试序列 累积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临近空间应用的柔性太阳电池试验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辉 张春福 +3 位作者 曹越先 姜箫 郑德旭 杨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2-2641,共10页
太阳电池是临近空间飞行平台理想的电源,柔性太阳电池因其较高的功质比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分析不同种类太阳电池组件封装材料构成对电池面密度的影响,并计算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组件不同转换效率对应的功质比;回顾柔性硅太阳电池、柔性... 太阳电池是临近空间飞行平台理想的电源,柔性太阳电池因其较高的功质比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分析不同种类太阳电池组件封装材料构成对电池面密度的影响,并计算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组件不同转换效率对应的功质比;回顾柔性硅太阳电池、柔性铜铟镓硒太阳电池、柔性碲化镉太阳电池和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进展;介绍每种柔性太阳电池所用基底材料、制备方法和效率制约因素等;介绍钙钛矿太阳电池在临近空间环境下的试验研究进展,指出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由于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具有较高的功质比,其是最具有临近空间应用潜力的柔性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柔性太阳电池 功质比 薄膜太阳电池 钙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光谱匹配减反增透膜系的设计与制备
6
作者 汤永康 刘畅 李刚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3-1169,1181,共8页
针对不同类型太阳能光伏电池不同的光吸收曲线特征,分别设计与之匹配的减反增透膜系,采用TFcal软件模拟得到不同模型下的膜系透过率,与各电池吸收曲线进行适配,得到不同类型电池所适配的膜系及关键参数;通过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测... 针对不同类型太阳能光伏电池不同的光吸收曲线特征,分别设计与之匹配的减反增透膜系,采用TFcal软件模拟得到不同模型下的膜系透过率,与各电池吸收曲线进行适配,得到不同类型电池所适配的膜系及关键参数;通过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薄膜光学透过率,以氙灯太阳能模拟器和数字源表测试覆盖有减反增透膜系的c-Si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太阳能电池的优选减反增透膜系不同,制备的膜系在380~1 200 nm最高平均透过率为93.1%,而采用平均透过率为92.5%的膜系时,电池获得了相对更好的电池效率,输出功率为1.129 771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减反增透膜系 吸收光谱 膜系设计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7
作者 花浩 孙孪鸿 +1 位作者 赵宇 庞楚泷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3-551,共19页
铜锌锡硫硒(Cu_(2)ZnSn(S,Se)_(4),CZTSSe)具有组成元素丰富、环境友好和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大规模应用潜力的新型光伏材料。相比刚性衬底,柔性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质轻和可弯折的独特优势,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柔... 铜锌锡硫硒(Cu_(2)ZnSn(S,Se)_(4),CZTSSe)具有组成元素丰富、环境友好和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大规模应用潜力的新型光伏材料。相比刚性衬底,柔性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质轻和可弯折的独特优势,在光伏建筑一体化、柔性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柔性衬底、残余应力、制备方法、掺杂、界面工程等方面对柔性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柔性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锡硫硒(CZTSSe) 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 残余应力 掺杂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cal segregation in Cu-In precursors and its effects on microstructures of selenized CuInSe_2 thin films
8
作者 方玲 张弓 +2 位作者 庄大明 赵明 吴敏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Local segregation in Cu-In precursors and its effects on the element distribution and microstructures of selenized CuInSe2 thin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Cu-In precursors with an ideal total mole ratio of Cu to In of 0... Local segregation in Cu-In precursors and its effects on the element distribution and microstructures of selenized CuInSe2 thin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Cu-In precursors with an ideal total mole ratio of Cu to In of 0.92 were prepared by middle frequency alternating current magnetron sputtering with Cu-In alloy target, then CuInSe2 absorbers for solar cells were formed by selenization process in selenium atmosphe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e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observe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s of both Cu-In precursors and CuInSe2 thin films. Their micro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and Raman spectrosc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In precursor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u11In9) phase with In-rich solid solution. Stoichiometric CuInSe2 thin films with a homogeneous element distribution and single chalcopyrite phase can be synthesized from a segregated Cu-In precursor film with an ideal total mole ratio of Cu to In of 0.92. CuInSe2 thin film shows P-type conductivity and its resistivity reaches 1.2×103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cell Cu-In precursor CuInSe_2 thin film SELENIZATION magnetron sput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溶剂对CsPbBr_(3)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莹 李富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6,共5页
分别在钙钛矿前驱体中添加一系列的反溶剂乙酸乙酯(EA)和乙腈(ACN),制备出不同形貌的CsPbBr_(3)薄膜,探究薄膜质量与太阳电池性能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在大气制备环境中,反溶剂有助于CsPbBr_(3)晶粒的生长,薄膜表面缺陷明显减少,太阳... 分别在钙钛矿前驱体中添加一系列的反溶剂乙酸乙酯(EA)和乙腈(ACN),制备出不同形貌的CsPbBr_(3)薄膜,探究薄膜质量与太阳电池性能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在大气制备环境中,反溶剂有助于CsPbBr_(3)晶粒的生长,薄膜表面缺陷明显减少,太阳电池各性能参数(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以及填充因子)均有所提升,尤其是添加乙腈(V(PbBr_(2)/DMF)∶V(ACN)=10∶1)后,光电转换效率(PCE)从3.16%提高到7.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太阳电池效率 薄膜制备 缺陷 反溶剂 CsPbBr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光下锑基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与性能优化
10
作者 曹宇 凌同 +6 位作者 曲鹏 王长刚 赵耀 那艳玲 江崇旭 胡子阳 周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9-526,共8页
锑基薄膜太阳电池因其制备方法简单,原材料丰富,光电性能稳定等优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锑基吸光层材料(硫化锑、硫硒化锑、硒化锑)具有高吸收系数特点,因而在室内或者水下等弱光条件下具有相当大的应用潜力。通过构造两种衰减光谱... 锑基薄膜太阳电池因其制备方法简单,原材料丰富,光电性能稳定等优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锑基吸光层材料(硫化锑、硫硒化锑、硒化锑)具有高吸收系数特点,因而在室内或者水下等弱光条件下具有相当大的应用潜力。通过构造两种衰减光谱以研究新型锑基薄膜太阳电池在弱光下的光电响应。首先通过厚度调节硒化锑太阳电池的吸光能力,发现当吸光层厚度较薄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存在较大差值;而当吸光层厚度过厚时,电池性能又因载流子复合的增大而降低。在吸光层厚度处于合适的0.4~1.2μm之间时,硒化锑太阳电池在长波衰减光谱和短波衰减光谱下都能获得高于16%的转换效率。然后通过硒含量调节锑基太阳电池的光谱吸收范围,发现长波衰减光谱下,锑基太阳电池的器件性能显著高于标准光谱,并且在20%~40%硒含量下能够获得最佳的转换效率。而在短波衰减光谱下,锑基太阳电池的最佳性能出现在硒含量为60%的情况下。因而在弱光条件下,锑基太阳电池的最佳硒含量需要通过具体的光谱特性确定。最后研究了两种衰减光谱下,硫化锑/硒化锑双结叠层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特性。发现在短波衰减光谱下,叠层太阳电池效率会随着总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长波衰减光谱下,叠层太阳电池的最佳性能能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当叠层电池总厚度为2μm,且硫化锑顶电池厚度在0.5~1.2μm之间时,器件在两种衰减光谱下都能够实现光谱能量在两个子电池中的合理分配,使得叠层电池效率能够保持在20%以上。通过该研究对锑基太阳电池器件结构的合理设计,能够保证单结和双结器件在不同弱光条件下的高性能输出,为高环境适应性的锑基薄膜太阳电池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基薄膜太阳电池 衰减光谱 弱光响应 吸光层厚度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光伏组件成本预测
11
作者 李彬 舒安康 彭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0,共10页
针对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瓦电成本和度电成本提出计算方法。从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生产技术路线着手,结合钙钛矿光伏组件在生产与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成本、产线成本以及产线折旧等方面对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瓦电成本进行计算和讨论。同时对钙钛矿... 针对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瓦电成本和度电成本提出计算方法。从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生产技术路线着手,结合钙钛矿光伏组件在生产与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成本、产线成本以及产线折旧等方面对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瓦电成本进行计算和讨论。同时对钙钛矿光伏组件的度电成本进行预测,并与火电、水电以及风电的度电成本进行比较,所得结论可为从事钙钛矿光伏组件制造的企业与科研院所提供一定的助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瓦电成本 平准化度电成本 薄膜技术 光伏发电技术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及其光伏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慧 许志鹏 +2 位作者 朱从潭 郭学益 杨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7-466,共10页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高的巨大优势,显示出广阔的商业化前景。经过十几年的深入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的实验室器件(&l...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高的巨大优势,显示出广阔的商业化前景。经过十几年的深入研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的实验室器件(<1 cm^(2))、大面积器件(1~10 cm^(2))、迷你模组级器件(10~800 cm^(2))和模组级器件(>800 cm^(2))的最高认证PCE已分别提升至26.10%、24.35%、22.40%和18.60%。随着PSCs面积扩大,PCE急剧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制备方法的局限性,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实验室器件常采用的旋涂法难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目前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刮涂法和狭缝涂布法,但其存在薄膜成核结晶过程难以精确控制等问题。本文从大面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入手,介绍了大面积钙钛矿层成膜机制及薄膜质量提升策略。最后,对未来高PCE、高稳定性的大面积PSCs的制备技术和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对高性能的大面积PSCs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薄膜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大面积 成膜控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前体溶液的溶剂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霞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6-1385,共10页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经实现了小面积器件超过26%、大面积器件超过20%的能量转换效率,且最大的优势在于钙钛矿层可采用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的溶液法进行加工,有潜力成为下一代产业化的光伏技术。而溶剂性质关系到钙钛矿的结晶动力学、晶体...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经实现了小面积器件超过26%、大面积器件超过20%的能量转换效率,且最大的优势在于钙钛矿层可采用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的溶液法进行加工,有潜力成为下一代产业化的光伏技术。而溶剂性质关系到钙钛矿的结晶动力学、晶体生长取向以及最终的光电性能。基于此,针对小面积和大面积钙钛矿薄膜不同的成膜工艺,重点介绍了钙钛矿前体溶液的溶剂工程研究进展,讨论了溶剂体系优化在提升钙钛矿薄膜质量和优化光伏器件性能方面的作用。最后,对钙钛矿前体溶液的溶剂体系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溶液法 溶剂体系 薄膜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SiC薄膜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杨晨光 王秀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9,共14页
碳化硅(SiC)材料具有极为优良的物理、化学及电学性能,可满足在高温、高腐蚀等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碳化硅还是极端工作条件下微机电系统(MEMS)的主要候选材料,成为国际上新材料、微电子和光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碳化硅有与硅同属立... 碳化硅(SiC)材料具有极为优良的物理、化学及电学性能,可满足在高温、高腐蚀等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碳化硅还是极端工作条件下微机电系统(MEMS)的主要候选材料,成为国际上新材料、微电子和光电子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碳化硅有与硅同属立方晶系的同质异形体,可与硅工艺技术相结合制备出适应大规模集成电路需要的硅基器件,因此用硅晶片作为衬底制备碳化硅薄膜的工作受到研究人员的特别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硅基碳化硅薄膜的研究现状,就其制备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主要包括各种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和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法,并归纳了对硅基碳化硅薄膜性能的研究,包括杨氏模量、硬度、薄膜反射率、透射率、发光性能、电阻、压阻、电阻率和电导率等,以及其在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硅基碳化硅薄膜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碳化硅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 微机电系统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掺杂CH_(3)NH_(3)PbI_(3)薄膜及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小杰 杜丽勇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6-1091,共6页
基于一步旋涂法制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吸光层CH_(3)NH_(3)PbI_(3)薄膜,在吸光层制备过程中添加了尿素,研究了尿素掺杂量对CH_(3)NH_(3)PbI_(3)薄膜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组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UV-Vis... 基于一步旋涂法制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吸光层CH_(3)NH_(3)PbI_(3)薄膜,在吸光层制备过程中添加了尿素,研究了尿素掺杂量对CH_(3)NH_(3)PbI_(3)薄膜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组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UV-Vis、PL以及J-V曲线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尿素的添加提高了CH_(3)NH_(3)PbI_(3)薄膜的结晶度,改善了取向性,使薄膜的覆盖率得到改善,孔洞和裂缝的数量减少。当尿素的掺杂量为10%(摩尔分数)时,薄膜的晶粒尺寸最为均匀,结晶性能最佳。所有CH_(3)NH_(3)PbI_(3)薄膜的吸收边都在780 nm左右,带隙宽度为1.5 eV。适量尿素的添加提高了CH_(3)NH_(3)PbI_(3)薄膜的吸光能力和发射峰的强度,随着尿素掺杂量的增加,CH_(3)NH_(3)PbI_(3)薄膜的吸光性能和发射峰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尿素的掺杂量为10%(摩尔分数)时,CH_(3)NH_(3)PbI_(3)薄膜的吸光性能最好,发射峰强度最高。将不同尿素掺杂量的CH_(3)NH_(3)PbI_(3)薄膜组装出30个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测试了J-V曲线,当尿素的掺杂量为10%(摩尔分数)时,电池具有最优的光电性能,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最大为20.61%。以上分析可知,尿素的最佳掺杂量为10%(摩尔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CH_(3)NH_(3)PbI_(3)薄膜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平面碲硒镉薄膜太阳电池组件制备研究
16
作者 李青霄 张心会 +2 位作者 李安琪 林彬娜 陈学义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62,共4页
随着光伏技术日益进步,其应用场景愈加细分,一些场景需要使用非平面光伏电池组件以兼顾其功能性与美观需求。基于顶衬碲硒镉薄膜太阳电池结构特点,利用玻璃热弯技术,在常压环境且充保护气体的管式炉中直接对顶衬碲硒镉薄膜太阳电池小面... 随着光伏技术日益进步,其应用场景愈加细分,一些场景需要使用非平面光伏电池组件以兼顾其功能性与美观需求。基于顶衬碲硒镉薄膜太阳电池结构特点,利用玻璃热弯技术,在常压环境且充保护气体的管式炉中直接对顶衬碲硒镉薄膜太阳电池小面板进行热弯,制备了非平面顶衬碲硒镉薄膜太阳电池小组件,使用I-V测试仪对其热弯前后I-V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弯温度为610℃时,小组件的VOC、JSC、FF和效率与热弯前相比未见明显衰减,热弯温度为630℃时,小组件仍能保持约10%的光电转化效率。该研究证明,当应用场景需要非平面光伏电池时,通过直接热弯顶衬碲硒镉薄膜太阳电池面板制备非平面碲硒镉太阳电池组件是可行的,这为非平面碲硒镉太阳电池组件产业化提供了一种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硒镉 薄膜 非平面电池组件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
17
作者 白建明 于越 +1 位作者 李治学 彭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对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FPSCs)成膜工艺进行研究,针对在柔性基底上沉积薄膜不均匀、较多缺陷、内部应力等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选择PET/ITO作为柔性基底,SnO2作为电子传输层,加入KCl进行调控,KCl的加入可增加电子传输层与柔... 对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FPSCs)成膜工艺进行研究,针对在柔性基底上沉积薄膜不均匀、较多缺陷、内部应力等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选择PET/ITO作为柔性基底,SnO2作为电子传输层,加入KCl进行调控,KCl的加入可增加电子传输层与柔性导电基底的亲和性,从而获得致密且缺陷较少的膜层。通过优选钙钛矿前驱体各组分配比,加入MACl作为添加剂调控结晶过程,并在钙钛矿表面设计PEAI钝化层钝化界面,获得高质量的钙钛矿结晶和致密表面,并使电池的柔韧性能得到提升。在适宜的环境下,制备认证效率达到23.14%的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其在弯折10000次后仍能保持80.48%的初始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柔性 成膜工艺 制备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太阳能智能网联车砷化镓发电系统技术攻关
18
作者 贾子熙 钟豪 +1 位作者 张洪溪 刘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11-2516,共6页
“天津号”作为国内首辆纯太阳能智能网联车,其太阳能发电系统采用柔性薄膜砷化镓太阳电池进行一体化层压封装,封装后效率>31%,面密度≤1.6 kg/m^(2),实现了与车顶弧面共形,并具有地面特殊环境耐候性。砷化镓发电系统铺设面积为8.1 m... “天津号”作为国内首辆纯太阳能智能网联车,其太阳能发电系统采用柔性薄膜砷化镓太阳电池进行一体化层压封装,封装后效率>31%,面密度≤1.6 kg/m^(2),实现了与车顶弧面共形,并具有地面特殊环境耐候性。砷化镓发电系统铺设面积为8.1 m^(2),年平均日发电量达到7.6 kWh,单位面积发电效率为0.938 kWh/m^(2),支持续航里程79.2 km,与燃油车相比,每百公里可减少碳排放约25 kg,对太阳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太阳能汽车 薄膜砷化镓太阳电池 砷化镓发电系统 结构功能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掺杂对柔性Cu_(2)ZnSn(S,Se)_(4)薄膜应力及其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孙雨豪 陈春阳 +4 位作者 杨帅博 俞乐 黄海斌 檀仔航 孙孪鸿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1-537,共7页
Cu_(2)ZnSn(S,Se)_(4)(CZTSSe)薄膜中的应力是影响其柔性太阳电池弯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在Cu_(2)ZnSnS_(4)(CZTS)金属预制层中蒸发不同厚度(20、40、60、80 nm)的Sb薄膜,并结合后硒化的方法对CZTSSe薄膜进行Sb掺杂。... Cu_(2)ZnSn(S,Se)_(4)(CZTSSe)薄膜中的应力是影响其柔性太阳电池弯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采用电子束蒸发法在Cu_(2)ZnSnS_(4)(CZTS)金属预制层中蒸发不同厚度(20、40、60、80 nm)的Sb薄膜,并结合后硒化的方法对CZTSSe薄膜进行Sb掺杂。研究发现Sb掺杂可以有效改善CZTSSe薄膜的结晶质量,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和弯曲稳定性。当Sb掺杂层的厚度为40 nm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CZTSSe薄膜的结晶质量,相比未掺杂Sb的情况,其残余应力从-3.93 GPa降低至-2.19 GPa,其太阳电池的PCE由2.04%提升至4.41%;在弯曲角度60°、弯曲100次后,柔性CZTSSe薄膜太阳电池的PCE仍能保持原有效率的89.8%以上,表现出优异的弯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ZTSSe薄膜太阳电池 Sb掺杂 残余应力 光电转换效率(PCE) 弯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水浴沉积制备高质量Zn(O,S)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20
作者 孙祺 赵颖 +3 位作者 李博研 陈静允 赵子铭 钟大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8,共7页
为获得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中高质量Zn(O,S)无镉缓冲层薄膜,该研究阐述了柠檬酸三钠作为络合剂制备Zn(O,S)薄膜的成膜机理,系统性研究了该体系下各反应参数对薄膜化学水浴沉积的影响。研究表明,柠檬酸三钠的浓度值显著影响反应类型,异... 为获得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中高质量Zn(O,S)无镉缓冲层薄膜,该研究阐述了柠檬酸三钠作为络合剂制备Zn(O,S)薄膜的成膜机理,系统性研究了该体系下各反应参数对薄膜化学水浴沉积的影响。研究表明,柠檬酸三钠的浓度值显著影响反应类型,异质反应更有利于生成高质量薄膜。同时,柠檬酸三钠与金属离子浓度的比值直接影响成膜质量和成膜速率,适合的pH溶液环境有助于提高Zn(O,S)薄膜沉积的质量。此外,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获得了电学性能接近传统CdS/CIGS太阳电池的Zn(O,S)/CIGS电池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电池 缓冲层 络合 CIGS 柠檬酸三钠 Zn(O S) 化学水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