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芯片尺寸与阵列偏移对图形衬底Micro-LED光强空间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张佳辰 李盼盼 +2 位作者 李金钗 黄凯 李鹏岗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2,共7页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LED)以高亮度、高对比度、低能耗和快速响应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户外显示、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然而,Micro-LED的微型化带来了光强分布控制的挑战。为提高其发光效率,常使用...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LED)以高亮度、高对比度、低能耗和快速响应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户外显示、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然而,Micro-LED的微型化带来了光强分布控制的挑战。为提高其发光效率,常使用图形蓝宝石衬底(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PSS)技术,通过微米级图形单元优化光提取率。在大尺寸LED中,PSS对光强空间分布影响较小,但在微米级Micro-LED中影响显著。本文采用光线追迹方法,系统研究了发光波长为460 nm的不同尺寸PSS Micro-LED在不同阵列偏移下的光强空间分布,并量化了光强空间分布的非对称率,最后解释了该现象。结果表明,随着尺寸减小,PSS对光强空间分布影响增大。当尺寸为3μm×5μm时,在y轴和x轴的光强空间分布的非对称率达3.06%和4.22%,因而影响Micro-LED发光均匀性。本研究为Micro-LED在显示应用中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图形蓝宝石衬底(PSS) 非对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亮绿光氮化镓基Micro-LED微型显示器制备
2
作者 张杰 王光华 +10 位作者 邓枫 杨文运 高思博 鲁朝宇 孟泽阳 高树雄 常诚 曹坤宇 马赛江 刘颖琪 王丽琼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6-1191,共6页
Micro-LED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对比度高、响应快及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尽管潜力巨大,Micro-LED技术的商业化之路仍面临诸多技术上的挑战与瓶颈。本文旨在探讨高亮绿光氮化镓基Micro-LED微型显示器的制备... Micro-LED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对比度高、响应快及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尽管潜力巨大,Micro-LED技术的商业化之路仍面临诸多技术上的挑战与瓶颈。本文旨在探讨高亮绿光氮化镓基Micro-LED微型显示器的制备过程及其相关技术。基于WVGA041全数字信号电路CMOS硅基驱动电路,制作了0.41 inch、分辨率为800×480的主动式单色绿光Micro-LED微型显示器。利用高精度倒装焊接技术实现了CMOS驱动电路与LED发光芯片的电气连接。结果表明,制备出LED显示芯片正常启亮电压为2.8V,EL光谱峰值波长524nm;在硅基CMOS电路驱动范围内,Micro-LED微型显示器在5V电压下,器件亮度为108000cd/m^(2)(最大亮度可达250000 cd/m^(2)),电流密度达到0.61A/cm^(2)时色坐标为(0.175,0.756)。当电流密度从0.3A/cm^(2)增加到1.3A/cm^(2)时,色坐标从(0.178,0.757)变化到(0.175,0.746),器件的色稳定性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微型显示器 高亮单色绿光发光二级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icon-based optoelectronic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for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乐良 李贵柯 +5 位作者 张钊 刘剑 吴南健 王开友 祁楠 刘力源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The performance of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has improv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Silicon-based optoelectronic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is the key enabler to achieve high performanc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which ... The performance of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has improved dramatically in recent years.Silicon-based optoelectronic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is the key enabler to achieve high performanc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which not only provides the optical gain which is absent from native Si substrates and enables complete photonic functionalities on chip,but also improve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hrough advanced heterogeneous integrated packaging.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progress of silicon-based optoelectronic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in high performance optical interconnection.The research status,development trend and application of ultra-low loss optical waveguides,high-speed detectors,high-speed modulators,lasers and 2D,2.5D,3D and monolithic integration are focused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based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heterogeneous integrated materials heterogeneous integrated packaging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ng high-toughness polyimide binder with robust polarity and ion-conductive mechanisms ensuring long-term operational stability of silicon-based anodes 被引量:1
4
作者 Yongjun Kang Nanxi Dong +5 位作者 Fangzhou Liu Daolei Lin Bingxue Liu Guofeng Tian Shengli Qi Dezhen W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80-591,I0014,共13页
Silicon-based materials have demonstrated remarkable potential in high-energy-density batteries owing to their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However,the significant volume expansion of silicon seriously hinders its utiliz... Silicon-based materials have demonstrated remarkable potential in high-energy-density batteries owing to their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However,the significant volume expansion of silicon seriously hinders its utilization as a lithium-ion anode.Herein,a functionalized high-toughness polyimide(PDMI) is synthesized by copolymerizing the 4,4'-Oxydiphthalic anhydride(ODPA) with 4,4'-oxydianiline(ODA),2,3-diaminobenzoic acid(DABA),and 1,3-bis(3-aminopropyl)-tetramethyl disiloxane(DMS).The combination of rigid benzene rings and flexible oxygen groups(-O-) in the PDMI molecular chain via a rigidness/softness coupling mechanism contributes to high toughness.The plentiful polar carboxyl(-COOH) groups establish robust bonding strength.Rapid ionic transport is achieved by incorporating the flexible siloxane segment(Si-O-Si),which imparts high molecular chain motility and augments free volume holes to facilitate lithium-ion transport(9.8 × 10^(-10) cm^(2) s^(-1) vs.16 × 10^(-10) cm^(2) s~(-1)).As expected,the SiO_x@PDMI-1.5 electrode delivers brilliant long-term cycle performance with a remarkable capacity retention of 85% over 500 cycles at 1.3 A g^(-1).The well-designed functionalized polyimide also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i nanoparticles electrode.Meanwhile,the assembled SiO_x@PDMI-1.5/NCM811 full cell delivers a high retention of 80% after 100 cycles.The perspective of the binder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polyimide modification delivers a novel path toward high-capacity electrodes for high-energy-density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imide binder High toughness Robust ionic transport silicon-based an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转换层的Micro-LED全彩色显示专利分析
5
作者 罗晓雅 《电视技术》 2024年第6期163-166,共4页
Micro-LED因其发光效率高、亮度高、响应时间短的优良性能,能够满足高分辨率、高亮度的新型显示需求,被视为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针对基于色转换层的Micro-LED全彩色显示专利技术进行分析,统计该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和主要申请... Micro-LED因其发光效率高、亮度高、响应时间短的优良性能,能够满足高分辨率、高亮度的新型显示需求,被视为下一代新型显示技术。针对基于色转换层的Micro-LED全彩色显示专利技术进行分析,统计该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和主要申请人,梳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专利,为后续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专利申请和专利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色转换 量子点 全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基Micro-LED反向漏电流失效机理分析
6
作者 王伟 张腾飞 王绶玙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9-1546,共8页
针对GaN基蓝光Micro-LED芯片,采用温度应力和电压应力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其反向漏电流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应力下,Micro-LED芯片退化前的反向漏电流主要由多步热辅助隧穿电流构成,且受Poole-Frenkel(PF)隧穿机制影响;电压应力(-85V... 针对GaN基蓝光Micro-LED芯片,采用温度应力和电压应力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其反向漏电流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应力下,Micro-LED芯片退化前的反向漏电流主要由多步热辅助隧穿电流构成,且受Poole-Frenkel(PF)隧穿机制影响;电压应力(-85V)退化后,反向漏电流会随着应力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此时由多步热辅助隧穿电流转换为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机制(SCLC)。通过分析退化前后的能带图得知,长时间的电压应力会发生击穿现象,导致Micro-LED芯片内部电场剧烈变化,电子能够以高能量碰撞到晶格原子,产生大量的载流子,从而增加了非辐射复合率,使得反向漏电流由原来的1.9766×10^(-7)A增大到1.5834×10^(-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失效机制 非辐射复合 遂穿通道 反向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量子点色转换Micro-LEDs:稳定性与图案化研究进展
7
作者 严梓峻 刘众 +8 位作者 杨晓 赖寿强 颜丰裕 林宗民 林岳 吕毅军 郭浩中 陈忠 吴挺竹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共26页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LED)显示具有优异的显示性能和光电性质,被称为“下一代”终极显示技术。为了满足近眼显示需求,Micro-LED需要进一步微缩与集成化。随着微纳级图案化技术的不断革新,荧光色转换层法表...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LED)显示具有优异的显示性能和光电性质,被称为“下一代”终极显示技术。为了满足近眼显示需求,Micro-LED需要进一步微缩与集成化。随着微纳级图案化技术的不断革新,荧光色转换层法表现出低制造成本等显著优势,相较于三色芯片法,更适合应用于对色域、分辨率有更高要求的虚拟/增强现实显示应用。钙钛矿量子点是最有前景的荧光色转换材料,然而自身晶格固有的不稳定性和外界环境因素刺激共同导致的结构降解是一大问题。另外,如何制备与Micro-LED芯片阵列相匹配的微米级荧光阵列图案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文首先讲述了造成钙钛矿量子点结构不稳定性的原因,其次,总结了配体交换、离子掺杂、表面包覆和化学交联等方案在提升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光刻技术和喷墨打印技术在制备高分辨率钙钛矿量子点荧光阵列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荧光色转换层法 钙钛矿量子点 稳定性 图案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LED技术的汽车照明和车载显示应用研究
8
作者 冯美权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2期149-151,共3页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Micro-LED凭借其高亮度、快速响应、宽色域等优异性能,在先进车灯系统和车载显示屏等方面领域呈现广阔的创新应用前景,能够提升安全性、增强驾乘体验。虽然Micro-LED在芯片制造、封装、驱动电路等关键环...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Micro-LED凭借其高亮度、快速响应、宽色域等优异性能,在先进车灯系统和车载显示屏等方面领域呈现广阔的创新应用前景,能够提升安全性、增强驾乘体验。虽然Micro-LED在芯片制造、封装、驱动电路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其在汽车应用中仍亟待解决成本高昂、可靠性不稳定等问题。在未来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领域,Micro-LED技术将成为推动汽车交互智能化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智能车灯 车载显示 汽车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i-LED显示与Micro-LED显示浅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林伟瀚 杨梅慧 《电子产品世界》 2019年第7期65-67,共3页
液晶面板LCD显示因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目前仍占显示行业主导地位.Micro-LED由于其优秀显示特性已经成为目前技术的热点,Mini-LED则是其过渡产品.对比了LCD、OLED、Mini-LED和Micro-LED显示特性.Micro-LED在亮度、色彩、大尺寸可变性等... 液晶面板LCD显示因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目前仍占显示行业主导地位.Micro-LED由于其优秀显示特性已经成为目前技术的热点,Mini-LED则是其过渡产品.对比了LCD、OLED、Mini-LED和Micro-LED显示特性.Micro-LED在亮度、色彩、大尺寸可变性等方面性能优异.而Mini-LED结合8K及QD技术将达到OLED画质,并且可靠性和成本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LED显示 micro-led显示 LCD 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圆级Micro-LED芯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昊 李文豪 +6 位作者 李俊龙 刘慧 王堃 张永爱 周雄图 吴朝兴 郭太良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2-594,共13页
随着微型氮化镓(GaN)发光二极管(LED)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Micro-LED显示有望成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并在近眼显示、大尺寸高清显示器件、柔性屏幕等领域大放异彩。在Micro-LED显示众多技术环节中,晶圆级Micro-LED芯片的检测是实现坏点拦截,... 随着微型氮化镓(GaN)发光二极管(LED)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Micro-LED显示有望成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并在近眼显示、大尺寸高清显示器件、柔性屏幕等领域大放异彩。在Micro-LED显示众多技术环节中,晶圆级Micro-LED芯片的检测是实现坏点拦截,提升显示屏良品率、降低整机制造成本的关键环节。针对大数量(百万数量级)、小尺寸(<50μm)的晶圆级Micro-LED芯片阵列,现有的电学检测手段存在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因此,提高检测效率、提升检测准确度、降低检测成本是晶圆级Micro-LED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晶圆级Micro-LED芯片检测时所需要检测的几个指标,其次详细介绍并分析了现有的或已经提出的检测手段,最后对晶圆级Micro-LED芯片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缺陷检测 接触型检测 无接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LED显示及其驱动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律 郑华 +7 位作者 张声浩 李华丹 张耿 张绍强 许伟 许恒荣 肖俊林 宁洪龙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95-1410,共16页
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是一项新颖并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在显示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MicroLED拥有亮度高、功耗低、寿命长、响应时间短和稳定性高等优点。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 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是一项新颖并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在显示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MicroLED拥有亮度高、功耗低、寿命长、响应时间短和稳定性高等优点。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手机等微小型显示器,也可应用于家用电视、会议墙等中大型显示器,在显示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虽然Micro-LED显示应用前景广阔,但其技术尚不成熟,驱动技术面临生产成本高、资源分散等问题,限制了其产业化进程。本文回顾了自2000年以来Micr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分析了阵列制备和倒装芯片集成技术,重点研究了Micro-LED显示驱动技术。Micro-LED显示驱动技术分为无源驱动和有源驱动方式,主要介绍了无源驱动的电路原理,有源驱动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驱动技术、薄膜晶体管驱动技术以及有源像素驱动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阵列制备 显示 CMOS驱动 TFT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LED显示光学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杨梅慧 林伟瀚 胡文党 《电子产品世界》 2020年第9期27-29,45,共4页
Micro-LED由于优异的显示特性已经成为目前技术的热点。由于其为芯片直显技术,芯片的光学性能决定了显示屏幕大部分的光学性能。Micro-LED灯板的封胶材料厚度对光学影响大,450μm胶厚时比裸晶灯板色温降低了2 800 K。因Micro-LED显示为... Micro-LED由于优异的显示特性已经成为目前技术的热点。由于其为芯片直显技术,芯片的光学性能决定了显示屏幕大部分的光学性能。Micro-LED灯板的封胶材料厚度对光学影响大,450μm胶厚时比裸晶灯板色温降低了2 800 K。因Micro-LED显示为LED芯片直显发光,红光芯片本身发光角度比蓝绿光芯片小,再加上芯片表面封胶后经过一系列的折反射,红光折射率比蓝绿光小,蓝绿光出光视角进一步放大,导致色温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显示 色温 光形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电学接触型氮化镓基Micro-LED器件光电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海龙 陈孔杰 +4 位作者 陈培崎 周雄图 郭太良 吴朝兴 张永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92-1600,共9页
针对传统Micro-LED芯片巨量转移与键合、发光芯片与驱动电极高质量接触等技术难题,本文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和原子层沉积工艺制备无电学接触型氮化镓基Micro-LED器件,研究了器件的伏安特性、亮度-频率特性、发光延迟特性及阻... 针对传统Micro-LED芯片巨量转移与键合、发光芯片与驱动电极高质量接触等技术难题,本文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和原子层沉积工艺制备无电学接触型氮化镓基Micro-LED器件,研究了器件的伏安特性、亮度-频率特性、发光延迟特性及阻抗-频率特性等光电特性,并分析了器件工作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交流驱动的无电学接触型Micro-LED器件的电流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且I-V特性呈线性关系。在20V_(pp)的驱动信号下,器件亮度随频率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在频率为25 MHz时,器件亮度达到最大,且发光峰值滞后于电流峰值,说明器件的发光存在延迟。器件的等效阻抗随着频率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器件在频率53 MHz附近出现负电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器件 氮化镓 无电学接触 交流驱动 光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LED全彩显示中量子点膜层制备及光转换效率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卢子元 庄永漳 +7 位作者 仉旭 王涛 谭毅 王倩静 张晓东 蔡勇 张宝顺 张晶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1-429,共9页
将表面配体改性的CdSe/ZnS量子点(Quantum dots)和光刻胶混合,进而采用光刻工艺在InGaN/GaN蓝光Micro-LED上实现了最小尺寸为3μm的高分辨率、高光效的量子点颜色转换膜层。同时系统研究了不同厚度和混合比例的量子点膜层的吸收/发射光... 将表面配体改性的CdSe/ZnS量子点(Quantum dots)和光刻胶混合,进而采用光刻工艺在InGaN/GaN蓝光Micro-LED上实现了最小尺寸为3μm的高分辨率、高光效的量子点颜色转换膜层。同时系统研究了不同厚度和混合比例的量子点膜层的吸收/发射光谱及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为优化光转换效率,量子点膜层中加入了TiO_(2)散射粒子以提高蓝光的吸收效率。更进一步地,经过设计引入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使得未被吸收的蓝光光子回弹到量子点转换膜层,这不仅提升了蓝光吸收效率,也增强了转换色彩的饱和度。同时采用了热激发方式来提升量子点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为得到更高的显示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引入黑色光阻矩阵来削弱临近图形之间的颜色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量子点膜层可以用光刻技术实现高分辨率、高光效的颜色转换图层,为单片全彩化Micro-LED显示的发展提供了新颖可靠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量子点 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 颜色转换 散射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Micro-LED驱动与检测的单端注入电致发光机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俊龙 李文豪 +6 位作者 苏昊 邱佳雯 王堃 张永爱 周雄图 吴朝兴 郭太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91-2000,共10页
Micro-LED具有高分辨率、高色域、高稳定性等优点,在近眼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Mi-cro-LED存在着巨量电致发光检测和巨量金属键合两大技术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端载流子注入的Micro-LED工作模式,并制备了一种基于该工作... Micro-LED具有高分辨率、高色域、高稳定性等优点,在近眼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Mi-cro-LED存在着巨量电致发光检测和巨量金属键合两大技术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端载流子注入的Micro-LED工作模式,并制备了一种基于该工作模式的Micro-LED器件,即单注入型Micro-LED。通过实验和仿真研究单注入型Micro-LED的工作过程,探究其工作机理。研究了单注入型Micro-LED在正弦交流电下的电流-驱动电压关系、电流-驱动频率关系、亮度-驱动频率关系,以及能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提出单注入型Micro-LED的载流子输运模型。最后,展示了单注入模式在垂直结构Micro-LED检测领域的应用,为Micro-LED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单端载流子注入 电致发光检测 交流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LED显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挑战 被引量:32
16
作者 季洪雷 张萍萍 +3 位作者 陈乃军 王代青 张彦 葛子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01-1112,共12页
Micro-LED技术被认为是消费电子领域下一个世代的显示技术。尽管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公司推出了基于Micro-LED显示技术的样机以及应用示范,然而Micro-LED显示技术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本文从Micro-LED显示技术的历史、定义及技术挑战进... Micro-LED技术被认为是消费电子领域下一个世代的显示技术。尽管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公司推出了基于Micro-LED显示技术的样机以及应用示范,然而Micro-LED显示技术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本文从Micro-LED显示技术的历史、定义及技术挑战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Micro-LED在工程领域的技术挑战,最后对Micro-LED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Micro-LED在芯片、巨量转移、全彩化等方面仍存在技术挑战,但其所展现出的高分辨、快响应、低能耗、长寿命等突出特点,能满足超小和超大显示的需求,如虚拟/增强显示和电子广告牌,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已经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巨量转移 显示技术 全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主动驱动型氮化镓基Micro-LED芯片的制备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铭水 聂君扬 +8 位作者 刘明洋 李洋 潘魁 邓俐颖 杨天溪 黄忠航 孙捷 严群 郭太良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53-1560,共8页
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款分辨率为1920×1080的氮化镓基Micro-LED芯片。采用单次ICP(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刻蚀的方法完成电流扩展层的图案化和台面刻蚀,实现了电流扩展层和台面的自对准。同时,在制作过程中用HMDS(Hexamethyldis... 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款分辨率为1920×1080的氮化镓基Micro-LED芯片。采用单次ICP(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刻蚀的方法完成电流扩展层的图案化和台面刻蚀,实现了电流扩展层和台面的自对准。同时,在制作过程中用HMDS(Hexamethyldisiloxane)提高光刻胶附着力,从根本上提高小尺寸台面刻蚀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此外,通过垫高N型电极解决了传统倒装芯片中P型电极和N型电极不等高的问题,有利于显示芯片与驱动芯片的键合。该芯片尺寸为17.78 mm(0.7 in),发光单元尺寸为6μm,像素周期为8μm,像素密度达到3129 PPI。I-V测试数据表明,所制备的Micro-LED的开启电压仅为3.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高分辨率 倒装芯片 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注入制备的InGaN横向Micro-LED阵列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毅 庄永漳 +5 位作者 卢子元 张晓东 赵德胜 蔡勇 曾中明 张宝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22,共8页
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在InGaN/GaN量子阱蓝光LED结构的p-GaN层形成高阻态隔离区域,实现了最小4μm超小尺寸高光效Micro-LED阵列的制备,并系统研究了氟离子注入隔离工艺制备的横向结构Micro-LED阵列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的... 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在InGaN/GaN量子阱蓝光LED结构的p-GaN层形成高阻态隔离区域,实现了最小4μm超小尺寸高光效Micro-LED阵列的制备,并系统研究了氟离子注入隔离工艺制备的横向结构Micro-LED阵列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的离子注入能量范围内,氟离子在p-GaN层中的注入深度越深,对应器件的电学和光学隔离效果越好。当离子注入能量为60 keV时,Micro-LED阵列具有相对最佳的光电效果,同时基于该离子注入能量制备的4μm超小尺寸Micro-LED阵列的光功率密度高达200 W/cm2,展现了离子注入工艺在新一代Micro-LED微显示芯片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光micro-led 离子注入隔离 氮化镓 横向结构 高光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LED显示光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伟瀚 杨梅慧 《电视技术》 2019年第4期25-31,35,共8页
液晶面板LCD显示因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目前仍占显示行业主导地位,Micro-LED由于其优秀显示特性已经成为目前技术的热点。对比研究了LCD和Micro-LED从LED芯片到面板的光学数据,并建立了两种显示的光学模型。光学模型计算的亮度和色坐标... 液晶面板LCD显示因技术成熟、性价比高目前仍占显示行业主导地位,Micro-LED由于其优秀显示特性已经成为目前技术的热点。对比研究了LCD和Micro-LED从LED芯片到面板的光学数据,并建立了两种显示的光学模型。光学模型计算的亮度和色坐标数据与产品实测值接近。由于没有CF膜、偏光片等耗损光能并吸收多变的器件存在,Micro-LED比LCD从光源入光到显示屏出光的色坐标改变幅度小很多,而且亮度能高10倍,色彩饱和度高。Micro-LED在颜色显示和亮度方面性能比LCD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micro-led显示 LCD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LED在机载上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洪松 齐爱想 +2 位作者 刘俊国 谢晓波 孙盛林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9-447,共9页
机载环境的复杂多变,对机载显示在重量、亮度、分辨率、散热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Micro-LED技术存在红光LED和绿光LED内量子效率低下、器件热传递效率低下、驱动方案难以解决等问题,因此Micro-LED的技术成熟度还不能够满足机载显示... 机载环境的复杂多变,对机载显示在重量、亮度、分辨率、散热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Micro-LED技术存在红光LED和绿光LED内量子效率低下、器件热传递效率低下、驱动方案难以解决等问题,因此Micro-LED的技术成熟度还不能够满足机载显示对主显示及微型显示器件的高要求。但是,Micro-LED具有高亮度、高分辨率、高像素密度等LCD和OLED不可比拟的优势,有望用于机载环境下的平视显示仪、主显示等应用场景。本文综述了Micro-LED的研究进展,提出了Micro-LED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探讨了相关技术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向以及Micro-LED在机载上的应用前景。总之,Micro-LED的轻质、高亮度、高分辨率等特性足以满足机载显示在重量、亮度、分辨率等方面的高要求。理论上,由于Micro-LED具有优异的显示特性,Micro-LED显示技术将会成为机载显示极具优势的新型显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 micro-led 发光效率 高亮度 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