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Stage Estimation and Its Covariance Matrix in Multivariate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System
1
作者 WANG Shi-qing YANG qiao LIU fa-gui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7-401,共5页
Multivariate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system is raised first and the two stage estimation and its covariance matrix are given. The results of the literatures[1-5] are extended in this paper.
关键词 multivariate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system two stage estimation covariance matrix unrestricted estim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人工种植的辽东楤木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理特性差异
2
作者 连强雷 穆立蔷 +4 位作者 臧丹丹 赵恒田 段亚东 张秋爽 王宁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基于辽东楤木野生资源少、原生境破坏严重、人工种植易死亡及成林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对东北林区人工种植地与野生分布的辽东楤木展开调查研究,探讨不同栽培方式下辽东楤木生理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差异,为人工种植条件下辽东楤木... 基于辽东楤木野生资源少、原生境破坏严重、人工种植易死亡及成林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对东北林区人工种植地与野生分布的辽东楤木展开调查研究,探讨不同栽培方式下辽东楤木生理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差异,为人工种植条件下辽东楤木的丰产增收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辽东楤木喜温润湿,在pH 5.13~5.24偏酸性的土壤环境下生长最为适宜;其存活率与抽条率关系密切,土壤电导率高低与盐度大小也影响辽东楤木的生长状况,高盐度与高电导率均降低其根系活力;人工种植地内,其叶片的丙二醛含量高于野生分布区,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土壤表层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和全碳含量均低于野生分布区。人工种植辽东楤木应适当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料,从而提高其存活率和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楤木 栽培方式 生长状况 生理特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排涝工程与调度策略对流域防洪安全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来银 吴凤燕 +1 位作者 周驰 周念来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流域内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问题突出。针对四湖流域排涝工程建设情况,耦合自然径流模型、受控径流模型、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构建了四湖流域水文水动力模拟模型,以2016年、2020年为典型年,研...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流域内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问题突出。针对四湖流域排涝工程建设情况,耦合自然径流模型、受控径流模型、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构建了四湖流域水文水动力模拟模型,以2016年、2020年为典型年,研究了排涝工程建设及不同调度策略对四湖流域防洪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涝工程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四湖流域中下区防洪压力,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洪湖洪峰水位分别下降1.19 m和1.41 m,洪峰水位由保证水位以上降低至警戒水位以下;实施长湖、洪湖联合调蓄能够有效提升四湖流域总体排涝效益,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在洪湖洪峰水位仅分别上涨0.05 m、0.16 m,且不超过警戒水位的条件下,长湖洪峰水位分别下降了0.73 m和0.40m,显著提升了四湖流域上区防洪安全性,但受制于水闸和渠道过流能力,长湖水位仍超过警戒水位。排涝工程建设整体上提高了四湖流域内河渠防洪安全性,除排涝河(西)、沙螺渠及螺山干渠在参与流域统排后平均最高水位有一定上涨外,其余主要河渠平均最高水位均有所下降。排涝工程建设能够降低四湖流域中下区对新滩口泵站和高潭口泵站的依赖,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两座泵站排水总量占流域排水总量的占比下降13.23%~19.35%,洪湖防洪安全性得到了提升;实施长湖、洪湖联合调蓄能够提升四湖流域上区防洪安全性,降低田关泵站排涝压力,联合调蓄实施后,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田关泵站排水总量分别下降60.97%和57.23%。本研究能够为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提升排涝工程运用水平,增强防洪保安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涝工程建设 四湖流域 防洪安全 调度策略 水文水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ng carbon storage of mixed broadleaf forests based on the finite mixture model incorporating stand factors,site quality,and aridity index
4
作者 Yanlin Wang Dongzhi Wang +2 位作者 Dongyan Zhang Qiang Liu Yongning Li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276-286,共11页
The diameter distribution function(DDF)is a crucial tool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stand carbon storage(CS).The current key issue,however,is how to construct a high-precision DDF based on stand factors,site quality,an... The diameter distribution function(DDF)is a crucial tool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stand carbon storage(CS).The current key issue,however,is how to construct a high-precision DDF based on stand factors,site quality,and aridity index to predict stand CS in multi-species mixed forests with complex structures.This study used data from70 survey plots for mixed broadleaf Populus davidiana and 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s in the Mulan Rangeland State Forest,Hebei Province,China,to construct the DDF based on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finite mixture model(FMM).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linear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LSUR),and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stand factors,site quality,and aridity index on the shape and scale parameters of DDF and predicted stand CS of mixed broadleaf fores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MM accurately described the stand-level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the mixed P.davidiana and B.platyphylla forests;whereas the Weibull function constructed by MLE was more accurate in describing species-level diameter distribution.The combined variable of quadratic mean diameter(Dq),stand basal area(BA),and site quality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the shape parameter models of FMM;the combined variable of Dq,BA,and De Martonne aridity index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the scale parameter models.Compared to OLS and LSUR,the BPNN had higher accuracy in the re-parameterization process of FMM.OLS,LSUR,and BPNN overestimated the CS of P.davidiana but underestimated the CS of B.platyphylla in the large diameter classes(DBH≥18 cm).BPNN accurately estimated stand-and species-level CS,but it was more suitable for estimating stand-level CS compared to species-level CS,thereby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stand structure and assess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in mixed broadleaf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 function Finite mixture model Linear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Carbon sto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果黄酮的提取及抗油脂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冯颖 王建国 +3 位作者 孟宪军 黄伟 杨福广 穆世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6,182,共3页
以无梗五加的果实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黄酮,采用烘箱法高温诱导猪油发生过氧化反应,以研究粗黄酮对油脂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提取无梗五加果黄酮的最佳工艺为:50%乙醇、料液比1:80、提取时间4小时、提取1次。从无梗五加... 以无梗五加的果实为原料,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黄酮,采用烘箱法高温诱导猪油发生过氧化反应,以研究粗黄酮对油脂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乙醇回流提取无梗五加果黄酮的最佳工艺为:50%乙醇、料液比1:80、提取时间4小时、提取1次。从无梗五加中提取的粗黄酮对猪油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黄酮 提取 猪油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东栎中的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应军 徐绥绪 +2 位作者 孙启时 张培成 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继上报之后 ,又从巴东栎 (QuercusenglerianaSeem .)叶片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 6个黄酮类化合物 .它们是山萘酚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E9) ,山萘酚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苷(E10 ) ,槲皮素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苷 (E12 )和金丝... 继上报之后 ,又从巴东栎 (QuercusenglerianaSeem .)叶片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 6个黄酮类化合物 .它们是山萘酚 3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E9) ,山萘酚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苷(E10 ) ,槲皮素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苷 (E12 )和金丝桃苷 (E13) ,及 2个酰化黄酮山萘酚 3 O (2″ ,6″ 二 反式 对 肉桂酰基 3″ ,4″ 二 乙酰基 )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E14)和山萘酚 3 O (2″ ,6″ 二 反式 对 肉桂酰基 )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E1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栎 酰化黄酮 化学成分 乙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斜煤层初次破断后基本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嘉凡 石平五 张慧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60-1164,共5页
针对急斜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的特点,将沿倾向初次破断后的基本顶视为三边固支一边自由,受纵横载荷共同作用的斜置矩形板力学模型.应用Kirchhoff薄板理论,考虑中面内力对弯曲的影响,运用能量法得到了顶板挠度的解析表达式.探讨... 针对急斜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的特点,将沿倾向初次破断后的基本顶视为三边固支一边自由,受纵横载荷共同作用的斜置矩形板力学模型.应用Kirchhoff薄板理论,考虑中面内力对弯曲的影响,运用能量法得到了顶板挠度的解析表达式.探讨了基本顶的挠曲变形特征,分析了煤层倾角、水平分段高度和基本项厚度对挠曲变形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急斜煤层岩层控制中,煤层倾角存在介于55~65°之间的临界区域,据此可推断在上覆岩层中是否存在“上三带”(危险性离层带);通过选取合理的水平分段高度,尽可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又可有效地控制顶板的变形;顶板厚度大于4m可作为急斜煤层关键层的几何特征.结合新疆六道湾煤矿的具体开采情况,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斜煤层 初次破断 基本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辽东楤木根皮中木皂苷C的含量 被引量:14
8
作者 宋少江 李丽 +1 位作者 马志强 徐绥绪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辽东楤木根皮中楤木皂苷C含量的方法。方法固定相为Diamonsin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体积比为67.0:33.0:0.2),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06nm,柱温为3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辽东楤木根皮中楤木皂苷C含量的方法。方法固定相为Diamonsin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体积比为67.0:33.0:0.2),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06nm,柱温为30℃。结果楤木皂苷C在20~4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3.2%(n=6)。结论可用于楤木皂苷C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楤木 楤木皂苷C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刺嫩芽中齐墩果酸类皂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颜廷才 孟宪军 +1 位作者 李江阔 刘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0-173,共4页
以本溪产刺嫩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波提取刺嫩芽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刺嫩芽中含有丰富的齐墩果酸类皂苷,皂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91 nm。皂苷浓度为2~6μg/mL时吸收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以本溪产刺嫩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超声波提取刺嫩芽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刺嫩芽中含有丰富的齐墩果酸类皂苷,皂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91 nm。皂苷浓度为2~6μg/mL时吸收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超声波提取皂苷的因素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料液比、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当乙醇体积分数为100%,温度为65℃,超声波时间为20 min,料液比1:20时刺嫩芽齐墩果酸类皂苷提取率最大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嫩芽 皂苷 超声波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法去除无梗五加果粗多糖中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颖 孟宪军 +1 位作者 王建国 李振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6,共4页
从4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HPD-400作为去除无梗五加果粗多糖中蛋白的树脂。考察上样量和洗脱剂用量对树脂去蛋白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无梗五加果粗多糖中的蛋白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蛋白去除率达到89.37%,纯化后产品中多糖含... 从4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HPD-400作为去除无梗五加果粗多糖中蛋白的树脂。考察上样量和洗脱剂用量对树脂去蛋白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无梗五加果粗多糖中的蛋白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蛋白去除率达到89.37%,纯化后产品中多糖含量由原来的20.5%提高到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无梗五加 多糖 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果粗多糖提取精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颖 王晶晶 +1 位作者 孟宪军 唐明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2-43,共2页
以无梗五加果实为原料,对其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及Sevage法脱蛋白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水提醇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80℃,料液比1:70,浸提时间3h,5倍醇沉;Sevage法脱蛋白最佳工艺参数为:粗多糖溶液/sevag试剂(v/v)为4:1、氯仿:正丁醇(v... 以无梗五加果实为原料,对其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及Sevage法脱蛋白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水提醇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80℃,料液比1:70,浸提时间3h,5倍醇沉;Sevage法脱蛋白最佳工艺参数为:粗多糖溶液/sevag试剂(v/v)为4:1、氯仿:正丁醇(v/v)为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多糖 提取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果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冯颖 王建国 +2 位作者 孟宪军 张奇 王晶晶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采用烘箱高温诱导法、化学发光法和滤纸片法分别测定了无梗五加果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总黄酮抗油脂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无梗五加果树脂纯化后的总黄酮具有抗油脂氧化、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 采用烘箱高温诱导法、化学发光法和滤纸片法分别测定了无梗五加果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总黄酮抗油脂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对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无梗五加果树脂纯化后的总黄酮具有抗油脂氧化、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随总黄酮浓度的增加,其抗油脂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抑菌活性均随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黄酮 抗氧化 自由基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无梗五加果中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的含量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韩莹 李遇伯 +2 位作者 崔兰冲 裴客 李发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73-576,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Rupr.et Maxim.)Seem.)果中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Zirchrom Kromasil ODS C18(4.6mm×200mm,5/l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r(Rupr.et Maxim.)Seem.)果中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Zirchrom Kromasil ODS C18(4.6mm×200mm,5/l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为13:1:86:1),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344nm。结果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分别在0.975~7.80mg·L^-1和0.360~2.88m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A=2.150×10^4P^- 2.964×100(r=0.9991)和A=1.776×10^p-1.947×10^3(r=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和98.8%,测得样品中东莨菪内酯和异嗪皮啶的含量分别为30.5μg·g^1(RSD=1.7%)和7.90μg·g^-1(RSD=2.4%)。结论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无梗五加果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无梗五加 东莨菪内酯 异嗪皮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果金丝桃苷的分离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颖 孟宪军 王建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8-300,共3页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树脂纯化后的无梗五加果总黄酮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梗五加果中含有药用成分金丝桃苷。应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聚酰胺对其进行了制备,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高效液相制备的金丝桃苷进行了鉴定...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树脂纯化后的无梗五加果总黄酮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梗五加果中含有药用成分金丝桃苷。应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聚酰胺对其进行了制备,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高效液相制备的金丝桃苷进行了鉴定。为无梗五加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果 黄酮 金丝桃苷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郭丽娜 江黎明 +3 位作者 吴立军 郭卫新 朱友兰 张晓艳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为了扩大药用资源 ,研究无梗五加 [Acanthopanaxsessiliflorus(Rupr.etMaxim .)Seem .]的化学成分。方法无梗五加茎叶的水提取物依次经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 ( 1H NMR ,13 C NMR ,EI... 目的为了扩大药用资源 ,研究无梗五加 [Acanthopanaxsessiliflorus(Rupr.etMaxim .)Seem .]的化学成分。方法无梗五加茎叶的水提取物依次经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 ( 1H NMR ,13 C NMR ,EI MS)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6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香草酸 (vanillicacid ,Ⅰ )、丁香酸 (syringicacid ,Ⅱ )、咖啡酸 (caffeicacid ,Ⅲ )、壬二酸 (azelaicacid,Ⅳ )、异秦皮啶 (isofraxidin ,Ⅴ )以及β 谷甾醇 ( β sitosterol,Ⅵ )。 结论壬二酸为首次从五加属中分离得到 ,首次通过HMBC二维核磁共振技术指认了异秦皮啶的核磁共振信号 ,并订正了文献中13 C NMR谱信号的指认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异秦皮啶 HMBC 水提取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梗五加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郝旭梅 鲍建才 +3 位作者 杨智慧 李蕾 蔡恩博 郑友兰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研究无梗五加叶及其不同部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其作为食用天然抗氧化剂的可行性。采用DPPH.、ABTS+.自由基及还原性反应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梗五加叶总提液及其不同组分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无梗五加叶... 研究无梗五加叶及其不同部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其作为食用天然抗氧化剂的可行性。采用DPPH.、ABTS+.自由基及还原性反应体系,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梗五加叶总提液及其不同组分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无梗五加叶的不同部分对DPPH.、ABTS+.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3+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其结果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30%组分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在浓度为0.62 mg/mL时,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9.588%、99.387%,与同浓度VC的清除率接近,且其IC50分别为0.024 mg/mL0、.127 mg/mL。测得30%组分的总酚含量最高,为0.567%。无梗五加叶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的相关性好,同时该结果也客观地反映了DPPH法、ABTS法及还原性法测定无梗五加叶抗氧化活性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叶 抗氧化 ABTS DPPH 还原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资源短梗五加及其同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HPLC测定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丽丽 郑礼胜 +2 位作者 刘向前 张晓丹 吴世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目的:测定新资源短梗五加及糙叶藤五加、红毛五加、刺五加、白毛五加、韩五加、细柱五加、白簕五加等8种五加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测定紫丁香苷的含量。色谱柱为ODSC18柱,流动相为20%甲醇溶液,流速为1.0ml/min... 目的:测定新资源短梗五加及糙叶藤五加、红毛五加、刺五加、白毛五加、韩五加、细柱五加、白簕五加等8种五加属植物根皮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测定紫丁香苷的含量。色谱柱为ODSC18柱,流动相为20%甲醇溶液,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35℃。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紫丁香苷在0.0148~0.074mg/ml(r=0.9999)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5234560X-7881.767,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4%。8种五加属植物中,糙叶藤五加紫丁香苷含量最高,短梗五加次之。最佳提取工艺为用水做提取剂,料液比1:15、煮沸提取3.5h。结论:本法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新资源短梗五加及其同属植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五加 五加属植物 RP—HPLC 紫丁香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纯化无梗五加果总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颖 王建国 +1 位作者 孟宪军 钟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69-2171,共3页
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分离无梗五加果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HPD600树脂对无梗五加果总黄酮具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pH=5.06,浓度为0.5mg/ml,结果与树脂用量比为101∶,控制流速为1ml/min,以64ml体... 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分离无梗五加果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HPD600树脂对无梗五加果总黄酮具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pH=5.06,浓度为0.5mg/ml,结果与树脂用量比为101∶,控制流速为1ml/min,以64ml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解吸,最终得到的黄酮纯度可达8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梗五加 黄酮 净化 大孔吸附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冻终温对刺嫩芽水分结晶及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秀玲 刘茜茜 +3 位作者 柳晓晨 王晓君 李凤凤 高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1,56,共4页
为了探究速冻终温对刺嫩芽品质的影响及确定最佳的速冻终温,实验设定-20、-30、-40℃不同的速冻终温,测定不同速冻终温下刺嫩芽的速冻降温曲线、刺嫩芽表面水分冰晶结晶状态及质构参数。结果表明:-20℃速冻终温的刺嫩芽通过最大冰晶生... 为了探究速冻终温对刺嫩芽品质的影响及确定最佳的速冻终温,实验设定-20、-30、-40℃不同的速冻终温,测定不同速冻终温下刺嫩芽的速冻降温曲线、刺嫩芽表面水分冰晶结晶状态及质构参数。结果表明:-20℃速冻终温的刺嫩芽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大约为120 s左右,-30、-40℃速冻终温的刺嫩芽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大约为105 s左右;-30、-40℃速冻终温的刺嫩芽的表面水分冰晶结晶状态优于-20℃速冻终温刺嫩芽的表面水分冰晶结晶状态;-20℃速冻终温的刺嫩芽的脆度、硬度和咀嚼度下降率大约为30%、25%和30%左右,-30、-40℃速冻终温的刺嫩芽的脆度、硬度和咀嚼度下降率大约为20%、15%和15%。-30℃为速冻刺嫩芽的最佳速冻终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终温 结晶 质构 刺嫩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重金属Pb/Zn对香樟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锦文 白秀 +2 位作者 陈锦峰 王江 张崇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0253-10254,10257,共3页
[目的]阐明重金属Pb/Zn复合污染对香樟生理的影响,为利用香樟进行尾矿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香樟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方法,研究不同复合重金属Pb/Zn浓度(0、200、400和800 mg/kg)对樟树叶和根中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SOD、PO... [目的]阐明重金属Pb/Zn复合污染对香樟生理的影响,为利用香樟进行尾矿恢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香樟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方法,研究不同复合重金属Pb/Zn浓度(0、200、400和800 mg/kg)对樟树叶和根中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复合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全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是叶绿素a/b比值只在复合重金属浓度为800 mg/kg时明显下降。复合重金属对樟树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对POD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对SOD则表现出促进的作用,而对CAT则是呈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升高,叶和根中的MDA和Pro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重金属胁迫对香樟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抑制作用,对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重金属 叶绿素 抗氧化酶 丙二醛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