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二氧化硅/氟碳树脂耐用超疏水复合涂层制备及防覆冰特性
1
作者 石尔 刘博文 +2 位作者 赵斌 姜昌伟 周武林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4-254,共11页
现有超疏水涂层在风力机叶片防覆冰应用中存在制备复杂和耐久性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二步喷涂法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材上制备出接触角达156.1°的超疏水复合涂层。将疏水性的氟碳树脂作为粘合剂层喷涂后,再将γ-(2... 现有超疏水涂层在风力机叶片防覆冰应用中存在制备复杂和耐久性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二步喷涂法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材上制备出接触角达156.1°的超疏水复合涂层。将疏水性的氟碳树脂作为粘合剂层喷涂后,再将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喷涂到半固化的粘合剂层,通过自由沉降使得纳米颗粒在氟碳树脂内均匀分布,并增加涂层的疏水性。研究表明:复合涂层表面形成典型的超疏水微纳米结构,涂层中各元素分布均匀。涂层经400目砂纸磨损160个周期后,接触角、滚动角分别保持在152.9°和8.7°。超疏水复合涂层表面在−12℃工况下,结冰粘结强度为97.6 kPa,相较未涂层表面降低了72.1%,延迟结冰时间长达2413 s,相较未涂层表面增加了574%;模拟雨凇动态覆冰工况下,覆冰质量为4.63 g,相较未涂层表面减少了54.58%。二步喷涂法和自组装沉降技术有效提高了超疏水复合涂层的防覆冰性能和耐久性,为风力机叶片防覆冰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步喷涂法 超疏水复合涂层 氟碳树脂 改性二氧化硅 防覆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In引入对Ge/SiO_(2)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焕玲 马会霞 +4 位作者 周峰 赵成浩 祝晓琳 王国玮 李春义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886,共8页
继Sn、Pb脱氢活性发现之后,同主族的Ge也被证实具有催化丙烷脱氢的能力。本文通过硅溶胶法将In物种引入Ge/SiO_(2)催化剂,考察了In物种以及In物种含量对Ge/SiO_(2)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并辅以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N_(2)... 继Sn、Pb脱氢活性发现之后,同主族的Ge也被证实具有催化丙烷脱氢的能力。本文通过硅溶胶法将In物种引入Ge/SiO_(2)催化剂,考察了In物种以及In物种含量对Ge/SiO_(2)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并辅以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N_(2)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H_(2)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方法对其优化原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助剂In引入后可生成在反应条件下稳定存在的In_(2)(Ge_(2)O_(7)),其几何效应削弱了Ge物种的还原与烧结。In物种引入不仅可减缓Ge/SiO_(2)催化剂单次反应的失活速率,也可削弱多次反应-再生过程中催化剂的不可逆失活。引入6%(质量分数)的In物种后,Ge/SiO_(2)催化剂的失活速率参数由0.044h^(-1)降为0.019h^(-1),氧化再生后催化剂初始活性也由下降22.3%削弱为仅下降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SiO_(2)催化剂 稳定性 几何效应 丙烷脱氢 硅溶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酸法处理铝电解废防渗料
3
作者 苏克箭 胡宪伟 +1 位作者 张俊宇 王兆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9,共10页
提出了碱酸浸出处理铝电解废防渗料的工艺.以某铝厂废防渗料为原料,分析其主要物相为NaF,NaAlSiO_(4),CaF_(2),α-Al_(2)O_(3),Na_(3)AlF_(6),Si和β-Al_(2)O_(3).首先,原料水浸分离得到质量分数为98.84%的NaF.其次,采用单因素法得到碱... 提出了碱酸浸出处理铝电解废防渗料的工艺.以某铝厂废防渗料为原料,分析其主要物相为NaF,NaAlSiO_(4),CaF_(2),α-Al_(2)O_(3),Na_(3)AlF_(6),Si和β-Al_(2)O_(3).首先,原料水浸分离得到质量分数为98.84%的NaF.其次,采用单因素法得到碱浸处理水浸渣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90℃、液固比5 cm3/g、碱渣质量比0.25、反应时间100 min,该条件下Na3AlF6浸出率为94.04%.再次,通过单因素法得到酸浸处理碱浸渣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58℃、反应时间45 min、酸浓度0.6 mol/L、液固比12 cm^(3)/g,该条件下NaAlSiO_(4)和CaF_(2)可被浸出.将碱浸液滴入酸浸液中除去酸浸液中的硅,当pH约为3时酸浸液中硅溶胶沉淀效果最好,过滤后加热硅溶胶,产物主要为SiO_(2)·0.2Al_(2)O_(3),质量分数为97.20%.将过滤去除硅溶胶后的酸浸液加入碱浸液中沉淀回收氟盐,当pH为9时,CaF2和Na3AlF6的回收率最高,分别为95.91%和92.44%,质量分数分别为48.41%和25.14%,此外,沉淀物中还含有质量分数为25.32%的Al(OH)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废防渗料 碱酸法 硅溶胶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杂化微胶囊
4
作者 熊治强 李云兴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57,572,共5页
基于Pickering乳液模板,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SiO_(2)/Zein)杂化微胶囊。采用SiO_(2)纳米颗粒作为稳定剂,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作为水相,正十六烷作为油相,形成了乙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模板。将乳... 基于Pickering乳液模板,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SiO_(2)/Zein)杂化微胶囊。采用SiO_(2)纳米颗粒作为稳定剂,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作为水相,正十六烷作为油相,形成了乙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模板。将乳液模板与含有Zein的75%乙醇水溶液混合,并通过在连续相引入反溶剂的方式使Zein在油滴表面上析出形成杂化微胶囊。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所得杂化微胶囊进行表征,证实了其具有球形形貌和中空结构,以及壳层是由SiO_(2)纳米颗粒与Zein杂化形成。通过调控SiO_(2)纳米颗粒与Zein的添加量进一步探究SiO_(2)/Zein杂化微胶囊的制备,结果表明液滴模板尺寸过大或Zein的添加量过高时均无法形成SiO_(2)/Zein杂化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Pickering乳液 乳液模板法 玉米醇溶蛋白 SiO_(2)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töber法合成的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其应用评述
5
作者 修石健 暴也儒 权波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9-547,共9页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无机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能力强、无毒、物理化学稳定性强等一系列优点,在吸附、陶瓷、催化、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töber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溶胶-凝...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无机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能力强、无毒、物理化学稳定性强等一系列优点,在吸附、陶瓷、催化、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töber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溶胶-凝胶策略,常被用作生产具有高度可定制尺寸和表面性能的均匀单分散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不同尺寸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理化性质有所变化,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对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有着不同要求,因此,为满足这些需求,逐渐在Stöber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改进方案,以获得尺寸范围更大、粒径更加均一、形态更多样化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本文在简要介绍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Stöber法和其改进方案,以及基于改进Stöber法合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日用化学工业和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二氧化硅 小粒径 改进Stöber法 日用化学产品 生物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吸附剂吸附分离柴油中芳烃研究
6
作者 蒋志超 杨彦强 +2 位作者 王红超 乔晓菲 王德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
通过金属离子改性和无机酸改性的方式,制得不同孔径分布的硅胶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和动态脉冲法,研究吸附剂对柴油中芳烃和烷烃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硅胶吸附剂对双环芳烃的选择性大于单环芳烃;随着芳烃侧链碳数的增加,吸附剂对芳烃... 通过金属离子改性和无机酸改性的方式,制得不同孔径分布的硅胶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和动态脉冲法,研究吸附剂对柴油中芳烃和烷烃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硅胶吸附剂对双环芳烃的选择性大于单环芳烃;随着芳烃侧链碳数的增加,吸附剂对芳烃的选择性降低;当存在含硫化合物时,吸附剂对芳烃的选择性几乎不变;当存在含氮化合物时,吸附剂对单环芳烃的选择性降低;在60~170℃内,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各组分的保留体积减小,吸附脱附速率加快,确定100~140℃为最佳分离温度;随着吸附剂孔径的增大,组分的传质速率增大,吸附剂对组分的分离度减小;改性后,吸附剂的传质性能提高,对芳烃组分的分离度提高。对于吸附剂A,当吸附剂孔径从2.2 nm增加到2.4 nm时,对长侧链烷基苯的选择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吸附剂 静态吸附法 动态脉冲法 芳烃烷烃分离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二氧化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程帅帅 程华涛 段浩瑜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3-4199,共7页
天然橡胶(NR)因其优异的性能在橡胶产品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填料的分散性和填料与橡胶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一直是制约填料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利用化学原位沉积法在填料二氧化硅(SiO_(2))上生成硫磺,制得兼具增强和硫... 天然橡胶(NR)因其优异的性能在橡胶产品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填料的分散性和填料与橡胶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一直是制约填料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利用化学原位沉积法在填料二氧化硅(SiO_(2))上生成硫磺,制得兼具增强和硫化功能的SiO_(2)-S填料。通过胶乳共混法和热压硫化工艺制得NR/SiO_(2)-S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结构的SiO_(2)对NR复合材料的交联结构、界面相互作用、力学性能、生热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SiO_(2)-S增强的NR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生热值、导热系数分别为21.2 MPa、33.75 N/mm、8.9℃、0.54 W/(m·K)。并且,当其用作胎面胶时可有效降低胎心温度11℃,表现出较好热控制能力。这表明该研究有望为高性能、长寿命胎用橡胶复合材料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天然橡胶 硫磺 化学原位沉积法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ano silica to improve self-healing of asphalt mixes 被引量:10
8
作者 Ganjei Mohamad Amin Aflaki Esmai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19-1026,共8页
Nano silica due to its spherical shape, tiny size and higher density compared to bitumen, may have an inherent potential to improve hot mix asphalt(HMA) self-healing. In this researc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Nano silica due to its spherical shape, tiny size and higher density compared to bitumen, may have an inherent potential to improve hot mix asphalt(HMA) self-healing. In this researc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imag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ize, morphology and dispersion of nano silica particles. Additionally, HMA self-healing mechanism was also examined by SEM. Furthermore, dynamic indirect tensile test(IDT) was used to evaluate HMA self-healing index. The SE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itumen mortar flowing into micro cracks may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HMA self-healing.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modification of bitumen by nano silica promotes the ability of the HMA self-he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silica HEALING index Taguchi method hot MIX ASPHA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改良人工林马尾松尺寸稳定性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玲 陈松武 +3 位作者 何林韩 黄海英 王浏浏 罗玉芬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马尾松是广西地区重要的人工林资源之一,但其尺寸稳定性较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木材工业中的使用。本研究选用基于SiO_(2)的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进行改良,探讨了浸渍时间对马尾松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 马尾松是广西地区重要的人工林资源之一,但其尺寸稳定性较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木材工业中的使用。本研究选用基于SiO_(2)的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进行改良,探讨了浸渍时间对马尾松尺寸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揭示了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的改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 h溶胶浸渍处理的改性马尾松尺寸稳定性最好,相较于未处理的马尾松,浸渍6 h的改性马尾松的浸渍率为5%,60 h吸水质量增加率由34.7%降低至28.2%,60 h吸湿体积膨胀率由16.5%降低至11.1%,72 h抗老化性能由18.02的色差值降低为11.9。溶胶-凝胶法对马尾松尺寸稳定性的改善机理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形成玻璃层状及膨胀结构可以阻挡水分的进入;其二,通过氢键及化学键的形式与细胞壁进行结合,以起到永久的润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尺寸稳定性 溶胶-凝胶法 S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与硅锌肥配施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新星 陈晨 +5 位作者 张敏敏 段小丽 洪俊 周雷 曹文 杨利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为探讨优质食味籼稻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研究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比例(7∶3∶0、5∶3∶2和3∶3∶4,分别记作N_(7+3+0)、N_(5+3+2)和N_(3+3+4))并配施硅锌肥处理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 为探讨优质食味籼稻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研究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比例(7∶3∶0、5∶3∶2和3∶3∶4,分别记作N_(7+3+0)、N_(5+3+2)和N_(3+3+4))并配施硅锌肥处理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虾稻1号产量整体表现为N_(7+3+0)<N_(5+3+2)≈N_(3+3+4)。提高氮肥在穗肥中的比例,虾稻1号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氮肥运筹对整精米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配施硅肥或硅锌肥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应,但对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N_(5+3+2)运筹方式可实现虾稻1号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而配施硅锌肥有助于其产量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硅肥 锌肥 虾稻1号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Alumina and Silica White from Coal Fly Ash
11
作者 JIN Xinliang PENG Tongjiang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8-38,共1页
Fly ash was used to prepare alumina and silica white, The 3 stages of the process are as follows: ammonium sulfate calcining, acid leaching and alkali dissolutio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experiments to determi... Fly ash was used to prepare alumina and silica white, The 3 stages of the process are as follows: ammonium sulfate calcining, acid leaching and alkali dissolution.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are as follows: molar ratio of (NH4)2SO4/Al2O3 is 6, the calcining time is 2h, he H2SO4 concentration is 20%, the leaching temperature is 80℃ and dissolution duration is 2h, the ratio of solution and solid reaction material is 6 for ammonium sulfate calcining and acid leaching stage, reaction time 30min, ratio of liquid to ore 5∶1, alkali concentration 45%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95 ℃for the alkali dissolution stage.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total leaching efficiencies of Al2O3 and SiO2 are 78.86% and 95%, respectively. The quality of the main products alumina and silica white can meet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GB/T24487-2009 and GB10517-89,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FLY ash AMMONIUM sulphate calcining method acid leaching ALKALI dissolution ALUMINA silica WH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微球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文超 杨润泽 +7 位作者 肖沛文 周全 韩雪 陆逸昕 王平美 徐文晴 高鑫 潘革波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38-5046,共9页
二氧化硅微球是一种无机填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高、耐温性能优良、机械强度高以及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在电子封装、生物医药、机械抛光以及流体输送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主要综述了当前常见的制备方法,如溶胶-凝胶法、气相... 二氧化硅微球是一种无机填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高、耐温性能优良、机械强度高以及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在电子封装、生物医药、机械抛光以及流体输送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主要综述了当前常见的制备方法,如溶胶-凝胶法、气相法和高温球化法等,并指出了以上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二氧化硅微球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并对这些方法的改进以及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观点。此外,还简要介绍了独创的气相氧化法的原理、优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二氧化硅 溶胶-凝胶法 气相法 高温球化法 气相氧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形硅铝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鲍俊 曾双亲 +4 位作者 杨清河 聂红 曾晓飞 桑小义 侯冉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1,共8页
无定形硅铝(ASA)是由Al_(2)O_(3)和SiO_(2)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孔径、孔体积以及一定的酸性,已在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应用。开发高性能的ASA材料对提高催化剂活性、增加目标产品选择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对AS... 无定形硅铝(ASA)是由Al_(2)O_(3)和SiO_(2)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孔径、孔体积以及一定的酸性,已在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应用。开发高性能的ASA材料对提高催化剂活性、增加目标产品选择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对ASA材料结构和酸性的影响、ASA材料的酸性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综述了ASA材料在加氢裂化、催化裂化和其他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应用,以期为高性能ASA材料的制备提供指导。结合目前发展趋势提出未来ASA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硅铝 制备方法 结构 酸性 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溶胶包覆制备核壳结构VO_(2)(M)@SiO_(2)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心瑜 孙恒辉 +3 位作者 袁新强 张伟 蒋鹏 张立斋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4,共9页
通过SiO_(2)包覆VO_(2)(M)材料形成核壳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其可见光透过率(T_(lum)),有效减缓VO_(2)(M)的氧化过程,对于增强智能窗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Stöber法是制备核壳结构VO_(2)(M)@SiO_(2)的传统方法,采用硅溶胶凝胶法来... 通过SiO_(2)包覆VO_(2)(M)材料形成核壳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其可见光透过率(T_(lum)),有效减缓VO_(2)(M)的氧化过程,对于增强智能窗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Stöber法是制备核壳结构VO_(2)(M)@SiO_(2)的传统方法,采用硅溶胶凝胶法来简化制备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工艺调控要素。通过对硅溶胶凝胶实验的初步研究,探讨硅溶胶凝胶包覆VO_(2)(M)的工艺参数,并通过实验验证硅溶胶凝胶包覆VO_(2)(M)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当pH为5~6、固含量为15%~20%(质量分数)时,硅溶胶的凝胶化能力最佳。此外,随着凝胶温度升高,凝胶时间缩短,焙烧后得到的SiO_(2)粉体结晶性和热稳定性增加。根据优化后的硅溶胶凝胶工艺参数成功制备了致密稳定的核壳结构VO_(2)(M)@SiO_(2)材料,其包覆程度达到93.3%,薄膜的光学透过率提升至65%,且其相变温度降低和热滞后回线宽度变窄。因此,硅溶胶凝胶法为制备高性能的核壳结构VO_(2)(M)@SiO_(2)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化工艺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对于智能窗等应用具有重要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溶胶凝胶法 包覆 核壳结构 VO_(2)(M)@SiO_(2)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阻硅垢荧光缓释微球的制备与缓释特征
15
作者 李养沛 陈友媛 +3 位作者 乔时轩 李佳兴 彭涛 刘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0,174,共9页
缓释型阻垢剂常用来延长阻垢剂作用距离和时间,但在地热开采等高温循环水中,常规缓释技术释放速度过快导致效果不佳。为增强高温下的缓释效果,本文以耐热材料聚苯乙烯为壁材,以固相/油相/水相溶剂挥发法制备新型阻垢缓释微球,优选了芯... 缓释型阻垢剂常用来延长阻垢剂作用距离和时间,但在地热开采等高温循环水中,常规缓释技术释放速度过快导致效果不佳。为增强高温下的缓释效果,本文以耐热材料聚苯乙烯为壁材,以固相/油相/水相溶剂挥发法制备新型阻垢缓释微球,优选了芯材和乳化剂,探究了制备工艺,并利用荧光技术测试了缓释效率和阻垢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和十六烷基磺酸钠分别适宜用作固相吸附材料和乳化剂;乳化剂浓度为2%,芯材浓度为50 mg/mL,搅拌速度300 r/min为最佳制备条件。制备的微球静态释放时间长达100 h,动态释放时间超过20 h, 20 h阻垢率50%以上。本成果有望为高温循环水提供新型缓释阻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挥发法 缓释特征 硅垢 阻垢剂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纳米白炭黑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少奇 杨保俊 +2 位作者 王琦 王朋辉 王百年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57,共5页
以工业水玻璃为原料,CO_(2)为沉淀剂,着重开展碳化法制备纳米白炭黑的碳化反应过程工艺条件研究。以所制备纳米白炭黑样品的平均粒径、BET值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并确定较适宜的复配分散剂为2%TTLY+1%TTLX;考察并确定较适宜的碳化反应工... 以工业水玻璃为原料,CO_(2)为沉淀剂,着重开展碳化法制备纳米白炭黑的碳化反应过程工艺条件研究。以所制备纳米白炭黑样品的平均粒径、BET值为主要考察指标,筛选并确定较适宜的复配分散剂为2%TTLY+1%TTLX;考察并确定较适宜的碳化反应工艺条件为:体系SiO_(2)质量浓度11%,碳化反应温度60℃,水玻璃模数3.3,Na_(2)CO_(3)初始含量3%;所制备出的纳米白炭黑样品平均粒径为23.43 nm,BET值达到422.77 m^(2)/g,样品为无定形非晶态结构,粒度均匀性和分散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法 纳米白炭黑 粒径 B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焚烧飞灰火山灰活性测试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佳庆 陈萍 +3 位作者 谢育朦 王寅 王子昂 詹良通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01,共7页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利用正受到关注,火山灰活性是其应用的重要性能,但目前缺乏可靠的火山灰活化评价方法。鉴于粉煤灰与焚烧飞灰均是焚烧产物,借鉴现有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评价方法,从物质组成(成分结构分析法)、胶凝性能(强度指数...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利用正受到关注,火山灰活性是其应用的重要性能,但目前缺乏可靠的火山灰活化评价方法。鉴于粉煤灰与焚烧飞灰均是焚烧产物,借鉴现有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评价方法,从物质组成(成分结构分析法)、胶凝性能(强度指数法)和化学反应(结合水含量法)三个角度对两种焚烧飞灰(炉排炉、流化床)进行火山灰活性测试和分析,同时与三个等级粉煤灰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成分结构分析法和强度指数法均可用于评价焚烧飞灰的火山灰活性,而结合水含量法不适用;非晶相硅铝含量可以作为火山灰活性的表征指标,与强度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强度指数法测试结果受非晶相硅铝与钙相对含量的影响,对于焚烧飞灰,14 d胶砂强度指数即可反映其火山灰活性,而对于粉煤灰,需要考虑采用90 d甚至更长龄期的强度指数来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飞灰 火山灰活性 非晶相硅铝含量 成分结构分析法 强度指数法 结合水含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分散法制备低角度依赖结构色织物
18
作者 潘斌杰 李月佳 +3 位作者 辛宇 田红柳 高伟洪 杨树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为了研究更为绿色环保的染色技术,提出了以再分散法在纺织品表面构筑非晶光子晶体结构。将经过一次重力沉降后的二氧化硅薄膜刮下,经过研磨后在织物上进行二次重力沉降,即可将非彩虹结构色与纺织品相结合。在不同温度的自组装环境下,以... 为了研究更为绿色环保的染色技术,提出了以再分散法在纺织品表面构筑非晶光子晶体结构。将经过一次重力沉降后的二氧化硅薄膜刮下,经过研磨后在织物上进行二次重力沉降,即可将非彩虹结构色与纺织品相结合。在不同温度的自组装环境下,以不同的二氧化硅质量浓度以及不同体积在不同的组织结构上进行实验,研究温度、质量浓度、体积、组织结构等因素对非晶光子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硅悬浮液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体积为2 mL时,在40℃的环境下进行自组装可获得较好的非晶光子晶体结构色织物;在同等实验条件下,选择的织物的组织结构越平整,纱线排列越紧密,织物内的孔隙越小,最终组成的颜色效果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色织物 非晶光子晶体 低角度依赖 再分散法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化温度对硅灰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康东 牛立斌 +2 位作者 左童瑶 张国琛 陈国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3-1109,共7页
为响应国家对固体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号召,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本文以高硅废微硅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整体析晶法制备了Ca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采用TG-DSC、XRD、SEM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微晶玻璃的晶相种类和显微形貌,并测试... 为响应国家对固体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号召,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本文以高硅废微硅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整体析晶法制备了Ca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采用TG-DSC、XRD、SEM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微晶玻璃的晶相种类和显微形貌,并测试了其理化性能。研究表明,在900℃下核化2 h并在1150℃晶化2 h后,可制备出以钙长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当晶化温度继续升高至1200℃后,微晶玻璃中出现少量气泡,内部出现缺陷,从而导致析晶效果和理化性能下降。该方法制备出的微晶玻璃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抗折强度为93.58 MPa,维氏硬度为845.62 HV_(0.5),体积密度为2.88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化温度 微晶玻璃 微硅粉 工业废渣 固体废弃物 整体析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的滤膜直读法快速检测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研究
20
作者 乔金林 燕利芳 +1 位作者 朱颖硕 郑丽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8,共8页
为了更为准确、快速地检测矿井工作环境中的游离二氧化硅,研究1种基于红外光谱操作较为简便的方法——滤膜直读法,并根据矿尘样品中所含游离二氧化硅质量及其红外光谱峰值强度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U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研... 为了更为准确、快速地检测矿井工作环境中的游离二氧化硅,研究1种基于红外光谱操作较为简便的方法——滤膜直读法,并根据矿尘样品中所含游离二氧化硅质量及其红外光谱峰值强度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U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粉尘样品PLSR校正模型的校正相关性较高,校准RMSE值较小,其中煤矸石粉尘样品校正模型决定系数为0.9961,均方根误差为0.3334。红外光谱滤膜直读法与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性较高,验证了该方法测定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预防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职业危害及制定有效的防尘措施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二氧化硅 红外光谱 一元线性回归方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