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esign of Form Milling Cutter as the Curve of the Back of Tooth Is Logarithmic Spiral
1
作者 ZHENG You-yi 1, HUANG Zu-yu 2, GAO Ai-hua 1 (1. Jiaozu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aozuo 454000, China 2. Factory of Jiaozuo Machine Tool, Jiaozuo 454000,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5-66,共2页
Form milling cutter is built-for-purpose cutter which process the form surface, for example, usually process male and female circular arc face and form trench and so on.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form milling cutt... Form milling cutter is built-for-purpose cutter which process the form surface, for example, usually process male and female circular arc face and form trench and so on.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form milling cutter is divided into pointed tooth and relieving follow its structure. Relieving shaped cutter is more convenient than pointed tooth milling cutter, because only its rake face is needed to grind after it turn into blunting, so the current books which are used in college almost select relieving shaped cutter in order to introduce how to design the form milling cutter.The curve of the back of tooth of relieving cutter is the transversal which is formed by the rear face of tooth in the end cut plane of the milling cutter. In the past, because of the limit of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curve of the back of tooth is often selected Archimedes’ curve, in order that the shovel-nose tool acquire the uniform motion when the cutter shovel the back, in other word, the rear face of the milling cutter rotate its axis by the new cutting lip, in the same time, it move uniformly to the axis in order to form the surface. Although this curve of the back of tooth meet the fixedness of the form of blade around grinding the cutter, the rear angle of the dot of the cutting lip don’t keep fixedn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unmanageable problem of many complex curves is already easily solved. So it is need to study the optimum profile of the curve of the back of tooth in theory, and study the design theory of the relieving shaped cutt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ew manufacture,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rear angle of the dot of the cutting lip keep fixedness after the relieving shaped cutter is grinded. The paper derive the curve profile of tooth of the form cutter and the modifier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profile of the cutter edge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ar angle of the cutter, which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the precision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other form cu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of form milling cutter tooth back logarithmic spiral archimedes spir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Machined Surface Veins Based on Turn-milling Technology
2
作者 金成哲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241-245,共5页
Turn-milling which history dates from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is one of the advanced metal cutting technologies. It could precisely machine hard materials as an alternative to turning for certain limitations. A se... Turn-milling which history dates from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is one of the advanced metal cutting technologies. It could precisely machine hard materials as an alternative to turning for certain limitations. A series of orthogonal turn-milling surface veins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on the turn-milling machining center by machining aluminum alloy,and then the nexus between the surface veins and the cutting regimes is studi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urface vein direction angle is established,also the forming mechanics of surface vein direction is analyzed. Its variety regulation presents decreasing trend with as axial feed and cutter rotary speed increasing. For different eccentric distance of orthogonal turn-milling,the surface veins are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ofature technique and equipment axial feed cutter rotary speed eccentric distance surface veins TURN-mi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刀具姿态的铣削力系数在线辨识方法
3
作者 段现银 张泽州 +2 位作者 朱泽润 陈晨 谢良喜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7,共10页
航空构件的智能化加工对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提出了迫切需求,尤其是在薄壁件和复杂曲面件的五轴铣削加工过程中,铣削力的精确预测对于优化工艺至关重要。然而,五轴铣削加工的工艺条件与切削几何特性更加复杂,为铣削力系数的精确辨识带来... 航空构件的智能化加工对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提出了迫切需求,尤其是在薄壁件和复杂曲面件的五轴铣削加工过程中,铣削力的精确预测对于优化工艺至关重要。然而,五轴铣削加工的工艺条件与切削几何特性更加复杂,为铣削力系数的精确辨识带来巨大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刀具姿态的铣削力系数在线辨识方法,通过单个刀具旋转周期内的五轴加工铣削力信号,实现了铣削力系数的精确在线辨识。基于五轴铣削力预测的机械力学模型,系统考虑刀具倾角的影响,建立了刀具-工件接触区域边界的特征线、交线及投影线的解析表达式,并在平均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中引入了考虑刀具倾角的瞬时未变形切屑厚度,进而构建了包含刀具姿态影响的五轴铣削力系数辨识模型。通过五轴铣削加工与切削力在线监测试验,分别开展了未考虑刀具姿态和考虑刀具姿态的铣削力系数辨识及铣削力预测,并对不同模型在五轴铣削力预测中的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刀具姿态的铣削力系数辨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五轴铣削力预测的精度,研究为航空构件智能加工过程的在线监测、故障预警及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基础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力系数 五轴加工 刀具姿态 参数化模型 在线监测 智能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度球头刀四轴铣削TC4残余应力梯度分布反解
4
作者 周金华 齐琪 +1 位作者 任军学 詹梅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0-779,共10页
商用航空发动机大型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前缘金属加强边的内外型面精加工采用定制化锥度球头刀四轴铣削方式完成,该阶段引入的加工残余应力常常引起过大的弯扭变形而导致零件尺寸超差。针对锥度球头刀四轴铣削钛合金TC4,提出了一种基于薄... 商用航空发动机大型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前缘金属加强边的内外型面精加工采用定制化锥度球头刀四轴铣削方式完成,该阶段引入的加工残余应力常常引起过大的弯扭变形而导致零件尺寸超差。针对锥度球头刀四轴铣削钛合金TC4,提出了一种基于薄板加工变形测试的铣削残余应力梯度分布逆向辨识方法。采用双曲正切模型对铣削残余应力梯度分布进行参数化表征,将残余应力梯度分布的求解转换为对两个待定系数k和ω的反解,通过测试钛合金试块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计算确定模型系数k,通过测试钛合金薄板铣削弯曲变形挠度反解出模型系数ω,以此确定残余应力梯度分布曲线。开展了4组钛合金TC4试块铣削验证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铣削残余应力梯度分布的平均预测准确率高达99.35%。与传统X射线测试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避免了采用电解腐蚀剥层来测试亚表层残余应力,同时也充分考虑了铣削加工残余应力在已加工表面的分布不均匀性问题,即铣削加工残余应力离散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度球头刀 钛合金TC4 四轴铣削 残余应力 逆向辨识 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平均力法的圆弧铣刀拐角铣削力预测
5
作者 张俊 郭德敏 +3 位作者 汤伟民 葛姝翌 李怡 落海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3-1094,共12页
在圆弧铣刀铣削壁板类网格结构的拐角轮廓时,刀具和工件的接触区域改变会引起铣削力的变化,增加铣削过程的不稳定性,影响工件加工精度.为此,针对圆弧铣刀拐角铣削力预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平均力法的变切宽铣削力精准预测模型.首先,根据... 在圆弧铣刀铣削壁板类网格结构的拐角轮廓时,刀具和工件的接触区域改变会引起铣削力的变化,增加铣削过程的不稳定性,影响工件加工精度.为此,针对圆弧铣刀拐角铣削力预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平均力法的变切宽铣削力精准预测模型.首先,根据刀具和工件的几何接触关系,通过将铣削过程分为5个阶段,分别推导各阶段的刀具径向切削宽度,进而建立随轨迹变化的变切宽函数.其次,结合圆弧铣刀微元铣削力模型,构建变切宽铣削力预测模型.然后,考虑刀具圆角对铣削力系数的影响,对传统平均力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圆弧铣刀的铣削力系数辨识方法,提高变切宽铣削力预测模型在拐角加工中的预测精度.该方法将铣削力系数视为关于刀具轴向高度的函数,分别计算刀具不同部位的铣削力系数,获得不同轴向高度下的铣削力系数函数.最后,以刀具轴向高度及每齿进给量为自变量,设计了40组不同参数的铣削力系数辨识方案,并开展了系数辨识实验和铣削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铣削力系数辨识方法优于传统方法,所构建的变切宽铣削力预测模型能够实现拐角铣削力变化规律的预测,且理论与实验的三向力峰值相对误差小于15%.本文工作为拐角铣削路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铣刀 铣削力 拐角铣削 变切宽函数 铣削力系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条件下立铣刀切削加工能量流构建方法
6
作者 姜彬 范丽丽 +2 位作者 褚圣先 董鹏 赵培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0-152,共13页
立铣刀切削过程中的能量流承担着驱动物质流流动的功能,能量流的变化特性决定着铣刀切削物质流的传递转换关系,进而影响铣削加工表面形成过程。依据振动作用下的铣刀瞬时切削行为,揭示切削加工过程中的能量构成及其传递转换关系;利用节... 立铣刀切削过程中的能量流承担着驱动物质流流动的功能,能量流的变化特性决定着铣刀切削物质流的传递转换关系,进而影响铣削加工表面形成过程。依据振动作用下的铣刀瞬时切削行为,揭示切削加工过程中的能量构成及其传递转换关系;利用节点瞬时状态参量,定量表征铣刀能量流各个节点的能量;利用流量、流动势和阻,揭示能量流结构的流动状态;利用火用效率,揭示切削过程输出有用能的分布特性;并利用铣刀瞬时切削能量效率与切削比能进行试验验证。铣刀瞬时切削能量效率与切削比能的解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灰色相对关联度大于0.81,相对误差小于19.9%,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模型和方法,可揭示出铣削过程中能量流的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振动 铣刀 能量流 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听声信号熵特征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被引量:1
7
作者 谢达 鲁钟文 +3 位作者 孙丽 杨磊 吴军 李国超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0,共6页
基于可听声信号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具备成本低、传感器安装便捷以及不干扰加工过程等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可听声信号包含大量环境噪声,致使监测精度欠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听声信号熵特征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首先,提... 基于可听声信号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具备成本低、传感器安装便捷以及不干扰加工过程等优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可听声信号包含大量环境噪声,致使监测精度欠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听声信号熵特征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方法。首先,提取加工过程中可听声信号的7种熵特征;其次,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出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绝对值大于0.9的香农熵、小波熵、排列熵和近似熵特征;最后,采用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构建刀具磨损状态监测模型。试验结果显示,熵特征可抵御噪声干扰,且监测精度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004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特征 长短时记忆网络 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可听声信号 铣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齿轮倒角用指型铣刀结构设计及切削参数优化研究
8
作者 苟刚 钟柳花 +4 位作者 罗富文 杨露 樊庆文 熊计 郭智兴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6,共6页
针对16Cr3NiWMoVNbE齿轮倒角加工中存在刀具易磨损甚至崩刃的问题,建立指型铣刀倒角加工仿真模型,基于响应面法分析刀具几何参数(螺旋角α和前角γ)以及切削三要素对刀具磨损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制备涂层指型铣刀,并进行切削实验验证... 针对16Cr3NiWMoVNbE齿轮倒角加工中存在刀具易磨损甚至崩刃的问题,建立指型铣刀倒角加工仿真模型,基于响应面法分析刀具几何参数(螺旋角α和前角γ)以及切削三要素对刀具磨损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制备涂层指型铣刀,并进行切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转速S=2000 r/min、进给速度v_(f)=1360 mm/min、切削深度a_(p)=0.5 mm、螺旋角α=8°、前角γ=4°时刀具磨损量最小,刀具切削寿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型铣刀 齿轮钢 结构设计 切削参数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轴倾角对TC4钛合金铣削力和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卢帅 张程焱 +3 位作者 丁博 晁艳普 刘敬云 李博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89,共8页
在多轴铣削加工领域,刀轴姿态是影响切削力学响应及工件表面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理论建模分析了刀轴前倾角和侧倾角变化对实际参与切削刃弧段切削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在±15°、±30°、±45°、±60... 在多轴铣削加工领域,刀轴姿态是影响切削力学响应及工件表面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理论建模分析了刀轴前倾角和侧倾角变化对实际参与切削刃弧段切削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在±15°、±30°、±45°、±60°变刀轴倾角下对TC4钛合金的铣削实验,研究和分析了刀轴倾角变化对铣削力动态响应及工件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前倾角α,侧倾角β的变化对引发切削过程中的铣削力波动更为显著;侧倾角β在-30°~45°时,前倾角α在-60°~45°时,更有利于抑制切削层尺寸参数变化对铣削力波动的负面影响;前倾角α为-30°和30°时,轴向铣削力最大值有明显降低的现象,有利于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前倾角α介于30°~60°能够有效减少鳞状缺陷个数,提升工件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刀轴倾角 铣削力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环结构的轧机轴承轴向力监测方法
10
作者 张盼 谢正邱 +2 位作者 丁晓喜 王利明 黄文彬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4,共7页
针对轧机工作辊轴承受轴向力作用频繁发生短寿烧损,导致降速或低速运行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弹性环结构的轧机轴承轴向力监测方法。首先,对弹性环结构及其应变片分布进行设计,以满足轧机轴承轴向力的监测需求;然后,对弹性环结构进行理论... 针对轧机工作辊轴承受轴向力作用频繁发生短寿烧损,导致降速或低速运行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弹性环结构的轧机轴承轴向力监测方法。首先,对弹性环结构及其应变片分布进行设计,以满足轧机轴承轴向力的监测需求;然后,对弹性环结构进行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得出通过测量惠斯通电桥的输出电压变化得到测量位置的轴向力计算公式;最后,通过设计的轧机轴承轴向力监测弹性环对整个轧制过程的轴向力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整个轧制过程中能够对轧机轴向力的数值、作用方向和持续时间进行全面监测,监测的轴向力数值最大达到1 191 kN,偏载持续时间最长为27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轧机 圆柱滚子轴承 轴向力 偏载 结构设计 电压 惠斯通电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作用下高效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特性
11
作者 杨帆 姜彬 +3 位作者 成远清 毕刚 范丽丽 赵培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受铣削振动影响,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复杂多变,导致铣刀与工件的瞬时接触关系不断改变,使得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振动作用下的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解算模型,揭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对加工过渡表面形... 受铣削振动影响,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复杂多变,导致铣刀与工件的瞬时接触关系不断改变,使得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用振动作用下的铣刀及刀齿瞬时切削位姿解算模型,揭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对加工过渡表面形成过程的影响特性;基于切削刃瞬时切削位姿与加工过渡表面的映射关系,利用表面形貌检测结果,获取铣刀瞬时位置偏置与角度偏置的变化特性;提出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特性识别方法,利用铣刀瞬时切削位姿偏置的响应分析和表面形貌解算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模型与方法,可有效识别出振动作用下铣刀瞬时切削位姿的偏置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进给铣刀 刀齿 铣削振动 瞬时切削位姿 加工过渡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头铣刀铣削7075铝合金槽铣削力的研究
12
作者 刘佳鑫 姜增辉 +2 位作者 邵忠伟 王书利 高绪寅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4,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球头铣刀铣削7075铝合金槽时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各铣削参数对三向铣削力的影响程度。利用单因素试验法进一步研究了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并讨论了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球头铣刀铣削7075铝合金槽时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各铣削参数对三向铣削力的影响程度。利用单因素试验法进一步研究了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并讨论了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球头铣刀铣削7075铝合金槽的三向铣削力经验公式,并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铣削力经验公式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试验结果表明,各铣削参数对球头铣刀铣削7075铝合金槽时三向铣削力影响程度的排序均为每齿进给量f_(z)>铣削深度a_(p)>铣削速度v_(c),通过增大a_(p)提高铣削效率,更有利于保证槽宽的尺寸精度。铣削力经验公式拟合程度较高,显著性较强,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该试验系统参数范围内的三向铣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头铣刀 正交试验 铣削力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
13
作者 焦靖淞 周凯红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3-1551,共9页
针对目前侧铣加工非可展直纹面的刀位规划分析计算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比如计算过于复杂、计算时间长、精度较低等等,对侧铣刀位包络误差问题展开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ICS)的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首先,根... 针对目前侧铣加工非可展直纹面的刀位规划分析计算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比如计算过于复杂、计算时间长、精度较低等等,对侧铣刀位包络误差问题展开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ICS)的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首先,根据双参数球族包络理论研究了圆锥刀具在非可展直纹面上的加工过程的解析表示,设计了计算初始加工刀位方法;然后,展开了加工误差的计算,提出了单刀位下误差度量函数,使侧铣加工过程中各点位法向误差的平方和最小,设计了基于改进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刀位优化方法,并提出了圆锥刀侧铣刀位包络误差优化模型,采用两点偏置法确定了初始刀轴矢量,将抗体相似度-浓度指标引入免疫克隆选择算法中,以提升计算速度,使用改进算法对误差度量函数进行了求解,从而获得了优化后的侧铣加工刀位;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未经改进的免疫克隆算法,优化模型在单刀位下的优化过程收敛速度提升了13.3%,优化后位姿集合形成的刀具包络误差降低了15.8%。该优化模型对于复杂曲面侧铣刀位规划方法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侧铣加工 侧铣刀位包络误差 改进免疫克隆选择算法 非可展直纹面 圆锥刀 刀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肩铣刀刀齿切削能耗的动态分布特性识别方法
14
作者 辛丙晨 姜彬 +3 位作者 成远清 毕刚 范丽丽 赵培轶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9,79,共13页
刀齿瞬时切削能耗是评价高效铣刀动态切削性能的重要指标。已有的铣刀切削能耗解算模型中缺乏瞬时切削能耗在刀齿切削刃上的分布信息,无法准确识别切削刃不同位置瞬时切削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针对由于切削边界不确定导致无法准确识... 刀齿瞬时切削能耗是评价高效铣刀动态切削性能的重要指标。已有的铣刀切削能耗解算模型中缺乏瞬时切削能耗在刀齿切削刃上的分布信息,无法准确识别切削刃不同位置瞬时切削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针对由于切削边界不确定导致无法准确识别切削刃瞬时切削能耗分布区域的问题,提出主副切削刃瞬时边界的解算方法,获得振动与磨损作用下的主副切削刃方程。建立瞬时切削能耗分布及其分形维数的解算模型,获得瞬时切削能耗在刀齿上的分布情况。提出切削能耗动态分布特性识别方法,利用分形维数的极值、变异系数与一阶差分,揭示不同刀齿瞬时切削能耗分布的动态特性,并利用铣削加工表面形貌与刀齿后刀面磨损深度试验结果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铣刀 刀齿 主副切削刃 瞬时切削能耗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显微系统的纤维板加工柄铣刀磨损研究
15
作者 青龙 邢东 +1 位作者 红岭 吕悦孝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6,共5页
以中密度纤维板为试验材料,采用钨系硬质合金镶焊齿柄铣刀对其进行开槽铣削,利用激光三维显微系统测定刀刃的基本参数。通过对比开槽铣削加工后的刀刃锐利度,分析计算刀刃磨损量,并探究切削长度对刀刃锐利度和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中密度纤维板为试验材料,采用钨系硬质合金镶焊齿柄铣刀对其进行开槽铣削,利用激光三维显微系统测定刀刃的基本参数。通过对比开槽铣削加工后的刀刃锐利度,分析计算刀刃磨损量,并探究切削长度对刀刃锐利度和磨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材料铣削加工柄铣刀锐利度测定合适的放大倍率约为400倍;当切削速度为4.84 m/s,切削长度分别3 631、7 263、10 890 m时,主刀刃锐利度分别为7.4、9.9、13.1μm,磨损量分别为6.4、9.2、13.9μm,当切削长度超过8 000 m时,刀具的磨损加速增大;主刃和副刃锐利度变化相近,但磨损量差距明显,受刀角影响显著;根据加工精度要求,进一步优化刀具角度可以延长刀具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柄铣刀 3D显微系统 刀刃锐利度 刀刃磨损量 切削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磨鞋齿钻磨水泥塞影响规律研究
16
作者 李明慧 付悦 +3 位作者 沈瑷伦 管锋 田海锋 李梓睿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针对国内钻塞作业中异形磨鞋齿钻磨水泥塞影响规律不清晰的问题,基于弹塑性力学和岩石力学理论,以Drucker-Prager准则作为水泥塞的强度准则,以Ductile-Damage准则作为水泥塞的失效准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圆柱齿、星形齿、金字塔齿... 针对国内钻塞作业中异形磨鞋齿钻磨水泥塞影响规律不清晰的问题,基于弹塑性力学和岩石力学理论,以Drucker-Prager准则作为水泥塞的强度准则,以Ductile-Damage准则作为水泥塞的失效准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圆柱齿、星形齿、金字塔齿和三棱锥齿等4种磨鞋异形齿单齿破岩效率及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应用ABAQUS软件建立了4种磨鞋异形齿单齿破碎水泥塞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出破岩效率最高的磨鞋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前倾角、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等3种切削参数对其破碎比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异形齿均比圆柱齿更易破碎水泥塞,其中三棱锥齿破碎比功最小,破岩效率最高;三棱锥齿的破碎比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前倾角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得到了最佳参数区间,即切削深度1~2 mm、前倾角10°~15°、切削速度7.69~10.26 m/s时为最佳参数区间,可以保证平均力和破碎比功较小的同时破碎更大体积的岩石。研究结果可为钻塞作业中磨鞋齿的选择及钻井参数的优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塞作业 磨鞋 破岩效率 异形齿 切削深度 前倾角 切削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零件铣削加工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提取
17
作者 杨玉林 籍永建 贾浩林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32,138,共8页
曲面零件铣削加工过程中刀轴倾角变化频繁,导致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不再恒定不变。针对现有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提取方法存在精度不足与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固体离散与投影法相结合的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提取方法。构建了球头铣刀... 曲面零件铣削加工过程中刀轴倾角变化频繁,导致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接触区域不再恒定不变。针对现有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提取方法存在精度不足与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固体离散与投影法相结合的刀具-工件接触区域提取方法。构建了球头铣刀铣削加工过程中的理论几何模型,采用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获取铣刀位置源文件,提取了刀具和未变形切屑的点云数据;采用改进的投影法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刀具-工件接触区域及其边界坐标值,并将获得的刀具-工件接触区域作为基础对铣削力进行预测分析。通过理论分析与铣削实验对所提方法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无需构建复杂的曲面方程即可得到刀具-工件接触区域及其边界坐标值,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可为铣削力的预测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 球头铣刀 刀具-工件接触区域 铣削力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机器人铣削加工表面形貌预测模型研究
18
作者 李慧娟 许利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2-59,共8页
机器人铣削加工依赖姿态的动态特性,零件表面形貌的准确预测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针对铣削机器人加工过程中刀具振动对表面形貌的影响,提出一种结合工艺参数和刀具振动影响的工件表面形貌数学模型。基于齐次坐标变换矩阵,通过刀具几何... 机器人铣削加工依赖姿态的动态特性,零件表面形貌的准确预测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针对铣削机器人加工过程中刀具振动对表面形貌的影响,提出一种结合工艺参数和刀具振动影响的工件表面形貌数学模型。基于齐次坐标变换矩阵,通过刀具几何形状、刀具偏心量和冗余角计算切削刃的运动轨迹,采用逆距离加权法预测机器人铣削系统不同姿态下的动态特性,构建机器人铣削系统动态模型以计算铣刀的振动位移,进而修正切削刃的运动轨迹。最后,通过铣削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预测的表面粗糙度与实验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在表面形貌预测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机器人 表面形貌 预测模型 铣刀振动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转位大模数齿轮铣刀搭接设计
19
作者 漆文 李炳林 +2 位作者 杨辉全 刘芸 蒋金龙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可转位齿轮铣刀作为一种高效的成形加工刀具,其设计水平对风电等大模数齿轮制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可转位齿轮粗铣刀多刀片搭接、刃型设计误差控制、刀片空间位置确定等问题,提出一个高效的廓型理论建模和刃型搭接设计方法。通过离散化... 可转位齿轮铣刀作为一种高效的成形加工刀具,其设计水平对风电等大模数齿轮制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可转位齿轮粗铣刀多刀片搭接、刃型设计误差控制、刀片空间位置确定等问题,提出一个高效的廓型理论建模和刃型搭接设计方法。通过离散化法对被加工齿轮的齿廓曲线拟合处理,得到刀片搭接的近似直线理论廓形,采用刀尖点定位方式在设计中控制刃型误差与刀片位置,优化设计可转位齿轮铣刀刃型线。通过刀具预调仪对所设计可转位齿轮铣刀实物的刀片搭接形成的加工轮廓曲线进行廓形检测,其偏差在±0.05 mm以内,刀具在主轴旋转时切入工件时精度达到0.02 mm,结果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满足设计与制造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转位齿轮铣刀 成形加工 齿轮制造 刀片搭接 廓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转位齿轮铣刀铣削42CrMo钢有限元仿真与磨损分析
20
作者 贾喜庆 巫兴胜 +4 位作者 杨辉全 王进 陈勇军 漆文 李炳林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针对42CrMo钢齿槽铣削过程,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Usui磨损模型,建立单个可转位刀片铣削齿槽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切削用量与刀具前角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磨损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进给量对主切削力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切... 针对42CrMo钢齿槽铣削过程,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Usui磨损模型,建立单个可转位刀片铣削齿槽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切削用量与刀具前角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和刀具磨损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进给量对主切削力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较小;切削速度对主切削力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较大。通过实验进一步分析,刀片的主要磨损形式为前刀面的月牙洼磨损,验证了磨损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转位齿轮铣刀 刀具磨损 切削力 切削温度 月牙洼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