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面柱碰撞工况下Farside气囊对主驾WorldSID 50th假人损伤研究
1
作者 杨春忠 殷凤轩 +2 位作者 李晓东 孙明宇 胡建博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7期5-8,共4页
在2023版Euro NCAP侧面柱碰撞试验中主驾和副驾均放置WorldSID 50th假人,为了研究Farside气囊对该工况下主驾假人的保护效果,选取某款车型分别在两种工况下进行实车碰撞试验,对驾驶员假人头部加速度、颈部力、右侧肩部力、右侧股骨力、... 在2023版Euro NCAP侧面柱碰撞试验中主驾和副驾均放置WorldSID 50th假人,为了研究Farside气囊对该工况下主驾假人的保护效果,选取某款车型分别在两种工况下进行实车碰撞试验,对驾驶员假人头部加速度、颈部力、右侧肩部力、右侧股骨力、右侧骶髂力等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柱碰撞 Farside气囊 WorldSID 50th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某车型Euro NCAP侧面柱碰胸压性能研究分析
2
作者 周晓雷 董伟 +2 位作者 王刚刚 李文杰 王坤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文章基于某款新能源车型按欧盟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进行的整车安全性能开发,对侧柱碰工况的胸压问题进行的性能研究,通过胸压问题的理论研究得出影响因子,并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滑台试验和整车碰撞验证结合的研究方式,提出车身结... 文章基于某款新能源车型按欧盟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进行的整车安全性能开发,对侧柱碰工况的胸压问题进行的性能研究,通过胸压问题的理论研究得出影响因子,并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滑台试验和整车碰撞验证结合的研究方式,提出车身结构、气囊包型、座椅发泡设计等的优化方案,最终提升了整车碰撞安全性能。研究表明,乘员的安全空间、气囊对假人安全约束、座椅状态的稳定性等都对胸压性能产生影响,据此提出的方案最后通过实车碰撞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柱碰 胸压性能 Euro NCAP 气囊 座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车型侧面柱碰近端乘员损伤特征及保护
3
作者 郭建保 康巍 +2 位作者 鞠春贤 王刚 刘闯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847,共9页
针对纯电车型在侧面柱碰工况中近端World SID 50^(th)假人手臂不易抬起导致胸部伤害高的问题,提出了侧面柱碰撞手臂运动理论分析方法,然后结合整车碰撞中乘员和车体运动响应及车体变形模式分析,揭示了纯电车型近端假人不易抬手臂原因,... 针对纯电车型在侧面柱碰工况中近端World SID 50^(th)假人手臂不易抬起导致胸部伤害高的问题,提出了侧面柱碰撞手臂运动理论分析方法,然后结合整车碰撞中乘员和车体运动响应及车体变形模式分析,揭示了纯电车型近端假人不易抬手臂原因,确定了侧气囊抬手臂的关键设计参数。制定使假人各部位受力分布均衡保护策略,并通过整车试验验证了策略有效性。结果表明:经优化后,侧面柱碰近端乘员总体得分提升22.24%,假人的胸部、腹部、髋部伤害分别降低68.89%、3.62%、8.53%,头部和肩部伤害增加3.75%和5.33%(满分余量仍大于20%)。这些结果,将为纯电车型开发中侧面柱碰的乘员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车型 侧面柱碰 乘员保护 变形模式 侧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面柱碰撞工况下安全气囊参数对乘员损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剑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提高侧面柱碰撞工况下乘员的安全性,针对乘员在车速32 km/h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损伤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建立了侧面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为改善侧面柱碰撞工况下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依据2021年版《C-NCAP管理规... 为提高侧面柱碰撞工况下乘员的安全性,针对乘员在车速32 km/h侧面柱碰撞工况下的损伤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建立了侧面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为改善侧面柱碰撞工况下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依据2021年版《C-NCAP管理规则》中侧面柱碰撞试验方法,搭建了车辆侧面柱碰撞规定结构运动(PSM)子结构模型,最后将试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合理的气囊形状、点火时刻及排气孔直径可有效提高乘员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柱碰撞 乘员损伤 侧气囊 全球统一侧碰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面柱碰撞工况下驾驶员侧气囊优化设计
5
作者 肖华 肖森 +2 位作者 赵贶雨 齐宇飞 何耀昕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9,共6页
为提高侧面柱碰撞工况下驾驶员侧气囊安全得分,依据2021版C-NCAP管理规则搭建汽车侧面柱碰撞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实车碰撞及仿真结果表明,头部、腹部、骨盆安全得分均达标,胸部伤害较严重,得分较低。通过优化侧气囊的袋型和气孔直径,提升... 为提高侧面柱碰撞工况下驾驶员侧气囊安全得分,依据2021版C-NCAP管理规则搭建汽车侧面柱碰撞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实车碰撞及仿真结果表明,头部、腹部、骨盆安全得分均达标,胸部伤害较严重,得分较低。通过优化侧气囊的袋型和气孔直径,提升胸部肋骨安全得分。优化后结果表明,胸部上肋骨、中肋骨、下肋骨压缩量分别减小30.97%、8.26%、13.71%,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柱碰撞 侧气囊 安全性 乘员约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员抛出缓冲试验失效分析
6
作者 郝赓 刘顺起 +3 位作者 王佳鑫 苏衡 于萍 王树杭 《汽车零部件》 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
车辆翻滚事故中,乘员被抛出车外时的致死率很高,而使用侧气囊覆盖抛出路径能够有效降低乘员被抛出车外的概率。依据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第226号《乘员抛出缓冲》(FMVSS 226),进行了107次侧气囊抛出缓冲试验,并分析试验失效情况。通... 车辆翻滚事故中,乘员被抛出车外时的致死率很高,而使用侧气囊覆盖抛出路径能够有效降低乘员被抛出车外的概率。依据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第226号《乘员抛出缓冲》(FMVSS 226),进行了107次侧气囊抛出缓冲试验,并分析试验失效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导致试验失效的主要原因是侧气囊尺寸不足、刚性不足及气袋设计不合理,使得侧气囊钻出车外,进而导致试验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滚事故 侧气囊 抛出缓冲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网布包覆仪表板乘客侧气囊静态点爆与外观质量的控制措施
7
作者 张胜锋 龚建武 《汽车科技》 2024年第5期79-84,共6页
3D网布包覆仪表板以其产品轻量化、零件开发周期短、表皮颜色纹理切换自由度高等自身优势,近年来被新能源汽车所青睐,并广泛应用。对这一兴起的新型热压包覆仪表板,进行外观质量的有效控制来满足客户对内饰质量越来越高的需要,便显得尤... 3D网布包覆仪表板以其产品轻量化、零件开发周期短、表皮颜色纹理切换自由度高等自身优势,近年来被新能源汽车所青睐,并广泛应用。对这一兴起的新型热压包覆仪表板,进行外观质量的有效控制来满足客户对内饰质量越来越高的需要,便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MESH包覆仪表板 乘客侧气囊静态点爆 外观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留巷采空区自动化密闭系统
8
作者 聂百胜 夏晓峰 +1 位作者 周皓文 秦枫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2,共7页
现有的沿空留巷采空区密闭方法大多集中于构筑密闭墙及封堵墙体裂隙,施工周期较长且反复进行,消耗大量人力成本,自动化程度低,易发生二次破坏。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沿空留巷采空区自动化密闭系统。该系统以柔性密闭气囊为载体,将未... 现有的沿空留巷采空区密闭方法大多集中于构筑密闭墙及封堵墙体裂隙,施工周期较长且反复进行,消耗大量人力成本,自动化程度低,易发生二次破坏。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沿空留巷采空区自动化密闭系统。该系统以柔性密闭气囊为载体,将未充气的气囊置于采空区密闭墙和单体液压支柱之间,对气囊充气使其与沿空留巷顶底板及采空区密闭墙外侧贴合接触;智能感知矿压显现导致的巷道围岩变形,气囊随时变化形状柔性应对,即当气囊内部压力上升并超过安全泄压阀额定压力时,自动释放气囊气体缩小体积,以重新与顶底板围岩紧密贴合,达到持续密闭采空区的效果,抑制采空区危险气体泄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泄压阀在柔性密闭气囊内部压力达到约4 kPa时正常开启,压力达到2.7 kPa左右停止泄气;柔性密闭装备感知压力变化后收缩体积以重新适应围岩形态,可长时间并持续性地密闭采空区;柔性密闭装备安装后与采空区密闭墙贴合度高,密闭墙墙体前瓦斯体积分数降低0.13%,有效抑制了瓦斯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瓦斯治理 采空区密闭 密闭墙 柔性密闭气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侧面柱碰撞工况驾驶员肩部损伤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光洁 王德 +1 位作者 韩菲菲 王晓鑫 《汽车实用技术》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对比三款车型假人肩部力曲线,发现在侧面柱碰撞工况中,肩部力超出capping值的情况较为常见。文章通过零部件布置、内饰关重件设计及气囊包型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于假人肩部力的影响。提出合理布置车门及B柱饰板内强度较硬的塑料件、选择... 对比三款车型假人肩部力曲线,发现在侧面柱碰撞工况中,肩部力超出capping值的情况较为常见。文章通过零部件布置、内饰关重件设计及气囊包型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于假人肩部力的影响。提出合理布置车门及B柱饰板内强度较硬的塑料件、选择合适的内饰材料、合理设计气囊包型对于假人肩部力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柱碰撞工况 WorldSID 50th假人 肩部力 材料刚度 气囊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侧面安全气囊匹配设计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斌 杨济匡 +1 位作者 张维刚 钟志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48-853,共6页
引入变量筛选技术和2阶响应面法以进行轿车侧撞安全气囊匹配设计的研究。整个匹配设计和优化过程包括: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及验证,耦合侧撞安全气囊模型,筛选匹配敏感变量和响应面法优化等。最终对以肋骨变形指标为依据而筛选出的影响侧... 引入变量筛选技术和2阶响应面法以进行轿车侧撞安全气囊匹配设计的研究。整个匹配设计和优化过程包括: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及验证,耦合侧撞安全气囊模型,筛选匹配敏感变量和响应面法优化等。最终对以肋骨变形指标为依据而筛选出的影响侧气囊保护效能的两个敏感变量,即侧撞安全气囊的安装高度和与人体的距离,进行设计优化,结果使肋骨变形指标降低了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侧面安全气囊 匹配设计 优化 响应面法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方法的某乘用车侧面约束系统集成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迪斯 张君媛 +2 位作者 安月 崔泰松 王文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0-434,共5页
按照C-NCAP对侧撞试验的要求,建立了某乘用车的侧撞有限元模型;设计了帘式气囊和胸部气囊系统,并通过MADYMO与LS-DYNA的耦合,进行了侧面约束系统的集成。以降低假人伤害为目标,结合试验设计方法,对侧面气囊的充气量、泄气孔大小进行参... 按照C-NCAP对侧撞试验的要求,建立了某乘用车的侧撞有限元模型;设计了帘式气囊和胸部气囊系统,并通过MADYMO与LS-DYNA的耦合,进行了侧面约束系统的集成。以降低假人伤害为目标,结合试验设计方法,对侧面气囊的充气量、泄气孔大小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该车C-NCAP总分提高了4.18分,侧面气囊系统达到了明显的乘员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碰撞 帘式气囊 侧面气囊 参数优化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分析的汽车侧面气囊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春生 张金换 +1 位作者 胡经耀 黄世霖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95-199,共5页
侧面气囊对于提高汽车侧面碰撞中的乘员保护效能有重要作用。采用PAM-CRASH软件建立了包含约束系统模型在内的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FE)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某轿车的侧面安全气囊泄气面积、气体质... 侧面气囊对于提高汽车侧面碰撞中的乘员保护效能有重要作用。采用PAM-CRASH软件建立了包含约束系统模型在内的整车侧面碰撞有限元(FE)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某轿车的侧面安全气囊泄气面积、气体质量流量、几何尺寸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该车在"中国新车评价程序"(C-NCAP)侧面碰撞中胸部得分从0分提高到1.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侧面碰撞 侧面气囊 优化设计 仿真 PAM-CRASH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侧面安全气帘关键开发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程勇 陈晓东 张劲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6-159,共4页
介绍了基于CAE技术的侧气帘开发流程;通过示例对侧气帘关键设计要素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侧气帘的匹配方法。
关键词 侧气帘 开发流程 设计要素 匹配方法 CAE技术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的某车型侧面安全气囊的深度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商恩义 鞠春贤 +1 位作者 蒋斌庆 王刚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3-47,共5页
针对某车型侧气囊(SAB)进行了深度优化研究,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制定了深度优化方案,并对优化后SAB在侧面撞柱试验中的保护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对约束系统进行深度优化时,数值分析方法优于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3根肋骨变形量曲线彼... 针对某车型侧气囊(SAB)进行了深度优化研究,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制定了深度优化方案,并对优化后SAB在侧面撞柱试验中的保护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对约束系统进行深度优化时,数值分析方法优于仿真分析和台架试验;3根肋骨变形量曲线彼此接近,整个侧面受力达到了较好的平衡,与SAB优化前的侧面碰撞试验结果相比,腹部力提高了0.17 k N,气囊优化达到了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侧气囊(SAB) 数据分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帘式安全气囊有限元建模及侧碰撞系统仿真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礼华 刘志峰 +3 位作者 陆建辉 高发华 罗明军 张绍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4-109,共6页
为了获得汽车安全气囊仿真技术的精确度和可行性,建立了帘式气囊仿真模型,集成了侧碰撞系统模型。采用拓扑映射原理进行模型节点坐标转换,从而实现了帘式气囊有限元卷折网格的自动生成和帘式气囊在任意管状结构内的卷折成型;使用MADYMO... 为了获得汽车安全气囊仿真技术的精确度和可行性,建立了帘式气囊仿真模型,集成了侧碰撞系统模型。采用拓扑映射原理进行模型节点坐标转换,从而实现了帘式气囊有限元卷折网格的自动生成和帘式气囊在任意管状结构内的卷折成型;使用MADYMO软件提供的均压法以及Dyna欧拉法、粒子法,依据卷折模型,对气囊展开过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通过将帘式气囊模型、假人模型、车身侧面接触结构面进行集成,建立了带安全气囊的侧碰撞分析模型。通过3种类型侧碰撞工况的计算和试验对比,表明所建侧碰撞仿真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人体损伤情况。所建模型下的帘式安全气囊能够很好地保护乘员安全,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汽车前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碰撞 帘式气囊 拓扑映射原理 节点坐标转换 乘员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E技术在汽车侧面帘式气囊模块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君媛 苏国峰 +2 位作者 苏畅 杨栋林 邱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建立了汽车侧面帘式气囊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ADYMO软件进行了气囊折叠和动态充气的模拟。还叙述了利用CAE方法进行帘式气囊几何形状的静态与动态设计及袋体压力集中情况的分析。
关键词 汽车侧面碰撞 帘式气囊 C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侧面碰撞帘式气囊泄漏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乌秀春 裴洋 赵洪波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23,共4页
泄漏特性是帘式气囊建模仿真过程中较难获得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对一未折叠的正面安全气囊进行建模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调试其压力和泄漏率之间的曲线函数,使仿真结果的压力曲线逼近试验曲线。将所得到的泄漏特性用于帘式气囊的静态、... 泄漏特性是帘式气囊建模仿真过程中较难获得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对一未折叠的正面安全气囊进行建模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调试其压力和泄漏率之间的曲线函数,使仿真结果的压力曲线逼近试验曲线。将所得到的泄漏特性用于帘式气囊的静态、动态起爆仿真中,由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可知,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泄漏特性准确有效,为帘式气囊系统的开发及优化设计提供了灵敏的特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侧面碰撞 帘式气囊 泄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面多腔室气囊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葛如海 陈宇航 +2 位作者 洪亮 蔡朝阳 崔义忠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3-1319,共7页
针对国内某款车型在侧向碰撞过程中,侧面单腔室气囊发生击穿现象,提出了一种具有多腔室气体流率独立控制和二级缓冲功能的侧面多腔室气囊,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多腔室气囊消除了击穿现象,对乘员胸腹部保护效果良好。再利用正交... 针对国内某款车型在侧向碰撞过程中,侧面单腔室气囊发生击穿现象,提出了一种具有多腔室气体流率独立控制和二级缓冲功能的侧面多腔室气囊,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多腔室气囊消除了击穿现象,对乘员胸腹部保护效果良好。再利用正交试验对影响气囊保护效果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综合伤害指标C比优化前下降了14.77%,比原有气囊下降了31.35%,提升了侧面气囊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碰撞 多腔室侧面气囊 仿真 正交试验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面碰撞试验中前排假人背板力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商恩义 高劲松 师玉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2,共5页
对汽车侧面碰撞试验中前排假人背板力的典型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背板力曲线可划分为碰撞初期的假人上半身相对座椅靠背晃动阶段、侧气囊作用阶段、门板变形侵入阶段、B柱和门槛梁明显变形侵入阶段和车辆快速向右侧侧移阶段等5个阶... 对汽车侧面碰撞试验中前排假人背板力的典型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背板力曲线可划分为碰撞初期的假人上半身相对座椅靠背晃动阶段、侧气囊作用阶段、门板变形侵入阶段、B柱和门槛梁明显变形侵入阶段和车辆快速向右侧侧移阶段等5个阶段。依据背板力曲线中主要阶段的走势和幅值,并结合试验结果,可进行侧气囊和车身侧面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碰撞试验 背板力 侧气囊开发 车身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安全气囊在侧面约束系统中的集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宪菁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3,共6页
针对安全法规关于不同碰撞形态下对乘员侧面保护的要求,进行了侧安全气囊集成于内饰侧面约束系统中的参数优化及系统验证,并在实车碰撞中证明了气囊参数满足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形态下对正位坐姿乘员的保护要求。针对TWG(国际轿车生产联... 针对安全法规关于不同碰撞形态下对乘员侧面保护的要求,进行了侧安全气囊集成于内饰侧面约束系统中的参数优化及系统验证,并在实车碰撞中证明了气囊参数满足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形态下对正位坐姿乘员的保护要求。针对TWG(国际轿车生产联盟、轿车乘员约束系统委员会、高速公路保险机构)关于离位坐姿乘员在气囊爆破中的保护要求,进行了侧气囊参数校核与约束系统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安全气囊 约束系统 内饰集成 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