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
作者 罗瑾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76-79,共4页
本文以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入100%、90%缓控释氮肥时,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种植经济效益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综合考虑,认为控释氮肥替代普... 本文以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入100%、90%缓控释氮肥时,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种植经济效益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综合考虑,认为控释氮肥替代普通尿素并减氮10%水稻种植效果最佳,是适宜邵阳市水稻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功能缓控释肥及其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成静 唐雨昂 +6 位作者 朱星宇 蔡晴雯 王怡丹 贠一新 袁旭峰 朱万斌 王洪亮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常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作物产量,作为传统化肥替代品备受关注。而包膜型缓控释肥的核心在于对所包覆的膜材料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包膜材料都...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常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作物产量,作为传统化肥替代品备受关注。而包膜型缓控释肥的核心在于对所包覆的膜材料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包膜材料都有生产成本较高、难以降解等缺点。因此,开发缓控释性能好、容易降解、环境友好的功能化膜材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包膜型功能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重点从无机、有机和无机-有机复合材料3个方面介绍包膜型缓控释肥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性能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包膜型缓控释肥的制备工艺及缓控释机理;针对该类型肥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型缓控释肥 生物质 膜材料 可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香椿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代林利 白轲 +3 位作者 刘闵豪 彭建 肖兴翠 刘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90,共9页
【目的】通过探讨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及育苗密度对香椿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以优化香椿育苗技术,提高苗质量,满足大规模种植和产业化需求。【方法】采用析因试验设计,设置6种基质配比、3种缓释肥用量和3种容器规格,共形成27个... 【目的】通过探讨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及育苗密度对香椿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以优化香椿育苗技术,提高苗质量,满足大规模种植和产业化需求。【方法】采用析因试验设计,设置6种基质配比、3种缓释肥用量和3种容器规格,共形成27个处理组合,对香椿容器苗在各处理下的生长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设置3种育苗密度,分析不同育苗密度香椿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容器规格对香椿容器苗地径和高径比的影响分别达到显著(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基质配比与缓释肥用量对香椿容器苗苗高、地径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双因素交互作用中,基质配比×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容器规格×缓释肥量均对香椿容器苗苗高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三因素交互作用中,容器规格×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对香椿容器苗苗高、地径及高径比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种因子对香椿幼苗生长的影响程度表现为:缓释肥量>容器规格>基质配比。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质配比A5[V(椰糠)∶V(泥炭)∶V(土)=1∶2∶1]、A6[V(椰糠)∶V(泥炭)∶V(土)=1∶1∶0]与缓释肥用量B3(3 kg/m3)以及容器规格C3(12.5 cm×16.0 cm)的组合效果较好,A6B3C3组合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分别为115.73 cm、12.82 mm和93.52;A5B3C3组合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分别为126.17 cm、12.20 mm和107.57。100个/m^(2)的摆放密度香椿容器苗最健壮。【结论】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交互影响香椿容器苗的生长。A6B3C3和A5B3C3加以100个/m^(2)的育苗密度,可在香椿容器育苗生产上加以应用,为提高香椿苗木质量与优化育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苗 香椿 容器规格 基质配比 缓释肥施肥量 育苗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及环境效应评价
4
作者 杨璨 申亚珍 +5 位作者 续勇波 岳艳军 杨博兰 柳小琪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9-1419,共11页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每次施氮肥后,连续监测土壤氨挥发和N2O排放通量,计算其累积排放损失量。插秧后,每10天采集一次淋溶液,每次降雨后采集田面水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计算淋溶和径流氮损失量。在5个主要生育期,取0—20 cm土层土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同时取植株样,调查生物量和植株氮吸收量,成熟期调查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P和M处理的水稻产量较U分别提高了29.3%和30.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6和17.8个百分点。与U相比,一次施用P处理显著降低了苗期稻田铵态氮含量,增加了分蘖—拔节和拔节—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累积,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2.3%和39.9%,显著降低了氨挥发33.4%、氮淋溶12.3%和氮径流损失44.5%,总活性氮损失量降低了33.6%;一次性施用M处理增加了分蘖—拔节期吸氮量109.3%,促进前期的氮素累积,降低了16.5%淋溶氮损失,增加了74.6%的径流氮损失,总活性氮损失上升16.8%。【结论】一次性施用控释期约为90天的包膜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稻田苗期的田面水铵态氮含量,提升了分蘖—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吸收,这种前氮后移的供氮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总活性氮损失显著降低,因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一次性施用基质缓释氮肥提高了苗期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稻在分蘖—拔节阶段的氮素吸收,但是对水稻拔节—抽穗阶段的吸氮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基质缓释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但环境正效应尚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氮肥 基质缓释氮肥 籽粒产量 活性氮损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稻田土壤DNRA菌群落丰度与结构对不同施氮的响应
5
作者 张艺 孙梅 +5 位作者 龙泽东 聂三安 田昌 黄晶 姚莉 孙耿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6,共8页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有利于氮素在土壤中的固持。研究长期(2013—2022年)不同施氮措施对水稻土DNRA过程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稻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不施氮肥(CK)、常规化肥(NPK)、控释氮肥(CRU1)、控释...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NRA)过程有利于氮素在土壤中的固持。研究长期(2013—2022年)不同施氮措施对水稻土DNRA过程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稻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不施氮肥(CK)、常规化肥(NPK)、控释氮肥(CRU1)、控释氮肥减氮30%(CRU2)4个处理,对稻田土壤pH、有机质、全氮、无机氮、碱解氮、全硫和二价铁等土壤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对水稻土DNRA菌丰度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氮肥对DNRA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rf A基因丰度表现为CK>CRU2>CRU1>NPK,且NPK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水稻土中DNRA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等,施氮肥下,浮霉菌门相对丰度提高,变形菌门则降低,CRU1处理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低,浮霉菌门则最高。冗余分析分析表明,变形菌门与土壤pH和全硫呈正相关,与有机质、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呈负相关,浮霉菌门与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呈正相关,与土壤pH、全硫和亚铁呈负相关。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均以CRU1处理最高。因此,施用控释氮肥改善了水稻土DNRA过程的微生物群落和结构,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固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不同施氮 控释氮肥 DNRA群落丰度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与速效氮肥侧深配施比例对稻田氨挥发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6
作者 郭松 汪源 +7 位作者 王子君 韩磊 蒋格 赵灿 王维领 张洪程 霍中洋 杨凤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6-1060,共15页
创新示范绿色控氨低碳减排的缓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侧深配施技术可为现代水稻安全高质生产提供新途径。本研究选用江苏省主推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为材料,以树脂包膜尿素(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速效氮素)为氮肥,在水稻... 创新示范绿色控氨低碳减排的缓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侧深配施技术可为现代水稻安全高质生产提供新途径。本研究选用江苏省主推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为材料,以树脂包膜尿素(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速效氮素)为氮肥,在水稻基蘖∶穗氮肥高产运筹比例(70%∶30%)条件下,分别设置侧深施基蘖氮肥的控释与速效氮肥配施比例(简称“控速比”)为10∶0 (D10∶0)、8∶2 (D8∶2)、6∶4 (D6∶4)、5∶5 (D5∶5)和4∶6 (D4∶6)5个处理,同时设置常规施氮处理(基蘖氮肥为速效氮肥撒施,FFT)与不施氮处理(0N),分析不同控速比处理的NH_(3)挥发、N_(2)O和CH_(4)排放规律和环境影响。结果表明:1)两水稻品种不同控速比处理的全生育期NH_(3)挥发累积损失量和排放强度随控释氮肥施用比例下降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并均以D5∶5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南粳9108’比FFT处理降低58.31%和61.59%,‘泰香粳1402’降低46.72%和49.24%;其次低的是D4∶6处理。2)两水稻品种不同控速比处理的全生育期N_(2)O累积排放量随控释氮肥施用比例下降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均以D5∶5处理最低,‘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分别比FFT处理降低40.03%和34.93%,且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而全生育期CH_(4)累积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均随控释氮肥施用比例下降呈上升趋势,两品种CH_(4)累积排放量均以D10∶0处理最低,‘南粳9108’的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也均以D10∶0处理最低,而‘泰香粳1402’的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均以D8∶2最低,但与D10∶0处理差异不显著,‘南粳9108’和‘泰香粳1402’的D10∶0处理比FFT处理分别降低38.93%、37.74%、39.53%和41.30%、40.04%、41.72%。综上控速比5∶5可适用于粳稻高产控氨生产,控速比10∶0则更有利于粳稻绿色低碳减排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基蘖肥 侧深施肥 控释氮肥 配施比例 氨挥发 温室气体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配合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7
作者 赵俊滔 石艳平 +5 位作者 曹梦娇 任佳佳 王晔青 陈轶平 王艺蓉 陈贵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90-594,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缓控释肥配合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缓控释肥和脲铵分别替代传统复合肥和尿素,同时进行秸秆还田,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缓控释肥+脲铵+秸秆还田的施肥模式,对氮累积量和氮肥...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缓控释肥配合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缓控释肥和脲铵分别替代传统复合肥和尿素,同时进行秸秆还田,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缓控释肥+脲铵+秸秆还田的施肥模式,对氮累积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有提升作用。在相对较合理的施氮条件下,继续减施氮肥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且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推广使用基施缓控释肥、追施脲铵配合秸秆还田的施肥模式,但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损失,667 m^(2)化肥总氮投入应不低于12 kg,以12~15 kg为宜,实现晚稻丰产与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缓控释肥 秸秆还田 氮肥表观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释放期组合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尹学红 赵东 +2 位作者 耿荣 郭军成 张婷婷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5期1-5,10,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释放期组合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选取正大1689玉米品种,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马园村开展不同释放期组合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释放期组合的控释尿素处理可以显著... 为了探讨不同释放期组合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土壤肥力水平的影响。选取正大1689玉米品种,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马园村开展不同释放期组合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释放期组合的控释尿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的生长性状、生物量积累和最终产量,其中处理①的理论产量高达17988.3 kg·hm^(-2),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增产效果明显,处理①实收产量亦最高。经济效益分析显示,控释肥显著提高了玉米产值和产投比,其中处理①产值最高,纯收益为18177.8元·hm^(-2),产投比为2.07。土壤养分测试结果表明,控释肥对调节土壤pH值,降低全盐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积极作用,但不同指标变化幅度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表明,施控释肥料能显著提升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控释肥组合,并结合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以充分发挥控释肥的增产潜力,促进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料 一次性基施 玉米 产量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雪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9
作者 王飞 秦方锦 +4 位作者 章余 车春华 胡伋 黄郑宸 郑振浩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3,共6页
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雪菜的产量和生产效益,以期提炼合理施肥模式,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参考。采用配方施肥、缓控释肥应用、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等技术路线,各设3个处理,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CK),减少总养分28.7%~42.7%(均指折纯养... 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雪菜的产量和生产效益,以期提炼合理施肥模式,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参考。采用配方施肥、缓控释肥应用、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等技术路线,各设3个处理,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CK),减少总养分28.7%~42.7%(均指折纯养分量,下同)。结果显示,当地主推的配方施肥模式(基肥20-15-10配方肥、尿素提苗、春发肥21-6-13配方肥)较CK化肥减量37.7%,雪菜显著增产12.0%,每公顷增加效益10465.5元;缓控释肥模式(24-12-12缓释肥作基肥、高氮低磷配方肥作春发肥,不施提苗肥)较CK化肥减量33.8%,雪菜增产2.7%,每公顷增加效益4947元;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模式(每公顷施用商品有机肥7500 kg,与当地主推配方肥配合施用)较CK化肥减量36.1%,雪菜显著增产11.0%,每公顷增加效益5290.5元。综上所述,配方施肥模式减肥节本增收效果佳,推广应用价值最大;缓控释肥模式有助于实现轻简化施肥,但新肥料大面积应用需经过田间试验验证;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模式增产显著,需进一步探索适宜的有机肥用量以及化肥减量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菜 化肥减量增效 配方施肥 缓控释肥 有机无机配合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新型肥料对西南地区露地甘蓝可持续生长综合评价
10
作者 申小歌 曾珍 +6 位作者 吴吉 罗旭 付建 詹雪萍 陈静 陈新平 王孝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5-1255,共11页
为解决西南地区集约化蔬菜生产肥料投入量高、养分配比不平衡导致的养分损失量高、肥料利用率低、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实现区域蔬菜绿色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西南地区露地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习惯(FP)、优化... 为解决西南地区集约化蔬菜生产肥料投入量高、养分配比不平衡导致的养分损失量高、肥料利用率低、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实现区域蔬菜绿色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西南地区露地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习惯(FP)、优化养分的作物专用肥(OPT1)处理、缓控释配方肥处理(OPT2)和添加硝化抑制剂稳定性配方肥处理(OPT3)5种不同肥料管理策略,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揭示不同新型肥料对露地甘蓝在农学效应、肥效效应与环境效应方面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与FP相比,OPT1、OPT2、OPT3在平均减少氮、磷、钾肥用量36.9%、65.2%和62.1%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甘蓝总产量增加2.51%~7.53%,氮肥利用率提高168.7%~228.6%,收获期氮累积量提高15.4%~35.3%;单位面积活性氮损失降低66.7%~85.9%,温室气体排放显著降低26.3%~27.2%;同时提高净经济效益13.0%~18.4%,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14.5%~31.7%。与其他优化处理相比,稳定性配方肥处理总产量较作物专用肥提高3.1%,较缓控释配方肥提高4.6%;收获期氮累积量较作物专用肥提高13.5%,较缓控释配方肥提高17.3%;单位面积上的活性氮损失较作物专用肥降低28.9%,较缓控释配方肥降低57.9%;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较作物专用肥增加15.0%,较缓控释配方肥增加9.5%。研究表明,优化施肥配施硝化抑制剂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硝化抑制剂 产量 肥料利用率 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肥下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1
作者 冯涛 余庆 +6 位作者 丁紫娟 柯娜 朱杰 聂江文 朱波 蒋梦蝶 刘章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0-1610,共11页
为探究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与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高效施肥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 为探究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与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高效施肥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分次撒施普通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FFP);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CRU);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OF+CRU1);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总施氮量减量10%,施氮量为252 kg·hm^(-2)(OF+CRU2);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总施氮量减量20%,施氮量为224 kg·hm^(-2)(OF+CRU3)。结果表明,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CRU、OF+CRU1、OF+CRU2和OF+CRU3)的氨挥发总量分别降低了+73.18%、75.20%、78.51%和81.89%,无机氮(NH_(4)^(+)-N+NO_(3)^(-)-N)渗漏损失量分别降低了57.40%、62.99%、68.40%和74.98%;与单施控释尿素处理(CRU)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OF+CRU1、OF+CRU2和OF+CRU3)的氨挥发总量分别降低了13.11%、25.83%和41.26%,无机氮渗漏损失量分别降低了7.53%、19.85%和29.85%。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0.27%、37.44%、27.22%和9.10%,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3个百分点、34个百分点、32.6个百分点和21.8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7.40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22%、11.98%、24.07%和27.13%;与CRU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4.7个百分点、23.2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3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9.55%、21.38%和24.37%;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的两季总产量提高了2.20%、12.00%、11.67%和1.71%,其中OF+CRU1和OF+CRU2的总产量增产效果显著,分别增产12.00%和11.67%。研究表明,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部分替代下减少氮肥施用量10%是实现再生稻田氮肥减量、增产增效及减少氮素损失的有效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侧深施肥 控释尿素 有机肥 氨挥发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肥梯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12
作者 毛木亮 罗廷松 +3 位作者 唐成果 简启欢 彭琴 徐文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梯度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形成一套可在黔南州复制推广的的新型施肥模式,以荃9优063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缓控释肥施入量处理和1个常规施肥对照处理,于当地进行了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构成... 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梯度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形成一套可在黔南州复制推广的的新型施肥模式,以荃9优063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缓控释肥施入量处理和1个常规施肥对照处理,于当地进行了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构成指标的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缓控释肥施肥量为T4(缓控释肥施入量为1050 kg/hm^(2))处理时,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均为最高,是最适宜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水稻 应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分层底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何金元 越满在 +3 位作者 张玉山 孙晓博 孟艳军 敖特更达赖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试验地点,设置了A(化肥底施+追肥)、B(化肥底施)和C(缓释肥分层底施)3种处理,研究了缓释肥分层底施对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C(缓释肥分层底施)处理方式可以显著改善玉米生长性状,并提高玉米... 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试验地点,设置了A(化肥底施+追肥)、B(化肥底施)和C(缓释肥分层底施)3种处理,研究了缓释肥分层底施对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C(缓释肥分层底施)处理方式可以显著改善玉米生长性状,并提高玉米产量。与传统的B(化肥底施)和A(化肥底施+追肥)方式相比,采用C(缓释肥分层底施)处理方式的玉米穗粗、穗长和行粒数均显著增加,较A(化肥底施+追肥)方式的玉米穗粗、穗长和行粒数分别增加了4.43%、6.12%和8.60%。同时,C(缓释肥分层底施)处理方式还能提高玉米的出籽率和百粒质量,提升了玉米产量,相较于A(化肥底施+追肥)方式,处理C(缓释肥分层底施)处理方式的玉米出籽率提高了1.56%,百粒质量增加了6.03%,产量高出了6.69%。结果表明:缓释肥分层底施方式能够提供持续且均衡的养分供应,有助于玉米植株全面、健康地生长,从而实现更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缓释肥 分层底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婷婷 贾瑞峰 +4 位作者 肖晨星 沈彦辉 高璐阳 石玉龙 陈宏坤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缓控释肥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新型肥料,在解决当前我国花生种植中存在的肥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推动缓控释肥在花生种植中的广泛应用,阐述了缓控释肥施用量、施用方式及组配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 缓控释肥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新型肥料,在解决当前我国花生种植中存在的肥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推动缓控释肥在花生种植中的广泛应用,阐述了缓控释肥施用量、施用方式及组配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适宜的缓控释肥施用量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并改善子仁品质;施肥方式的优化,如深施和分层条施,可以提高缓控释肥的增产效果;缓控释肥与速效肥或有机肥合理配施,能有效满足花生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此外,还提出了未来应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探讨缓控释肥对花生品质影响的内在机制,研发适合花生的专用缓控释肥及相关施肥技术,构建缓控释肥的应用评价体系。这些研究将进一步推动缓控释肥在花生种植中安全、有效、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缓控释肥 产量 品质 分层条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江淮流域水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15
作者 胡承庚 朱丽娟 王展英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7期135-139,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进而明确水稻生产中最佳氮肥管理模式。于2022年在六安市裕安区开展大田试验,分别设置了6个处理。结果显示,CRU和NPK显著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实粒数和秸秆产量,其中NPK产量最高,达... 为了探讨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进而明确水稻生产中最佳氮肥管理模式。于2022年在六安市裕安区开展大田试验,分别设置了6个处理。结果显示,CRU和NPK显著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实粒数和秸秆产量,其中NPK产量最高,达9 931 kg/hm^(2),较PK增产54.4%;CRU在提高籽粒和秸秆氮素浓度及吸收量方面表现最佳,籽粒氮素浓度高达11.9 g/kg,且氮肥表观利用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验证缓控释肥在水稻栽培中实现减肥增效目标的可行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缓释氮肥 产量 氮素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质量的影响——以南平烟区‘翠碧1号’为例
16
作者 冯烨君 梁桂广 +5 位作者 阮杰崇 林小兴 钟福裕 赵成坤 李麒 陈克玲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45-51,共7页
为了探讨缓控释肥对南平烟区‘翠碧1号’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T1(N-P-K=7-8-20)、T2(N-P-K=10-10-20)、T3(N-P-K=10-10-30)3种缓控释肥处理,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系统分析了不同肥料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干... 为了探讨缓控释肥对南平烟区‘翠碧1号’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T1(N-P-K=7-8-20)、T2(N-P-K=10-10-20)、T3(N-P-K=10-10-30)3种缓控释肥处理,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系统分析了不同肥料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氮钾素吸收与积累、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肥配施对烤烟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尤其是T3的根和叶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缓控释肥处理促进了烟株对氮钾素的吸收与积累,其中T3表现最佳;烤后烟叶的物理性状和外观质量得到了改善,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也有所提升,T1和T2的感官评吸质量得分最高,但T3在经济性状方面表现最佳,其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缓控释肥一次性基施在南平烟区具有显著应用潜力,T1处理更有利于烤烟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配施 南平烟区 养分利用率 烤烟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方式对小麦生产力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17
作者 梅最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62-163,166,共3页
为探讨化肥减施方式对小麦生产力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设置了7个化肥减施方式小组,于小麦的拔节期、成熟期测定土壤性状并统计其产量。结果发现,尿素控释肥减施20%组的小麦生产力最优。
关键词 尿素控释肥减施 土壤养分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敏感型缓/控释肥料的温度响应特征、养分释放性能与温敏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娟 杨相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2-1822,共11页
温度是影响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重要因素,开发温度敏感型缓/控释肥料可以使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需求更加匹配,从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聚酰胺类、聚醚类、聚酯类、多糖类以及温敏聚氨酯等常见的... 温度是影响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重要因素,开发温度敏感型缓/控释肥料可以使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需求更加匹配,从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聚酰胺类、聚醚类、聚酯类、多糖类以及温敏聚氨酯等常见的温敏聚合物材料的来源、类型和机理,详细阐述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EO/PO)、甲基纤维素和温敏聚氨酯等常见温敏聚合物材料用作温敏缓/控释肥料包膜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评估了其在温敏缓/控释肥料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优缺点。根据温敏特性,将温敏缓/控释肥料分为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响应型和结晶转变温度(Tm)/玻璃化转变温度(Tg)响应型两大类,并详细总结了这两种类型的制备方法、特征、养分释放性能以及分子作用机制。最后,指出温敏型缓/控释肥料的研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应深入开展天然高分子温敏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创新,筛选绿色可生物降解温敏聚氨酯材料,研发作物和区域专用型温敏缓/控释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聚氨酯 缓/控释肥料 温度敏感型肥料 温度响应特征 养分释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荐施肥量下控释肥替代普通尿素提高高粱产量和氮肥生产力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泽碧 黄娟 +2 位作者 张亚勤 王秋月 周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62,共14页
【目的】高粱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利用效率低,研究适宜重庆地区高粱种植的控释氮肥减施比例,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确保高粱稳产高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在重庆永川进行,供试高粱品种为晋渝糯... 【目的】高粱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利用效率低,研究适宜重庆地区高粱种植的控释氮肥减施比例,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确保高粱稳产高产,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田间定位试验于2021、2022年在重庆永川进行,供试高粱品种为晋渝糯3号和金糯粱1号。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习惯尿素施肥量(U,N 180 kg/hm^(2));尿素推荐施用量(U1,减N 20%,N 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20%(C1,N144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30%(C2,N 126 kg/hm^(2));控释氮肥减施氮量40%(C3,N 108 kg/hm^(2))。在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量,成熟期调查植株和籽粒氮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开花期和成熟期高粱干物质积累量均以C1和U1处理最高,C1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又显著高于U1。C1处理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显著高于U。花后干物质积累量C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U1和C2处理显著高于U处理。C1处理晋渝糯3号和金糯粱1号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较U分别显著提高了11.54%和12.41%。C1处理的高粱产量最高(晋渝糯3号6611 kg/hm^(2),金糯粱1号5690 kg/hm^(2)),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5.40%~18.66%;其次为C2和U1处理,二者的产量均显著高于U和C3处理。各施氮处理的氮肥生理利用率(NPE)差异不显著;减氮处理间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无显著差异,氮肥偏生产力(NPFP)差异显著,其NAE和NPFP均显著高于习惯施氮处理U;控释肥各减氮处理的NPFP显著高于普通氮肥推荐量处理U1。C1处理较U处理大幅提高了NAE、NPFP和氮肥利用率(NUE),晋渝糯3号分别提高了58.54%、39.61%和59.28%,金糯粱1号分别提高了80.97%、48.30%和63.08%;与U1处理相比,晋渝糯3号的NPFP、NUE分别提高了5.38%和22.19%,金糯粱1号分别提高了5.82%和4.42%。【结论】推荐施氮量下,用控释肥替代普通氮肥增加了高粱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叶片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提升了高粱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西南地区高粱生产的推荐氮肥施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控释氮肥 氮肥用量 干物质积累转运 产量 氮肥农学效率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控缓释铁肥提高梨树铁素利用率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文英 张守仕 +2 位作者 薛丽丰 乔宝营 刘荣宁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4-28,共5页
为探究袋控缓释铁肥改善梨树缺铁黄化的效果,采用硫酸亚铁与柠檬酸混合包装,并在肥料袋中添加生根诱导调节剂6-BA,设袋控缓释铁肥(HF)、撒施铁肥(SF)和不施铁肥(CK)3个处理,分析了其对梨树细根生长状况、叶片SPAD值以及叶片活性铁含量... 为探究袋控缓释铁肥改善梨树缺铁黄化的效果,采用硫酸亚铁与柠檬酸混合包装,并在肥料袋中添加生根诱导调节剂6-BA,设袋控缓释铁肥(HF)、撒施铁肥(SF)和不施铁肥(CK)3个处理,分析了其对梨树细根生长状况、叶片SPAD值以及叶片活性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F梨树根系的细根最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最大,其中在根长和根体积指标上显著高于SF和CK(P<0.05);HF和SF两处理在生长季内细根数量显著高于CK(P<0.05);HF肥效缓慢且稳定,持续维持一定的根系生物量,延长了梨树根系的褐变时间,其中HF褐变时间最长,为54 d,其次是SF,为43 d,CK为25 d,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HF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P<0.05)。HF叶片SPAD值在7月和8月显著高于SF与CK(P<0.05)。8月各处理间梨树叶片活性铁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HF的活性铁含量最高,为27.36 mg/kg。袋控缓释铁肥有效提高了梨树铁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袋控缓释铁肥 铁素利用率 根系生长 叶片SPAD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