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力
1
作者 金晓亮 孙慧兰 +3 位作者 叶茂 苏骅 杨涵 吴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5,共14页
伊犁河流域作为中亚保存最完好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景观之一,其植被覆盖影响区域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集和像元二分模型、Hurst指数和BFAST模型对2001—2022年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和持续性进行分... 伊犁河流域作为中亚保存最完好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景观之一,其植被覆盖影响区域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集和像元二分模型、Hurst指数和BFAST模型对2001—2022年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和持续性进行分析。结果得出:1)伊犁河流域近22年期间植被覆盖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18,以较低植被覆盖为主。植被分布具有很大的空间差异性,上游和中游植被覆盖度明显高于下游区域。2)BFAST模型分析表明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增加和退化分别占比47.3%和52.7%,植被退化趋势略微高于植被增长趋势;Hurst指数表明未来植被呈正向增加趋势和逆向减少趋势分别占比62.42%和16.84%。BFAST模型和Hurst指数耦合叠加17种结果分析得出植被覆盖未来趋势,总体上呈正向增加趋势(65.22%)占比大于逆向减少(15.07%)和占比19.71%的区域无法预测(不确定)。整体上未来植被呈正向增加趋势。3)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表明,整个流域降水和气温对植被覆盖影响最大,对于各个子区域而言,上游地区地形以河谷为主,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高低,中游地区以气温和GDP两个因素为主,下游地区以气温和降水为主。本文研究结果对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平衡和未来植被变化趋势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像元二分模型 HURST指数 BFAST模型 伊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D NDVI的2019-2023年中国北方草地250 m分辨率植被覆盖度数据集
2
作者 张磊 周广胜 +1 位作者 任鸿瑞 吕晓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515-523,共9页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中国北方草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沙化问题。尽管遥感技术可以即时、准确、大范围地监测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但是国产风云卫星在此领域的应用鲜有报道。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本研究利用中国北方FY-3D NDV...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中国北方草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沙化问题。尽管遥感技术可以即时、准确、大范围地监测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但是国产风云卫星在此领域的应用鲜有报道。以植被覆盖度为指标,本研究利用中国北方FY-3D NDVI遥感数据、草地类型和土壤类型数据,根据各区域植被和土壤类型确定纯植被像元和纯裸土像元值,通过像元二分模型制作2019-2023年中国北方草地250 m分辨率植被覆盖度数据集。经实测样本验证,本数据集总体R2=0.66,RMSE=0.16,且与现有植被覆盖度产品一致性较高。本数据集能够验证FY-3D遥感数据在监测草地生态健康的应用潜力,同时为研究近年来中国北方草地的时空变化情况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草地 中国北方 FY-3D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泉露天矿生态修复效果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邹兰兰 冯启言 +3 位作者 郝明 孟庆俊 王立艳 秦东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煤矿开采通常会破坏土壤、植被,从而造成生态损伤。目前,高寒地区露天矿的生态修复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针对高寒地区露天矿开展的生态修复效果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的研究较少。以灵泉露天矿为研究区,基于2009—2022年共11期Landsat影像,利... 煤矿开采通常会破坏土壤、植被,从而造成生态损伤。目前,高寒地区露天矿的生态修复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针对高寒地区露天矿开展的生态修复效果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的研究较少。以灵泉露天矿为研究区,基于2009—2022年共11期Landsat影像,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对矿区生态修复前后开展长时序植被覆盖动态监测,并进行生态修复效果和驱动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矿区近十年来的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大面积修复以后上升趋势尤为显著。气温和降水量是导致高寒地区露天矿植被覆盖度发生波动性变化的关键自然因素,其中,降水量是影响植被覆盖度持续上升的主要自然因素。植被覆盖度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相辅相成,植被覆盖度上升的同时会使土壤肥力提升,土壤肥力提升后又会促进植被覆盖度的上升。人工修复是高寒地区露天矿生态修复的主要方式,是高寒地区露天矿植被覆盖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多年来的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可为高寒地区露天矿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高寒地区 像元二分模型 最小二乘法 植被覆盖度 灵泉露天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的赣州安远县30年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洪梓崟 李满根 +1 位作者 多玲花 陈念楠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在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上,以1991-2021年Landsat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法、赫斯特指数及莫兰指数分析安远县30年植被覆盖度,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空间自相关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安远县的植被覆盖度在空... 在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上,以1991-2021年Landsat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趋势分析法、赫斯特指数及莫兰指数分析安远县30年植被覆盖度,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空间自相关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安远县的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整体水平较高,在研究期30年内,植被覆盖度增加区域占75.48%,退化区域占17.11%,无变化区域占7.41%。赫斯特指数预测未来安远县植被覆盖度将以持续增加为主,研究区整体表现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呈聚集状态分布。安远县在植被改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后期还需重点关注植被覆盖度退化区域与空间自相关异常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GEE 像元二分模型 趋势分析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岷县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地形分异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成龙 纪童 +6 位作者 何国兴 徐贺光 李娅丽 杨卓丽 汪云君 漆昊 柳小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67-3578,共12页
为探究岷县生态工程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地形效应,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2001-2020年岷县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1)随着岷县生态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度整体趋向良好,66.34%的区域以高植被覆盖为主;(2)植被... 为探究岷县生态工程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地形效应,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2001-2020年岷县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1)随着岷县生态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度整体趋向良好,66.34%的区域以高植被覆盖为主;(2)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高覆盖植被区密集分布在岷县东部及西南部,而低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3)植被覆盖度稳定性表现出“高低波动共存,低波动较大”的空间格局。植被改善面积占比为58.76%,退化占30.43%,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变化趋势为改善;(4)地形因子对岷县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影响显著:从平均覆盖度变化来看,研究区覆盖度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随着坡度的增加,岷县平均植被覆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超过25°坡度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增长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变化 地形分异 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数据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生态质量指数提升对策分析——以泰州市海陵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希希 侯玉婧 +3 位作者 张宗祥 黄辉 王树祥 田慧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2-280,共9页
选取2013年、2017年和2021年覆盖泰州市海陵区范围的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影像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并基于转移矩阵对泰州市海陵区2013—2021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 选取2013年、2017年和2021年覆盖泰州市海陵区范围的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影像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并基于转移矩阵对泰州市海陵区2013—2021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与其相关的建成区绿地率指数、建成区公园绿地可达指数等进行模拟测算分析。研究发现,建成区绿地面积、公园面积与建成区绿地率指数、公园绿地可达指数及生态质量指数(EQI)呈正相关,且绿地类型、公园形状、公园分散度等均会对指数测算结果产生不同影响。植被覆盖度监测结果表明,海陵区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的地块主要位于其边缘带,而植被覆盖度显著上升的地块则零星分散于海陵区各区域,说明海陵区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兼顾了对绿色生态空间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陵区 生态质量指数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湖南省新邵县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黄逸飞 谭炳香 +2 位作者 杜志 伍汉斌 贺晨瑞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的直观量化指标,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情况,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2000-2021年间新邵县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21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 植被覆盖度是植被的直观量化指标,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情况,对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2000-2021年间新邵县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21年两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不同时期新邵县的植被覆盖度,并进行差值分析。结果表明:自2000年到2021年,新邵县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且西部、南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这与当地封山育林、绿化造林等政策实施密切相关。这也反映出新邵县在2000-2021年期间注重生态保护建设,森林质量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LANDSAT 植被覆盖度 新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观音岩库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差异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汪东川 李亭蓉 +7 位作者 王康健 孙苗苗 俞长锦 杨菲 杨琳 张万恒 刘云绮 曾孔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7-1007,共11页
金沙江中下游干热河谷地区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大型水电站建设运行会带来各种影响,探究干热河谷内水电站周边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机制有重要意义。以观音岩库区为例,以2000-2022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 金沙江中下游干热河谷地区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大型水电站建设运行会带来各种影响,探究干热河谷内水电站周边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机制有重要意义。以观音岩库区为例,以2000-2022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构建植被覆盖度变化指数探究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选取地表温度、降水量、高程、坡度、坡向、距河流距离6个地理影响因子,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探究水电站建设周边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存在规律性,具有明显的干热河谷特征,河谷沿岸植被覆盖度较低,随着与河流距离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呈正向升高的态势。2)水电站建设前后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建站中的负面效应和建站后的增益效应,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周边植被遭到破坏,植被覆盖度轻度降低及显著降低面积占比达11.6%;建设完成后,植被覆盖度轻度升高及显著升高面积占比达41.2%。3)不同地理影响因子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地表温度整体呈现强负相关性,坡度整体呈现正相关性,降水量整体呈现较强相关性,高程、坡向、距河流距离整体呈现弱相关性,在32.6-36.8℃的地表温度下、775-796mm的降水量下、低于1448m的高程下、距河流距离为1000m以内的缓坡、阳坡内,水电站建设对于植被覆盖度的正面影响最大,植被恢复情况最好。该研究可以为干热河谷地区水电站建设及其生态屏障修复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水电开发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S-InSAR技术在昆明高铁南站山体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泽润 喜文飞 +3 位作者 赵子龙 刘海红 张玉英 张莉婷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4,共5页
山体滑坡对人类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传统的滑坡形变监测成本高、耗时长、效率低,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对滑坡进行形变监测,既能提升效率又可以节约成本。本文基于SBAS-InSAR技术,对昆明高铁南站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 山体滑坡对人类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传统的滑坡形变监测成本高、耗时长、效率低,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对滑坡进行形变监测,既能提升效率又可以节约成本。本文基于SBAS-InSAR技术,对昆明高铁南站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24景Sentinel-1降轨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的形变速率为-11.56~13.08 mm/a,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Sentinel-2光学数据进行处理,获取该区域2019年的植被覆盖度,结合6个典型形变点对研究区的形变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南站山体西侧为主要形变区,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形变量较小,植被覆盖度低的区域形变量较大,该研究对昆明高铁南站的安全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形变监测 形变速率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鲁科尔沁旗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气象原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雪丰 孙新龙 张迎杰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基于2000—2022年MODIS ENVI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法计算阿鲁科尔沁旗植被覆盖度,并通过用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变异系数及相关性分析法探究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原因。结果表明:阿鲁科尔沁旗植被覆盖... 基于2000—2022年MODIS ENVI数据,应用像元二分法计算阿鲁科尔沁旗植被覆盖度,并通过用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变异系数及相关性分析法探究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原因。结果表明:阿鲁科尔沁旗植被覆盖度多年平均值为63%,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并且北部植被覆盖度稳定性更高。2000—2022年阿鲁科尔沁旗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增幅为0.7%/a,总体呈现从中等覆盖度向中高、高覆盖度转化的趋势。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改善面积占比为88.9%,退化面积占比为11.0%,退化最严重的时间为2009年。日照时数与降水量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气象因子,二者导致的干旱是2009年植被覆盖度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数据的森林火灾范围提取研究——以姑仙顶景区为例
11
作者 章雯 杨燕玲 +3 位作者 朱健 王茜茜 万士帧 周萌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2期241-246,266,共7页
以Landsat-8 OLI系列卫星以及高分一号系列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作为山东省威海市区域姑仙顶景区“5·29”森林火灾的研究数据基础。对森林火灾发生前后共8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数据预处理后,计算研究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以Landsat-8 OLI系列卫星以及高分一号系列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作为山东省威海市区域姑仙顶景区“5·29”森林火灾的研究数据基础。对森林火灾发生前后共8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数据预处理后,计算研究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并利用差值法设置阈值提取过火区域。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出的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火烧迹地的后续植被恢复情况。结合研究区域实际,对处理后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基于研究区域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归一化植被指数值和植被覆盖率值的变化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8 高分一号 像元二分模型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2023年福州市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2
作者 陈亚亚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86-92,共7页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植被生长状况、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关键指标,掌握其长时期时空变化规律对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上1986—2023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植被生长状况、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关键指标,掌握其长时期时空变化规律对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上1986—2023年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并联合Sen和M-K趋势法分析了福州市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2023年,福州市植被覆盖度年均值从0.7157增长到0.7724,平均每年增长0.21%,整体呈稳中向好的趋势,且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占比显著提升14.90个百分点。空间分布上,福州市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北部西南高、中部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变化趋势上,改善趋势的区域占比为66.53%,基本稳定的区域占比为5.55%,退化趋势的区域占比为27.92%。研究结果可为福州市进一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格局 趋势变化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 NDVI的武功山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64
13
作者 张学玲 张莹 +4 位作者 牛德奎 张文元 李志 李真真 郭晓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14-2424,共11页
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区,基于4期TM(Thematic Mapper,专题测图仪)卫星遥感影像,提取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运用ENVI 5.1和Arc GIS 10.0软件计算得到武功山山地草甸的... 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区,基于4期TM(Thematic Mapper,专题测图仪)卫星遥感影像,提取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运用ENVI 5.1和Arc GIS 10.0软件计算得到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山地草甸面积减少了9.72%,呈递减趋势。20年来随着武功山风景区成立—旅游业发展—山地草甸生态修复,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增加和减少交替,总体呈上升趋势;(2)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低覆盖度草甸区集中在武功山山脉的西北侧坡面的崖壁和部分山脊线上,而高覆盖度草甸区多分布在武功山山脉的东南坡面;(3)研究区山地草甸退化与改善并存,山地草甸最北端和白鹤峰-九龙山区域的东南坡、南坡低海拔处植被总体呈退化特征;发云界南部的东坡植被总体呈现改善特征。研究期间山地草甸退化面积比改善面积多出1.78%。(4)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的分布格局和地形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0.05):植被覆盖度随着坡向的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变化,总体上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的分布为阳坡>平坡>阴坡;植被覆盖度先是随着坡度的上升而升高,在坡度15°—25°时达到峰值,然后随坡度的上升而下降,在45°—90°最低;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呈波浪式下降,1000—1200m最高,在主峰山顶海拔1800—1918.3m最低。遥感解译检验结果证明采用此方法对大面积山地草甸覆盖度分布及变化进行反演可行而准确;在后续研究中将采用不同季相的多期影像数据提取NDVI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进行长期监测,以便更准确可靠地分析山地草甸演化过程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甸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武功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沙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提取——以毛乌素沙地为例 被引量:96
14
作者 刘广峰 吴波 +2 位作者 范文义 李晓松 范楠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8-271,共4页
以ETM+为数据源,基于植被指数(NDVI)建立像元二分模型,对毛乌素沙地进行了植被覆盖度提取,然后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二者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92,平均精度为79.4%。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适合于沙... 以ETM+为数据源,基于植被指数(NDVI)建立像元二分模型,对毛乌素沙地进行了植被覆盖度提取,然后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二者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92,平均精度为79.4%。研究结果表明,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适合于沙漠化地区的植被覆盖度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NDVI)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元二分法的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与滑坡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李凯 孙悦迪 +3 位作者 江宝骅 郭建军 汪玉琼 岳东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6-382,共7页
白龙江流域影响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和人工干扰等,其中地表植被作为滑坡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植被覆盖度为主要度量指标,选择2002,20... 白龙江流域影响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和人工干扰等,其中地表植被作为滑坡形成的主要外在因素对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植被覆盖度为主要度量指标,选择2002,2005,2008,2011年4个时段的遥感NDV I值,在改进像元二分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近10年来该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与滑坡点空间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变化微弱,但区域内部植被覆盖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低覆盖区域覆盖度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历年来,该流域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滑坡点密度均较低,滑坡点占总滑坡的20.6%,空间分布呈离散状态,而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滑坡密度较高,滑坡点占总滑坡的34.5%,空间分布主要呈聚集状态,说明白龙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与滑坡点密度呈现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度的高低是滑坡发生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10年来,该流域低植被覆盖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增加较快,说明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该流域植被恢复较快,生态脆弱程度减轻,这将为地方防治滑坡灾害的发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结论可为全流域制定宏观尺度上的滑坡生态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滑坡 像元二分法 时空格局 白龙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29
16
作者 赵艳华 苏德 +4 位作者 包扬 杨巍 赵超 白雲 赵玉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0-248,共9页
为揭示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以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防风固沙类型的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域,以MODIS长时间序列的植被指数产品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法、一元线性趋... 为揭示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以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防风固沙类型的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区域,以MODIS长时间序列的植被指数产品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法、一元线性趋势法以及相关分析法等,对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较差,其中以察哈尔右翼中旗的植被覆盖度为最高,数值在30%~60%之间;乌拉特后旗植被覆盖度为最低,处于2.31%~8.89%之间.2000—201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以低等级(0~20%)和较低等级(20%~40%)为主,两等级面积占90%以上;处于高等级(60%~80%)和较高等级(80%~100%)水平的区域面积总和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62%.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由高等级向低等级的转化趋势明显,植被退化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4%,植被改善面积仅占1.63%,基本不变的区域占44.97%.相关分析显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与同期降水响应关系良好,大部分区域二者呈正相关;植被覆盖度与同期气温关系不明显,大部分区域二者呈负相关,说明降水是影响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北麓 植被覆盖度 MODIS 像元二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和布克赛尔县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陈爱京 傅玮东 +3 位作者 肖继东 张旭 王蕾 沙依然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7-862,共6页
利用2003-2010年每年8月的MODIS遥感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原理,对和布克赛尔县近8年来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并分析了2003-2010年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和布克赛尔... 利用2003-2010年每年8月的MODIS遥感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原理,对和布克赛尔县近8年来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并分析了2003-2010年不同时期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和布克赛尔县植被覆盖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北部地区长势较好。近8年中,和布克赛尔县的植被覆盖总体略有上升趋势,其中2005年植被覆盖度最高,达到91.18%,部分年份较前一年植被覆盖度略有下降,但幅度不大,说明和布克赛尔县的生态环境建设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像元二分模型的矿区植被覆盖动态监测 被引量:42
18
作者 黎良财 邓利 +3 位作者 曹颖 肖万娟 陈翠玉 李宏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3,共6页
运用泗顶铅锌矿区TM/ETM1991年、1999年、2005年和2010年时间序列影像提取NDVI值,以像元二分模型由NDVI值反演出各时相植被覆盖度,在E NVI软件下进行植被覆盖度分级并计算各级覆盖度转移概率矩阵,进而监测矿区地表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 运用泗顶铅锌矿区TM/ETM1991年、1999年、2005年和2010年时间序列影像提取NDVI值,以像元二分模型由NDVI值反演出各时相植被覆盖度,在E NVI软件下进行植被覆盖度分级并计算各级覆盖度转移概率矩阵,进而监测矿区地表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2 0年间矿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处于较高覆被,且呈现先快速后缓慢增加的趋势,其中:大部分中低覆被类型向较高覆被类型转移,较高覆被类型向高覆被类型转移。该方法可以快速、定量地反映矿区植被覆盖及变化情况,为矿区生态环境评价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泗顶铅锌矿区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 NDVI的库尔勒市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被引量:36
19
作者 蔡朝朝 安沙舟 +1 位作者 蒲智 淮永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9-1078,共10页
以库尔勒市域为研究区,基于1990、1998、2006和2011共4期TM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NDVI结果输入到像元二分模型中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植被覆盖度,然后根据研究需要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4个等级,最后计算覆盖度差值并结合各... 以库尔勒市域为研究区,基于1990、1998、2006和2011共4期TM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将NDVI结果输入到像元二分模型中计算得到研究区各时期植被覆盖度,然后根据研究需要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4个等级,最后计算覆盖度差值并结合各级覆盖度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情况分析了库尔勒市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0、1998、2006和2011年间,库尔勒市域总体植被覆盖情况有所改善,植被恢复改善面积比退化面积多23.8%,其中东南部的扇形绿洲平原植被状况改善明显,北部和南部区域植被有所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 植被覆盖度 NDVI 像元二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Landsat5/8影像的岷江汶川-都江堰段植被覆盖动态监测 被引量:87
20
作者 彭文甫 王广杰 +4 位作者 周介铭 徐新良 罗怀良 赵景峰 杨存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75-1988,共14页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和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利用Landsat5/8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对岷江汶川-都江堰段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数据,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植被受损与恢复...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和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利用Landsat5/8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对岷江汶川-都江堰段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数据,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植被受损与恢复的空间动态格局变化。研究表明:植被覆盖总体良好,大部分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均在中、高度以上,空间格局上呈现由汶川县东部、都江堰市西北部的龙门山区向两侧减少的总体趋势;地震造成植被受损面积达63808.7 hm^2,且集中分布于海拔567—4331 m、坡度26—51°的范围以及东坡、北坡、南坡和西坡;震后5a,植被恢复面积17786.47 hm^2,主要分布在海拔576—2180 m与3256—3793 m、坡度小于9°和26—51°以及东坡、东南坡和和南坡;高程和坡度对植被损毁与恢复的影响明显高于坡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格局 岷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